构建和谐数学课堂 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和谐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仔细揣摩这句话,其核心含义是指:数学课程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不断开发、整合学生的能力,并让其良好的个性得到发展,使之成为具有想象力、创造力和完善人格的人才。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熟悉的生活情境着手,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和谐、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愿望。

教师要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与交流,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在观察、猜想、探索、验证和动手操作过程中,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在质疑、释疑、解疑的过程中,自信心得到充分提升,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地均衡发展。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教学是一种生命间的动态过程,是人与人心灵间的碰撞与共鸣。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与人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数学课堂教学的基础。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用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教师是长者,要出自真心地对民族的下一代负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所以,教师要以爱护、肯定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同时,也应以严格、耐心的态度要求学生,真正做到爱生如子,爱中有严,严中有爱。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把和谐的理念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例如,笔者在教授完“比多比少”问题后,提了一个问题:“刚才这道题男生23人,女生24人,那女生比男生多几人?男生比女生少几人?如果老师也想当你们的朋友,请你们也把我当作学生,可以吗?”学生一致认可,于是一道扩展的题目产生了,因为,男生加上“我”后与女生同样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激发了出来,整堂数学课教学有了师生平等参与的和谐气氛。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

”实践充分证明,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师生关系的和谐有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和谐、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二、构建和谐的“教”与“学”的方式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要求改变过去的尖子生教育的模式,转向全体学生的均衡教育,提倡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转化,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化,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整合。

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而获
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的教学,依照传统的教法,教师讲,教师演示,教师推导,让学生像贮蓄器一样接受学习。

学生学后也许能熟练地背诵公式,能按照公式进行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

但是,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以及学生的渴望探索知识的欲望被扼制了。

教师的“教”成了单边主义,强行灌输,失去了学生的学习反馈,使课堂教学出现了不和谐的局面。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同样的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知识迁移的原理,通过动手操作,采用画、剪、折、拼等手段来实现新知的获取。

让学生将圆柱的侧面展开。

学生有的得到长方形,有的得到平行四边形。

然后,引领学生根据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得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全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而学生则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主人,扮演着探索者的角色。

学生在课堂中人人参与,获得了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教师的“教”使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体现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和谐统一;使课堂教学成了一个和谐的教学共同体。

教师的“教”最终要落实到学生身上,才能发挥效能,逐步过渡到“不需要教”的目的。

教师“教”的过程是交给学生一把“钥匙”,学生学的过程是探索如何去打开知识的“锁”,“钥匙”打开了“锁”,便达到了“教”与“学”的和谐了。

三、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与气氛
人们说:环境造就人,气氛熏陶人。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做到环境与气氛的和谐,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从孩子的心里特点出发,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把知识的探究学习置于好奇的气氛中。

例如,设疑激趣,趣题引路,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比一比,表演,过关斩将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寓教于乐,寓学于动之中。

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演示,实物投影等,又如:动手操作,分组合作,自由组合等形式,把知识的探究与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之中。

学生可以在愉快轻松、诙谐幽默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新的知识,感悟深奥抽象的道理。

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精心设计了四个有机的教学环节:动手操作,感悟新知——自主学习,探求新知——反馈交流,理解新知——再次操作,深化新知,给学生提供和搭建了一个自我建构知识,自我完善知识结构的平台。

首先,笔者设计了一道开放性的学习活动。

“请同学们拿出你们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折一折、量一量,互相交流一下,看一看你可以发现什么?”
接着,让同学们自学课本的第4-9小节,把认为重要的概念划一划,读一读,摘出重点字、词;在圆形纸片上标出圆各部分的名称。

紧接着,让学生通过交流的形式,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和特征,进一步理顺了他们之间的
关系。

最后,“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要画圆,那么,怎样画圆,怎样才能画对、画好圆呢?请大家打开书,自学画圆的方法,动手画圆,总结画圆的技巧和应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大胆放手,把一切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探索思考,来体验知识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

通过动手、观察、猜想、讨论、交流,感知出什么是直径;通过看书再规范地表述出什么是直径、半径;通过画圆,画直径、半径等一系列动手操作活动掌握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的特征和关系。

这一连串的学习过程自然而然一气呵成,学生学得轻松活泼,充分地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

四、构建和谐的评价体系
激励性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首先,实施激励性评价可以增进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

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协调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障。

它有助于形成无拘无束、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起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它不仅会引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与尊重,还会使学生把对老师的爱迁移到数学学习活动上来,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其次,实施激励性评价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从而满足学生健康的心理需求,树立对学习、生活的自信。

总之,要创设一个和谐的数学课堂,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学生,探究教材,研究新课标;并改变教学方式,使课堂多一些趣味性、开放性、挑战性。

只有创设和谐的数学课堂,才能让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地均衡发展,我们的教育才有可能得到均衡地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