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工程与采油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设计资料收集1.1 设计井基本资料
1.2 邻井基本参数
1.井身结构
2.地层压力
3.钻具组合
4.钻井液性能
5.水力参数
6.钻井参数
7.套管柱设计参数
8.注水泥设计参数
第二章 井身结构设计
2.1 钻井液的压力体系
2.1.1 最大钻井液密度
b pma max S x +=ρρ (2-1)
式中 max ρ—— 某层套管钻进井段中所用最大泥浆密度,3g/cm ;
pm ax ρ—— 该井段中所用地层孔隙压力梯度等效密度,3g/cm ;
b S —— 抽吸压力允许值的当量密度,取0.036 3g/cm 。
发生井涌情况
fnk ρ=pm ax ρ+b S +S f +
ni
H S H k
pmax ⨯ (2-2)
fnk ρ—— 第n 层套管以下井段发生井涌时,在井最大压力梯度作用下,上部地层不被压裂所应有的地层破裂压力梯度,3g/cm ;
ni H —— 第n 层套管下入深度初选点,m ;
k S —— 压井时井压力增高值的等效密度, 取0.06 3g/cm ; s f —— 地层压裂安全增值,取0.03 3g/cm 。
2.1.2 校核各层套管下到初选点时是否会发生压差卡套
3pmin b pmax mm 210)(81.9-⨯-+⨯=∆ρρS H P r (2-3)
rn p ∆—— 第n 层套管钻进井段实际的井最大静止压差,MPa ;
min p ρ—— 该井段最小地层孔隙压力梯度等效密度,3g/cm ; ∆P —— 避免发生压差卡套的许用压差,取12 MPa ;
mm H —— 该井段最小地层孔隙压力梯度的最大深度,m 。
2.2井身结构的设计
2.2.1套管层次的确定
1.确定油层套管下入深度H 1
因为井深H=2000m,所以油层套管下入深度H 1=2000m 。 2.确定第技术套管下入深度H 2 (1) 初选点H i 2
试取 H i 2=310 m 参考临井基本参数, 310f ρ=1.60g/cm 3,pm ax ρ=1.12 g/cm 3
由公式2-2
f2k ρ=1.12+0.036+0.03+310
060
.02000⨯
f2k ρ=1.573(g/cm 3)
因为f2k ρ< 950f ρ且相近,则初选点下入深度H 2i =310 m 。 (2) 校核H 2i =310 m
在此井段 , pm ax ρ=1.12 g/cm 3,ρpmin
=0.85g/cm 3 , H m m =163 m 。
由公式 2-3
∆P 2r =9.81⨯163×(1.12+0.036-0.85)⨯103- ∆P 2r =0.17126(MPa)
因为∆P 2r < ∆P,所以不会产生压差卡套, 则确定此级套管的下入深度 310m 。
3.确定第表层套管下入深度H 3 (1) 试取H i 3=80 m
参考临井基本参数,pm ax ρ=0.85 g/cm 3,80f ρ=1.50g/cm 3。
参考邻井资料的钻井液性能指标的数据:在0-163m 的井段上钻井液的密度围为1.1-1.2g/cm 3,在这里我们试取钻井液密度为1.15g/cm 3
由公式 2-2和2-1
f3k ρ=1.15+0.03+
80
160
310⨯ f3k ρ=1.4125(g/cm 3) 因为ρ
f3k
<200f ρ且相近,则初选点下入深度H i 3=40m 。
(2) 校核H 3i =80m
在此井段 ,pm ax ρ =0.85 g/cm 3,pm in ρ=0.85 g/cm 3,H m m =80 m 。 由公式 2-3
r3P ∆=9.81⨯80⨯(1.2-0.85)⨯103- r3P ∆=0.27468(MPa)
因为r3P ∆ <∆P,所以不会产生压差卡套, 则确定此级套管下入深度为 80 m 。
2.2.2 套管尺寸与井眼尺寸的选择与配合
1 .查《钻井手册(甲方)》,选择以下钻头与套管如下:
表2-1 钻头与套管的选择
第三章钻具设计
3.1钻铤的设计
根据五兹和鲁宾斯基理论得出,允许最小钻铤的最小外径为:允许最小钻铤外径=2倍套管接箍外径-钻头直径。
钻铤长度取决于选定的钻铤尺寸与所需钻铤重量。
3.1.1所需钻铤重量的计算公式
m=
b f
m K S
W⨯
(3-1)m ——所需钻铤的重量,kN ;
W
m
——所需钻压;
S
f ——安全系数, 此取S
f
=1.2 ;
K
b
——浮力系数;
L
c
——所需钻铤的长度, m ;
L
dp
——所需钻杆的长度,m ;
q
c
——每次开钻所需钻铤单位长度重量;
N ——每次开钻所需钻铤的根数;
每根钻铤的长度 9.1 m 。
3.1.2计算钻柱所受拉力的公式
1.钻柱所受拉力P=[(L
dp ⨯ q
dp
+ L
c
⨯ q
dp
)] K
b
(3-2)
P ——钻柱所受拉力,kN ;
P
外挤 =
d
ρg L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