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动态能力理论述评_吴晓波
寻求竞争优势的源泉动态能力战略观
发布时间: 2003-1-12 作者:“动态能力”战略观是当代西方战略管理领域中正在迅速发展的一种理论,它集中探讨企业组织能力的演进与竞争优势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把组织能力看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源泉。
为了帮助理解其理论脉络,本附录首先介绍一下能力概念在企业理论中的发展,然后以战略管理的理论演进为线索介绍这个战略观的要点。
(一)企业理论中的能力概念在现代经济学中,对企业组织的能力的讨论起源于潘罗斯发表于1959年的《企业增长理论》(Penrose,1995/1959),虽然她本人并未直接使用这个术语。
潘罗斯把企业定义为“被一个行政管理框架协调并限定边界的资源集合,”并认为企业的增长源泉是企业的内部资源。
根据潘罗斯的逻辑,对生产性资源的使用产生生产性服务,生产性服务发挥作用的过程推动知识的增加,而知识的增加又会导致管理力量的增长,从而推动企业的增长。
潘罗斯是西方经济学思想史上第一个强调企业内部的知识创造是企业增长源泉的经济学家。
她把知识分为两类:客观的和经验的。
客观的知识独立于个人或团体之外,可以通过书籍、蓝图和语言向任何人传播。
经验的知识却无法通过这些途径来传播,与个人无法分开,而且离不开一个有一起工作之经验的个人的集合(即组织)。
生产性服务是在使用资源的经验中产生的,所以这种服务会创造出内在于企业的知识。
同样的资源,当被用于不同目的或以不同方式并与不同类型或数量的其他资源相组合时,会产生出不同的服务,所以从特定企业的经验中所产生的知识还会是独特的。
这是后来被概念化为独特的或难以模仿的企业能力的最初理论表述。
潘罗斯认为生产性服务的异质性赋予每个企业以独具的特征,而每个企业扩张的方向必然受到所“继承的”(inherited)资源的制约。
因此,企业倾向于围绕着自己最擅长的领域进行竞争和扩张:“在某些专门制造领域具有高度的胜任(competence)和技术知识基础之上进行多样化和扩张是(美国)许多最大企业的特色。
动态能力理论
现代企业管理前言课程作业题目:企业动态能力理论综述姓名:梁晓超学号:1007047班级:管研10级所在院系:管理学院2010年3月1日企业动态能力理论综述摘要: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比较新的研究成果—企业动态能力理论,目前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所关注。
本文综述了企业动态能力理论的发展演进、企业动态能力的内涵及特征、企业动态能力的测量,最后总结了目前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关键词:企业动态能力;企业战略理论企业战略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过20 世纪60 年代兴起的波特的企业竞争力理论,20 世纪70 年代形成的企业契约理论,20 世纪80 年代的企业能力理论,直到现在的企业动态能力理论。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是战略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它是Teece 在对企业核心能力刚性问题的思考时,于1994 年提出的一种企业能力理论。
一、企业动态能力理论发展演进在战略管理领域,众多学者站从不同角度对企业战略和竞争优势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和论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竞争优势理论研究比较典型的模式,包括以Michael Porter等为代表的产业组织理论、以Penrose&Barney等为代表的资源基础理论、以Prahalad&Hamel 为代表的核心能力理论,以及以Nelson&Winter为代表的演化经济学等等。
这些理论为动态能力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Teece于1997,提出著名的动态能力研究框架和更为完整的企业动态能力定义.自Teece 提出企业动态能力后,学者们分别从各自的学科视角研究了企业动态能力,企业动态能力理论不断地被丰富,并且产生了不同的学派。
其中,对各自学派贡献比较大的有:Teece(1994,1997)、Pisano(1994)和Seung Ho Park(2001)从战略管理视角将企业动态能力定义为一种特殊的能力,即企业构建、重组、整合内外部胜任以适应快速变化环境的能力。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评述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评述近年来,在全球经济竞争日趋白热化的背景下,企业如何在变化频繁和竞争激烈的经济环境中取得成功和持续增长,成为了企业管理界探讨的宗旨。
随着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因此企业面对的问题和挑战越来越多,企业更加需要有效的策略动态变化的能力。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的出现,正好解决了以上这些问题,它是一种概念性理论,具体而言,它强调企业应该发展哪些能力来达到更高水平的表现。
本文将以此为核心,详细评述企业动态能力理论,并分析它对企业持续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一、企业动态能力理论的概述企业动态能力理论的全称叫做“企业动态能力发展理论”,它是一种实用性理论,最初由华盛顿大学的管理学家弗兰克霍尔曼(Frank Holman)提出,后来由美国管理学家查尔斯福斯特(Charles Fost)扩展,他认为,企业动态能力理论是对企业能力有效管理的重要动力,它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永续经营和发展。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由三个部分组成:“进化宿主”、“动态能力”和“促进”。
“进化宿主”部分指的是企业的内部结构,它主要包含企业文化、组织结构、人力资源和系统流程等。
这些部分可以帮助企业掌握变化、做出反应和实现创新。
“动态能力”部分指的是企业具备的能力,分为策略能力、执行能力和技术能力。
策略能力指的是企业从长远的角度制定的企业策略,这种能力可以帮助企业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中调整自身走向,完成变革和创新,从而拥有更好的竞争优势。
执行能力指的是企业的技能和技术,它能够帮助企业实施策略,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最后,技术能力指的是企业融合信息技术和企业管理,这种能力可以让企业管理更加科学、高效。
“促进”指的是企业在内部环境中对动态能力的推动,它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人力资源、组织战略和系统性的改进等来实现。
二、企业动态能力理论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及影响企业动态能力理论是一种新兴的发展理论,它有助于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和多变的环境,并从中获取更多的竞争优势。
4.1.1吴晓波跨年演讲:激荡四十年
吴晓波跨年演讲:激荡四十年需要致敬四类人网易财经综合 2019-12-31 08:21(原标题:吴晓波跨年演讲:激荡四十年|首发)来源:创业家吴晓波跨年演讲:激荡四十年需要致敬的四类人12月30日,“预见2019”吴晓波年终秀在无锡灵山梵宫举行,财经作家吴晓波发表了跨年演讲,创业家&i黑马受邀参加。
吴晓波以一个写作者,以及和中国一起成长的亲历者,深入解读改革开放史(1978-2019),回溯了让中国发生巨变的激荡四十年。
一款为创投圈大佬定制的APP,欢迎内测!口述吴晓波整理朱丹编辑王根旺在过去四十年里,西方学者们多次认为中国就要垮了。
“但直到今天的年终秀,中国经济还是没有垮。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独特性是什么?我们究竟做对了什么?”吴晓波认为,中国经济变革有四大动力:一、制度创新,中国的制度创新不是顶层设计的结果,所有的改革都是从违法开始的;二、容忍非均衡,中国从集体贫穷到让容忍一种非均衡的发生,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三、巨国效应,中国的人口红利让很多企业形成了巨大优势;四、技术破壁,技术革命不可逆,是一种新动力。
此外,吴晓波还携手吴伯凡、沈晓卫、刘加隆、管清友四位专家,从人、技术、资本、经济四大维度进行了的预测。
以下为吴晓波演讲节选,经创业家&i黑马精编,未经其本人审阅:人生有各种各样的相遇方式,有一种叫偶遇,人生的拐角处,突然遇到你;有一种叫奔赴,虽千里万里,你一定要找到那个人。
还有一种是等待,我在这片草地下、这片星空下,一定要等你出现。
第四种相遇就是年终秀,此时此刻在灵山·梵宫遇见大家,非常感恩。
这是我的第三场年终秀,前两场都在上海举办的。
年终秀的常规节目是两个预见:预见过去的一年以及预见即将到来的一年。
今年的年终秀有点特殊,因为我们处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我是一个写作者,也和中国一起成长的亲历者。
今天我们让一起回顾一下改变中国命运的改革开放四十年——1978到2019。
动态能力
动态能力和战略管理TEECE动态能力架构分析了私人企业在技术高速变化的环境中财富创造和获取的来源以及方法。
企业的竞争优势被认为依据特有的过程(协调和联合),并由企业的资产状况(例如企业难以交易的知识资产和互补资产的组合)以及企业继承和采用的发展途径所塑造。
在现有回报持续增加状况下的途径依赖的重要性被放大了。
企业竞争优势是否以及怎样被消磨掉依赖于市场需求的稳定性、复制的简单化(内部扩张)和模仿力(被竞争对手复制)。
如果正确,这个框架暗示在技术高速变化中个人财富的创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磨合企业内部技术的、组织的和管理的过程。
简单地说,如果通过制定战略人们想要致力于破坏竞争对手平衡的企业活动、增加对手的成本以及排除新的进入者,那么识别新机会和有效地组织以把握这些机会对于个人财富的创造而言一般比制定战略更为基础。
简介战略管理领域的一个基本问题是企业怎样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
我们通过利用一个动态能力理论在这里解决这个问题,动态能力理论试图分析企业财富创造和获取的来源。
这个框架的发展来自许多学者的一个共识,即战略管理理论中充满了为了维持和保护现有的竞争优势而进行的企业层次战略的分析;但是涉及到辅助理解特定企业怎样以及为什么在飞速变化的情况下构建竞争优势时,战略理论的作用并不大。
我们的理论主要是与熊彼得的创新为基础的竞争、价格和绩效竞争、持续增长的回报和现存竞争的“创造性毁灭”有关。
这个理论试图解释企业层次的成功和失败。
我们对于建立一个好的企业绩效理论和指导管理行为的理论都感兴趣。
从某种意义上为了定位我们关于揭示现有理论共同点和不同点的分析,我们从简要地回顾战略管理理论中所认同的框架开始。
我们试图努力揭示隐含的假设并识别竞争环境,在这种竞争环境中每一个范例可能将一些相对的优势作为一种有用的描述性和标准化的竞争战略理论。
在过去二十年中当大量关于竞争优势的理论被发展时,许多理论围绕着几种松散结构式的框架和范例并且层出不穷。
理解动态能力(dynamic capabilities) 2003
理解动态能力(dynamic capabilities) 20031. 引言1.1 概述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组织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和取得成功,就需要具备适应和应对变化的能力。
这种能力被称为动态能力(dynamic capabilities),它是指组织不断学习并调整自身资源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并且能够创造新的竞争优势的能力。
因此,理解和掌握动态能力对于组织发展至关重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理解动态能力展开讨论。
首先,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介绍动态能力的定义与解释,以及其发展历史。
然后,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详细探讨构成动态能力的要素,包括组织学习能力、协同协作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
接下来,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提出一些动态能力的发展方法和实践策略,例如领导者角色与目标设定、组织结构和流程优化以及员工培训和激励机制等。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我们将总结动态能力的重要性与价值,并展望未来研究与应用的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理解动态能力,并探讨其在组织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通过对动态能力的要素和发展方法进行分析,我们希望为组织提供有益的建议,以促进其适应变化、创新发展和保持竞争优势。
此外,本文还将指出未来关于动态能力研究的重点和方向,以期为学术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 理解动态能力(dynamic capabilities)2.1 定义与解释动态能力是指组织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适应和创造新机会的能力。
它强调了组织如何整合、构建和重组内部以及外部的资源来应对环境的需求和挑战。
2.2 发展历史动态能力理论最早由Teece等人于1997年提出,并于2007年进一步发展完善。
该理论主要关注企业如何通过学习、知识管理和创新来掌握并应用资源,以满足市场需求并保持竞争优势。
2.3 重要性与应用领域动态能力对于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它帮助企业快速适应变化、识别机会,并实现增长和成功。
动态能力可以应用于各个行业和类型的组织,无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高科技领域皆可受益。
西方动态能力理论述评
对动态能 力的本 质 内涵和 成长 路径 进行 分析 以 后, 提斯等人还对动态能力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 认 为动态能力具有 难复制性 和难模 仿性 , 可以成 为 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 势的来源 。 ⑥ 三、 态能力理论最新进展 动 自 初步提 出动 态能力 理论框 架 从提 斯等人 以后 , 众多学 者致力 于该理论 的进一 步丰富和 拓 展, 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 文将从 5 下 个方 面对此 作
⑨ Tc t 1 7p 5 Ee r & ai e a , , 0; nat Mr , e e l 9 . i hd c . 9 9 s t n
20 ,.15 00p1 . 0
《 国外社会科 学》 Do六年第二期 二
为“ 能力是配置资源的才能, 通常采用与 组织的 流
程相结合的方式来 实现一个 意愿 的结果 ”“ ,这种 能力可以被视为企业 内部所 产生 的一种 ‘ 中间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任何概念都具有两大逻辑特 征 : 内涵和外延 , 因此 , 对于动态能力 概念的深 化也可 以从这两 个 角度加 以把握 。 首先 , 察动 态能力的本 质内涵 。提斯等人 考 已经对动态能力 进行 了初步界定 , 强调 了动态 能 力 的两个侧面 : 一是动态性 , 即企业要 依据外部 环 境变化适 时而变 ; 二是能动性 , 即强调 对企业 内部 各项资 源和技 能 的整合 和重 新配 置。艾 森哈 特 ( . ina t K . hr ) M s d 和马丁(. ai) Ee ( A. n依据战略 管 J Mr t 理 中 对 能 力 定 义 的 一 贯 传 统, 组 织 惯 例 从 ( uns和流程的角度给动态能力下 了一个更加 o i r te) 规范化 的定义 , 他们认为“ 动态 能力是企业利用 资 源 的流程— 尤其是 获取 、 整合 、 重置和释放资 源 的流程— 应对 或者创造 市场变 革。因此 , 态 动 能力 也就是随着 市场涌现 、 碰撞 、 分裂 、 演化和 消 亡 的企业用 以获取新 的资源配 置的组织或者 战略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重定向自动态能力理论)动态能力理论(Dynamic Capability Theory, DCT/Dynamic Capabilities Perspective ,DCP)目录[隐藏]• 1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概述• 2 动态能力理论的产生• 3 动态能力的特征• 4 动态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 5 企业获取动态能力的分析框架• 6 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机理o 6.1 (一)组织和管理过程o 6.2 (二)资产特点o 6.3 (三)发展路径•7 动态能力理论的重点•8 动态能力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联性•9 4种战略管理理论核心逻辑比较表•10 动态能力理论的核心逻辑分析[编辑]企业动态能力理论概述动态能力理论源于20世纪90年代市场环境变化的特点而产生的。
市场环境日益动态化,技术创新速度加速,经济的国际化和市场的全球化,顾客需求的多样化,造成了竞争内容越来越快,竞争优势的可保持性越来越低,惟有不断创新,才能持续成功。
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R.D’Aveni,他于1994年出版了《超越竞争》一书,全面阐述了动态能力理论的框架。
动态能力理论:是指组织为使产品快速地上市、有效地掌握变化万千的商机,以及能否持续地建立、调适、重组其内外部的各项资源与智能来达到竞争优势的一种弹性能力。
它诠释了企业是如何创造商业价值的。
“动态能力”是指企业利用IT技术资源、组织资源和管理资源来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
同样,企业还可以通过培育独特灵活的能力,来满足顾客和市场日趋增长的需求。
对于信息工作来说,IT资产本身并不能提供超额的回报,但人们发现,当它们被合理地应用于恰当的业务流程中时,就会稳步促进企业的发展,给企业带来超额回报.在战略管理领域,企业竞争优势的寻求以及如何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一直是管理学者和企业界人士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
而在动态环境下,关于企业动态能力的研究已经日渐成为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
本文通过对动态能力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企业获取动态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机理。
吴晓波:重新定义2017
的概 念 , 预 言地球会 变 成一 个村落 。 从1 9 5 0 年 到 2 0 0 8 年, 全球 贸易增加了2 0 0 倍, 这 是一 个被全球 化 推动 的世 界 。 2 0 0 7 年2 月份 美国发 生了次 贷 危 机, 由房地产转化 为全 球的经济危机 , 直接 导致了 全球化 的停滞 , 从2 0 0 8 年 以后全球 化就 突然停滞 了, 而且 愈演愈烈 。
正 在 消 失 的 四 大 红利
第一。 全球化停滞 1 9 4 5 年二战结束 以来所形成 的高速发展 的全 球化趋势在 2 0 0 8 年停滞, 全球贸易停滞以后, 各 个 国家要 保护 自己国家 的利益 , 货 币竞赛 越 来越 激
烈, 货 币泡 沫 也 越 来 越 大 。
地方就 是中国。 中国是 最近4 0 年来全 球化最 大 的获 益 肴。 很 长时间里 , 我们靠成 本和规模优势 , 变 成了全球最 大的制 造业 国家 。 而这 几年 我们看 到中国传统 的 制造业 , 成 本优 势和规模优势 已经 基本结束 了, 所 以自2 0 1 6 年开始 是传统 制造业 大规模 淘汰的一个
扫一扫 . 分 享 本 文
吴 晓波 一 ● 重新 定 义2 0 1 7
通过服 务来增值 , 通过产 品来增值 , 我认 为不仅是物业服 务公司, 几乎是所有公司 必须要走的一条道 路。
财 经作 家 吴晓波
各行各业在最 近这些年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这些 变化产生的原因, 我 总结来 讲即是 全球化 、 巾 围制造业 、 互 联网经济 、 非均衡理 论四大红 利的消 失和新 中产、 新_ 1 匠、 新技 术以及 新居住四大新 红
第二, 中国 制造 红利 正在 消 失
动态能力的研究述评及其启示
动态能力的研究述评及其启示*郑胜华1 芮明杰2(1.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23;2.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0433)摘 要:动态能力理论是近年来战略管理界兴起的前沿理论,但至今还未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分析框架。
本文对其思想渊源、理论基础、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并提出了基于理论整合的动态能力分析框架的新思路。
关键词:能力 动态能力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0763(2009)05-0056-09一、引 言在当今技术飞速进步和偏好多变的超竞争环境中,企业竞争优势的产生和消逝都只能是短暂的时间概念,一个停留在已有优势地位、仅仅追求收获已存在的竞争优势来源的企业,很快会被更富创新的竞争对手所取代。
因此,超竞争时代企业如何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成为了战略管理领域的重要课题。
传统能力理论所提出的能力形式,无论是核心能力还是独特能力,由于沉没成本效应、替代效应以及创新的路径依赖所造成的刚性使得企业无法保持与环境的动态战略适应 1 2 ,从而难以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同时传统能力学派关注的主要是企业能力的现有状况而无法解释这种状况的未来变化趋势。
所以,在超竞争的环境下,传统的能力理论对企业实践的指导意义越来越弱化。
基于以上背景,Teece、Pisano和S huen(1997) 2 首先提出了 动态能力 的理论框架用于解释在动态环境下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动态能力观的出现,适应了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使能力的构建、运用和更新成为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这对于企业在相应领域建立持续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由于动态能力的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现有的分析框架还不够完善和成熟,因此不能较为全面地解释动态能力的本质和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本文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现有动态能力理论的梳理,为构建能够科学地指引动态能力研究方向的分析框架夯实基础。
二、动态能力的理论溯源1 动态能力理论的思想渊源综观早期的经济学文献,已经有了和动态能力理论相关的思想萌芽。
动态能力理论
动态能力理论今天,在心理学领域,“动态能力理论”(DCT)一词开始被广泛使用。
这一理论改变了人们对学生能力的观念,鼓励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能力,并采取行动超越当前的限制条件。
DCT提倡的是一种可以进步的教育性想法,其中发展的能力是可以持续提升的,而不是僵化的。
动态能力理论认为,能力和技能是可以在生活经历中发展起来的,而不像传统模式中所定义的固定的。
理论的启发者,史蒂芬马歇尔(Stephen M. McElroy),通过个人认知心理学和实践来研究和开发了动态能力理论。
他断言,教育学界太过注重个人固有的能力,而忽视了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激发的能力,这一观点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马歇尔的主要观点是,通过认知努力和行动,一个人的可能性是无穷无尽的,而不是固定的。
此外,DCT(Dynamic Capability Theory)也指出,能力的发展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它只有在独特的情况下才能被有效发展,而且必须通过反复尝试来获得把握。
新的行动可以有效丰富人的能力,即使他们可能没有直接学习这项技能,也可以通过观察和努力来获得把握。
此外,DCT还认为,能力的发展不需要最初的素质,但不同类别的能力具有不同特点。
有些能力可以在早期发展出来,而有些则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练习才能发挥出最佳效果。
此外,DCT还指出,较高的能力可以通过小的细小变化来提升,而较低的能力也可以通过增加投入来有效提升。
最后,DCT指出,能力的发展不应受到限制。
事实上,可以通过规划和执行适当的活动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例如,可以利用复习、学习新的技能、参加相关培训、与专家交流等活动,来增强自身的能力水平。
因此,通过努力和努力,人们可以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从而实现其学习和发展的目标。
总的来说,动态能力理论是一种对当代心理学的重要贡献,它改变了人们对能力的看法,指出能力是可以不断发展的,只要有足够的努力,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
它强调了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教育学界应该好好研究这一理论,以找出最有效的能力发展方法,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身的最大潜力。
阴阳平衡思维方式与动态能力理论 ——VUCA时代企业“灰度”动态能力决定企业高度
35阴阳平衡思维方式与动态能力理论丁威旭:日本立命馆大学博士生,加州伯克利大学哈斯商学院访问博士研究生大卫·梯斯: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哈斯商学院教授,伯克利研究集团主席李平:美国创新领导力中心大中华区研究总监/宁波诺丁汉大学李达三首席教授丁威旭 大卫·梯斯 李平 | 文VUCA的时代背景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军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四个单词的首字母为缩写提出了VUCA的概念。
随着VUCA时代的到来,国际形势变得复杂多变,并充满惊如何能在复杂多变的动态环境中使企业持续地保持竞争优势,尤其是如何实现敏捷与稳定的有效结合,考验着当今企业领导者的智慧。
企业领导者们可以从源于西方战略管理的动态能力理论与源于中国传统的阴阳平衡思维方式中获得启发与洞见。
阴阳平衡思维方式与动态能力理论喜。
中美贸易摩擦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世界大环境趋于不确定性,部分原因在于全球互联性和变化的政策。
就商业战略而言,与军事作战相同,都必须为惊喜和挑战做准备。
在当代市场竞争中,达尔文的进化论得到充分印证,唯——VUCA时代企业“灰度”动态能力决定企业高度有“适者”才能“生存”。
在竞争市场上,每一年都有大量的企业被时代所淘汰,或者被新的企业所取代。
不断出现的新竞争者增加了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和风险是有本质区别的,认识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因为风险可以通过风险控制措施概率性地校准和管理,而不确定性,包括未知的突发事件,并不能简单地采用传统对待概率事件的方法进行处理。
2017年战略经济学家大卫·梯斯发表《加州管理评论》上的多篇文章都强调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区别,并指出企业具备强的动态能力是提高组织敏捷性所必要的,而敏捷性和创业技术是在高度不确定环境中企业管理所必须的。
风险可以被量化,但不确定性却不能。
风险就词面上的意思更多是在强调做一项决策所需付出的代价或需承担的必要成本,而不确定性却是一种未知或不可知,既可能是需要面对的威胁与挑战,也可能是收获机会。
吴晓波跨年演讲《定力至上》读后感
英文回复:I was impressed by Wu Xiaobo's multi—year speech on " The Dynamism Above All " 。
In his speech, Wu Xiaobo, using vivid language and rich case studies, gave a profound account of the importance of decisiveness in today ' s society。
Citingthe concept of “dynamism above all” in our ancient wisdom,he stressed that, in a modern society at a fast pace, people needed greater stability and firm conviction within themselves。
He chose the key node of “over the years” as a way to show the audience that only those who have the strength to stand the test of time can remain neutral in a changing world。
Wu Xiaobo's speech was full of deep thought and genuine feelings,making me realize that force is essential for everyone。
吴晓波所作的《定力至上》跨年演讲给予我深刻印象。
演讲中,吴晓波运用生动语言和丰富案例,深刻阐述了定力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他引用了我国古代智慧中的“定力至上”理念,强调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更需要内心的稳定和坚定的信念。
动态能力理论
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的匹配方式 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的平衡效应 • 平衡效应是指如果企业在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之 间资源分配匹配的情形下,会控制经营风险从而提升 企业绩效。 • 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是相互对照的两类活(March, 1991)。由于利用式创新主要关注当下生存,而探索 式创新主要关注未来发展,它们会互相竞争有限的资 源。因此,企业必须注重二者的相互平衡,进行合理 的资源分配。 H4: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的平衡效应会对短期财务绩 效和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正向的显著影响。
作为动态能力绩效机制的支撑机制,技术柔性能力和 组织柔性能力通过技术模块化和组织结构扁平化支持 企业内部的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活动。
H1:企业动态能力及其机会识别能力维度、整合重构能 力维度、组织柔性能力维度和技术柔性能力维度对利 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有积极的显著影响。
利用式创新、探索式创新与绩效的关系 • 利用式创新以企业现有技术能力和知识存量为基础,强调 对现有技术能力和知识进行改进和完善,主要目的是为了 提高当前运营效率,增加当期绩效水平
相关学者 • 动态能力是“组织有目的地扩建、扩展和调整其资源基础的能力” (Helfat,2007)。 • 组织的资源基础包括实物、人力和组织资产(Eisenhardt& Martin,2000)。
• 动态能力是一种习得的、稳定的行为模式,企业通过这种行为模 式可以系统地创建和调整其运行方式,从而提高企业效率 (Marcher&Mowery,2009;Zollo&Winter,2002)。 • 历史路径确定当前资产——感知机会——识别并抓住机会来提高 组织能力——配置成更能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创建新资产— —持续竞争优势(Teece,2007)。
• 探索式创新是一种更大幅度、剧烈式的创新行为,强调获 取和创造全新的技术能力和知识,研发新技术,主要目的 是为了增加未来收益,增强长期竞争能力以在市场上获得 持续竞争优势。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解剖创业投资主体关系
Sweeping over the Management管理纵横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137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解剖创业投资主体关系李玲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安徽合肥 230041摘要:在市场融资中,原始投资者、创业投资公司与创业企业三者之间存在着双重委托-代理关系,创业投资的过程就是由这三者共同参与完成的。
根据三方这一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相关政策与制度来对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进行有效保护,从而更加促进其与创业投资公司和创业企业之间的安全合作,以确保创业投资活动的健康发展。
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来对创业投资主体关系进行剖析。
关键词:委托;代理;创业投资;主体关系创业投资指的是针对具有较高增长潜力的企业的创业活动进行股权投资与创业参与,并在所投资企业发展较为成熟之后再将股权进行转让,从而达成高资本增值收益目的的一项资本投资行为。
资金的流动是创业投资活动的运作纽带,在创业投资的运作过程当中,资金首先从原始投资者流向创业投资公司,然后再经由创业投资公司流向创业企业,而创业企业就以这些创业资金作为支撑来对企业进行经营与发展,逐渐使创业资本得到增值,之后再流回到创业投资公司,创业投资公司将这份收益所得最终回报给原始投资者,形成一条创业资金的周转链,使得原始投资者、创业投资公司与创业企业三者都能得到丰厚的利益——这就是所谓的委托-代理链。
一、原始投资者与创业投资公司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1、创业投资公司的组织结构在原始投资者与创业投资公司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中,信息不对称性的特点尤为明显,原始投资者在签约前后对创业投资公司的运作能力和运营类型、投资项目的成功概率分布等都不甚了解。
正是这种签约前后的双方信息不对称性与不确定性,使得原始投资者投资活动具有很大的风险性。
通常在资金方面是原始投资者要提供总创业金额的99%左右,并且这些金额只能是以现金或者财产等具有实物特点的资产形式进行出资;但是出资后,原始投资者却不被允许参与投资项目的经营管理,如果其坚持要参与投资项目的经营管理,就会被视为普通合伙人,而非原始投资者。
新时代呼唤管理理论创新——大卫·梯斯与动态能力理论
新时代呼唤管理理论创新——大卫·梯斯与动态能力理论文 / 李平、杨政银、汪潇在新时代的中国和见证并参与中国复兴的全世界,迫切呼唤管理理论创新,迫切需要通过管理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来提升整个社会组织管理的效益和水平。
深入剖析动态能力理论的构建历程,为我们构建本土原创管理理论提供了'最佳理论'的学习和借鉴范式。
大卫·梯斯其人大卫·梯斯 (David J. Teece),美国经济学家、战略管理学家,是一位在技术创新与管理、战略管理等多个领域均有卓越贡献的常青树。
战略管理肇始于强调一般管理的整合视角,其后演化至多元战略的研究;再从波特的战略定位与竞争优势,进阶到资源基础观的确立及核心竞争力概念的流传;而后又从动态能力视角再到最近时兴的商业模式,皇皇战略管理百年史上,梯斯至少在3个重要节点做过里程碑式的贡献,包括他早期在多元化战略的研究和最近对商业模式的探讨,尤其是他所开创的动态能力 (Dynamic Capability) 研究范式。
梯斯在其所涉猎的管理领域中的开创性贡献,成就了他在战略管理领域不可撼动的地位,在他诸多基础性学术贡献中,动态能力是截至目前他最突出、最重要的学术成就。
梯斯1948年出生于新西兰,在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后,赴美国留学,先后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文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 (1975)。
曾师从爱德华·曼斯菲尔德 (Edward Mansfield) 研究技术创新与管理,聚焦于企业研发和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
上学期间,梯斯还受到奥利弗·威廉姆森 (Oliver Williamson) 关于交易费用经济学研究的影响。
梯斯目前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UC Berkeley Haas School) 的托马斯·特谢尔国际商业讲席教授 (Thomas W. Tusher Professor in Global Business) ,特谢尔知识资本管理中心主任(Faculty Director, Tusher Center for The Management of Intellectual Capital),同时还是伯克利研究集团的创办合伙人及董事长 (Chairman and cofounder of Berkeley Research Group)。
动态能力理论
动态能力理论动态能力理论是一种崭新而独特的经济学理论,旨在重新定义有效的劳动力市场、技术创新以及全球经济管理,从而使经济发展更有效地实现持续增长。
该理论基于其前辈由西蒙布兰森(Simon Bronfenbrenner)提出的“能力模型”(Capabilities Model)。
它的核心思想是,人力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可以实现最大的效率和成果,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办法是通过创新技术、培养经济能力、改善法律和政策以及提升社会文化来实现。
此外,动态能力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资源的弹性。
拉里蒙克(Larry Monroe)提出了这个概念,它是指在劳动力市场中,每一类资源(如时间、经济影响、技术创新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弹性,可以实现更大的效率和成果,而这又将使经济发展更具持续性。
另外,动态能力理论还涉及到数字化。
由蒂姆库克(Tim Cook)提出的“数字劳动力”(Digital Labor)理论是该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使用数字技术,如互联网、社交媒体和大数据分析,来建立新的劳动市场,以及利用这些技术来增强传统劳动力资源的弹性。
此外,这一理论还强调了社会保障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社会保障涵盖了生活质量、工资分配、社会关系等一系列因素,其目的是改善经济环境,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人们的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和设施。
总而言之,动态能力理论是一种崭新而卓越的理论,它旨在从根本上重新定义有效的劳动力市场、技术创新以及全球经济管理,从而使经济发展更有效地实现持续增长。
动态能力理论中关键的概念有资源弹性、数字劳动力和社会保障,它们均构成了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条件和设施。
因此,动态能力理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它旨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从而实现人民的福祉。
国际扩张中的动态能力分析
国际扩张中的动态能力分析
王蔷
【期刊名称】《财经研究》
【年(卷),期】2001(027)008
【摘要】本文从动态能力理论角度研究跨国公司,提出跨国公司的发展离不开三个动态的能力要素:能力占有、能力部署和能力提升.能力占有是获得竞争优势、决定企业开发各种优势的战略的关键;能力部署是避免在外国市场中的劣势和抓住新兴机会的重要手段;能力提升是企业获得持续发展、创造新资源的必然环节.所有这些都是跨国公司在当今世界经济中得以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总页数】7页(P45-51)
【作者】王蔷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上海,2004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6.6
【相关文献】
1.弄潮世博再攀国际皮展巅峰——中国国际皮革展、中国国际鞋类展与中国国际箱包、裘革服装及服饰展借势世博会增扩规模提升人气 [J], 王澌瀑
2.基于能力跃迁的集群企业国际化动态学习能力分析 [J], 程逸飞;贾向锋
3.δ/θ型相关解扩抑制多址干扰的能力分析 [J], 龙德浩; 陈志清
4.δ/θ型相关解扩抑制多址干扰的能力分析* [J], 龙德浩; 陈志清
5.多层次功能补偿下的国际组织扩员研究——以上海合作组织扩员为例 [J], 彭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晓波 徐松屹 苗文斌
提 要 随着竞争环境的动态性不断增强, 解释企业 竞争优势来源的动态能力理论从 20 世纪 90 年 代以 来获得了持续发展, 逐渐成为西方战略管理领域 的一个重要理论分支。本文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发展历程的纵 向扫 描, 从概念界定、外在特征、内在机理、与竞争优势的关联性 以及影响 因素 5 个方面对 该理论的 最新进 展 进行了梳理和综合评价, 以期为我国企业战略管 理实践提供理论借鉴。
1 动态能力概念的深化拓展 任何概念都具有两大逻辑特征: 内涵和外延, 因此, 对于动态能力概念的深化也可以从这两个 角度加以把握。 首先, 考察动态能力的本质内涵。提斯等人 已经对动态能力进行了初步界定, 强调了动态能 力的两个侧面: 一是动态性, 即企业要依据外部环 境变化适时而变; 二是能动性, 即强调对企业内部 各项资 源和技能的整 合和重新配置。艾森哈特 ( K. M. Eisenhardt) 和马丁( J. A. Martin) 依据战略管 理中 对 能 力 定 义 的 一 贯 传 统, 从 组 织 惯 例 ( routines) 和流程的角度给动态能力下了一个更加 规范化的定义, 他们认为 动态能力是企业利用资 源的流程 尤其是获取、整合、重置和释放资源 的流程 应对或者创造市场变革。因此, 动态 能力也就是随着市场涌现、碰撞、分裂、演化和消 亡的企业用以获取新的资源配置的组织或者战略 性惯例 。 苏巴那拉 希姆( P. N. SubbaNarasimha) 将组织看成是一个知识的集合体, 并据此从组织 知识的角度来对动态能力进行界定, 认为动态能 力是 组织知识的一种特殊属性, 这种属性体现为
尽管资源观理论( 包括核心能力理论) 近来在 战略管理研究中广泛运用, 但是也遭到一些学者 的有力批评, 而对该理论更大的挑战则来自于 企业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 因为动态环境下企业 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基本模式已经从获取持续的
18
竞争 优 势转 向持 续 地获 取 一系 列 暂时 竞 争优 势。 在超竞争的经营环境下, 企业凭借产业定位 或者资源实力所积累的竞争优势会被快速的技术 创新所侵蚀, 因此, 企业必须迅速 响应外部需 求, 及时调整内部资源配置。在此背景下, 基于资 源观基础, 同时又作为该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动态 能力理论( Dynamic Capabilities Perspective, DCP ) 逐 步形成并获得了快速发展。 本文旨在对动态能 力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并作出评价。
关键词 动态能力 战略管理 竞争优势 企业管理 西方国家 中图分类号 F270
一、引 言
认识和解释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一直是企业战 略管理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从历史上看, 人们 对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解释经历了一个由内而外 再由外而内的往返过程, 其中尤以产业组织理 论学派和资源观理论( resource_based view, RBV) 为 主要代表。基于 S- C- P 范式的产业组织学派 竞争优势理论认为, 战略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恰 当的产业定位, 使得企业可以提升对上游供应商 和下游客户的砍价能力, 同时通过构建进入壁垒, 阻止现有和潜在的竞 争对手对其优 势地位的侵 蚀。 而资源观理论认为, 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在 于其所拥有的特异性资源和能力, 企业通过采取 与之相应的价值创造战略获得竞争优势。 这两 种基本范式的差异主要在于产业组织理论学派以 市场定位为基本假设前提, 而资源观理论认为企 业内部的独特资源才 是企业竞争优 势的根本来 源。 20 世纪 90 年代, 在资源观基本理论框架内, 核心能力理论流派逐步兴起。普拉哈拉德( C. K. Praharad) 和哈梅尔( G. Hamel) 认为企业核心能力 具有适用性、价值性、难模仿性, 能够成为企业竞 争优势的来源。
国外社会科学 二 六年第二期
为 能力是配置资源的才能, 通常采用与组织的流 程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一个意愿的结果 , 这种 能力可以被视为企业内部所产生的一种 中间产 品 ( intermediate goods) , 以此来提高资源的生产效 率或者提供战略柔性( strategic flexibility) , 该能力 概念实际已经包含了动态能力。 更明确地将资 源配置能力( 即动态能力) 和一般职能能力进行区 分的是科格特( B. Kogut) 和赞德( U. Zander) , 他们 所界定的组合能力( combinat ive capabilities) 概念与 后来提斯( D. J. Teece) 等人所界定的动态能力有 异曲同工之妙。 无独有偶, 赫德森( R. Herderson) 和科伯恩( I. Cockburn) 将组织能力区分为 成分能 力 ( component competence ) 和 建 构 能 力 ( architectural competence) 两种类型, 前者指局部的 能力知识, 是日常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如资源、 知识与技术诀窍等; 后者指利用成分能力的能力 或者依据现实需求开发新的成分能力。 此外, 斯 彭德 ( J. C. Spender) 提出的 集体 知识 ( collective Knowledge) 以及纳尔逊( R. Nelson) 提出的 组织架 构 ( organizational architecture) 等概念 也与动态能 力具有或多或少的相似之处。
2 动态能力的外在特征 自从动态能力提出以后, 部分学者批评这一 概念具有同义反复性和难操作性, 艾森哈特和 马丁则对此予以积极的回应, 认为动态能力的特 性并不像传统观念所认为的那样, 是 模糊、难操 作、同义反复、基于经验的 , 而是 确定和可识别 的 。他们同时指出, 不同动态能力虽然在细节上 有差异, 但是在本质上具有一些共同特征。 佐罗 20
二、动态能力理论溯源
早期与动态能力类似的概念有劳伦斯( P. R. Lawrence) 和洛施 ( J. W. Lorsch) 在 1967 年 提出的
整合能力 ( integrat ive capabilities) 概念。其后, 阿密特( R. Amit) 和 休梅克( P. JH . Schoemaker) 认
在上述这些早期概念的铺垫之后, 提斯等人 1997 年发表在 战略管理杂志 上的论文是动态 能力理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该文中, 提斯 等人认为, 动态能力是 企业对内部和外部的竞争 能力进行整合、构建或者重置以适应快速变化的 外部环境的能力 , 它反映了企业在既定路径和市 场位置约束下, 获取新竞争优势的一种综合能 力。 与新制度经济学家不同, 他们将企业看成是 一个多边关系组织, 组织行为和学习模式具有分 散化协调特征, 在企业组织内部形成的才能或者 能力无法直接在市场上获得。从实现形态而言, 动态能力是企业的组织或者管理流程, 这些流程 承担了协调和整合、学习以及重新配置和转型的 功能。毋庸置疑, 企业能力的形成依然无法脱离 企业本身所具有的资源基础。这种资源既包括其 所拥有的厂房和设备等有形资产, 也包括企业的 知识资产及其互补性资产, 以及企业声誉和社会 资本等无形资产。此外, 企业能力发展和演变遵 循固定轨道, 具有路径依赖性特征。企业的前期 投资和经历对未来行为影响深远, 此外, 企业所面 临的技术机会也同样受到路径依赖性的制约。在
其次, 从外延层面看, 目前的研究主要涉及动 态能力 存在性及其具 体表现形式。罗森布鲁姆 ( R. S. Rosenbloom) 依据 NCR 公司的实证案例证明 了动态能力在企业应对技术变革和进入新业务领 域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林多瓦( V. P. Rindova) 和 科塔( S. Kotha) 的研 究也证实了动态能力的存在 性。 关于动态能力具体表现形式的研究, 则显得 纷繁复杂。加鲁尼克 ( D. C. Galunic) 和艾森哈特 将 现 代 企 业 看 成 一 个 动 态 团 体 ( dynamic community) , 认为企业的一项关键动态能力就是依 据目标市场的变化而动态地调整内部业务单元, 以获取市场和组织资源之间的匹配性。 丹尼尔 ( E. M. Daniel) 和威尔逊( H. N. Wilson) 研究了电子 商务变革中的动态能力, 认为在不同产业和不同 企业的电子商务建立过程中, 存在 8 种具有共性 的动态能力, 可以大致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进行业 务创新的能力, 包括快速决策和实施、制定较好的 策略方案、争取企业内外利益相关者支持、持续修 正客户价值主张、重新配置销售或者服务流程等; 第二类是将创新活动现有活动进行连接的能力, 包括与现有系统平稳过渡的能力、整合多个渠道 的能力, 以及紧密连接电子商务策略与企业战略 的能 力。 其 他 的 类 似 研 究 还 有 惠 勒 ( B. C. Wheeler) 提出的网络化实现能力 、格里菲思( D. A. Griff ith) 和哈维( M. G Harvey) 提出的全球动态 能力、 卡尔松( S. A. Carlsson) 提出的企业建立利 用和维护社会网络的能力 等。
对动态能力的本质内 涵和成长路径 进行分析以 后, 提斯等人还对动态能力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认 为动态能力具有难复制性和难模仿性, 可以成为 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
三 、动态能力理论最新进展
自从提斯等人初步提出动态能力理论框架 以后, 众多学者致力于该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拓 展, 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下文将从 5 个方面对此作 概要总结。
Hoskisson et al. , 1999, p. 417. Porter, 1980, pp. 3~ 6. L ippman & Rumelt, 1982, p. 418; Wernerfelt, 1984, p. 171; Barney, 1991, p. 99. Amit & Schoemaker , 1993, p. 33. Praharad & Hamel, 1990, p. 79. Ryall, 1998, p. 1; Williamson, 1999, p. 1087; Priem & Butler, 2001, p. 22. Eisenhardt & M artin, 2000, p. 1105. Tushman & Anderson, 1986, p. 439; Leonard_Barton, 1992, p. 111; D Aveni, 1999, p. 127. Teece et al. , 1997, p. 509; Eisenhardt & Martin, 2000, p. 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