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与教育叙事PPT课件
![教育叙事研究与教育叙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d4961c94431b90d6d85c729.png)
八、如何写好教育叙事
• 6、随时与同事们交流自己的感想、困惑 和新的认识。当自己对问题和现象有看 法和解决设想时,要及时与同伴交流, 通过交流激发自己表达的欲望,迫使自 己整理自己的想法与思维,去进行积极 的思考;在交流中向同伴学习,在交流 中获得启发和灵感,进一步拓展自己的 思维。还可采取网上交流,吸取和集中 更多人的智慧。
• 4、归纳性。是指叙事中,作者将自己在 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到和悟到的认识 与规律归纳后写出来。因为教育叙事研 究获得的某种规律性认识、某种教育信 念是归纳后悟出来的。让读者从中获得 一定的感悟,也能悟出如何处理这类问 题,能悟到如何设计和改进自己的教学 行为。
六、教育叙事与日记、日志、日常记录、 观察笔记、教学后记和教学随笔的区别
• 3、问题解决结果或效果的描述。对于问 题解决的结果和效果不能笼统地用一句 结论性的语言概述,而是应该用具体的 实例描述方法,让读者比较真实地赶到 问题解决的结果和效果。反映结果和效 果的实例可以是学生的语言、态度、情 感和行为。
• 4、感悟或反思。 • 感悟是有所感触而领悟,是对事物的理解分析
四、叙事研究种类
• 教学叙事研究 • 教育叙事研究 • 管理叙事研究 • 研究叙文体的特点
• 1、真实性。教育叙事所叙述的是来自已 经发生过的教育事件,是真实可信的教 育故事,不是设计的事件。因为,教育 叙事研究是一种事实性研究。它是以客 观事实现象为素材,分析提炼出某种认 识或规律的研究。
• 2、让每一位老师成为主动的研究者 、探索者。教育叙事研究给教师提 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式。在实际工 作中,只要教师善于观察、体验和 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就能开展叙 事研究,教师就能写出很好的教育 叙事研究文章。
• 3、使教师不再依赖别人的思想而生活。 教师一旦以类似于“自传”的方式叙述自 己生活中的教育故事,也就意味着教师 开始以自己的生命经历为背景反观自己 和观察世界。促使教师进入沉静思考的 层面,不得不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 ,不得不站在自己的角度反思和挖掘自 我,从而激发出许多连自己都意想不到 的想法。
校本研究方法——教育叙事研究
![校本研究方法——教育叙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e439228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d5.png)
校本研究方法——教育叙事研究第一篇:校本研究方法——教育叙事研究校本研究方法——教育叙事研究1、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故事”。
要求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室或其他场所里发生的教育、教学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学过程“叙述”出来。
2、教育叙事研究的作用:记录与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是记录教师教学生涯和成长历程的重要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
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
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
那种连续记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
” ■教育叙事研究是教育教学反思的重要方式反思,一般是指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的能力。
杜威指出:“反思是对经验进行重构或重组,使之增加经验的意义并增强指导后续经验方向的能力。
”教学经验并不会自然地成为学习资源,只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才是教师的自我财富。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
”■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高级思维能力,处于教师发展中心位置。
3、教育叙事示例■例1:意外的观察课(根据湖北黄石市广场路小学教师论文改写)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通过有目的的观察,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可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从而挖掘他们潜在的创造力。
今天依然天气炎热。
我正在上第二节语文课,向学生提出“秋风吹黄了什么” 的问题,想由此引导孩子们去观察秋天的树叶。
突然有一个学生小声叫了一声:“小鸟!”这一叫可让教室里炸开了锅,同学们议论纷纷,目光不住地搜索小鸟的行踪。
“教育叙事研究”写作指导
![“教育叙事研究”写作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e1c52d40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f1.png)
“教育叙事研究”写作指导一、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是指教师以类似于写故事的方式记录自己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生活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和发人深省的教育事件,并分析自己在那个过程中的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的感悟明白得。
“叙”确实是叙述,“事”确实是事件(故事),“研究”确实是查找事件(故事)所包蕴的意义。
因此,教育叙事研究事实上确实是一种叙事化的教育反思。
教育叙事研究使教育科研回来教育实践和教育生活本身,让教师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生活中领会教育理念,从而建构起具有自己专门明白得和风格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
二、如何样写“教育叙事研究”教育活动现场是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的场所,因此,“真实性”是教育叙事研究写作的差不多要求。
只有“原汁原味”的教育事件才有特定的意义。
在教育叙事研究中,叙述者要将自己放到故事里,用自己的心去观看和体验,对事件所涉及的人作出科学合理的“行为和心理假想”,因此,“人物性”是教育叙事研究写作的第二个要求。
教育叙事所谈论的应是专门的人和专门的冲突,因此,教育叙事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记叙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
因此,“情节性”是教育叙事研究写作的第三个要求。
教育叙事研究要通过描叙重现教育现场,阅读者要能清晰地看到教育现场的问题,并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通过内省、比较等方法领会叙述者所报告的问题解决策略。
因此,要让阅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内化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这就要求教育叙事研究具有“可读性”。
教育叙事研究获得的某种教育理论或教育信念是叙述者通过归纳而不是通过演绎形成的,也确实是说,教育理论或教育信念是从过去的具体教育事件及其情节中归纳出来的,因此,教育叙事研究具有“感悟性”特点。
三、教育叙事研究的差不多内容框架1.问题产生的背景。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刻、地点、人物、起因。
不必面面俱到,关键在于说明故事发生有何专门缘故、专门条件。
2.问题情形描叙。
每个教育叙事都必须有一个鲜亮的问题或矛盾。
教育叙事研究PPT课件
![教育叙事研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c935c9101f69e3142329470.png)
• 在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呼声愈加强烈的背景 下,“叙事研究”也许是老师成长非常重要的 途径。
• 叙事研究帮助教师认识真实的教育情景、改进
教育实践行为。
第4页/共41页
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
• (一)用事实说话,关注实然的故事而不是应然
的推导。(高高的举起你的左手) • (二)对事件过程的关注(讲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第18页/共41页
• (5)整理分析资料:叙事研究强调的是对事件本身的分析,是基于资料事实进行的符合材料实际的分析。 几个关键概念:“登陆”、 “本土概念”、“编码”
• 要向原始资料投降,然后登陆资料
第19页/共41页
• (6)撰写研究报告:既包含研究者对所观察到的“事”的故事性描述,也包含研究者对“事”的论述性分 析,两者相映相成,构成了研究报告中的细腻的情感氛围和浓郁的叙事风格。叙事研究强调细致的描述和 深刻的分析,使教育教学活动得以更丰富地呈现,也因此而具有教育研究中不可替代的意义。
第11页/共41页
• 访谈法:量的研究一般是封闭型的访谈形式,以便收集统一的数据,对其进行统 计分析。封闭型的访谈所提的问题和提问的顺序,记录方式(编码)都是统一的。 质的研究一般采用开放型访谈,和半开放型访谈。
第12页/共41页
• 实物分析法:实物包括文字类(信件、日记、成绩单、课表、教科书、学生作业)、图片类(绘画、照片、 明信片)、音像类(录音、录像、电影、广告)等等。有时候一个人家里的摆设、办公桌上的东西摆放都 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实物很多时候可以与访谈和观察得到的材料互证。质的研究中的实物应该是 真实的。
• 教育叙事研究:详细系统的事件描述+对事件解 释性的理解。详细指全面的收集与研究问题有 关的素材,系统指对材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加工。 解释性理解指对描述事件的意义阐释。
教育叙事研究及写作基本要求
![教育叙事研究及写作基本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4701ce083968011ca300916e.png)
教育叙事研究及写作基本要求一、教育叙事研究及其研究的意义(一)什么是教育叙事指教师所记叙的教育事件的内容,是基于学校真实生活,关注发生在自己教育生活中的事情,寻找其中有意义的细节,然后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从而改进和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
只要热爱教育,善于观察,长期坚持体验和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教师不仅能写出很好的教育叙事研究文章,而且会带来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的养成。
1、教育叙事的定义:就是通过教育主体的故事叙说来描绘教育行为、进行意义建构并使教育活动获得解释性意义理解的一种质的研究或者研究方法。
相对于以往的科学化研究而言,它更强调与人们教育经验的联系,并通过故事叙述来描述人们在自然情境下的教育经验、教育行为以及作为教育群体和教育个体的生活方式。
2、撰写教育叙事应遵循的原则:一是唯小不唯大。
教育叙事的切口要小,最好着眼于学生的行为、教师的教学等,这样易于操作,不要选择自己陌生的领域。
二是唯实不唯虚。
教育叙事研究要实用,因为叙事的目的是为了积累教育经验,更好地进行教育工作;教育叙事的对象也完全指向于教师自身的实践。
三是唯真不唯假。
教育叙事研究首先要具备真实性,绝不能杜撰或假设推论。
其次,教育叙事和具体的教育情境相联系,具有丰富的时空感。
(5)、教育叙事按内容分类:教育叙事;教学叙事(课程叙事);生活叙事。
3、教育叙事研究的主要内容(1)让教育主体要学会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不是成为别人的应声虫和传声筒);(2)站在自己的角度来反思和挖掘自我,表达自己的思想;(不是依靠别人的思想而生活,用张民选老师的话来说,就是要让教师成为自主的专业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3)在宽容和接纳的态度下提供一个分享的平台和深层交流的园地。
4、教育叙事研究类型(1)、从教育行为涉及对象分:教学叙事、管理叙事或德育叙事。
( 2)、从叙事主体分:个体叙事和群体叙事,自我叙事和他者叙事。
(3)、从教师行为分:生活叙事、思想叙事、课堂叙事。
“教育叙事研究”写作指导-word课件
![“教育叙事研究”写作指导-word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d85ee05fbfc77da269b15b.png)
“教育叙事研究”写作指导一、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是指教师以类似于写故事的方式记录自己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生活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和发人深省的教育事件,并分析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的感悟理解。
“叙”就是叙述,“事”就是事件(故事),“研究”就是追寻事件(故事)所蕴含的意义。
因此,教育叙事研究其实就是一种叙事化的教育反思。
教育叙事研究使教育科研回归教育实践和教育生活本身,让教师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生活中领悟教育理念,从而建构起具有自己独特理解和风格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
二、怎样写“教育叙事研究”教育活动现场是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的场所,因此,“真实性”是教育叙事研究写作的基本要求。
只有“原汁原味”的教育事件才有特定的意义。
在教育叙事研究中,叙述者要将自己放到故事里,用自己的心去观察和体验,对事件所涉及的人作出科学合理的“行为和心理假想”,因此,“人物性”是教育叙事研究写作的第二个要求。
教育叙事所谈论的应是特别的人和特别的冲突,所以,教育叙事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记叙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
因此,“情节性”是教育叙事研究写作的第三个要求。
教育叙事研究要通过描叙重现教育现场,阅读者要能清楚地看到教育现场的问题,并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通过内省、比较等方法领悟叙述者所报告的问题解决策略。
因此,要让阅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内化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这就要求教育叙事研究具有“可读性”。
教育叙事研究获得的某种教育理论或教育信念是叙述者通过归纳而不是通过演绎形成的,也就是说,教育理论或教育信念是从过去的具体教育事件及其情节中归纳出来的,因此,教育叙事研究具有“感悟性”特点。
三、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内容框架1.问题产生的背景。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
不必面面俱到,关键在于说明故事发生有何特殊原因、特别条件。
2.问题情景描叙。
每个教育叙事都必须有一个鲜明的问题或矛盾。
描叙过程中可以对相关情节有所选择,以便凸现焦点,但不能杜撰。
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28e58e8aeaad1f346933f66.png)
(五)叙事研究的结果是教师教 育教学的改进与重建
叙述研究的基本理想是“ 叙述研究的基本理想是“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和 改变教师的日常生活” 改变教师的日常生活”。 对教师来说,叙事研究不仅是一种研究范式, 对教师来说,叙事研究不仅是一种研究范式, 更是一种发展方式, 更是一种发展方式,在反思中实现自我发展的 方式。 方式。
思考二:或许我的处理方式, 思考二:或许我的处理方式,本身又干扰了其 他学生的注意指向?让他们在自觉不自觉当中, 他学生的注意指向?让他们在自觉不自觉当中, 对那位“漂亮男生”分外注意? 对那位“漂亮男生”分外注意? 叫人欣慰的是:课堂的教学实效很好, 叫人欣慰的是:课堂的教学实效很好,多数学 生在对话表演中表现出色。 生在对话表演中表现出色。而且课堂参与率也 很高。学生们的整体认知水平, 很高。学生们的整体认知水平,使他们清醒地 认识到了事情的真相, 认识到了事情的真相,而且很平和地接纳了我 的处理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的处理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可以 较好地学习知识,习得方法, 较好地学习知识,习得方法,形成有效的学习 策略,养成清醒的自我调控习惯。 策略,养成清醒的自我调控习惯。
三、叙事研究的特点
叙事研究的主角是教师 叙事研究的内容是“有情节” 叙事研究的内容是“有情节”的教育故事 叙事研究的方法是反思与归纳 叙事研究的成果是“有主题的故事” 叙事研究的成果是“有主题的故事” 叙事研究的结果是教师教育教学的改进与重 建
(一)叙事研究的主角是教师
教师自身同时充当故事的叙说者和记述者 这种叙事方式促使教师以旁观者的角度审 视自己的教育生活,形成教师的自我认识, 视自己的教育生活,形成教师的自我认识,促 进教师的自我建构。 进教师的自我建构。 教师只是故事的叙说者, 教师只是故事的叙说者,由教育研究者来记述 这种叙事方式一般由研究者来做, 这种叙事方式一般由研究者来做,他们更 关注教师所陈述的教育事件内在的关联, 关注教师所陈述的教育事件内在的关联,并尽 力使教育故事呈现出某种理论意义,给故事一 力使教育故事呈现出某种理论意义, 个更有意义的主题。 个更有意义的主题。
教育叙事研究ppt课件
![教育叙事研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1c95fca7375a417876f8fe2.png)
二、教育叙事的性质
1.教育叙事研究所叙述的内容是已经过去的教育事件,而不 是对未来的展望。
2.叙述的故事中必然有与所叙述的教育事件相关的具体人物。 3.教育叙事研究所报告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情节性”。 4.教育叙事研究获得某种教育理论或教育信念的方式是归纳 而不是演绎。
三、教育叙事研究的方式
教育叙事研究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教师自身同时充当叙说者和记述者,而当叙述的内 容属于自己的教育实践或解决某些教育问题的过程时,教师的叙 事研究就成为“教师叙事的行动研究”。 另一种是教师只是叙说者,由教育研究者记述。
一、教育叙事的内涵
•
大叙事 1.历史的叙事研究:讲述历史的故事 2.调查的叙事研究:讲述现场的故事 3.经验的叙事研究:讲述自己的故事 小叙事 1.教育传记 2.教育自传 3.教育小说与教育电影
一、教育叙事的内涵
•
•
刘良华认为:“教育叙事研究基本特征是以叙事或讲
• 故事的方式表达作者对教育的解释和理解。它不直接定义
•
鸭子的游泳表现最突出,甚至比老师还好;但飞行只
能勉强及格;最吃力的是跑,它不得不每天放学后加练跑。
期末,鸭子的游泳只得了中等。
•
兔子刚开始时是跑得最快的,但游泳科的作业太多,
它的精神快崩溃了。
•
•
松鼠的成绩原来最出色,但飞行课它最沮丧,因为老
• 师只许它从地面而不是树上起飞;它又花了很多时间发明
四、教育叙事的写作
(1)叙事应该有一个主题。叙事的“主题”是从某个或几个 教学事件中产生,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作为一个“帽子”,然后 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
四、教育叙事的写作
例1:宽容需要智慧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实验小学 顾卫忠
【教育资料】“教育叙事研究”写作指导学习精品
![【教育资料】“教育叙事研究”写作指导学习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739bceb7b14e852458fb57a8.png)
“教育叙事研究”写作指导一、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是指教师以类似于写故事的方式记录自己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生活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和发人深省的教育事件,并分析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的感悟理解。
“叙”就是叙述,“事”就是事件(故事),“研究”就是追寻事件(故事)所蕴含的意义。
因此,教育叙事研究其实就是一种叙事化的教育反思。
教育叙事研究使教育科研回归教育实践和教育生活本身,让教师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生活中领悟教育理念,从而建构起具有自己独特理解和风格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
二、怎样写“教育叙事研究”教育活动现场是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的场所,因此,“真实性”是教育叙事研究写作的基本要求。
只有“原汁原味”的教育事件才有特定的意义。
在教育叙事研究中,叙述者要将自己放到故事里,用自己的心去观察和体验,对事件所涉及的人作出科学合理的“行为和心理假想”,因此,“人物性”是教育叙事研究写作的第二个要求。
教育叙事所谈论的应是特别的人和特别的冲突,所以,教育叙事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记叙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
因此,“情节性”是教育叙事研究写作的第三个要求。
教育叙事研究要通过描叙重现教育现场,阅读者要能清楚地看到教育现场的问题,并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通过内省、比较等方法领悟叙述者所报告的问题解决策略。
因此,要让阅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内化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这就要求教育叙事研究具有“可读性”。
教育叙事研究获得的某种教育理论或教育信念是叙述者通过归纳而不是通过演绎形成的,也就是说,教育理论或教育信念是从过去的具体教育事件及其情节中归纳出来的,因此,教育叙事研究具有“感悟性”特点。
三、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内容框架1.问题产生的背景。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
不必面面俱到,关键在于说明故事发生有何特殊原因、特别条件。
2.问题情景描叙。
每个教育叙事都必须有一个鲜明的问题或矛盾。
描叙过程中可以对相关情节有所选择,以便凸现焦点,但不能杜撰。
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与意义
![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与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08cc467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a5.png)
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与意义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以教育教学中的真实事件为研究主题,通过描述和分析,发掘事件背后的教育意义和规律的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将研究重心放在教育实践的具体情境中,强调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反思和总结,从而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规律。
本文将从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和意义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1.案例选择教育叙事研究的案例应该是真实发生的事件,可以是教育过程中的一次课堂活动、一次师生交流、一次学生活动等。
这些事件应该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够反映出一定的教育问题或现象。
同时,案例的选择应该符合研究主题的需要,与研究目的相符合。
2.描述与分析在案例描述过程中,应该注重细节的呈现,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事件的发生过程。
同时,需要对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挖掘其背后的教育意义和规律。
分析过程中,可以采用归纳、演绎、对比等方法,从多个角度对案例进行解读。
3.反思与总结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需要对研究过程和方法进行反思和总结。
反思包括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思考,总结则是对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和提炼,形成一定的理论或观点。
反思和总结是教育叙事研究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二、教育叙事研究的意义1.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叙事研究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对真实事件的描述和分析,能够使教育者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规律。
这种研究方法有助于提高教育者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增强教育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叙事研究以具体事件为研究对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对真实事件的描述和分析,能够使研究结果更加贴近实际,更好地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这种研究方法有助于提高教育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育叙事研究强调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观察、反思和总结,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通过研究真实事件,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叙事研究法
![教育叙事研究法](https://img.taocdn.com/s3/m/91fda9df910ef12d2af9e7a4.png)
教育叙事研究案例:
• 案例一、关于“绿”的教学反思 • 五年级语文课上,讲到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名句“春风又绿江 南岸”中的“绿”字时,我饶有兴趣地讲起了诗人贾岛“推敲炼字” 的故事,尔后,又给同学们讲了当年王安石是如何经过三番五次的 修改才最终决定用“绿”字的,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正当我暗自 得意的时候,有个学生却突然站起来说: • “老师,我想给王安石把‘绿’字改一下!” • “老师,我也想改!” • “我也想改!” • 一石激起千层浪。我被同学们突如其来的要求给问懵了,怎么办呢 ? 是直接告诉孩子们,这是大诗人的选择,是不能改的?还是……种种 做法在我的头脑中一一闪过。对了,新课程的理念不是要尊重学生 的主观体验,让他们畅所欲言吗?于是,我选择了以下的做法。 • “好吧!”我停下了准备往下讲的课,微笑着对大家说,“我们一 起来看看咱们班的大诗人是如何修改的。” • “我觉得应该用‘来’!”“用‘满’比较好!” • “我认为用‘过’最合适!” • “不!用‘到’才好呢!”
三、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的写作,最重要的环节是对研究结果的 处理,即对现场文本的处理方式。 把现场文本按照个案的方式呈现出来,形成围绕 一个人、一个事件、一个机构或者由多个人、多个 事件拼接成的一个或几个完整的故事。 研究者可以把自己生发的思想、观点穿插于故事 之中给读者以提示和引导。
第三节 教师如何做叙事研究
• 6、“教育叙事”的写作方式以“叙述”为主, 夹述夹议。这种“叙述”可以是上课的教师本 人在反思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第一人称的语气 撰写的“教学事件”。要尽可能地”描写”教 师自己在教学事件发生时的“心理”状态。
• 7、一个完整的教育叙事必须有一个照亮整个文 章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所叙述的教学 事件中产生、蕴含着的 。
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
![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ca26ebac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3e.png)
教育叙事研究:内涵与特性
教育叙事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日益受到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
它通过叙述故事的方式,深入探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
本文将从故事性、实践性、反思性、开放性和科学性五个方面,阐述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
一、故事性
教育叙事研究以故事为载体,通过叙述故事来呈现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这些故事通常来源于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境,具有生动、具体、形象的特点。
研究者通过收集、整理和呈现这些故事,将抽象的教育理念、教育理论寓于具体的故事情境之中,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二、实践性
教育叙事研究关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强调从实践中提炼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
它通过对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和分析,揭示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矛盾,提出改进和优化教育实践的建议和策略。
因此,教育叙事研究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点。
三、反思性
教育叙事研究的反思性表现在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究。
研究者通过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以及从他人经验中获得启示和反思,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理论。
这种反思性能够促使研究者不断地超越自我,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四、开放性
教育叙事研究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它不拘泥于固定的研究范式和方法,鼓励研究者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探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同时,教育叙事研究也强调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学术讨论和思想碰撞,拓展研究的视野和深度。
这种开放性有助于打破学科壁垒,促进跨学科的研究合作。
五、科学性
尽管教育叙事研究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但它同样具有科学性。
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与应用
![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c095116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29.png)
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与应用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以教育实践为中心,采用叙事方式来研究教育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描述教育实践中发生的事件和故事,来探究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本文将详细介绍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和应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实用的研究方法。
一、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概念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质性研究方法,它通过对教育实践中的事件进行深入、细致的描述和分析,来探究教育的本质和规律。
这种研究方法强调教育实践的真实性和情境性,通过挖掘故事背后的意义和价值,来促进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二、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1.选择研究对象:选择一个或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教育实践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可以是课堂上的一个教学案例,也可以是学校或家庭中的一个教育故事。
2.深入观察:通过观察和记录的方式,详细了解教育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和细节,包括事件的发生背景、参与人员、行为表现、情感反应等。
3.分析故事:在对事件进行深入观察的基础上,对故事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可以通过与相关人员交流、反思、总结等方式,来获得对事件的深入理解。
4.总结规律:通过对故事的分析和总结,探究教育实践中的规律和特点,为改进教育实践提供依据和支持。
三、教育叙事研究的优势和应用1.真实性和情境性:教育叙事研究以教育实践为中心,通过深入观察和分析教育故事,来探究教育的本质和规律。
这种研究方法能够真实地反映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为改进教育实践提供依据和支持。
2.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质性研究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它不需要过多的技术支持和设备资源,只需要研究者具备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的能力即可。
3.促进反思和研究:教育叙事研究通过对教育实践中的故事进行分析和总结,能够促进教育工作者的反思和研究能力。
这种研究方法能够帮助研究者从故事中挖掘出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为改进教育实践提供依据和支持。
四、结语总之,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实用、有效、易于操作的研究方法。
教育叙事研究课件
![教育叙事研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682d9f1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6d.png)
教育叙事研究课件一、引言教育叙事研究是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它探讨了教育过程中的叙事性质以及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影响。
本课件将介绍教育叙事研究的概念、重要性,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和实践案例。
二、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它结合了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学等领域的理论和方法。
教育叙事研究关注的是教育过程中涉及到的叙事活动,例如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故事分享、学生对学习经历的叙述等。
通过分析和解读这些教育叙事,研究人员可以揭示其中的意义和影响。
教育叙事研究的目标是探究教育环境中的故事构建、共享和传递对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影响。
它关注了教育叙事对学生自我认同、动机、学业成就和社交关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教育叙事研究的重要性1. 理解学生的经历和感受:通过分析学生的叙事,研究人员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经历、情感体验和自我认同等方面。
这有助于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挑战,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支持。
2. 促进教育改革与创新:教育叙事研究可以揭示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并为教育改革与创新提供参考。
通过分析教育叙事,我们可以发现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参与和自主学习的策略,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3. 培养学生的叙事能力:教育叙事研究不仅关注学生的叙事,也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叙事能力。
学会运用叙事的力量,可以帮助学生表达自己、思考问题、理解他人,并提升其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
四、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教育叙事研究使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个案研究、访谈、问卷调查等。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方法:1. 叙事分析:通过分析教育叙事的结构、内容、叙述者的态度和语言运用等,揭示其中包含的意义和价值观。
2. 访谈研究:通过与教师、学生和其他教育参与者的深入访谈,了解他们的叙事经验、观点和感受,从而深入理解教育实践中的叙事活动。
3. 叙事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叙事,培养学生的叙事能力,并通过分析学生的叙事作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成长动力。
(完整word)中小学教师教育叙事研究
![(完整word)中小学教师教育叙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3d0d9538bd63186bcebbca9.png)
中小学教师教育叙事研究一、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和特征教育叙事研究是作为质的研究方法而进人教育领域并为学者所接受和认可的,厘清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特点,认清教育叙事研究的局限性有利于我们在研究中根据研究的目的和需要合理地选择教育研究方法1、教育叙事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叙事,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诗集》和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因此“叙事”在文艺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以质的研究为方法论。
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分析资源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叙事研究则是质的研究运用的一种表现形式。
对于教师的叙事研究来说,“教育”是土壤,“质的研究”是方法论。
质的研究将使教师不仅获得有意义的职业生活,而且会改变教师的存在方式。
以教师的生活故事为研究对象。
教师的叙事研究所叙之事就是教师的故事,是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研究实践等活动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
它是真实的、情境性的。
这些生活故事胜过任何说教,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由解说者描述和分析。
教师的叙事研究由解说者描述的,解说者其实就是研究者,它可以是教师本人,也可以是研究教师的人;研究者解说的是教师的故事,故事的主线和研究者的分析交叉出现,使所叙之事通过研究者的解读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教育叙事研究的兴起教育叙事研究的出现不是偶然的。
从17世纪起,教育研究就在科学化的道路上蹒跚前进,试图去寻求客观的、普遍的和中立的标准,主张采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用数学工具来分析世界,以精确化的语言来描述教育事实,目的在于确立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并把教育科学。
教育叙事研究以其故事性、实践性、反思性的特点,为中小学校的教育科研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它不仅符合中小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迎合了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
况且,教育叙事研究也是非常适合中小学教师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它要求教师关注自己的教育实践,关注日常的教育生活,在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的过程中,探索教育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摸索教育规律。
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427ffc769eae009581beca9.png)
➢ (五)教育叙事研究的类型
1、教学叙事 2、生活叙事 3、自传叙事
➢ 三、校本教研与教育叙事研究 ➢ 四、教育叙事研究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 3、以归纳为思维方式
➢ 归纳途径就是:在教育实践基础上,通过 对许多感性经验的梳理、分析、概括和归 纳,从中发现需要研究解决的矛盾冲突和 理论疑难。
➢ 4、以教师的生活“故事”为研究对象
➢ 叙事研究所叙之事是教师的故事,是教 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教育实践等活 动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
➢ 是一个主客观相互建构的全面提高和生 成的过程。
➢ (二)教育叙事研究的要素
➢
1、教育思想
➢
2、教育主题
➢
3、教育情节
➢
4、教育反思
➢ (三)教育叙事研究的方式 ➢ 1、教师是叙事者和记述者 ➢ 2、教师叙说,研究者记述 ➢ 3、同侪互助
➢ (四)教育叙事研究的设计 ➢ 1、确定研究问题 2、选择研究对象 ➢ 3、进入研究现场 4、进行观察访谈 ➢ 5、反思行动过程 6、整理分析资料 ➢ 7、撰写研究报告 8、 检测研究质量
(三)世界各国教育制度、教育观念的趋同 与融合。
➢ 2、西方教师职业研究发展的结果
➢ 一方面受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后 现代主义或结构主义提倡向“现象学”、 “解释学”等转向的影响。
➢ 一方面,受到心理学和社会学对教师职 业研究的影响。
➢ 3、由加拿大的课程学者倡导。
➢
➢ 他们认为,教师从事实践性研究的最好 方法,是说出和不断地说出一个个“真实 的故事”。
➢ 2、以“反思”为根本特征
➢ “反思性研究”是: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直接参 与研究;较多地利用独立性反思的方法,同时也 注意通过与学生或同行的对话进行自省;研究的 问题来自于自己教育他人、接受他人教育以及自 己教育自己过程中的真实问题情境;从研究结果 中不断吸收能够提高自己语文教育教学水平的有 用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观 念与行为。
教育叙事研究_是什么与怎么做
![教育叙事研究_是什么与怎么做](https://img.taocdn.com/s3/m/1873bfd2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93.png)
教育叙事研究_是什么与怎么做教育叙事研究:是什么与怎么做引言:教育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教育领域中,教育研究是一项关键任务,而教育叙事研究作为其中的一种方法,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将介绍教育叙事研究的定义与特点,并探讨如何进行教育叙事研究。
一、教育叙事研究的定义教育叙事研究是指通过叙事方法研究教育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它以个体的经验和故事为基础,探索个体在教育过程中的成长、价值观的形成和认知结构的变化,以及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教育叙事研究强调个体的主体性和独特性,通过让个体讲述自己的故事,获得深入理解和洞察。
二、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1. 个体经验的重要性:教育叙事研究重视个体在教育过程中的经验和感受,鼓励个体主动分享他们的故事。
这种以个体为中心的研究方法,使研究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过程,深入探讨教育对个体产生的影响。
2. 主观性的关注:教育叙事研究注重个体的主观体验,关注个体的意义构建和解释过程。
通过分析个体的叙述,研究者可以了解到个体是如何构建自己的教育经验和意义,进而更好地理解个体的成长过程。
3. 教师的角色:教育叙事研究中,研究者往往作为参与者和研究者的双重身份参与其中。
教师在研究中扮演重要角色,他们通过教育实践中的故事,分享对教育的理解和经验,为研究提供重要线索和资料。
三、如何进行教育叙事研究1. 设计研究问题:在进行教育叙事研究之前,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应该与个体的教育经验和价值观有关,同时要明确研究目的和意义。
2. 采集叙述数据:教育叙事研究的核心是采集个体的叙述数据。
研究者可以通过个体面谈、访谈录音或书面叙述等方式,获取个体的教育经验和感受。
3. 分析与解释:在数据采集后,研究者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教育叙事研究通常采用故事分析和意义结构分析方法,通过对叙述的内容和结构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主题和模式,进一步理解个体的教育经验和意义。
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ff6653d33687e21ae45a931.png)
教育叙事研究(一)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
它是研究者(主要是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从而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二)教育叙事研究的特征(l)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质的研究方法,是教育行动研究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
关于质的研究方法,陈向明的定义是: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由于教育叙事研究属于质的研究方法的范畴,因而具有质的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如具有自然情境性、研究者的自身工具性、自下而上的归纳性、对事实的解释性和建构性等。
(2)教育叙事研究是行动者直接融入并成为主体的研究。
在教育叙事研究中,研究者本人是研究的工具,他通过自身长期在教育教学的实际生活体验中,在与对象的直接互动与实际交往中,发生了各种生活故事和教育教学事件,对这些事件,教师们通过观察、分析、反思,而获得一些见解或解释性的意见,这就是行动者自身作为主体并直接介入其中的行动研究。
(3)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事实性、情境性、过程性的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从教育实践出发,从校园生活出发,从真实教育事实出发,从自然教育情境出发所进行的研究,这种研究的显着特征在于“实”,它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实事、实情、实境和实际过程所作的记录、观察和探究,从而获得对事实或事件的解释性意见。
(4)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反思性研究叙事研究的根本特征在于反思。
教师在叙事中反思,在反思中深化对问题或事件的认识。
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的经验,在反思中修正行动计划,在反思中探寻事件或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意义、理念和思想。
离开了反思,教育叙事研究就会变成为叙事而叙事,就会失去它的目的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后半期,教育研究发生了范式转换,开始由探究普适 的教育规律转向寻求情景化的教育意义。人们意识到,教育 学的研究对象有别于自然科学,它的研究对象不是无生命的 物质世界,而是具有无限发展潜力的人。教育的世界时体验 的世界、意义的世界、生活的世界。因而,教育学应有自己 的研究逻辑,目的在于以个体或群体的具体经验为基础来理 解独特个体的精神世界。教育研究的任务是通过体验、表达、 理解,把人的生命推向更丰富、更深刻的发展阶段。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部个人的历史,有我们自己生活的故事, 这些故事使我们能够解释我们是什么,以及我们被引向何 方。”(【美】马丁 著,《当代叙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从事实践性研究的最好方法,是说出和不断地说出一个个 ‘真实的故事’。”(马克斯•范梅南)
“中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就应该从记录教育现象开始,从 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开始。(朱永新)
在此背景下,质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得以提倡。如康纳利 和克莱丁宁所说:“由于主要关注经验、生活质量与教育,叙 事奠定了它在质化研究中的地位„叙事与以质化为指向的教育 研究一致„这一系列工作对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把活生生 的有关人类生活本质的理论思想引入活生生的教育经验中。”
四、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基础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从否定现代性的思维倾向出发,反对整体 性和同一性,拒绝简单化和稳定化,强调非中心性和 反正统性,倡导多元性、多样性、主体性和他者性, 把差异性、边缘性作为判断一切事物价值的依据。
教育叙事研究还借鉴了人类学的人种志方法、社会学 的扎根理论方法等。作为质的研究方法的运用,教育 叙事研究重在对教育现象“质”的直观以再现教育现 象的“质”,重在对教育行为“意义”的探寻以对教 育行为进行“意义解释”。
1.“叙事”与“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的行动研究
通过对教育故事的回忆与描述,来反思与整理自己的 教学行为与教学思想,达到更好地理解与解释教育故 事的目的;
教育叙事的人类学研究
通过对教育叙事材料的使用与分析,来把握教育情节,理 解教育主体,体验教育情境,达到提炼教育思想与教育理 论,提高教育理论的生活化与实效性,达到解释与预测教 育现象的目的。
教育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
阎书昌
yanshuchang@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第五讲 教育叙事研究
叙事是元代码,是一种人类的普遍本性; 叙事是将了解(knowing)的东西转换成可 讲述(telling)的东西; 叙事使人类共享存在、实现跨文化信息的传 递成为可能 ——海登· 怀特
1980年,伯克(L.Berk)提出自传是教育研究的首要方法。
1990年,康纳利(F.Connelly)和克莱丁宁(D.Clandinin) 首次在教育研究领域使用“叙事研究”的术语。
20世纪90年代末,教育叙事研究开始在我国兴起,出现了所 谓的“教育研究的叙事转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世纪90年代,教育叙事研究传入我国,引起不少学者的关 注。
从叙述的内容看,教育叙事研究可分为三种:教学叙 事、生活叙事和自传叙事。 教学叙事:即教师将某一节”课堂教学“叙述出来, 在夹叙夹议中,将自己对育的理解以及对这一节课的 反思融入到相关的教学环节中,使之成为一份相对完 整的案例。 生活叙事:即教师对课程教学之外所发生的“生活事 件”的叙述,涉及教师管理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包 含“德育叙事”、“管理叙事”等。 自传叙事:即教师以自己的生命经历为背景进行的 “自我反思”,并经由”自我反思“、”自我评价 “而获得某种”自我意识“。
五、为什么要进行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是描述教师真实生活的“从下到上”的 研究,为教育引进了有益的视角。 教育叙事研究使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成长的重要 途径。 教育叙事研究帮助教师认识真实的教育情境,改进教 育实践行为。
教育叙事研究的意义
有助于教育理论与时间工作者彼此相互靠拢 有助于作为个体的研究参与者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与行 为 有助于研究者搜集到鲜活的、以研究参与者的日常真 实教育教学生活为背景的田野文本数据 有助于研究参与者发掘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的例行事 项的深层意义
一、教育叙事研究的定义
教育叙事研究(Educational Narrative Research /Inquiry)是对教育生活中富有价值的教育事件和具有意 义的教育现象的描述与揭示,又称为“教育故事研究”或 “教育叙事探究”。
叙事(Narrative)是文学的要素之一,在小说文学中有着 悠久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叙事学在西方兴起。最初 仅限于文艺学领域,到了20世纪80年代,被广泛应用于 人文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如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 社会学,包括教育学。
七、教育叙事研究的过程
(北美教育叙事研究专家:康纳利和克莱丁宁)
现场工作(Field):研究者亲身体验生活和获得现场 经验的过程。 现场文本(Field Text):研究者所获取的各种现场资 料。 研究文本(Research Text):研究者进行叙事研究 的格式。 这个过程是依次进行,并逐渐深化的。
以教育主题或结构为灵魂。主题建立在理论视角的基 础上,要求在对教育事件的深度描述中,通过意义诠 释和经验分享达成真实的理解。
教育叙事研究的特征
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 么做。 教育叙事研究所报告的内容是与某个或几个具体的教 育生活中的“人”有关的故事。 记述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 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这种感受对教学观念、方法 的改进影响会更具体、更深入,具体经验对于学习是 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获得某种教育理论或教育信念的方式是归纳而不是演 绎.
八、教育叙事研究的要素
以教育事件或日常经验为研究对象。叙事即讲故事, 通过叙事,使过去发生的教育事件得以再现,使个体 的教育经验得以与他人共享,从而将教育研究回置到 鲜活的教育经验基础之上。这里的“叙事”要求叙教 育之事、叙有意义之事、叙过去之事、叙真实之事。
以“自下而上”为研究路径。叙事研究即田野研究, 通过现场工作,使教育事件在情境中真实地展开。
九、教育叙事研究的反思
由于教育叙事研究注重事件、强调细节、寻求意义、 改进实践,特别符合教师的需要,因而受到广大教师 的欢迎。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叙述自己的教育经历和 体验,在反思中形成教育的自我认识,从而为教师提 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随着网络的不断进步,信息 技术赋予了教育叙事新的含义,尤其是教育叙事研究 与教育Blog相结合,把教师的所思所想与全球化的数 字化交流环境融为一体,为每一个普通教师的发展提 供了 一个崭新的世界。 但是,教育叙事研究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刘良华从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征出发,认为:“教育叙事 研究基本特征是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作者对教育的解 释和理解。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 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 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
三、教育叙事研究的运用
教育研究从17世纪起就在科学化的道路上蹒跚前进,试图去寻 求客观的、普遍的和重力的标准,主张采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 法,用数学工具来分析世界,以精确化的语言描述教育事实, 并把教育理论演变为一套技术原则与操作规程。 但是这种片面追求科学化的研究范式在教育实践中陷入困境。 一方面,教育研究越精确、越量化、越客观、越规范,与人类 经验的联系就越少,造成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隔阂与分裂。另一 方面,将自然科学的研究逻辑奉为圭臬,视实证主义方法为合 法性标准,导致教育研究中人的物化和人文关怀缺失,使教育 理论失去了对教育实践的吸引力。
1.从现场工作到现场经验
研究者要在确定了研究问题后进入现场,这使获取真 实资料的基础。由于教育叙事研究是在研究者与被研 究者的互动与合作中进行的,因此,研究者和被研究 者之间必须建立起平等、信任的对话关系,必须密切 关注被研究者的体验和他们的故事,必须有足够的 勇 气和心里承受力去应付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切, 调整好与他人尤其是被研究者的关系。
叙事,就是讲叙故事,包括故事发生的情境,故事的情 节,故事主人公的价值取向与心路路历程。教育叙事, 就是讲叙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故事,包括故事发生 的背景,故事中自己与学生的切身体会以及故事情节。
教学即人生、课堂即生活。教育是我们教师的一种最重 要的生活方式。
二、教育叙事研究的起源
起源于北美国家,1968年杰克逊(P.W.Jackson)最早运 用叙事方法研究学校现场活动。
解释学
解释学的核心是“理解”,正是理解使表达具有了意义,使分 享成为可能,使个体恒明体验得以延续和扩展,使人类精神世 界得以沟通和联接。理解不仅是主观的,还受制于解释者的 “前理解”;理解不是去把握一个事实,而是去理解一种存在 的潜在性和可能性;理解也不是为了寻求新的知识,而是为了 解释我们存在的世界。 教育叙事研究力求透过叙事,在展现教育真实的同时达到视域 融合,在对话中获得理解,从而建构起一种以意义解释为核心 的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
从叙述的主体来看,教育叙事研究可分为两种方式: 一是”展示“的叙事,即是教师的叙事。叙述者是教师 子自己,教师直面自己的教育事实,通过叙述自己的故 事,重新对自己的经历进行咀嚼、回味和反思,获得认 识和情感的升华。 二是”讲述“的叙事,即是关于教师的叙事。叙述者是 校外研究者,校外研究者在叙述中,解说发生的教育事 件或故事,解说中,故事的主线和研究者的分析交叉出 现,使所叙之事通过研究者的解读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2.从现场经验到现场文本
研究者在教育现场中,把自己的观察、体验及所思所 想记录下来,即田野日记,就形成了现场文本。
3.从现场文本到研究文本
教育叙事研究不是简单地展示一个故事,而是要通过 故事呈现揭示其内在的意义,因此,要通过研究主题 和思路促进现场文本向研究文本转换。研究文本是研 究者对故事空白的填充,是对现场和现场文本的超越。 研究者要将流动的、模糊的、复杂的现象和观点用自 己的思维捕捉并统领与自己的概念体系中,并以具体 的语言符号表达出来。这既是思考的过程,也是叙述 教育事实的过程,还是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