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政府组织面临的困境
非政府组织(NGO)论文法律规制论文:我国非政府组织面临的法制困境与对策
非政府组织(NGO)论文法律规制论文:我国非政府组织面临的法制困境与对策摘要目前在法律政策上的一些规定限制了非政府组织合法身份的获得。
非政府组织面临的合法性困境的表层原因似乎是我国政府对ngo管理途径的失范,深层原因则是立法不当。
基本对策一是明确立法思路,二是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运营活动的法律规制。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ngo)合法性法律规制根据调查,目前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实际情况有四种:第一,合法登记的社会团体;第二,挂靠在某个合法社团下面,实际保持相当的独立性;第三,注册为企业法人;第四,未采取任何合法途径,属于非法社团。
豍学界普遍认为现在中国有关ngo的法律既不完善,政策也很不明确,以为成为ngo发展中遇到的首要障碍。
一、非政府组织面临的主要法律限制及原因(一)非政府组织面临的主要法律限制尽管中国政府在积极建立有关非政府组织登记方面较为完整的法律制度框架,但这并不意味着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在我国已受到法制的积极促进或保护,相反,现行法规中的许多规定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目前在法律政策上的一些规定限制了非政府组织合法身份的获得。
首先,双重管制政策。
业务主管单位要对民间组织的成立进行实质审查,之后登记管理机关仍然要独立进行实质性审查。
任何一方不同意,民间组织都不能合法成立。
另外对民间组织业务活动的监督上,也是两者都进行行政管理。
双重管制是一种双保险的设置,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与政府目标不一致的民间组织成立,但是,由于管理的两个部门会出现标准不一的情况,这对于民间组织来说,是很大的困扰。
其次,限制竞争的政策。
《社团登记管理条例》第13条第2项、《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13条第2款第3项都规定,在同一行政区域内已有业务范围相同或相似的民间组织,没有必要成立。
1990年《民政部关于清理整顿社会团体的请示》(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提出对不符合社会需要、重复设置的社会团体,要予以撤销或者合并。
NGO参与公共危机的困境分析
NGO参与公共危机的困境分析【摘要】NGO参与公共危机是一个复杂而又困难的过程,在这NGO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
公共危机的发生会直接影响到NGO的运作和声誉,给其带来负面影响。
在危机应对过程中,NGO常常面临资源缺乏的问题,无法有效地展开救援工作。
NGO在公共危机中需要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以便更好地发挥作用。
NGO在危机中还需要关注声誉管理问题,避免因不当言行而引发更大的危机。
NGO参与公共危机的困境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议题,未来NGO需要更加专注和巧妙地处理这些挑战,以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NGO、公共危机、困境分析、影响、挑战、角色定位、资源缺乏、声誉管理、总结、展望1. 引言1.1 NGO参与公共危机的困境分析在公共危机中,非政府组织(NGO)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通过提供救助、宣传信息、协调资源等方式参与其中。
NGO参与公共危机时也存在诸多困境,这些困境不仅会影响NGO自身的运作,也可能影响到危机的解决和受灾群体的利益。
针对NGO参与公共危机的困境,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NGO在公共危机中所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公共危机对其影响的不确定性,应对危机时需要面临的挑战,角色定位不明确导致的混乱,资源缺乏导致救援能力受限,以及声誉管理难题等方面。
这些困境在NGO参与公共危机过程中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需要NGO及时应对和解决。
通过深入分析NGO参与公共危机的困境,可以更好地理解NGO在应对危机中所面对的挑战,为未来NGO参与公共危机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建议。
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NGO的发展和危机应对能力提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正文2.1 公共危机对NGO的影响公共危机对NGO的影响包括多方面的影响。
公共危机可能导致NGO面临更多的需求和挑战。
在公共危机发生时,NGO通常会面临来自受灾群体和社会各界的更多请求和需求,需要为解决危机提供更多资源和支持。
这将给NGO带来更大的压力和责任,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进行救援和支援工作。
非政府组织健康发展的困境及政府引导与约束机制
非政府组织健康发展的困境及政府引导与约束机制
非政府组织(NGO)在健康领域的发展面临着许多的困境,如资金不足、管理不善、影响力弱等等,这些问题都可能影响到其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政府可以通过引导和约束机制,帮助NGO在健康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方面,政府可以引导NGO发挥作用,包括提供资金、技术和专业人力资源的支持,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和展开政策对话,促进NGO参与政策制定和实施。
政府可以在需要和问题突出的领域设立基金,以资助NGO开展工作,同时要能够透过审计和监察确保NGO 使用资金的透明度和有效性。
另一方面,政府也要设立制度约束机制,以防止NGO活动中的不当行为。
政府应当规范NGO组织的注册、报备和审批程序,消除不法机构或团体的干扰。
政府应当建立申请资金的透明、公正、规范的程序,并严格审核申请人的资格和申请的项目。
政府也应当加强对NGO的监督和评估,建立公正的机制,确保NGO的工作质量和广泛反响互相匹配。
同时,政府和NGO应当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共享经验和资源,提升NGO在健康领域的影响力和可持续性,通过政府和NGO 之间完全合作的方式,创造出更具前瞻性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合作方案。
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困境及解决对策研究
2 我国非政府 组织面临 的困境
目前 ,我 国非政府组织发展迅速 ,1 0 0多万个非政府组织在 各行业或领域蓬勃发展,发挥着 “ 第三只手”的关键作用。非政 府组织管理社会公共与准公共事务 ,致力 于科 、教 、文、卫 、体 及环境等诸多领域 ,解决涉及到社会公众实际利益的民生问题。 事实上 ,由于我国非政府组织产生的时间较晚 , 落后于其他大国,
特基金会北京办事处。
首先 ,发展数 的量 与质 不平 衡。 “ 草根”的非政府组 织的
数 目远远多于 “ 官办 ”的非政府 组织的数 目。社会 的需求趋 于
多样性和多元化 ,难 以依靠政府 的力量来满足 ,公众 唯有 寄托
非政 府组织不断壮大 。其次 ,发 展区域不平衡 。乡村地 区的非 政府 组织的发展和城市地 区差距 过于悬殊。东部地 区、沿海地 区优 于中 、西部地 区与内陆地 区。最后 ,社会资源 占用不平衡 。
1 非政 府 组 织 的概 述
非政府组织 ( N G O) 也称为 “ 非营利组织”或 “ 第三部门”,
主要是指政府部 门和私 营企 业之间的一种组织。非政府组织一
社会 大众在很 大程度 上取决并依赖于政府力量 ,使公众丧失 了
对非政府组织活动参与的 隋,同时也降低 了参与非政府组织活 动的主动 胜和积极 陛。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组织或其他盈利组织不
2 . 1 我 国非政府组织的志愿性较低
影响 ,难 以形 成独 有的系统化管理理念 ,概念相对落后 ,虽然 存在社会群体 、基 金会 等各类非政府组织 ,但 由于缺乏非政府 组织 的实 际管 理经验 ,加上非政府组织在 登记管理系统 中的过 度严苛要求 ,大多需要挂靠于特定类 型单 位进 行非营利活动 , 但绝大多数非 政府 组织不能联系 到业务单 位加入挂靠 ,加重 了 非政府组织未 在相 关民政部 门登记 的现象 ,这最终使我们 的非
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贫困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贫困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摘要】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贫困治理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包括影响力不足、资金来源不稳定、项目可持续性差、与政府部门协作不畅、缺乏专业人才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非政府组织的组织能力建设、拓宽资金渠道、重视项目可持续性、加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沟通协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这些措施,非政府组织可以更好地参与农村贫困治理,在推动农村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农村贫困治理、影响力、资金来源、可持续性、政府合作、专业人才、组织能力建设、资金渠道、沟通协作、人才队伍建设。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贫困是我国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政府一直在扶持农村贫困地区的发展,但在治理过程中,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也逐渐受到重视。
非政府组织作为社会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提供技术支持、筹措资金、组织培训等方式帮助农村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参与农村贫困治理过程中,非政府组织也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
非政府组织的影响力不足是其中一个主要问题。
由于资源有限、人才匮乏等原因,非政府组织在农村贫困地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较小,很难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资金来源不稳定也是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贫困治理的一个困扰。
许多非政府组织的项目资金主要依赖于政府拨款和企业捐赠,一旦这些资金出现问题,项目的开展就会受到影响。
为了更好地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农村贫困治理中的作用,有必要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贫困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非政府组织在农村贫困治理中的更好发挥。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贫困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促进我国农村贫困治理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
具体而言,我们将深入分析非政府组织在农村贫困治理中的影响力不足、资金来源不稳定、项目可持续性差、与政府部门协作不畅、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旨在揭示这些问题的根源和影响,为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机制提供参考和建议。
NGO参与公共危机的困境分析
NGO参与公共危机的困境分析随着全球社会的发展和进步,NGO(非政府组织)在社会问题解决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公共危机发生时,NGO通常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他们对于解决公共危机、救助灾民、提供帮助、宣传和监督等方面都功不可没。
NGO参与公共危机也面临着很多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深入分析NGO参与公共危机所面临的困境,并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一、融资困难NGO参与公共危机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的,因为在危机发生时,灾民急需救助和帮助。
NGO往往面临融资困难,无法获得足够的经费来支持自己的工作。
一方面,政府对NGO 的资金支持通常有限,NGO需要通过自身的筹款和捐赠来支持自己的运作。
国际援助机构和慈善机构对NGO的资金支持也有一定的限制,这使得NGO很难获得稳定的资金支持。
融资困难不仅限制了NGO救助灾民和解决公共危机的能力,也使得NGO的活动难以持续进行。
二、政策限制NGO参与公共危机通常需要与政府和其他组织合作,然而很多国家的政策对NGO的合作存在一定的限制。
一些国家对NGO的登记、经营和活动等都有严格的限制,这使得NGO的合作变得相当困难。
在公共危机发生时,NGO往往需要快速行动,然而政策限制使得NGO 难以迅速响应危机,这给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政策限制也影响了NGO的宣传和监督工作,使得NGO很难对公共危机进行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和监督。
三、公众认知NGO参与公共危机通常需要得到公众的支持和帮助,然而公众对于NGO的认知往往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
一方面,很多人对NGO的作用和价值存在一定的质疑,他们认为NGO是一些政治势力的工具,背后存在一定的阴暗势力。
很多人对于公共危机缺乏了解,他们不清楚NGO在公共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这使得NGO难以得到公众的支持和帮助。
公众认知的偏误不仅限制了NGO在公共危机中的作用,也影响了NGO在社会中的发展和地位。
四、道义困境NGO参与公共危机虽然意义重大,但是NGO也常常面临道德困境。
新公共管理视野下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困境及对策思考
[ 关键词 ] 非政 府组 织 ; 管理体制 ; 困境 ; 政府组织 [ 中图分 类号 ]D 3 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 5 (0 0 1—o l_ o 0 8 -0 3 2 1 )2 o 】_ 2 4
( ) 府 重新 给 自己一 个 明 确 的 定 位 一 政
工作能力和产出, 更要 注重工 作过程 , 超额完成 预期 目标 对 给 予 奖励 , 重 物质 奖励 和精 神 奖 励 并 举 。 注
二 、 政 府 组 织 的 界 定 及所 面 1 困境 非 临的
( ) 政 府 使政府 产生 财政危 机 , 其是 2 纪 7 尤 0世 O年 代的 石 油 危 机 更 是 刺 激 了 各 国 政 府 危 机 的爆 发 。 随 后 7 O年 代 末
西 方 各 国 开 始 启 动 大 规模 的 政 府 再 造 运 动 , 先 17 首 9 9年 , 英 国首相撒切尔开始 发起 , 8 到 0年代 美国 , 大利 亚 , 西兰 澳 新 以及 日本 等 纷 纷 推 出 “ 府 再 造 ” 动 。 政 运 新 公 共 管 理 运 动 的 内容 新 公共 管理 是 一 个 松 散 的概 念 , 既 指 一 种 取 代 传 统 公 它
: 0 ’
一 ,
√ : , :
蔓 ::r ::: :: 攀襄管理 : ,
新 管 视野 我国 E【 组 的 境 策 考 公共 理 下 j5 织 困 及对 思 i 府
石 建 文
( 甘肃 西 北 师 范 大 学 , 甘肃 兰 州 7 0 7 30 0)
[ 摘
管 理 和 目标 控 制 , 政 府 组 织 和 公 务 员 进 行 绩 效 评 估 , 视 对 重
非政府组织运作的困境及对策
合作创新: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企业将加强合作创新,共同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和方法
企业合作:非政府组织与企业将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汇报人:
NGO的组织形式多样,包括协会、基金会、政策改革、提供社会服务等方式,推动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促进社会参与:非政府组织通过组织活动、提供平台等方式,促进社会参与,提高社会凝聚力。
推动社会创新:非政府组织通过创新性的项目和活动,推动社会创新,提高社会效率。
国际援助:争取国际援助,增加资金来源
自我造血:通过开展业务活动,增加收入来源
01
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明确职责分工
04
02
03
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确保组织运行规范
加强内部沟通与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定期进行内部培训,提升员工素质和能力
05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组织行为合法合规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留住人才
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吸引人才加入
加强人才培训,提高人才素质和能力
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机制,选拔优秀人才
加强宣传: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宣传非政府组织的宗旨、目标和成果,提高公众对非政府组织的认识和了解。
培养专业人才: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非政府组织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增强公众对非政府组织的信任。
资金来源不稳定,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
组织结构不合理,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缺乏专业人才:非政府组织往往缺乏专业的管理、财务、法律等人才
流动性大:非政府组织人员流动性大,难以保持稳定的人才队伍
培训不足:非政府组织往往缺乏系统的培训体系,难以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
我国非政府组织面临的困境分析及解决措施
我国非政府组织面临的困境分析及解决措施摘要: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参与。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虽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方面的原因、也有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因素,更与公民社会自身的不健全有关。
为此,需要我们从法律法规、政府、社会、国际以及非政府组织自身等各个方面来探索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公民社会一、我国发展非政府组织的困境成因分析造成我国非政府组织所面临的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方面的原因、也有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因素,更与公民社会自身的不健全有关。
1.政治方面。
依据经济人假设,政府在可能的情况下会最大程度地追求自身利益,而且政府拥有权威性、强制性的行政权力,这样可以使政府运用特有的职能权力排斥其他竞争者,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收益。
所以,在要求政府下放权力时势必会遭到政府的本能排斥。
同时由于当前我国仍处于“强政府、弱社会”的格局,社会无法对政府权力形成对等制约关系。
政府在职能转变过程中通常采取“抓好处、卸包袱”的策略,把本应回归社会的权力因利益而牢牢控制,反之,把本应由政府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推给了社会,却名曰“放权”。
[1]这样一来,非政府组织就势必出现诸多问题,如社会定位不明确,缺乏自由的活动空间,对政府过度依赖等。
2.经济方面。
现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如现代产权制度还未完全建立,政企不分,很多政府部门热衷于与民争利。
同时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我国选择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改革来发展我国经济。
而这些改革也为政府过分干预市场和社会提供了依据,政府与企业或非政府组织合二为一。
再者,自治力、调节力差的市场势必会导致各企业主体之间缺乏诚信、规范的经济行为。
[2]在此背景下的非政府组织难免出现社会功能欠缺、活动空间狭窄、官方色彩浓厚等问题。
3.文化认识方面。
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困境原因分析
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困境原因分析摘要随着社会性问题的不断增长和扩大,在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情况下,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回应性力量得到不断地发展,成为在社会公共管理领域作用日益重要的新兴组织形式。
虽然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但在“大政府、小社会”的社会体制下,我国非政府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遇到很多因素制约,使得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呈现一种“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发展状态。
本文就非政府组织在发展过程中的困境如资金、人员、独立性及政府管制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对我国非政府组织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大政府、小社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困境绪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的快速增长使社会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使得社会性问题的范围及程度不断的扩大,依靠政府和市场的力量已经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需要。
随着社会性问题的日益泛滥和扩大化,以及新的社会问题的不断涌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社会治理援助的需求日益增多。
因此,社会治理需要政府、企业组织、非政府组织等各种社会行为体超越自身单个的组织界限和狭隘的利益约束,通过参与、协调、合作、确立认同和共识等方式开展社会治理行动。
而作为社会治理重要主体之一的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回应迅速成长起来,构成了克服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一种制度创新”,在社会生态治理中的作用也越发凸显。
西方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起源较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慈善组织“他们通过开展救济穷人活动向穷人提供政府提供不了的公共物品”。
在资本主义经济的浪潮下,得到快速的发展。
到目前为止,西方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已相对完善,在国内公共管理和服务的各个领域均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作用。
同时,一些规模较大的非政府组织跨出国界,逐步走向国际化,其思想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大,在世界环境保护,人权保护,经济和文化发展等领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我国的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非常快,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来,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数量大幅增加[见表1],涉及领域更加广泛,能力有所提高。
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足够的重视, 没有在制度安排和社会道义上给 以充分 的支 持和 位 . 登记 注 册 、 督 管 理 等 诸 多环 节过 分 强 调 管 制 , 导 和 服 在 监 指
一
是法律地位不明确。 O世纪 8 年代末 以来 , 国相继出 不牢固 。 国非政府组织规模小 , 2 0 我 我 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较弱 , 这
台 了《 社会团体 登记 管理条例》 公益事业捐 赠法》 基金会管理 导致许多非政府组织 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且发展经费不足 。由于 《 《 条例》 等一系列非政 府组织法 规。尽管这些法律法规共 同构成 非政府组织 没有 形成 吸纳人才 的固定渠道 ,再加上社会待遇 、
能分 工不衔接。社会治理中主体之间的衔接包括政府与非营利 府所起 不到的作用, 让政府从繁杂的社会事务中解脱 出来 。尽 组织在 社会 治理全过 程中的权 责分配、 能分工 、 职 任务承接 、 治 管非政府组织的运作离不开政府 的扶植和支 持, 但非政府 组织 理协作 、 资源互 补、 信息传递等方面 的无缝对接。我 国正处在社 绝不是政府的附属机 构和创收实体 , 而是平等参与社会 公共 治 会 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 非营利组织 正努 力尝试承 接政 府逐步 理的合作伙伴 , 同致力于促进社会 的文 明和进步 。政 府当应 共 退 出并转交 给社会 的部 分职能 ,这个 过程 反映了社会治理 结 为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造更好 的条件 , 为非政府 组织的
政经视点
非政 府 组 织参 与社会 治理 的 困境 及 路 径 选 择
非政府组织运作的困境及对策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非政府组织运作的困境及对策学习中心:学号:姓名:专业:指导教师:20XX 年9月1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指导意见表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行政管理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非政府组织运作的困境及对策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教师评阅意见表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行政管理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非政府组织运作的困境及对策本人郑重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非政府组织运作的困境及对策》,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资料均已明确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使用过的材料。
对论文的完成提供过帮助的有关人员已在文中说明并致以谢意。
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没有违反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没有侵权行为,并愿意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
论文作者(签字):日期: 20XX 年8月27日摘要非政府组织的成立、发展壮大,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体现,也是社会治理优化的必然之选。
我国非政府组织存在先天的发育不足,对政府的依赖性过于突出,自身的建设也存在诸多问题,也使得我国非政府组织在运作中面临诸多困境,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非政府组织作用的发挥与实现。
本文通过对非政府组织运作现状及困境的分析,旨在针对性地提出我国非政府组织完善优化的具体对策,以期实现我国非政府组织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治理的优化进步。
关键词: 1、非政府组织;2、运作;3、困境;4、社会治理。
目录引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非政府组织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困境原因分析
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困境原因分析摘要随着社会性问题的不断增长和扩大,在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情况下,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回应性力量得到不断地发展,成为在社会公共管理领域作用日益重要的新兴组织形式。
虽然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但在“大政府、小社会”的社会体制下,我国非政府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遇到很多因素制约,使得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呈现一种“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发展状态。
本文就非政府组织在发展过程中的困境如资金、人员、独立性及政府管制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对我国非政府组织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大政府、小社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困境绪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的快速增长使社会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使得社会性问题的范围及程度不断的扩大,依靠政府和市场的力量已经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需要。
随着社会性问题的日益泛滥和扩大化,以及新的社会问题的不断涌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社会治理援助的需求日益增多。
因此,社会治理需要政府、企业组织、非政府组织等各种社会行为体超越自身单个的组织界限和狭隘的利益约束,通过参与、协调、合作、确立认同和共识等方式开展社会治理行动。
而作为社会治理重要主体之一的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回应迅速成长起来,构成了克服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一种制度创新”,在社会生态治理中的作用也越发凸显。
西方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起源较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慈善组织“他们通过开展救济穷人活动向穷人提供政府提供不了的公共物品”。
在资本主义经济的浪潮下,得到快速的发展。
到目前为止,西方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已相对完善,在国内公共管理和服务的各个领域均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作用。
同时,一些规模较大的非政府组织跨出国界,逐步走向国际化,其思想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大,在世界环境保护,人权保护,经济和文化发展等领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我国的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非常快,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来,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数量大幅增加[见表1],涉及领域更加广泛,能力有所提高。
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研究背景:
中国的非政府组织(NGO)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持续的发展,但在许多方面仍面临着挑战和困境。
在政府管理的框架下,NGO面临着许多限制和监管,这使得NGO难以发挥其潜力,发挥其对社会和环境问题的作用。
此外,由于组织管理、人员培训、项目策划和资金来源等方面的困难,许多NGO也面临着困难,这使得它们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研究目的:
本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困境,分析这些困境的原因,并提出改善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对策。
研究问题:
1. 当前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2. 这些困难的根源是什么?
3. 如何解决这些困难,改善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研究方法:
该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和问卷调查的方法。
研究者将收集有关中国NGO的相关文献,分析当前NGO的问题和困难,并开展一项问卷调查,以了解非政府组织如何看待自身的困境和如何解决这些困境。
研究步骤:
1. 收集相关文献,分析当前NGO的问题和困难。
2. 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NGO的经验和看法。
3. 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并提出改善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对策。
预期成果:
本研究的成果将为非政府组织和相关利益团体提供关于如何改善中国NGO发展的可行性建议,并促进对中国非政府组织的研究和讨论。
我国非政府组织存在的困境及解决办法
我国非政府组织存在的困境及解决办法作者:王洁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06期摘要: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在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由于各种原因存在着困境,要想非政府组织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需要针对其存在的困境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资金;政府;志愿者非政府组织是指政府组织和市场组织以外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和主要开展公益性和互益性社会服务活动的自治型社会组织。
简称NG0,最初产生于欧美,本身带有深刻的西方组织文化烙印。
国际非政府组织于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开始进入中国,到20世纪90年代非政府组织在我国得到了长足发展。
由于非政府组织的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公益性等特点以及灵活性、贴近群众性等优点,同同时它作为社会多元治理主体之一,并承担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纽带作用,将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逐渐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另外,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建设法治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表现,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表现,建设和谐社会的人文社会表现是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的公民社会,这些都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非政府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与市场失灵的现象,发挥着第三只手的作用,但同样也存在着非政府组织失灵的现象,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的起步比较晚发展也不成熟,面临着多重困境,因此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一、筹资困难与政府相比,非政府组织缺乏强制力,与企业相比较,非政府组织没有利益驱动它向前发展,因而,没有办法有效地刺激资金提供者积极有效提供资金。
然而,充足的资金是非政府组织日常运作和组织目标实现的有效保障,由于许多非政府组织严重缺乏资金,因而没有办法正常运转。
我国非政府组织只有增强自身的筹资能力建设,才能摆脱资金困境,从而肩负起自身的社会职能,更好发挥第三只手的作用。
NGO参与公共危机的困境分析
NGO参与公共危机的困境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社会问题和公共危机日益频发,NGO(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NGO参与公共危机也面临着一系列困境。
本文将从政策环境、资源约束、社会认可等方面对NGO参与公共危机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NGO参与公共危机的困境之一是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
在一些国家,政府对NGO的管理机制并不完善,有时甚至存在政治风险。
政府可能对NGO的行动进行限制或者干涉,使得NGO在公共危机中难以发挥作用。
在一些国家,政策环境的变化也对NGO的参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NGO需要不断适应新的政策环境,这就需要NGO拥有更加灵活的机制和更加敏锐的洞察力。
NGO参与公共危机的另一个困境是资源约束。
由于NGO通常依赖捐赠和别人的支援生存和运营,而不是主要依赖政府投入,这使得NGO在公共危机中面临着资源不足的困境。
在应对公共危机的过程中,NGO需要有足够的资金、人力和物资来应对,但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成为了NGO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除了政策环境和资源约束之外,NGO参与公共危机的困境还包括社会认可的问题。
公共危机往往涉及到社会各个群体的利益和观点,NGO可能会面临来自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质疑和挑战。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NGO的介入是不必要的,有些人可能会怀疑NGO的动机,这些社会认可的问题给NGO的参与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NGO的参与公共危机的能力呢?NGO需要加强自身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在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资源约束和社会认可的问题下,NGO需要有更加灵活的机制和更加专业的团队来应对,加强自身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NGO需要拓展筹款渠道,多元化资金来源。
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NGO需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渠道来筹集资金,可以通过社会募捐、企业合作、国际援助等多种渠道来多元化资金来源。
NGO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升社会认可度。
NGO参与公共危机的困境分析
NGO参与公共危机的困境分析在公共危机中,非政府组织(NGO)往往面临着各种困境。
这些困境包括资金问题、可信度问题以及组织能力问题。
下面将对这些困境进行分析。
资金问题是 NGO 参与公共危机时常面临的挑战。
由于危机发生时通常需要大量资源来应对和解决问题,如提供救援物资和援助、重建受灾地区等。
而有些 NGO 的资金来源不够稳定,只能依赖于捐赠和赞助,一旦遇到大规模的公共危机,这些资源往往会不够支持 NGO 的行动。
一些政府资助的项目和合同也可能会在危机发生时被中断或取消,进一步加剧了资金问题。
可信度问题是 NGO 参与公共危机时常常遇到的难题。
由于有许多 NGO 参与公共危机的工作,公众对于它们的可信度和可靠性存在着一定的质疑。
一方面,一些 NGO 由于管理不善或腐败现象的存在,使得公众对它们的行动产生怀疑和不信任。
一些 NGO 可能会选择与政府或商业组织合作,但这可能导致它们被视为政治或经济势力的代理人,而丧失了其独立性和中立性。
组织能力问题也是 NGO 参与公共危机时面临的挑战。
在面对紧急情况和复杂的危机时,组织能力的不足可能导致行动的延迟和效果的不佳。
一方面,一些 NGO 在人力和物力资源方面的匮乏使得它们无法快速响应和提供有效的援助。
一些 NGO 的能力和专业知识可能不足以应对复杂的危机,导致它们无法提供恰当的支持和解决方案。
针对这些困境,有一些对策可以帮助 NGO 提高参与公共危机的能力和效果。
在资金问题上, NGO 可以采取多种筹款渠道和策略,如寻求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与不同利益相关者合作共赢、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等。
NGO 还可以通过提升透明度和财务管理,增强公众对其资金使用的信任。
在解决可信度问题上, NGO 可以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确保其行动的透明度和道德性。
与政府和商业组织的合作应遵循透明和公正的原则,以消除公众对于其作为代理人的疑虑。
在提升组织能力方面, NGO 可以加强人力和物力资源的储备与培训,使其能够快速响应和有效应对各类危机。
NGO参与公共危机的困境分析
NGO参与公共危机的困境分析在当前全球范围内,NGO(非政府组织)在各种公共危机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自然灾害、人道主义危机、环境问题、贫困等。
随着公共危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断增加,NGO在参与公共危机时所面临的困境也逐渐显现出来。
本文将从NGO参与公共危机的困境出发,对其进行分析,以期为NGO在未来更好地应对公共危机提供参考和借鉴。
NGO在参与公共危机时所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资源不足、外部环境不确定、协调合作困难、风险管理挑战、建立信任等方面。
一、资源不足NGO通常面临着资金、人力、物资等多方面的资源不足问题。
在公共危机发生时,需求量大、治理难度高,而NGO自身的资源有限,往往难以满足公共危机应对的需求。
特别是在一些较长期或大规模的公共危机中,资源不足问题更加突出,影响NGO的应对能力和效果。
二、外部环境不确定NGO在参与公共危机时,往往受制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如政治环境、法律法规、公共舆论、国际关系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对NGO的行动产生一定的限制和影响,使其难以有效应对公共危机。
三、协调合作困难NGO在公共危机中通常需要与政府部门、其他NGO、国际组织、企业以及当地社区等各方合作,以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危机。
由于各方利益不同、意识形态差异、组织文化不同等原因,协调合作常常存在一定的困难,影响了NGO在公共危机中的应对效果。
四、风险管理挑战NGO在参与公共危机时,往往面临一定的风险,包括安全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等。
在一些复杂或危险的环境中,NGO的工作人员可能会面临危险,组织的声誉可能会受到损害,甚至可能因为法律问题而受到诉讼。
NGO需要在公共危机中有效应对各种风险,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五、建立信任NGO在公共危机中需要与当地社区、受灾群体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建立信任,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由于历史原因、文化差异、利益冲突等因素,建立信任并不容易,这往往需要时间和精力的积累。
以上所述,是NGO在参与公共危机时所面临的一些困境。
中国NGO的发展分析
中国NGO的发展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中国非政府组织(NGO)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独立于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社会组织形式,近年来在中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公益慈善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出发,对中国NGO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分析其发展特点、动力机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本文将回顾中国NGO的发展历程,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起步阶段,到近年来的快速发展阶段,分析不同历史阶段NGO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
本文将探讨中国NGO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的角色和功能,包括其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公益慈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及其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本文也将关注中国NGO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如法律法规不完善、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社会信任度不高等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本文将展望中国NGO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探讨其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发展方向和路径选择,以及如何通过改革和创新来推动NGO的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决策者、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中国NGO的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中国NGO的发展历程中国的非政府组织(NGO)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的步伐而逐渐展开的。
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1978-1988年)。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开始逐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社会结构和治理模式也开始发生变化。
在这一阶段,一些以公益为目标的民间组织开始出现,但数量较少,影响力有限。
这些组织主要以社区为基础,为居民提供基本的服务和帮助。
第二阶段:快速发展阶段(1989-2000年)。
进入90年代后,中国的NGO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NGO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政府也逐步放开了对NGO的限制,鼓励其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非政府组织面临的困境我国在20世纪以前,尽管在商业和运输业很早就有自主的行业协会,但它们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非政府组织,而是传统意义上的帮会。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进入转型期,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许多引人瞩目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出现了众多的非政府、非营利性质的社团组织。
但是由于起步较晚以及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至今仍面临很多困境,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一)非政府组织独立性不足政府和非政府组织行政关系错位,合作有余,分工不足,从属有余,自立不足。
首先,政府对非政府组织领导而非指导。
现实中,非政府组织的人事任免、目标方案的确立乃至工作的安排中有很多都是受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政府的行政权力渗透到非政府组织的各个领域;其次,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管理是执行而非决策。
非政府组织本应是政府与社会的桥梁纽带,反映民意,影响政策,但实际上我国非政府组织仅限于提供公共服务,无法介入政府行政的咨询决策,以执行性参与为主;最后,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在组织结构上经常出现重叠现象。
(二)对非政府组织监管的法律体系不健全,法制化程度低虽然总的来说,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法律体系的建设已取得可喜的成就,但是法制化建设任务仍十分艰巨。
这表现在,一方面,立法工作滞后于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有关非政府组织的法规还不完善。
比如实体法、单行法、立法内容存在缺失。
另一方面,我国非政府组织立法的层次和质量不高,一些具有法律效力的条例的内容侧重于登记程序,不仅与其它法规衔接性差,而且在具体问题上缺乏可操作性。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还没有真正完整的非政府组织监管的法律文本,有关的非政府组织登记管理条例都称不上是完整的非政府组织法。
这些情况说明,我国非政府组织监督管理的法制化程度还相当低,跟发达国家严密的非政府组织法律体系相比,差距还相当远。
(三)非政府组织的商业化经营目前,我国很多本来以公益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像医院、学校等,由于资金的短缺或者营利动机的驱使,以从事商业活动的方式赚取大量利润,将太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营利活动上,从而与商业化企业的界限日益模糊,忽视、甚至损害了公共福利和社会效益,潜移默化的改变了这些组织的性质。
(四)非政府组织之间的竞争不足非政府组织虽然不以营利为目的,但仍然需要竞争,以激发组织的创造力,提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但在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都反对非政府组织之间的竞争。
政府经常合并一些宗旨、业务范围相同或相似的非政府组织。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也都明文规定:在同一行政区域内,已有业务范围相同或者相似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没有必要成立的,对于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申请不予批准。
政府的目的是为了控制非政府组织的数量,便于管理,但结果弊大于利。
(五)非政府组织的自我生存与发展能力薄弱。
尽管近年来我国非政府组织的数量保持了较快增长,但非政府组织的注销、撤销和取缔率也很高。
这表明非政府组织的自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还相当薄弱。
目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筹资能力弱、渠道少,普遍面临经费匮乏的问题;从业人员多为兼职,负责人多由离退休人员担任,人员总体素质不高;管理和服务理念滞后,工作技巧和能力亟待提高。
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对策设计(一)理念建构1、服务理念。
作为政府组织,应当将政府的工作重心由“权力”转向“责任”,由“管制”转向“服务”。
对于自己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应当下放给市场或者非政府组织。
政府应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
非政府组织也应当加强服务理念。
很多非政府组织所承担的职能都是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的,具有利他的性质。
但是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以及受营利动机的趋势,很多非政府组织要么就官僚作风十足,高高在上,要么就单纯追求盈利的目的,忘记了其存在的根本目的。
因此,应当在这些部门中依靠强调组织使命、信念,增强组织人员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培养和强化职业道德。
2、民主理念我国现阶段,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主义民主理念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社会传统政治文化的深厚沉积,这种发展仍然是不充分的,公民在参与社会管理时的主动性、积极性仍有待于提高。
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应建立在高度发达的公民社会的基础之上。
因此当前,必须积极培育公民社会,发挥市场经济在作为公民社会的内生主导动力的作用,培育独立自主的市场主体、平等互惠的契约关系和自由独立的个性意识,增强社会中的民主氛围,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土壤。
(二)制度建构1、加强政府扶持(1)政府对非政府组织应重新定位在我国现阶段,非政府组织在各方面都很容易受到来自政府的控制,独立性缺乏,具有很强的官办色彩。
非政府组织常常作为政府机构的附属物而存在。
如若这一前提不改变,非政府组织将得不到实质意义的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也在不断改善,“国家—民众”的二元结构也在被“国家—公民社会—民众”的三层结构取代。
我国政府要在这一变化中赢得主动,就必须改变对非政府组织的定位:非政府组织不应是接受机构精简人员的和离退休人员的场所,而是承接政府部门社会职能的组织;非政府组织不应是政府职能转变形式的工具,而是公民社会最活跃的公共部门;非政府组织不是在与政府争权,而是在帮助政府管理社会。
(2)加强政府资金支持充足的资金是非政府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因素。
因此通过财政手段扶持非政府组织发展是较为有效的途径,要尽快建立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资助机制,将这块经费列入政府预算。
资金支持应采取多样化的形式,例如可以将一部分原来由政府承担,但是非政府组织也有能力承担的职能以“ 政府采购”的形式,支付一定费用由非政府组织承担;或者可以考虑划拨一部分经费,与非政府组织合作,解决非政府组织缺乏资金的问题。
2、完善相关法律制度首先,加强立法工作。
针对立法工作滞后于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在许多方面无法可依的状况,建立完善的法律框架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解决非政府组织单行法缺失、“一法统揽”的问题,为不同的组织制定不同的法规;与此同时制定一部统一的《非政府组织法》,在这部法律中,应该对非政府组织进行合理分类,应该按照符合我国属于大陆法系的实际情况,把以人为集合的称为社团,而以资金为集合的称为财团,对社团和财团采取不同的监督管理方式;第二,强化法律追惩制度,弱化行政预防,使行政部门以法律为准绳,依法管理;第三,建立统一的职业资格审批制度,从法律上明确各类非政府组织的设立条件和标准,并且要具有可操作性;第四,制定相关行政诉讼法、复议法和程序法,完善对政府非法干预的诉讼途径,为维护非政府组织的合法权益提供相关法律救济。
3、健全监督制度首先,改进政府监督体制,使监管体制合理化。
改进政府监督体制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一是变革政府管理重审批,轻监管的模式为轻审批,重监管的模式。
有关非政府组织的法律法规对非政府组织的成立提出了人数和资金的要求,导致社会中存在大量未经注册但从事活动的非政府组织,这一部分组织未纳入政府监督管理范围,从而易导致诚信缺失。
因此,政府监督管理模式应变为轻审批,重监管模式,加强政府监管职能;二是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加强监督工作落实。
在过去的监督工作中,由于第三部门具有产出和服务难以测量,利益相关者具有多样性等特点,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往往存在缺位现象,政府往往只是对非政府组织进行“年检”,日常工作则放任自流。
基于此,当前一方面应该建立一个以民政部门为主体,业务主管部门、媒体、公众和独立评估机构为辅助的监督和评估体系,以强化非政府组织的公共责任机制;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对其日常工作的监督。
一则要加强非政府组织的信息公开,便于公众和舆论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二则政府应逐步建立科学、公正、权威的非政府组织诚信评估指标体系,并通过诚信评估机构对非政府组织是否保持非营利性和公益性,是否在登记注册的业务范围内活动,是否具有合法性等进行评估,并对那些诚实守信的非政府组织给予表彰,对那些失信的非政府组织给予批评和曝光,以促进非政府组织间的良性竞争,便于非政府组织更好的发展。
其次,加强非政府组织的问责制建设。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非政府组织的问责机制是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监督管理的有效途径之。
所谓问责指个人或组织对其使用的资源流向及其效用的交待。
不仅包括非政府组织内部的自律,以及媒体、公众等社会力量的监督,还包括来自政府规范的问责。
政府是非政府组织重要的监督主体之一。
以往我国非政府组织的问责交代方式仅限于年检,但由于相关法规对非政府组织的年检的可操作性没有立法规定,使其在实际中成为例行公事,填写表格后上交就了事。
而且对于违反年检制度的非政府组织的法律责任和处罚也未作明确规定,唯一的年检制度也作用甚微。
因此,应该加强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日常监督,重点放在非政府组织的日常运作是否违规上,变监督为服务,使非政府组织主动接受政府的监督。
(三)内部管理机制建构非政府组织要加强自身管理,提高资源动员能力、活动能力及发展与创新能力,以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服务对象受益,获取政府与公众的认可与支持,才能不断推动自身的发展与壮大。
具体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1、解决资金不足的难题。
必须建立多渠道的资金来源,广开财源,不断扩大信息来源,努力争取各种形式的资助,学会宣传自己,申请项目。
在开展公益活动的同时开展与自身业务相符并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合法经营活动,提高经营性收入比例,努力做到自力更生。
2、解决人才问题。
需要大胆创新,在尽可能的范围内提高专职人员的报酬水平,吸收优秀人才,注重吸收高素质的志愿者来弥补人力资源的不足。
加强员工培训和组织能力的建设,积极探索开展国际国内的各项合作,通过培训、访问、交流等种种形式开拓视野,努力学习和借鉴国外发展的理论及其经验。
3、改进财务管理与规制。
财务的有效管理和规制,是消解社团内部人员腐败,以致组织失灵的基础。
在这方面主要应注意:一是要加强盈余分配约束,组织的盈利和剩余不能在领导层和管理层分配;二是加强支出比例约束,用于行政的开支和募集资金的成本的总和与每年总支出的比例必须保持在一定的限度以内;三是加强账目公开规制,账目公开既要面向监督机构,又要面向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