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论文(选读课)
唐宋词论文(选读课)
唐宋词一、摘录1.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
——《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凝碧旧池头)2.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辛弃疾《摸鱼儿·暮春》(更能消几番风雨)3.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春已归来)4.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5.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
——姜夔《琵琶仙》(双将来时)6.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
——姜夔《念奴娇》(闹红一舸)7.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
——姜夔《淡黄柳》(空城晓角)8.柳暗花明春事深,小阑红芍药,已抽簪。
——章良能《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9.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范成大《忆秦娥》(楼阴缺)10.春风只在园西畔,荠菜花繁蝴蝶乱。
——严仁《木兰令》(春风只在园西畔)11.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
——俞国宝《风入松》(一春长费买花钱)12.做冷欺花,将烟困树,千里偷催春暮。
——史达祖《绮罗香·咏春雨》(做冷欺花)13.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史达祖《双双燕·咏燕》(过春社了)14.半壶秋水荐黄花,香噀西风雨。
——吴文英《霜叶飞·重飞》(断烟离绪关心是)15.芳根兼倚,花梢钿合,银屏人妒。
——吴文英《宴清都·连理海棠》(绣幄鸳鸯柱)16.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
——吴文英《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17.有情花影阑干,莺声门径解留我霎时凝伫。
——吴文英《祝英台近·春日客龟溪游废园》(采幽香)18.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
——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19.戏马台前,采花篱下,问岁华,还是重九。
——潘希白《大有·九日》(戏马台前)20.东似旧,问前度桃花,刘郎能记否,花复认郎否?——刘辰翁《摸鱼儿·酒边留同年徐云屋》(怎知他春归何处)21.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唐诗宋词选讲论文
专业:2012年12月28日星期五题目:鉴赏本词,分析词风与唐宋哪位词人最为相近。
天香(近现代•陈曾寿)壬申除夕,同君适自大连赴旅顺,车行百里,已昏黑矣。
先是,上为僦一小楼,遍寻始至其处。
门扃无人,彷徨久立,寒风砭骨,仆人觅屋主取钥来,乃启而入。
乞水邻家,爇炉煮茗,稍回暖气。
相对兀坐,天风海涛中,隐隐闻箫鼓爆竹声,万感无端,因赋此阕。
垂海星摇,标岩塔迥,高寒偏撼孤馆。
断续邻箫,依微画角,荒峤岁华偷转。
氈毹坐拥,只乱眼、风飘灯飐。
酒畔离悰几许,丁宁浪凭归雁。
霑赐近依行殿拜,频传椒盘香暖。
故事料应难问,白头宫监。
身老天荒地变。
剩冷抱、梅花梦中远。
霜鬓尘丝,风情都倦。
时代背景:自鸦片战争的连天炮火惊破古中国数千年残梦以后,昔日之天朝上国祸不旋踵,日趋衰落。
一方面,西方文明挟坚船利炮骏骚东来,传统文化受其冲击而节节败退。
与此同时,国内民主意识逐渐觉醒,反就陈氏个人遭际而言,其一生有两次关键性抉择。
两次抉择既由于被迫,又出于自主,而每一次都使他陷于两难的矛盾痛苦之中。
先是辛亥革命使陈曾寿等人被“时代”所“迫”而成为遗臣。
第二次,关键性的抉择是应召出关一事。
如果说清亡后的何去何从还只涉及到个人的行藏出处,与历史上每一次改朝换代时作为遗臣所必然面对的选择困惑并无太大的不同;这一次是否赴伪满就职则关涉到民族的大节大义,而去留之间所经历的心灵磨难,真可谓“古德未曾经”了。
在各种文学体式中,词体尤其适合表达一种“幽约怨排不能自言”的心灵隐痛,陈曾寿属于末代遗民,其复杂心曲尤其适合以词体来表达。
陈曾寿 (1878-1949)不仅是晚清遗民词人群体中去世较晚的一位,而且有跟随溥仪关外十载的特殊经历。
更为深刻的矛盾痛苦使其作品颇能反映那一代遗民的普遍心态,特殊的遭际与独至的性情又使其《旧月落词》呈现出独造之境与特异之美,他可以说是晚清民初词坛很值得重视的一位词人。
陈氏身处“新旧时代之交的悲剧”、其内心真实隐痛的体会还有待深入;。
唐宋词赏析论文
浅谈李清照其人其词通过本学期对《唐宋词赏析》课程的学习,对李清照的词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每个词人的每首词通过多次学习和思考,总能体会到更多更有深意的不同以往的感觉,也就越发接近词人想要表达的真正的情绪和思想。
李清照作为历史上少有的女词人,其词风理所应当地以婉约为主,作为婉约派的代表,虽然她在很多作品中都表现出了很多消极、感伤的感情基调,但是这并不能掩盖她是一位气节高尚、性格刚毅、洒脱不羁的爱国女词人。
李清照出身于官宦世家,但是她不慕权贵,敢于大胆发表政见。
她早年不避风险,上诗救父;对公公赵挺之升为宰相,不但不表示祝贺反而写诗嘲讽他:“炙手可热心可寒。
”早在青年时代,她就以唐玄宗荒淫误国、招致安史之乱的历史教训,劝宋徽宗:“夏为殷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俱在。
”与赵明诚结为夫妻后,两人惺惺相惜,志同道合。
两人经常不得已两地分居,因此此时李清照的词多以思念为主。
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一剪梅》:“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但是,他们互敬互爱的美满生活,很快便被金人入侵的铁蹄踏破了。
李清照的高风亮节不仅表现在她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尤其突出地表现在她关心国家民族命运、深切同情陷于外族入侵铁蹄下的人民。
她不甘屈辱投降,和丈夫一起流亡江南,耳闻目睹南宋小朝廷只求偏安、不思抗敌的现实,忧国伤时,悲愤交加,写下了掷地有声的铿锵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借此歌颂项羽宁肯一死以谢江东父老的英雄豪气,谴责赵构苟且偷安的可耻行为。
在兵慌马乱之中,赵明诚接受了湖州太守的任命,赴任途中不幸得病去世。
李清照惊闻噩耗,悲痛欲绝。
在颠沛流离中失去了丈夫,这无疑是天大的打击,这也使李清照的词开始变得凄冷悲怆。
在如此巨大的悲痛中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关于唐诗宋词论文
关于唐诗宋词论文说起唐朝,谈及唐诗,不能不提及李白《行路难》中的妙句:“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中飘出豪迈和浪漫。
唐朝流逝了,唐诗也就不可避免地退出了文化舞台,紧接着便是宋词,以词为主的宋朝,于是涌现出了大量的词人,像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我最欣赏的还是岳飞和他的《满江红》。
词中岳飞的爱国之情让我大为感动,那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时常让我吟叹不已。
唐诗和宋词,可谓中国古代文化的“双璧”。
一首唐诗或一首宋词,细细品读,总能让我感受到一种难言的美感。
品读唐诗品味宋词它让我恋上了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浪漫,喜欢上了李清照“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雅趣……我手头上有三本《唐诗三百首》,其中两本还是近两年刚出炉的精品,雪白的纸张,新颖的装帧,精美的印刷……然而我却是不大去触摸的。
因为它们夺目的外表让我觉得少了一份唐诗的凝重与古雅。
与之相较,我更喜欢中华书局1957年版的旧本。
褐黄的纸张,竖排的版本,带着一种古装书的气息,显得简朴而厚重。
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作者面广,流派纷呈,体裁众多,因而就多方面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复杂感情。
唐诗可以让我透过书页窥见长安城那车水马龙、如真似幻的繁华,看见未央宫中长裙如风,摇曳生姿的宫女。
一首唐诗就像一幅工笔的花鸟,写意的山水,散透的人物画卷,灵气而耐看,将气质的华丽隐于朴素的文字之后,简单的表达,勾勒的却是耐人寻味的意境。
物换星移,世事变迁,历史一去不返,时间在销蚀着一切,盛唐的遗迹渐渐地消亡了,不变的只有华美的诗句。
卷帙浩繁的唐诗就成了那个时代的缩影,当它被写在纸面上,便有了不朽的生命,可以连接古今,诉说兴衰。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仍可以在忙中偷闲之时,独处僻静之角,捧一本《唐诗三百首》,在清茗的氤氲烟气和书香之中,倾听那自远古而来却清晰的声音,让心也随同它飞越大川深谷。
我们可以看到唐诗在浔阳江头琵琶女伤感的眼睛中停留,在霓裳羽衣舞的奢华中掠过,在哀鸿遍野的战场上空徘徊,在妙绝天下的名山大川中漫步……唐诗是历史的沉淀,时代的产物。
选修课唐诗宋词鉴赏期末论文
唐诗宋词---我的良师雅友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常听语文老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偷。
这句话不仅使我从小就爱上了唐诗宋词,而且它一直留在我的脑海中。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唐诗宋词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了解,所以就对唐诗宋词更加情有独钟了。
进入大学之后,我依旧选择了唐诗宋词鉴赏这门选修课,因为我一直深信,人的一生如爱上了唐诗宋词,那就好比交上了一位高品位的良师雅友,人生就会更华美光彩。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自己和唐诗宋词相伴的日子越来越多,就会越发感觉自己离不开这位良师雅友了。
我们从小就开始接触语文,从当初的识字断句,到后来的阅读写作,语文课一直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一部分。
还记得初中高中写作文拟制标题的时候,唐诗宋词帮了我很大的忙。
当有时候作文标题一下子想不出来时,脑袋里突然冒出一句唐诗宋词,灵感顿生,标题涌出。
每当那个时候我都非常感谢唐、宋的李白、杜甫、苏东坡、辛弃疾、李清照他们,是他们给了我灵感,让我得以文思泉涌。
唐诗宋词是千年的佳酿,品之令人陶醉;是清澈的甘泉,饮之令人心旷神怡;是天籁之响,闻之令人豁然开朗;是禁得住岁月考验的永远时尚的长卷,览之能启迪人们无限的才情。
读唐诗宋词,让我明晓了亲情的温暖、友情的珍贵、爱情的无悔。
走进唐诗宋词,孤独是一种意境,寂寞是一种享受,惆怅也不失一种潇洒。
走进唐诗宋词,我们能体味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母爱情怀;能品味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离别情愁;能领味到“日暮相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游子思乡之情。
走进唐诗宋词去感受珍视朋友情谊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去感动送别惆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去感悟朋友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走进唐诗宋词去领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无悔;去领悟“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愁情苦涩......“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一读到李清照就想起爱情,诗词里面假如少了李清照,必然会有一页黯然无光。
宋词选读期末小论文116030152胡勇
宁波大学答题纸(20 13—2014学年第一学期)课号:054TSLAH1 课程名称:宋词选读改卷教师:张如安学号:116030152 姓名:胡勇得分:试问闲愁都几许——《乡愁》与《虞美人•听雨》对读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首现代诗,而蒋捷的这首《虞美人•听雨》却显得有点不为我们所熟知。
初次接触到蒋捷的这首《虞美人•听雨》,立马就让我想到了余光中先生的那首脍炙人口的《乡愁》。
乍一看,它们的结构是何其相似。
但是仔细对比品读之后,发现它们之间还是有一些不同的。
无论是从表达的感情,表现的手法还是在意象的选择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虞美人•听雨》首先,在结构方面,作者分别剪取了自己一生中几个重要的场景,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穿越时空的美感,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余光中先生的四个场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人生遭遇对乡愁的理解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了变化。
从作者选择的喻体来看,由“小时候”的“小小的邮票”到“长大后”的“窄窄的船票”再到“后来”的“矮矮的坟墓”最后到“现在”的“浅浅的海峡”,由小到大,由家到国,实现了一种感情的升华。
而作者选取的那些喻体的修饰词也很讲究,“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都是一些比较微观细小的东西,而正是这种细小的东西的阻隔,才使得作者这一份乡愁、这一份无奈更加浓烈。
蒋捷选取的是少年、壮年、而今(老年)三个场景。
而三个场景都是以听雨为背景,从少年时期的歌楼听雨,到壮年时期的客舟听雨,再到老年的僧庐听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都由听雨这一细节串联起来,使得看似毫无关联的三个场景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文档唐诗宋词鉴赏论文唐宋诗词鉴赏论文
读书札记151 美丽错误唐诗宋词中的维特根斯坦哲学狂想杨澄宇如果说尼采宣告了上帝的死亡那么处于哲学生涯后期的维特根斯坦则宣布了哲学的死讯既敲响了丧钟又当起了掘墓人如果他还活着一定会做那一个隐居与徘徊的守灵人。
思念是一种病哲学也是一种病它们都是人类因为天性患上的精神疾病。
他说哲学是碰到语言的界限时头上撞起的肿块这么说来爱情则是碰到思念的界限时头上撞起的肿块而哲学与爱情本身的目的就是理解它轻抚它消解它。
这估计是从古至今以来最华丽最炫目也最难消解的肿块了而具体的道路则来自于对于日常生活语言的研究因为哲学的那个肿块正是因为撞到了语言的界限也就是误用了语言那么厘清语法还归朴素则家园在望。
比如说赫利克里斯的名言: 人不可能两肿块的病灶在于在人们日常习惯中是可以踏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进同一条河流的短时间内时间的流逝不能改变河流的指称。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我突然意识流般地想到了杜甫的这句诗且慢按照维氏的说法诗句不正是对于日常用语的反动吗不也是那勇敢的一撞吗忧愁惊怖喜怒哀乐都由此而生我们大可对之仔细考量一番且当他山之石。
书架上正好有一本杂烩书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顺手牵来扉页上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起手一句岱宗夫如何按照正常的语法该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52 读书札记是用上问号或感叹号的而且隐去了感慨的主体就是我的存在五言当改为七言吾问岱宗夫如何而这个主体的缺失也贯穿这八句与整个中国诗词史但凡开宗明了地说出我来那也差不多成散文了。
这种主体的缺失绝不是西方狄俄普斯式的迷失在大多数情况下如豪放派是彰而不显在婉约词中是欲语还休但这种存的自信确是从来没有动摇过的而且也要把这种自信传导给读者。
譬如这句如当头棒喝让读者没有任何思考的犹疑撇去尘世中其他的纷扰直接被推入诗人的这个感叹中。
下面几句正是对于这句感叹的抒发但主体迅速地转换为泰山。
唐宋诗词鉴赏论文
唐宋诗词鉴赏论文唐宋诗词鉴赏论文课程名称:唐宋名家词导读没落皇帝与文坛奇葩——李煜学院______管理学院_____________专业_____工商管理______________年级班别______08级2班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3108004679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郑若明_____________授课教师_______吴晓蔓老师__________2021 年 9 月 29 日没落皇帝与文坛奇葩——李煜历史化作尘埃,只有遗留下来的只言片语,仿佛风一样地拭过,让我们接近但又永远无法触摸到那个谜一样的人物——李煜。
岁月无情,带走了千百年前的回忆,却留下了千万年后的悲伤。
就像只是苍天的一个玩笑,给了他这么显赫的地位,同样也给了他这么多的痛苦。
俗话说的好“宁做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即使是皇帝的他,也没能逃脱这命运的枷锁。
南唐的兴衰,来得太快,去得也快,转瞬间的“天上人间”叫人措手不及,风雨飘摇的世道没有给他选择的余地,人生没办法像汪国真说得那么潇洒“既然选择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选择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所有的痛,所有的恨,所有的愁绪都只能通过这简单的文字寄托给来世今生。
一段路的终点,必是另一段路的起点。
皇帝的身份,或许真的给了他太多伤害,但是,没有这样的经历,李煜还有没有后来的千篇佳作,还能不能走向文坛的高峰?!李煜词作最大的特点是含有一种悲情,感情才是文字的土壤,感情才是诗词的甘露,感情才是章节的养分,感情才是佳作的灵魂。
在这一字一句中,他用了最简洁的言语,融入了最深沉的情感;在这一分一毫之间,他用了最少的文字,承载了最多的无奈与哀愁。
心灵一旦蒙上一层灰,眼睛看见什么都将是灰色的。
美好的景物容易使人联想起以前的美好,更是刺痛彷徨的内心;哀凉的景色,也无可避免的让人对眼前的处境产生绝望。
种种对比之下,生活就只剩下无奈与哀愁。
一句“往事只堪哀”足以表达他身在汴京追忆往昔的千般无奈,万种哀愁。
唐诗宋词鉴赏论文
唐宋诗词鉴赏期末论文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唐诗、宋词各领风骚数百年,其实从广义上讲,词只是诗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而已,但其实在我们现在看来,诗和词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诗和词的区别主要是在起源上就已经很明显了,再加上它们所被推崇的时代不同,这才导致了诗与词在外部形式,题材内容,以及抒情风格等方面有了一些差异,但究其根本还是起源。
先讲宋词的成就。
词源于唐代的曲子词,句子有长有短,和乐曲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歌唱。
由于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比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更适应市井娱乐生活的需要,而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又很尖锐,句子长短不齐的词也更便于抒发人们忧国忧民的思想,因此便逐渐兴盛起来,取代诗而成为文学的主流。
柳永是北宋词坛婉约派的重要代表。
他长期在都市里生活,作品多表现城市的繁华和男女的悲欢离合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的孤寂与乡愁。
他的词作,多采用俚俗口语,通俗生动,“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因而流传很广。
他的词作,还大量融入铺叙的成分,不仅扩大词的境界,也为元曲的发展开启了门径。
苏轼是北宋中后期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他的词作题材十分广泛,大大拓展了词的内容,并以豪迈奔放的感情,为词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两宋之交的李清照,是杰出的婉约派女词人,她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善于用白描手法、浅白词句,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
南宋的辛弃疾和诗人陆游,主张积极抗金,作品都以豪放为主,深刻地表达了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苏轼和辛弃疾是宋代最具代表性、成就最高的词作家,教材还在“历史纵横”小栏目和图注中分别介绍了他们的生平。
必须指出的是,宋代的豪放派作家,作品以豪放为主,但也写出一些非常动人的婉约词,并非只是一味地豪放。
再来看看唐诗的成就。
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风貌、代表盛唐诗歌高度艺术成就的,是伟大诗人李白。
李白是一位性格豪迈、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向往建功立业的诗人。
他的诗充分表现了盛唐社会士人的自信与抱负,神采飞扬,充满理想色彩。
唐诗宋词鉴赏论文
唐诗宋词鉴赏论文美的化身——领略唐诗宋词中的艺术之美从小就对唐诗宋词有着一种莫名的情素,刚学会认字父亲便教我念诗。
虽然来了科大,读了理科,却仍爱默默地玩味着这千年余韵,体会着作者心中那种欲说还休的感情,感受着这千年文化之美。
在中国,凡是稍通文墨的人,没有不喜欢唐诗宋词的。
唐诗宋词的魅力在哪儿?我觉得艺术之美是诗词最吸引人的地方。
以最切近而又最神秘的方式伴随着人类精神的历史,以最明显的表象和最莫测的本质挑战着人的智慧,以最崇高的承诺和最艰苦的承受塑造着人的心灵,因一个字麾集无数天才的激情:美。
唐诗宋词便是这历史长河沉淀出来最美的结晶,是美的化身。
诗歌中的色彩之美极大的吸引着我们的眼球,激发起我们的联想,带给我们一个色彩鲜明的的美丽世界。
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情绪体验。
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斩醅酒,红泥小人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是一首相饮的小诗,其诱人之处,正在于绿酒、红炉两种色彩的和谐配合,在天寒欲雪的背景下,产生了一种亲切而温暖的情味,仿佛在向客人含笑招手。
构成了一幅和谐温馨的画面。
色彩的组合给唐宋诗词带来了浓郁的画意和鲜明的节奏。
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在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正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江欲暮。
这是周邦彦《玉楼春》词中的名句。
青无数指暮霭中青山连绵,眺望不尽;而雁背上那暗红的夕照却不过一缕而已。
青、红二色的对比,一个无限在,一个非常小;然而正是在无边青苍的背景上,才衬托出这一缕晚照是那样地引人注目和令人依恋。
诗人爱用鲜明的对比色,来增加感情色彩的浓度。
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美,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的姿色风韵,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通用10篇)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通用10篇)《宋词选读》篇1“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多样化的艺术风貌。
2.能够通过对各专题中意象的梳理、总结,了解诗歌意象的特点、作用。
3.能了解典故的类型以及在诗歌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多样化的艺术风貌。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言词者必言宋词,宋词成于北宋,精于南宋,到了南宋,宋词的风格就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力图突破北宋的框架而“极其工”、“极其变”了。
二.鉴赏《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1.学生简介李清照2.教师补充李清照(约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词、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
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怨王孙》两首词,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
《醉花阴》中含蓄地述说闺中的寂寞和对爱情的向往。
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
《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
《永遇乐》在这类词中为代表之作。
元霄佳节,词人远离那些香车宝马之邀,独自品尝战火后的凄清,这首词中,她已从自怜漂零之苦进而担忧现实的隐患了。
到了《渔家傲》一词,虽然还有无所归处的痛苦感慨,但激昂的格调已表达了词人欲摆脱苦闷、追求自由的愿望。
李清照词风婉约,她的艺术特征表现在:⑴善于抒情造境。
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来。
⑵造语浅显新奇。
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魂丽,富于表现力。
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
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唐宋诗词论文
《唐诗宋词》课程论文姓名孙仲期班级城市地下空间工程1401学号020*******论文题目《秋风词》:此时此夜绵绵不绝任课教师周秋良【内容提要】李白《秋风词》以其所描绘的悲凉画面、诗人的绮丽想象和对哀婉思念的直呼而闻名于世。
而“相思相见之河,此时此夜难为情”一句更为诸多文学作品所引用。
诗词的内容、音律及所体现的感情值得仔细推敲、品味。
【关键词】古典文学/秋风词/思念秋风词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根据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此诗当作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
前人也有认为此诗是早于李白的郑世翼所作,但反对者多。
严羽的《沧浪诗话》中的“诗体”一章说道:“有三五七言。
”自注云:“自三言而终以七言,隋世郑世翼有此诗:…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郭绍虞先生校释曰:“沧浪所谓郑世翼有三五七言,不知何据。
案《诗人玉屑》无…秋风清‟以下各句,以从《玉屑》为是。
…秋风清‟云云,见《李太白集》,当是李作。
一、《秋风词》内容《秋风词》原文如下秋风词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白话译文秋风凌清,秋月明朗。
风中的落叶时聚时散,寒鸦本已栖息,又被明月惊起。
朋又盼着相见,却不知在何日,这个时节,这样的夜晚,相思梦难成。
秋天的风是如此的凄清,秋天的月是如此的明亮;落叶飘飘,聚了还离散,连栖息在树上的鸦雀都心惊。
想当日彼此亲爱相聚,现在分开后何日再相聚,在这秋风秋月的夜里,想起来真是情何以堪。
走入相思之门,知道相思之苦,永远的相思永远的回忆,短暂的相思却也无止境,早知相思是如此的在心中牵绊,不如当初就不要相识。
以女子的角度来写相思之苦。
中暗怀落叶当能聚散,寒鸦可以飞栖,而人生何日相见的感叹。
二、《秋风词》的音韵单调三十字,六句四平韵平平平(韵)平仄平(韵)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韵)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韵)在后人的编写下,《秋风词》成为了古琴曲中的著名小曲之一。
唐诗宋词鉴赏论文范文
唐诗宋词鉴赏论文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
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唐诗宋词鉴赏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中国古典诗歌中因为特殊的需要对一些诗歌语言进行了变形处理变形的,变形主要有词性的改变、词序的颠倒、字词的省略三种类型,变形后的诗歌诗歌语言更加简洁、含蓄、鲜活。
高尔基说过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
所以诗歌语言同其他文学样式如小说、戏剧等的语言相比,更具有抒情性、含蓄型、凝练性和跳跃性。
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多半是抒情小诗,一首诗歌里面的一方面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另一方面要借助极节省的语言外壳表达极隽永的思想情感,且要符合音韵的需求,这就需要诗歌作者必须对诗歌语言进行特殊处理,由此产生独具魅力的中国古典诗歌语言之“变形”。
这里,我就中国古典诗歌中一些常见的语言变形现象作一简单论述。
1、中国古典诗歌中词性的改变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
这些词语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诗眼就是一首诗的点睛之笔,是一首诗中诗人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语言意境的凝聚点和升华点,可谓笔力千钧。
如“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春宿左省》杜甫),“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惟),“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等。
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做动词,且一做就做的鲜活生动,境界全出。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春天的勃勃生机就展现出来了。
又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就在读者眼前呈现出一幅热情洋溢的画面:大地复苏,桃树、杏树、梨树竞相开放,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树下成片成片的花一下子全笑了,花枝招展的;成群结队的蜜蜂、蝴蝶往来穿梭。
这是春回大地时的姹紫嫣红、无限生机。
再如“雨肥梅子”一句,又经了几场雨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杨柳醉春烟”,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到“花褪残红春杏小”,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
唐诗宋词3000字论文
唐诗宋词3000字论文篇一:唐诗宋词论文唐诗宋词的美流淌的历史长河淹没了无数的王朝,然而不曾磨灭的事文化的梦,奔腾的黄河之水讲述着中华五千年璀璨的文化,犹如绵延至群山,在唐宋时期奇峰突起,高耸入云,形成唐诗宋词两座高峰,因为他们的成就,中国才当之无愧的称之为“诗国”,诗词才成为中国文学最辉煌的部分。
唐诗宋词加《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可以“颉抗西域”的主要资本。
虽然时间改变了许多,泯灭了不知多少的富华,然而经典未曾消失,时间的沉淀孕育了文化的内涵,使之永恒不朽。
唐诗与宋词历来并称双绝,是中国古代文学阆苑里的两朵奇葩,以奇崛的姿态、脱俗的神韵争奇斗艳,代表了一代文学之胜。
从古至今,唐诗、宋词蕴涵着的深沉的思想、挺拔的风骨、婉约的情致、诚实的品质,始终散发着无尽的魅力,以其卓越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两颗熠熠生辉的明珠,也铸就了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辉煌。
唐诗唐诗的形式而言,及其大成,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七言还发展为歌行体,中唐有发展为元和体,乐府又发展为新题乐府。
尤其是五七言律诗,但唐代定型,成为官定考试及竞赛的诗题,人人能作,争奇斗艳,异彩纷呈。
六言诗.词在唐代也有时创作,中唐晚期以蔚然为大国。
唐诗的体裁和类别唐诗主要可分为律诗、绝句、古诗三大类。
律诗、绝句、古诗又各分为五言、七言。
如在格律上区分,可分为古体和近体两类。
古体诗用字不讲平仄,句数多寡无定(但须偶数句),押韵可通可转,不受束缚自由地抒写。
近体诗(包括绝句、律诗和排律)用字讲平仄,句数有一定,讲究用韵,讲求对仗,有一定的规律。
格律的基础在字调的平仄;字调有平上去入四声。
上去入是仄声。
因格律很严,故称律诗。
律诗:是四联八句,五言的称为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的称为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一、二句为“首联”、“头联”或“起联”,三、四句为“颔联”或“前联”,五、六句为“颈联”或“后联”,七、八句为“尾联”、“末联”或“结联”。
选读课论文:浅谈唐宋词
选读课论文:浅谈唐宋词浅谈唐宋词唐宋词是古代诗歌园地中的一枝奇葩。
她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一笔。
词的起源是与出现于隋代的“新声”(即燕乐)分不开的。
燕乐是以隋唐时期中原一带新起的民间音乐为主,还融合了少数民族和外来的音乐。
早期的民间词在形式上有以下特点:词调是既有单调又有双调;句中有衬字、字数不等;句末叶韵不定等。
文人词产生的时期大约是在初唐晚期,那时民间词已广泛流传。
文人词到了晚唐、五代有了明显的发展。
今存唐五代词一千一百多首,其中花间词人的作品占五百首。
五代是小国割据的离乱时代,这时的文人词正处于渐趋成熟的转变阶段,其中不乏佳作。
不管是金碧满眼的花间词,还是明白如话的李煜词,都对宋词产生了极大影响。
词发展到了宋代,出现了百花争妍、千峰竞秀的盛况,异军突起,华彩纷呈,使宋词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与唐诗、元曲相映成辉。
宋词大抵可以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即婉转含蓄。
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音律欲其协,不协则成长短之诗;下字欲其雅,不雅则近乎缠令之体;用字不可太露,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发意不可太高,高则狂怪而失柔婉之意。
”可以说是对婉约艺术手法的一个总结。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
婉约词中,我最喜欢的是李煜的词。
李煜词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享乐荒废的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柔靡,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而作。
此时李煜的的词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
流传千古的《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皆成于此时。
此时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对“往事”的无限留恋。
唐诗宋词选修论文
载不动,许多愁摘要中国的文学,犹如闪耀的银河,浩瀚无边,古今的文人,犹如点点繁星、相映生辉。
在这浩渺的文学之河中,她犹如一颗灿烂夺目的星辰,她超前的性格、独立的人生态度、宽广的视野、博大的情怀萦绕在封建废墟之上,孑然千古。
她不幸而充满遭遇的一生,和南宋后期动荡激烈的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
其性格中淡淡的清愁和文学创作中频频出现的“愁”字,成为了其人和其创作的代名词,常常蕴涵了无尽的闺中闲愁、思念故土和家人的离愁别绪以及国破家亡的深深离愁。
她的一生是充满离愁别绪的一生,这种离愁别绪是时代的特色、时代的象征,更是个人命运与传统文化、与国家荣辱的结合。
本文在搜集和总结前人的考究和探索的基础上,论述其离愁别绪的内涵和外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李清照,离愁别绪一、李清照的离愁别绪不管是从李清照的人生发展来看,还是从其具体创作来看,一个“愁”字几乎贯穿和囊括了她一生所有的部分,同时,在她的作品中也频繁出现了“愁”字,她把愁述说得最为淋漓尽致,也最有影响、最负盛名。
满怀的离愁别绪在她的笔下显得曲尽其意、缠绵纷乱,具体说来,其主要的离愁别绪包括:(一)、女性天生多愁善感的淡淡的离愁别绪。
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之家,所以在她少女时代的作品表现出的是清新、明丽、可爱、天真的风格与情调,“淡荡春光寒食天,王炉沉水凫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棉,黄昏疏雨湿秋千。
”这首《浣沙溪》从优美的景色和主人公的一系列的行为、态度的描绘中,透露出了一种少女特有的淡淡的闺愁,突显了作者女性天生的多愁善感的性格,尤其是开头一句,寥寥数语,将少女那种多情的内心世界和娇慵独处的情态生动逼真地表现了出来。
此词借助景物的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了一个少女伤春惜红的婉曲深情与淡淡的闺愁、透露出了少女那种情窦初开的情态、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望。
在与赵明诚结婚之初,他们的生活是平静的、幸福和谐的,不过此时也表现出了淡淡的离愁别绪,“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宋词鉴赏》论文
《宋词鉴赏》课程论文一、点绛唇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一楼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赏析:第一次知晓王禹偁此人是从老师对柳永的介绍中,此人与屯田之父有一定交际。
后查资料得知,王是继柳开之后起来反对宋初较华靡文风的著名士人。
著有《小畜集》,但传世的词也仅此一首。
知人论事,宋史记载,王禹偁为官清廉,关心民间疾苦,秉性刚直,遇事直言敢谏,不畏权势,以直躬行道为己任,所以一生中三次受到贬官的排挤,乃作《三黜赋》,申明“屈于身兮不屈其道,任百谪而何亏;吾当守正直兮佩仁义,期终身以行之”。
王禹偁在政治上积极进取,主张改革,曾向朝廷提出许多建议,提出了重农耕、节财用、任贤能、抑豪强、谨边防、减冗兵冗吏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主张,虽大多数未被宋太宗、真宗采纳,却为宋仁宗时范仲淹等人的“庆历变法”开了先声。
我认为,这种为官态度是他在文学上所以能坚持优良传统的重要原因。
他诗法白居易,后来更有意发扬了杜、白的现实主义传统。
因此可以说,他不仅是一位卓有实绩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前驱者,而且还是体察民情的封建文人。
在词人眼里,客观意象经常染上浓烈的感情色彩,词中开头即“雨恨云愁”,渲染气氛,然而弥漫着惆怅的景色在江南也是美丽的,好比诗云“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此处用“依旧”二字,仿佛作者并非出于本意,而是承袭旧说,透漏出一种淡淡的无柯南和。
佳丽的景色,为何不能使此人欢快愉悦?此处“飞鸿”当有所指,触发的是“平生事”的联想。
这“平生事”指的不是离愁别恨,而是男人一生的雄心壮志。
王将“平生事”聚集在这“天际征鸿”的凝视中,显得言而不尽,含蓄深沉。
这样的清雅淡丽的佳作,在恋情闺怨充斥的宋初词坛实属不易。
二、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仁宗年间,国家已显颓态,而文风却仍沿袭晚唐余风,而有政治和文化远见的士大夫已经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所以发起了“庆历新政”和古文运动,这也是当时政治、社会现实的要求,两者相辅相成。
唐宋词体的文化功能与运行系统论文
唐宋词体的文化功能与运行系统论文唐宋词体的文化功能与运行系统论文唐宋词的功能和价值,不完全表现在形而上的、具有崇高审美意义的时代心理的载体上,而首先体现为形而下的、非文学的实用功能。
换言之,唐宋词的原生状态与繁衍发展,首先不在文学本身,而是基于非文学的、形而下的社会文化活动,其文学性或作为时代心理的载体是在非文学的实用功能中逐渐形成的,而且非文学因素贯穿唐宋词史的始终。
一吴熊和师曾经从发生学的角度,对唐宋词的意义作了这样的界说:“词的社交功能与娱乐功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同它的抒情功能相伴而行的。
不妨说,词是在综合上述因素在内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文学—文化现象。
”而唐宋词史则又表明,在由这三大功能形成的特殊的“文学—文化现象”中,社交与娱乐功能尤为突出,甚至成了抒情功能得以发挥的前提。
就体性而言,唐宋词首先表现为应歌。
自中唐文人词始告确立至北宋近三百年的词史,主要是应歌的历史,在南宋,应歌词也绵延不绝。
所谓应歌词,就是在社交娱乐活动中,词人为歌妓歌以佐欢而作的歌词。
应歌词中的内容不象诗歌那样属于“夫子自道”,而是像唐代幕府中的“刀笔吏”一样,属于“例行公事”,其创作主体在表现形态上发生了严重的“性变”,即所谓“男子而作闺音”。
其实,“例行公事”的应歌词是唐宋士大夫在社交和娱乐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一种遥远而又通常使用的语言,也许可称之为诗化了的社交语言。
而其中流露出来的“夫子自道”的闺情,便是以社交娱乐为前提的,为社交娱乐所需。
所以,这种应歌词所抒之情,并无特定的时空限定或独特性,而是具有明显的普泛化、共通性的特征。
该普泛化、共通性的情感,就是建立在与歌妓交往中所产生的特殊心态之上的。
词人应歌填词,歌妓歌以佐觞,是唐宋两代士大夫社会司空见惯的风俗行为,也成了中唐以来约定俗成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社交仪式。
这种仪式渗透到了士大夫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同时,这种仪式还出现在各类节序和祝寿活动中。
节日即兴填词,按谱唱歌,是唐宋节日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唐宋词专题》论文
谈柳永的婉约词风内容摘要:作为宋代著名的词人,柳永的词凄婉绵长,儿女情长,构词意境脱俗,豪放不羁。
其词音律谐婉,平易轻约,更善情景之融。
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乐美感。
对于他的词调而言,其他文人多为篇幅较短的小令,而柳永则大量的使用了篇幅较长的慢词。
在当时士大夫日益诗化了的词作背景下,他的以歌曲性质为主的、与当时俗乐密切结合着的、一种更为通俗更为真切的作品无疑是给当时的文学社会以很大的冲击,因此可以说柳永的出现对于整个宋词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关键词:柳永词婉约通俗真切正文: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为永,字耆卿,排行第七,故话本《众名姬春风吊柳七》中又有“柳七”称谓。
柳永是福建崇安县五夫里(今武夷山市五夫镇茶景村)人。
其生年历来众说纷纭,故在此没有提及。
柳永生于一个典型的“封儒守官”家庭。
家乡崇安文风鼎盛,“诸儒继出,蔚为文献名邦”。
柳永的祖父柳崇以“义行可风,尝以侍孝为由,终身‘御布衣称处士’”,以儒道修身齐家,柳永的父亲柳宜,为政耿直,得君之重,”任监察御史时,多所弹射,不避权贵,故秉政者尤之,继出为县宰,所在有理声”。
至如柳永叔父柳宣、柳寊、柳宏、柳寀、柳察,亦皆为一时显著儒臣。
由此可知生于仕宦之家的柳永,对功名的向往与追求是充满自信的,所谓“定然魁甲登高第”,有如初生之犊,孰不知仕途艰辛险恶。
这种“无知”,或曰“自诩过高”,一旦在现实中无法达到时,主体人格精神上受到的打击是要比常人来得强烈的。
他的词作《鹤冲天》中写道:“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首词成了柳永仕途蹭蹬的致命伤,也成了世人对柳永“为人疏俊少检”、“薄于操行”的口实之一。
单看“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乃是解嘲,以狂傲之言抒郁闷之怀,结合当时的情形,可以知道这是他的一时冲动之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词一、摘录1.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
——《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凝碧旧池头)2.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辛弃疾《摸鱼儿·暮春》(更能消几番风雨)3.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春已归来)4.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5.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
——姜夔《琵琶仙》(双将来时)6.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
——姜夔《念奴娇》(闹红一舸)7.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
——姜夔《淡黄柳》(空城晓角)8.柳暗花明春事深,小阑红芍药,已抽簪。
——章良能《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9.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范成大《忆秦娥》(楼阴缺)10.春风只在园西畔,荠菜花繁蝴蝶乱。
——严仁《木兰令》(春风只在园西畔)11.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
——俞国宝《风入松》(一春长费买花钱)12.做冷欺花,将烟困树,千里偷催春暮。
——史达祖《绮罗香·咏春雨》(做冷欺花)13.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史达祖《双双燕·咏燕》(过春社了)14.半壶秋水荐黄花,香噀西风雨。
——吴文英《霜叶飞·重飞》(断烟离绪关心是)15.芳根兼倚,花梢钿合,银屏人妒。
——吴文英《宴清都·连理海棠》(绣幄鸳鸯柱)16.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
——吴文英《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17.有情花影阑干,莺声门径解留我霎时凝伫。
——吴文英《祝英台近·春日客龟溪游废园》(采幽香)18.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
——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19.戏马台前,采花篱下,问岁华,还是重九。
——潘希白《大有·九日》(戏马台前)20.东似旧,问前度桃花,刘郎能记否,花复认郎否?——刘辰翁《摸鱼儿·酒边留同年徐云屋》(怎知他春归何处)21.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周密《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昭野旌旗)22.欢极,蓬壶渠浸,花落梨溶,醉连春夕。
——蒋捷《瑞鹤仙·乡城见月》(绀烟迷雁迹)23.长疑即见桃花面,甚近来,翻致无书。
——张炎《渡江云》(山空天入海)24.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
——王沂孙《眉妩·新月》(渐新痕悬柳)25.纵有残花,洒征衣,铅泪都满。
——王沂孙《法曲献仙音·聚影亭梅次草窗韵》(层绿峨峨)26.闲阶静,杨花渐少,朱门掩莺声犹嫩。
——僧挥《金明池·伤春》(天高云阔)27.落花狼藉烟阑珊,笙歌醉梦间。
——李煜《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东风吹水日衔山)28.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李璟《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29.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一半。
——李元膺《洞仙歌》(雪云散尽)30.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二、鉴赏1..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
——姜夔《淡黄柳》(空城晓角)大意:我勉强带上薄酒一壶,去到伊人的居室,生怕梨花落尽,化成秋色,无处寻。
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词人客居合肥赤阑桥之时。
艺术特色:词句描写了一个惜春怀远的词人形象。
作者表面上生怕梨花落尽伊人青春伊始,实际上是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想马上回到故乡的强烈愿望。
语言凄切委婉,清新幽丽,将自己那种春天里的秋意传达得极为入妙。
通览全词不难发现,作者也以此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途的担忧。
姜夔(1154-1221),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
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
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但他由于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虽然为此也发出或流露过激昂的呼声,而凄凉的心情却表现在一生的大部分文学和音乐创作里。
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一生布衣,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
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
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
2.柳暗花明春事深,小阑红芍药,已抽簪。
——章良能《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大意:柳色深暗,花光明艳,春景正美。
小栏内,红芍药已含苞结蕊,好似佳人抽簪。
写作背景:作者此时是故地重游,在外做官游历多年,此时又回到了他少年时游历过的地方,因此倍感亲切。
艺术特色:词句采用拟人的手法,将红芍药拟人化,把芍药结蕊比作佳人抽簪,极写芍药之娇媚。
整句写景也极为别致,先以“春事深”总写春景美,再以芍药“抽簪”具体写春景美,点面结合,节律明快,轻灵和婉,表达作者爱春惜春之情。
作者生平:章良能,(?~1214),父章驹,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授上虞知事。
兄良肱,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
庆元元年(1195)二月,以枢密院编修官兼实录院检讨官。
六年二月,迁著作佐郎。
嘉泰元年(1201)九月,擢起居舍人。
四年,以朝散郎知泉州,开禧元年(1205)除江西运判。
因受司谏宇文绍节指为右丞相谢深甫的同党,外放泉州任知州。
二年,任宗正少卿。
五月被免职。
外放为江南东路转运判官。
三年八月,以权兵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
同年十二月,迁礼部侍郎,兼侍讲和修玉牒官。
嘉定元年(1208)五月迁吏部侍郎。
当年又擢升为御史中丞兼侍读。
二年正月,又从御史中丞迁为同知枢密院事。
六年四月,自同知枢密院事除参知政事,诏书称其:“学博而守约,才大而用周。
”七年正月,卒于任上,谥文庄。
宁宗下诏,除资政殿大学士、守参知政事致仕。
工词章,有《嘉林集》百卷。
现仅存《小重山》一首。
见《绝妙好词》卷一。
3.春风只在园西畔,荠菜花繁蝴蝶乱。
——严仁《木兰令》(春风只在园西畔)大意:春光只在庭院西畔,荠菜花开得繁,蝴蝶飞舞正忙乱。
艺术特色:词句以西院、荠菜、蝴蝶为物象,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既有西院的静态美,又有蝴蝶的动态美,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物态纷呈,色彩绚丽。
一个“乱”字就把春天那种繁荣秀丽生机盎然的景象描写的淋漓尽致,画面感极强,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惜春之情,“深情委婉,读之不厌百回”(《白雨斋词话》)作者生平:严任,(生卒年不详)字次山,号樵溪,邵武(今属福建)人。
与同族严羽、严参齐名,世号邵武三严。
有《清江矣欠集》八卷,已佚。
黄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五载其词三十首,并云:词集名《清江矣欠乃》,杜月渚为之序。
其词极能道闺阁之趣。
杨慎《词品》卷四称他“长于庆寿、赠行,洒然脱俗”。
况周熙《蕙风词话》卷二谓其《醉桃源》词“描写芳春景物,极娟妍鲜翠之致,微特如画而已。
政恐刺绣妙手,未必能到”。
4.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周密《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昭野旌旗)大意:最让人伤心的是,纵使我折尽梅花,也难寄这份相思之情。
艺术特色:此句采用梅花作为象征,指代南方沦陷之地。
用“折梅花”表达自己对游人的挽留。
思想感情:作者借梅花,既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挽留之情,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劝谏,希望岂能念及旧国,不忘遗民之痛。
写作背景:宋亡之后,词人义不仕新朝,抱遗民之痛。
友人应召入元做官司,作者为宋爱国遗民,词中含蓄地予以劝谏。
作者生平:周密(1232—约1298),字公谨,号草窗,四水潜夫、弁阳老人等,原籍济南(今属山东)后居吴兴(今浙江湖洲市)。
宋末曾任义乌令。
宋亡不仕。
能诗词,善书画,词讲究格律,著有笔记《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等。
词有《草窗词》、《洲渔笛谱》,编纂《绝妙好词》。
5.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大意:不要说此情此景不令人黯然销魂,西风卷起珠帘,你会看到人比黄花还要消瘦。
写作背景:此词为李清照晚年时期的代表作,作者经历了国破、家亡、生离、死别的悲痛,对人生的感悟非常深刻。
艺术特色:词句采用夸张的手法,将“人之瘦”比之于“黄花之瘦”,突出作者此时内心的凄苦悲凉,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嫠妇的形象。
选景具有典型性,全为秋天时特有的景象,渲染出了凄凉萧瑟的气氛。
词句诉说爱情,诉说相思,然而却不着一字所有感情都寓于景物之中,语言幽丽委婉,耐人寻味。
作者生平: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
生于书香门第,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
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
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
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
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
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
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
其文学创作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