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中心镇建设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心镇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浙委办[201(精)
浙委办[2010]115号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心镇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2010年10月11日)改革开放以来,小城镇建设一直是我省区域和城乡发展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十一五”以来,省委、省政府把培育发展中心镇摆上重要位置,部署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并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着眼新型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中心镇发展和改革正面临新的历史机遇。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加快中心镇发展和改革,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培育发展中心镇作为推进新型城市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和节点,以促进中心镇转型升级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中心镇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走特色发展之路,使中心镇建设在推进经济发展、环境改善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促进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科学发展。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将全省200个中心镇培育成为县域人口集中的新主体、产业集聚的新高地、功能集成的新平台、要素集约的新载体,成为经济特色鲜明、社会事业进步、生态环境优良、功能设施完善的县域中心或副中心。
力争100个左右中心镇的建成区户籍人口达到5万人或常住人口达到8万人以上,建成区户籍人口集聚率达到45%以上。
工业功能区增加值占全镇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年财政总收入达到4亿元以上;努力把一批规模大、条件好的中心镇培育发展成为现代新型小城市。
二、主要任务(一)科学规划,促进中心镇资源要素优化配置。
按照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的要求,因地制宜调整行政区划,拓展中心镇发展空间。
依据县市域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快修编中心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完善中心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优化中心村布局规划和建设规划。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心镇发展的意见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心镇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1.22•【字号】甬政发[2008]4号•【施行日期】2008.01.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心镇发展的意见(甬政发〔2008〕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为进一步发挥中心镇在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中心镇培育工程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07〕13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加快中心镇发展的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加快人口和产业集聚,提高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突出特色和优势,创新体制机制,到“十一五”末,培育一批经济发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中心镇。
二、加快中心镇发展的主要任务(一)把加强规划编制和管理作为中心镇发展的首要任务。
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快编制和完善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明确中心镇的地位、职能、分工,推进中心镇与周边乡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共建、共享。
中心镇编制的总体规划要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有机结合,重点做好住宅小区、商业街区和工业功能区、安全专项规划等详细规划的编制,并及时做好规划的审查、报批工作。
要不断完善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和监督机制,严格按依法批准的规划实施,并要建立健全规划检查、纠正和责任追究制度。
(二)把又好又快发展作为中心镇发展的核心任务。
各县(市)、区政府要支持和鼓励中心镇加快产业功能区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产业功能区,完善配套功能,做好产业功能区的协调工作,鼓励农村工业向功能区集聚。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路径研究
要取得 城乡发展一体 化的更大成效 , 政 府 投 资 应 优 先 安 排 在 城 乡发 展 一 体 化 的 难 点 和重 点 领 域 。构 建 发展 一体 化 的 机 制 是 城 乡发 展 一 体 化 需 要 攻 克 的 难 点 之 一 , 需 要 政 府 投 资 发 挥 关 键 作 用 。实 体 投 资 的 最 大 作 用 是 改 善 物 质 环 境 , 要 通 过 投 资 消 除 制 约 一 体 化 发 展 的 基 础 条 件 障碍 , 依 靠 投 资 形 成 各 种 设 施 和
卞 智 勇: 推 进 城 乡 发 展 一 体 化 的 路 径 研 究
色, 但 彼 此 互 动 联 系 。 以 中心 城 市 为 点 、 以 中 小 城 镇 体 系 为 轴
“ 三农 " 论 坛
来 扭 转 城 乡分 割 和 长期 发 展 不 均 衡 的局 面 和趋 势 。因 此 推 进 城 乡发 展 一 体 化 , 要有统 筹的观念 , 把握住关键 , 注 重 政 策 的 引 导 性和实效性 。 更 要 有 强 力 的 建设 资金 保 障 。
文化。
统, 融 城 乡 于 自然 社 会 之 中 , 使 村 镇 能 在 具 备 现 代 化 交 通 及 通 信
设 施 的前 提 下 , 分 别 享受 到城 市 的现 代 文 明 。 城 市 的 多元 发 展和 功 能完善 , 要 在 更 大 程 度 上 将城 市 社 会 、 经济、 技 术 变 革 辐 射 到 乡村 。 只有 树 立 了正 确 的 城 乡 发展 关 系 , 才 能 真正 将 发 展 的重 点 放在农村 , 通过 发展 带 动 更 多 的优 质 要 素 向农 村 流动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10.21•【文号】•【施行日期】2021.10.21•【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2021年10月21日)城乡建设是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住房水平显著提高,同时仍存在整体性缺乏、系统性不足、宜居性不高、包容性不够等问题,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建设方式尚未根本扭转。
为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生态优先、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乡村建设行动,加快转变城乡建设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原则。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坚持整体与局部相协调,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城镇和乡村建设。
坚持效率与均衡并重,促进城乡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实现人口、经济发展与生态资源协调。
坚持公平与包容相融合,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保护与发展相统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坚持党建引领与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相结合,完善群众参与机制,共同创造美好环境。
(三)总体目标到2025年,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建设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碳减排扎实推进,城市整体性、系统性、生长性增强,“城市病”问题缓解,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城乡发展质量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明显提升,综合治理能力显著提高,绿色生活方式普遍推广。
中心镇调研报告
中心镇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中心镇一、引言中心镇作为一个镇级行政单位,对于乡村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了解中心镇在乡村发展中的实际情况,本次调研对中心镇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本报告旨在向相关决策者提供中心镇发展的相关信息和建议。
二、概况中心镇位于本地区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镇内多条主要交通干线交汇,有便捷的公路和铁路网络。
这为中心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三、经济发展情况分析中心镇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产品生产和农村副业经济都比较发达。
同时,中心镇也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工业企业数量和规模较大。
但是,中心镇的产业结构仍然单一,缺乏多元化的经济发展。
四、农业现状调研1. 农产品生产情况中心镇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包括良好的土地和充足的水源。
农产品主要以粮食、蔬菜、水果等为主,品种丰富多样。
在生产技术方面,中心镇已经开始采用了一些现代农业技术,但与其他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 农民收入情况通过调查了解到,中心镇的农民收入相对较低。
这主要是由于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市场竞争激烈,农产品销售渠道相对狭窄等原因造成的。
为了提高农民收入,中心镇应该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培育龙头企业,扩大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五、城乡发展差距调研1. 城乡发展不平衡调查显示,中心镇与周边农村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
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生活品质较高,而农村地区道路、卫生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这种差距在教育、医疗等方面也很明显。
2.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了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心镇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基本生活条件。
同时,应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六、发展策略与建议1. 多元化发展产业中心镇应该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发展农村副业经济,拓宽农村增收渠道。
同时,中心镇也应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发展其他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中心镇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品质。
统筹谋划 提质加速 全力推进中心镇建设讲解
统筹谋划提质加速全力推进中心镇建设——九龙坡区白市驿镇党委、政府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镇统筹谋划,提质加速,全力推进中心镇建设的主要情况汇报如下:一、白市驿镇基本情况九龙坡区白市驿镇地处重庆“两大城市肺叶”中梁山和缙云山之间,因明清时期设驿站于此而得名。
全镇幅员面积52.55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近4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超过50%。
下辖11个行政村,两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0万余人。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133元,先后被确定为市级重点示范中心镇、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城乡统筹改革发展重点示范镇、综合实力十强镇、十大旅游名镇。
二、“十一五”工作成效(一注重科学与超前,编制完成中心镇系列规划按照“规划一张图,城乡全覆盖”的思路,突出功能分区,产业布局,做到城乡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环保“四规合一”,形成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城乡发展构架体系。
编制完成《建设统筹城乡示范镇规划》,并对城市控规进行修编。
同时,编制完成海龙、新店等5个村土地利用规划与村庄规划,正待市国土和规划部门评审。
(二注重品位与风格,特色风貌街成为西部亮点在市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资9000万元打造白市驿抗战特色风貌街。
改造临街外立面12.6万平方米、排水管道2千米;完成3440米电缆管线下地、4.5万平方米人行道铺装、16栋重要节点灯饰工程和白彭公路沿线9500米绿化提档升级;更换果皮箱68个、安装(维修路灯500多盏。
整个工程按“提升品位,体现特色”的总体要求,精心规划设计和施工管理,成为全市乃至西部特色风貌建设的新亮点。
(三注重民情与民生,基础及公共设施日渐完善坚持以改善民生为导向,按照“五个一”和“六个有”要求,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日渐完善。
投入280万元改造驿都广场;建成贝迪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超3万吨(现平均日供水9000余吨;建成两个污水处理厂,结合梁滩河整治,埋设污水管道3740米,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60%以上;建成白市驿垃圾中转站,结合城乡清洁工程的实施,建立清扫、收集、处理“三统一”的城乡垃圾处理体系,基本实现垃圾日产日清;完成区五院和白市驿骨科医院迁建,村居卫生服务站(室实现全覆盖;建成镇文化服务活动中心,村居“一场两台”实现全覆盖;投资50万元改造白市驿敬老院,成功创建成为国家民政部行业示范窗口单位;高兴超市、重客隆连锁超市先后进驻辖区,建成太慈农产品批发市场和2个农贸市场;兴修了城市公交车临时停车港和开通了农村客运公交车;建成白市驿登山健身步道,顺利举办“全国新年登高健身活动”、“渝港青年才俊登山活动”等大型活动,城市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
中心镇的战略意义
中心镇的战略意义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心镇作为区域内的经济、文化、交通等中心,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通过发展中心镇,可以引导区域内人口、产业等生产要素的集聚,形成规模效应,促进区域内的经济协同发展。
同时,中心镇的发展也能够带动周边乡镇的发展,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局面。
二、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心镇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通过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中心镇,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口和产业向镇区集聚,推动城镇化进程。
此外,中心镇的发展还能够带动周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住房改造等工程,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中心镇的建设有助于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形成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
通过发展中心镇,可以引导人口和产业向镇区集聚,优化城乡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中心镇的建设还能够改善城乡环境质量,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品质。
四、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中心镇的发展能够直接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一方面,中心镇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能够刺激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心镇的建成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口向周边地区集聚,促进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
此外,中心镇的发展还能够推动周边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旅游业等特色产业的发展。
五、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中心镇的建设有助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随着人口和产业的集聚,中心镇将需要提供更多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
通过建设高水平的公共服务设施,能够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中心镇的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也将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效应,推动区域内的公共服务水平整体提升。
六、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承中心镇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在发展过程中,通过保护和传承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民俗文化等,能够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同时,中心镇的建设还能够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文化活动和娱乐方式。
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在中心镇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百千万工程应知应会知识
“百千万工程”应知应会知识:
1.什么是“百千万工程”?
“百千万工程”是广东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的一项重要措施。
该工程旨在通过重点发展一批中心镇、专业镇和特色镇,打造100个左右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特色城镇,同时推动1000个村庄开展美丽宜居村创建。
2.“百千万工程”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百千万工程”的目标是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群众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主要任务包括培育发展特色城镇、推进美丽宜居村建设、提升县城承载能力、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加快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等。
3.如何推进“百千万工程”?
推进“百千万工程”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用地保障、加强宣传引导等。
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估机制,对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监测评估,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4.“百千万工程”的实施范围和重点是什么?
“百千万工程”的实施范围涵盖了广东省内的多个地区,重点是发展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发展潜力的特色城镇和村庄。
同时,工程还将注重提升县城承载能力,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
5.“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百千万工程”是广东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城乡资源配置、促进城乡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该工程也是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城乡整体形象的重要途径。
镇村联动建设一体化实施方案
三一文库()〔镇村联动建设一体化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和谐秀美乡村建设的目标,按照“县乡主导、农民主体,土地运作、政策集成,工农互促、产城融合,服务均等、城乡一体”的基本思路,把握“以人为本、富民为先,尊重科学、规划引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试点先行、全面推进”的基本原则,坚持以县城、中心镇、中心村建设为载体,以推进产业向规划区集中、农户向社区集中、农业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为重点,加快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规划衔接、设施对接、产业联动、资源共享,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促进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二、目标任务镇村联动建设在全县13个乡(镇)全面启动,逐步实施。
20XX年到“十二五”末(20XX年底),全县重点抓好蒲亭镇、宝塔乡、河东乡、丰林镇、聂桥镇、吴山镇6个乡镇(以下称重点镇)的镇村联动建设。
每个重点镇至少要规划、建设1个面积100亩以上、入住人口2000人以上的城乡一体化新区;规划、建设2个500人以上的中心村;整治、建设10个200人以上的基础村。
全县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
20XX年重点抓好蒲亭镇(城关镇)和宝塔乡试点建设。
在蒲亭镇重点建成新市民公寓新区和福景家园、学府新村、北门小区3个中心村,选择5个基础村点同步推进。
在宝塔乡重点建成杨桥新城、彭山移民小区、金带河小区3个新区和金佳苑、绿岛家园、伴山公园3个中心村,同时推进5个基础村点建设。
20XX年重点抓好河东乡、丰林镇镇村联动建设。
20XX年重点抓好聂桥镇、吴山镇镇村联动建设。
20XX年、20XX年重点镇镇村联动建设具体任务另行下达。
到2020年,形成全县人口分布县城占1/2、集镇占1/4、中心村(农村社区)和基础村占1/4的新格局,初步实现镇村联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
建设内容及标准。
(一)新型社区建设:占地面积100亩以上,入住人口2000人以上;高标准规划设计,建筑风格美观大方;基础配套基本实现“五化五有”,即:道路硬化、街道靓化、卫生洁化、饮水净化、环境美化,有医院(医疗所)、有学校(幼儿园)、有农贸市场(超市)、有活动场所、有便民服务中心;特色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就业、创业得到充分保障;居民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全面提高。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增补省级中心镇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增补省级中心镇的通知
佚名
【期刊名称】《浙江省人民政府公报》
【年(卷),期】2012(000)027
【摘要】<正>浙政办发〔2012〕113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培育发展中心镇是省委、省政府推进新型城市化、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扶持培育力度,中心镇发展和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为继续深入推进中心镇培育工程,合理调整和优化中心镇布局,针对目前部分省级中心镇撤镇改街道的实际情况,经省政府同意,增补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等10个镇为省级中心镇。
【总页数】1页(P2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3年全省小城市培育试点和中心镇发展改革工作要点的通知 [J], ;
2.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增补浙江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和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的通知 [J], ;;
3.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全省小城市培育试点和中心镇发展改革工作要点的通知 [J], ;
4.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省级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法的通知 [J],
5.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省级专项规划管理规定的通知(浙政办发[2020]45号)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百强中心镇建设推进镇村联动发展的意见
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百强中心镇建设推进镇村联动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4.02•【字号】景府发[2014]5号•【施行日期】2014.04.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百强中心镇建设推进镇村联动发展的意见(景府发〔2014〕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农业农村转型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若干意见》(赣发〔2013〕2号)精神,现就支持百强中心镇建设,推进镇村联动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主要目标和任务(一)主要目标经省政府批准,确定我市蛟潭镇、鹅湖镇、涌山镇、洪岩镇和鲇鱼山镇为全省首批百强中心镇。
到2017年,中心镇建成区面积达3平方公里以上,居住人口3万人以上;人均道路面积达15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8平方米,用水普及率达9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70%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努力实现特色鲜明、发展领先、设施完善、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发展目标。
(二)主要任务1.高标准编制规划。
按照以人为本、满足人的需求优先,环境保护和资源集约节约优先,塑造特色品位优先的原则,依据城镇体系规划,科学规划定位中心镇性质,突出特色魅力,合理确定规模及空间布局,与中心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各类规划相衔接。
2014年3月底前完成中心镇总体规划修编,2014年6月底前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重点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五年项目建设规划,逐年编制年度实施计划。
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80%以上。
中心镇规划成果由省、市规划建设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审查后按程序报批。
严格规划实施,认真查处各类违反规划的行为,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2.培育特色产业。
按照产城结合、产城融合的要求,依据资源禀赋和优势,合理规划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大力发展加工、服务、旅游、商贸流通、休闲农业等产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形成“一镇一业、多业并举、特色明显、产业兴镇”的特色小城镇产业发展格局,为农村人口转移、集聚打下坚实基础。
新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心镇建设发展的意见-新密政文〔2017〕34号
新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心镇建设发展的意见正文:----------------------------------------------------------------------------------------------------------------------------------------------------新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心镇建设发展的意见新密政文〔2017〕34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为认真贯彻落实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暨城市工作会议精神, 促进我市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提升中心镇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发挥中心镇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战略支撑作用,根据《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心镇建设发展的意见》(郑政文〔2017〕36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心镇建设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省、郑州市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促进全市“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中心镇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为重点,把中心镇建设工作作为组团发展的重要内容,形成县城城区、中心镇、特色小镇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的县域村镇体系,为加快城镇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二)概念内涵中心镇是指具有较好区位优势、较强经济实力、较好基础设施、较大发展潜力、对周边地区具有一定辐射力的区域重点镇,可划分为具有县域副中心职能的中心镇和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中确定的其他中心镇。
它是新时期农村经济和城镇建设互相促进的必然产物,是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新型城镇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农村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核心和枢纽,其发展目标定位为小城市,应是县域经济的强力支撑。
(三)基本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遵循城乡统筹发展客观规律,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突出中心镇在城乡空间统筹发展中的作用,高标准编制中心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近期行动计划。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讨论稿)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新形势下解决我县“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进位争先,奋力崛起”的重要途径,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产业互动、促进城乡融合,推进临泉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为目标,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为核心,以构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着力点,加快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步伐,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基本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二)总体要求坚持统筹发展,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
统筹城乡规划与发展,加快推进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就业向二三产业集中、居住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促进农业资本向新兴产业资本转换、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换、农民向社区居民身份转换,不断完善城乡空间布局体系。
统筹城乡空间布局,强化中心城区地位,加快城镇化进程,科学进行乡村规划。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加快形成三次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以农村“六通”(路通、水通、电通、宽带通、有线电视通、电话通)为重点,以交通一体化为突破口,加快县域一体的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以实现县域居民“六有”(少有所学、壮有所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济、社会有序)为主题,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水平,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 推进农民现代化
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推进农民现代化作者:夏春来源:《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年第11期摘要:党的十六大把加快城镇化进度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强调指出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党的十七大又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城镇化推进现代化探索一、要实现农民现代化,首先要完成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变。
要实现农民转变为市民确有实际困难。
一是由于原有乡镇企业和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后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外资引进步伐的加快,使农业用地转变为工业用地后,土地收入的二次分配使农村剩余劳力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出现了“离土不离村”的模式;二是部分农村劳动力从事务工或其它经济活动,但农村户籍不愿迁移到城镇,徘徊在农业和非农业之间;三是部分农民因年龄、文化和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局限,工厂中艰苦的活不愿干,而比较有技术水准的相对劳动条件好一点的活干不了,而长期靠家庭主要劳动力供养、自己只从事简单的蔬菜种植和操持家务活,处于闲散状态。
要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变,使他们不仅仅在物质条件上得到提高,更是从农民到市民素质上得到转变,是比较难且阶段时间长。
而加快农村集镇化,集镇城市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并经过一定的历史阶段,能较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推进农村农民的现代化进程和水平。
二、要实现城乡一体化,首先要实现农民从农村向城镇的转移。
我国资源环境局限性大,缺乏大规模发展大中城市的地理条件,不可能走只发展大中城市的路子。
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即使土地回报率很高,收入总量也难以富裕农民。
由此必须减少农民,形成新一代的农民,才能完成农民转移到城镇,才能最终实现农村现代化。
小城镇地处农村,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吸纳大量农民进入城镇,是减少农民的有效途径,这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
1、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吸引农民从农业转向第三产业。
通过城镇建设的上规模、上档次,聚集人流,增加消费,提供商机,增大物流,促进信息流,使更多的农民从事流通业、商业和餐饮业以及社区服务业,同时使他们也成为城镇中的消费者,实现从业方式的转移到生活方式的转移。
《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心镇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浙委办[201(精)
浙委办[2010]115号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心镇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2010年10月11日)改革开放以来,小城镇建设一直是我省区域和城乡发展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十一五”以来,省委、省政府把培育发展中心镇摆上重要位置,部署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并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着眼新型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中心镇发展和改革正面临新的历史机遇。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加快中心镇发展和改革,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培育发展中心镇作为推进新型城市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和节点,以促进中心镇转型升级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中心镇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走特色发展之路,使中心镇建设在推进经济发展、环境改善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促进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科学发展。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将全省200个中心镇培育成为县域人口集中的新主体、产业集聚的新高地、功能集成的新平台、要素集约的新载体,成为经济特色鲜明、社会事业进步、生态环境优良、功能设施完善的县域中心或副中心。
力争100个左右中心镇的建成区户籍人口达到5万人或常住人口达到8万人以上,建成区户籍人口集聚率达到45%以上。
工业功能区增加值占全镇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年财政总收入达到4亿元以上;努力把一批规模大、条件好的中心镇培育发展成为现代新型小城市。
二、主要任务(一)科学规划,促进中心镇资源要素优化配置。
按照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的要求,因地制宜调整行政区划,拓展中心镇发展空间。
依据县市域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快修编中心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完善中心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优化中心村布局规划和建设规划。
调整中心镇行政资源配置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调整中心镇行政资源配置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小城镇建设是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探索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关键路径选择。
推动小城镇持续健康发展,对于促进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差距,缓解城市压力,扩大农村市场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作用。
而在小城镇建设道路的发展中,中心镇建设则是一种对我国“城市化传统范式”的转换,中心镇的建设和发展是解决目前城乡统筹的一条重要路径,对于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所谓中心镇,是指区位较优,经济实力较强,具备一定基础设施,人口相对集聚,对周边农村和乡镇具有较大吸引辐射能力,能与省、市、县(市)城镇体系有机融合的城镇。
它位于城市之末,乡村之首,在“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建制镇——村庄”的五级城镇体系网络中,中心镇作为一个节点,向上连接城市,向下辐射一般建制镇和乡村,起着枢纽的作用。
近年来中心镇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心镇的快速持续稳定发展也有目共睹的,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在中心镇在行政资源配置方面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有待探讨、解决。
中心镇行政资源配置现状及存在问题中心镇行政资源配置主要包括有财政、建设用地、行政权限、干部人事、投融资体制等方面。
虽然这些年来,中心镇在行政资源配置方面有一些优化,但基于镇一级的行政管理体制原因,目前中心镇在行政资源配置方面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在财政资源配置上1、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
加快中心镇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中心镇培育的重要任务,也是逐步是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内在要求。
从乡镇居民目前最初步的基本公共服务看,体现在医疗、养老、教育等事务的需求上,体现在给排水、垃圾处理、燃气、信息化等设施的需求上。
从目前中心镇的发展来看,这些公共事务从农村到城市的进程中,绝大多数存在历史欠账,中心镇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配套功能发展上都存在缺口。
例如,据测算,仅农民养老保险一项,绍兴市某中心镇就需财政投入3亿之巨。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9.15•【字号】宁政发[2010]137号•【施行日期】2010.09.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宁政发[2010]137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加快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结合我区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完善城乡规划为先导.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缩小城乡差距和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为目标,按照“关键抓发展、重点抓农村、核心抓统筹”的基本要求,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整体规划,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培育特色,加快形成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运行机制相融合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从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高度,整合资源,统一规划,综合配套。
坚持试点带动,重点突破,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分步实施。
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原则。
把缩小城乡居民差距、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原则。
政府主导,尊重群众意愿,发挥市场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形成发展合力,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推动发展”的原则。
抓住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逐步消除制约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农发展新思路——推进中心镇和卫生城市建设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j .夯 实基 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优 化 环 境 ,促 进 公 城 镇化 道路 。
( ) 二
今 年 中 央 “ 号 文 件 ” 明 确 提 一
出 ,把 建设 社 会 主义 新 农村 和 推进 城
建 设 用地 ,培 育试 点镇 土 地 自我 平衡 、 自我 统筹 、挖 掘 发展 空 间 的 能力 。 利 用 盘 活建 设 用地 的 出让 收益 、财 政 资
色 产业 基地 。 5 抓 内部挖 潜拓 空 间。健 全 集 约 .
观海卫镇、奉化溪 口镇、宁海西店镇 、
象 山石 浦 镇 、 江 北 慈 城 镇 、 鄞 州 集 士 5 左 右 的 试 点 ,将 这 七个 中心 镇 发 年
展成 为平 均 G DP 达 到 6 0— 1 0亿 元 、 0
限 赋 予 试点 镇 ,优 化 内部 行 政 职 能 设 置 ,进 一 步增 强 中心 镇 发展 动力 。 共服 务 均 等 化 。推 进 公 共 基 础 设 施 由 城 镇 向 农 村 延 伸 ,按 照 “ 步 实 施 , 分
符 合 宁 波 实 际 、具 有 宁 波 特 点 的新 型 地 增 加 与 农 村 建 设 用地 减少 相 挂 钩 试 点 。鼓 励 通 过 闲 置 土地 回 购 、建 设 标 准 厂 房 和 土地 综 合 开 发 等 方 式 ,盘 活
区 的 6个 中心 镇 以及 慈 城 镇 、溪 口镇
镇 化 作 为 保 持 经 济 平 稳 较快 发展 的 持
久 动 力 。为 此 ,要 在 现 有 的工 作 基 础
抵 押 贷 款 ,用 于 卫 星 城 试 点镇 基 础设
施 开 发 和 发展 公 共 服 务 。探 索 建立 高
上 , 以科学 发展 观 为 统领 ,统 筹 谋 划 , 深 化 改 革 ,积 极 推 进 城 镇 化 发展 的 制 推进 中 心镇 建 设 向卫 星城 市 跨 越 式 发
中心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中心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中心镇作为本地区的重要中心,其发展对整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心镇面临着诸多发展问题和挑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资源浪费等,亟需制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推动中心镇的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中心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公平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具体包括:提高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镇化水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提高民生水平。
三、重点任务1.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 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培育,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镇化水平- 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完善城市规划,提高城市功能布局合理性;- 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
3. 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投入,改善环境质量;- 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4. 提高社会公平,促进民生改善- 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四、保障措施1. 完善政策法规,营造良好发展环境;2. 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合力推动高质量发展;3. 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实施方案顺利推进;4. 强化督导考核,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五、预期效果通过中心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实施,预期将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公平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具体表现为:GDP增速稳定在较高水平;城镇化水平提高,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更加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推进中心镇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今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市中心镇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和市政府专题会议纪要文件精神,坚持以加快中心镇建设为抓手,及时对我县高陂、下洋和湖坑三个镇中心镇建设试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大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积极探索和实践有永定特色的统筹城乡发展新路子,促进了全县中心镇建设试点工作全面展开,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1、加强领导,精密部署。
县委及时成立中心镇建设试点工作协调小组,由县委分管农村工作的领导任组长,成员由县城乡规划建设局、财政局、农办、国土资源局、发改局等相关部门组成,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和安排落实中心镇建设各项工作。
三个中心镇和各有关单位也成立相应机构,指定专人负责,使中心镇建设工作做到职责清、任务明、行动快。
同时,多次召开由县中心镇协调工作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的中心镇建设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中心镇建设相关工作。
要求各中心镇、各有关部门要将中心镇建设试点工作作为本镇、本部门的一件大事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项目推进工作抓紧、抓细、抓实。
2、调查摸底,编制规划。
今年年初,由县领导带队,组
织有关部门深入到高陂、下洋、湖坑三个镇开展调研工作,认真听取中心镇的意见和建议,并在此基础上,把中心镇建设纳入《永定县XX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办法》工作内容,作为今年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的抓手和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与此同时,三个中心镇结合当地人文资源、经济以及社会环境等客观条件聘请相关有资质的设计编制单位, 高起点编制中心镇建设规划。
其中,高陂镇委托龙岩市规划院和厦门市规划院编制高坎培新城概念性规划和高陂镇总体规划,并通过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审查。
湖坑镇完成集镇规划修编项目规划文本编制,通过市城乡规划局评审。
下洋镇聘请上海麦塔规划设计院等单位的规划设计专家现场勘察论证,先后进行了两轮《下洋镇集镇建设总体规划》编制。
3、细化项目,稳步推进。
为切实推进中心镇建设试点工作,我县以项目载体,切实把中心镇建设工作任务分解成各个项目加以推进。
高陂镇目前已策划储备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环境整治、城镇建设等各类项目40多个,并按照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确定了XX年实施的14个包括基础设施、小区建设、民生工程等项目。
现已经完成高陂大道1公里的路面铺设; 已完成先富大道改造方案的规划设计;已完成旧集镇改造项目规划和征地工作,并完成农贸市场的填方工程;四星级酒店、山背塘酒店别墅、农
贸市场及超市等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中。
湖坑镇完成西片振福楼福建土楼博物馆和停车场建设,完成省道309线湖坑辖区征地拆迁工作和新街田河客家土楼国际大酒店的旅游服务中心三通一平。
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大楼投资160万元,已完成主体四层建设。
下洋镇已完成中川怀乡亭地质灾害搬迁安置小区建设水泥路铺设1000平方米,完成部分外墙装修; 集镇绿化、亮化工程已完成; 客都温泉度假村项目的1、2、4号楼已完成外墙装修,室内装修正在实施; 特色食品加工园建设项目、侨乡特色商业街改造建设项目分别在征地、规划中。
4、城乡一体,强化统筹。
我县始终把中心镇建设工作作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始终把加大城乡统筹发展作为推动全县各项工作的指导方针。
例如,在灾后重建工作中,我县下发《关于农村住房灾后重建实施意见》文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重建户在中心镇集中安置。
规定重建户可在县城和高陂镇、下洋镇、湖坑镇3个中心镇中选择公寓式集中安置。
其中,在3个小城镇规划范围内公寓式集中安置的重建户,除享受重建户的优惠政策外,增加五个方面的补助资金:①享受县财政每户5000元补助;②重建户中属于特困户的,享受县民政局每户1000元补助;③属于农村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独女户和二女扎户,享受县计生局每户1000元补助;④属于残疾人户的,享受
县残联安居工程每户5000元补助;⑤属于直补移民户的,享受县移民局每户XX元补助;⑥安置房首付比例享受小城镇建设有关政策。
此外,我县在上杭紫金山铜矿湿法场废水外渗引发汀江流域污染,造成棉花滩库区发生死鱼事件后,及时通过加强技能培训,抓好渔民转产就业工作。
5、健全机制,推动发展。
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将中心镇试点工作纳入县直和乡年度目标责任制管理,实施中心镇试点工作责任考评、并与经济挂钩,落实工作责任制,使中心镇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实行县直单位和县直项目主管部门挂钩联系中心镇试点工作的制度,要求各挂钩联系单位切实加强对中心镇建设建设各项工作的支持、帮扶和指导。
要建立项目责任制,各有关单位特别是县直项目主管部门要结合本部门职责,针对中心镇试点工作提出可行的、具体的工作意见。
坚持实现公平、公开原则,促进中心镇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在推进先富商住区板块项目拆迁以及各项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所在乡镇成立了工程招投标领导小组,通过对工程进行招投标,降低原定的工程造价,大大减少了政府的开支。
由于对工程实施公平、公开招投标,以及建立对外服务窗口公开办事制度、采购工作等,使政府树立了正气,增强了社会凝聚力,促进了中心镇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二、存在问题
1、中心镇建设资金不足。
按照中心镇建设的目标,各
种公益事业建设任务重,项目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但现有省、市文件尚未明确资金投入数额,小城镇建设的资金缺乏问题比较突出。
2、对中心镇建设认识不足。
中心镇建设对我县来说是一个比较新的工作,各级对中心镇建设实践的理论思考不够,功能定位还需明确,建设规划仍需强化。
加上缺乏集体资金,农民自身的积累也不多,群众等、靠、要依赖思想突出,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存在困难。
3、中心镇集聚和辐射带动效应需进一步提高。
由于历史原因,目前三个中心镇的城镇化水平较低,集镇建筑缺乏特色,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缺乏聚集产业、人口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同时,经济总量小,特色产业发展不足,中心镇的自身发展缺乏经济支撑。
三、今后工作的重点
1、统一思想,找准定位。
进一步加强对中心镇建设政策理论的宣传教育,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要通过宣传,激发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克服“等、靠、要”的思想。
要引导中心镇抓住机遇,明确中心镇功能定位和主攻方向,突出发展特色产业,提升经济竞争力。
要在中心镇规划指导下,着力把高陂镇建设成富有工贸新城特色、把下洋镇建设成富有侨乡特色、把湖坑镇建设成客家文化特色的中心镇工作。
2、突出重点,全力推进。
一要研究完善政策。
各有关单位要立足各自职责,结合中心镇建设要求,抓紧研究完善项目用地、财政体制、信贷扶持、产业发展等方面扶持政策、措施。
二要突出抓好项目建设。
在中心镇规划指导下,按照各中心镇工作目标定位,制订切实可行措施,抓好中心镇项目建设。
每个中心镇除抓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外,要在规划制定、项目建设、环境整治方面取得明显进展,还要着重抓好高陂镇先富商住区板块、湖坑镇建设集镇中心文化广场、购物美食一条街和下洋镇特色食品加工区等项目的建设。
三要高度重视环保工作。
城建、环保部门要按照《建立行政村专职保洁员实现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实施办法》要求,建立专职保洁员制度,扎实开展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提高中心镇的综合水平。
同时,严把项目引进关和现有项目环保监管关,确保不出现重大环境安全事故。
3、加强服务,抢抓进度。
各有关单位一定要有强烈的大局观念和责任意识,增强工作的紧迫感、时效感,组织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制定工作计划, 大干150天,加快中心镇项目建设。
高陂、下洋和湖坑三个镇要立足中心镇长远发展,对照市委、市政府《龙岩市中心镇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所确定的工作目标和建设要求,认真理清项目情况,细化实施方案,准确把握进度,合理调配工作力量,确保所有项目严格按时间节点推进,力争在年底前项目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4、强化督查,扎实开展。
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各试点镇的督促指导,要实行中心镇建设工作调度和通报制度,对政策落实情况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督促检查。
要将中心镇培育工作列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考核内容,提出考核要点,形成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
要建立中心镇建设工作激励机制,采取滚动管理、未位淘汰的方式,鼓励有积极性的乡镇争取进入市级中心镇示范试点乡镇。
同时要建立对中心镇培育工作的动态评价机制,加快推动中心镇又好又快发展。
**县农村工作办公室
XX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