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下肢动脉狭窄超声评价标准

合集下载

颈动脉狭窄超声诊断

颈动脉狭窄超声诊断

颈动脉狭窄超声诊断颈动脉检查顺序第一步:确定图像方位!调整探头位置,以使颈动脉长轴图像最清晰。

一般来讲,超后侧位显示最佳,如图所示。

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探头位置:前位(A);侧位(B);后侧位(C);超后侧位(D);横位(E)。

第二步:记录CCA血流速度频谱。

在无病变颈总动脉处记录频谱,而且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测量点应在颈动脉分叉下方4cm处;②取样容积应完全置于血管轴心线上;③调整多普勒角度(以30°-60°最佳),以便精确测量收缩期峰值流速,如果CCA血流取样不正确,将会人为造成峰值流速增加或减少,计算收缩期峰值流速比评价ICA狭窄时出现误差。

如果存在临床意义的颈动脉狭窄,可导致错误判断。

精确测量CCA流速CCA清晰可见,多普勒取样容积位于动脉中央,并在窦部下方。

多普勒角度(左上角箭头所示)<60°,多普勒信号(波形)有力清楚。

AVG VEL.平均流速;BW.频带宽度;PKc VEL.收缩期峰值流速第三步:使用彩色血流成像观察颈动脉分叉处。

从锁骨上窝开始,以纵切面向上扫查颈总动脉,直至颈动脉分叉、ECA和ICA。

然后以横切面重复扫查一次。

目的是确定动脉的通畅性,确认有无斑块、斑块位置及相应异常血流情况,探查ECA和ICA连接处(以便准确定位斑块位置)。

第四步:根据多普勒频谱、解剖学特征和颞浅动脉敲击试验确认ICA和ECA。

必须鉴别ICA和ECA,因为ECA狭窄不需要治疗,而严重ICA狭窄需要治疗。

第五步:观察完毕并准确辨认出ECA和ICA后,接下来要仔细检查斑块明显区域,把斑块厚度、管腔减少程度和其他斑块特征记录下来。

要在血管横切面图像上估测斑块厚度和管腔狭窄程度。

在斑块特征显示方面,二维灰阶图像优于彩色血流成像。

颈内外动脉鉴别在颈内、外动脉间来回侧动探头,操作者确定血管连接处位于箭头所示位置。

ICA和ECA的搏动性明显不同第六步:如果存在狭窄,则记录狭窄处血流速度频谱(多普勒角度校正),能说明狭窄位置和长度的彩色血流图以及狭窄处和狭窄后的血流紊乱情况。

颈动脉彩超

颈动脉彩超

颈部血管头颈部的血供来源于无名动脉,左侧颈总动脉,左侧锁骨下动脉1. 二维2. 彩色:颜色不同反映血流速度及方向的不同,斑块处充盈缺损,但是并不能仅靠彩色诊断疾病3. 频谱多普勒:进一步认颈内外动脉,提示二维无法显示的低回声斑块,判断近端或远端血管的情况,判断狭窄率颈动脉硬化:1.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表现:内中膜增厚,不光滑,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大于等于1.0mm时称为内中膜增厚或颈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可发展成斑块,局限性内中膜厚度>1.5mm定义为斑块形成,斑块分为无回声,不均质回声,强回声,2. 斑块:一般在横切面时测量,斑块的回声,表面,是否均匀斑块的稳定性,不稳定斑块容易脱落,导致中风(弱回声,溃疡型斑块,斑块内出血)颈动脉狭窄(颈总动脉闭塞,颈内动脉可以开放血流,颈外动脉闭塞意义不大)狭窄测量,PSV是敏感指标,EDV狭窄率大于50%开始上升,随着狭窄增高,1. 狭窄前:流速低,阻力高2. 狭窄处多普勒频谱特点:血流速度增快3. 狭窄即后段多普勒频谱特点:(重度狭窄)加速时间延长的湍流频谱表现为频带显著增快,双相血流,频谱上升支显示不清晰,(收缩峰上升缓慢)与狭窄处相比流速减低。

狭窄即后段频谱频窗消失通常提示直径狭窄率至少为50%,但是需要注意取样的正确狭窄即后段湍流频谱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重要依据。

不常规测量无名动脉及左侧锁骨下动脉需警惕cca的这种表现,这是两者狭窄的唯一表现4. 狭窄远端动脉波动性减弱,呈小慢波(波形低钝,流速降低,收缩峰上升缓慢,阻力指数降低)锁骨下动脉:高阻的双期双向三相波,老年患者可以没有第二个正向波,但反向血依然存在,如果反向血流消失,则提示近端动脉或主动脉瓣存在病变近段多以收缩期峰值流速大于150cm/s为异常椎动脉波形改变的诊断思路:先长轴检查,先看椎间段椎动脉的峰值流速为20-60cm/s,起始段偏快,为30-100cm/s,内径约3.0-4.5mm,当小于2.0mm 或者两侧椎动脉内径相差1.2mm时称椎动脉发育不良。

下肢动脉支架狭窄超声诊断标准_概述说明

下肢动脉支架狭窄超声诊断标准_概述说明

下肢动脉支架狭窄超声诊断标准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下肢动脉支架狭窄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特别是在接受动脉支架治疗的患者中更为常见。

它会导致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引起严重的下肢缺血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超声诊断作为一种无创、非放射性的诊断方法,在评估下肢动脉支架狭窄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它可以提供详细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和支架内血管壁状态信息,对于判断支架是否存在狭窄以及评估其严重程度非常有帮助。

因此,本文旨在总结和介绍下肢动脉支架狭窄超声诊断标准,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系统地归纳整理已有文献和临床经验,希望能够为医生提供一份可靠、简明易懂的参考资料。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阐述:- 第二部分将介绍下肢动脉支架狭窄的背景和意义,包括下肢动脉疾病的概述、动脉支架治疗的重要性以及狭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第三部分将详细介绍超声诊断在下肢动脉支架狭窄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包括超声检查的原理和方法介绍、超声在评估动脉支架中的优势,以及对下肢动脉支架超声诊断标准进行概述。

- 第四部分将着重阐述下肢动脉支架狭窄超声诊断标准的主要要点。

具体内容包括血流速度参数评估标准解析、支架内血管壁异常特征分析以及具体部位的超声评估要点汇总。

- 最后一部分为结论与展望,总结了下肢动脉支架狭窄超声诊断标准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相关研究方向,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应用前景。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系统地总结下肢动脉支架狭窄超声诊断标准的要点和特点,并介绍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回顾已有文献和临床经验,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份简明易懂、可靠的参考资料,帮助他们准确地进行下肢动脉支架狭窄的超声诊断,进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评估治疗效果。

此外,本文还将探讨未来相关研究的展望,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该领域的发展和提高下肢动脉支架狭窄超声诊断技术水平。

2. 下肢动脉支架狭窄的背景和意义2.1 下肢动脉疾病概述下肢动脉疾病是指下肢血管发生狭窄或闭塞导致血液供应不足的一类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

血管内超声标准

血管内超声标准

血管内超声标准
一、血管壁结构评估
1.血管壁厚度:通过超声测量血管壁的厚度,评估血管壁的结构是否正常。

2.血管壁弹性:通过超声测量血管壁的弹性,评估血管壁的硬度是否正常。

二、血管内斑块检测
1.斑块形态:通过超声观察血管内斑块的形态,评估斑块的性质和稳定性。

2.斑块大小:通过超声测量斑块的大小,评估斑块对血管的阻塞程度。

三、血管狭窄程度评估
1.血管直径:通过超声测量血管的直径,评估血管狭窄的程度。

2.血流速度:通过超声测量血流的速度,评估血管狭窄对血流的影响。

四、血管功能评估
1.血管顺应性:通过超声测量血管的顺应性,评估血管对血液流动的适应能
力。

2.阻力指数:通过超声测量阻力指数,评估血管的阻力情况。

五、血栓形成评估
1.血栓大小:通过超声测量血栓的大小,评估血栓对血管的阻塞程度。

2.血栓位置:通过超声观察血栓的位置,评估血栓对血流的影响。

以上是血管内超声标准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些标准的评估,可以更准确地了解血管的健康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超声血管正常值

超声血管正常值

常用血管血流参数正参值颈部血管1.内中膜厚度(IMT): 颈总动脉< 1mm,分叉处IMT< 1.2 mm2.内径:颈外动脉4-5mm;颈内动脉5-6mm;颈总动脉6-7mm3.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SPV):颈总动脉91.3±20.7cm/s;颈外动脉70.9±16.1 cm/s;颈内动脉67.6±14.3 cm/s 4.阻力指数(RI):颈外动脉0.65-0.83;颈总动脉0.65-0.75;颈内动脉0.55-0.655.颈总动脉:V2 / V1< 0.86.椎动脉:内径3.5-4.2cm;收缩期峰值流速45-75 cm/s颈内动脉狭窄分级诊断标准1.轻度狭窄(内径减少0%-50%)⑴收缩期峰值流速<120cm/s⑵频窗存在2.中度狭窄(内径减少51%-70%)⑴收缩期峰值流速>120cm/s⑵舒张末期流速<40cm/s⑶频窗消失⑷颈内动脉SPV与颈总动脉SPV之比<23.严重狭窄(内径减少71%-90%)⑴收缩期峰值流速>170cm/s⑵舒张末期流速>40cm/s⑶频窗消失⑷颈内动脉SPV与颈总动脉SPV之比>24.极重度狭窄(内径减少91%-99%)⑴收缩期峰值流速>200cm/s⑵舒张末期流速>100cm/s⑶频窗消失⑷颈内动脉SPV与颈总动脉SPV之比>45.完全闭塞(内径减少100%)⑴闭塞的管腔内可有充满的血栓回声⑵闭塞管腔内无血流信号⑶同侧颈总动脉舒张期无血流信号,甚至出现反向波四肢血管上肢动脉内径参考值动脉测点测值(mm)锁骨下动脉第一肋外侧缘处 6.18±0.49腋动脉大圆肌下缘处 4.87±0.67肱动脉内外上髁间 3.87±0.55桡动脉桡骨茎突平面 1.87±0.36尺动脉尺骨茎突平面 2.04±0.37上肢动脉血流参数测值内径 SPV(cm/s) PI锁骨下动脉 5.64±0.79 85±22腋动脉 3.79±0.64 71±16 4.61±2.17肱动脉 3.62±0.65 68±18 4.2l±2.29桡动脉近段 2.5l±0.49 51±26 3.66±2.03桡动脉远端 2.04±0.39 52±12 3.35±1.56尺动脉近端 3.18±0.44 53±14 3.95±1.91尺动脉远端 1.87±0.39 56±15 3.56±2.04下肢动脉内径参考值动脉内径(mm)左右股动脉 7.6±1.3 7.8±1.1腘动脉 5.9±0.7 5.8±0.6胫后动脉 2.5±0.4 2.5±0.3足背动脉 2.3±0.4 2.2±0.3上肢动脉血流参数测值1.近段髂总动脉 85±20cm/s 远段髂总动脉 90±21cm/s 2.髂内动脉 93±18cm/s3.近段髂外动脉 99±22cm/s 远段髂外动脉 96±13cm/s 4.近段股总动脉 89±16cm/s 远段股总动脉 71±15cm/s 5.股深动脉 64±15cm/s6.近段股浅动脉 73±10cm/s 中段股浅动脉 74±13cm/s 远段股浅动脉 56±12cm/s7.近段腘动脉 53±9cm/s 远段腘动脉 53±24cm/s8.胫腓动脉干 57±14cm/s9.近段胫前动脉 40±7cm/s 远段胫前动脉 56±20cm/s 10.近段胫后动脉 42±14cm/s 远段胫后动脉 48±23cm/s 11.近段腓动脉 46±14cm/s 远段腓动脉 44±12cm/s 12.足背动脉 30±10cm/s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分级诊断标准I级:返流时间持续1-2秒II级:返流时间持续为2-3秒III级:返流时间持续为4-6秒IV级:返流时间大于6秒返流时间在0.5秒以内,可视为正常;0.5-1秒为可疑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腹部血管及其他肝脏血管1.肝固有动脉⑴内径2-6mm⑵峰值流速46-66cm/s⑶阻力指数0.5-0.72.肝静脉⑴频谱形态:三相(S波、D波、a波)或双相频谱⑵内径:<10mm3.门静脉⑴主干内径12-14mm⑵最高流速15-25cm/s⑶平均流速14.8±3.7 cm/s门静脉高压征血管参数变化1.门静脉:主干内径<1.4cm,出现双向或离肝血流,血流期相性消失,平均流速降低(7.6±2.8cm/s)2.肝动脉:代偿性扩张,内径0.4-1.0cm3.脾门静脉:内径>0.9cm4.附脐静脉:内径>0.3cm5.冠状静脉:内径>0.5cm肾动脉1.肾动脉干收缩期峰值流速<100cm/s,RI<0.72.不同年龄组肾动脉内径和血流参数年龄组管径(mm) SPV(cm/s) EDV(cm/s) RI20~ 5.14±0.71 85.69±18.52 31.88±11.29 0.64±0.1731~ 5.21±0.51 87.28±26.23 31.98±8.57 0.64±0.1641~ 5.24±0.31 79.09±13.38 29.83±8.97 0.63±0.1551~ 5.37±0.54 87.44±8.37 24.72±9.59 0.65±0.1561~ 5.30±0.43 77.9±19.91 24.74±8.06 0.68±0.143.肾动脉狭窄诊断标准⑴收缩期峰值流速>100cm/s⑵舒张期无血流信号⑶频谱的频带增宽⑷动脉加速时间延长(>0.8s),加速度降低(<3m/s2)⑸肾动脉狭窄段SPV与邻近腹主动脉SPV之比>3.5腹主动脉1.内径:近段2.0cm-3.0cm,中段1.6cm-2.2cm,远段1.3cm-1.7cm2.收缩期峰值流速:近段70-180cm/s,远段67-150cm/s甲状腺上下动脉1.内径2mm2.收缩期峰值流速30-50cm/s3.阻力指数0.5-0.6【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颈动脉疾病的超声诊断

颈动脉疾病的超声诊断

探头选择
1、首选:血管超声专用探头,频率在7.513HMz。 2、特殊性况:可选用腹部凸阵探头 。 3、特殊部位:可心脏相探阵探头,如无名动脉、
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等。
检查前准备
一般无特殊准备,但注意询问病史,了解有无神 经系统症状、肢体功能是否正常,颈部听诊是否 有杂音及双上肢动脉血压是否相差较大等,这些 病史对疾病诊断有一定帮助。
2、虽然多数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表明,超声观察斑块声学特 征与临床症状之间具有较好相关性。 但也有研究报道认为,斑块分型与脑缺血症状发生率之间 无相关性。
斑块表面特征及溃疡的超声评价
1、评价斑块表面特征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2、超声评价斑块表面特征的准确性。 3、超声对斑块表面溃疡的评价能力令人失望 ,
颈总动脉内径6.0~8.5mm,平均7.0mm; 颈内动脉内径4.9~6.8mm,平均5.6mm; 颈外动脉内径3.9~5.2mm,平均4.5mm。 三者管径比较:颈总>颈内>颈外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测量
1、测量部位:颈总动脉壶腹部膨大前1.01.5cm处测量 2、推荐切面:血管横断面,但纵切面也常用。 3、测量方法:单点测量、多点测量取平均值。 4、正常值: <0.9mm为正常值;也有1.0mm为正常值。
彩超对于颈动脉硬化病变检测具有简便、经济、可重复性、快速安全 的特点,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彩超(CDFI)和经颅多普勒(TCD)结合,可以早期检测出颅内外动脉硬 化的组织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如斑块的形态大小,稳定程度,血 管狭窄程度的判定,有无血栓及血管闭塞,确定病变的部位,为临床 提供可以实施治疗的方法,提供客观依据,对于预防和减少缺血性脑 血管病的发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鉴别诊断见表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规范指南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规范指南

厦门市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规范指南(2016年版)一、颈部血管超声(―)颈动脉超声检测1. 常规检测动脉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椎动脉(VA)、锁骨下动脉(SA)及无名动脉(INA)。

2. 常规检测参数动脉管径、内 - 中膜厚度(IMT)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血管阻力指数(RI)。

3. 常规检查流程(1)二维灰阶显像首先以横断切面,右侧自无名动脉起始、左侧从 CCA 自主动脉弓分支开始,连续观察 CCA 全程、ICA-ECA 分叉、ICA 起始段及分叉以远 4-6cm 范围、ECA 主干及其分支血管壁三层结构及血管腔内回声、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再以纵切面测量 CCA 远段(分叉水平下方 1.0-1.5cm 范围)、颈动脉球部(颈内动脉起始段管径相对膨大处)管径及 CCA 远段及颈动脉球部的 IMT。

测量 IMT 与管径应避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管径测量是血管后壁内膜上缘至前壁内膜下缘之间的垂直距离。

当出现血管狭窄时应测量血管的残余与原始内径。

IMT 的测量是血管后壁内膜上缘与外膜上缘的垂直距离,即血管壁内膜与中膜的联合厚度。

图1 颈动脉管径测量(左图)及IMT测量(右图)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形态、表面纤维帽的完整性及斑块内声学特征,测量斑块的大小,以长× 厚(cm)表述大小,多发性斑块测量最大的责任斑块。

(2)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通过 CDFI 模式观察检测动脉管腔的血流充盈状态,在二维超声基础上,对溃疡性斑块的进一步评估。

对于极重度狭窄管腔的检查,通过 CDFI 血流成像调节可以提高病变检出率。

|(3)脉冲多普勒超声(PW)通过 PW 测量 CCA 远段、ICA 球部、ICA 近-远段、ECA 的 PSV、EDV。

对≥50%ICA 狭窄,应计算 PSVICA /PSVCCA比值、或狭窄段(PSVICA1)与远段(PSVICA2)比值(PSVICA1/ PSVICA2),记录 RI 值。

超声颈动脉狭窄分度及诊断标准

超声颈动脉狭窄分度及诊断标准

超声颈动脉狭窄分度及诊断标准超声颈动脉狭窄是指颈动脉内腔狭窄超过50%以上,通过超声检查可以对其进行分度和诊断。

超声颈动脉狭窄的分度和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光滑度:超声颈动脉狭窄的光滑度是指动脉壁表面是否平滑。

正常情况下,动脉壁表面应该是平滑的,如果出现不规则或斑点状的光滑度降低,可能是狭窄的征象。

2.血管内膜粗糙度:超声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膜粗糙度是指动脉内膜表面是否平整。

正常情况下,动脉内膜表面应该是平整的,如果出现不规则或不平整的血管内膜粗糙度增加,可能是狭窄的征象。

3.斑块形态:超声颈动脉狭窄的斑块形态是指动脉斑块的形状。

正常情况下,动脉斑块应该是规则的,如果出现不规则或不规则的斑块形态,可能是狭窄的征象。

4.斑块质地:超声颈动脉狭窄的斑块质地是指动脉斑块的密度和组织结构。

正常情况下,动脉斑块应该是均匀的,如果出现不均匀或混杂的斑块质地,可能是狭窄的征象。

5.斑块面积:超声颈动脉狭窄的斑块面积是指动脉内斑块的面积。

一般来说,斑块面积越大,狭窄程度越严重。

超声颈动脉狭窄的分度可根据斑块内径和斑块面积来判断:一般通过测量斑块内径和斑块面积来确定狭窄程度。

根据狭窄程度的不同,可以将超声颈动脉狭窄分为四个等级:1.轻度狭窄:斑块内径小于30%和斑块面积小于20mm²,狭窄程度较轻。

2.中度狭窄:斑块内径30%~49%和斑块面积20mm²~49mm²,狭窄程度中等。

3.重度狭窄:斑块内径50%~69%和斑块面积50mm²~69mm²,狭窄程度较重。

4.极重度狭窄:斑块内径大于70%和斑块面积大于70mm²,狭窄程度非常严重。

超声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临床症状:超声颈动脉狭窄的诊断首先需要结合临床症状,比如颈部不适、头痛、头晕、视力模糊、恶心等症状。

2.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显示动脉内腔狭窄的程度,包括斑块内径、斑块面积等。

颈动脉狭窄测量超声标准及诊断标准共识

颈动脉狭窄测量超声标准及诊断标准共识

颈动脉狭窄测量超声标准及诊断标准共识颈动脉狭窄测量超声标准颈动脉狭窄的双功超声标准,最初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通过超声的频谱形态比较动脉造影而建立的,结果导致多普勒狭窄分类比较宽,诊断50%—99%的颈内动脉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90%~95%之间。

华盛顿大学制定分类标准,该标准检测颈动脉疾病敏感性为99%,识别正常动脉特异性为84%。

华盛顿大学标准中颈动脉狭窄的分类早在CEA试验之前确定,方法是比较狭窄点颈内动脉残余内径,和正常颈内动脉球部管径的估值。

球部管径大于ICA远端,两种血管造影狭窄的测量方法,不能给出相同病变的的相同狭窄百分比。

以ICA远端作为参考血管造影狭窄程度比以球部作为参考部位的更低,这种影响中等狭窄病变尤为明显。

标准选择正常:PSVICA<125cm/s,EDV<40cm/s,PSVICA/PSVCCA<2.0,无可视斑块或者内膜增厚。

狭窄<50%:PSVICA<125cm/s,EDV<40cm/s,PSVICA/PSVCCA<2.0,有斑块或者内膜增厚。

狭窄50%-69%:PSVICA 125-230cm/s,EDV 40-100cm/s,PSVICA/PSVCCA 2.0-4.0,有斑块。

狭窄70%-99%但不到接近闭塞:PSVICA>230cm/s,EDV>100cm/s,PSVICA/PSVCCA>4.0,有斑块,灰阶图和彩色图可见管腔变窄。

PSV越高,病变狭窄越严重。

接近闭塞:速度参数可能不适用。

“闭塞前”病变可能伴随流速高、低或者无法检测,诊断接近闭塞主要靠彩色多普勒显示狭窄的管腔,在一些接近闭塞病变,彩色或能量多普勒可以通过显示一缕血流穿过病变,来区分接近闭塞和闭塞。

闭塞:灰阶图无明显的管腔显示,脉冲多普勒和彩色多普勒无血流。

只使用灰阶超声和脉冲多普勒时,接近闭塞病变会被误诊为闭塞。

诊断标准是适用于颈内动脉ICA,在于病变多发生在球部,对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评估,并不完全适用,但可以参考。

超声颈动脉狭窄分度及诊断标准

超声颈动脉狭窄分度及诊断标准

超声颈动脉狭窄分度及诊断标准
超声颈动脉狭窄分度及诊断标准根据不同的颈动脉狭窄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分度:
1. 无狭窄:颈动脉血流速度正常,没有任何狭窄表现。

2. 轻度狭窄:颈动脉内膜直径减小,但血流速度未达到狭窄的临界值。

一般认为,颈动脉内膜直径缩小30%-49%。

3. 中度狭窄:颈动脉内膜直径进一步减小,血流速度增加,出现湍流现象。

一般认为,颈动脉内膜直径缩小50%-69%。

4. 重度狭窄:颈动脉内膜直径明显减小,血流速度显著增加,湍流现象明显。

一般认为,颈动脉内膜直径缩小70%-99%。

5. 完全闭塞:颈动脉内膜完全闭塞,没有通过血流。

在超声检查中,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标准主要有两个:颈动脉内膜直径缩小和颈动脉血流速度升高。

根据颈动脉内膜直径的缩小程度和血流速度的改变,可以确定狭窄的程度。

超声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标准常根据狭窄比例、血流速度及溃疡斑等来确定。

比如,根据美国血管医学学会(SVS)和美国超声学会(AIUM)的标准,颈动脉内膜直径缩小≥50%、颈动脉血流速度增加≥125%或颈动脉估计狭窄流量≤40 ml/min都可以诊断为颈动脉狭窄。

其他专业组织和研究中也可能存在不同的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超声颈动脉狭窄诊断只是初步判断,最终的诊断还需要结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方法来综合评估。

超声检查标准

超声检查标准

超声检查标准
超声检查标准因不同的脏器和疾病而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超声检查标准和诊断标准:
1. 颈动脉狭窄的超声诊断标准:当颈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小于125cm/s,其狭窄程度小于50%;当颈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在cm/s,其狭窄程度在50%-69%;当颈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大于230cm/s,其狭窄程度在70%-95%;当狭窄程度大于95%,超声显示残留腔极小,流速明显减低,彩色多普勒可显示低速细窄血流通过;完全阻塞时,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消失。

2. 恶性病变的超声诊断标准:超声检查单发性结节,且呈现不规则状况,边缘不清晰。

血流分布中心位置,且细砂粒样的钙化,病灶内部回声呈现不均匀性,颈部伴有淋巴结转移。

3. 良性病变的超声诊断标准:超声检查结节周围的晕环比较完整,且伴有多发性结节,呈现规则的状况,边缘清晰与内部回声均匀。

钙化明显,内部血流丰富,呈现Ⅰ型分布。

此外,诊断准确率计算公式为:真阳性人数+真阴性人数)/总人数]×%。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获取具体和准确的诊断标准。

颈动脉狭窄超声标准

颈动脉狭窄超声标准

颈动脉狭窄超声标准
颈动脉狭窄是指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导致管腔狭窄,血流受阻的一种
疾病。

超声检查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标准化操作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超声检查前,应对患者进行详细询问,了解其病史、症状和病情变化。

在检查
过程中,应选择高频线性探头,患者取仰卧位,头稍向一侧转动,以便于探头的贴近。

首先进行B超检查,观察颈动脉内膜是否光滑,管腔是否对称,有无异常回声、斑块形成等。

接着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血流速度、方向和形态,以及是否有血流湍流现象。

最后进行超声造影检查,以获取更加清晰的血管影像,对狭窄部位进行定量测量。

颈动脉狭窄的超声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判断,正常情况下颈动脉内膜应光滑,无明显增厚及异常回声。

其次是管腔狭窄程度的评估,通常采用颈动脉内膜厚度和管腔直径的比值来表示,>1.5为狭窄。

再者是血
流速度和形态的观察,正常情况下颈动脉血流速度均匀,方向一致,无湍流现象。

最后是斑块的特征,包括斑块的形态、内部结构、回声等特点。

在进行超声检查时,医师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保证检查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同时,对于检查结果的解读也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总之,颈动脉狭窄超声标准的制定和严格执行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规范化的操作和准确的判断,才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为患者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希望医务人员能够加强对超声检查标准的学习和实践,提高专业水平,为患者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颈动脉超声狭窄诊断标准指南2023

颈动脉超声狭窄诊断标准指南2023

颈动脉超声狭窄诊断标准指南2023 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颈动脉超声狭窄诊断标准指南2023解读引言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其对患者的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颈动脉狭窄超声分级标准

颈动脉狭窄超声分级标准

颈动脉狭窄超声分级标准
颈动脉狭窄是指颈动脉内膜下附黏的斑块导致血管腔狭窄的疾病。

目前常用的颈动脉狭窄超声分级标准是根据血流速度来评估狭窄程度,常用的分级标准是根据美国内科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Internal Medicine,ASIM)和北美神经放射学学会(North American Society of Radiology and Neuroradiology,NASR-NR)联合制定的“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分级标准”:
1. 轻度狭窄(stenosis):血流速度的加速度低于125cm/s;
2. 中度狭窄:血流速度加速度介于125cm/s和230cm/s之间;
3. 重度狭窄:血流速度加速度高于230cm/s。

这一分级标准主要是根据血流速度来评估狭窄的程度,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种辅助诊断方法,最终的诊断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

颈动脉超声检查规范

颈动脉超声检查规范
编辑ppt
颈动脉超声规范化 检查注意事项
1
编辑ppt
2
编辑ppt
常规测量数据
1.颈总动脉远端内径、IMT及PSV/EDV 2.颈动脉球部内径、IMT及PSV/EDV 3.颈内动脉内径及PSV/EDV 4.颈外动脉PSV/EDV 5.椎动脉椎间段内径及PSV/EDV 6.双侧锁骨下动脉PSV/EDV 颈动脉测量表格.doc
正常。当狭窄率接近50%时,患侧椎动脉收缩期加速度时 间延长,收缩峰出现小切迹频谱特征。 B、狭窄50%~69% 狭窄段血流速度高于健侧,频谱改变。 同侧椎动脉表现为收缩期达峰时间延长,伴切迹加深或低 速逆转血流信号。健侧椎动脉血流速度相对升高。
17
编辑ppt
C、狭窄70%~99% 狭窄段血流速度明显升高,频谱改变。 患侧椎动脉出现典型的振荡型频谱。当狭窄≥90%时,患侧 椎动脉以逆转的负向血流信号为主,舒张期正向血流信号 微弱。
编辑ppt
(3)选择邻近的腹主动脉血流信号作为参照,来帮助判 断肾动脉管腔内有无彩色镶嵌血流信号,观察管腔内血流 充盈情况,清晰显示者可测量彩色血流束宽度。
(4)测量近、中、远段肾动脉峰值流速,记录最高流速。
23
编辑ppt
3.测量肾大小和观察其结构 4.肾内动脉 1)观察肾内动脉血流信号的分布情况以及肾内较大动脉
宣武医院:≤2.5mm诊断椎动脉全 程细(生理性),≤2.0mm诊断椎 动脉全程狭窄。
10.椎动脉走行变异(C6横突孔) 与起源、起点异常。椎间段走行11.锁骨下动脉窃血分级与狭窄分级。
①狭窄程度分类 (请注意狭窄位置) A、狭窄小于50% 局部血流速度稍高于健侧,但频谱形态
5
编辑ppt
3.注意:溃疡型斑块需特别注明描 述,且诊断中需注明。

颈部血管B超

颈部血管B超

颈动脉超声检查技术一、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原理和成像超声是指振动频率每秒在20000次(Hz,赫兹)以上,超过人耳听阈值上限的声波。

超声检查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和人体器官组织声学特性相互作用后产生的信息,并将其接收、放大和信息处理后形成的图像和数据。

借此进行疾病诊断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超声成像基本原理和过程主要是依据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物理特性,其中,主要包括一下三方面:①声阻抗特性②声衰减特性③多普勒特性。

1、多普勒效应(Dopplereffect)是指声源与接收体发生相对运动时,所接收的声波频率会发生改变的现象,这种差别称之为多普勒频移或差频(f d)。

1842年首先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克约斯琴?约翰?多普勒提出的。

利用多普勒效应原理检测物体的运动。

多普勒频移(fd)与发射超声波的频率(fo)、反射物体运动的速度(V)、超声束与血流之间夹角(θ)的余弦成正比,与声速(C)成反比,多普勒频移f d公式为:f d =f r-fo=θcoscfo2v∙∙公式中fd、cosθ仪器均可显示,fo及C为已知,可以计算出V。

fo发射超声波的频率;f r 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f d多普勒频移;V反射物体运动的速度;C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θ超声波与反射体运动方向间的夹角。

由此而知,f o和v均为零时,声源与接收器之间不产生多普勒频移。

多普勒频移与血流速度成正比。

2、多普勒超声成像类型:(1)连续超声波多普勒技术(continuousultrasonicwaveDopplertechnique):以频谱显示。

应用连续超声波接收运动物体的多普勒频移信号,简称CW。

其优点为可以测定高速血流,常用于测定心脏瓣口狭窄或返流的高速血流。

缺点为没有距离分辨能力,不能区分信号来源深度。

(2)脉冲超声波多普勒技术(pulseultrasonicwaveDopplertechnique):亦以频谱显示,与二维超声相结合。

用一定宽度的调制脉冲获得心脏或血管内某一取样容积内运动血流的实时频谱,简称PW。

颈动脉超声狭窄诊断标准

颈动脉超声狭窄诊断标准

颈动脉超声狭窄诊断标准
颈动脉超声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用于评估颈动脉内膜
厚度、斑块形成、狭窄程度等,对于诊断颈动脉狭窄具有重要意义。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颈动脉内膜厚度,正常情况下,颈动脉内膜-介质复合物厚
度应小于1.0mm。

超过1.0mm可能提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存在。

2. 斑块形态,颈动脉超声可以显示颈动脉斑块的形态、质地和
稳定性,包括斑块的大小、形状、边界清晰度等。

不同类型的斑块
对狭窄的诊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 狭窄程度,通过超声检查可以测量颈动脉狭窄的程度,通常
采用颈动脉内膜-介质最窄处的内径与近端正常血管内径的比值(即
狭窄率)来进行评估。

一般认为,狭窄率大于50%即可诊断为颈动
脉狭窄。

4. 血流速度,超声检查还可以测量颈动脉内的血流速度,对于
评估狭窄部位的血流情况和狭窄程度有一定帮助。

总的来说,颈动脉超声狭窄的诊断标准是综合考虑颈动脉内膜厚度、斑块形态、狭窄程度和血流速度等因素,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颈动脉是否存在狭窄。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标准仅供参考,具体诊断仍需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血管超声检查指南简介《血管超声检查指南》由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起草,目的在于指导中国超声医师、超声检查技师或相关人员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头颈部、腹部和四肢血管的检查。

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将根据学科发展适时进行修改,以保障其先进性。

欢迎对此指南提出任何修改建议并请与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联系。

第三章颈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一、目的颈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超声检查可对颈部血管病变的部位、范围、严重程度以及颅外脑循环异常作客观评估。

1、评估颈部血管正常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信息,血管走行是否正常,管腔有无扩张、狭窄、扭曲和受压。

2、评估各种原因引起的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导致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如有无内-中膜增厚或斑块形成、斑块稳定性评估及动脉狭窄程度的分级。

3、评估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后支架的位置、扩张程度、残余狭窄及治疗后相关解剖结构、血流动力学改变等信息。

4、超声引导下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术后动脉解剖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随访评估。

5、评价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6、评价颈部血管的先天性发育不良。

7、检测动脉瘤、动静脉瘘等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8、利用超声造影检查进一步评估斑块的稳定性及血管狭窄的程度。

二、适应证1、正常人群或脑血管病高危人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筛查。

2、对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可逆性神经功能缺陷(RIND)、黑朦等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人进行评价。

3、对无症状性颈部血管杂音、伴有心脏杂音或拟行心血管手术患者进行评价。

4、对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评价及随访。

5、对实施颈部动脉、脑血管病变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评价及随访。

6、对不能接受脑血管造影(DSA)的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是首选方法。

7、对颈部搏动性肿块、怀疑或确定颈部血管疾病,如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评价及随访。

三、禁忌证和局限性颈动脉超声检查通常无禁忌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