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新生态城控规最后版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4—2035年)》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4—2035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4.08.14
•【文号】发改环资〔2024〕1198号
•【施行日期】2024.08.14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土地资源
正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4—2035年)》的通知
发改环资〔2024〕1198号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交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国家外汇局:
《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4—2035年)》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24年8月14日。
生态导向型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中新天津生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生态导向”型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中新天津生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陈畅 周长林摘 要:中新天津生态城在“生态文明”的宏观背景下,进行了总体规划的编制,体现了“宜居城市”、“紧凑城市”等生态城市理念。
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对总体规划的贯彻和深化的基础上,明确了生态城的城市骨架和“生态导向”的控制指标体系。
本文主要阐述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对“生态导向”理念量化和细化的过程,论述了“生态导向”的引导与控制,并总结了“生态导向”型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特征。
关键词:生态导向;控制性详细规划1.“生态导向”的涵义现有城市规划思想的出发点无不在于解决城市发展中已出现的问题,满足城市发展过程中各种需求,是“需求导向”型城市规划。
但是,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与空间急剧扩张的过程中,单纯满足人类需求会驱使人们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于是出现环境恶化、资源浪费、交通拥挤、绿地减少、公共设施缺乏等一系列城市问题。
“生态导向”型城市规划出于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规划和谐的生产消费关系,社会结构关系,以及文化价值理念,构建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生态导向”中的“生态”突破了生物学范畴,包含了社会、自然、经济的复合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互惠共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
“生态导向”改变了现有的生产消费观念,并与传统价值观有本质区别,它倡导以社会、自然、经济和谐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
和谐共生、协调发展是“生态导向”的根本出发点。
2.生态城控规的“生态导向”2.1生态城控规“生态导向”的缘起2.1.1生态文明背景下“生态导向”是城市规划的趋势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集中体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建造城市的观点逐渐从“挑战自然”向“利用自然”转变。
自然资源的减少和环境的恶化,使人类的城市建设思想逐渐走向生态觉醒,人类价值观向“生态时代”迈进。
天津中新生态城总体规划【详细版】
天津中新生态城总体规划【详细版】天津中新生态城重大意义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战略性合作项目,是继苏州工业园之后两国合作的新亮点。
生态城市的建设显示了中新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决心,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积极的探讨和典型示范。
胡锦涛主席指出:生态城建设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李光耀资政说:生态城将把新中长期合作推向一个新高点。
吴作栋资政说:新方希望同中方共同推动天津生态城建设。
温家宝总理指出:生态城建设起点要高,设计要高瞻远瞩,符合人民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愿望,成为留给后人的一笔财富。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指出:生态城是新中合作一个新的里程碑,生态城的构想是打造一个社会和谐、重视环保和讲求资源节约的城市。
背景2007年4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见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时,共同提议在中国合作建设一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型的城市。
2007年7月,吴仪副总理访问新加坡,与新方进一步探讨了生态城选址和建设原则。
随后,国家有关部委对天津等多个备选城市进行反复比选和科学论证,在征求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的意见后,于9月底初步认定生态城选址在天津滨海新区。
2007年11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一个生态城的框架协议》。
国家建设部与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一个生态城的框架协议的补充协议》。
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中国――新加坡天津生态城的诞生。
按照两国协议,中新天津生态城将借鉴新加坡的先进经验,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生态建设、可再生能源利用、中水回用、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
为此,两国政府成立了副总理级的“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和部长级的“中新联合工作委员会”。
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
禁建区 限建区 可建区 已建区
三、周边协调分析
生态网络衔接
• 规划范围是大黄堡、七里海湿地连绵 区的延续
• 是区域重要生态廊道和滨海生态景观 带的重要交汇点
• 是天津北部蓟县自然保护区、中部湿 地自然保护区通往渤海湾的唯一入口
• 结论:规划区生态敏感性高,生态 功能不可替代。
规划提出“给河口更多湿地空间, 最小化人类足迹”的对策,主动预 留西南侧三角地带作为七里海湿地 鸟类迁徙地,对污水库进行生态修 复,对蓟运河故道进行保护。
蓟运河
永定新河
生态城
交通要素衔接
铁路:
•线路:京山、津秦、津唐 •站点:普铁茶淀站、高铁汉沽站、
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
汇报
前 言:项目背景及工作进程 第一部分:前期基础分析 第二部分:规划内容 第三部分:支撑体系 总结
前言:项目背景及工作进程
项目背景
全球范围内的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实践
项目背景
2007.4,温家宝、吴作栋会谈
提出“三和”、“三能”
人与人和谐共存 人与经济活动和谐共存 人与环境和谐共存
区域水资源支撑能力
• 生态城及滨海新区本地可用淡水资源缺乏
• 滨海新区可用水资源为引滦河水、外调地 下水、南水北调水、海水淡化水和再生水
引滦河水
• 预测2020年滨海新区可用水资源总量为 11.29亿立方米;2020年水资源总需求量9.6 亿立方米,生态城年用水量预测约0.5亿立 方米,区域水资源总量可以满足包括生态 城在内的滨海新区的远期发展需求。(数 据引自《滨海新区水资源情况及配置》)
08.01
中新天津生态城规划设计方案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新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能源,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性合作项目。
2007年11月18日,中国和新加坡两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新两国政府关于在天津建设生态城的框架协议。
按照协议,生态城将实现“人与人和谐共存、人与环境和谐共存、人与经济活动和谐共存”,建设方式要“能实行、能推广、能复制”,探索资源约束条件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成为中国其他城市发展的样板。
生态城重点构建循环低碳的新型产业体系、安全健康的生态环境体系、优美自然的城市景观体系、方便快捷的绿色交通体系、循环高效的资源能源利用体系以及宜居友好的生态社区模式,积极探索新型城市化和新型产业化道路。
>>全文 >>提建议2007年11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签署了关于在中国天津建设生态城的框架协议,生态城正式选址天津滨海新区。
生态城的建设充分体现了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能源、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心。
温家宝总理强调,生态城建设起点要高,设计要高瞻远瞩,符合人民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愿望,成为留给后人的一笔财富。
李显龙总理认为,生态城是新中合作的一个新的里程碑,生态城的构想是一个打造社会和谐,重视环保和讲究资源节约的城市。
两国政府确定,要共同努力建设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蓬勃、社会和谐”的生态城市,努力实现人与人和谐共存、人与经济活动和谐共存、人与环境和谐共存,能实行、能复制、能推广。
中新天津生态城坐落在天津滨海新区,距离滨海新区核心区15公里、距离天津中心城区45公里、距离北京150公里,规划面积约30平方公里。
规划区域内现状三分之一是废弃盐田,三分之一是盐碱荒地,三分之一是有污染的水面,土地盐渍化严重。
在这样一个资源约束条件下建设生态城,符合中新两国政府确定的不占耕地、在水资源短缺地区选址的原则,充分体现了两国政府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
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关于颁布《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通知
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关于颁布《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0.02.08
•【字号】建科教[2010]107号
•【施行日期】2010.04.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勘察设计
正文
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关于颁布《中新天津生态城绿
色建筑设计标准》的通知
(建科教[2010]107号)
各有关单位:
为在中新天津生态城中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设计,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按照我委《关于下达2009年度第一批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建科教[2009]338号)的文件要求,编制完成《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经我委组织专家审定,现批准《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B29-195-2010)为我市地方工程建设标准。
自2010年4月1日起在我市中新生态城实施。
其中,第3.2.2(第2款)、4.1.1、6.2.4、6.6.2、6.6.3、7.3.2、7.3.3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各相关单位要认真执行本标准,实施过程中如有不明之处及修改意见请及时反馈给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由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负责管理。
本标准由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标准由天津市建设科技信息中心负责征订和发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翻印和复制。
特此通知
二○一○年二月八日。
中新天津生态城南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中新天津生态城南部片区(05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目录1 总则 ......................................................................................................................................... -2 -1.1目的................................................................................................................................ - 2 -1.2依据和期限.................................................................................................................... - 2 -1.3编制方法........................................................................................................................ - 2 -1.4规划成果........................................................................................................................ - 2 -1.5实施管理........................................................................................................................ - 3 -1.6规划调整........................................................................................................................ - 3 -2 规划导则 ................................................................................................................................. -3 -2.1规划范围........................................................................................................................ - 3 -2.2功能定位........................................................................................................................ - 3 -2.3规划结构与层级划分.................................................................................................... - 4 -2.4土地使用性质................................................................................................................ - 4 -2.5土地开发强度规定........................................................................................................ - 5 -2.6住房建设........................................................................................................................ - 5 -2.7配套设施........................................................................................................................ - 5 -2.8绿地控制规定................................................................................................................ - 6 -2.9公共空间........................................................................................................................ - 6 -2.10建筑控制...................................................................................................................... - 7 -2.11广告和标识.................................................................................................................. - 8 -2.12六线控制...................................................................................................................... - 8 -2.13 道路交通..................................................................................................................... - 9 -2.14水系统规划................................................................................................................ - 11 -2.15能源利用规划............................................................................................................ - 15 -2.16信息化规划................................................................................................................ - 17 -2.17环卫工程规划............................................................................................................ - 17 -2.18综合防灾规划............................................................................................................ - 18 -2.19管线综合.................................................................................................................... - 19 -2.20 街区空间特色控制................................................................................................... - 20 -3 生态细胞用地布局指引 ....................................................................................................... - 28 -附表: ....................................................................................................................................... - 29 -表1 规划用地汇总表....................................................................................................... - 29 - 表2 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 29 - 表3 土地使用兼容性表................................................................................................... - 31 - 表4 配套设施一览表....................................................................................................... - 32 - 表5开发强度指标一览表................................................................................................ - 35 -1 总则1.1目的为落实《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2008-2020年)》,率先建设生态宜居的国际化新城,编制生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指导和规范土地使用和开发建设活动。
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
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一、前言2007年11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一个生态城的框架协议》,国家建设部与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一个生态城的框架协议的补充协议》,确定中国和新加坡政府合作建设中新天津生态城。
这是两国政府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性合作项目,是继苏州工业园之后两国合作的新亮点,显示了中新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决心。
生态城应实现人与人和谐共存、人与经济活动和谐共存、人与环境和谐共存。
生态城建设管理的模式应能复制、能实行、能推广,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按照两国协议,中新天津生态城将借鉴新加坡先进经验,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生态建设、可再生能源利用、中水回用、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
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新加坡市区重建局设计团队分别编制,经过综合汇总后形成规划方案,并经国内外知名专家论证和天津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
2008年4月8日,中新天津生态城联合工作委员会在新加坡召开第二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
联委会决定中新双方分别在两国进行公示,广泛征询民众意见,待修改完善后,报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
真诚欢迎社会各界对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二、选址情况中国政府关于生态城建设的“四项要求”:一是必须突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二是要符合中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要求;三是要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四是要坚持政企分开。
生态城选址的两条原则:一是要体现资源约束条件下建设生态城市的示范意义,特别是要以非耕地为主,在水资源缺乏地区。
二是要靠近中心城市,依托大城市交通和服务优势,节约基础设施建设成本。
天津中新生态城22项指标体系doc资料
天津中新生态城22项指标体系1.区内环境空气质量指标解释:指区内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有关功能区标准要求,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现行标准执行数据来源:环保部门指标值:好于等于二级标准的天数≥310天/年(相当于全年的85%)在此基础上要求SO2和NOx好于等于一级标准的天数≥155天/年(相当于达到二级标准天数的50%)。
2.区内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标解释:本指标体系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现行标准为依据,对区内地表水体按其使用功能进行水质监测考核。
区内景观娱乐用水,应同时满足《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现行标准要求。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指标值:2020年之后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现行标准Ⅳ类水体水质要求3.水喉水达标率指标解释: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现行标准,同时满足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水质规则》现行标准的水喉水水质达标率。
数据来源:城建部门、水务部门指标值:100%4.功能区噪声达标率指标解释:环境噪声达标区,指在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现行标准中适用区域划分的基础上对工业噪声、交通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进行强化管理,综合治理,达到规定要求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指在建成区内建成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环境噪声达标区的总数及面积。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指标值:100%5.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指标解释: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即单位GDP经济活动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折算成碳的数值。
与常规同等规模城市相比,中新天津生态城的能源结构、绿色交通出行方式、产业结构、环保建材的使用等,可以保证规划建设实施后二氧化碳少排80%。
其中45%来自于能源结构的贡献,24%来自绿色交通的实施,5%来自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同时,按照规划建设实施的生态结构,其中的绿地、屋顶绿化和水面还可以进一步实现二氧化碳的吸收,折算成少排碳的比率为6%。
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方案向社会公示
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方案向社会公示
佚名
【期刊名称】《天津建设科技》
【年(卷),期】2008(018)002
【摘要】2008年5月6日,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备受关注的生态城项目总体规划对外公布,生态城选址情况、发展目标、城市定位、经济职能、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空间布局结构、公共设施等近期和远景规划向社会公开并征询意见。
【总页数】1页(P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5
【相关文献】
1.生态城市规划的理念与实践——以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为例 [J], 杨保军;董珂
2.生态城市规划初探——以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为例 [J], 孙晓峰
3.天津中新生态城:天津中新生态城宜居住宅低成本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及管理策略研究 [J], 杨彩霞;尹波;柯莹;周海珠;
4.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探索与实践——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低能耗中学项目为例[J], 孙晓峰;黄雅贤;尹波;范靓
5.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方案出炉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