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中共哈尔滨市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中共哈尔滨市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1.05.18•【字号】哈发[2001]第11号•【施行日期】2001.05.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中共哈尔滨市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哈发(2001)第11号2001年5月18日)为落实市委十届四次全会提出的把哈尔滨市建设成为世界冰雪旅游名城的奋斗目标,尽快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特提出如下意见: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加快旅游业发展(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刻认识发展旅游业对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加快发展旅游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增强加快发展哈尔滨市旅游业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以建设世界冰雪旅游名城为目标,坚持观念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提高旅游业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水平,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争取“十五”期末实现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20亿元人民币,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7%左右。
(二)加强对旅游业的领导,强化政府对旅游业的行政管理职能。
成立由市长担任主任,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旅游委员会,负责对全市旅游重大问题的组织协调、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和旅游政策的制定及旅游市场的宏观调控。
旅游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与市旅游局合署办公。
全市各部门都要高度重视与积极支持旅游工作,主动配合旅游主管部门,尽快形成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战略格局。
各区、县(市)要结合实际,设立工作机构,指导、管理、协调本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工作。
二、突出特色,搞好规划,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三)依托哈尔滨市资源特色,搞好旅游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协调。
市旅游主管部门要根据国民经济中长期规划,突出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
组织研究制定哈尔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建立旅游开发项目库。
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要高度重视和体现旅游功能;建设、市政、交通、文化、林业、水利、环保等部门,要把旅游开发纳入本行业的发展规划;大型工程和其他项目在工程设计、功能定位上要统筹考虑旅游功能。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11.12•【字号】浙政发[2010]56号•【施行日期】2010.11.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0〕56号)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进一步加快我省旅游业发展,推动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明确新时期旅游业发展思路(一)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扎实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全面把握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按照“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提高服务水平、继续走在前列”的要求,大力推进旅游大众化、多样化、国际化和信息化,充分发挥旅游业“兴一业旺百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率先在全国建成旅游经济强省。
(二)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创新,推进旅游综合改革,完善市场配置机制,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坚持协调发展,着眼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统筹城乡区域旅游协调发展,注重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以游客满意度为基准,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消费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坚持生态环保,合理开发资源,重视节能减排,倡导低碳发展,开展绿色消费,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二、确立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定位(三)旅游业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确定旅游业为我省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充分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柱支撑作用。
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淮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7.28•【字号】淮政发[2011]137号•【施行日期】2011.07.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淮政发〔2011〕137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苏政发〔2011〕69号)精神,加快推进我市旅游业跨越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一)总体要求。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景区景点开发为重点,以打造华东一流、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旅游发展模式,突出我市“名城、名人、名菜、名湖、名著、名河”的旅游特色,打造“文化名城、名人故里、运河之都、美食之乡、生态家园”的城市形象,推动全市旅游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旅游业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合理开发、和谐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的关系;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布局的原则,编制高起点、高标准的旅游发展规划;坚持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的原则,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旅游品牌景区和旅游特色产品;坚持政策引导、优先扶持的原则,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围绕全市旅游开发重点,加大项目招商引资和实施建设力度,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三)奋斗目标。
到2015年,旅游总收入达到400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以上,成为全国知名旅游城市;到2020年,力争使旅游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7%以上,将淮安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城市。
二、工作重点(一)坚持规划先行,以旅游规划引领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苏州旅游业发展建设旅游强市的意见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苏州旅游业发展建设旅游强市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2.08.16•【字号】苏府[2002]第83号•【施行日期】2002.08.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苏州旅游业发展建设旅游强市的意见(苏府(2002)第83号2002年8月16日)一、把苏州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强市(一)苏州旅游资源丰富,配套设施条件好,对外知名度高,发展旅游业有着巨大的潜力。
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对于培育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弘扬传统文化、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城市综合竞争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始终把旅游业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千方百计扩大旅游规模,全面提高发展层次和水平,使苏州旅游业成为全市经济的重点支柱产业。
(二)苏州市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牢固树立大旅游发展观念,强化政府组织协调作用,积极实施“三古一湖”精品名牌战略,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坚持市场化、社会化和可持续发展方向,着眼大区域,构筑大环境,开发大市场,营造大产业,努力把苏州建设成为中国首批最佳旅游城市,成为全国著名、国际一流的旅游度假胜地,成为国内必选、国际首选的旅游目的地,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强市。
(三)苏州市旅游业的发展目标为:到2005年,全市接待海外旅游者突破100万人次,其中过夜海外旅游者78万人次,国际旅游创汇达到4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突破20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超过250亿元,旅游总收入达到29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高于三产增加值增长速度2~3个百分点。
二、认真组织实施苏州旅游总体规划(四)苏州市旅游总体规划是一个时期内全市旅游业发展的大纲,是政府指导、调控、管理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依据和基本手段。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1.08.20•【字号】浙政发[2001]52号•【施行日期】2001.08.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01〕52号)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8年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以后,我省旅游产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对外开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旅游产业体系基本建立,旅游产业的支柱地位已初步确立,为加快我省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目前我省的旅游产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与先进省市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产业在率先实现现代化、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建设文化大省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旅游经济强省。
为此,特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加强规划,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1.科学制定旅游发展规划。
通过对旅游资源的普查和评估,建立旅游资源档案,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旅游发展规划,并按规定报批。
在制定《浙江省“十五”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基础上,邀请国内外专家编制《浙江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加强地区间协作配合,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快跨行政区域的旅游规划制定工作。
各地制订的规划要与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相衔接。
2.合理开发与保护旅游资源。
按照旅游资源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的原则,妥善处理好开发、保护和发展的关系。
旅游项目建设,必须符合旅游总体规划和资源保护的要求。
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加强旅游项目的建设管理和规划的实施、监督,提高项目策划水平,克服我省旅游产品“低、小、散、弱”问题,防止盲目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积极引导,多方筹措,加大旅游产业的投入力度3.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

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近年来,旅游产业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不仅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还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
然而,为了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
首先,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持,包括交通、住宿、景区开发等。
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改善旅游基础设施的硬件条件,提升旅游服务的品质。
此外,应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鼓励民间投资,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
其次,要推动旅游产品创新。
旅游产品的丰富多样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和企业应积极投入研发和创新,推出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
可以针对不同的目标客群,开发不同的旅游线路和主题活动,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同时,要注重优化旅游产品的体验和服务,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再次消费率。
第三,要加大旅游宣传和推广力度。
旅游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行业,如何有效地推广自己的旅游资源变得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在媒体、网络和社交平台上投放广告,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还应加强与旅行社、OTA等渠道的合作,扩大销售渠道的覆盖范围,推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第四,要加强人才培养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支持。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旅游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可以建立旅游专业学院、培训机构等,培养更多懂得旅游管理、服务和规划的人才。
同时,要注重加强职业道德和素质教育,打造一支专业化、高效率的旅游人才队伍。
最后,要加强旅游法治建设和监管力度。
旅游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有良好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
政府应加强旅游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明确旅游企业的经营规范和责任,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和执法。
同时,要加强旅游市场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理旅游市场中的违法行为,保护游客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政府应加大资源投入和政策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旅游产品创新,加强宣传推广,培养人才,加强法治建设和监管。
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法规类别】公司综合规定【发布部门】南通市政府【发布日期】2013.04.17【实施日期】2013.04.1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苏政发〔2011〕69号)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市旅游业跨越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开发国家战略机遇,提升“江海明珠、灵秀南通”城市形象,突出旅游强市,把南通建设成为我国独具特色的江海旅游门户城市、长三角地区新兴休闲旅游目的地,旅游业成为我市新兴支柱产业、服务业先导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二)奋斗目标到2016年,全市旅游业增加值达到350亿元,年均增长25%,占GDP比重超过5%;全市5A级旅游景区达到2家,4A级旅游景区8家以上;省级旅游度假区达到3家;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达到10家,各类农业休闲和乡村旅游点超过200家,全市高星级旅游饭店达到30家。
二、主要任务(三)高起点完善四大类旅游策划规划做好休闲城市发展规划。
充分利用护城河、运河、长江等城市滨水资源,做好通扬运河-濠河-城山河城市水轴线、通吕运河-海港引河两河两岸和沿江岸线的景观建设和综合开发规划,打造城市休闲旅游带。
做好龙头景区开发规划。
抓紧狼山景区、濠河景区的提升和老洪港旅游区的开发,策划具有参与互动性、市场吸引力大的主体项目,尽快形成建设方案。
加快中华园林大观园项目建设;以寺街-西南营整治保护为重点,实现濠河与周边的融合开发,建成城旅一体的典范;以老洪港湿地资源开发为抓手,建设综合性旅游区,形成新的亮点。
包头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包头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包头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11.25•【字号】包府发〔2014〕99号•【施行日期】2014.11.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包头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包府发〔2014〕99号各旗、县、区人民政府,稀土高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单位,中直、区直企事业单位: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联度强、带动作用大。
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是适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对于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生态环境改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意义重大。
为进一步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提高我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理念和目标(一)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建设“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建设“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的要求,围绕打造中西部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塞外黄河草原文化旅游名城、自治区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的重要支撑三个定位,坚持深化改革、依法兴旅,扩大包头市在全国旅游市场的影响力,发挥旅游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二)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市接待旅游者人数超过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90亿元,相当于全市GDP的6%,相当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4%。
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6万人,间接就业人数达到30万人。
力争创建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到2017年,全市接待旅游者人数超过1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80亿元,相当于全市GDP的7%,相当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5%。
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7万人,间接就业人数达到35万人。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厦门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8.22•【字号】厦府规〔2021〕5号•【施行日期】2021.08.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厦府规〔2021〕5号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闽政〔2021〕8号),加快推进我市旅游业高质量跨越发展,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提出以下意见。
一、目标要求(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牢固树立抓经济促全局理念,按照“七以七为”部署要求,以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运用改革的思维、市场的办法,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旅游业投资、建设、生产、服务、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加快推进我市旅游业高质量跨越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发展目标。
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总目标,坚持“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理念,高品位打造国际滨海花园旅游城市,高水平建设世界一流旅游休闲城市,大力拓展全域旅游内涵,实现产业全域覆盖、景区全域联动、产品全域优化、线路全域统筹、品牌全域整合、市场全域营销,推动旅游产业高端化精品化发展。
力争到2025年旅游收入超过3700亿元,年均增幅15%;到2035年旅游总收入达到10000亿元。
二、提升产业能级(三)优化发展格局。
着眼打造旅游核心区,突破旅游资源瓶颈,在“山海交融、岛湾一体、中西合璧”上下功夫,坚持岛湾一体,依托“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文旅载体平台,持续构建以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为吸引核,以本岛城市度假区、海湾新城休闲区、都市近郊游憩区、北部山地生态旅游区为功能区,以本岛东部片区、环东海域新城片区、集美新城片区、马銮湾新城片区、东部体育会展片区、翔安机场片区等为节点的“一核、四区、多节点”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鲁发[2009]9号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鲁发[2009]9号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5864a3daee06eff9aff8078a.png)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鲁发[2009]9号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发挥旅游业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步伐,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发展旅游业重要性的认识(一)加快发展旅游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发展潜力巨大,是服务业的龙头。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旅游业发展迅速,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大力发展旅游业有利于繁荣发展服务业,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各级各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切实增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二)加快发展旅游业是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必然要求。
旅游业兼具经济和文化双重属性,是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最具典型性的产业之一。
大力发展旅游业,不仅可以增加经济总量,还可以有效提升文化软实力。
我省是文化大省、旅游资源大省,但旅游对经济、文化发展的贡献还不够突出。
要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努力提高旅游对经济、文化发展的贡献度,促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
(三)加快发展旅游业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现实需要。
旅游消费是大众消费、最终消费,拉动社会消费作用明显。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外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对扩大消费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要按照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着力培育和发展旅游消费,努力把我省巨大的旅游消费潜能转化为现实的旅游消费能力,拉动社会消费快速增长,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明确发展旅游业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思想解放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政府主导推动、社会参与联动、旅游品牌带动、大企业大项目拉动,努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素质,转变发展方式,建设旅游强省,打造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竞争力的观光与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加快发展旅游业工作意见

加快发展旅游业工作意见1. 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景区、酒店、娱乐设施等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改善设施设备的质量和数量,提升游客的舒适度和体验。
2. 加强旅游宣传推广。
加大对旅游产品和旅游景点的宣传推广力度,通过市场化营销手段,提高旅游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
3. 加强旅游人才培养。
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投入,提高其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旅游服务。
4. 支持旅游业发展。
对旅游企业给予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拓展旅游产品和市场空间。
5. 完善旅游法规制度。
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建立健全旅游法规制度体系,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保护游客权益,维护旅游市场的秩序和稳定。
6. 加强旅游合作交流。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合作交流,推动旅游资源共享和互利合作,扩大旅游市场规模。
7. 开展旅游节庆活动。
加大对旅游节庆活动的支持力度,举办各类旅游节庆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参与,丰富旅游产品和体验,提升旅游业的吸引力。
8. 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鼓励旅游业与文化、体育、商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丰富旅游产品内涵,提升旅游的综合价值。
9. 维护旅游环境和生态环境。
加大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保护力度,建立健全旅游环境监测体系,保护和修复旅游资源的生态环境,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0. 加强旅游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
加大旅游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力度,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和游客需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直属单位:随着“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的提前全面实现和“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目标的圆满完成,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追求更高水平、更加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旅游业作为关系我市城市功能和形象的重要产业,必须按照“抓住新机遇,适应新形势,再上新水平”的工作总要求,加快发展,做大做强,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全面进步。
为此,提出如下意见:一、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1、加快旅游业发展是事关全局的重大举措。
天津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十五”以来,全市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旅游收入保持年均两位数的增长速度,跨入了全国旅游业发展较快地区行列。
2004年全市国际旅游接待人数到达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国内旅游接待人数4483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到全市GDP的4.43%,旅游业对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奉献越来越大。
同时,也要看到,与天津的城市地位和形势发展的需要相比,在旅游资源整合、服务设施建设、旅游品牌塑造、旅游市场规模和旅游产业水平上还有明显的差距和极大的发展空间。
实现国务院对天津的城市定位,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从增强旅游功能入手,优化旅游环境,提升文化品位,塑造现代都市形象。
把传统文化和现代理念、地方特色和旅游景观有机结合起来,统一于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对于落实“五个统筹”,实施我市“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改善城乡人居、创业和生态环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劳动就业,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和深远意义。
2、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突出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港口城市特点,全面整合、深度开发旅游资源,深入挖掘天津近现代文化底蕴,全力打造“近代中国看天津”核心旅游品牌,发展以海河为轴线、以市区为中心、以滨海和蓟县为两翼的旅游开发格局,积极推进环渤海地区乃至东北亚旅游合作,加强京津冀旅游发展,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实现新跨越。
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沧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2.20•【字号】沧政字[2012]5号•【施行日期】2012.02.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沧政字〔2012〕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渤海新区、沧州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有关部门: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精神,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的发展,结合我市旅游业发展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一、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休闲旅游为主攻方向,以重点项目建设引领和总揽旅游业发展全局,紧紧抓住国家转变发展方式、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即将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北建设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以及京沪高铁贯通的重大机遇,大力推进旅游城市建设,着力构建“一城、三带、四大聚集区”的发展格局,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沧州市国民经济的重点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社会参与”的原则,形成“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企业主体突出、社会力量参与”的发展机制;二是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好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景区(点)专项规划,旅游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配套规划,形成全市旅游“一盘棋”;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原则,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促进旅游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进生态休闲旅游,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四是坚持集群发展的原则,充分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加强旅游集群内企业间的合作,加快建设旅游产业聚集区,提高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
(三)目标任务。
到2015年,国内旅游人数达1013万人次,年均增长12%;入境游客人数达3.6万人次,年均增长16%;出境旅游人数达7万人次,年均增长10%。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4.02•【字号】皖政[2011]33号•【施行日期】2011.04.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皖政〔2011〕33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精神,加快推进我省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依据《安徽省旅游条例》,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旅游业发展的人本化特质、多功能特点、开放性特征,把我省旅游业建设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着力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融合升级;着力扩大产业规模,加快培育旅游经济增长点;着力推进资源整合,促进全省旅游业协调发展;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增强旅游业核心竞争力;着力强化政策创新,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努力加快旅游强省建设,为安徽崛起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化相结合。
健全政府引导旅游业科学发展的宏观机制,完善合理配置旅游资源的市场机制,全面构建政府引导、行业自律、社会力量参与的旅游发展机制。
坚持扩大规模与提升效益相结合。
加快培育旅游市场主体,推进旅游重大项目建设,同时,推广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应用,带动旅游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
一方面,集中力量打造具有区域牵动力的旅游知名品牌、重点项目和精品线路,实现优势资源优先突破;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皖北旅游等,推动全省旅游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产业融合和资源整合相结合。
加快推动旅游业与三次产业的深度融合,积极拓展旅游新领域和发展旅游新业态,以产业融合带动资源整合。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加强政策支持:制定和完善旅游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税收优惠和财政资金扶持,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营商环境。
2. 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旅游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企业创新发展,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
3. 拓展旅游市场:加强国内旅游市场开发,推动形成假日旅游、冰雪旅游、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等特色市场,推进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鼓励发展邮轮、会展等多元化旅游
产品。
4.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目的地接
待能力,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加强旅游设施标准化建设。
5. 增强旅游品牌形象:加强旅游宣传推广工作,提升国内外游客对中国旅游的认知和
满意度,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加强旅游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
6. 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
提升旅游综合效益,提供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通过实施这些政策,国务院希望加快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增长,推动文化交流,增
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旅游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7.09.12•【文号】旅发[2007]51号•【施行日期】2007.09.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旅发〔2007〕5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委):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特提出以下意见:一、准确把握我国旅游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旅游业是兼具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集传统与现代,生产性与生活性,劳动密集型与资金、知识密集型等特征于一体,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服务业。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旅游业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快推进,人们的旅游需求将大幅增长,对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方面,我国旅游业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
根据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旅游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届时,全国旅游业增加值预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左右,占全国服务业增加值的10%以上;旅游外汇收入占服务贸易出口额的40%以上;旅游就业占全社会就业总量的5%以上。
到2020年,全国旅游业增加值预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左右,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2%以上。
另一方面,我国旅游业面临着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的艰巨任务,迫切需要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由数量扩张向素质提升转变,由满足人们旅游的基本需求向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转变。
全行业要坚定不移地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努力实现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宏伟目标。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09.12.01•【文号】国发[2009]41号•【施行日期】2009.12.01•【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日益增长的大众化、多样化消费需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为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现就加快发展旅游业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加强统筹协调,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破除体制机制性障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坚持以国内旅游为重点,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优势,推动各地旅游业特色化发展;坚持节能环保,合理利用资源,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旅游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国内旅游人数达33亿人次,年均增长10%;入境过夜游客人数达9000万人次,年均增长8%;出境旅游人数达8300万人次,年均增长9%。
旅游消费稳步增长,城乡居民年均出游超过2次,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
经济社会效益更加明显,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提高到4.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
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

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意见【法规类别】旅游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旅发[2011]61号【发布部门】国家旅游局【发布日期】2011.11.16【实施日期】2011.11.1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意见(旅发[2011]6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委):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
会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行了部署。
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体现了我们党对肩负历史使命的深刻把握,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对文化建设的高度自觉,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们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发挥好旅游业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积极作用,特提出如下意见:一、深刻理解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增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党中央做出的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是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部署。
旅游与文化密切相关。
旅游需求本质上属于精神文化需求;旅游活动客观上是人们认知社会、感受自然的文化交流;旅游产业是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涉及面广的经济文化产业。
加快旅游业发展对于推进我市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改善就业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塑造良好城市形象、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更好地开发我市旅游资源,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突出作用,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一)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xx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旅游发展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品开发为中心,以建设旅游目的地为重点,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目标,突出我市矿冶文化、山水文化的旅游特色,打造“青铜故里·山水xx”的城市旅游形象,推动全市旅游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业发展目标。
通过五年努力,实现我市旅游目的地和精品名牌建设重大突破,全面提升xx旅游对外形象,壮大产业规模,确立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实现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力争实现到2xxx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突破5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26亿元;创建一批较高等级和较强吸引力、竞争力的星级饭店和旅游区,提升我市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积极做好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打造xx旅游世遗品牌。
(三)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坚持合理开发、和谐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布局的原则,编制高起点、高标准的旅游发展规划;坚持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的原则,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旅游品牌景区和旅游特色产品;坚持政策引导、优先扶持的原则,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各县(市)区、开发区和旅游资源管理部门要围绕全市旅游开发重点,加大项目招商引资和建设力度,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二)、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工作重点(一)加大旅游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力度。
完善旅游规划评审制度,用规划总揽全局,确保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加强项目管理和规划的实施监督,杜绝盲目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在旅游项目建设中,严格进行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办理环境影响评估手续,并按要求配套污染治理措施。
城市和乡镇建设发展规划要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做到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二)加快重点旅游项目开发,增强景点景区的吸引力。
以体现xx青铜文化、矿冶文化、山水文化特色的旅游景区景点建设为重点,加快四大旅游区建设步伐,使之尽快成为省内外知名品牌:以磁湖风景区为主体,以城市商业文化街区为依托,以东方山、西塞山、大众山、黄荆山为支撑,集中反映我市襟江怀湖、依山傍水的都市风光和城市文明,打造集城市休闲观光度假为一体的环磁湖都市旅游区;以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为主体,以大冶市中心城区为依托,以雷山、黄坪山、大王山、山为支撑,打造“青铜故里”旅游品牌,建设大冶青铜文化旅游区;以xx国家矿山公园大冶铁矿旅游区为主体,以铁山城区为依托,以东方水库·熊家境度假村、黄金湖渔业休闲度假区为支撑,打造矿冶文化旅游品牌,建设xx国家矿山公园大冶铁矿旅游区;以仙岛湖生态度假旅游区为主体,以七峰山、半壁山、坡山、宝塔湖、网湖、富河为支撑,形成千岛生态度假、古民居古战场寻访、大坝观光、湿地观鸟、红色之旅等旅游产品为特色的阳新生态古民居旅游区。
(三)积极整合旅游资源,推出精品线路。
按照突出特色、形成品牌的要求,加快青铜文化旅游线路、xx国家矿山公园旅游线路、环磁湖都市观光旅游线路、阳新·大冶红色岁月之旅线路和阳新生态古民居古战场寻访之旅等五条精品旅游线路建设。
围绕精品线路开发,旅游行业要做好市场营销工作,相关部门要抓好配套设施建设。
(四)不断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以提升旅游品位为目标,加大对我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研究、整理和开发力度,大力发展以青铜文化、矿冶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等系列文化专项旅游。
认真组织好具有xx自身特点的各类节庆活动,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节庆活动拉动旅游业发展,提高景区知名度。
(三)、进一步完善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一)鼓励各种经济成份积极参与旅游产业的开发,着力培植旅游业市场主体。
鼓励各行各业兴办旅游产业,鼓励个体、民营经济和社会闲散资金投资开发旅游业。
加大旅游业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引境外、市外客商来我市投资兴办旅游业。
除国家明令禁止、未达到规划要求和环保标准以外,投资者的经营范围不受限制。
对引进资金来我市投资兴办旅游业的有功单位和个人,按市已出台的招商引资奖励政策予以奖励兑现。
(二)执行各种优惠政策,积极为旅游业快速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凡纳入旅游行业管理的、符合xx市旅游发展规划的旅游景区,新建四星级以上达标饭店,达到一定规模的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生产或销售企业,均可享受以下优惠政策:(1)、在旅游景区范围内按规划开发旅游项目的用地,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出让金在全额征收后,经批准并征得投资者同意,可将50%的土地出让金作价入股;以租赁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年租金前3年减半征收;以土地作为国家投资入股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入股后5年内国家股红利部分可以增大国家股形式,继续留给企业使用;(2)、投资新办的旅游企业,所得税地方留存部分按现行财政体制由市级、县(市)区和开发区财政部门实行先征后返,5年内全额返还,6-xx年内减半返还。
营业税地方留存部分按投资规模适当返还;(3)、投资旅游业所发生的地方性规费按下限收取;(4)、对星级饭店的用水、用气比照一般工业企业同等价格,逐年降低,五年到位。
(三)加大对发展旅游业的投入。
建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从2xxx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宣传促销专项资金50万元,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性投入500万元,并分别按5%的速度逐年递增。
各县(市)区和开发区应比照本政策,根据各自财政状况,安排适当规模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
计划管理部门要在每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中将旅游项目单列,重点解决通往旅游景区的基础配套设施。
城建、交通等部门要紧紧围绕旅游重点项目,抓好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开放式的大交通框架结构,提升景区的可进入性。
要加大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将旅游企业纳入我市中小企业贷款担保范围,每年为旅游企业安排一定规模的担保额度,为旅游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支持。
(四)完善对旅游业发展的服务,不断优化旅游业发展环境。
经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确认,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全市旅游发展规划的项目,确需审批的,由市行政服务中心负责协调实行一站式审批。
各级有关部门对旅游企业的各种收费要进行认真清理,废止不合理收费;应该收取的费用严格按下限收取;坚决制止向旅游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各种“吃拿卡要”的行为,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要依照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对投资我市旅游业的业主子女入托、入学,由当地教育部门就近安排,在收取费用上与当地居民一视xx。
(五)调整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加大旅游商品的开发。
大力发展工业、红色、商务、节庆、康体等新兴旅游产品,积极开发科考、探险、民居寻访、会展等特色旅游产品。
加强旅游要素市场体系的构建完善,形成以旅行社为龙头,由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游交通运输、旅游商品销售、旅游文化娱乐等行业组成的旅游产业体系。
围绕食、住、行、游、娱、购等六大要素,不断挖掘旅游经济潜力,提高旅游综合经济效益。
充分发挥我市加工制造业的优势,组织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抓好体现xx特色、反映xx风情的青铜文物复制品、旅游工艺品、旅游文化用品的开发和生产,对现有的服装产品、土特产品、特色食品进行旅游标识包装,提高旅游购物收入在旅游总收入中的比重。
(六)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
应用现代传媒手段,通过海内外知名媒体,以专家论坛、学者撰文、影视制作、文学创作及参与国内外旅游交易活动等方式,做好旅游宣传促销工作,树立xx旅游整体形象,提高xx旅游产品知名度和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
在巩固传统客源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以xx城市圈及xx周边地区为重点的国内市场和以港澳台、欧日韩为重点的境外客源市场。
积极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建立预订服务、导游服务、购物服务等信息系统。
(七)坚持依法治旅,加强对旅游业的管理。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旅游工作的行业管理,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旅游执法水平和管理水平。
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抓好旅游安全生产,严格执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旅游安全。
推进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强化行业自律,大力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倡导诚信经营和诚信服务,增强信用意识,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加强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职业道德水平。
大力培养我市急需的旅游专门人才和管理人才,全面推行持证上岗制度,着力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技术素质和专业文化水平,为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智力支持。
(四)、切实加强对旅游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强化旅游发展意识,加强对发展旅游业的领导。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要进一步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全市旅游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对旅游业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协调,主要负责组织实施旅游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好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各县(市)区、开发区都要成立相应机构,要根据旅游发展的情况理顺旅游业管理体制,确保有专人做旅游工作。
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制定具体的工作措施,积极为加快发展旅游业创造条件。
要层层落实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责任体系,签订旅游业发展目标责任书,对发展快的县(市)区、开发区和获得“xx省旅游明星乡镇”称号的乡镇,市委、市政府将对其党政正职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