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资料贵州省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

合集下载

02 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技术要求

02 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技术要求

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技术要求(试行)2008年4月22日发布2008年4月23日实施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发布目录前言为适应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工作标准化的需求,加强对该工作的指导,并使其更加规范,质量可靠,贵州省国土资源厅组织有关单位的专家编写了《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技术要求》,以统一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工作。

本标准按国家标准的要求、并参考有关地方标准、结合贵州实际编制。

本标准共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滑坡、崩塌—危岩体、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岩溶塌陷、采空区塌陷、资料整理及成果报告10章,规范性附录A、B、C;资料性附录D、E、F、G、H、J。

本标准由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省国土资源勘察规划院,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贵州省建筑工程勘察院和贵州省地矿局第二工程勘察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常大美、时南翔、杨胜元、刘秀伟。

本标准经赵国宣、丁坚平、魏康林、谢树庸、刘仁义、伍锡举、莫安儒等专家审查。

1 总则1.0.1 为统一贵州省地质灾害勘察的技术标准,使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勘察工作符合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要求,制定本技术要求。

1.0.2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的技术方法、研究内容、评价准则,适用于贵州境内常遇的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勘察。

1.0.3 地质灾害勘察应在广泛搜集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震、矿产,当地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和防治地质灾害经验等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要求,精心勘察、精心分析,提出资料完整、评价合理、结论准确、建议可行的勘察报告。

1.0.4 地质灾害勘察属于岩土工程领域中的专门勘察,除应符合本技术要求的技术规定,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岩土工程与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的相关技术规定。

2 术语和符号术语2.1.1 滑坡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与地质条件下,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以重力为主的作用下,沿斜坡内部的软弱面或软弱带(一个或多个)发生剪切破坏而产生整体下滑的现象。

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技术要求

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技术要求

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技术要求(试行)××××—××—××发布××—××—××实施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发布目录前言 (III)1 总则 (1)2 术语和符号 (1)3基本规定 (2)4滑坡 (3)4.1 一般规定 (3)4.2 勘察技术要求 (4)4.3 试验及指标确定 (5)4.4 稳定性验算与评价 (5)4.5 动态监测 (8)4.6 防治工程要点 (8)5崩塌―危岩体 (8)5.1 一般规定 (8)5.2 勘察技术要求 (9)5.3 稳定性评价 (9)5.4 监测和预报 (10)5.5 适宜性评价及防治工程要点 (10)6 泥石流 (11)6.1 一般规定 (11)6.2 勘察技术要求 (11)6.3 测试技术要求 (12)6.4 综合评价 (12)7 不稳定斜坡 (15)7.1 一般规定 (15)7.2 勘察技术要求 (15)7.3 采样及测试 (17)7.4 稳定性评价 (17)7.5 斜坡监测 (18)8 岩溶塌陷 (18)8.1 一般规定 (18)8.2 勘察技术要求 (19)8.3 采样及测试 (21)8.4 稳定性评价 (22)8.5 岩溶塌陷长期监测 (23)9 采空区塌陷 (23)9.1一般规定 (23)9.2 勘察技术要求 (23)9.3 采空区塌陷预测 (25)9.4 稳定性评价 (26)9.5 采空区塌陷监测 (26)9.6 采空区防治工程 (26)10资料整理及成果报告 (27)10.1 一般规定 (27)10.2 原始资料 (27)10.3 岩土性质指标统计 (27)10.4 岩土性质指标的选用 (29)10.5 勘察报告 (30)附录A(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勘察设计编写提纲 (31)附录B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分类 (32)附录C(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勘察报告编写提纲 (35)附录D(资料性附录)滑坡推力安全系数 (36)附录E(资料性附录)物探测试 (37)附录F(资料性附录)岩体抗剪迁都指标折减系数 (40)附录G(资料性附录)岩溶塌陷勘察岩石试验主要项目 (41)附录H(资料性附录)土洞、溶洞顶板安全厚度估算方法 (42)附录J(资料性附录)矿山开采安全深度计算方法 (45)附录K(资料性附录)地表移动和变形预测计算方法 (46)前言为适应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工作标准化的需求,加强对该工作的指导,并使其更加规范,质量可靠,贵州省国土资源厅组织有关单位的专家编写了《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技术要求》,以统一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工作。

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1:50000)2019

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1:50000)2019
4.1 目的任务 ....................................................................... 3 4.2 部署原则 ....................................................................... 3 4.3 总体要求 ....................................................................... 3 5 调查区划分及工作量定额 ............................................................. 3 5.1 调查区划分 ..................................................................... 3 5.2 调查基本工作量 ................................................................. 4 6 设计书编写与审查 ................................................................... 4 6.1 基本要求 ....................................................................... 4 6.2 设计书编写提纲 ................................................................. 4 6.3 设计书审查与变更 ............................................................... 4 7 调查内容 ........................................................................... 5 7.1 基本规定 ....................................................................... 5 7.2 地质灾害条件调查 ............................................................... 5 7.3 特殊地区地质灾害条件调查 ....................................................... 7 7.4 地质灾害及隐患调查 ............................................................. 8 8 基本调查方法 ...................................................................... 10 8.1 遥感调查 ...................................................................... 10 8.2 地面调查 ...................................................................... 10 8.3 物探 .......................................................................... 10 8.4 钻探 .......................................................................... 10 8.5 山地工程 ...................................................................... 11 8.6 测试与试验 .................................................................... 11 9 综合评价与区划 .................................................................... 11 9.1 地质灾害分区评价 .............................................................. 11 9.2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 11 9.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 12 9.4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区划 ........................................................ 12 10 成果编制与验收 ................................................................... 13 10.1 图件编制 ..................................................................... 13 10.2 数据库建设 ................................................................... 13 10.3 成果报告编制 ................................................................. 14 10.4 质量检查与成果验收 ........................................................... 14 10.5 资料归档 ..................................................................... 15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地质灾害危害等级与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划分 ..................... 16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设计书编写提纲 ................................................. 17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技术要求1:5万(试行)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技术要求1:5万(试行)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技术要求(1:50000)(试行)2020年3月目 次引 言 (5)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与定义 (1)4总则 (2)4.1目的任务 (2)4.2部署原则 (3)4.3总体要求 (3)5设计书编写 (5)6调查内容 (5)6.1基本规定 (5)6.2孕灾地质条件调查 (5)6.3特殊地区孕灾地质条件调查 (7)6.4地质灾害调查 (9)6.5地质灾害隐患调查 (10)6.6承灾体调查 (10)7基本调查方法 (10)7.1资料收集与分析 (10)7.2遥感调查 (11)7.3地面调查 (11)7.4物探 (11)7.5钻探 (12)7.6山地工程 (12)7.7测试与试验 (12)8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13)8.1总体要求 (13)8.2一般调查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13)8.3重点调查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13)8.4单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13)8.5地质灾害风险管控 (14)9成果编制与验收 (14)9.1图件编制 (14)9.2报告编制 (14)9.3数据库建设 (14)9.4成果验收 (15)9.5资料归档 (16)附录A(资料性附录)地质灾害调查新技术新方法及适用范围 (17)附录B(规范性附录)规定符号图示图例 (18)附录C(资料性附录)设计书编写提纲 (20)附录D(规范性附录)野外调查格式及调查表 (21)附录E(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分类表 (43)附录F(资料性附录)土的类型与结构 (46)附录G(资料性附录)岩体结构类型及划分 (47)附录H(资料性附录)斜坡结构类型划分方案 (48)附录I(资料性附录)岩石风化程度划分及其判定 (49)附录J(资料性附录)单体斜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50)附录K(资料性附录)遥感解译和隐患识别方法 (53)附录L(资料性附录)岩土体测试项目及参数表 (55)附录M(资料性附录)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 (57)附录N(资料性附录)成果报告提纲 (63)附录O(资料性附录)数据库建库报告提纲 (65)附录P(资料性附录)附图附件编制 (66)引 言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

1-1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技术要求(试行)

1-1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技术要求(试行)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技术要求(1:50 000)(试行)2020年3月目次引言 (5)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与定义 (1)4 总则 (2)4.1 目的任务 (2)4.2 部署原则 (3)4.3 总体要求 (3)5 设计书编写 (5)6 调查内容 (5)6.1 基本规定 (5)6.2 孕灾地质条件调查 (5)6.3 特殊地区孕灾地质条件调查 (7)6.4 地质灾害调查 (9)6.5 地质灾害隐患调查 (10)6.6 承灾体调查 (10)7 基本调查方法 (10)7.1 资料收集与分析 (10)7.2 遥感调查 (11)7.3 地面调查 (11)7.4 物探 (11)7.5 钻探 (12)7.6 山地工程 (12)7.7 测试与试验 (12)8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13)8.1 总体要求 (13)8.2 一般调查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13)8.3 重点调查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13)8.4 单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13)8.5 地质灾害风险管控 (14)9 成果编制与验收 (14)9.1 图件编制 (14)9.2 报告编制 (14)9.3 数据库建设 (14)9.4 成果验收 (15)9.5 资料归档 (16)附录 A (资料性附录)地质灾害调查新技术新方法及适用范围 (17)附录 B (规范性附录)规定符号图示图例 (18)附录 C (资料性附录)设计书编写提纲 (20)附录 D (规范性附录)野外调查格式及调查表 (21)附录 E (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分类表 (43)附录 F (资料性附录)土的类型与结构 (46)附录G (资料性附录)岩体结构类型及划分 (47)附录H (资料性附录)斜坡结构类型划分方案 (48)附录I (资料性附录)岩石风化程度划分及其判定 (49)附录J (资料性附录)单体斜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50)附录K (资料性附录)遥感解译和隐患识别方法 (53)附录L (资料性附录)岩土体测试项目及参数表 (55)附录M (资料性附录)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 (57)附录N (资料性附录)成果报告提纲 (63)附录O (资料性附录)数据库建库报告提纲 (65)附录P (资料性附录)附图附件编制 (66)引言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

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技术要求

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技术要求

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技术要求(试行)××××—××—××发布××—××—××实施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发布目录前言 (Ⅱ)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治理工程项目划分 (1)4工程质量检查、验收 (1)5工程质量检查评分办法 (2)6排水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12)6.1排水明(盲)沟 (12)6.2排水隧洞 (12)6.3排水井(孔) (13)7支(拦)挡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13)7.1混凝土灌注抗滑桩 (14)7.2砌石挡土墙 (14)7.3混凝土挡土墙 (15)7.4加筋土挡土墙 (15)7.5防崩(落)石槽(台) (16)7.6拦石坝(墙、堤) (16)7.7拦石网与拦石桩(柱) (17)8锚固与注浆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17)8.1预应力锚索(杆) (17)8.2格构锚固 (18)8.3 注浆加固 (19)9护坡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19)9.1锚喷支护 (19)9.2砌石护坡 (19)9.3格构护坡 (20)9.4植被护坡 (21)10清方减载与回填反压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21)10.1清方减载 (21)10.2回填反压 (22)11通用制作与安装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22)11.1钢筋加工与安装 (22)11.2预应力筋加工与张拉 (23)11.3 混凝土构件预制 (24)附录A(规范性附录)水泥砂浆强度评定 (26)附录B(规范性附录)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 (27)附录C(规范性附录)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 (28)附录A(规范性附录)水泥砂浆强度评定 (26)附录B(规范性附录)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 (27)附录C(规范性附录)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 (28)I前言为适应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验收工作标准化的需求,加强对该工作的指导,并使其更加规范,质量可靠,贵州省国土资源厅组织有关单位的专家编写了《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技术要求》,以统一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工作。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编制格式及资料要求(试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编制格式及资料要求(试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编制格式及资料要求(试行)为规范管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成果报告的编制,保证技术报告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特制定本要求。

一、勘查/设计技术报告提交1.勘查/设计技术报告做到内容完整、真实准确、数据无误、图表清晰、重点突出、结论正确,建议合理、可行。

2.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的编制章节和内容应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要求。

3、勘查/设计技术报告格式:正文、表格的幅面采用国际标准A4规格(个别表格也可采用A3规格,但应折叠成A4大小);封面应包括报告名称、建设(委托)单位、提交单位和日期(送审稿应在封皮的报告名称下方注明“送审稿”字样);扉页除有封面部分内容外,还需有报告编制单位、项目负责、报告编写人、审核人、总工程师和单位负责人签字栏;目录应包括正文目录、附图目录、附件目录及相应的页码;附图件大小依据项目的规模而定,比例尺应满足其精度的要求,一律按A4规格折成手风琴式,图面朝里,图签向外;附图册和附表册幅面可为A3幅面(其格式要求详见本要求附件)。

4.勘查/设计技术报告中的文字、术语、标点、代号、符号、数字、图例、图式、单位等均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规范、规程的规定。

5.勘查/设计技术报告中的插图应注明图号、图名、图例、比例尺(图号、图名采用黑体置于图下部);插表应注明表号、表名(表号、表名采用黑体置于表上部)。

6. 勘查/设计技术报告附图、附件应按顺序排列,附于文字报告后;附图中应有责任栏(右下角)。

7、勘查/设计技术报告内容装订顺序:封面、扉页(责任栏)、单位资质、专家评审意见、评审专家组名单、报告目录、正文、报告附图、报告附件。

8.勘查/设计技术报告最终稿应沿左侧胶装成册。

二、技术成果格式1、勘查成果报告格式(详见本规定附件1-1~1-9):附件1-1:封面格式附件1-2:扉页格式附件1-3:单位资质附件1-4:专家评审意见附件1-5:评审专家组名单附件1-6:报告目录格式附件1-7:正文格式附件1-8:报告附图(包括工程地质平面图、工程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等)附件1-9:报告附件(包括委托书、土工试验成果、钻孔记录照片等)2. 设计成果报告格式要求(详见本规定附件2-1~2-9)设计成果由设计总说明(或设计报告)、图纸、工程投资估(或概)算书、设计计算书(另册装订)等四部分内容组成。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编图技术要求(试行)-复制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编图技术要求(试行)-复制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编图技术要求(试行)目录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总则 (1)3.1编图原则 (1)3.2编图方法 (2)3.3编图要求 (2)4 基础性图件 (2)4.1基本要求 (3)4.2实际材料图 (3)4.3地质环境条件与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图 (4)4.4孕灾地质条件图 (5)4.5地质灾害及隐患分布图 (6)5 应用性图件 (7)5.1基本要求 (7)5.2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图 (7)5.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图 (8)5.4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图 (9)5.5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图 (10)5.6单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管控建议图 (11)6 图件说明书 (12)6.1 基本要求 (12)6.2 内容 (12)7 数据库建设 (12)8 图件质量检查 (13)9 涉密数据的注意事项 (13)附录 A (规范性附录)主要实物工作量汇总表 (14)附录 B (规范性附录)图件版式说明 (15)附录 C (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和区划方法 (19)附录 D (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和区划方法 (22)附录 E (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和区划方法 (25)附录 F (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风险区划成果图件说明书建议提纲 (27)前言为规范和指导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1:50 000)成果图件编制工作,制定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参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技术要求由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提出。

本技术要求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归口管理。

本技术要求起草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探矿工艺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国土资发[2004]69号文附件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国土资发[2004]69号文附件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国土资发[2004]69号文附件1.范围1.1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不同阶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程序。

1.2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各类建设工程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及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定义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2.1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2.2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2.3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地区。

2.4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是指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

3.总则3.1为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XXX、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35号)的精神,规范全国建设工程和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特制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3.2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必须对规划区进行地1-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3.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必须对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该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做出评价,提出具体的预防治理措施。

3.4地质灾祸危险性评估的灾种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含岩溶塌陷和矿山采空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

3.5地质灾祸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是:阐明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各种地质灾祸的危险性,举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祸措施与发起,并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贵州省高位隐蔽性地质灾害隐患调查技术指南

贵州省高位隐蔽性地质灾害隐患调查技术指南

贵州省高位隐蔽性地质灾害隐患专业排查技术指南(试行)目录1 总则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排查技术方法 (3)3.1 基本排查方法 (3)3.2 资料收集 (3)3.3 地面调查 (3)3.4 InSAR地表形变探测 (5)3.5 遥感解译 (5)3.6 航空摄影 (6)3.7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 (8)3.8 地球物理探测 (10)3.9 山地工程 (10)3.10 钻探 (11)3.11 测试与试验 (11)4 高位隐蔽性地质灾害隐患专业排查 (1)4.1 新增滑坡隐患调查 (1)4.2 新增崩塌隐患调查 (2)4.3 新增泥石流隐患调查 (3)4.4 新增不稳定斜坡隐患调查 (5)4.5 新增地面塌陷隐患调查 (5)4.6 新增地裂缝隐患调查 (7)5 现状地质灾害及隐患核查 (1)5.1 已有滑坡灾害点核查 (1)5.2 已有崩塌灾害点核查 (1)5.3 已有泥石流灾害点核查 (1)5.4 已有不稳定斜坡灾害点核查 (2)5.5 已有地面塌陷灾害点核查 (3)5.6 已有地裂缝灾害点核查 (3)6 资料整理和成果编制 (4)6.1 资料整理 (4)6.2 成果编制 (4)6.3 成果提交 (4)7 质量检查与成果验收 (5)7.1 质量检查 (5)7.2 野外验收 (5)7.3 成果审查验收 (6)附录 A (7)A.1 滑坡野外调查表 (7)A.2 崩塌野外调查表 (11)A.3 泥石流野外调查表 (14)A.4 不稳定斜坡野外调查表 (16)A.5 地面塌陷野外调查表 (18)A.6 地裂缝野外调查表 (21)A.7 高位地质灾害隐患遥感解译野外核实表 (24)A.8 野外记录本记录格式及内容 (25)附录 B (26)B.1 地质灾害灾情/危害程度分级 (26)B.2 危害对象等级划分 (26)B.3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划分 (26)附录 C (28)C.1 滑坡分类 (28)C.2 崩塌分类 (29)C.3 泥石流分类 (29)C.4 地面塌陷分类 (30)C.5 地裂缝分类 (30)附录 D (32)D.1 滑坡野外判别 (32)D.2 崩塌野外判别 (32)D.3 泥石流野外判别 (33)D.4 不稳定斜坡野外判别 (35)附录 E (36)E.1 泥石流沟严重程度(易发程度)数量化 (36)E.2 泥石流沟易发程度数量化综合评判 (36)附录 F (38)F.1 设计书编写提纲 (38)F.1.1 基本要求 (38)F.1.2 设计书封面、扉页及正文编排版式 (39)F.1.3 设计书编写提纲 (42)F.2 成果报告编写提纲 (44)F.2.1 基本要求 (44)F.2.2 成果报告封面、扉页及正文编排版式 (45)F.3.3 成果报告编写提纲 (48)附录G (50)G.1 附图编制 (50)G.2 附件编制 (51)1 总则1.1 为了规范和指导贵州省高位隐蔽性地质灾害隐患专业排查工作的开展,制定本指南。

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要求(试行)××××—××—××发布××—××—××实施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发布目录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基本规定 (1)4 施工组织 (2)4.1一般规定 (2)4.2施工准备与测量工作 (2)4.3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 (2)4.4编制内容和方法 (3)5安全防护工程 (3)6截(排)水工程 (3)6.1 一般规定 (3)6.2 表层排水 (4)6.3深层排水 (4)7预应力锚固 (4)7.1一般规定 (4)7.2材料与设备 (5)7.3施工 (5)7.4试验与预应力监控 (6)8抗滑桩 (6)9格构锚固 (8)9.1浆砌片石格构 (8)9.2钢筋混凝土格构 (8)9.3锚杆施工 (9)10抗滑挡土墙 (9)10.1重力式挡土墙 (9)10.2钢筋混凝土挡土墙 (10)11其它防治工程 (10)11.1柔性防护 (10)11.2清方减载 (10)11.3回填反压 (11)11.4生物防护 (11)11.5填充、注浆加固工程 (11)12监测预报 (11)13环境保护 (12)附录A(规范性附录)石料技术要求 (13)附录B(规范性附录)预应力锚杆锚固试验 (14)I前言为适应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工作标准化的需求,加强对该工作的指导,并使其更加规范,质量可靠,贵州省国土资源厅组织有关单位的专家编写了《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要求》,以统一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工作。

本标准按国家标准的要求、并参考有关地方标准、结合贵州实际编制。

本标准共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基本规定、施工组织、安全防护工程、截(排)水工程、预应力锚固、抗滑桩、格构锚固、抗滑挡土墙、其他防治工程、监测预报、环境保护13章,规范性附录A、B。

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联兴村下从组地质灾害隐患核查报告

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联兴村下从组地质灾害隐患核查报告

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联兴村下从组地质灾害隐患核查报告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二○二一年五月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联兴村下从组地质灾害隐患核查报告调查单位: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都匀分院调查人:潘政达潘喆吴雄*******审核:潘喆总工程师:朱要强院长:吕刚报告提交单位: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报告提交时间:2021年05月28日目录一、基本情况 (1)二、地质环境条件 (3)(一)气象水文 (3)(二)地形地貌条件 (4)(三)岩性及构造条件 (4)(四)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 (5)三、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影响 (6)(一)现状地质环境条件调查。

(6)(二)现状地质环境问题 (11)(三)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11)四、结论 (12)附件附件01业主委托书一、基本情况核查区域位于三都县都江镇联兴村下从组位于三都水族自治县东侧,直距县城约24km,有通村公路直达,交通较为便利。

核查区域地理中心坐标为:东经108°05′51″,北纬26°04′03″。

(见图1交通位置图)。

图1工作区交通位置图为查明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联兴村下从组地质灾害隐患情况,避免因地质灾害造成村民伤亡及房屋损坏和财产损失,根据国务院第394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以及三都县人民政府有关要求,兹委托我院承担《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联兴村下从组地质灾害隐患核查报告》工作,主要任务是:1、查明工作区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及其岩性与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人类工程活动等地质环境条件:2、详细查明是否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如有,需查明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分布、边界、形态等特征及危害范围、威胁对象等情况,并分析地质灾害隐患形成原因,预测地质灾害发展趋势,评价地质灾害稳定性,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提供依据,同时指导当地政府采取相应(监测或防治)措施;3、编制并提交《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联兴村下从组地质灾害隐患核查报告》。

本次工作要求按照《贵州省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2018)及《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DD2019-08)等进行,并提交的《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联兴村下从组坡地质灾害隐患核查报告》。

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和灾害风险评估概述

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和灾害风险评估概述
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 求和灾害风险评估概述
路漫漫其悠远 2020/3/23
报告提纲
1. 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2. 地质灾害风险的评估方法 3. 地质灾害隐患的野外判别 4. 结论
路漫漫其悠远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路漫漫其悠远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定义
路漫漫其悠远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技术路线: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技术路线
点: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和群众报险线索,对灾害点或出险 点逐一进行现场调查。对县城、村镇、矿山、重要公共基 础设施、主要居民点都必须进行现场地质调查,不得“漏 查”地质灾害。
线:沿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沟谷、陡 斜坡等和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公路,铁路,河道,输水、 电、气管线等进行追索调查。
面:对调查区域采用网格控制调查,了解灾害形成演化的 地质背景条件;了解人类工程活动地带滑坡、崩塌、泥石 流等分布和发育规律;分析预测地质灾害致灾的可能性。
路漫漫其悠远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调查内容: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工程结构 、地表水和地下水、人类活动、气候植被等。
重庆局部地貌
路漫漫其悠远
地灾调查: 环境地质调查:描述地质环境的复杂程度 单点地灾调查:描述单点地灾的致灾特征
(滑坡、崩塌(危岩)、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塌陷、地裂纹)
地灾评价: 区域地灾危险性评价(危险性区划) 单点地灾危险性评价(危险性指数)
路漫漫其悠远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一)地质环境调查
路漫漫其悠远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路漫漫其悠远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编制格式及资料要求(试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编制格式及资料要求(试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编制格式及资料要求(试行)为规范管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成果报告的编制,保证技术报告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特制定本要求。

一、勘查/设计技术报告提交1.勘查/设计技术报告做到内容完整、真实准确、数据无误、图表清晰、重点突出、结论正确,建议合理、可行。

2. 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的编制章节和内容应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要求。

3、勘查/设计技术报告格式:正文、表格的幅面采用国际标准A4规格(个别表格也可采用A3规格,但应折叠成A4大小);封面应包括报告名称、建设(委托)单位、提交单位和日期(送审稿应在封皮的报告名称下方注明“送审稿”字样);扉页除有封面部分内容外,还需有报告编制单位、项目负责、报告编写人、审核人、总工程师和单位负责人签字栏;目录应包括正文目录、附图目录、附件目录及相应的页码;附图件大小依据项目的规模而定,比例尺应满足其精度的要求,一律按A4规格折成手风琴式,图面朝里,图签向外;附图册和附表册幅面可为A3幅面(其格式要求详见本要求附件)。

4.勘查/设计技术报告中的文字、术语、标点、代号、符号、数字、图例、图式、单位等均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规范、规程的规定。

5.勘查/设计技术报告中的插图应注明图号、图名、图例、比例尺(图号、图名采用黑体置于图下部);插表应注明表号、表名(表号、表名采用黑体置于表上部)。

6. 勘查/设计技术报告附图、附件应按顺序排列,附于文字报告后;附图中应有责任栏(右下角)。

7、勘查/设计技术报告内容装订顺序:封面、扉页(责任栏)、单位资质、专家评审意见、评审专家组名单、报告目录、正文、报告附图、报告附件。

8.勘查/设计技术报告最终稿应沿左侧胶装成册。

二、技术成果格式1、勘查成果报告格式(详见本规定附件1-1~1-9):附件1-1:封面格式附件1-2:扉页格式附件1-3:单位资质附件1-4:专家评审意见附件1-5:评审专家组名单附件1-6:报告目录格式附件1-7:正文格式附件1-8:报告附图(包括工程地质平面图、工程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等)附件1-9:报告附件(包括委托书、土工试验成果、钻孔记录照片等)2. 设计成果报告格式要求(详见本规定附件2-1~2-9)设计成果由设计总说明(或设计报告)、图纸、工程投资估(或概)算书、设计计算书(另册装订)等四部分内容组成。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要求(DZZHSG2008)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要求(DZZHSG2008)

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要求(试行)××××—××—××发布××—××—××实施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发布目录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基本规定 (1)4 施工组织 (2)4.1一般规定 (2)4.2施工准备与测量工作 (2)4.3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 (2)4.4编制内容和方法 (3)5安全防护工程 (3)6截(排)水工程 (3)6.1 一般规定 (3)6.2 表层排水 (4)6.3深层排水 (4)7预应力锚固 (4)7.1一般规定 (4)7.2材料与设备 (5)7.3施工 (5)7.4试验与预应力监控 (6)8抗滑桩 (6)9格构锚固 (8)9.1浆砌片石格构 (8)9.2钢筋混凝土格构 (8)9.3锚杆施工 (9)10抗滑挡土墙 (9)10.1重力式挡土墙 (9)10.2钢筋混凝土挡土墙 (10)11其它防治工程 (10)11.1柔性防护 (10)11.2清方减载 (10)11.3回填反压 (11)11.4生物防护 (11)11.5填充、注浆加固工程 (11)12监测预报 (11)13环境保护 (12)附录A(规范性附录)石料技术要求 (13)附录B(规范性附录)预应力锚杆锚固试验 (14)I前言为适应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工作标准化的需求,加强对该工作的指导,并使其更加规范,质量可靠,贵州省国土资源厅组织有关单位的专家编写了《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要求》,以统一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工作。

本标准按国家标准的要求、并参考有关地方标准、结合贵州实际编制。

本标准共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基本规定、施工组织、安全防护工程、截(排)水工程、预应力锚固、抗滑桩、格构锚固、抗滑挡土墙、其他防治工程、监测预报、环境保护13章,规范性附录A、B。

省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信息化成果技术要求

省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信息化成果技术要求

省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信息化成果技术要求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省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信息化成果技术要求目录一、空间数据库建设 (1)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2.引用标准及规定 (1)3.基本术语 (1)3.1图元 (1)3.2 图素 (2)3.3 图层 (2)3.4 图类 (2)3.5 数据项 (2)3.6 数据类型 (2)3.7 属性表 (2)3.8 空间图形库 (2)3.9 地质灾害数据库 (2)3.10 多媒体文档 (2)4.空间图形库技术要求 (3)4.1 基本技术要求 (3)4.2 图层命名规则 (3)4.3 ‘统一编号’规则 (5)4.4 空间图层划分 (6)4.4.1 图层划分原则 (6)4.4.2 地质灾害图图层划分 (6)4.5 图层内部属性表 (8)5.地质灾害数据库 (19)6. MapGIS工程文件命名规则 (20)二、输出图形建设 (21)1.基本技术要求 (21)2.专题图层编制要求 (21)三、信息化工作文档编写 (22)1.信息化工作文档内容 (22)2.信息化工作文档编写要求 (22)四、信息化成果存储 (29)1.标准文件夹结构 (29)2. DataBase文件夹 (31)2.1 易发分区图 (31)县市地质灾害调查综合研究与信息系统建设培训班资料2.2 防治区划图 (31)2.3 实际材料图 (31)3.输出图形 (32)4.项目成果报告 (32)5.信息化工作文档 (32)6.照片 (32)五、备注 (33)附件1:空间数据库图式图例 (34)省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信息化成果技术要求一、空间数据库建设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技术要求规定了《省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空间数据库系统》所包含的内容,并对空间图形库、数据格式、图层、视图工程文件的命名及图元编号的结构等做了规定。

该要求适用于1:500000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地质灾害信息采集及空间数据库建设。

地灾灾害施工手册

地灾灾害施工手册

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要求(试行)××××—××—××发布××—××—××实施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发布目录前言 ..........................................................................范围 ............................................................................. 规范性引用文件 ...................................................................基本规定 .........................................................................施工组织 ......................................................................... 一般规定 ........................................................................ 施工准备及测量工作 ..............................................................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 编制内容和方法 .................................................................. 安全防护工程...................................................................... 截(排)水工程 .................................................................... 一般规定.......................................................................深层排水 ........................................................................ 预应力锚固 ........................................................................ 一般规定 ........................................................................ 材料及设备...................................................................... 施工............................................................................ 试验及预应力监控................................................................ 抗滑桩............................................................................ 格构锚固.......................................................................... 浆砌片石格构.................................................................... 钢筋混凝土格构.................................................................. 锚杆施工 ........................................................................ 抗滑挡土墙....................................................................... 重力式挡土墙 ................................................................... 钢筋混凝土挡土墙 .............................................................. 其它防治工程.................................................................... 柔性防护...................................................................... 清方填反压...................................................................... 生物防护...................................................................... 填充、注浆加固工程............................................................ 监测预报 ........................................................................ 环境保护 ........................................................................ 附录(规范性附录)石料技术要求 ................................................... 附录(规范性附录)预应力锚杆锚固试验 .............................................前言为适应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工作标准化的需求,加强对该工作的指导,并使其更加规范,质量可靠,贵州省国土资源厅组织有关单位的专家编写了《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要求》,以统一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工作。

贵州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贵州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贵州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办法正文:---------------------------------------------------------------------------------------------------------------------------------------------------- 贵州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办法(2006年9月7日)第一条为规范地质灾害治理的工作程序,有效地消除地质灾害的威胁,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通知的通知》(黔府办发〔2001〕66号)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治理,是指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的地质灾害点实施的工程治理。

第三条地质灾害治理实行属地管理。

县域内的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由县级国土资源局、开发区国土资源分局组织治理;跨行政区的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由其共同的上一级国土资源部门组织治理。

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可以委托下级国土资源部门组织治理。

凡批准立项的地质灾害治理项目,除应急治理外,要实行项目招投标。

招投标工作由组织治理的国土资源部门会同同级财政等有关部门按照工程招标的有关规定组织开展。

应急治理工程可由组织工程项目实施的国土资源部门按本办法第九条的规定委托具有地质灾害防治资质的单位进行施工。

第四条地质灾害等级和应急治理工程由项目审查批准部门组织专家调查研究后确定。

地质灾害等级按下列规定划分:(一)特大型: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受威胁人数1000人以上或者预估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二)大型: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受威胁人数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者预估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三)中型: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受威胁人数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者预估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四)小型: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受威胁人数100人以下或者预估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

贵阳市南明区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调查与稳定性分析评价

贵阳市南明区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调查与稳定性分析评价

贵阳市南明区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调查与稳定性分析评价作者:董吉刘华来源:《西部资源》2023年第03期[关键词]崩塌;危岩体;稳定性分析;工程治理 1. 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基本概况贵阳市南明区处于喀斯特地貌典型区,具有地层岩溶发育、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等基本特征,为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加上贵阳市南明区为贵州省府所在地,为核心城市区域,人口密集,建筑物大多依山甚至傍山而建,崩塌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危害程度大,社会影响大,危险威胁等级高,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

为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及财产安全免遭损害,系统总结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调查分析评价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贵阳市南明区沙冲南路朝阳巷后山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隐患点位于南明区沙冲南路朝阳巷后山,周边民宅较多,建筑物密集,地理坐标为:106°41'55″E,26° 33'4″N。

调查区坡脚崩塌体前方为密集居民棚户区,居民建筑错综复杂,紧靠調查区山体[1]。

2. 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调查的基本方法结合地质环境等基本特征,拟定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调查的方法为:(1)资料收集:1987年贵州省地质矿产局提交的《贵阳幅地质图1∶5万》、贵阳测绘局提供的贵阳幅1∶1万地形图、贵阳幅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

(2)地面调查:地面调查包括岩层产状、岩层走向、崩塌方向、地下水补给渠道、历史崩塌情况、现场崩塌危岩体的规模、稳定性等。

(3)地质灾害点调查:地质灾害点调查主要包括调查崩塌体的现状稳定性、规模尺寸及所在部位的高差以及威胁对象范围的确定。

3. 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现场调查基本内容及任务调查立足于该危岩体的综合治理,为治理设计提供基础的地质依据,并提出合理的防治方案,确保崩塌点下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主要任务为:(1)查明崩塌(危岩体)的基本稳定性,主要包括历史成因、成灾因素、预判发生崩塌可能性并给出合理避让或临时安全处置建议,尽可能将安全风险降至最低;(2)详细查明崩塌(危岩体)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空间几何特征、体积、已有的变形破坏现象与工程地质现象;(3)查明该崩塌(危岩体)成因、稳定性及发展趋势;(4)评价该崩塌(危岩体)的稳定性和危险性及危害程度;(5)对崩塌(危岩体)提出技术可行,条件允许,便于操作的应急治理工程措施及防治方案[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前言 (I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及定义 (1)4总则 (2)5基本要求 (2)5.1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原则 (2)5.2调查内容 (3)5.3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确定 (3)5.4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 (3)5.5地质灾害调查工作设计的编制 (3)5.6地质灾害调查成果的编制 (4)6调查工作方法 (4)7地质灾害分类和分级 (4)7.1地质灾害分类 (4)7.2地质灾害分级 (5)8地质环境调查 (6)8.1 一般要求 (6)8.2 地形地貌调查 (6)8.3 地质构造调查 (6)8.4 岩土体调查 (7)8.5 地表水和地下水调查 (8)8.6 降水调查 (8)8.7 植被调查 (8)8.8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调查 (9)9滑坡调查 (9)9.1 滑坡分类 (9)9.2 滑坡的调查内容 (9)9.3 新、老滑坡的判别 (11)9.4 滑坡稳定性的判别 (11)9.5 滑坡灾害的实地调查 (11)10崩塌的调查 (13)10.1 崩塌的分类 (13)10.2 崩塌的调查内容 (13)10.3 新、老崩塌的判别 (14)10.4 崩塌稳定性的判别 (14)10.5 崩塌灾害的实地调查 (14)10.6. 崩塌灾害的核查 (14)10.7 崩塌灾害的测绘 (15)11泥石流的调查 (15)11.1 泥石流的分类 (15)I11.2 泥石流的调查内容 (15)11.3 新、老泥石流的判别 (18)11.4 泥石流稳定性的判别 (19)11.5 泥石流灾害的实地调查 (19)11.6 泥石流灾害的核查 (19)11.7 泥石流灾害的测绘 (19)12地面塌陷调查 (19)12.1 地面塌陷灾害的调查内容 (19)12.2 地面塌陷灾害稳定性的判别 (20)12.3 地面塌陷灾害的实地调查 (20)12.4 地面塌陷灾害的核查 (20)12.5地面塌陷灾害的测绘 (20)13地裂缝调查 (20)13.1 地裂缝灾害的调查内容 (20)13.2 地裂缝灾害稳定性的判别 (20)13.3 地裂缝灾害的实地调查 (21)13.4 地裂缝灾害的核查 (21)13.5 地裂缝灾害的测绘 (21)14不稳定斜坡调查 (21)14.1 不稳定斜坡的调查内容 (21)14.2 不稳定斜坡稳定性的判别 (21)14.3 不稳定斜坡的实地调查 (22)14.4 不稳定斜坡的核查 (22)14.5 不稳定斜坡的测绘 (22)15地质灾害评价 (22)16室内资料整理 (35)17设计书编写与成果报告编制 (35)18地质灾害信息数据库建设 (37)19质量检查与成果验收 (37)附录A(规范性附录)《区域地质灾害调查工作设计书》编写提纲 (39)附录B(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调查报告书》编写提纲 (40)附录C(规范性附录)图件图层设定 (41)附录D(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信息数据库建设报告说明书》编写提纲 (42)II前言为使我省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更加科学和标准化,提高其质量,贵州省国土资源厅组织有关单位专家,编写了《贵州省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以规范全省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更好地发挥其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先导和基础作用。

本标准按国家标准的要求、并参考行业标准和有关地方标准,结合贵州实际编写而成。

本标准共19章,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则、基本要求、调查工作方法、地质灾害分类和分级、地质环境调查、滑坡调查、崩塌调查、泥石流调查、地面塌陷调查、地裂缝调查、不稳定斜坡调查、地质灾害评价、室内资料整理、设计编写与成果报告编制、地质灾害信息数据库建立及质量核查与成果验收。

规范性附录A、B、C、D、E。

本标准由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贵州省地矿局第一工程勘察院和贵州省地矿局第二工程勘察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胜元、张建江、王顺祥、曹玉志。

本标准经赵国宣、丁坚平、魏康林、谢树庸、刘仁义、伍锡举、莫安儒等专家审查。

III贵州省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试行)1范围1.1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地质灾害基础术语的定义,分类、分级的原则。

1.2 本要求规定了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技术规则。

1.3 本要求适用于贵州省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勘察评价、治理工程设计;也适用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地质灾害进行分级、分区及项目管理使用;民政及其它抗灾部门亦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经本技术要求的引用而成为本要求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或修订版不适用本技术要求;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技术要求。

GB/T1-12000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DZ0238—2004 地质灾害分类分级DZ0245—2004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DZ/T0218—2006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9—2006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20—2006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21—2006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2—2006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2001)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规范(1:50000)(中国地质调查局—2006)3术语及定义本要求采用下列术语及定义:3.1 地质环境 geological enviroment岩石圈及其风化产物,包括地球岩土圈和表层风化层两部分地质体的组成、结构和各类地质作用与现象。

3.2环境地质问题 enviromental geological prolems指人类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引发的环境问题。

具体包括地质灾害、石漠化、水土流失、岩溶洪涝、水污染、土地退化、资源衰竭等。

3.3 地质灾害 geological hazards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公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不稳定斜坡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3.3.1滑坡 landslide斜坡上的岩土体沿一定软弱结构面(带)整体向坡下运动变形的现象。

3.3.2崩塌 rock fall高陡斜坡上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离开母体后,以倾倒、滚动、跳动、坠落等形式为主的移动1现象。

3.3.3 泥石流 debris flow由于降水等原因,发生在山区的一种夹带大量泥沙、石块的间歇性重力流。

3.3.4 地面塌陷 ground collapse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坑(洞)的地质现象。

3.3.5 地裂缝 geofractures受自然或人为作用的影响,岩体或土体中直达地表的线状开裂现象。

3.3.6不稳定斜坡 unstability massif on the slope斜坡上的岩土体可能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地段。

3.4 地质灾害易发区 the zone where geological hazards is easy to occur指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具体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

3.5 地质灾害不易发区 the zone where geological hazards is hard to occur指不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

3.6 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possibility of occrrence and harmfulness of geological hazards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与可能造成损失程度的迭加。

3.7地质灾害影响区 the scope that the geological hazards endangers probably发生地质灾害可能影响的范围。

3.8地质灾害危险区 the scope of geological hazards threatens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危害对象区域。

4总则4.1 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国土资源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要求,为规范贵州省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程序、工作程度和工作方法,促进地质灾害调查工作行为的统一,特制定本技术要求。

4.2 根据贵州高原斜坡及岩溶地质环境脆弱性的特点,确定贵州省境内地质灾害的主要灾种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和不稳定斜坡六种类型。

4.3地质灾害调查的目的查明地质灾害及其隐患,减少灾害损失,保护公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有计划的防治地质灾害或地质灾害责任单位治理地质灾害提供基础地质技术依据。

4.4 地质灾害调查的任务4.4.1基本查明工作区已发生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条件;查明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的分布规模、变形动态特征、引发因素及形成机制,并对其稳定性和危害程度进行初步评价。

4.4.2按“以人为本”的原则,对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对其稳定性与复活性进行评价,并评估地质灾害隐患的危害程度及危险性。

4.4.3在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地质灾害勘察和防治措施的建议。

5基本要求5.1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原则调查工作应紧密结合防灾减灾的需要,突出“以人为本”、以突发性地质灾害为重点的调查原则,对缓变型地质灾害,则围绕有受灾危险的居民点、城镇、重要工程设施、主要交通干线进行调查。

25.2调查内容主要调查已发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发育特征、已造成的损失和危害程度;对潜在的地质灾害(含不稳定斜坡),主要调查地质灾害的复活性、危险性和潜在危害的威胁程度。

5.2.1 滑坡调查主要调查滑坡发生时间、灾情、地质特征、分布规模、物质组成、运动形式、滑速、滑距、引发因素、复活迹象,并提出防灾减灾措施。

5.2.2 崩塌调查崩塌包括危岩体及堆积体“危岩体”,主要调查切割岩体形成危岩的优势节理、裂隙、发育特征,危岩体规模,危岩体可能威胁范围的人口分布及经济状况,并判断崩塌(危岩体)的危险性及潜在的危害程度,同时提出防治措施。

“堆积体”,主要调查堆积体的物质组成、规模与形态、稳定状态、复活性和危害程度。

5.2.3 泥石流调查主要调查泥石流沟谷中松散物源量、植被发育状况、降水特征及降水量、汇水面积、沟谷纵横坡降、沟口地貌、新老泥石流扇与地形关系,结合以往灾情判断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危险性和危害程度,同时提出防治措施。

5.2.4 地面塌陷调查主要调查已有塌陷的发育特征,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及引发因素、发展趋势,已造成的和今后可能发生的灾害情况,已采取的防治措施、效果,并提出今后防治的建议。

5.2.5 地裂缝调查主要调查单缝特征和群缝分布特征、分布范围、成因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引发因素和发展趋势,并对现有灾害进行评估、预测,提出今后防治的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