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及解析】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天皇称号的起源

日本历史学家关于天皇称号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自建国以来就称天皇,一直传袭下来。近数十年史学家则认为,4世纪的最高统治者称大王而不称天皇。早期统治者的天皇称号是后来所加的。天皇的称号出现于6世纪末7世纪初。当时朝中的革新派决心仿效中国隋唐的制度改革。593年,圣德太子任摄政。他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中国学习,改称大王为天皇。这种意见已经成为通说。

幕府的建立

日本武士集团逐渐形成分别以源氏和平氏为中心的关东、关西两大集团。皇室和贵族依靠他们进行政治斗争,两大集团自己也因争权夺利而互相斗争。12世纪后半期,关西武士集团平氏取得优势,当权二十多年。1185年,关东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打败平氏,取得中央政权。第二年,他在镰仓(在本州岛南岸,临相模湾)建立幕府,1192年,又从朝廷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成为日本的实际统治者。幕府依靠武士作为统治的支柱。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缴纳贡物,并服兵役;幕府保护武士的家传土地所有权,对有功者赐给土地和官职,派武士到地方上去担任“守护”,掌握实权。幕府自己设置官吏,分别掌握行政、军事、司法权力,还派人到首都京都监视朝廷。幕府实际上是朝廷之外的政府,在首都的中央政府名存实亡。从1192年起,将近七百年间,日本政权掌握在军事封建贵族手里。

幕府统治时期

幕府原是将军带兵出征处理事务的营幕,故将军的营幕又称幕府。在幕府统治时代,幕府是将军的政厅,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形式上尊重天皇朝廷,名义上将军由天皇任命,实际上天皇朝廷没有任何权力,只是个傀儡。真正掌握实权的是以将军为首的幕府。这是世界历史上特有的一种双重政府的统治形式。在日本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幕府统治时代”。1185年源赖朝(1147—1199)在长期内战中,战胜政敌,1192年正式创建镰仓幕府,它于1333年灭亡。其后历经南北朝(1336~1392年)、室町幕府(1336~1573年)、战国时代(1467~1568年)、织丰时期(1576~1600年)、德川幕府(1603~1867年),中间共三个幕府,历时近七百年,对日本近现代社会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

丰臣秀吉初步统一日本

日本从14世纪中期起,各地封建诸侯纷纷割据,在自己的领地上建筑城堡,经营手工业、商业和采矿业,向农民征取重税。农民不断发动起义反对封建压迫,特别是1485年的山城国(在今京都府)农民起义,狠狠地打击了封建主,山城国的人民坚持自治达七年之久。受到农民起义的严重打击的封建主希望出现一个强大的中央政权,以便保障他们的利益。

到了16世纪,日本的工商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人开始同日本发生贸易关系,同时日本同中国、暹罗(现在的泰国)、太平洋诸岛的贸易也很发达,大阪、兵库、博多、长崎等大城市成长起来。日益发展的国内外贸易需要统一的国内市场,需要一个能够保护贸易的强有力的政权,而日本的封建混战局面对发展工商业不利。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中等的封建诸侯织田信长逐渐打败各地的诸侯,把日本引向统一的局面。他一方面统一币制,免除国内关税,兴修道路,保护商业;一方面残酷地剥削农民。1582年,织田信长因部将的反对而被刺,他的一个亲信将领丰臣秀吉(1536—1598)打败反对者,操纵国家政权。丰臣秀吉继续织田信长的事业,把本州、四国、九州各地初步统一成为一个国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他还没收民间的武器,丈量土地,征收高额赋税,企图摧毁农民的反抗力量。

德川家康(1542—1616)

德川幕府的建立者。15世纪后半期,日本进入群雄争霸的混战时期,史称“战国时代”,16世纪后半期他追随织田信长开始武力统一日本,以后又随丰臣秀吉初步完成全国统一。1600年关原大战,战胜丰臣氏,1603年任“征夷大将军”,建立德川幕府。1605年把将军职位让给儿子秀忠,自己作“大御所”(前将军),继续掌权。1615年在大阪消灭了丰臣氏的残余势力,使日本摆脱了长达一个世纪的内战。1616年去世。

日本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耕地面积1600年约150万町步,18世纪为297万町步。大米产量1600年为1 973万石,1700年为3 063万石。(1町步约合1公顷)

日本城市的发展

德川幕府时代,大名和武士居住在大名的城堡里,即城下町,城下町最初只是政治中心。由于它割断了各级封建领主与土地的直接联系,使他们成为单纯实物的地租拥有者,为满足生活需要,封建领主不得不将部分地租──大米,投入市场,封建地租变成商品,封建领主的经济被商品化了。为适应他们这种经济需要,大批手工业者、商人涌入城市。于是以江户为中心,沿主要交通干道、人口密集地区,出现许多大小不等的城下町,这类城市几乎遍及全国。从16世纪到17世纪初形成全国城市演变的主流,在数量、规模、作用上均占绝对优势,在中央政府周围形成坚固的防卫体制,支撑着幕府对全国的封建统治。在城下町总人口中,武士数量一般占50%,具有较强的军事色彩和消费特点。城下町不是封建体制的对立物,没有引起日本社会经济本质的变化,是为封建政治服务的,是对自给自足经济的补充,这也是一般东方世界封建城市的特点。

江户、大阪、京都

江户是德川幕府所在地,全国政治中心。将军和部分大名及大名的家臣、随从人员住在这里。为适应他们的需要,工商业发达起来。18世纪初拥有武士50万,其他人口50万,合计100万,而1801年英国伦敦人口为85万。在德川幕府后期,日本东北部的物产大多运到江户,江户经济地位提高,成为日本经济中心之一。

大阪地处水陆交通要道,是全国经济中心。封建领主们贩卖大米的中心市场,每年从各藩国运进大阪的大米达100万~150万石,被誉为“天下厨房”。它还是全国各种物资的集散地,1714年内全国各地运入大阪的商品共119种,由大阪运往各地的商品91种,所以大阪也是封建领主的商品流通中心。18世纪初人口已达38万。

京都拥有皇宫和许多寺院,带有宗教色彩的城市,1715年人口为35万。

锁国令

1633~1639年德川幕府连续5次正式颁布“锁国令”,又叫“宽永锁国令”。1633年禁令为:除特许船只外,偷渡出海者应处死刑,旅居海外的日本人限5年内回国,告发外国传教士者有赏,发现的外国传教士,应押解下狱。1634年又重申前令。1635年废除任何特许,严禁一切日本船只和日本人出海,同时不许旅居海外的日本人回国。1636年规定将葡萄牙人从平户迁至长崎港内的一块人造陆地──出岛居住,以便与日本人隔绝往来。1639年岛原起义后,颁布最后一道锁国令,除允许中国和荷兰商人在长崎通商外,完全禁绝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前往日本。

日本在“锁国”期间同中国、荷兰和朝鲜保持一定的贸易关系。中朝是东方国家,又是近邻,日本从贸易往来中获得丝绸、毛织品、书籍、高级消费品和武器。这种贸易完全由幕府垄断,在经济上可以加强对地方封建领主的控制。荷兰是西欧国家,主要信奉新教,向幕府保证不传教,荷兰船带来的商品有丝织品、棉织品、药品、钟表、砂糖、欧洲工艺品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