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地理必修二1.2 人口迁移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1.2人口迁移课件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1.2人口迁移课件

人口机械增长=年内迁入人口数-年内迁出人口数
闯关东、走西口、黄河中下游、长江、珠江流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呈现新的变化: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
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的影响可以从对迁入地和迁出地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方面考虑。
02
国 内 人 口 迁 移
改革开放后
02
国 内 人 口 迁 移
• 改革开放以后,在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动下,大量农村人口向城 镇迁移;同时,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吸引大量内陆人口迁人。
国内人口迁移特点
阶段
特点
方向
原因
02

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东、走西口、黄河

历史上
频繁、规模大
中下游、长江、珠江流 严重的自然灾害、战乱 域
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 人口短期离开原定居地后又
为。
返回的现象。
共同点
空间上发生位移
不同点
①必须改变定居地;(住所改变) ②时间较长;(一般1年以上)
③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行 政区变化)
①没有改变定居地; ②短期流动
概念:
一定区域内,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又称
2支0边世、纪上20山年下代乡到任、60东年何部代一到边个疆地、城区市都到农同村时存在某些促使人口迁出的推力因素和某些吸引人口迁入的拉力因素。然而,不 到18世纪末,土豆成为爱尔兰的主要粮食,但是从184同5年的起,人爱作尔兰出连迁续数移年决,土策豆时因病,害往严重往欠考收,虑引不发大同饥的荒,因短素短几。年中,100多万人背井离乡,形成移民潮。

2020-2021学年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1-2 人口迁移 课件(共83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1-2 人口迁移  课件(共83页)

误区警示: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变化 1.社会经济因素已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自然环境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但是随着生 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环境适应力、控制力的增强,自然环 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在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 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不过自然环境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 因素。
(2)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相对落后,而欧洲、 北美洲和澳大利亚是典型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 工作、生活环境好,收入水平高,而且这些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 率低,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日渐成为其经济增长的“瓶 颈”,这客观上形成了对移民的吸引力,因此成为中国移民的最 主要聚集地。
知识点二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
人口迁移的动力包括_迁__出__地___的__推__力___和 ___迁__入__地__的___拉__力_
共同构成。
2.自然因素
(1) 重 要 因 素 : 地 区 之 间 自 然 环 境 的 ___差__异____ , 以 及 _自__然__环__境__的变化。
知识点三
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1.国际人口迁移
2.国内人口迁移 (1)工业化以前:大规模的__垦__荒_____、严重的 __自__然__灾__害__、__战__乱____等引发国内人口迁移潮。 (2)工业化以后:人口从__农__村_____向___城__镇____的迁移是最
为广泛的一种国内人口迁移。
提示:迁入地区:欧洲西部、美国和加拿大、澳大利亚、 西亚和北非等。特点:经济发达和石油等矿产资源的开采。
(3)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原因和特点。
提示: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人口从发展中国 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迁移》(共44张PPT)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迁移》(共44张PPT)
(经济因素)
[2016·成 都 市 第 七 中 学 二 诊 ]人 口 机 械 增 长率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与迁出人口数的差值与总人口 之比。读我国东部某省(市)2006~2014 年人口增长率变动 图,回答 1~2 题。
1.图示时期该省(市)人口总数( )
A.持续上升
B.持续下降
C.先增后减
D.先减后增
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 ) 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 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 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 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
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课本P110)
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 作用造成的。
经济因素最为重要
◆特定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 都有可能成为决定性因素。
分析:下列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①大庆、攀枝花吸引大量工人、技术人员和家属迁入 (矿产资源)
②我国60、70年代从东部沿海省区向东北和西北以及海南 (政策因素)
③90年代后期向东部迁移人口增多
(经济因素)
④ 2001年阿富汗大量难民流入巴基斯坦等国 政治(战争)因素
⑤撒哈拉沙漠边缘地区人口分别向南北迁移
(生态环境的变化) ⑥“三峡” 移民
3.据图可知( ) A.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净迁移率呈正相关 B.人口迁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口流入区和流出区 的城市化水平 C.北京迁入人口数量最多是因为北京经济最发达 D.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贵州人口迁出率最高
解析 仔细读图,注意对比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净迁移率 的相对关系;由图可知西藏人口净迁移率为正值,但城市化 水平很低,黑龙江省人口净迁移率为负值,城市化水平较高, 所以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净迁移率不呈正相关,故排除选项 A; 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应该位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 故排除选项 C;贵州人口迁出率高,主要是由于经济较为落 后,故排除选项 D;城市经济较为发达,是我国的主要人口 流入区,人口流入导致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化水平增加,而 人口流出区主要为农村,人口流出增加,农村人口减少,城 市人口比重相对增加,即城市化水平增加,故选项 B 正确。

2019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迁移》(共41张PPT)-PPT精选文档

2019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迁移》(共41张PPT)-PPT精选文档

东部→西部 乡村→城市
农业危机和 自然灾害
南部→北部和西部
新兴工业的 东北部老工业区→ 兴起和发展 西部和南部新工业区
老工业区的 新工业区→老工业 重建和改善 区 乡村→城市
【典题训练】
下图为“社会发展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规模示意图”, ①为城市间人口迁移,②为城乡间人口迁移,③为开拓 式人口迁移(与土地扩张相伴的人口迁移)。人口迁移 类型与其主要成因的正确组合是( C ) A.①—耕地面积的变化 B.②—经济全球化 C.②—城乡经济差异 D.③—城市环境污染日益 严重
思考: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还有哪些?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为什么要迁移呢?人口迁移究竟受哪些因素的 影响呢?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环境移民
请看下面图片,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什么。
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资源和自 然灾害
请看下面图片,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什么。
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的主要因素: ①美洲属于未开发的新大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②欧洲失业工人和破产农民增加,人们为了追求更好 的经济待遇迁往美洲; ③新航线的开辟为人们顺利迁移扫除障碍; ④殖民扩张是人口迁移的促进因素,加快了人口迁移 的过程。
美国国内四次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南北战争
工业化和城 市化的发展
【解析】城乡间人口迁移主要发生在城乡差别较大 的时期,迁移规模较大;随着城乡差别的减小,城 乡间的人口迁移也逐渐减少;所以影响城乡间人口 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差异。
人 人口的
概念
口 迁移

分类和影响
空 间 影响
自然环境的差异及变化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课件(40张ppt)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课件(40张ppt)

思考:主要的推力因素和 拉力因素有哪些?
推力
拉力
任何一个地区都同时存在某些促
使人口迁出的推力因素和某些吸 引人口迁入的拉力因素。然而, 不同的人作出迁移决策时,往往 考虑不同的因素。
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都有可能成 为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或拉力因 素。人口迁移正是这些因素综合 作用的结果。
1.自然因素 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和资
• 巩固练习 27解析第(1)题,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从交通、社会稳定、留守儿童角度进行分 析。根据图中曲线,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大于500万的省区有广东、浙江、上海、 江苏、北京等,空间分布特点是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第(2)题,根据图中曲 线可知,新疆目前已成为我国西部最大的省际人口流入地区,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 花生产基地,棉花采摘需要大量劳动力。第(3)题,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开采 需要大量劳动力,吸引大量劳动力迁入。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境,旅游资源丰富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花卉种植和边境贸易的发展,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第(4)题, 主要从西藏生态环境、民族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
第二节 人口迁移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1、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2、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及其原因 3、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13个国家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 2、人文因素: 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
经济发展水平
历史因素
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
•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 影响因素。
• 1.“五一”期间外地来兰州的人口属于( )
• A.省际人口迁移 B.人口流动 C.国内人口迁移 D.国际人口迁移
• 2.“五一”期间流入兰州的人口主要来自陕西、青海等地的原因是( )
• A.空间距离较近

1.2人口迁移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二高中地理(共40张PPT)

1.2人口迁移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二高中地理(共40张PPT)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
②人文因素
包括经济、政治。 军事、文化等。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
■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往往对人口迁移起着主导作用。各地区间普 遍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 工作、更高的收入和更有前途的发展,往往迁往经济 发达或就业机会多的地区。
长共同决定的。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
人口迁移的影响
我们处在一个人口迁移日益频繁的时代。一国之内、跨越国界甚至大洲之间的人口移 动,每天都在发生。人口迁移对迁出地、迁入地和迁移者本身都会产生深刻影响。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
【活动 】 认识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迁移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请你从下列说法中选择一条 或两条,谈谈自己的看法。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
什么是人口迁移
01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
■人口迁移
人们总是在不断地进行空间 移动,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 个地方。我们把涉及人口居 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 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
人口迁移的 三个标准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
【课程标准】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 点及其影响因素
【课标解读】
“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是核心内容。需要运 用相关的资料从时空角度描述15~19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后的国际人口迁移,以及我国历史上的部分人口迁移特点, 在对资料分析和解读过程中培养地理实践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2 人口迁移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2 人口迁移课件

人教版
ren jiao ban
第一章 人 口
第二节 人 口 迁 移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课程标准
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综合思维
能够通过案例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会综合分析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核心目标
1.明确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影响。2.结合实例,分析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3.结合地理资料,了解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
我国国内人口迁移
历史上大规模的垦荒、严重的自然灾害、战乱等引起的国内人口迁移。
1949年以来我国的国内人口迁移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我国国内人口迁移
重庆
2005—2010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人口净迁移率分布
人口净迁移率%
>5.0
2.0—5.0
0.0—2.0
-2.0—0.0
-5.0—-2.0
<-5.0
1.结合背景资料,归纳美国不同阶段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2.任选一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图1.16 19世纪中期以来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示意图
图1.17 美国洛杉矶城市景观
国际人口迁移
15—19世纪人口向新大陆迁移
欧洲殖民者贩卖黑奴的人口迁移路线
欧洲殖民者开发新大陆的人口迁移路线
2017年春运期间,我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约27亿人次,真是名副其实的全国人口大规模移动。这种春节期间回乡过年或外出旅行的人口移动属于人口迁移吗?人口迁移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2017年我国春运场景之一
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

1.2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高一地理同步优质课件(新教材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1.2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高一地理同步优质课件(新教材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 如近年来中东地区的战乱使许多 人逃离家园,迁居国外或成为国 际难民。
案例:文化因素与人口迁移
• 1947年的印巴分治,导致1 000 多万穆斯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 。
案例:生态环境与人口迁移
• 20 世纪80年代,非洲撒哈拉地 区的干旱也导致了大规模的人口 迁移。
案例:其他因素与人口迁移
因与外国人结婚,迁居到国外;男 性比女性更富有迁移动力;青年比 少年和老年迁移的比重更大。
04
案例研究
宁夏红寺堡移民开发区
思考题
为什么要进行生态移民?在移民迁入区和迁出区,分别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鸟瞰宁夏红寺堡移民开发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答案1
生态移民是将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人口迁移 到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以改善移民生产和 生活环境,保护和恢复迁出区的生态环境, 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20世纪80 年代开始,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宁夏立足 于区域自身的自然、社会和文化背景,实施 了规模空前的生态移民工程。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一节 人口迁移的 特点及影响因素
2019中图版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 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举例 说明人口迁移的原因。
导入新课
【思考题】
查阅资料,了解影响明朝初期山西人 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这对我国当时的 人口分布有什么影响?
人口迁移的概念
我们把涉及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人口迁移
• 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后), 国内人口迁移流向为
• 内地迁往沿海; • 山区迁往平原; • 农村迁往城市; • 贫困地区迁往发达地区, • 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工流动”。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1.2人口迁移(第2课时)课件(共19张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1.2人口迁移(第2课时)课件(共19张PPT)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国内人口迁移
资料:①生产建设兵团:解放后为了促进边疆地区的 建设我国先后成立了新疆、黑龙江、内蒙古等生产建 设兵团大量来自东部省区和城市的知识青年和农民等 先后加入,总人数近300万人;
②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指的是自1964年起我国 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 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 设施建设。大概投入了400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 等,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 专院校。
③1958年1月9日,我国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户籍 制度的法律,开始对人口自由流动实行严格限制和政 府管制。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2 国内人口迁移
(2)我国国内人口迁移—改革开放后
根据图片和资料填写表格,分析我国改革开放前人口迁移的特点。
时间
1949年至改 革开放前
主要流向
原因
东部人口稠密区前往 东北、西北等地
15—19世纪世界人口大迁移示意图
二战前的人口迁移方向主要 是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除了 欧洲殖民者和非洲黑人外,在这 个时期也有很多亚洲的居民前往 美洲和大洋洲做劳工。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1 国际人口迁移
(1)15-19世纪的国际人口迁移
资料 黑奴贸易开始于15世纪,广义上的黑奴贸易最早是由阿 拉伯人,土耳其人和黑人奴隶贩子进行的;狭义上的黑奴贸 易专指欧洲殖民者把非洲的黑人贩卖到美洲充当奴隶,大量的 非洲黑人来到了美洲。
2005—2010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人口净迁移率分布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2 国内人口迁移
(2)我国国内人口迁移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内人口迁移
资料 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 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流动人口出 现迅猛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占全国人口 比重快速上升。2015年以来,受人口年龄 结构变化、进城落户人口增加等因素的影 响,流动人口虽然逐年略有减少,但仍保 持在2.4亿人以上的规模,相当于每六个 人中就有一个流动人口。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 1.2.1 人口迁移 课件(29张PPT)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 1.2.1 人口迁移 课件(29张PPT)

生活必需电器,未婚人士每月可以领取 352欧元的补贴,适龄子女免费教育,并 且德国联邦移民和难民署2013年公布
叙利亚难民长途跋涉迁往德国的原因是什 么?请列举其影响因素。
战争 的报告显示,三分之一的难民是因为亲
友关系而选择来德国避难的。
经济
政策
教育 文化
投亲 靠友
主要
主要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推拉
经济
个人 情感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8、深圳外来建设者排行榜TOP5
交通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宗教
9、1947年印巴分治,1500万穆斯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案例探究
请按下暂停键,仔细研读
大量难民涌入欧洲,德国成为叙利亚难民的“希望之地”。 有媒体指出,若无移民,每年德国人口将减少 20 万人以上。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2015年预计,可收容80万名难民,德国民众亦采取欢迎态度。这些难民在允许的范围
深圳人口流动实时图
一、概念——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



①人的居住地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的三大标准: ②居住地改变1年以上
③移动范围跨越行政区边界或国界
深圳常住人口: 1980年约30万 ~ 2020年1343万
(一个国家或地区)
人口 机械增长
人口机械增长率=
分类
Hale Waihona Puke 国际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 国内人口迁移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对更好生活的向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首要驱动力 ——布洛赫《希望原理》
二、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美国人向“阳光地带”迁移境;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1.2人口迁移(第1课时)课件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1.2人口迁移(第1课时)课件
2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因素
原因
典例
经济 被更多的就业机会、较 高的收入吸引
案例5:美国吸引墨西哥人口迁入;我国 大量农村劳动力到城市打工
社会 政治 战争破坏了宁静的生活环 经济 因素 境,使人口外迁 因素 (战争)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请思考:以下案例中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因素
原因
典例

气候
人们总是希望生活在气候等 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案例1:美国老人退休后向南部和 西部“阳光地带”迁移

因 素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导致农业减产,水 案例2:20世纪80年代撒哈拉地区
资源短缺,威胁人们的生存 的大干旱造成大规模的环境难民
人口数量变化 迁出、死亡
区域人口数量变化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变 化是由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 同决定的,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 正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入区;区 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时,该区域 为人口净迁出区。
一、什么是人口迁移
3 人口迁移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
观察并思考: 1.目前我国人口迁移方向有
推力
①环境污染 ②经济发展慢,就业机会少 ③人口增长快,劳力过剩 ④自然灾害 ⑤生活条件差 ⑥战争 ……
中间阻力 ﹏﹏﹏﹏
距离远近 交通便利程度 语言相通/不通 文化和宗教信仰差异 国家政策
拉力
①就业机会多 ②收入水平高 ③气候适宜、环境优美 ④文化、教育、住房、医疗 条件好 ⑤社会稳定(和平) ……
④加强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 社会经济的发展;
就业、住房、交通、卫生和教育、 城市环境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 ①人口的迁出可以缓解当地人地矛盾。 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 ②减轻资源环境压力,保护生态环境 一步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
人口的自然增长
人口机械增长
人口数量的变化
(一)人口迁移
类型:按照人口变换常住地是否跨国二段)
定义:通常是指由于工作、学 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 短期离开居住地外出活动,而 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二)人口流动
周期流动
定期外出在新地点居住一 定长的时间后返回居住地
在我国,每年春节以后,有大批的人去外地打工,这是不是人口迁移?
不是。要判断是不是人口迁移必须依据空间位移、时间限度、居 住地的变更这三个条件进行具体分析,外出打工属于人口流动。
思考: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
(三)人口迁移特点
人口迁移在不同的空间范围和不同的历史时期,表 现出不同的特点。
(三)人口迁移特点
思考:我国国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
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特点
国内人口迁移:
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 地区向另一地区移居的现象
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特点(课本14页第一段)记忆
思考:读图1-2-4,简要说明我国人口
迁移的主要特点。
时间 持续时间长 规模 规模大 目的 复杂多样
形式 复杂多样
工业化前

自然

【知识拓展】:“下南洋”
南洋指东南亚较深区域(不包括越南北部等)为 主的区域,也包括斯里兰卡等等。阿拉伯海以东 的属于南洋。中国人去南洋区域从事经商、打工 、官事、迁徙等活动,历史上称为“下南洋”。 下南洋以广东和福建人为主,目的地是东南亚为 主
工业化后
农村
城市
人口从农村向城镇迁移是最 为广泛的一种国内人口迁移
19世纪中期,我国总人口突破4亿。面对沉重的人口 压力,1860年东北地区开禁放垦,以山东人为主的 移民迅速涌入。东北地区人口从1871年的330万猛增 到清末的1840多万,成为当时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 之一
【知识拓展】:“走西口”
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 长河中,无数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 背井离乡,从中原腹地抵达蒙古草原, 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 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15世纪到19世纪,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地势美洲“新大陆”等未开 放地区。20世纪50年代以后,国际人口大多从贫穷的落后地区移向富裕发达 地区。
问题:人口迁移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迁移是自然、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 的行为,是人类适应环境的表现,并具有一定的个人决策主观性
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第二节 人口迁移
学习目标
1.区域认知:了解国际和中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2.综合思维:结合图文资料,能够总结人口迁移的特点并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地理实践力:运用所学知识、资料和身边的案例,能够说出自身所在区域人口迁移的状 况及原因。 4.人地协调观:理解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往返于工作场所和居住地点的人口 流动,外出时间一般不超过一昼夜
往返流动
判断题:
我国春运期间的人口移动属于人口迁移( ) 公司职员外出出差属于人口迁移( ) 亲朋好友组团旅游属于人口迁移( ) 住在广州的小明和家人去上海姥姥家探亲不属于人口迁移( ) 家住农村的小军去城市里读大学属于人口迁移( )
都属于人口流动
国际人口迁移特点
时间:15-19世纪 目的:资本主义发展、殖民扩展 距离:跨大洲、海洋的远距离 方向:“旧大陆”迁往“新大陆” 形式:集团性迁移 规模:迁移规模大、持续时间长
国际人口迁移特点
时间:二战以后 目的:多元化(寻求高收入、战乱等) 距离:跨大洲、海洋的远距离 方向: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 形式:多元化(非定居外籍劳工增多) 规模:规模大
人类社会早期
寻求更适 宜的环境
为满足生 存而迁移
集团性迁移、 大批性迁移
古代农业社会
国际人口迁移特点 国际人口迁移:
人口跨国界并改变居住地达到一定时间(1年)的迁移活动
【合作探究1】国际人口迁移特点 探究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记忆)
读图1-2-1和图1-2-2,结合实例,简要说明不同历史阶段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 提示:可从人口迁移时间、规模、方向(包括迁出地和迁入地)、距离,以及迁移目 的和形式等方面说明。
影响:对于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发达国家和地 区来说,引入外籍劳工,一方面可以弥补本国劳动力的不足, 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并节省大量教育和技术培训费用,但 另一方面容易滋长当地的排外情绪,引发种族纠纷等。对于 人口增长率高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居民出国务工虽然能在一 定程度上增加外汇收入,缓解本国的人口压力,但专业技术 人员和高素质劳动力大量外流,无疑会对本国发展造成损失。
一、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一)人口迁移
定义:指人口变换常住地 的空间移动,它反映人口 在地域之间的动态变化, 使人口空间分布变得复杂
(一)人口迁移
属性:
居住地改变
永久性或长期性 (达一年以上)
跨越行政界线
(一)人口迁移
影响:
人口机械增长
=
人口迁入
-
人口迁出
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
(一)人口迁移
工业化后
1949-1986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改革开放后 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大量农村人口向城
镇迁移 沿海经济发展快,吸引大量内陆人口迁入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自 发性地涌向城市,特别是涌向经济发达的沿海大中城市,形成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
【知识拓展】:外籍劳工
外籍劳工是指以劳务输出形式出现的短期性、 临时性或季节性向异国流动的工人。目前世 界各地的外籍劳工总数达三四千万人,以美 国、西欧发达国家以及中东石油生产国最为 集中。其中美国是外籍劳工最大的聚集地, 来自邻近的墨西哥等拉美国家的外籍劳工达 一千万以上,此外还有数百万“非法”移民。

灾害

大规模的垦荒、严重的自然灾害、 战乱等往往引发国内人口迁移潮
【知识拓展】:“闯关东” “关东”原来指山海关以东一带地区,后泛指东北各省。 人们把不顾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迁入现象称为“闯关东”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东北地区辽阔的 土地便吸引了来自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移民。 明清时期,大批移民来此开荒种地。移民 主要来自山东河北等地,其中山东人最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