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史
中国电影发展史
![中国电影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4976352c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cf.png)
电影发展史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电影事业日益腾飞。
由于国情的不同,中国电影虽然在时间维度上与世界保持一致,但也有着自身独特之处。
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电影人辛勤耕耘,全身心投入到这项崭新又充满困难的事业中,为广大人民带来了无数优秀的电影作品。
从简陋的技术到精准的设备,从银幕上的黑白人影到彩色灵动的人物展现,中国近现代的电影事业经历了太多不为人知的辛酸苦楚和奋斗历程。
本文将阐述这百年来中国电影事业的成长过程,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电影的诞生、发展与腾飞。
中国电影事业共经历了四个阶段,下面将逐一进行分析探究。
一、发展初期1896年,电影在世界上崭露头角还不到八个月,上海的“又一村”便开始了最初的影像放映,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放映记录。
之后,“电影”这个名词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虽然电影首先在上海登陆,但真正开启中国电影事业的是北京人。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买了一套法国手摇摄影设备,后成功邀请到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表演了数个拿手片段,由此电影《定军山》诞生。
在此之后,片子在人民群众中放映,深受大家的喜爱。
《定军山》的出现也产生了北京城的第一批影迷,人们的生活开始发生改变,由原来去茶馆戏园听戏发展成去电影院看最新的电影。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电影的需求,电影院每天早晚各放一场,电影票价为一角或两角。
有的地区甚至会在电影结束后为人们提供电车方便回家,慢慢看电影成为了生活的时尚。
《定军山》一问世便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它将最初西方的电影艺术和中国的国粹京剧相融合,它不仅让谭鑫培先生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发展电影事业的表演艺术家,也将京剧更大范围地推向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其他国家。
由此可见,任庆泰的这部手摇摄像机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中国电影此时还在发展初期,虽并未构成完整的体系,但中国电影人一直走在探索的创作道路上,从一开始简单模仿国外影片到从自身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方法,在制片拍摄中加以运用。
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史
![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80c6578552ea551811a68766.png)
新中国电影
(1949~至今)
《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片》
《地道战》是1960年
代中国战争电影的经典 之作。在文化大革命期 间,这部电影曾被作为 “人民战争”教学片, 从1966年至1970年,全 国只放三部电影:《地 道战》、《南征北战》、 《地雷战》。
《庐山恋》 上海电影制片厂摄 制 主演:张瑜 郭 凯敏
1931年,《歌 女红牡丹》和《雨 过天青》的拍摄, 标志着中国电影进 入了有声的时代。
这时距美国有 声电影《爵士歌王》 问世仅4年。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故事片
1931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运 用蜡盘配音方法,制成我国第一 部有声电影故事片—《歌女红牡 丹》。
《歌女红牡丹》由洪琛编剧, 张石川导演,董克毅摄影,胡蝶、 王献斋、龚稼农、夏佩珍等主演。 影片描写了一个歌星的舞台生活 及其受丈夫虐待,逆来顺受的生活 故事。影片中还穿插了京剧《穆 柯寨》、《玉棠春》、《四郎探 母》和《拿高登》等四个节目的 片断。这也是观众第一次在银幕 上听到戏曲演唱。《歌女红牡丹》 于1931年3月15日在上海新光大戏 院首映,引起轰动。
1963年拍摄完成的电影《小兵张嘎》,张嘎及片中其他几个纯朴儿童嘎子伙 伴“胖墩”与“玉英”的形象,影响了一代小观众,被认为在同类题材的电影创 作中具有典范意义。作为一部儿童片,影片以简明、轻快的艺术风格强调了小红 军的智慧和勇敢,有爱有恨,有任性有天真,刻画了栩栩如生的小兵张嘎。影片 在明快之中带有刚健之气,给人一种鲜明、坚实、浑厚、纯朴的感觉,情节引人 入胜,极具特色。
1946年八年抗战刚 刚结束。内战在东北 一触即发。在复杂的 国内外环境中,东北 境内政治土匪活动猖 獗,到1946年冬天, 已经对民主改革形成 致命威胁…《林海雪 原》讲述的就是在这 样一个复杂的历史背 景下,一只骁勇善战 的小分队与在东北山 林盘踞多年的数股土 匪斗志斗勇的故事。
中国电影发展史(全) PPT
![中国电影发展史(全) PPT](https://img.taocdn.com/s3/m/f1dbcf4a5ef7ba0d4a733be8.png)
中国第一部自制电影 ——《定军山》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中国电影进入了 正式的长片拍摄阶段
中国电影史的分期
二、探索时期(1924-1927)
黑白影片时期的电影
中国电影史的分期
三、商业竞》
中国电影发展史(全)
分工表
主要内容
11 课题背景 2 中国电影史的分期
3 重要人物 4 结题报告
课题背景
近期,电影颇受人们的青睐,许多青少年、 老年人以及上班族都在闲暇时间看电影,但是并 不知道电影的发展史。
因此,研究中国电影从刚发展至今经历了哪 些阶段,对我们意义非凡。
中国电影发展概况
中国电影史的分期
九、再探索时期(1977-1992)
中国电影史的分期
十、市场化时期(1992至今)
➢ 中国电影前行之路仍然步履蹒跚。
那些年的重要人物
大陆电影
结题报告
通过近一年来的研究,我们课题小组进行分工,收集资 料和图片,又进行分析讨论、整理筛选出我们课题有用的资 料进行编集,制作课件等工作。
中国电影从无到有,回眸百年历史,从戏弄到弄戏,经 历无尽坎坷。电影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在成功发展过程中, 它不断吸取着文字、戏剧、绘画、音乐、舞蹈、雕塑、建筑、 摄影等各种艺术的成就与经验。电影又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 定高度后的产物。电影是一种最年轻的艺术,也是一种成长 得最迅速的艺术。在一个短短的发展期里,它不仅巩固的确 立了自己作为一种艺术的地位,而且正如列宁和斯大林所说, 成为了一切艺术中“最重要”和“最大众化”一种艺术。
中国电影史的分期
四、变革时期(1932-1937)
中国电影进军国际影坛
中外电影史电影发展历程
![中外电影史电影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7fc62ddb1eb91a37f0115c3e.png)
中外电影史电影发展历程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中外电影史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史上篇一、绪论中国电影史与世界电影史有某些共同的发展规律,但更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其一,中国电影史与所处的社会环境、政治斗争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一点它比外国电影史显得更加突出。
其二,中国电影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着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审美心理习惯的影响,它与传统的戏剧、文学、绘画等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国电影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外来技术手段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
其三,作为综合艺术的中国电影,各个艺术部门发展是不平衡的,这与中国工业技术落后和电影家的电影观念不同有关。
开创期的中国电影(1896——1931)一、早期电影发展1、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2、1905年,任景丰请谭鑫培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无声影片,我国最早的戏曲片《定军山》3、张石川“处处为兴是尚”《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掷果缘》是中国现存最早较完整的故事片;《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片。
他的一部分片子是宣传改良的社会片,如《孤儿救祖记》、《玉梨魂》等,有一定暴露意义;而相当一部分则是以迎合小市民口味,投机牟利为目的的言情、滑稽故事片,如《滑稽大王游华记》等;他还编导了《火烧红莲寺》连集片,点燃了20年代后期武侠神怪片之火。
郑正秋主张戏剧是改革社会,教化观众的工具是中国最早的电影编剧和导演之一,是中国电影事业的拓荒者之一。
1913年应张石川之邀编导了《难夫难妻》,因主张教化社会,编写了《孤儿救祖记》,获得成功。
九一八事变后,认识到“电影是负着时代前驱的责任”,希望电影界叫出“反帝、反封、反资”的口号来。
这时期他编导了具有进步意义的《自由之花》、《春水秋波》、《姊妹花》等片,其中1933年摄制的〈姊妹花〉成绩最佳,标志了他思想、艺术发展的高峰,成为他后期代表作。
中国电影100年大事记
![中国电影100年大事记](https://img.taocdn.com/s3/m/25477e36a32d7375a4178062.png)
中国电影100年大事记1905年-1908年1905年任庆泰的《定军山》是中国电影的第一部。
1904年,慈禧太后七十寿辰,英国驻北京公使进献放映机一架、影片数套庆贺。
老太太惊喜之余,令有司连夜赶制影片,继而成立电影局。
1909-19121909年,上海丰泰照相突发火灾,损失惨重的丰泰照相馆结束了电影制片业务。
当时国内很多大城市中,电影已成为大众娱乐,专门放映电影的戏楼、影院大量出现,随之产生片源不足的问题。
美国人布拉斯基首先捕捉到商机,在上海香港路1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正规的电影公司:亚细亚影戏公司。
它只拍了几部短片,1912年底,中国辛亥革命爆发,布拉斯基把公司转让给上海南洋人寿保险公司经理美国人依什尔。
1913张石川、郑正秋和杜俊等人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电影公司:新民电影制作公司,开创了中国人以公司的名义拍摄电影的历史。
1913年,亚细亚公司出资、发行,新民公司摄制完成了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难夫难妻》。
就在《难夫难妻》拍摄之际,在香港,黎民伟、李北海兄弟也在组织创办自己的公司,开创香港电影事业的先河。
他俩曾与亚细亚公司合作,共同组建了香港第一间电影制片公司:华美影片公司,其在1913年拍摄了第一部也是惟的一部影片《庄子弑妻》,这部影片使严姗姗成为第一位登上中国银幕的中国女性。
1918中国电影诞生13年后的1918年,徘徊在教育与工业之间的商务印书馆成立了专门的电影制作发行部门活动影戏部,中国电影体制登堂入室。
不同于之前“亚细亚公司”的外资北京和“幻仙公司”的投机性质,“商务”活动影戏部自资经营,具有相当的技术基础和规模,有比较明确的制片设想和管理制度,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电影产业进入规模化经营。
19201920年,梅兰芳受商务邀请,拍摄了两部自己的代表作品《春香闹学》、《天女散花》,这两部非常经典的喜剧电影发行后饮誉中外,使世界认识到了中国国粹的魅力。
19211921年是中国电影值得纪念的一年,中国出现了三部值得纪念的电影《阎瑞生》、《海誓》和《红粉骷髅》。
电影百年历史梳理与缅怀
![电影百年历史梳理与缅怀](https://img.taocdn.com/s3/m/2a09d751f242336c1eb95e46.png)
中国电影百年历史梳理与缅怀电影在中国的发展已有百年历史。
中国电影史一般被划分为摇篮时期的中国电影、抗战前后的中国电影、解放区的中国电影、新中国十七年电影、“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新时期的中国电影。
在这里,鉴于中国电影发展的复杂性,且考虑到艺术高考影视编导专业考生的特殊性,我们从艺术高考大纲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出发,按上面提及到的中国电影史的分歧进行简要概括。
一、摇篮时期的中国电影(19世纪至20世纪30年代初)1.“西洋镜”和第一部国产片就目前所知,中国人第一次看到真正的电影,可能是在1896年8月2日上海许愿“又一村”的一次游艺活动上观赏舶来品“西洋影戏”。
从此,电影的放映活动逐渐在上海、北京、广州、天津等大中城市多了起来。
北京丰泰照相馆是第一家由中国人任庆泰(1850~1932,字景丰)开设,并以拍摄戏装照闻名的照相馆。
1905年春夏之交,中第一部国产片《定军山》诞生,标志着电影艺术在中国的诞生。
《定军山》是一部由谭鑫培主演的戏曲片,该故事取材于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70回合第71回,作为默片的《定军山》只选取了整出戏中“舞刀”、“请缨”、“交锋”等几个“做”、“打”片断。
2.第一批短片1913年,年轻的张石川和郑正秋在上海创办了“新民公司”,并拍摄了中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
其后又拍摄了《黑籍冤魂》,《一夜不安》等。
同年,黎民伟在香港也拍摄了一部故事片《庄子试妻》,并首次在电影中使用女演员严珊珊,也是中国的第一部出口片。
3.商务印书馆和第一部故事片1917年,商务书馆收购美国人器材,成立了“活动影戏部”,拍摄《商务印书馆放工》、《庆祝欧战胜利游行》等影片,开摄制纪录片之先河。
4.“三大公司”和新旧两派中国早期电影的“三大公司”指明星(张石川、郑正秋,旧派)、天一(邵醉翁,商业路线)、联华(洪深、孙瑜,新派)。
5.类型电影与武侠片初期中国早期电影类型片主要有喜剧片、歌舞片、言情片、侦破片等。
中国电影年表 中国电影大事记
![中国电影年表 中国电影大事记](https://img.taocdn.com/s3/m/85c4a56925c52cc58bd6bebc.png)
中国电影年表中国电影大事记1905 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拍摄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1909 美国人布拉斯基在上海成立亚细亚影片公司,并派梁少坡到香港拍摄了短片《偷烧鸭》。
1912 郑正秋、张石川拍摄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
黎民伟拍摄香港第一部故事片《庄子试妻》。
(孙中山宣布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溥仪宣布退位,清朝结束)1922 张石川、郑正秋在上海成立明星影片公司。
1923 明星公司的《孤儿救祖记》引起轰动。
黎民伟在香港成立民新公司。
1925 邵醉翁等兄弟四人在上海创办天一影片公司,为香港邵氏公司之前身。
黎民伟将民新公司迁至上海。
1926 明星、大中华、百华等六家公司组成扼制天一公司的六合影片营业公司。
(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1928 明星公司出品的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轰动一时,并连续拍了近二十部续集。
1929 六合公司宣告解体。
1930 联华影片公司成立,创业作品为《故都春梦》和《野草闲花》。
国民政府颁发电影检查法。
1931 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公映。
(九.一八事变)1932 一.二八事变,日机轰炸上海,多家电影公司毁于战火。
1933 上海天一公司于薛觉先在上海拍摄首部粤语电影《白金龙》,引起轰动。
1934 蔡楚生推出《渔光曲》,卖座鼎盛,并于次年成为中国首部国际获奖影片。
吴永刚编导《神女》。
国民政府属下的中央宣传委员会成立中央电影摄影场,简称“中电”。
1935 《风云儿女》在上海首映,影片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阮玲玉留下“人言可畏”的遗书,服毒自尽。
1937 袁牧之导演的《马路天使》上映,女主角周璇一鸣惊人。
上海沦陷,上海制片事业陷入停顿。
(卢沟桥事变,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 中制完成《八百壮士》等三部抗战故事片,同年武汉沦陷,中制迁往重庆。
1941 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上映,轰动一时。
(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1945 日本投降。
中国百年电影
![中国百年电影](https://img.taocdn.com/s3/m/ea75a245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e5.png)
NEXT
七十年代是中国电影的萧条期。文革十年,全 国拍的电影统统加起来也没有几部。仅有的几部 好看的也不多。然而,这段时间,儿童电影拍的 却不少,算起来占总数的比例还相当大呢!虽然 那时候的儿童电影也充斥着党八股,不是小八路, 小游击队员抗日,就是小红军打白匪,再不就是 红小兵抓地主坏分子,但是那些电影充满童趣, 情节曲折,悬念迭起,比成人电影好看多了,真 正做到了老少咸宜…………
小闪小黄向小阿飞英大东
兵闪号河阳螺夏向雄橹海
张的手少院号河未小的小
嘎红》年的》的来八故哨
》星
》故
秘》路事兵
》
事
密
》》》
》
》
八十年代初期的中国大地百废待兴,电影业更 是如雨后春笋一般,同时也造就了陈冲、张瑜、斯 琴高娃、龚雪、刘晓庆、肖雄、郭凯敏、唐国强等 一大批优秀青年演员。
下面这些电影,你看过的有多少呢:)
《等到满山红叶时》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 主演:吴 海燕 丁加元
《庐山恋》 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 主演:张瑜 郭凯 敏
《小花》主演:陈冲 刘晓庆 唐国强
《第二次握手》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 主演:谢芳 康泰
《自豪吧 ,母亲》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 主演:宫 建华 宫喜斌
《小街》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 主演:张瑜 郭凯敏
NEXT
《地道战》是1960
年代中国战争电影的经 典之作。在文化大革命 期间,这部电影曾被作 为“人民战争”教学片, 从1966年至1970年,全 国只放三部电影:《地 道战》、《南征北战》、 《地雷战》。
《庐山恋》 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 主演:张瑜 郭凯敏
1946年八年抗战刚刚 结束。内战在东北一 触即发。在复杂的国 内外环境中,东北境 内政治土匪活动猖獗, 到1946年冬天,已经 对民主改革形成致命 威胁…《林海雪原》 讲述的就是在这样一 个复杂的历史背景下, 一只骁勇善战的小分 队与在东北山林盘踞 多年的数股土匪斗志 斗勇的故事。
中国电影发展阶段
![中国电影发展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fcd620d849649b6648d7475e.png)
中国电影发展阶段1.萌芽和尝试阶段(1896年至1931年)中国电影事业,是从输入和放映西方电影起步的。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也就是电影在世界上正式诞生的第二年,随着帝国主义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的侵略,西方电影也输入了中国。
这年的8月11日,上海徐园内的“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揭开了中国电影放映的序幕。
此后几年,放映西方影片,从上海到北京,逐渐遍及大江南北,深入内地。
这种情况,尽管是帝国主义商品输出和文化侵略的产物,但毕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一种新的娱乐形式,激发了中国知识分子摄制“中国影片”的愿望。
1905年秋天,北京琉璃厂丰泰照相馆,试拍了中国第一部影片。
影片拍摄的是著名京剧老生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
影片虽然只是几个片断。
长度只有三本,但当年60岁的谭鑫培,以其精湛的表演和饰演黄忠的英雄气概,使影片的试拍获得了成功。
1913年,郑正秋和张石川编导了影片《难夫难妻》。
此片虽为短故事片,却是我国拍摄故事影片的开端。
从影片内容来说,也接触了社会现实生活,通过一对青年男女在封建买办婚姻制度下的不幸,表现了一定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
此后,张石川又导演了影片《黑籍冤魂》,通过一个封建大家庭因吸食鸦片而家破人亡的悲剧,反映了当时鸦片流毒的灾难。
这时,中国也拍摄了一些新闻短片,较有意义的是反映辛亥革命的《武汉战争》和二次革命的《上海战争》。
有声电影产生以后,很快传到了中国。
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试制了中国第一部蜡盘发音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
转年,华光片上有声电影公司摄制了故事影片《雨过天晴》,天一公司摄制了故事影片《《歌场春色》等,片上发音的试制获得了成功。
尽管在这些影片的摄制中,借助了法国、美国和日本的技术力量和技术设备,但毕竟宣告了中国有声影片的诞生。
2.进步电影的艰难成长阶段(1931年至1949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存在着两种文化,也存在着两种电影。
随着中国电影的诞生,一方面文艺上的“鸳鸯蝴蝶派”便渗入电影界,拍摄了大量低级、庸俗的影片;一些公司,还掀起了竞拍不伦不类古装片的风潮;武侠神怪片也大肆泛滥。
百年间中国电影发展经历了什么
![百年间中国电影发展经历了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be22424e168884868762d676.png)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内的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的电影放映。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由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也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戏曲片。
中国电影从1930年开始尝试有声电影。
首先试制了蜡盘发音的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和《虞美人》;同年拍摄的《野草闲花》首先采用蜡盘发音方法,配了中国第一支电影歌曲《寻兄词》,1932年1月,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影片《旧时京华》问世。
另一方面,正值民族危亡的历史时刻,中国电影艺术工作者,以摄影机为武器,不屈不挠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1931—1937年的“左翼电影运动”是这时期中国电影最辉煌的风景。
例如《大路》、《渔光曲》、《神女》、《新女性》(1935年)等。
1946—1949年间出现了一批以直接和间接手法,表现人民痛苦命运的生活化影片。
如《八千里路云和月》(1947年)、《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松花江上》、《乌鸦与麻雀》、《小城之春》(1948年)等。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随着整个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带来了火热的激情和昂扬的斗志。
电影创作者秉承着“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宗旨,把革命激情灌注到电影中。
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电影被“四人帮”重点掌控,受到毁灭。
文化大革命结束,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的历史巨流把中国电影从公式化、概念化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电影工作者立足本土、放眼世界,以饱满的创作热情开拓电影艺术的表现空间。
电影界开始全面认识电影,不仅关注电影的意识形态及其功能,也开始注重它的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
其间从学习形式技巧的“形式美学”,到学习长镜头理论及纪实风格的“纪实美学”,再到高度重视影像的造型语言和视听表现力的“影像美学”。
由于社会的经济结构转型、政治体制改革,使中国电影开始走向市场化,并开始与国际接轨。
九十年代以后,在以消费和娱乐为核心的大众文化背景下,使中国电影不得不采取新的策略求存,在制作、发行体制上重大改革,彻底改变了过去由国家“包购包销”的计划经济时代的运作方式,使电影制片厂成为真正的企业。
中国电影百年历史
![中国电影百年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4c15202c58fb770bf78a5561.png)
百年简史自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诞生到2005年,中国的电影已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
在这百年的中国电影历史长河中,中国电影的发展史离不开中国武术的熔入。
中国电影从无声、单机、黑白影片到高科技、大投入、环绕立体声巨幕电影,乃至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电影节,以武术及以尚武崇德的侠义思想为主题的电影占据了中国电影的重要地位。
因此,可以说,中国武术促进了中国电影的发展;中国电影推广和宣传了中国武术。
第一部中国电影《定军山》中国电影史上的三次产业发展时期中国电影第一个产业时期是1922年—1937年。
在世界电影诞生的第二年,1896年电影现身于上海开始,中国本土的电影业便从商业放映起步了。
在经过蹒跚学步的萌芽期之后,到上世纪20年代,已经开始向私营化的产业发展,当时社会的资本环境与行业内的准备日渐成熟,民族工商业获得了空前的机遇得以迅猛发展,个人/社会资本,更准确地说是“游资”的逐渐充盈,使得很多资本家们投资的目标开始瞄准电影这一新兴行业。
在这个行业里,人才和技术上的储备正在丰满,张石川、郑正秋、罗明佑、黎民伟和后来的邵氏兄弟等一批电影人都是从摇篮期走过来的先驱者,他们各自不同程度地涉猎了电影行当中创作、制片甚至发行、放映几个方面,所积攒下来的经验使之成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电影中坚。
在技术上,初期设备使用和摄制过程都要依靠外国技术人员,但有了像罗永祥、董克毅、吴蔚云等最早的一批技术人才的加盟,这一局面很快就被打破。
具备了上述条件,以1922年明星公司成立为标志,电影公司迅速增长,到1924—1926年达到了高峰,据统计中国共开设有175家电影公司,仅上海一地就有141家。
在这个大浪淘沙过程中,“明星”、“联华”、“天一”三大公司浮出水面构成了三足鼎立。
老字号的“明星”在上海的成立是电影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始终当仁不让占据着第一把交椅,将个人资本的运营方式发挥到了极致;1930年成立的“联华”拥有院线的先天条件,形成“影院业与制片业之最初的联合阵线”。
百年华语电影史
![百年华语电影史](https://img.taocdn.com/s3/m/8db9b7d749649b6648d74746.png)
1 初创期(1905-1920)
《难夫难妻》中国第一部故事短篇。
2成长期(1921-1930)
打破托拉斯图谋,翻译苏联蒙太奇学派,出现新派与旧派。
如,《孤儿救祖记》
3变革与兴盛(1931-1937)
关注进步倾向和时代精神,吸收蒙太奇思维,思想艺术都取得成就。
如,《神女》
4突变与低潮(1937-1945)——抗战电影变异
电影贯穿着爱国抗日的主题,具有明显的宣传意味,主题表现相当直露。
如,风雪太行山
5成熟与分化(1945-1949)——战后电影创作
不局限于狭小的个人悲欢,把民族灾难、时代变迁和家庭离合有机的结合起来。
如,三毛流浪记
6传统与摸索——新中国前十七年电影曲折
政治作为一个大背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中国电影从内容到形式上的探索和实践。
7混乱与沉沦——文革时期电影现象
文艺成为政治的附庸,阶级斗争成为唯一主题。
8新生与发展(1977—1989)——新时期电影高潮
“第四代”开始对历史进行深刻反思,敢于实践现实主义手法,大胆揭示现实矛盾。
如,《城南旧事》
9转型与分化(20世纪90年代)
第五代电影是一种沉重而悲怆的众生独白,是宏观反思的民族语言。
如,霸王别姬在历史、性别、人性的角度进行了多方位的读解
10观望与试探——21世纪电影艺术状况展望
21世纪的中国电影面对的是艺术创作的娱乐化潮流与艺术坚守的艰难局面,面对的是主流形态创作和大众文化要求交融的趋势。
中国电影发展历史
![中国电影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a3bf50513c1ec5da50e270b9.png)
中国电影发展历史(一)(2008-08-30 19:53:42)转载▼标签:分类:影视、音乐、艺术中国电影亚细亚影戏公司电影发展丰泰照相馆郑正秋1905~2005,整整一个世纪,对于只比世界电影诞生晚十年的中国电影而言,本应风光无限昂首阔步。
只是,因着历史背景的蹉跎,中国电影却历经沧桑,饱尝挫折,本身就能成为一部情节波澜起伏的电影。
国难家难自身的挣扎,都被囊括其中,艰难咽下。
一百年的爱恨情仇注定了中国电影不可能走得轻轻松松。
中国电影百年历史中国最早放映的电影——1896年8月11日法国商人在上海徐园“又一村”茶楼内放映的“西洋影戏”。
中国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05年秋由北京丰泰照相馆与京剧名角谭鑫培合作拍摄的京剧片断《定军山》,为戏曲记录片。
它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正式诞生。
中国第一座电影院——1907年第一座电影院平安电影公司在北京长安街建成,由外商经营。
《定军山》片断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公司——1909年美国人布拉斯基久慕上海这块生财富地,不远万里来到上海香港路创办亚细亚影戏公司。
这是中国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摄制公司。
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1913年由郑正秋、张石川导演的故事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此片是由亚细亚影戏公司开张后的第一部作品,首开家庭伦理剧之先河。
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1921年中国影戏研究社在上海拍摄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
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1922年1月由顾肯夫、陆洁创办的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影戏杂志》。
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1922年3月郑正秋、张石川等人创立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明星影戏学校(后改为明星演员养成所),由郑正秋担任校长,培养电影人才。
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电影剧本——1924年,洪深创作的《申屠氏》在《东方杂志》发表。
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1930年12月3日联华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鲜花》上映,该片以蜡盘配音的方法配制了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寻兄词》。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1931年3月15日,由明星公司摄制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上映,该片采用的是蜡盘配音的技术。
中国电影发展史
![中国电影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2834b258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f8.png)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6
人才培养与储备: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将更加重视电影人才的培养,通过设立奖学金、培训计划和国 际交流项目等,为中国电影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7
社会责任与文化传承:电影将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和文化传承,通过电影这一媒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关注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议题
未来展望
它见证了中国电影人的不懈努力和智慧,也预示了中 国电影未来的无限可能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电影将继续 保持活力和创新,为观众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为世 界电影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0
未来展望
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 全球文化的交融,中国 电影业正面临前所未有
的机遇和挑战
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 互联网平台的兴起、跨 国合作的增多,都为中 国电影提供了新的发展 空间
电影与文化
6
7
8
总的来说,中国电影与文 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电影不仅是文化的传承者, 也是文化的创新者和传播
者
在未来,中国电影将继续 发挥其文化价值,为中华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
大的贡献
13
电影与青年
电影与青年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也是电影的主要受众之一。中国电影对于青年的影响是深远而 广泛的,它塑造了青年的价值观、审美观和生活方式
然而,在这个时期,中国电影仍然发挥 了自己的作用
在抗日救亡的背景下,《八千里路云和 月》、《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影片深刻揭 示了社会矛盾和本质,形成了现实主义的 创作潮流
这些影片不仅鼓舞了人们的斗志,也提 供了精神慰藉
5
新中国建设时期
(1949-1966)
百年中国电影大事记(1949-1965)
![百年中国电影大事记(1949-1965)](https://img.taocdn.com/s3/m/dcd282c24028915f804dc2ed.png)
百年中国电影大事记(1949-1965)1949年4月,中共中央宣传部电影局在北平成立,负责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电影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后该局改隶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部,1955年改称国务院文化部电影事业管理局)。
同月,北平电影制片厂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北京电影制片厂)。
同月,东北电影制片厂由兴山迁回长春(该厂于1955年改称长春电影制片厂)。
7月,中华全国电影工作者协会成立。
后该会几易其名,1979年正式定名为中国电影家协会。
11月,上海电影制片厂成立。
1950年7月,在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第5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故事片《中华女儿》获自由斗争奖,石联星因主演《赵一曼》而获演员优胜奖,纪录片《百万雄师下江南》、《红旗漫卷西风》、《大西南凯歌》、《东北三年解放战争》获荣誉奖。
从而首开新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的获奖纪录。
本年,朝鲜战争爆发后,各地停止上映美国影片。
1951年1月,导演费穆逝世,终年45岁。
3月,电影局在全国20余个城市举办“国营电影厂出品新片展览月”,共展出“东影”、“北影”、“上影”三厂摄制的《白毛女》等20部故事片和6部纪录片。
5月,《人民日报》发表经毛泽东大量修改并定稿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此后各地掀起持续半年多的对《武训传》的批判运动。
1952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影制片厂成立。
该厂于1956年改称八一电影制片厂。
自此,“八一厂”与“东影”、“北影”、“上影”构成新中国四大国营制片基地。
1953年7月,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成立。
本年,摄影师、导演黎民伟逝世,终年61岁。
1954年7月,导演张石川逝世,终年65岁。
1955年2月,导演史东山自杀,终年53岁。
8月,编剧、导演洪深逝世,终年61岁。
1956年9月,北京电影学院正式成立。
该院前身为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和北京电影学校。
1957年4月,文化部举行优秀影片颁奖仪式,大陆和香港于1949年至1955年间摄制的69部影片获得奖励,同时受到奖励的还有396位创作人员。
中国电影发展历史
![中国电影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0cfb2f11c5da50e2524d7fb9.png)
《定军山》片断
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公司——1909年美国人布拉斯基久慕上海这块生财富地,不远万里来到上海香港路创办亚细亚影戏公司。这是中国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摄制公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1913年由郑正秋、张石川
郑正秋
1905~2005,整整一个世纪,对于只比世界电影诞生晚十年的中国电影而言,本应风光无限昂首阔步。只是,因着历史背景的蹉跎,中国电影却历经沧桑,饱尝挫折,本身就能成为一部情节波澜起伏的电影。国难家难自身的挣扎,都被囊括其中,艰难咽下。一百年的爱恨情仇注定了中国电影不可能走得轻轻松松。
中国电影百年历史
中国最早放映的电影——1896年8月11日法国商人在上海徐园“又一村”茶楼内放映的“西洋影戏”。
中国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05年秋由北京丰泰照相馆与京剧名角谭鑫培合作拍摄的京剧片断《定军山》,为戏曲记录片。它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正式诞生。
中国第一座电影院——1907年第一座电影院平安电影公司在北京长安街建成,由外商经营。
中国电影发展史的五个阶段
![中国电影发展史的五个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22ff9c5c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ad.png)
中国电影发展史的五个阶段
一、早期(1896~1920)
1896 年,诞生了祖国第一部电影《奔腾》。
从此,中国的电影事业开始了萌芽的发展。
这期间,中国陆续出现了京剧蜡烛电影、珍珠岛电影、北京电影公司等,为中国电影发展历史添砖加瓦。
此期间的电影发展缓慢,但却是极其重要的历史阶段。
二、百年结构期(1920~1949)
1920 年,中国内地的电影。
更是碾压性的发展,出现了大量以宣传为目的的时代性作品,如《伊拉克伊斯兰共和国彩色电影》、《国民党革命宣言》等,提高了电影的宣传水平。
三、新生期(1949~1966)
1949 年中国的新纪元出现,建国后,中国电影发展迅速,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创作出抗日文艺电影、人民电影等,紧紧抓住描绘社会生活、反映社会变革以及宣传共産主义思想的主攻方向。
根据电影思政教育的需要,1953年专门成立了新国产影片组。
四、发展期(1966~1976)
1966年开始,中国电影产生了蓬勃发展,开拓出了新的路线,以改进电影质量为重点,不断创作出新的作品,如《钟鼓楼》、《新中国的第一道旗帜》等。
五、改革开放期(1976至今)
1976年以后,中国电影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许多青年导演利用当今社会现实素材与主题,创作出了众多精彩作品,更加广泛地对外宣传和影响,把中国电影风潮推上世界中心舞台。
中国百年电影
![中国百年电影](https://img.taocdn.com/s3/m/ff84e54fcf84b9d528ea7aa5.png)
中国百年电影中国电影一开始,就和中国传统的戏曲和说唱艺术结合起来,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电影类型。
但是最早尝试拍摄这种电影类型的丰泰照相馆只属小本经营,算不上是电影机构。
直至商务印书局“活动电影部”的出现,才真正代表中国制片业的开始。
在这段期间,由于他们的成员多是来自戏剧舞台,所以当时的电影题材和内容大多源于中国戏曲和文明戏。
此外,他们也开始拍摄剧情短片和长片,对电影这种艺术作最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下面就讲述中国百年电影的发展史。
一、艰难的拓荒(1905-1931 ):中国电影的拓荒期是漫长的。
在将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电影从放映外国影片起步到开始摄制自己的影片,从寄生于外国资本到开始自己独立自主地制片,经历了痛苦的蜕变。
1905年秋,北京丰泰照相馆的创办人任景丰拍摄的京剧艺术纪录片《定军山》,第一部中国电影《定军山》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诞生了,开了中国人自己摄制影片之先河。
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断。
片子随后被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万人空巷。
进入中国伊始,电影便成了本地商业文化的盛载和延伸,传统的趣味找到了最新、最时髦的表达方法,而以后的事实会证明,这种结合会在偏离与拷问中证明自己的必要性。
《定军山》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影片,在拍摄手法上受到一些西方国家的影响,但取材却与中国传统的民族戏曲和古典文学相结合,非常符合当时观众的欣赏习惯,使得中国电影一经问世便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但是有别于其他国家电影发展情况的。
影片上映后受到热烈欢迎,曾出现万人空巷盛况。
因此,该片无论从电影史的角度,还是从保存京剧艺术精华的角度,都极有价值。
《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蜡盘配音有声片,虽然有声片在公演时,并未产生所期望的轰动效应,但是它们的大胆探索和努力实践,毕竟揭开了中国电影历史新的一页。
二、走向成熟(1931-1949):中国电影发展到1931年,开始其划时代的转折。
在观念方面,突破早年的“影戏”说,使电影更趋电影化,并将早先着重娱乐、经营的思想转向电影与时代、现实的结合,使中国电影与新文艺合流,表现出厚重的时代感与历史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史
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史
综述:中国电影真正意义上诞生于1905年,仅比世界电影诞生晚十年,本应风光无限,但却历经沧桑。
1896-1909:起步发展阶段
1896年8月11日法国商人在上海徐园“又一村”茶楼内放映的“西洋影戏”。
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电影。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京剧老旦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的部份场面。
这标志这中国电影的真正诞生。
1922-1926:尝试探索阶段
1923年,由于
1922-1926年间,全国各地先后开办的电影公司有175家,单上海一地就有145家。
这些公司当中,虽然许多都是
1927-1931:危机阶段
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
1927年发生的4.12政变,北伐战争失败,国共合作破裂。
时局骤变的情况之下,中国电影界的方向亦发生改变, 陷入危机。
为了抵制外片的控制,统治国内市场,沟通海外贸易。
上海六间规模较大的电影机构,包括
1928年明星公司摄制《火烧红莲寺》在商业上获得成功。
1928-1931年,上海约五十多家公司,共拍摄了近四百部电影,当中的神怪武侠片就占了二百五十部左右。
1930年,几家中小型电影公司包括
当时的
1932-1937:左翼电影运动
中国左翼电影运动是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一个延伸和发展。
1927年,北伐战争失败之后,包括以鲁迅、郭沫若、茅盾为首的大批进步文化工作者汇集到上海。
1930年,这批文艺工作者成立左翼作家联盟。
1931年9月
1932年5月,
1933年底,艺华公司遭
1935年,12.9运动在北平爆发,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进入新高潮。
上海电影界救国会成
立并发表声明声援12.9运动。
在全国爱国情绪高涨下,以明星为首的各大电影公司又重新
邀请左翼人士进行创作,制作出一批中国电影的经典佳作。
整个左翼电影运动的时期的电影,是真实地反映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鼓励了
抗日运动,是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延续。
1937-1945:抗战电影阶段
1937年,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爆发,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
1938年,首先由张善琨主持新华公司投石问路开拍
1941年,太平洋战争和
1937至1941年间,
1939年延安成立放映队。
1945年,新四军和华中根据地也开始有电影活动,主要是拍
摄一些新闻和记录片。
1946-1949:战后的中国电影
1945年8月15日,虽然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结束了八年抗日战争,但是国共两党的内战旋即展开,社会依然动荡不安。
国民政府接收了原来由日本控制的电影企业。
1944年,在周恩来的安排下,委派阳翰笙与工商界民主人士章乃器、夏云瑚、任宗德等商讨,获得他们在资金上的支持。
战后,阳翰笙、蔡楚生、史东山、郑君里、孟君谋等战前
联华影业公司且的名义,成立联华影艺社。
1947年6月,正式改名为昆仑影业公司。
昆仑的作品之中,以宏大气魄的电影史诗和忠于现实主义的影片最为着名。
前者的代表作有《一
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这样的叙事史诗;后者有
1949-1956: 新中国电影的创建阶段
解放前夕,上海的私营电影公司多达20多家。
1951年改造成公私合营企业,1952年初组成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变为国营,第二年正
式并入上海电影制片厂。
1951年春,解放军总政治部成立了军事教育电影制片厂筹委会。
同年8月,成立解放军电影制片厂。
后至1956年改名为“八一”电影制片厂。
陈播任厂长。
1953年7月7日,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成立,高戈任厂长兼总编辑。
1956-1965:新中国电影持续发展时期
1966-1976: 十年浩劫大倒退的中国电影
在1966—1972年长达7年的时间里接受所谓的伟大的文化大革命运动而完全停摄了故事片,因而造成了中国电影史上罕见的空白期。
1977
中国新电影中出现了一股新的制片浪潮。
最为显著的就是80年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