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间词话读后感3000字-很美很美的三镜 精品

合集下载

精选《人间词话》读后感3000字

精选《人间词话》读后感3000字

人间词话读后感3000字人间词话中最著名也是最重要的词论,就是王国维提出的“境界〞说,比方: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造境与写境、隔与不隔等。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三境界之说,初中语文教材也曾收录学习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这三重境界,不仅仅适用于做学问,其实这是适用于做任何事情的一个方法论。

第一重境界其实就是确立一个高远的目标;第二重境界就是在确立目标之后的无悔奋斗,意志力要坚强,要持之以恒,哪怕累得自己憔悴也不肯放弃;第三重境界是在经过前两重境界之后,也许有意也许无意间,就有所收获了,从而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王国维的这套论点本身就很完善很有逻辑,他又挑了三句极其贴切的词来表达这三重境界,于是显得令人耳目一新。

其实王国维早年是研究哲学的,多少有点儿希望借助西方先进思想改变中国的愿望,后来发现这条路走不通,于是才转向词曲之学。

这样看来,王国维的三境界体系就很好理解了,这其实是充满了哲学意味的,揭示了我们做任何事情必经的三个步骤。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我们常说借景抒情,有我之境里面既写景物也写人,能明显感觉到诗人想表达什么感觉;而无我之境里单纯写景,不抒发感情,而是让读者在想象到这副画面时,不自觉地受其感染,从而共情到那种气氛。

王国维认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无我之境,我不认同这种观点,“采菊〞必定是人的行为,而“悠然〞又带有很明显的人的主观评价与感受,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有我之境。

像“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确实才是无我之境,只做表达,没有任何主观的评价或者情绪在里面,不同读者看到词句,想到的都是同样的场景,至于能体会到何种感情,那就因人而异了,这才叫无我之境。

关于人间词话读后感范文3篇

关于人间词话读后感范文3篇

关于人间词话读后感范文3篇人间词话读后感1中学时听到过做学问的三种境地:第一种是“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其次种境地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地说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后来才知道出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不同于当时有影响的词话,它提出了“境地“说。

“境地“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统领其他论点,又是全书的脉络,沟通全部主见。

王国维不仅把“境地“说视为创作原则,也把“境地“说当作批判标准,论断诗词的演化,评价词人的得失,作品的优劣,词品的凹凸,均从“境地“动身。

因此,“境地“说既是王国维文艺批判的动身点,又是其文艺思想的总归宿。

清朝词派,主要有浙派和常州派。

浙派词致力订正明词末流迂缓淫曼的毛病,崇尚清灵,学习南宋姜夔,张炎的词,不愿迫近北宋词人,不师秦观,黄庭坚,只学张炎,其流蔽在于主清空而流于浮薄,主柔婉而流于纤巧。

于是常州派词起而订正浙派的流弊,提倡深美闳约,镇静醇厚,以立意为本,发挥意内言外之旨,主见应有寄予,推崇周邦彦而轻薄姜夔,张炎。

这确实使词论前进了一大步。

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更是突破浙派,常州派的樊篱,克制两者之弊,有了更进一步的进展。

浙派词主清空柔婉,结果导致浮薄纤巧,不真实,王国维的境地说提倡不隔,以订正浙派词的流弊。

他强调写真景物,真感情,要写得真实不隔。

这的确击中了浙派词的要害。

对于常州派,他反对全部词都必需有寄予的说法,认为并不是有寄予的词才是好词。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最终一位重要的美学和文学思想家。

他第一个试图把西方美学,文学理论融于中国传统美学和文学理论中,构成新的美学和文学理论体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既集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大成,又开中国现代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先河。

在中国美学和文学思想史上,他是从古代向现代过渡的桥梁,起到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

人间词话读后感2《人间词话》是我国闻名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一部词话著作,在这本书中,王国维采纳传统的词话形式,自然地融入了新的观念和方法,构造严谨,内容新奇。

《人间词话》读后感7篇

《人间词话》读后感7篇

《人间词话》读后感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汇报材料、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insights, reporting material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间词话》读后感7篇读后感是一种对书中情节和结构的分析和解读,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内涵,一篇精彩的读后感能够深入挖掘书中的主题,让我对故事更加了解,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人间词话》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人间词话》读后感8篇(全文)

《人间词话》读后感8篇(全文)

《人间词话》读后感8篇(全文)《人间词话》读后感8篇(全文)人间词话读后感篇一词话寻得亦人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这是我对王先生最早最粗浅的认识。

后来虽然知道了王先生的生平,却一直未曾拜读先生的大作,直到才拜读了《人间词话》这一本著作。

饶是知道了王先生的盛名,我依旧没有想过这本名作竟这样短小,六十四小段,最短者仅一句话,最长的也不过一百五十余字。

也没考虑到这样晦涩难懂,需要时不时的网上查询检索。

第一遍读完我竟对大多数段落依然是毫无头绪。

没办法,我只好寻找注释版来阅读。

还好,参考着注释附带着诗词原文,再将《人间词话》细细读来,我最起码知道了王先生因何事做点评,点评的是何人。

慢慢地,我竟也读出一点心得。

写文章首先应有境界。

无论描写的任何事物,都应该有作者自己的见解或是阐发。

哪怕只是小情哪怕只是小感。

“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虽然境界有大小,但不因为这点去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哪里不如“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宝帘闲挂小银钩”又怎么比不上“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呐?文章的关键从来就不是华丽的辞藻堆积,词忌用替代字。

美成《解语花》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

可惜以“桂华”二字代“月”耳。

梦窗之后,则用代字更多。

“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则语不妙也。

盖意足则不暇代,语妙则不必代。

此少游之“小楼连苑”“绣毂雕鞍”,所以为东坡所讥也。

”文章的关键应在与意境,就是作者通过文字究竟是想论述何事,阐述何种观点,实质就是作者构建出怎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

永叔虽作艳词,但终有品格。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求学之路,首先在于立志,志存高远,方能在求学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望尽路之尽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在求学的过程中唯有历经苦辛,努力打拼才会有所成就吧。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人间词话》读后感(精选15篇)

《人间词话》读后感(精选15篇)

《人间词话》读后感《人间词话》读后感(精选15篇)《人间词话》读后感篇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自古以来,千秋数载,明月,一直是人们心灵的寄托。

相思情谊、离愁别绪、贬谪之苦、家国大义,都在朦胧的月光下一一展现,至今仍未褪色。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今夜,你为何如此惆怅?你才华横溢,与文采非凡的他宛如一对璧人,天造地设,比翼连理。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那是他为你谱的曲啊!你忘了吗?即使他数尽世间皆无“亿”,就算他欲纳茂陵女为妾。

但“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这样的情意却永远也不会改变。

你与他两地相隔,只得独守空窗,来时芳华已变白头,可在朝堂上,他却是意气风发。

纵是百思想、千系念,最终却都化为万般无奈把郎怨。

这一切,只能怪造化误算,因果错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高楼送客,自是依依惜别,心情悲戚,却道酒不尽兴。

寒江寂寂,惆怅如滚滚江水流不尽;明月高悬,友情似皎皎霁月照人心。

为何今夜不能眠?恨你深情厚意;为何今夜不能醉?怨你恩重情浓。

友人远去,你遥望江北远山,孤寂之情必会油然而生吧!“一片冰心在玉壶”,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浑然一体,于浓淡相间中倾诉着你的愁苦。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你从性灵咏物语,传神至极。

冷寒的,也不止是沙洲和梧桐;含恨的,究竟是孤鸿还是幽人?静夜如此寂寞,又何须漏壶提醒辰次?月儿依然残缺,不见有清满的佳期!疏淡的笑墨,似写凄淡的夜色;清美的词境,难歇哀愤的心情。

虽然你左迁黄州,孤苦难泄,恰逢花甲之年,更是体衰年迈,却触发于弗克自己,流露于不自知。

这正是你才学、气度,与大家思想的体现啊!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金陵的王气黯然已收,但缓缓流淌的秦淮河,依然承载着六朝金粉和风流韵事,见证着兴衰成败,经历了沧海桑田。

我知道,你一定希望你的国家永葆盛世,也一定期盼你的才华卖与皇家。

《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读后感《人间词话》读后感(通用6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人间词话》读后感(通用6篇),欢迎大家分享。

《人间词话》读后感篇1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王国维先生最崇尚的乃是自然、朴素之美,莫与之争。

境于一字中。

“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闹”字写出了花开得热烈,阳光下的灼灼其华。

所谓只是一字,便尽显风流。

“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弄”字好似柔情倾泻,浑然天成,极其自然。

千古壮观之境界,求之于词,唯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

山水之程,路途遥遥,行迹千里,夜色深深,千帐之灯尤为壮观美丽。

帐内之温暖,夜色之融融,看似温情脉脉,却又是怎样的酸楚。

王国维先生以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人间词话,词话人间,先生之风,境阔言长,再读此书,感悟愈深。

《人间词话》读后感篇2《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着作,在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它的理论核心是境界说,理论熔中西美学、文艺思想于一炉,突破清代文坛某些学派的门户之见,为中国美学、文艺理论研究开创了一条新路。

他认为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读了他的词论后,再去读宋词三百篇,就更能体会到诗词的意境之美。

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读后感人间词话读后感(精选20篇)人间词话读后感 1曾经,有“秋波横欲流”“魂迷春梦中”的绮丽浮靡;亦有“无泪可沾巾”“飘零事已空”的悔恨悲戚;然后,有了“垂泪对宫娥”“回首恨依依”的亡国之哀。

倾尽“一江春水”,换来牵机毒药。

南唐李煜。

王国维谓:“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

”“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一个笔力纵横,他豪放超逸、恬淡旷达;“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一个,笔力雄厚,他壮志难酬、慷慨悲壮。

北宋苏轼、南宋辛弃疾。

王国维曰:“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读东坡、稼轩词,须观其雅量高致。

”“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

”“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

他,至情的楞伽山人,面对富贵可以轻看,面对仕途亦会厌倦,面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面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这才是他的《饮水集》。

满清纳兰性德。

王国维评:“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学者,在文学、美学、史学、古文字学领域的成就极为卓著。

他的《人间词话》一书,突破了传统文化思想的束缚,用新的思想与眼光去鉴赏词话。

“境界”,是《人间词话》的核心——“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由名句。

”由此观之,“境界”才是根本,只有根深方可叶茂。

恰如国画一般,意在“神”,所以王国维说“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这是王国维对三种境界的阐述。

这,是王国维在不断探索中所总结的经验,是以他坚持不懈的精神留下的文化瑰宝,为我们展示人生历练、提升的过程,由懵懂走向成熟的路途。

人间词话心得体会(优质17篇)

人间词话心得体会(优质17篇)

人间词话心得体会(优质1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间词话心得体会(优质17篇)总结心得体会是我们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它我们能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人间词话》读后感(优秀5篇)

《人间词话》读后感(优秀5篇)

《人间词话》读后感(优秀5篇)《人间词话》读后感篇一《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在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本书作者王国维,字静安,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每天我们会分享一篇文章,同时也希望更多的师生加入我们的读书分享活动,用阅读点亮人生!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这段时间我一直在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读诗词的感觉与我而言,是极棒的感觉,每当我泛读诗词的时候,往往也是我感情最丰富的时候。

所以我将此书推荐给你,让我们一起与诗词来一场酣畅淋漓里的对话。

《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在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书作者王国维,字静安,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该书的理论核心是境界说。

他认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读了他的词论后,再去读宋词三百篇,就更能体会到词的意境之美。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一段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第一种境界,这句词出自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潇洒的风景,西风黄叶,山长水阔,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理解成做学问、成大事者,必须要经过的一种孤独寂寞的状态,而一人独上高楼,遥望不尽的是天涯漫漫长路,是为孤独寂寞。

但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明确目标与方向。

第二种境界,这句话引用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

王国维则别具匠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和直至人瘦带宽也无怨无悔的执着追求的精神。

第三境界,这句词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读后感《〈人间词话〉读后感》在忙碌的生活间隙,我翻开了《人间词话》这本书。

起初,只是随意翻阅,却未曾想,竟被其中的文字深深吸引,仿佛走进了一个全新的诗词世界。

说起诗词,以前总觉得那是文人墨客高高在上的情感抒发,与我这平凡人的生活相距甚远。

可读了《人间词话》,我才发现,原来诗词中的喜怒哀乐,竟与我们的日常情感如此相通。

书中提到的“境界”说,让我印象极为深刻。

王国维先生说:“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以前读诗词,往往只注重词句的华丽,却忽略了其中蕴含的境界。

如今想来,那些能真正打动人心的诗词,无不是因为营造出了独特而深刻的境界。

就拿我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来说吧。

有一年春天,我去郊外踏青。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微风轻拂着面庞,带着淡淡的花香。

我沿着一条乡间小路漫步,路的两旁是大片大片金黄的油菜花田,一眼望去,仿佛金色的海洋。

蜜蜂在花丛中忙碌地飞舞着,发出嗡嗡的声音。

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青翠。

我站在那片花田中,闭上眼睛,感受着阳光的温暖,微风的轻抚,还有那油菜花特有的芬芳。

那一刻,心中没有了烦恼,没有了压力,只有对这美好春光的沉醉。

忽然间,我想起了那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以前读这句诗,只是觉得文字优美,可在那一刻,我真正明白了诗人笔下春天的生机勃勃和无尽美好。

这,或许就是诗词的境界吧,它能让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到不平凡的美。

还有一次,我在一个下雨的夜晚,心情格外低落。

窗外的雨声滴答滴答地响着,让人心烦意乱。

我随手翻开一本书,正好看到了李煜的那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那一刻,我仿佛感受到了李煜心中那无尽的愁苦,就如同我当时的心情一般。

诗词的魅力就在于此,它能跨越时空,让我们与古人产生心灵的共鸣。

《人间词话》中还提到了很多关于诗人和词作的精彩点评。

比如,对于李白和李煜的词,王国维先生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说李白的词“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最新人间词话读书心得5篇

最新人间词话读书心得5篇

最新人间词话读书心得5篇最新人间词话读书心得篇1词,自古以来就是一种文化的诠释,和诗歌一样,它是我们华夏文化中一朵璀璨夺目的奇葩。

喜欢古老的中国文化,更喜爱精美绝伦的词,因而爱上了《人间词话》。

在细雨纷纷的暮春,最惬意的莫过于手捧书卷,憩于窗棂之旁,沏一壶香茗,享受极致的幽雅。

好茶美景,名书在怀,实是人生一大乐事!细品《人间词话》,让灵魂在古词中得以冲涤,然后缓缓地,带着清新的心情,让蛰伏的心灵重新焕发活力。

境界,是王国维先生最为看重的一个词语,也是全书的核心。

“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此言一出,如金石掷地。

若无青莲居士的旷达之境,怎会有“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千古气象?若无欧阳修深沉之境,怎会有“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慨叹?若无稼轩的豪放之境,怎会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塞上绝唱?若无李后主幽婉之境,又怎会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幽怨之曲?在《人间词话》中古人造境不外乎以下三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境虽过于平直,然登高远望,无遮无拦,妙在深远、旷达。

凡造此种境界必以气象取胜,无大胸襟,大豪气难以为之。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是也,读罢令人神清气爽,胸襟开阔。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境虽有些柔弱,然感触细腻,凄婉动人,妙在情真、意切。

凡造此种境界必以性情取胜,无细致的感受,痴迷的情怀难以为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是也,读罢令人柔肠百转,缠绵悱恻。

此二种境界易造,古诗词中出现也最多,若论造境之难,之高妙当在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境之妙在于“顿彻”,要入乎物中,又要超然物外,无宇宙间的大智慧而不可得。

或许唯“灵性”二字可当之。

凡含此境之作必为神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人间词话读后感3000字3篇

人间词话读后感3000字3篇

人间词话读后感3000字3篇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人间词话读后感3000字一:人间词话读后感人间词话,词话出于人间,存于人间。

由人而感,由人而抒。

诗词是诗人感想的文字整合,字里行间都是人生感悟。

对词话的品味,也就是对人生的感想。

阅读《人间词话》,除了增加对诗词评价的了解,同时也品味到了人生人性。

“境界”词话的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有生气。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故一宏壮,一优美。

是的,从写作上来说,我们创作应当将自己融入到情境中去,投入情感,体会最真实的感觉。

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能是最真实最自然的,否则一篇文章下来只能是以字数衡量,成为一堆机械地堆砌而成的文字。

常说“我手写我心”,然而自己的心不能融入情境,没有真情实感,再巧的手也无法写出我心。

再者从生活中来看,如果无法在自己所从事的事情中投入进自己的心,那么整件事也是没有生机活力的。

所谓境界,不论高尚与否,一定是有自己参与的那才有了基础。

因此,不管是在创作中还是生活中,都要将自己的内心放在其中,感受生活带来的喜怒哀乐。

“在神不在貌”《人间词话》里说,“词之雅致,在神不在貌”。

雅致的诗词,在于文章的内容,那反映出的精神思想,所提倡的道德情操,都是诗词的雅致所在。

而并不仅仅浮现于最表面的形式,四言、五言还是七言,散体或是规整,这都不重要。

这貌上所表现的并不是最关键的。

然而,往往就有人专注于这“貌”,因此就有了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的感叹。

放眼现在的社会,的的确确有很多人都是这样浮于表面的。

从学术上讲,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在写学术论文或者毕业论文时,习惯于copy或者“东拼西凑”,写篇文章有点“吃百家饭”的意思,从各篇文章里扒拉一点,字数凑够“吃饱”之后就长成了自己的文章,而文章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往往不是考虑的对象。

《人间词话》的读后感(通用30篇)

《人间词话》的读后感(通用30篇)

《人间词话》的读后感《人间词话》的读后感(通用30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间词话》的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境界,或意境,大家都熟悉,谈诗、论画,常常提到它。

它本是佛教用语,以后又用于品评诗歌。

但是,把境界当作“文学之本”来认识,又用新的理论和方法对它进行了系统的、独创性的研究的,当首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王国维在《论近年之学术界》一文中,总结我国学术发展的历史经验,指出外来的思想与中国传统的思想相结合,是推动中国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把创造“新学语”,作为自己理论工作的奋斗目标。

这里讲到的“新学语”,大致相当于我们说的“新概念”吧。

他说:“近年文学上有一最著之现象,则新学语之输入是也。

夫言语者代表国民之思想者也。

思想之精粗广狭视言语之精粗广狭以为准,观其言语而其国民之思想可知矣。

”这种创造“新学语”的理论意图,实际上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科学,打破封建社会闭关自守的思想牢笼,当然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

《人间词话》是他成熟时期的作品。

他选择词话的形式来创造“新学语”,决非偶然。

清代对词的整理和研究,风气很盛,词学发达,这种形式影响大。

王国维对自己写的词,很有信心,有切身的创作体会。

他还精心校勘过一些词的集子,对词曲有精深的研究。

但是,运用词话这种形式,也有局限。

王国维把“境界”当作文学之本、文学的“原质”,加以强调。

围绕境界的理论,论述了境界的创造、境界的批评、词的境界的发展。

《人间词话》虽由许多片断组成,其内部是有脉络可寻的。

手稿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强调的着重点。

比如:“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理想故也。

”作者在每个字旁都加了圈。

又如:“无我之境,人唯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手稿上,大多数字加了圈。

《人间词话》读后感(精彩9篇)

《人间词话》读后感(精彩9篇)

《人间词话》读后感(精彩9篇)人间词话读后感篇一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进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二境也。

“纵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三境也。

我读《人间词话》,前一半是为了这似懂非懂的三境界,那深藏于心底的些许人文情怀。

而后一半,则完完全全是为了完成任务。

我是喜爱词的,爱那种似愁非愁的古雅,爱那种寄情于物的衷肠。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愁,就那样悄无声息地潜入了心底最深处,欲语还休。

词,便是如此,不过寥寥数字,便能将一个人的心境勾勒地淋漓尽致,而又不失丝毫美感。

这样神奇之物,又怎能叫人不醉心呢。

故,携着一双欣赏美得眼睛,翻开了《人间词话》,开始了我的诗词之旅。

可约莫读了一半之时,却无可奈何的将其弃之。

为何,国学大师王国维境界和等之高,岂是尔等小辈所能企及的呢?通篇的文言文,连着他对诗词的评悟,如此一本古书,我只能仰天长叹,哎,我委实是看不懂啊,只好作罢。

然因着读后感这样的任务,两个月后,再次将它捧起,耐着性子读完。

国学大师王国维的评悟我只能一半一半连蒙带猜将其理解,但那些诗词读着却是真的打心底喜欢,可谓,甚得我意啊。

想着,南唐后主李煜那句“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便浮上心头。

有着傲视天下的才情,却无奈投错了帝王家,将南唐江山拱手相让。

若此生为平民,他的结果是否会不一样呢。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这是那个奉旨填词的柳永,那个埋没于市井却散发了千年光辉的柳永。

我时常想着,能咏出“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他,整日穿梭于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中,心中到底是怎样一种凄苦啊。

一本书完了,万千个故事也就此结束。

千奇百怪的人和事,一夜之间消失于世,昨天还是骇世惊俗,今天则平淡如水。

虚无就虚无,过眼就过眼,人生本就是攥在手里的水似的,总是流逝,没有什么千秋万载的一说。

他们,终究是消失于那历史的长河之中,留下的,唯有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文字,代替他们诉说着另一个故事。

《人间词话》读后感5篇

《人间词话》读后感5篇

《人间词话》读后感5篇通过写读后感,我们能更好地提升和深化自己的思想觉悟,写读后感是我提升写作水平的重要练习方式,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人间词话》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人间词话》读后感篇1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一场场的风花雪夜,一幕幕的菡萏斜阳,美的像画一般的词句,随着时光的流逝,仿佛停滞了百年,依然存留着最初的那抹惊艳。

这便是宋词的魅力。

人生路途上几乎所有烦人心志和情感,都被宋词细腻真切地变数出来了,我们沉浸在宋词的天地里,细听风声雨声,静看花开花落。

品位爱断情伤,尽历狼烟沙场。

我们在宋词里品位这人生百味。

宋词里囊括了世间种种的情绪: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倒出了昔日君主的万般惆怅;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难以言表的无尽悲愁跃然纸上;高树鹊街巢,斜月明寒草,看似写景的白描,却蕴藏着深深的忧思。

诗词是美的,也是非常奇妙的。

不同的人在同一首词里收获了不一样的心情,你读到的是舒畅,他读到的或许就是忧伤。

王国维先生一部《人间词话》,便把宋词吟咏的种种情致均囊括其中。

境界说是《人间词话》里的核心。

王国维先生不仅把它视为创作原则,也把它当做批评标准。

论断诗词的演变,评价词人的得失,作品的优劣,词品的高低,均从《境界》出发。

境界是一种微妙的东西,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境界之说如此,词人亦是如此。

李煜、姜夔、李清照、晏殊、晏几道。

一个个耳熟能详的人,在王国维先生的笔下,在《人间词话》里演绎着不同的才情。

他们的词亦或洒脱,亦或悲壮。

晏几道矜持华贵有余,秦观的词境最为凄婉悲凉,周邦彦极为工致精巧。

词人笔下的《烟雨》、《斜阳》、《梅蕊》在《人间词话》里有了别样的延伸。

《人间词话》读后感优秀

《人间词话》读后感优秀

《人间词话》读后感优秀《人间词话》读后感优秀范文3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人间词话》读后感优秀范文3篇,欢迎大家分享。

《人间词话》读后感优秀范文3篇1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王国维先生最崇尚的乃是自然、朴素之美,莫与之争。

境于一字中。

“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闹”字写出了花开得热烈,阳光下的灼灼其华。

所谓只是一字,便尽显风流。

“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弄”字好似柔情倾泻,浑然天成,极其自然。

千古壮观之境界,求之于词,唯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

山水之程,路途遥遥,行迹千里,夜色深深,千帐之灯尤为壮观美丽。

帐内之温暖,夜色之融融,看似温情脉脉,却又是怎样的酸楚。

王国维先生以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人间词话,词话人间,先生之风,境阔言长,再读此书,感悟愈深。

《人间词话》读后感优秀范文3篇2老实说,读这本颇见考据功夫的书,把玩那些精辟的不刊之论,继而小心写出下面这些话,要先给自己壮壮胆,耸肩收拾一下自己的浅薄,然后再打开神游八极的冥想……评个五星吧,仅管文字编排上有些叠床架屋的味。

周济(止庵)《宋四家词选》里论作词云:“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既成格调,求实,实则一精一力弥满。

”孟子有曰:“充实之谓美”。

《人间词话》的读书笔记个人领悟五篇

《人间词话》的读书笔记个人领悟五篇

《人间词话》的读书笔记个人领悟五篇《人间词话》的读书笔记个人领悟1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堪称文学经典。

读完这本精妙独到的词评,令人最有感触的,便是其中用三句宋词精妙概括的人生三境界了。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这第一境界便让我产生了共鸣。

一夜萧萧,西风凄凉,意境似乎有些悲伤。

独上高楼,极目远眺天涯路,这又是何等的坦荡!西风凋零了碧树,眼前的形势不容乐观,众多天涯路,我该走哪一条?这时就必须登上高楼,因为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站得高,才能排除干扰,不会被眼前飘忽不定的浮云所迷惑。

这样,望尽天涯之路,看清人生的方向,才能确定好下一步做什么,决定好自己即将要走的路。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看清起点,找明方向,这将是一个成功的开端。

第一境界所指的,是寻找天涯路的过程。

而第二境界,则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心中有目标,眼前有方向,还缺什么?缺的是努力。

好高骛远,光说不练,看清了路却懒得往前走,这算什么?没有实际行动,有再高的天赋,再好的计划又有何用?最后只能成为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努力一天两天,不足为奇,一年两年,才是难能可贵。

尽管遇到困难,尽管“衣带渐宽人憔悴”,也要坚持奋斗,继续前进,因为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如果能够一直眼看前方不改变方向,衣带渐宽终不悔,这难道不是一种伟大的境界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第三境界最为耐人寻味。

世事无常,实现理想之路的羁旅漂泊最能磨练一个人的心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经历了上高楼,人憔悴,冲破了无数的难关与考验,我们就会逐渐变得成熟,对事物有自己的认识与见解,知道自己要什么。

众里寻他千百度,正是有了千百度的苦苦追寻,才有那蓦然回首时的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俗话说,功到事成,追梦路上,我们心中应该不急不躁,耐心等待。

即使千百度的追寻未果,也能安然面对,坦坦荡荡。

《人间词话》读后感(优选16篇)

《人间词话》读后感(优选16篇)

《人间词话》读后感(优选16篇)《人间词话》读后感篇1《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

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

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

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这是对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的极大评赞。

在学习的生活中,我早就听身边的朋友和老师介绍过这本书,趁着空当我便也仔细的品读了一遍。

《人间词话》写得很有见地很有特色。

这是我个人的最大感触。

书里面大多穿插着诗词、注释和评论。

咋一看很凌乱很散的样子,其实不然。

就像一篇散文一样只是形散而神不散罢了。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人生的三种境界:一,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三,梦里寻她千百度,漠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后人归之为:知、行、得三境界。

由王国维的三境界论,推崇的很多,有人效仿“三境界”的划分法:知之、好之、乐之;丰之恺认为:“物质、精神、灵魂”这是人生三层境界;有人认为,人生三境界不外乎是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也有人说为知、为己、为人;有人认为理想、事业、爱情等等,林林总总,琳琅满目。

而我和一些人一样喜欢将它喻为“立志”、“勤奋”、“成功”三个阶段。

第一境界为立志,也是最初层次的境界。

西风刮得绿树落叶凋谢,诗人独上高楼,登高极目远眺,找到出路。

第二境界为勤奋,即表述如何去奋斗的。

为了伊人,人瘦了、憔悴了,但始终不后悔。

第三境界为成功。

经过打拼、努力、千辛万苦地奋斗,终于水到渠成,获得了成功。

人之成功,都必须经过立志、奋斗。

成功是每个人的梦想,是每个奋斗的目标。

立志是前提,奋斗是保障。

我们常说“有志者,事竟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间词话读后感3000字-很美很美的三镜
读后感
人间词话,词话出于人间,存于人间。

由人而感,由人而抒。

诗词是诗人感想的文字整合,字里行间都是人生感悟。

对词话的品味,也就是对人生的感想。

阅读《人间词话》,除了增加对诗词评价的了解,同时也品味到了人生人性。

境界
词话的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有生气。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故一宏壮,一优美。

是的,从写作上来说,我们创作应当将自己融入到情境中去,投入情感,体会最真实的感觉。

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能是最真实最自然的,否则一篇文章下来只能是以字数衡量,成为一堆机械地堆砌而成的文字写人间词话读后感3000字3篇写人间词话读后感3000字3篇。

常说我手写我心,然而自己的心不能融入情境,没有真情实感,再巧的手也无法写出我心。

再者从生活中来看,如果无法在自己所从事的事情中投入进自己的心,那么整件事也是没有生机活力的。

所谓境界,不论高尚与否,一定是有自己参与的那才有了基础。

因此,不管是在创作中还是生活中,都要将自己的内心放在其中,感受生活带来的喜怒哀乐。

在神不在貌
《人间词话》里说,词之雅致,在神不在貌。

雅致的诗词,在于文章的内容,那反映出的精神思想,所提倡的道德情操,都是诗词的雅致所在。

而并不仅仅浮现于最表面的形式,四言、五言还是七言,散体或是规整,这都不重要。

这貌上所表现的并不是最关键的。

然而,往往就有人专注于这貌,因此就有了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的感叹。

放眼现在的社会,的的确确有很多人都是这样浮于表面的。

从学术上讲,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在写学术论文或者毕业论文时,习惯于或者东拼西凑,写篇文章有点吃百家饭的意思,从各篇文章里扒拉一点,字数凑够吃饱之后就长成了自己的文章,而文章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往往不是考虑的对象。

有了貌可神依旧迷离。

这可真是本末倒置!另外这也体现出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人们生活得越来越浮躁,形式上的东西越来越考究。

比如送礼物重视包装,攀比心理作怪让人们盲目追求奢侈品牌,外貌协会的出现和壮大等等,人们对于外在的东西越来越重视。

而实际上,外在的东西往往都是虚幻的,最实在更重要的应当是本质。

礼物当然比包装重要,物品的质感当然比品牌重要一定程度上而言品牌意味着过硬的品质,但不包含奢侈品牌,人的性格品质当然比脸蛋重要……在神不在貌,不论是词之雅致或是人之雅致,都是这个道理内在最关键,朴实自然为上。

王国维批判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

咏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这一理论。

过分讲究字词选用,以此追求文章效果,选用偏僻字词,反而使文章失去了原有的滋味。

过分雕饰,变成矫揉造作。

小编推荐人间词话读后感2000字-说不尽的人间词话人间词话读后感1000字-境界人间词话读后感800字-人生的三个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