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册物理基础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f5f163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f4.png)
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机械基础1. 运动的描述和测量-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和公式-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的表示和分析2. 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质量和力的关系及单位3. 牛顿第三定律和摩擦力- 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和应用- 摩擦力的定义、分类和计算- 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4. 弹力- 弹力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弹簧的弹性和劲度系数5.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和方法- 两个力的合成和分解第二章热能与机械能1. 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2. 热能- 热能的性质和转化- 温度和热量的概念及计量单位- 热平衡和热扩散的原理3. 物体的热传递- 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的概念和区别- 热导率和导热原理4. 热量与功- 热效率的计算- 功和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第三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产生原理和条件- 声音的传播方式和速度- 声音的性质及频率和振动数与音调的关系2. 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强度和音量的计算- 音速和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 声音的反射、折射和干扰现象3. 声音的利用与保护- 声音的利用和应用- 声音的危害和噪音的防护第四章光的反射和折射1. 光的传播和反射- 光的传播方式和性质- 光的反射定律和反射率- 平面镜和球面镜的特性和应用2.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 光的折射定律和折射率- 傍轴条件和全反射的条件- 折射现象和折射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3. 光的颜色- 光的分光和三原色- 颜色的形成和原理- 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体对光的反射和折射第五章电1. 电荷和静电- 电荷的性质和守恒定律- 电场和电势的概念- 静电的产生和现象2. 电流和电路- 电流的产生和方向- 电路的组成和分类- 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分布3. 电阻和欧姆定律- 电阻的概念和计算- 欧姆定律和电阻的关系- 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计算4. 明暗电路- 用电表和铁丝电阻计测量电流和电压- 明暗电路的组成和分析- 明暗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第六章电磁与电磁感应1. 磁场与磁力- 磁场的定义和产生方式- 磁场的作用和性质- 磁力的大小和方向2. 电磁感应- 电流感生和电磁感应现象-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和应用- 电磁感应产生的电动势和电流3. 发电和电动机- 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组成- 电动机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发电和电动机的应用和特点4. 变压器和电磁铁-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电磁铁的构造和应用- 变压器和电磁铁的性能和特点以上是八年级下物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涵盖了运动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和磁学等方面的知识。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a75cd61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c0.png)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 力的分类:根据作用效果的不同,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是指多个力的合力,分力是指一个力的分解。
4.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5.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6.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7. 力的单位:牛顿(N)。
8.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地球的引力常数有关。
9. 重力的方向:垂直于地面向下。
10. 重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11. 摩擦力:物体相对运动时,由于表面的粗糙程度而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12.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13. 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区别:滑动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静摩擦力是物体即将开始运动时的摩擦力。
14. 弹簧的弹性势能:弹簧发生形变时所具有的能量。
15. 弹簧的弹性系数:表示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形变量之间的关系。
二、机械能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 动能的计算公式:动能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3. 动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系统的总动能保持不变。
4.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5. 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重力势能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乘以高度的一半。
6.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7. 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当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当物体上升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三、压强和浮力1. 压强的概念: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
2. 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
3. 液体的压强特点: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 液体的压强传递规律:液体的压强通过连通器传递。
5. 浮力的概念:液体对物体的向上托起的力。
8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8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4ea6475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88.png)
8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力和压力1.1 力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导致物体的形状、大小、速度、方向甚至状态发生变化。
1.2 压力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它的大小取决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表面的积累性质。
第二章运动2.1 运动的描述运动可以通过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指标来描述,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
2.2 力和运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例如给物体施加力可以使其加速或改变方向。
第三章力与压力的应用3.1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的阻碍力,可以导致物体减速或停止运动。
3.2 弹力弹力是一种恢复力,当物体受到压缩或拉伸时,会产生弹力。
3.3 杠杆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通过改变力臂和力的大小,可以实现力的放大或缩小。
第四章力学4.1 动量动量是物体运动的物理量,它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4.2 质量与重力质量是物体固有的属性,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
4.3 能量能量是物体进行工作或产生热量的能力,它有各种形式,包括动能、势能、热能等。
第五章飞行器的原理和应用5.1 飞行器的原理飞行器是利用动力装置在大气中飞行的机器,其原理涉及空气动力学、动力学和控制理论。
5.2 火箭的原理火箭是一种利用推进剂排出的气体来产生推力,从而实现飞行的装置。
第六章机械能与机械效率6.1 机械能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它可以随着物体的运动和位置改变而改变。
6.2 机械效率机械效率是指机械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它是衡量机械装置性能的指标。
第七章光学7.1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在遇到不同介质时会产生反射和折射现象,这些现象可以解释镜子、透镜等光学器件的工作原理。
7.2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不同波长的光在经过各种介质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偏折现象。
第八章声学8.1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一种通过介质传播的机械波,它的传播速度和方向受到介质性质和外部条件的影响。
8.2 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包括频率、振幅、波长等,这些特性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音量和音色。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47e639a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ef.png)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1. 光的反射和折射
- 光的反射:光在与物体表面接触时发生改变方向的现象。
-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改变方向的现象。
2. 颜色的成因
- 物体的颜色是由光的反射和吸收决定的。
- 白色物体对所有颜色的光都进行反射。
- 黑色物体对所有颜色的光都进行吸收。
3. 镜子的成像
- 平面镜:镜面是平面的镜子,成像与物体相似且相等。
- 曲面镜:镜面是曲面的镜子,分为凸面镜和凹面镜。
4. 光的传播
-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最快的。
-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5. 镜头和光圈
- 镜头是用来调节光线进入相机的装置。
- 光圈是用来调节镜头进光量的装置。
6. 声音和振动
- 声音是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空气、水等。
7. 声音的特性和传播
- 音调:声音的高低。
- 响度:声音的强弱。
- 回音:声音在障碍物上发生反射后返回的声音。
8. 热传导和膨胀
- 热传导:热量通过物体内部的传导方式传递。
- 膨胀:物体受热后会发生膨胀,受冷后会发生收缩。
9. 能量
- 能量是做功的能力。
- 机械能: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 热能:物体内部分子的动能。
10. 电的基本概念
- 电荷:带有电的物质。
- 电流: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数量。
- 电压:电荷单位的能量。
以上是八年级下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归纳,希望对您有帮助!。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全)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全)](https://img.taocdn.com/s3/m/a7a4c7f5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2c.png)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全)和特点1、重力的概念: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
2、重力的特点:(1)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2)方向始终指向地心。
(3)作用在物体的重心上。
(4)是万有引力的一种特例。
知识点2:重力的计算1、重力的计算公式:Fg=mg,其中Fg表示重力的大小,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g≈9.8m/s²。
2、重力的单位:牛顿(N)。
3、重力的测量: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注意要减去弹簧测力计的重力。
四、摩擦力知识点1:摩擦力的概念和种类1、摩擦力的概念:两个物体相互接触,阻碍它们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种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知识点2: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1、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接触面积和物体间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间的压力成正比。
2、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或者相对静止的方向。
知识点3:摩擦力的影响因素1、物体间接触面积:接触面积越大,摩擦力越大。
2、物体间的粗糙程度:粗糙程度越大,摩擦力越大。
3、物体间的压力: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4、物体间的材质:不同材质的物体间摩擦力大小不同。
知识点4:降低摩擦力的方法1、涂油或涂蜡:可以减少物体间的摩擦力。
2、滑动或滚动:改变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方式,减小摩擦力。
3、减小物体间的压力:减小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或减小物体的重量,可以减小摩擦力。
4、改变物体间的材质:使用低摩擦系数的材质,可以减小摩擦力。
万有引力是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的互相吸引的力。
重力是指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吸引力,其符号为G,单位为N。
重力区别于其他力的基本特征有三点:地面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重力特指地球对物体的吸引;重力的施力者是地球,受力者是物体。
重力的三要素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通常把重力的大小称为重量,其计算公式为G=mg,其中g=9.8N/kg,粗略计算时可取g=10N/kg。
八年级下册物理必备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必备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6147b6e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c3.png)
八年级下册物理必备知识点一、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位置是标志运动的重要概念,位置的变化导致运动。
二、速度和加速度1. 速度:速度的大小是单位时间内所经过路程的长度,速度的方向和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
速度的公式为:v=Δs/Δt。
2. 加速度: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快慢程度,加速度的大小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加速度的公式为:a=Δv/Δt。
三、牛顿运动三定律1. 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受到合力作用,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如果合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2. 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F=ma。
3. 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四、功和能1. 功:功是力对物体的做用,功的大小与力的大小、物体的位移及力和位移方向之间的夹角有关。
功的公式为:W=F·s·cosθ。
2. 功和能的转化:功可以改变物体的能量状态,有正功和负功之分。
当物体受到正向的净合力做功时,物体的动能增加;当物体受到负向的净合力做功时,物体的动能减小。
五、机械能守恒机械能是指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机械能守恒是指在没有外力做功或只有保守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六、简单机械1. 杠杆:杠杆是一种用来传递力量和运动的简单机械,包括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
2. 滑轮:滑轮是一种用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的简单机械,利用滑轮可以减小施力的大小。
七、光学1. 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方式包括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
2. 光的成像:凸透镜具有使平行光汇聚成像的特点,凹透镜具有使入射光发散成像的特点。
八、电学1. 电流: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运动过程,电流的大小与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有关,电流的单位为安培(A)。
2. 电阻:电阻是导体对电流通过的阻碍,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电阻的单位为欧姆(Ω)。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全部归纳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全部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87b6593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96.png)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全部归纳一、力学基础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一个力必然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
比如我们用手推桌子,手是施力物体,桌子是受力物体。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我们可以通过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例如,我们用力挤压气球,气球会变形。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运动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比如,当我们踢足球时,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且运动方向也可能发生改变。
3.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比如,我们用不同大小的力拉弹簧,弹簧的伸长量不同;我们沿不同方向拉门,门的运动情况不同;我们推门的不同位置,门的转动效果也不同。
4. 重力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上的物体。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是G = mg,其中G 表示重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通常取g = 9.8N/kg。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我们可以用重垂线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
重力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比如,均匀的正方体的重心在它的中心位置。
二、摩擦力1. 摩擦力的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2. 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产生的摩擦力。
比如,我们用力推桌子,但是桌子没有动,这时桌子和地面之间就存在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例如,我们用橡皮擦在纸上滑动时,橡皮擦和纸之间就存在滑动摩擦力。
滚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比如,汽车的轮子在地面上滚动时,轮子和地面之间就存在滚动摩擦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9bb762d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16.png)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推或拉的作用。
- 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支持力、张力等。
2. 力的测量- 力的单位:牛顿(N)。
- 弹簧秤的使用:通过观察弹簧的形变来测量力的大小。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与分力: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以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力。
- 力的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
-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
4. 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 速度和加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速度变化的物理量。
-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5.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F=ma,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压强和浮力1. 压强- 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
- 压强的计算公式:P=F/A,其中P是压强,F是作用力,A是受力面积。
- 液体压强: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力。
2. 浮力- 浮力的产生:物体浸入液体时受到的向上的力。
-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重量。
- 浮沉条件: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关系决定物体的浮沉状态。
三、简单机械1. 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力臂、重臂、动力和阻力。
- 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 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2. 滑轮- 滑轮的类型:固定滑轮和动滑轮。
- 滑轮组:多个滑轮组合使用,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 滑轮的省力原理:通过增加作用力的作用距离来减少所需的力。
3. 斜面和螺旋- 斜面:通过增加运动距离来减少所需的力。
- 螺旋:通过增加旋转的距离来达到省力的效果。
四、功和能1. 功- 功的定义:力作用于物体并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时所做的工作。
初二下册物理的知识点总结
![初二下册物理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ab897a2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e6.png)
初二下册物理的知识点总结初二下册物理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运动与力- 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物体的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 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抛体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物体的质量和力的作用2. 力的效果- 合力和分力的概念- 平衡条件和平衡力的判断- 摩擦力、张力、浮力和弹力- 弹簧的伸长量和拉力的关系- 引力和万有引力定律- 重力和物体的重量3. 力与压力-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 气压的概念和测量- 浮力和浮力原理- 飞机的升力和翅膀的原理4. 机械能- 功的概念和计算-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能量守恒定律- 机械能的转化和损失-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计算5. 热- 温度的概念和测量- 热量的概念和传递方式- 物质的热膨胀和热收缩- 相变和熔化、凝固、汽化、凝结的过程- 定义、单位和比热容的计算- 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6. 光学- 光传播的特点- 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色散现象- 平面镜和曲面镜的成像规律- 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应用-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7. 电学- 电流的概念和计算- 电阻的概念和计算- 电压的概念和计算- 电阻和电流的关系- 阻值和电源电压的影响-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特点- 伏安特性和欧姆定律- 静电场和静电力的概念这些是初二下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和重点笔记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和重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067c92e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c9.png)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和重点笔记一、电学知识点1. 电流和电压- 电流:指电荷流动的一种形式,用符号I表示,单位是安培(A)。
- 电压:指电势差,是带电体之间的电位差,用符号V表示,单位是伏特(V)。
2. 电阻和欧姆定律- 电阻:指阻碍电流通过的物体特性,用符号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 欧姆定律:电流大小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公式为V=IR,其中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3. 并联和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指电流在分支中同时流动的电路,总电流等于各个分支电流之和。
- 串联电路:指电流在一条线路上依次流动的电路,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
4. 电功率和电能- 电功率:指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用符号P表示,单位是瓦特(W)。
公式为P=VI,其中P表示电功率,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 电能:指电流在电路中传递的能量,用符号E表示,单位是焦耳(J)。
公式为E=Pt,其中E表示电能,P表示电功率,t表示时间。
二、光学知识点1. 光的传播路径- 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
- 反射:光遇到光滑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 折射:光通过不同折射率的介质边界时,会改变传播方向。
折射定律为n1sinθ1=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表示两个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表示入射角和折射角。
2. 光的颜色和频率- 光的颜色:光的颜色是由光的频率决定的。
频率越高,颜色越偏紫蓝;频率越低,颜色越偏红。
- 可见光谱:可见光谱范围内的光波由高频率的紫外光到低频率的红外光组成,其中包含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
3. 光的反射和折射- 反射定律:光线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相对于法线的角度。
- 折射定律:光线通过介质边界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由折射定律决定。
4. 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中心较厚,两面弯曲,使光线向中轴线收敛,能够使物体放大,用于放大镜、显微镜等。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cdcde8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69.png)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1. 力学基础
- 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
- 力的合成与分解
- 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和计算
- 力的平衡条件
- 杠杆原理及其应用
2. 运动和力
-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速度、加速度
- 牛顿运动定律
- 惯性定律
- 力与运动的关系
-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3. 能量
- 能量守恒定律
- 动能、势能的概念及其计算
- 机械能守恒定律
- 能量转换和转移
4. 机械运动
-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 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
- 运动的图象表示
- 运动学公式的应用
5. 流体力学
- 流体压强的概念
- 帕斯卡定律
- 流体的连续性方程
- 伯努利方程
6. 热学基础
- 温度的概念和测量
- 热量的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 热膨胀和收缩
- 热力学第一定律
7. 光学基础
-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定律
- 平面镜和球面镜的成像规律
- 折射定律
- 光的色散现象
8. 电学基础
- 电荷、电流、电压的概念
- 电路的基本组成
- 欧姆定律
-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 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
9. 电磁学
- 磁体和磁场
- 电流的磁效应
- 电磁感应现象
-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10. 物理实验
- 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
- 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
- 物理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 常见物理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e9c736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42.png)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第一章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称为力的三要素。
3、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4、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样的图示叫力的图示。
5、力的示意图:在受力分析时,我们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物体受到的力,这样的图叫做力的示意图。
6、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用符号G表示,单位是牛(N)。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心是指重力的作用点。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关系式G=mg),每年9月7日以后的第一个星期六或9月8日以后的第一个星期日为“中国全民国防教育日”。
支持国防建设,每个公民责无旁贷。
7、重力用测力计测量:1)原理:根据重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测量;2)操作中注意事项:拉力方向应竖直向上;3)读数时应让视线垂直于刻度尺面;4)当物体所受拉力小于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时,不能用此装置测量重力。
8、科学探究的方法:即观察和实验;实验时注意变量的控制。
9、力的作用效果:1)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10、力的分类:1)压力、支持力和拉力都属于弹力;2)物体有时受到多个力的作用,其中只有一个力是动力,并能使物体运动,这个力就是物体的动力;阻碍物体运动的力为阻力。
第二章运动和力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个规律叫做牛顿第一定律,通常又表述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由于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在物体惯性的基础上,牛顿第一定律是物理学中一条基本的规律,人们利用它解释了许多自然现象。
在生产技术中也有很多应用惯性原理是工作的;惯性滑行;车辆急刹车时,人具有惯性向前倾倒;打出去的球还会在空中运动一段时间等等,这些都是由于物体惯性的原因。
初二物理下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下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b445de8f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15.png)
初二物理下知识点归纳1、力学基础(1)力的概念可有趣啦。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哦。
就像你推桌子,你就是施力物体,桌子就是受力物体。
而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呢,你推桌子的时候,桌子其实也在推你,只是你可能感觉不太明显。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生活中到处都有力的身影,像重力,让我们能稳稳地站在地面上,不会飘到天上去。
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有关,公式是G = mg,g约等于9.8N/kg,不过在粗略计算的时候,也可以取10N/kg呢。
(2)弹力也很常见。
像弹簧,你压它或者拉它,它就会产生弹力。
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伸长量或者压缩量有关系。
有个胡克定律,F = kx,F就是弹力,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x是弹簧的形变量。
比如说,你有一个小弹簧,劲度系数是5N/m,你拉长了它0.2m,那弹力就是5×0.2 = 1N啦。
(3)摩擦力就更有意思了。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就是物体还没动的时候受到的摩擦力,就像你推一个很重的箱子,开始没推动,这个时候箱子受到的就是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呢,是物体在滑动的时候受到的摩擦力。
它的大小跟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就越大。
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很多,所以车轮都是做成圆形的,这样滚动起来就很轻松。
2、压强与浮力(1)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压强的公式是p = F/S,p是压强,F是压力,S是受力面积。
比如说,你用同样大小的力,用一根针去扎东西和用一个大木棒去压东西,针的受力面积小,它产生的压强就大很多,所以能很容易地扎进去。
增大压强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或者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就相反啦。
(2)液体压强也有它的特点。
液体压强跟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公式是p = ρgh,ρ是液体的密度,g是那个9.8N/kg 或者10N/kg,h是深度。
你在游泳池里,越往深处游,感受到的压强就越大。
连通器也是液体压强的一个应用,像茶壶就是连通器,壶嘴和壶身里的液面总是相平的。
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d9c8ca1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90.png)
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一、电压
1. 电压的作用
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 电压的单位
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1 kV = 1000V,1 V = 1000 mV ,1 mV = 1000μV
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1. 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
2. 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
三、电阻
1. 电阻的概念
用导体材料制成的能阻碍电流通过的部件。
2. 电阻的单位
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
1 MΩ = 1000 kΩ,1 kΩ = 1000Ω
四、欧姆定律
1. 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I=U/R。
3. 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U=IR、R=U/I。
4. 欧姆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纯电阻电路(金属、电解液导电;适用于气体导电;适用于晶体二级管等电子元件的导电)。
不适用范围:不适用非纯电阻电路,如电动机等。
5. 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只有一条通路;各用电器互相影响;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开关的位置变了,控制作用不变。
6. 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有多条通路;各用电器互不影响;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只控制它所在的那一条支路。
物理八年级下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下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442108b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be.png)
物理八年级下知识点一、力。
1. 力是什么?力就像一个调皮的小精灵,它可以让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比如说,你捏一下橡皮泥,橡皮泥变形了,这就是力使物体发生了形变;你推一下静止的小球,小球开始滚动了,这就是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而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哦。
就像你打别人一拳,你自己的手也会疼,这就是力的相互性。
2. 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就像是力这个小精灵的三个魔法棒。
大小决定了力的威力,方向决定了力要把物体往哪儿带,作用点就像是力的落脚点。
比如说,推门的时候,你在门把手上用不同大小的力、往不同方向推,或者在门的不同位置推,门的运动情况都会不一样。
3. 力的单位。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啦。
你可以想象1N的力大概有多大,两个鸡蛋的重力大约就是1N哦。
4. 弹力。
弹力是一种很神奇的力,就像弹簧一样有弹性。
当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就会产生弹力。
比如说,你拉弹簧,弹簧变长了,它就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状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
弹簧的弹力大小和它的伸长量是有关系的,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得越长,弹力就越大。
生活中的弹力可多了,像我们穿的运动鞋底、沙发的坐垫,都利用了弹力,这样我们踩上去或者坐上去就会感觉很舒服。
5. 重力。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不管你在地球上的哪个地方,只要有质量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就像苹果总是往地上掉,而不是往天上飞。
重力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公式是G = mg,其中G表示重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g是一个常量,大约等于9.8N/kg。
这个g就像是地球给物体的重力“密码”,不同星球上的g值是不一样的哦。
二、运动和力。
1.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就像一个魔法规则。
它说的是如果物体不受力或者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就会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就好比一个在光滑冰面上的物体,如果没有外力干扰它,它要么静止不动,要么就一直匀速直线滑下去。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15篇】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263f3a4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ab.png)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15篇】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篇1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4、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2)F不变,S↓(3)同时把F↑,S↓。
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_液体压强计算公式:,(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1)F浮G,上浮(3)F浮=G,悬浮或漂浮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1)F浮G,上浮(3)F浮=G,悬浮。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全归纳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全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808271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4b.png)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全归纳一、电学基础电荷与电流:了解电荷的基本性质,包括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存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的方向和大小。
电路:熟悉电路的基本组成,包括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
理解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和短路。
电阻: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掌握欧姆定律,即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功率:了解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掌握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电磁学磁场:了解磁场的概念,知道磁场是由磁体产生的。
理解磁感线的概念,知道磁感线的分布可以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
电磁感应:了解电磁感应的现象,即当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理解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变化率的关系。
电动机与发电机:了解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
知道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来工作的,而发电机则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来产生电能的。
三、光学光的传播: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知道入射光、反射光和折射光之间的关系。
光的色散: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理解三棱镜对光的色散作用,知道不同颜色的光在三棱镜中的折射率不同。
透镜与成像:了解透镜的种类(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其成像规律。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放大、缩小和等大的实像以及放大的虚像。
四、现代物理原子结构: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知道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理解原子中各种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原子核:了解原子核的基本性质,包括质量数、电荷数和中子数等。
知道放射性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以上是初二下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归纳。
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掌握这些基本知识点外,还应注重实验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多做实验和解决实际问题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b97fa4b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f7.png)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光的反射与折射1.1 光的反射定律当光线射到平滑的镜面上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1.2 光的折射定律当光线从一种介质中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入射角的正弦值与折射角的正弦值成一定比例关系,即正弦定律。
1.3 凸透镜成像当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时,会被透镜聚集成一点,称为焦点;当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方时,透镜会将光线聚集成物体的实像。
第二章电的基本性质2.1 静电基本规律摩擦带电、接触带电、感应带电,电荷量守恒。
2.2 电路基本性质电流的定义及单位,欧姆定律(伏安定律),电阻的定义及单位,串联与并联电路。
第三章磁场与电磁感应3.1 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的产生、磁场的方向和大小、磁力作用的规律,磁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
3.2 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
3.3 交流发电机与变压器交流发电机的原理和组成,变压器的原理和应用。
第四章物质的三态及状态变化4.1 物态变化的基本特征凝固、熔化、汽化、液化的基本特征和图像表示。
4.2 物态变化的分子解释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从分子角度出发解释物态变化。
4.3 物态变化的应用应用容器、塞卡定律等概念探讨大气压力和液体压强,探究液体的压强和液面高度的关系。
第五章声的基本特征5.1 声波的产生、传播和消失声波的产生,从发声物性质的角度认识声波的特征,声音的主要特征,声波在空气、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
5.2 声音的获取和利用声音的获取,声音的放大,利用超声波的应用,利用声波测深,探究空气和固体对声波传播的影响。
这里列出了八年级物理下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的本质和应用。
同时,将这些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可以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初二下学期物理知识点
![初二下学期物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2c20aa7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13.png)
初二下学期物理知识点初二下学期物理知识点1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4、力的测量: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重力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1、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2、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是个定值,为9.8N/Kg。
这个定值用g表示,g= 9.8N/Kg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
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① 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 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 大气不会产生压强;初二下学期物理知识点2一、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间的作用。
2.力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
3.至少两个物体,一个受力物体一个施力物体。
4.发生力的作用效果不一定要相互接触,如:磁力.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
二、力的作用效果1.形变。
2.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速度快慢,运动方向)。
三、力的三要素1.大小、方向、作用点。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3.力的示意图: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标示力的作用效果(模型法)。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8b42f9c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56.png)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一、力与运动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个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改变它的运动状态为止。
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且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F=ma。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重力: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摩擦力: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阻碍相对运动的力称为摩擦力。
二、压强与浮力压强:单位面积上所受的正压力。
公式:p=F/S。
液体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深度越大,压强越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大气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
标准大气压约为1.013×10^5Pa。
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三、功与能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公式:W=Fs。
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公式:P=W/t。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称为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称为弹性势能。
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的总和称为机械能。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创生,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不变。
四、简单机械与功的原理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物理基础知识点汇总第七章力第1节力P2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一F—牛顿(牛)两个鸡蛋的2. 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带箭头的线段】第2节弹力P61.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如压力、支持力、拉力)2. 测量力的仪器:弹簧测力计一一①观察量程②认清分度值③调零④轻拉3. 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第3节重力P91. 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施力物体:地球;方向:竖直向下2. 公式:G=mg m=G/g g=9.8N/kg -------- 物理意义: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为9.8牛3. 重心——①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②不规则物体用“悬挂法”——【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4. 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P161. 阻力(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控制变量法),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水平木板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阻力大小用小车在木板(不同接触面上)滑动的距离的长短来体现(转化法);2.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经验和思辨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3. 伽利略通过实验说明: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将会永远地匀速运动下去;4.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英国科学家牛顿在大量经验事实基础上进一步推理概括出来的)5. 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6. 惯性是物体地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惯性不是力,惯性大小只与物体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形状、物体是否受力等无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7. 惯性实例:①汽车突然刹车,起步②热气球与地球相对静止一起运动;8. 利用惯性:跳远助跑,锤头变松撞击锤柄,撤去力后物体还能继续运动,拍打窗帘,抛铅球,洗衣机甩干衣服,鸭子抖动翅膀去水;9. 防范惯性:安全带,安全气囊;第2节二力平衡P201. ------------------------------------------------------------- 二力平衡条件:①作用在同一物体上②两个力大小相等③方向相反④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等大、反向、共线、同物】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2. 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此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3.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二力平衡,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4. ★属于一对平衡力(一个物体上):①重力和支持力②拉力和摩擦力5.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第亍节摩擦力P231. 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的压强都相等;③深度越大,压强越大;④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2. 液体压强公式:P=p gh p =P/gh h=P/ p g g=9.8N/kg 【深度h,液体某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高度】★液体压强先运用P=p g h计算压强,再运用F=PS计算压力;3. 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 与空气直接接触的开口两个以上;4. 生活中的连通器:茶壶,排水管,锅炉水位计,有底座的花盆,船闸;第3节大气压强P391. 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2. 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h不变,长度L变长;3.1个标准大气压=760mn水银柱高=1.013 X 帕约为10米水柱P。
=1.013 x pa测定大气压用:气压计;4.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5. 题中若出现“吸”的现象,均利用了“大气压强”;如吸管喝水、吸墨水、吸盘;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P441. 题中若出现关于两者关系的现象,则回答现象的物理原理为: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2. 现象:a胶管使纸屑“天女散花” b狂风把屋顶掀翻c平行行驶的两船只相撞d飞机升力的产生一一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因而有压力差e穿堂风f火车地铁站台警戒线第十章浮力第1节浮力P491. 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的力叫浮力。
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2. 【实验一一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① F浮=G-F拉② 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3. 全部浸没在液体中物体由于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因此无论在水中如何运动, 浮力不变;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P531. 【实验一一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A实验顺序:①测出空桶所受重力G2 ②用测力计测出某物体所受的重力G1③把被测物体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读出此时测力计的示数F,同时用小桶收集物体排开的水④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水所受的总重力G3 (其中F浮=G1-F, G排=G3-G2)B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重力F浮二G排2. 从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形状、密度、质量、体积、及在液体中的深度/运动状态无关;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P571. 物体浮沉条件与重力的关系、V物与V排的关系、p液与p物的关系2、浮力的应用1) 轮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
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2) 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 来实现上浮或下潜。
3) 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改变自身的体积 来改变浮力。
4) 密度计是漂浮在液面上来工作的,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5) 船从河里驶到海里,由于一直处于漂浮状态,因此浮力等于重力,浮力不变;6) 全部体积浸没在水中的物体的浮力比只有一部分体积浸在水中的同种物体浮力大;7) 全部浸没在液体中的两物体,体积大的物体,浮力大;★重难点:①浮力公式 a 称重法F 浮=G-F 拉b 原理法F 浮=G 排=卩液gV 排 c 压力差法F 浮=F 向上-F 向下 d 平衡法(悬浮、漂浮时)F浮=0物② 求P 物第^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P621.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①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 );②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 );2. 功的计算:W=FS 功的单位:焦耳(J )3. 三种不做功的情况:①有力无距离S=0 劳而无功 ②有距离无力F=0 不劳 无功③ 有力有距离、但力与距离的方向垂直 F 丄S 劳而无功第2节功率P651. 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
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2. 公式:P=W/t 变形W=Pt 【P-功率-瓦特(w ); W-某个力做的功-焦耳(J ); t-做功所用时间-秒(s )】其中 W=FS 克服重力做功则F=G=mg S=h W=Gh t=S/V牵引力做功功率为:P=FV第3节动能和势能P671. 动能:物体由于 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一一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2. 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3.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 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物体不一定是被举高的,只要 处于高处就行)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实验】A.探究物体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同一高度,初速度相同)a 比较图1、图2可得结论:质量相等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动能越 大b 比较图2、图3可得结论:运动速度相等的物体,物体质量越大,动能 越大☆物体的动能跟质量和速度有关a 图一结论:高度相等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b 图二结论:质量相等的物体,物体被举的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 大;☆重力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P711. 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守恒时(无空气阻力无摩擦),动B.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对象陷入沙子的深度)4.弹性势能:能最大时,势能最小。
2. 可以由容易分析的高度和形变大小先判断势能,再判断动能的变化。
(高度逐渐变大时,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3. 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贝劇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4. 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物体匀速水平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不一定不变。
此时还要考虑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例如洒水车,投救灾物资的飞机;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P761. 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用虚线),三连距离(过支点0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杠杆(一点、二力、两力臂):动力F1与杠杆垂直,动力F1最小!2. 【实验一一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A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此时力臂与杠杆重合,便于测量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值;B杠杆调平:左高左调,右高右调 ------- 天平调平:指针左偏右调,右偏左调;C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x动力臂二阻力x阻力臂F i L i = F2L2D关于实验次数的问题①实验次数太少,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②多次测量使实验具有普遍性(普遍规律);3. 生活中的杠杆:① 等臂杠杆:L仁L2 F仁F2特点:不省力不省距离,如:天平、杆秤、案秤;②省力杠杆:L1> L2,F1V F2,特点:省力费距离,如:瓶起子,铡刀,撬棍,羊角锤,核桃夹,剪铁皮、剪树枝的剪刀,压水井,钳子,自行车车闸、动滑轮;③费力杠杆:L1V L2,F1>F2,特点:费力省距离,^口:镊子,钓鱼竿,食品夹,理发剪刀,人的前臂;第2节滑轮P811. 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2. 动滑轮: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实质是一个省力杠杆;3. 使用滑轮组时,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拉力F的大小与吊起动滑轮的绳子段数n有关;动滑轮被几段绳子吊起,所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 G4. 题中出现动滑轮则:F = G S= nh5. 最省力:绕线从动滑轮开始;人站在地面上:绕线从定滑轮开始;第3节机械效率P856. 有用功:A 提升物体所做的功B 克服重力所做的功;7. 总功:A 拉力所做的功B 动力所做的功C 电动机所做的功;★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