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知识

合集下载

京剧复习材料

京剧复习材料

京剧复习材料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音乐、唱腔、表演和化妆等元素而闻名。

作为中国的国粹之一,京剧在世界各地都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认可。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京剧,本文将提供一些京剧的基础知识和复习材料。

一、京剧的起源和发展京剧起源于北京,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清朝末年。

它融合了元曲、昆曲、秦腔和话剧等多种戏曲表演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京剧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戏曲艺术形式之一。

二、京剧的表演特点1. 表演形式:京剧的表演形式主要有唱、念、做、打四个基本元素。

其中,唱主要指的是唱腔,念是念白,做是指身体动作和表情,打是指京剧中的武打动作表演。

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京剧的独特表现形式。

2. 音乐特色:京剧采用的音乐有特定的曲调和唱腔,通常由京剧乐队演奏。

京剧音乐以它独特的曲调和节奏感为人称道,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和角色情感。

3. 咬字和唱腔:京剧的咬字和唱腔非常独特,要求演员清晰地发音,并掌握特定的声调和韵律。

这种独特的咬字和唱腔是京剧的重要特色,也是京剧表演的关键之一。

4. 化妆和服装:京剧的化妆和服装也是其独特之处。

演员们通常需要化浓妆,以突显角色的特点和情感。

服装方面,京剧的服装多样,设计精美,展示出不同角色的身份和地位。

三、京剧经典剧目1. 《白蛇传》:该剧是京剧中的爱情传说剧目之一,讲述了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故事。

该剧以其优美的唱腔和精彩的表演而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2. 《红楼梦》:这是京剧中根据《红楼梦》改编的一部剧目,展示了古代宫廷生活和人情世故。

该剧以其宏大的场面和精湛的表演而成为京剧中的经典之作。

3. 《窦娥冤》:该剧是京剧中的悲剧之作,讲述了妇女窦娥冤死后为争取清白的故事。

该剧以其感人的故事和深刻的演绎获得了观众的高度评价。

四、京剧的后续发展随着社会的变迁和观众需求的变化,京剧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现代京剧演员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舞台技术和表演方式,使得京剧更加具有现代性和观赏性。

京剧有哪些小知识

京剧有哪些小知识

京剧有哪些小知识
1、表现手法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表现手法分别是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其中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2、行当分类
京剧行当的划分,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来分类。

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后来将末角并入生角,形成了京剧的四大行当,分别是生、旦、净、丑。

3、京剧脸谱
是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特殊化妆方法。

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

红色代表忠贞、英勇的人物,多为正面角色(关公);
黑色代表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包公);
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曹操);
黄色代表枭勇、凶猛的人物(宇文成都);
蓝色代表刚强、骁勇、桀骜不驯的人物性格(窦尔敦)。

15个值得了解的京剧知识

15个值得了解的京剧知识

15个值得了解的京剧知识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方式和戏曲艺术形式而闻名于世。

下面是15个值得了解的京剧知识。

1. 京剧起源于北京,始于清朝中期,经过多年的发展,成为中国戏曲的代表之一。

2. 京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包括唱、念、做、打四种表演形式,以及舞蹈、音乐等元素。

3. 京剧的唱腔有五大唱腔,包括平腔、京腔、西皮、二黄和越调,每种唱腔都有其特定的音调和表达方式。

4. 京剧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包括唱、念、做、打、舞等,演员在舞台上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形象。

5. 京剧的剧目丰富多样,包括历史剧、神话剧、传奇剧等,其中一些经典剧目如《红楼梦》、《白蛇传》等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6. 京剧的表演服装精美华丽,演员穿着锦衣华服,头戴花冠,脸上涂抹彩绘,给人一种华贵、庄重的感觉。

7. 京剧的舞台布景非常讲究,常常采用立体舞台和变换布景的方式,使得舞台效果更加逼真。

8. 京剧的表演技巧独特,如面部表情、身段动作、手势等,都有其特定的规范和要求,需要演员通过长期的训练和实践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

9. 京剧的音乐伴奏由京胡、二胡、板胡等乐器组成,以及锣鼓、木鱼等打击乐器,营造出独特的音乐氛围。

10. 京剧的故事情节通常以历史事件或传说故事为背景,通过精彩的表演和唱腔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11. 京剧的演员通常需要经过多年的专业训练,掌握唱腔、表演技巧等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京剧演员。

12. 京剧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曾多次在国际舞台上演出,并受到国际观众的喜爱和赞扬。

13. 京剧在中国戏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戏曲之花”,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4. 京剧的表演艺术形式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能够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传递人类智慧和情感。

15. 京剧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京剧课程的知识点总结

京剧课程的知识点总结

京剧课程的知识点总结一、京剧起源与发展京剧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起源于中国明清时期。

它融合了元曲、汉戏、秦腔、西皮和昆曲等多种艺术形式,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表演艺术。

京剧的发展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和融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特点。

二、京剧的基本功技艺1. 五音京剧的音乐表演以五音为基础,分别是“平、上、去、入、滑”。

五音在表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要求演员在演唱时要准确把握音调,使演出更加动听。

2. 武术技巧京剧表演中少不了武术技巧的运用,如擒拿、倒击、轮子和跨码等。

这些技巧要求演员在表演中身姿自然、动作准确,给人以视觉冲击力。

3. 唱功唱腔是京剧表演中的重要部分,它要求演员在表演中将文字与唱腔完美结合,从而达到情感传达和表演张力的效果。

4. 舞蹈京剧表演中的舞蹈技巧也是至关重要的,演员要求在表演中能够掌握舞蹈动作、身姿和舞台感的把握。

5. 剧目表演京剧表演以其丰富多彩的剧目而闻名,这些剧目包括历史剧、传统剧、爱情剧、武功剧等,要求演员在表演中对剧情和角色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三、京剧的音乐与表演特点1. 音乐特点京剧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包括了京剧的曲子、唱腔、伴奏和击打乐器等。

京剧的音乐以其独特的音调和曲调,能够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2. 表演特点京剧表演强调角色刻画和身段技巧,演员要求在表演中能够准确把握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通过面、目、唇、舌等部位的表演发挥出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动态。

四、京剧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在京剧课程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强调对京剧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京剧的热爱和接受能力。

教学内容应包括京剧的历史文化背景、基本功技艺、剧目表演等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讲授、示范、实践等,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到京剧的知识。

五、京剧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在京剧课程的教学中,会面临一些问题,如学生对京剧的敷陈、学习兴趣不高等。

京剧基础知识题库100道及答案

京剧基础知识题库100道及答案

京剧基础知识题库100道及答案1. 京剧的“四功”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唱B. 念C. 做D. 画答案:D。

京剧的“四功”指唱、念、做、打。

2. 京剧的“五法”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手B. 眼C. 身D. 心答案:D。

京剧的“五法”指手、眼、身、法、步。

3. 京剧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的()。

A. 榜首B. 第二C. 第三D. 第四答案:A。

4. 京剧的主要腔调是()。

A. 西皮、二黄B. 昆腔、高腔C. 梆子腔、皮黄腔D. 南腔、北调答案:A。

5.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陆续进入北京的四大徽班不包括()。

A. 三庆班B. 四喜班C. 启秀班D. 春台班答案:C。

四大徽班是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

6. “生”行不包括以下哪种分类?()A. 老生B. 武生C. 彩生D. 小生答案:C。

“生”行包括老生、武生、小生、红生、娃娃生等。

7. 以下不属于老生分类的是()。

A. 安工老生B. 衰派老生C. 武老生D. 文老生答案:D。

老生分重唱的安工老生,重做的衰派老生,重武的靠把老生。

8. 以武功见长的“生”行角色是()。

A. 老生B. 小生C. 武生D. 红生答案:C。

9. “旦”行中扮演性格活泼的女子通常是()。

A. 青衣B. 花旦C. 刀马旦D. 老旦答案:B。

10. 以下属于刀马旦的代表角色是()。

A. 红娘B. 秦香莲C. 穆桂英D. 青蛇答案:C。

穆桂英是刀马旦的典型角色,红娘是花旦,秦香莲是青衣,青蛇是武旦。

11. “净”行通常被称为()。

A. 花脸B. 白面C. 红脸D. 黑脸答案:A。

12. “净”行中以唱功为主的是()。

A. 正净B. 副净C. 武净D. 油花答案:A。

正净重唱功,称铜锤花脸、黑头。

13. 架子花脸主要侧重于()。

A. 唱功B. 念白C. 做功D. 打功答案:C。

架子花脸重工架表演。

14. “丑”行一般扮演的是()的角色。

A. 正面B. 反面C. 滑稽D. 严肃答案:C。

传统音乐知识介绍京剧基础知识

传统音乐知识介绍京剧基础知识

传统音乐知识介绍京剧基础知识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起源于北京地区,成为中国戏曲的代表之一、它以其独特的音乐体系、曲调和表演方式而闻名,被誉为中国的“国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关于京剧的基础知识。

1.京剧的历史渊源:京剧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是由当时的皇家乐团和民间戏班结合发展而来的。

起初,京剧主要在戏园和宫廷演出,后来逐渐走向民间,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欢迎。

2.京剧的表演特点:京剧以唱、念、做、打为基本表演形式。

演员需要通过唱腔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台词,通过手势、动作和表情来塑造角色形象,通过打击乐器进行配乐和打击效果。

京剧的表演注重形体塑造和动作的精准和协调性,演员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精通。

3.京剧的音乐体系:京剧的音乐体系包括乐曲和唱腔两个部分。

乐曲是由五音十三管组成的乐团演奏,包括主奏乐器如二胡、琵琶、板胡等,以及伴奏乐器如锣、鼓、钹等。

唱腔则是演员用特定的音调和节奏来演唱剧中的对白和情感表达。

4.京剧的剧目和角色:京剧有丰富的剧目,其中包括历史剧、传奇剧、戏曲剧等。

京剧中的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每个行当都有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形象特点。

比如生行当多演青年男性角色,旦行当演女性角色,净行当演丑角等。

5.京剧的服装和化妆:京剧的演员需要根据角色性别和特点来进行特殊化妆和服装的搭配。

比如男性角色的脸谱通常由红、黑、白、蓝等颜色组成,女性角色则多用粉红、白色作为主色调。

服装方面,男性演员通常穿着长袍、氅衣等,而女性演员则穿着旗袍、长裙等。

6.京剧的传承和发展:京剧作为一种优秀的戏曲艺术形式,自创立以来就一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的变迁和新兴娱乐方式的涌现,京剧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和困扰。

为了保护和传承京剧,中国政府以及一些文化机构和团队致力于推动京剧的发展,并引入一些现代元素和创新,以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

总结起来,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它的独特音乐体系、表演方式以及丰富的剧目和角色让人们欣赏和喜爱。

京剧常识知识点总结

京剧常识知识点总结

京剧常识知识点总结一、京剧的发展历史京剧起源于清朝末年,发展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在清朝时期,北京城内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剧种,经过相互交流影响,逐渐形成了京剧这种新的剧种。

京剧的形成和发展,与北京地区的社会和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受到了多种文化和艺术形式的影响和融合。

在明清时期,一些文学艺术家钻研各种文学艺术形式,创作了很多优秀的剧本,这些剧本对京剧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20世纪初年,京剧表演艺术蓬勃发展,形成了完整的表演风格和演出形式。

京剧成为了广大观众喜爱的主流戏曲剧种,也成为了戏曲表演艺术的代表。

在中国戏曲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京剧以其独特的表演艺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对中国戏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京剧的表演特点京剧的表演特点主要包括唱、说、念、打、舞等多种表演形式。

其中,京剧的表演以唱腔为主要特色,唱腔包括生、旦、净、末和丑五种不同的声腔,分别对应着戏曲中不同角色的表演特点。

另外,京剧还注重舞台表演艺术,包括华彩服饰、精美道具、精湛化妆等方面。

在京剧表演中,演员通过唱、念、书、打、舞等多种表演形式,对角色进行生动的表演,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观众沉浸在戏曲的氛围之中。

三、京剧的代表剧目京剧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剧目,如《赵氏孤儿》、《霸王别姬》、《三家店》、《牡丹亭》等,这些剧目都是京剧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京剧艺术的瑰宝。

这些剧目通过精湛的表演艺术,展现了京剧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京剧表演艺术的代表作品,深受观众的喜爱。

京剧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表演艺术,为中国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四、京剧的艺术价值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之一,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首先,京剧以其独特的表演艺术和丰富的戏曲表演形式,成为了中国戏曲文化的代表和标志,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京剧以其深刻的文学内涵和丰富的表演艺术,成为了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文化史中留下了深远的痕迹。

京剧知识科普

京剧知识科普

京剧知识科普:
京剧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被誉为“国粹”,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以下是一些京剧知识科普:1.起源与历史:京剧起源于中国,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吸收了各种戏曲艺术的精华,
如昆曲、汉剧、秦腔等。

京剧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形成期、成熟期和繁盛期。

如今,京剧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被誉为中国戏剧的代表。

2.角色与表演:京剧的表演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在京剧中,演员的表演包括唱、念、做、
打四个方面,它们是京剧表演的基本功。

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每类角色又有不同的细分。

演员通过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和声音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性格,展现剧情的发展。

3.音乐与舞蹈:京剧的音乐和舞蹈也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京剧的音乐以板腔体为主,包括各种板
式如慢板、快板、原板等。

京剧的舞蹈动作讲究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具有高度的技巧性和艺术性。

4.服饰与道具:京剧的服饰和道具也是其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剧的服饰以华丽、精致、富
有装饰性为特点,能够展现角色的身份和性格。

道具在京剧中也被广泛使用,如刀枪剑戟等武器,以及桌椅板凳等家具,它们都为剧情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辅助。

5.传统与创新:京剧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既保持了传统特色,也进行了不断的创新。

在现代京剧
中,许多作品反映了当代社会的主题和价值观,同时也吸收了现代戏剧和音乐元素,为传统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京剧知识大全简洁

京剧知识大全简洁

京剧知识大全简洁一、京剧是什么?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

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

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

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二、京剧有哪几种唱腔?西皮类:【西皮导板】【西皮二六】【西皮垛板】【西皮滚板】【西皮回龙】【西皮快板】【西皮快垛板】【西皮快二六】【西皮快三眼】【西皮快原板】【西皮宽板】【西皮流水】【西皮慢板】【西皮慢垛板】【西皮慢二六】【西皮慢流水】【西皮慢原板】【西皮排板】【西皮碰板】【西皮碰板二六】【西皮清板】【西皮散板】【西皮小导板】【西皮摇板】【西皮吟板】【西皮原板】【西皮中板】【西皮中摇板】【西皮中原板】西皮娃娃调类:【西皮娃娃调导板】【西皮娃娃调回龙】【西皮娃娃调二六】【西皮娃娃调快三眼】【西皮娃娃调流水】反西皮类:【反西皮二六】【反西皮快板】【反西皮快二六】【反西皮散板】【反西皮摇板】【反西皮原板】二黄类:【二黄导板】【二黄顶板】【二黄顶板垛板】【二黄顶板三眼】【二黄垛板】【二黄回龙】【二黄快板】【二黄快二六】【二黄快三眼】【二黄快原板】【二黄二六】【二黄二眼】【二黄流水】【二黄慢板】【二黄慢原板】【二黄南梆子】【二黄碰板】【二黄碰板三眼】【二黄碰板原板】【二黄清板】【二黄散板】【二黄小导板】【二黄摇板】【二黄吟板】【二黄原板】【二黄中板】【二黄中三眼】反二黄类:【反二黄导板】【反二黄二六】【反二黄回龙】【反二黄垛板】【反二黄快板】【反二黄快垛板】【反二黄快二六】【反二黄快三眼】【反二黄快原板】【反二黄流水】【反二黄慢板】【反二黄慢原板】【反二黄碰板三眼】【反二黄碰板原板】【反二黄清板】【反二黄散板】【反二黄摇板】【反二黄吟板】【反二黄原板】【反二黄中三眼】唢呐二黄类:【唢呐二黄导板】【唢呐二黄回龙】【唢呐二黄散板】【唢呐二黄原板】南梆子类:【南梆子】【南梆子导板】【南梆子小导板】【四三板南梆子】四平调类:【四平调】【反四平调】【反四平调导板】【反四平调散板】【反四平调摇板】【反四平回龙】汉调类:【汉调垛板】【汉调慢板】【汉调散板】【汉调原板】【反汉调】徽调类:【徽调慢板】【徽调原板】【吹腔】高拨子类:【高拨子导板】【高拨子顶板】【高拨子垛板】【高拨子回龙】【高拨子快板】【高拨子慢板】【高拨子碰板】【高拨子散板】【高拨子摇板】【高拨子原板】联弹二黄类:【联弹二黄顶板原板】【联弹二黄原板】清江引类:【清江引导板】【清江引顶板垛板】【清江引顶板原板】【清江引垛板】【清江引二六】【清江引放流】【清江引碰板】【清江引散板】【清江引小导板】【清江引原板】其他类:【梆子腔】【山西梆子】【哭头】【昆腔】【评弹风自度曲】【琴歌】【山歌】【渔歌】昆曲曲牌类:【鲍老催】【出队子】【楚江吟唤头】【导板一枝花】【点绛唇】【叠字犯】【斗鹌鹑】【豆叶黄】【端正好】【二犯江儿水】【粉蝶儿】【风入松】【姑苏水仙子】【沽美酒】【古水仙子】【刮地风】【合头】【混江龙】【金蕉叶】【哪吒令】【品令】【泣颜回】【山坡羊】【赏宫花】【上小楼】【石榴花】【收江南】【双黄调】【水仙子】【四块玉】【脱布衫】【尾声】【梧桐雨】【西门子】【喜迁莺】【小曲】【新水令】【绣鸳鸯】【尹令】【油葫芦】【玉交枝】【园林好】【折桂令】【醉花阴】【醉花阴·合头】四、为何京剧中男人演旦角?解放前京剧有许多名旦,如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都是男人。

京剧知识问答

京剧知识问答

京剧知识问答
1. 京剧起源于哪个时期?
- 京剧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约在18世纪末。

2. 京剧的四大剧种包括哪些?
- 京剧的四大剧种包括平剧、固河戏、东四社和泡子戏。

3. 京剧由哪些元素组成?
- 京剧由唱、念、做、打四个基本元素组成,即唱腔、念白、动作和武打。

4. 京剧的最高表演技巧被称为什么?
- 京剧的最高表演技巧被称为“一脸三拳”,指的是脸部表情和三个关键的拳法动作。

5. 京剧的表演服装有何特点?
- 京剧的表演服装以花脸腮红、胡子等特殊化妆为特点,男角一般穿长袍马褂,女角则穿旗袍或唐装。

6. 京剧舞台上使用的道具有哪些?
- 京剧舞台上常用的道具包括扇子、剑、刀、枪等。

7. 京剧有哪些流派?
- 京剧有许多流派,包括梅派、荀派、程派、张派等。

8. 京剧常用的音乐器乐有哪些?
- 京剧常用的音乐器乐包括京剧大鼓、京剧小鼓、京剧锣、京
剧板、京剧广板等。

9. 京剧的常见剧目有哪些?
- 京剧的常见剧目包括《红楼梦》、《赵氏孤儿》、《白蛇传》、《窦娥冤》等。

10. 京剧被列为何时代的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京剧于2001年被列为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代京剧知识点总结

古代京剧知识点总结

古代京剧知识点总结一、京剧的特点1、音调京剧的音乐以宣传凸显的曲调为基础,集汉、蕃、西多种音乐要素于一体,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

2、唱腔京剧的唱腔有大小唱、二黄、三黄、唢呐、龙袍、宣鼓等多种唱腔,各具特色。

其中,大小生、花旦、老生、丑角四大行当各自有着独特的唱腔和表演技巧。

3、表演形式京剧注重形体和动作的协调配合,强调形神兼备,要求演员的动作端庄大方,姿态优美。

4、化装服饰京剧的化装服饰注重色彩的搭配和细节的处理,既要突出角色特点,又要符合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造型美观又不失真实感。

五、发展历程1、清代京剧起源于清代的北京,继承了明代的弹词、说唱和评剧的表演元素,融合了水浒、西湖、青松、昭君等各类戏曲形式,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剧种形式。

2、民国时期民国时期,京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在各地流传开来,形成了以京、派、豫三家为代表的三大流派。

3、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后,京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注重对外交流和继承发展,形成了以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演员。

六、表演内容1、主题内容京剧的主题内容广泛,包括历史传奇、名著传说、古今题材、官场故事、军事传奇、民间传说等,展现了各种社会生活和人物命运。

2、脸谱京剧的脸谱十分鲜明,主要有红脸、黑脸、白脸、花脸等,寓意不同,形象栩栩如生。

3、表演技艺京剧的表演技艺包括唱腔、念白、动作、化装、道具等多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着独特的技术要领和表演要求。

七、技艺要领1、唱腔京剧的唱腔要求演员音准精确,力度适宜,音调圆润,音色悦耳动听,声音穿透力强。

2、念白京剧的念白要求演员语言清晰,抑扬顿挫分明,行文匀速,节奏感强,语气自然。

3、表演动作京剧的表演动作以划拳、打盹、扭身、扑打、拐子为基本功底,动作要求端庄大方,姿态优美。

4、化装京剧的化装要求演员妆面精致,色彩搭配协调,突出角色特点又不失真实感。

通过以上的总结,我们可以了解到京剧的特点、发展历程、表演内容和技艺要领。

京剧的基本知识

京剧的基本知识

京剧的基本知识京剧的基本知识京剧曾称平剧,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京剧的基本知识,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京剧的发展史清代初期,昆腔、京腔盛行北京。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相继进京,道光年间,徽汉合流。

光绪年间,京剧艺术初步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展了京剧现代戏。

二、京剧的唱腔京剧的唱腔分为“二黄”和“西皮”两种声腔。

“二黄”是一种节奏舒缓、旋律平稳、唱腔较为凝重、浑厚、稳健的声腔,适合表现沉郁、肃穆、悲愤、激昂的情绪。

“西皮”是一种节奏紧凑,旋律起伏变化较大,唱腔流畅、轻快、明朗、活泼的声腔,适合表现欢快、坚毅、愤懑的情绪。

三、京剧的场面和剧种京剧的乐队称做“场面”或“文武场”管弦乐部分叫做“文场”打击乐部分叫做“武场”著名剧种360多种:京剧、越剧、评剧、豫剧、黄梅戏、秦腔、川剧、昆剧、粤剧、花鼓戏四、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行当是依据人物自然属性及社会属性来划分的,一般分为生、旦、净、丑四行。

“ 生、旦、淨、丑” 是什么 ? 其实不過是角色分类。

“ 生” 是男性正面角色,“ 旦” 是女性正面角色,“ 淨” 是性格鮮明的男性配角,“ 丑” 是幽默滑稽或反面角色。

每种角色又有表明身份的脸谱、扮相等,只要演员一上场,你一望便知。

生:是男性角色的统称.根据角色的年龄、性格、表演特征、外部形象等方面.大致可分为“唱功老生”、“做功老生”、“文武老生”、“末”、“外”、“长靠武生”、“短打武生”、“红生”、“娃娃生”、“小生”、“武小生”、“纱帽生”、“扇子生”、“翎子生”、“穷生”等.小生:戏曲行当名。

属“生”行分支。

主要是扮演青少年男子。

在舞台表演上,不戴髯口,俊扮,用假声发声。

老生,亦名“须生”。

戏曲行当名。

属生行分支。

在传统戏曲中,泛指带胡须(即“髯口”)的角色。

专门扮演中年或老年的男性角色。

红生:戏曲行当名。

属“文武老生”行。

武生亦兼之。

关于京剧的知识大全

关于京剧的知识大全

关于京剧的知识大全
导语:京剧(Beijing Opera)又称平剧、京戏,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已有200 多年历史,享誉海内外,有“国剧”之称。

以下是小编为
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京剧的知识大全,欢迎大家参考!
1.京剧的行当
京剧的行当是依据人物的自然属性(性别、年龄)及社会属性(身份、职业)来划分的。

但是,更主要的是要按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来划分的。

京剧的行当,最早分为生、旦、净、末、丑、副、外、武、杂、流十行。

随着京剧不断地改革与发展,后来衍化为七行(生、旦、净、丑、武、杂、流)。

时至今日,七行中的后三行不再专立。

于是合并为生、旦、净、丑四行。

在生行中,可分为老生、武生、小生、红生、娃娃生几类。

老生又可细分为安工老生(重唱功)、衰派老生(重做工)和靠把老生(重武功)几类。

武生又可细分为长靠武生和短靠武生等,其中包括演猴儿戏者。

小生又可细分为扇子生、雉尾生、穷生、武小生几类。

在旦行中,可分为青衣(正旦)、花旦、刀马旦、武旦和老旦几类。

在净行中,可分为正净(又称“铜锤”或“黑头”,重唱功)和架子花(重工架,并演权奸类人物)两类。

在丑行中,可分为文丑、武丑两类。

在文丑中,又可细分为方巾丑、袍带丑、老丑、茶衣丑和丑婆等。

在各个行当中,演唱方法及演唱风格不尽相同。

唱功最重的当属老生、青衣和正净;其次则是老旦、小生、花旦及架子花。

老生用真声演唱,风格上要求挺拔、苍劲,念白时用韵白。

如:《捉放曹》中的陈。

京剧的系统知识点总结

京剧的系统知识点总结

京剧的系统知识点总结一、京剧的起源与发展1、京剧的起源京剧起源于中国清代,它是以湖北襄阳民间戏曲和陕西腔为基础,融合了多种戏曲元素发展起来的新型戏曲剧种。

它的诞生可追溯到清乾隆年间(约18世纪中叶),在北京的戏院开始演出,并在中国北方地区逐渐流行。

京剧的发展充分吸收了襄阳地方戏曲、汉白高腔、汉白沙腔、秦腔、河北梆子等多种民间戏曲的优秀元素,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2、京剧的发展历程京剧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形成阶段(约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鼎盛时期(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现代发展阶段(20世纪以后)。

在初期形成阶段,京剧的基本形式和特点逐渐确立,形成了一系列有代表性的剧目和著名的表演艺术家。

在鼎盛时期,京剧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成为了当时中国戏曲界的主要代表之一。

在现代发展阶段,京剧在历史的变迁中,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变化,但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和永恒的艺术价值。

二、京剧的艺术特点1、唱腔京剧的唱腔以“三板两砖”为基本套路,包括“大唱板”、“小唱板”、“二黄板”、“砖头高”和“砖头、砖角”等五种。

其中以“大唱板”为主要唱腔形式,它的音域宽广、表现力丰富,能够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京剧的唱腔以它高亢、激昂、富有表现力和戏剧性特点而著称。

2、表演京剧的表演特点主要表现在脸谱、动作、身段等方面。

脸谱是京剧表演中的重要元素,包括分解、变脸等多种技法。

动作与身段是表演的重要手段,它能够赋予角色以生动的形象、富有表现力的情感和鲜明的个性。

3、化装京剧的化装又称为“倒马鬃”,是以铅粉、白蜡、颜料等为基本材料,经过细致的加工和绘制而成的脸谱。

京剧化装的特点是色彩明快、线条简练、造型夸张,能够表现出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戏剧形象。

4、音乐京剧的音乐以引子、唱腔、咬字、乐曲为主要组成部分。

其中引子是京剧的开场音乐,通过一段乐曲引出唱腔。

唱腔是表演者用来演唱剧情内容的音乐节奏,要求表演者在唱腔中要做到音准准确、情感真实。

京剧趣谈知识点重点总结

京剧趣谈知识点重点总结

京剧趣谈知识点重点总结作为一种古老而复杂的艺术形式,京剧有着丰富的知识和传统。

下面就京剧的一些知识点进行重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京剧的魅力。

1. 京剧的历史和起源京剧起源于清代的皇家宫廷,是在戏曲文化的大背景下,通过吸收民间戏曲的精华,经过改良和创新而形成的。

京剧融合了昆曲、汉剧、秦腔、徽剧等多种传统戏曲的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形式。

京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2. 京剧的表演形式和特点京剧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唱、念、做、打四种基本表演形式。

唱指的是用音乐唱腔来表达剧中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念是指念白,即说台词;做是指肢体动作和舞蹈;打则是指武打动作。

这四种表演形式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京剧的独特艺术风格。

3. 京剧的剧目和角色京剧的剧目种类繁多,包括历史剧、传统戏剧、现代戏剧等多种类型。

京剧剧目的主要角色有生旦净末丑四大行当,每个行当又有多种不同的具体分支。

不同的行当和分支角色,有着不同的表演要求和特点。

4. 京剧的音乐和唱腔京剧的音乐和唱腔是其独特之处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京剧的音乐多采用传统的民族乐器,如琵琶、二胡、笛子等,配以精妙的唱腔,通过音乐和声音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5. 京剧的服饰和化妆京剧的服饰和化妆也是其独特之处之一,繁复的服饰和精致的化妆为京剧的表演增添了许多视觉上的乐趣。

京剧中的角色分为文戏和武戏,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服饰和化妆风格,每个角色的服饰和化妆都有其特定的规范和流派。

6. 京剧的传承和发展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自诞生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京剧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但始终保持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如今,京剧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表演和演出来感受京剧的魅力。

总之,京剧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表演艺术形式,其独特之处在于其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和独具特色的音乐、唱腔、舞蹈和表演等元素的完美结合。

京剧有关的小知识

京剧有关的小知识

京剧有关的小知识京剧,又称为“京味”或“宫廷戏”,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北京,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

京剧结合了歌唱、舞蹈、表演、唱腔、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以及场景、服装、音乐等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京剧被广泛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戏曲剧种之一。

以下是关于京剧的一些小知识:1.起源与发展:京剧起源于清代宫廷戏,这一剧种是在明代宫廷小百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承继了明代戏曲的艺术风格与元素,并将其发展成独立的剧种。

京剧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在中国流行,并迅速在全国范围内传播,成为戏剧艺术的主要形式之一。

2.四大名旦:京剧中最重要的角色类型之一是旦角,也称为“青衣”,通常由女演员扮演。

其中,被称为“四大名旦”的演员分别是常香玉、荀慧生、尚小云和姜云凤。

她们在20世纪上半叶的表演中,以其独特的演技和声腔,成为了京剧界的杰出代表。

3.皮黄绸子:京剧的服装设计非常精美,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旦角穿的“皮黄绸子”。

这种绸子表面涂以薄薄的蜡,使得服装具有光泽,同时又具有一定的防水作用。

皮黄绸子服装流线型感强,修身合体,灵活性好,使演员在表演中更具有舞台感和视觉冲击力。

4.四大行当:沪派、程派、净派和生派,是京剧表演的四个主要角色类型。

净行是武打行当,主要扮演武将和侠客等角色。

生行是比较符合常规外貌、年龄的角色,通常扮演青年男子。

沪派和程派是主要的青衣行当,即旦角行当,通常扮演女性角色。

5.台词和唱腔:京剧中的台词是以韵言为基础的,富有唱腔特色。

唱腔分为二黄、二黯、二度与程派唱腔等。

京剧的唱腔特点是音调高低起伏,音色明亮,发音准确有力。

演员在演唱时要依照固定的音调和旋律进行演唱。

6.表演技巧:京剧表演技巧多样,其中最著名的技巧之一是“花旦起腿”,即演员在表演中迅速抬起长裙展示腿部的动作。

这一技巧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表演效果,成为京剧的标志之一。

此外,京剧的表演还包括唱念做打四个方面,即歌唱,旋律念白,动作和武打动作。

京剧知识点总结

京剧知识点总结

京剧知识点总结一、历史渊源京剧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是在清代群众传统戏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吸收了元杂剧、明清戏曲和地方戏曲的一些表演艺术元素,定型于乾隆年间,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如它的武生独具一格,既有戏曲传统的刚毅和勇猛,又有悠长舒展的舞蹈,形象刻画极为生动;曲艺方面,继续了民间曲艺和地方戏曲的吹弹唱腔;表演艺术上,吸收了汉文化优秀传统的表演艺术,使戏曲表演造型更为夸张和夺目。

因此,京剧也被称为“百戏之师”。

二、表演形式京剧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形式。

唱指的是京剧的唱腔,其特点是音调宽广,音域高低变化多端,声音响亮,声情并茂;念是念白,即话语的朗读,讲究字正音准,语气抑扬顿挫;做指的是表演动作,包括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眼神等,通过这些动作表达角色的性格和情感;打是指武打动作,包括各种拳术、刀枪棍棒的搏斗动作。

三、剧目京剧的剧目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多彩。

主要包括历史剧、传统戏曲、武戏、曲艺等,涉及唐、宋、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题材。

其中历史剧以描写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主,如《霸王别姬》、《三岔口》等,传统戏曲以中国古典传统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为题材,如《贵妃醉酒》、《阿里巴巴》等,武戏以武打为特色,如《三岔口》、《花城》等,曲艺则以京剧中的小品、评话、高腔等诸多形式为主。

四、唱腔京剧的唱腔包括数种,如嘹亮明快的唱腔、缠绵悠扬的长调、抒情激越的快板和诙谐幽默的滑稽等。

这些唱腔都有独特的音域和表现形式,能够很好地传达角色的情感。

五、服装化妆京剧中的服装和化妆也是独具特色。

男性角色的服装主要包括头冠、领子、衣袍、褂子、裙子和鞋袜等,化妆则着重突出角色的性别和年龄特征,如通过脸谱和发饰来表明角色的身份和性格;女性角色的服装则包括头饰、发饰、服装和鞋袜等,化妆则着重突出角色的娇美和妩媚。

六、道具京剧中还有许多特色道具,如兵器、乐器、茶具、书法等,这些道具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剧情和角色的性格息息相关。

关于京剧的知识。

关于京剧的知识。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一种形式,起源于18世纪的中国北京地区。

它融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表现力。

京剧的一些基本知识:一、起源与发展:京剧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北京,当时的戏曲表演主要由弋阳腔、高腔、皮黄腔等多种声腔组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声腔逐渐融合,形成了京剧。

二、行当:京剧中的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细分的话有更多小类:a.生:包括老生、小生、武生,分别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年轻男子以及擅长武术打斗的青年男子角色。

b.旦:包括正旦(青衣)、老旦、花旦、花衫、武旦、刀马旦、彩旦(摇旦),涵盖了不同年龄层和性格特点的女性角色。

c.净:即花脸,如铜锤花脸(正净)和架子花脸(副净),通常画有特殊的脸谱,表现性格鲜明或勇猛刚烈的角色。

d.末、丑:末角在现代京剧里已并入生行;丑角则以幽默诙谐见长,有文丑、武丑之分。

三、表演艺术:a.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基本功,唱指歌唱,念指对白,做指身段动作,打指武功和武打。

b.表演时采用虚拟性很强的程式化动作,如骑马、划船、开门关门等都是通过特定的动作来象征性的表现。

c.脸谱是京剧的一大特色,不同颜色和图案代表不同的性格特征和人物身份。

四、经典剧目与角色:京剧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剧目,如《空城计》、《贵妃醉酒》、《霸王别姬》、《三岔口》等;其中一些著名的角色如孙悟空(猴戏)、哪吒(神话剧目中出现)等,通过京剧独特的演绎方式深受观众喜爱。

五、服饰和化妆:京剧的服饰具有丰富的色彩和图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特点。

同时,京剧的化妆也有独特的风格,如脸谱化妆,通过色彩和图案的变化来表现角色的性格和身份。

六、保护与传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在中国得到了高度重视和保护,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传承和发展,如专业院校教育、社会普及活动等。

京剧基础知识100题

京剧基础知识100题

京剧基础知识100题1. 京剧的起源可追溯到哪个朝代。

2. 京剧最初被称为什么。

3. 京剧的主要演出形式包括哪几种。

4. 京剧的“四大名旦”指的是哪四位演员。

5. 京剧中常见的角色类型有哪些。

6. 京剧的主要乐器有哪些。

7. 京剧的唱腔分为哪几种。

8. 京剧的“旦”角主要负责表现什么。

9. 京剧的“生”角一般代表什么样的人物。

10. 京剧中“丑”角的特点是什么。

11. 京剧的“武生”角色通常会使用什么技能。

12. 京剧的“老生”与“小生”有什么区别。

13. 京剧的“花脸”角色一般描绘什么样的人物。

14. 京剧的行当系统分为哪几类。

15. 京剧的音乐包括哪些部分。

16. 京剧的“念白”指的是什么。

17. 京剧的“打击乐”主要由哪些乐器组成。

18. 京剧的“曲牌”有哪些常见的类型。

19. 京剧中常用的化妆技巧有哪些。

20. 京剧的服装特点是什么。

21. 京剧的“脸谱”有什么文化含义。

22. 京剧中“京韵大鼓”与“京剧”有什么关系。

23. 京剧的表演风格通常有什么特点。

24. 京剧的舞台道具一般有哪些。

25. 京剧的“身段”指的是什么。

26. 京剧的“唱腔”与“念白”有什么区别。

27. 京剧的角色中,谁是主要的对手角色。

28. 京剧中的“插曲”是什么。

29. 京剧的“打斗”场面通常使用哪些技巧。

30. 京剧的“舞蹈”元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1. 京剧的演出场所通常是什么。

32. 京剧的“演出服饰”有哪些主要特点。

33. 京剧的“四功”是哪些。

34. 京剧的“行当”是如何分类的。

35. 京剧中常见的故事题材有哪些。

36. 京剧的主要演出形式有哪几种。

37. 京剧的“情感表达”主要通过哪些元素实现。

38. 京剧中“提琴”的作用是什么。

39. 京剧的“水袖”在表演中有什么特殊意义。

40. 京剧的“江湖”与“宫廷”故事有什么区别。

41. 京剧的“打击乐器”在演出中起到什么作用。

42. 京剧的“丑角”通常负责什么样的角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剧知识—《京剧口法中的读字》词(戏词)生于句,句生于字,腔是字音的延长。

字有头、腹、尾。

字头.腹音、收韵,叫做声、音、韵。

每唱一字,有发声、转声、送声、收韵及承上接下诸法。

须知清浊阴阳以别其声,知长短徐急以定其节。

1)出字立音字头一出来,就要把音立住。

以“天”字为例,先出梯(ti音,圈住i音,把字音立住,再过渡到淹(ian)。

又如姚期唱“小奴才”的“小”字,字头为西(i)音,以一(i)把字音立住,再过渡到(iao)。

字的劲在出口之前,字要弹出来,很有劲,字无阻,则无力,字阻弹则音立。

咬字、吐字,嘴的动作要快、要玲珑、敏捷;嘴不可张得过大,口形要美,这点对旦角更为重要。

要腔随字走,字领腔行;要字正腔圆,声情并茂。

所以说:腔平字侧(倒)莫参商,先须道字后还腔。

字少声多难过去,助予余音始绕梁。

2)过气接脉。

字出来后,中间有一过渡音,即字腹。

由此中间音过渡到字尾,叫作过气接脉。

有怀来之腹-一哀、孩,也有由求之腹:侯、欧。

由腹转尾,才有归宿,勿犯以腹当尾之病。

例如:《苏武牧羊》“好不伤怀” 的“怀”字找“哀”音。

“忙回北海。

” “海”字找“孩”音。

《洪羊洞》“比成疾病” “忧”字找“欧”音。

《搜孤》“哀求娘子舍亲生”,“求”字找“欧”音。

3)切韵与收韵字有所出,必有所归。

用力从声母出发,将声母与韵母结合发音,为切韵;最后收到本韵,将字音读完整、读标准,叫做收韵。

如:“天”字,从ti出发,最后收到ian(淹);“巡”字,从xu出发,收到un(云);“东”字,从do出发,收到won9(翁);“朵”字,从du出发,收到uoe(哦),等等。

收韵,关于十三道辙的收法。

中东辙一-其字必从喉间反入穿鼻而作收韵,归在“翁”音上。

例如:《洪羊洞》“为国家那何曾半日闲空。

一空”字收韵时穿鼻。

“我也曾平复了塞北西东。

”东”字收韵穿鼻。

《斩黄袍》“孤王酒醉桃花宫。

”韩素梅生来好貌容。

”宫”字、“容”字归韵要穿鼻。

江阳辙一-这道辙是“昂”音,归韵时穿鼻。

例如:《苏武牧羊》“贤弟提起望家乡。

”“不由于卿两泪汪”,“乡”、“汪”二字要穿鼻收韵。

江阳辙须早点把音收在上颚,然后穿鼻收韵;如不收韵,就变了辙。

例如:《沙家浜》郭建光唱:“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

” 其中“放”、“香”、“行”三个字,都属江、阳韵,如不收韵,“昂”音没有收回来,就唱成了:“芦花发,稻谷瞎,岸柳成哈。

”江阳辙就变成发、花辙了。

一七、灰堆、怀来这三道辙,其字出口,必展双辅(如笑状),归于“衣”字,叫做“展辅”。

分别举例如下:一七辙:例如:《鱼肠剑》“子胥阀阅门楣第,落魄天涯又谁知。

”未一个“第”字、“知”字、收韵时展辅。

灰堆辙-—例如:《打金枝》“九龙口内红光起,来了皇兄郭子仪。

老皇兄昨日寿诞期,王未曾拜寿,也曾赐过你的酒席。

”每句的末一个字“起”、“仪”、“期”、“席”,收韵时展辅。

怀来辙:例如:《苏武牧羊》“登层台望家乡弓身下拜,向长空洒血泪好不伤怀。

想当年奉王旨来到北海,晓番奴息千戈免动刀来。

”以上每句的未一个字“拜”、“怀”、“海”、“来”归韵时展辅,收归“衣”音。

姑苏、由求、遥条这三道辙,其字出口。

半启半闭,敛唇做收韵,叫作“敛唇”。

其中:姑苏辙:例如:《斩经堂》“贤公主休要跪你休要哭;《罢宴》“太夫人你好苦哇。

”以上二句中的“哭”字和“苦”字,都归到“乌”音上。

由求辙,一例如:《大保国》“正在朝房把本修,忽听国太让龙楼。

”其中的“修”字和“楼”字,归韵时收到“乌”音上。

遥条辙:例如:《珠砂痣》“想当年为太守何等荣耀,遇兵荒妻和子无有下梢。

多亏了陈大御将我来保,才落得归田园自在逍遥。

”其中的“耀”、“梢”、“保”、“遥”字,归韵时收到“乌”音上。

梭波辙:其字直出,以字做收。

例如:《打鱼杀家》“昨夜晚吃酒醉和衣而卧,稼场鸡惊醒了梦里南柯。

二贤弟在河下相劝于我,他叫我把打鱼的事儿一旦丢却。

”这段唱词中,每句的最后一个字“卧”,“柯”、“我”、“却”,收韵到“哦”音上。

发花辙-一归于喉音,不收韵,应张口收“啊”音。

例如:《捉放曹》陈公唱:“一轮明月照窗下,陈公心中乱如麻”,其中的“下”和“麻”字,如不注意收韵,就犯了韵:“下”字一闭口变成了“象”字;“麻”字闭口变成了“忙”字。

捏斜辙:例如:《马鞍山》“乌云遮住天边月。

”《姚期》“悲悲切切金殿去。

“月”字和“切”字,归于直喉。

这道辙比较窄,唱段少,落在韵脚的不多。

例如:《定军山》“师爷”、“老天爷”、“老爹爹”,《红灯记》“爹爹呀”;《威虎山》“望飞雪,满天舞;急令飞雪化春水”;“雪债要用血来偿”。

以上的“爷”、“爹”、“雪”、“水”、“血”字,都用本字做收韵,叫作“直喉”。

人辰与言前这两道辙叫做抵颚。

其字将终之际,以舌抵住上颚,做收韵,舌齿之音,叫做抵颚。

人辰辙:例如:《空城计》“我本是卧龙冈散淡的人。

凭阴阳如反掌保定乾坤。

”其中的“人”字和“坤”字收韵时以舌抵住上颚。

言前辙:例如:《文昭关》“一轮明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箭穿。

”这中的“前”字、“穿”字归韵时以舌抵上颚。

京剧的唱、念中,定要按照以上的十三道辙正确收韵,将字音发准确、发完整。

4) 清音与浊音京剧的唱、念中,应正确区分清音、浊音与半浊音;清音不送气,浊音送气。

举例对照如下:清音字浊音字半浊音王黄吴胡中充宗聪松崩烹蒙蓬逢冬通清、浊要分清,不能变清为浊。

例如《空城计》“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

”本”字乃是清音,不能当作浊音即喷口来唱。

又如《碰碑》“叹杨家秉忠心大宋扶保。

”保”字是清音,不能唱成浊音“跑”。

唱浊音时,要有口劲。

如《铁笼山》的念白中有“再三逼迫”四字,“逼”是清音字,“迫”是浊音,杨小楼先生的口劲真好,当年念了个满堂好。

又如《空城计》“官封到武乡侯执掌帅印”这句,“封”字是浊音,要念得让烛光闪动,才见功力。

还应知道字的劲怎么使。

如“宫”字在喉,应从喉使劲;“商”字在舌,应在舌上使劲。

以下为“辨声要诀”---切韵先须辩四声,五音六律并五行。

难呼语气皆为浊,易纽言词尽属清。

唇上毕班彭暴卜,舌头当滴跌都丁。

撮唇呼虎乌无误,舌卷衣优乙易英。

闭口披破潘坡拍,齐齿之音实始成。

正齿只征真支志,穿牙查摘寨争升。

唇齿分佛方奉复,鼻唇工共固宫红。

通喉勾狗欧喉厄、随鼻蒿豪好赫亨。

上颚削妖高矫轿,平牙秦节怎说生。

纵齿休朽求纠九,送气查拿差宅称。

口合甘含淹监咽,唇开何可我歌英。

大抵工商角止羽,应须纽算最为清。

要知音韵须知母,务要经心讲究明。

5)尖、团字戏词中有许多同音字,如不分尖、团,就会把意思弄错。

例如:带笑与戴孝,不小与不晓,修书与休书,保荐与宝剑,暗箭与案件,学习与学戏,等等。

笑、小、修、荐、箭、习是尖字,而孝、晓、休、剑、件,戏是团字。

又如《文昭关》“好似狼牙箭穿胸。

”“箭”是尖字,若唱成团字“剑”,观众会不理解:有龙泉剑、青锋剑,怎么有出了个狼牙剑了?这是反尖为团了。

再如《坐宫》“怎奈他这几日愁锁眉间。

”如唱成“眉尖”,就是反团为尖了,意思就错了;是眉目之间,不是眉毛尖上。

程砚秋先生说过,演员必须要念好尖、团字,区别同音字。

过去,老前辈这样批评:阴阳不变,尖团不分;五音不准,四呼不纯;上口不稳,辙韵难寻,清浊含混,都算飘音。

上口字在京剧唱词与念白中的运用上口字,也称为“上韵”。

唱词与念白中,虽是同音字,有的上口,有的不上口;就是同一个字,有时上口,有时不上口。

要灵活运用。

知、吃、失,是上口字,读作zhi i,chi i和shi i;而枝、齿、师,则不是上口字,读作zhi,chi与shi。

例如:《群英会》中孔明唱:“黄公复受苦刑具是假意,见公瑾莫说我诸葛先知。

”“知”字应上口,上口才能押韵(一七韵)。

《鱼肠剑》中伍员唱:“只落得吹萧讨饭吃”,“吃”字应上口,才能押韵(一七韵)。

《武家坡》中薛平贵唱:“我把大嫂的书信失。

”“失”字上口才能押韵。

但唱“军营中失落了一匹马”时这个“失”字不能上口,因为不上口好唱,也好听。

对“说”、“日”、“贼”这三个字,也要灵活掌握。

例如:《定军山》中黄忠唱:“师爷说话言太差”,“说”字应上口,读作shue;《三娘教子》中薛保唱:“为什么把好言当作了恶说”,这个“说”字不应上口,读原字音shuo,上口就不押韵了(梭波韵)。

《打鱼杀家》中萧恩唱:“猛抬头见红日坠落西下”,还有念白:“你我父女怎样度日呀。

”其中的“日”字都应上口,读作ri i。

《汾河湾》中柳迎春唱:“莫等到红日落,儿要早早回程。

一日”字应上口。

但在有的时候,“日”字不应上口,读原字音ri。

例如:《二堂舍子》中刘彦昌唱:“昔日里有个孤竹君”,“日”字不应上口。

《斩子》中扬延昭唱:“昨日里斩八将头挂营外”,《骂曹》中祢衡唱:“明日里进帐把贼骂”,《别姬》中项羽唱:”今日里败阵归心神不定”。

这四个“日”字都不要上口,因为“日”字后面有个“里”字打搅,上口不好听。

“贼”字亦如此。

如,《捉放曹》陈公唱:“却原来贼足个无义的冤家”,“贼好比鲛龙未生鳞甲”,这两个“贼”字都应上口读作况;而《战太平》陈友谅唱的“战鼓不住咚咚催,帐中擒来两个贼”中的“贼”字,不应上口,仍读作zei,否则就不押韵了(灰堆韵)。

“着”、“百”,“药”三字亦然。

例如:《上天台》刘秀唱:“文凭着邓先生阴阳有准。

”这个“着”字应上口,读作zhuo。

《二进宫》徐延昭唱:“大人不必生技巧,你的心事我猜着。

”为了押“遥条韵”,这个“着”字不能上口,应读作zhao,《状元谱》陈伯愚唱:“陈伯愚年半百无有后苗。

”这个“百”字应上口,应读作boe,但《威虎山》“待等到与战友会师百鸡宴”中的“百”字则不上,仍读作bai,现代京剧中一般地说不上口。

马先生在《胭脂宝褶》中,上口念:“吃酒也是用药,用药也是,吃酒,”两个“药”字都上口。

但在《赵氏孤儿》“盘门”一场中,念“药到病除”的“药”字,就不上口。

再如“脸”字,《在御碑亭》“说出来我的脸面何存”的“脸”字,上口读作jian,但是《白蛇传》中“亲儿的脸”的“脸”字不上口,仍作lia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