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反应与凝集反应
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的相同点
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的相同点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在化学反应中都是常见的反应类型。
虽然它们在反应机理和过程中存在差异,但也有一些相同点。
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都是物质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
在凝集反应中,溶液中的微小粒子聚集在一起形成较大的团簇或固体颗粒。
而在沉淀反应中,溶液中的离子或分子结合形成沉淀物,从而使溶液变浑浊。
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都是由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力引起的。
在凝集反应中,这些相互作用力可以是静电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等。
而在沉淀反应中,这些相互作用力主要包括离子间的静电引力、配位键等。
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都需要适当的条件才能发生。
在凝集反应中,通常需要提高溶液浓度、调节pH值、调节温度等条件。
而在沉淀反应中,通常需要形成不溶性的沉淀物,通常通过混合反应物、改变温度或加入沉淀剂等方式来实现。
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在实际应用中也有一些相似之处。
例如,在环境保护中,通过沉淀反应可以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从而净化水质。
而在制备纳米材料时,通过凝集反应可以控制颗粒的尺寸和形状,从而实现对材料性能的调控。
尽管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有这些相同点,但它们也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
首先,凝集反应通常涉及的是溶液中微粒子的聚集,而沉淀反应涉及的是溶液中物质的析出。
其次,在凝集反应中,聚集的微粒子通常仍然保持着溶解态,而在沉淀反应中,溶液中的物质形成了固体沉淀。
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在实验室中的观察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凝集反应中,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粒子的聚集情况。
而在沉淀反应中,可以通过目测或者离心等方式观察到沉淀物的形成。
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在化学反应中具有一些相同点。
它们都是物质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都涉及到相互作用力的作用,都需要适当的条件才能发生。
尽管如此,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在反应机理和观察方式上存在差异。
通过对这两种反应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的规律,为实验和工业应用提供支撑。
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
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
RBC为未经致敏 的受检者新鲜红 细胞,试剂:抗 人O型红细胞的 单克隆抗体
临床应用: HIV检测 HBV检测
22
四、胶乳凝集试验
致 敏 于 胶 乳 颗 粒
23
24
五、明胶凝集试验
将病毒抗原或重组抗原吸附于粉红色明 胶颗粒上,当致敏颗粒与样品血清作用 时,若血清含有抗病毒抗体则可形成肉 眼可见的粉红色凝集
抗体球蛋白
带负电荷较少,籍 +
电渗作用向负极泳
动
43
对流免疫电泳
结果分析: ✓ 无沉淀线出现则表明无相
应的抗原。 ✓ 沉淀线位于抗原抗体孔中
间,说明两者比例较适合 。 ✓ 沉淀线偏向抗原孔一方, 表示抗体浓度>抗原,反 之,则是抗体浓度<抗原 浓度。
44
二、火箭免疫电泳
+
Ab
-
单向免疫扩散+电泳,定量检测技术 注:只能测定ug/ml以上的含量
反应特点:
IgM 的作用比IgG大数百倍 IgG与抗原结合后,常不出现凝集反应,称不完全抗 体
5
可见反应形成
6
第二节 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
一、直接凝集反应(direct agglutination): 颗粒性抗原直接与抗体结合,在电解质的作用
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常用的凝集试验有玻片法和试管法
25
第三节 抗球蛋白参与的血凝试验
抗球蛋白试验是 抗球蛋白参与的 间接血凝试验, 又称Coombs试验
直接Coombs试验 间接Coombs试验
26
(一)直接Coombs试验
抗球蛋白抗体
全血操作
检测红细胞上不完全抗体
应用:检测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症、特发性自
凝集反应、沉淀反应
当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时,抗体的交联作 用克服了抗原颗粒表面的Z电位,而使颗粒 相互靠拢,聚集在一起。 当抗体的分子太少或分子量小,不能克服 相当厚度的离子云层时,则不能使颗粒聚 集。在凝集反应中IgM的作用远大于IgG。 为促使凝集现象的出现,可采取以下措施: 1、增加蛋白质和电解质,缩短颗粒间的距 离;2、增加溶液的黏稠度;3、用胰酶和 神经氨酸酶处理;4:以离心的方式克服颗 粒间的排斥力。
第五章
凝集反应
颗粒性抗原与特异性抗原结合后,在适当 的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 象,称为凝集反应。 可溶性抗原或抗体与载体颗粒结合形成致 敏颗粒后,与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也 能发生凝集反应。
1
第一节 凝集反应的特点 凝集反应的发生分为两个阶段:1、抗原抗 体的特异性结合阶段;2、出现肉眼可见的 凝集现象。 颗粒性抗原在悬液中带负电荷,周围吸引 一层与之牢固结合的正离子,外面又排列 一层松散的负离子,构成一个双层电子云。 在松散层内界和外界间的电位差形成Z电位。 溶液中负离子强度越大,Z电位也越大,Z 电位使颗粒间互相排斥。
示意图
标准品抗原浓度测定
抗原浓度 1.测定沉淀环直径 2.在标准曲线上查找
不同病人抗原浓度测定
相应抗原浓度
35
单向扩散试验 (平板法)
沉淀环的直径与待测标本含量两种计算方法
Mancini曲线: 大分子抗原 时间扩散>48h, 常数K=C∕d2 普通坐标纸曲线
Fahey曲线: 小分子抗原 扩散时间24h 常数K=logC∕d 半对数坐标纸曲线
C为抗原浓度, d为沉淀环直径
36
Mancini曲线
Fahey曲线
T1为16~24h;T2为24~48h;T3为48h以 上,可见T3为直线,T1为反抛物线
沉淀反应与凝集反应实验报告
沉淀反应与凝集反应实验报告沉淀反应与凝集反应实验报告引言:沉淀反应与凝集反应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两种反应类型。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探索这两种反应的原理、条件以及应用。
实验目的:1. 了解沉淀反应与凝集反应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 掌握观察和判断沉淀反应与凝集反应的方法;3. 理解沉淀反应与凝集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材料和仪器:1. 氯化钠(NaCl)溶液;2. 银硝酸(AgNO3)溶液;3. 玻璃棒;4. 试管;5. 实验台。
实验步骤:1. 取一只试管,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2. 在另一只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银硝酸溶液;3. 将两只试管中的溶液混合,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4. 观察溶液的变化,记录下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明显的沉淀反应。
当氯化钠溶液与银硝酸溶液混合时,产生了白色沉淀。
这是由于氯化钠中的氯离子与银硝酸中的银离子发生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的氯化银沉淀。
这一反应符合沉淀反应的定义,即在两种溶液混合后,产生了不溶于溶液的固体沉淀。
进一步观察沉淀反应的特点,我们发现沉淀是在反应溶液中形成的,其颗粒较小,悬浮在溶液中。
此外,沉淀反应通常是放热反应,即反应过程伴随着热量的释放。
与沉淀反应相对应的是凝集反应。
凝集反应是指在溶液中存在的固体颗粒之间发生相互吸附,形成较大的颗粒团块的过程。
凝集反应通常发生在溶液中存在大量细小颗粒的情况下,这些颗粒通过相互吸附而聚集在一起。
在生活中,沉淀反应和凝集反应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沉淀反应常用于水处理过程中,用于去除水中的杂质。
通过加入适当的沉淀剂,可以使溶液中的杂质形成沉淀,从而提高水的纯净度。
凝集反应则常用于制备颗粒状材料,如纳米颗粒、胶体等。
通过控制凝集反应的条件和参数,可以调控颗粒的大小、形状和分布,从而实现对材料性能的调控。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沉淀反应和凝集反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沉淀反应是指在溶液中产生不溶于溶液的固体沉淀的过程,而凝集反应是指溶液中存在的固体颗粒相互吸附形成较大颗粒团块的过程。
凝集反应与沉淀反应
凝集效价的判断:与相应菌液发生++凝集反应的血清最高稀释浓度为该被 检血清的凝集效价
双向琼脂扩散实验
1.材料
琼脂液,待测血清(未提供),肝癌患者AFP阳性血清(阳 性对照),生理盐水(阴性对照),AFP诊断血清(含AFP抗 体),载玻片,打孔器,毛细滴管
2.实验原理
AFP诊断血清中含有AFP的特异性抗体,肝癌患者阳性血清中含有AFP抗原作 为阳性对照,当待测血清中含有AFP抗原时,就会和AFP诊断血清中的AFP特异 性抗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产生免疫沉淀线,反之则无免疫沉淀线,通过观察免 疫沉淀线的有无并和阳性对照对比,就可以判断待测血清中AFP的阳性或阴性。
Ag Ag + 生理 盐水 Ab Ag:肝癌病人AFP阳性血清 Ab:AFP诊断血清
实验结果 Ag与Ab间应出现乳白色免疫沉淀线 Ag与生理盐水间无乳白色免疫沉淀线出现
3. 实验方法
(1) 将配好的1%琼脂放到电炉子上融化,室温自然冷却 到 约60摄氏度。 (2)用玻璃吸管吸取琼脂液加入到载玻片上,使其铺满玻 片,等待其自然凝固。 (3)玻片下垫上打孔纸,用打孔器在凝固的琼脂板上打四 个相邻的孔。每两个相邻的孔不要太远,便于抗原抗体相遇。
对流免疫电泳
(4) 抗原孔内分别加入待测血清和AFP阳性血清,抗体孔 内加入AFP诊断血清和生理盐水阴性对照。 (5)将加好样的琼脂板置于电泳槽支架上,抗原孔置于负 极端,抗体孔置于正极端,琼脂板两端用纱布搭桥,使琼脂 板两端电流连通。设置电压60v,电泳40min开始电泳,电泳 结束观察结果。
Ab
Ab:AFP诊断血清
(4) 中心孔内加甲胎蛋白诊断血清,四周孔内分别加入待 测血清和肝癌患者阳性血清及生理盐水阴性对照。 (5)将琼脂版放入湿盒,置37摄氏度孵箱,24h后观察结果。
实验二凝集沉淀反应
材料:
待测血清、 AFP阳性血清、AFP诊断血清(兔抗人AFP )、 生理盐水、琼脂板、打孔器、针头、毛细滴管、酒精灯。
.
15
双向扩散法测血清中AFP操作步骤
1、制备琼脂板:
1%盐水琼脂加热溶化,取5ml均匀铺与载玻片上。
2、打孔:
琼脂凝固后,用打孔器打孔成梅花型,针头取出孔中琼脂。
3、封底:
用酒精灯轻烤平皿底部至琼脂刚刚要熔化为止,封闭孔的底部,以防侧漏。
应用:
检测 AFP 、HBsAg, 协助疾病诊断.
.
14
双向琼脂扩散法测血清中AFP
甲胎蛋白(AFP):
是一种在胚胎期由肝细胞和卵黄囊合成的α球蛋白, 存在于胎儿血清中,出生后血清中AFP几乎消失。正常 成人血清中仅含极微量的AFP,经典的免疫学方法检测 不出。
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AFP含量增高,测血清中AFP, 可协助诊断原发性肝癌。
本试验方法简单,容易观察结果,可测定抗原的灵敏度 约为10~20μg/ml.
应用:
人血清中IgG、IgM、IgA和C3的定量检测。
.
12
单向琼脂扩散实验:
琼脂中含抗体
Ag
Ag
Ag
Ag
Ag
1:80
1:40 1:20
1:10
未知
沉淀环直径平方
抗原浓度
.
13
(二)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操作)
原理:
将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两种溶液置于琼脂糖凝胶的不 同位置,使两者在凝胶中各自向四周扩散,抗原与抗体相遇并 在比例合适处形成可见的乳白色沉淀线。
伤寒血清 +
待测菌液
阴性
.
?
8
直接凝集反应玻片法--菌种鉴定
凝集、沉淀反应
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注意事项:
1直接凝集反应玻片法摇动玻片时不要把两凹 直接凝集反应玻片法摇动玻片时不要把两凹 内液体混在一起。 内液体混在一起。 2双向琼脂。 出为止。
作业
1 写出实验报告 2 分析凝集反应的结果和意义 3 绘出双向琼脂扩散试验结果图
实验用品
琼脂板,打孔器,酒精灯,毛细吸管, 琼脂板,打孔器,酒精灯,毛细吸管,诊断血 对照抗原,待检血清,湿盒, ℃温箱, 清,对照抗原,待检血清,湿盒,37℃温箱, 双凹玻片,伤寒诊断血清,生理盐水, 双凹玻片,伤寒诊断血清,生理盐水,待检菌 液等。 液等。
实验方法
直接凝集反应玻片法 1 先标记双凹玻片,两侧分别为 ,2号,在1号 先标记双凹玻片,两侧分别为1, 号 号 凹内加入伤寒诊断血清1滴 凹内加入伤寒诊断血清 滴,在2号凹内加入生理 号凹内加入生理 盐水1滴 盐水 滴。 2 分别加入待检菌液于两凹内各 滴 分别加入待检菌液于两凹内各1滴 3 摇动混匀 分钟,观察结果 摇动混匀2分钟 分钟,
凝集、 凝集、沉淀反应
实验目的
1 掌握直接凝集反应的原理意义及操作方法 2 了解双向琼脂扩散试验的原理意义及操作方 法
实验内容
1 直接凝集反应玻片法 2 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实验原理
直接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悬液与其相应抗体, 直接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悬液与其相应抗体, 在有适量电解质的环境中, 在有适量电解质的环境中,两者直接特异性结 进一步凝集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 合,进一步凝集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 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 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 两者比例适当并有电解质存在及其一定的温度 条件下,经一定的时间, 条件下,经一定的时间,可形成肉眼可见的沉 淀物,在琼脂板上双方结合出现白色沉淀线。 淀物,在琼脂板上双方结合出现白色沉淀线。
免疫凝聚反应和免疫沉淀反应的异同
免疫凝聚反应和免疫沉淀反应的异同免疫凝聚反应和免疫沉淀反应是两种常用的免疫学实验方法,它们在疾病诊断、病原体检测、药物筛选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虽然这两种实验方法都涉及到抗原和抗体的相互作用,但它们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结果判定方法有所不同。
一、免疫凝聚反应免疫凝聚反应是一种基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免疫学技术,其原理是在溶液中添加抗原和抗体,当它们结合时会形成可见的凝集物。
根据凝集物的形态,免疫凝聚反应可分为单价凝集和多价凝集两种。
单价凝集是指抗原和抗体在溶液中仅结合一次,形成的凝集物比较小、均匀,如Ouchterlony双扩散法。
多价凝集是指抗原和抗体在溶液中结合多次,形成的凝集物比较大、不规则,如免疫扩散法和免疫电泳法。
在免疫凝聚反应中,抗原和抗体的浓度、PH值、离子强度等条件都会影响凝集的形成和稳定性。
因此,对于不同的实验目的和样品类型,需要选择不同的实验条件和检测方法。
二、免疫沉淀反应免疫沉淀反应是一种通过抗原-抗体相互作用来沉淀抗原的免疫学技术。
其原理是将样品中的抗原和抗体在一定条件下结合,然后加入沉淀剂使其形成沉淀,最后离心分离沉淀物。
与免疫凝聚反应不同,免疫沉淀反应的结果是形成可见的沉淀物,而不是凝集物。
免疫沉淀反应常用于检测血清中的免疫复合物、病原体抗原、药物-蛋白质相互作用等。
在免疫沉淀反应中,抗原和抗体的浓度、PH值、离子强度等条件也会影响沉淀的形成和稳定性。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合适的沉淀剂、离心条件和分离方法,以获得高质量的沉淀物。
三、免疫凝聚反应和免疫沉淀反应的比较虽然免疫凝聚反应和免疫沉淀反应都是基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免疫学实验方法,但它们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结果判定方法有所不同。
免疫凝聚反应和免疫沉淀反应的结果形态不同。
前者是凝集物,后者是沉淀物。
其次,两种实验方法选择的条件和操作步骤也不同,如反应体系、反应时间、检测方法等。
最后,两种方法在实验结果的判定上也有所区别,如凝聚环的大小和数量、沉淀物的形态和质量等。
沉淀反应和凝集反应的异同点
沉淀反应和凝集反应的异同点一、引言沉淀反应和凝集反应是化学中常见的反应类型,它们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都有广泛应用。
这两种反应都是由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发生的,但是它们在本质上有很大的区别。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比较沉淀反应和凝集反应的异同点。
二、定义沉淀反应是指在两种溶液中加入适量反应物后,产生难溶性固体沉淀的化学反应。
凝集反应则是指在介质中存在着一定浓度的胶体颗粒,在加入适量凝集剂后,颗粒聚集形成较大的团块或者沉淀。
三、化学基础1. 反应类型沉淀反应属于双离子交换反应,即两种带电离子交换配位基团而形成新物质。
凝集反应则属于胶体物理学范畴。
2. 反应机制沉淀反应通常是由于配位基团之间形成了较弱的键而发生的。
而凝集剂通常会与胶体颗粒表面上带电离子相互作用,使得颗粒聚集形成较大的团块或者沉淀。
四、实验操作1. 反应条件沉淀反应通常需要控制反应物浓度、温度和pH等因素。
而凝集反应则需要控制凝集剂浓度、介质pH和温度等因素。
2. 实验方法沉淀反应通常采用滴定法或者比色法进行分析,如Mohr滴定法、Fajans滴定法和Gravimetric分析法等。
凝集反应则通常采用光散射或者电泳等技术进行分析。
五、应用领域1. 工业生产沉淀反应常用于废水处理、金属提取和药物合成等工业生产中。
而凝集反应则广泛应用于纸浆造纸、矿物选矿和废水处理等领域。
2. 生命科学在生命科学领域,沉淀反应被广泛用于蛋白质纯化和酶活性检测等方面。
而凝集反应则被广泛用于细胞分离和药物输送系统的设计等方面。
六、总结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沉淀反应和凝集反应在反应类型、反应机制、实验操作和应用领域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虽然它们都是由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发生的,但是它们所涉及的化学基础和实验方法都有很大的差别。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反应类型和方法。
凝集反应、沉淀反应、补体参加的反应
可用于分析和鉴定标本中多种抗原成分
可编辑ppt
12
对流免疫电泳
材料
电泳仪 缓冲液 琼脂板1块/2人,打孔器2个/组, 抗AFP血清 —— 已知Ab AFP阳性血清 —— 阳性Ag 对照阴性血清 —— 阴性Ag 待检血清:标本1 —— 未知Ag
标本2 —— 未知Ag
可编辑ppt
14
对流免疫电泳
打孔:金属打孔器打两排孔,抗原孔与抗体孔间 距离为4毫米至5毫米。
加:抗AFP血清加于抗体孔内;病人血清、 AFP阳性血清、阴性对照血清分别加于抗原孔内。
电泳:将琼脂板置电泳槽,抗原孔置阴极端。板 两端分别用湿纱布与缓冲液相连,通电20分钟。
观察:在相应抗原、抗体孔间出现沉淀线。
可编辑ppt
20
可编辑ppt
17
直接凝集反应——玻片凝集
材料:玻片1张/1人,1号、2号菌液,诊断 血清,接种环 方法:取菌液3~4环,后加血清2环
1号菌液+ 诊断血清
2号菌液+ 诊断血清
轻摇玻片,1~2分钟后观察
结果判定:出现乳白色凝集块属阳性反应
*玻片扔在后面的玻片缸里
可编辑ppt
19
实验报告
三张图:单扩、双扩、火箭电泳 原理及结果:对流免疫电泳、玻片凝集 (结果可用图示)
抗原抗体反应的可逆性 抗原抗体反应的可见性
可编辑ppt
2
二、抗原或抗体的检测方法 凝集反应、沉淀反应、补体参加的反应、 免疫标记技术
可编辑ppt
3
凝集反应
概念:抗原 + 抗体
临床免疫学检验-第五章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
Radial Immunodiffusion (RID)
Two methodologies of RID
Fahey method A linear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the log of the protein concentration and the diameter of the precipitin ring prior to equivalence (or completion)
FIGURE 6-5 Diagrammatic representation of radial & double immunodiffusion. : precipitation reactions in gels yield visible precipitin lines; no visible
Ability of a test to correctly identify individuals who HAVE a given disease/condition
How likely is the test to detect the presence of a characteristic in someon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简单易行 特异性好 灵敏度低(10µg/ml) 时间长
免疫电泳技术
免疫电泳技术(immunoelectrophoresis technique)是可溶性抗原和抗体在直流电场 的作用下,在凝胶内加速定向运动,彼此相 遇结合,在比例合适处形成可见的沉淀物。
免疫电泳技术
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原理
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原理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都是免疫学中常用的检测方法,它们的原理如下:
1. 凝集反应:凝集反应是指抗原和抗体在体外结合后,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物的现象。
它的原理是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当抗原和抗体结合后,它们会形成一个大分子复合物,这个复合物会聚集在一起,形成可见的凝集物。
2. 沉淀反应:沉淀反应是指抗原和抗体在体外结合后,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的现象。
它的原理是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当抗原和抗体结合后,它们会形成一个大分子复合物,这个复合物会沉淀下来,形成可见的沉淀。
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ELISA 是一种常用的免疫检测方法,它的原理是利用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与待测样本中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然后通过酶催化底物产生颜色反应,从而检测待测样本中抗原或抗体的存在。
这些检测方法的原理都是基于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通过检测这种结合反应的产物来判断待测样本中是否存在抗原或抗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影响因素:
琼脂(无电渗或电渗很小的)影响火箭形状不规则; 电泳终点时间的确定; 标本数量多时应先通电后加样,防止宽底峰形; IgG定量时,可用甲醛与IgG上的氨基结合(甲酰化), 抵消了电渗作用。
二)技术要点:
制备琼脂板,打孔,加样于孔内,电泳2~3mA/cm , 0.5~1h后,槽内加入相应抗血清作双向扩散。
三)影响因素
① 抗原抗体比例不当,需测抗原抗体最适比; ② 抗血清的抗体谱,混合抗血清的使用; ③ 电泳条件直接影响分辨率。
四)应用
纯化抗原和抗体成分的分析及正常和异常免疫球蛋的 识别与鉴定
对流免疫电泳
通电
蛋白质抗原常 带较强的负电 荷,在电场中 向正极移动 抗体球蛋白 带负电荷较少, 籍电渗作用向 负极泳动
-
+
对流免疫电泳
结果分析:
• 无沉淀线出现则表明无相 应的抗原。 • 沉淀线位于抗原抗体孔中 间,说明两者比例较适合。 • 沉淀线偏向抗原孔一方, 表示抗体浓度>抗原,反 之,则是抗体浓度<抗原 浓度。
2.沉淀反应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快速但不可见。
第二阶段:
形成肉眼可见的大的免疫复合物。
3.沉淀反应的类型
①液体内沉 淀试验 •免疫 浊度测 定 •絮状 沉淀试 验
②凝胶内沉 淀试验
③凝胶免疫 电泳技术
•对流免疫电泳 •火箭免疫电泳 •免疫电泳 •免疫固定电泳
•单向 扩散试 验 •双向 扩散试 验
•对新生儿溶血性贫血性疾病的诊断;
•对溶血性贫血的研究; •对细菌或立克次体的不完全抗体检查。
第二部分
第一节
沉 淀 反 应
沉淀反应的特点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液体内沉淀试验
凝胶内沉淀试验 免疫电泳技术
第一节
沉淀反应原理及特点
1.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
是指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条件下发 生特异性结合而出现的沉淀现象,其特性与经典的 抗原抗体反应相同。℃
24~48h观察沉淀环
影响因素:
-抗体质量 -标准曲线 ,质控血清 -结果与真实含量不符 -双环现象(不同扩散率抗原性相同的两个组分)
上排为5个不同浓度的参考品;下排为患者血清,下排 右2为异常病理血清
2、双向扩散试验 (平板法)
原理:
将抗原抗体分别加在琼脂糖不同的对应孔中,两者在 凝胶中自由扩散,在比例合适处形成白色沉淀线。鉴定抗 原抗体的最基本、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
火箭免疫电泳图 ①②③④为标准抗原;⑤⑥为标本
三、免疫电泳
一)原理:
区带电泳+双向扩散。 1、蛋白质抗原在电场中,由于迁移率(取决于其分子量的 大小和所带净电荷的多少)不同,其泳动速度不同,将复合 蛋白质在凝胶中电泳分成肉眼不可见的若干区带。 2、沿电泳方向挖一与之平行的抗体槽,加入相应抗血清进 行双向扩散 。
•应用:
测定相应抗体的效价;可作临床诊断或流行病学调查。
试管凝集试验
根据凝集程度记录为:++++(100%凝集)、++ +(75%凝集)、++(50%凝集)、+(25%凝集)。以 出现50%凝集以上的血清最大稀释度为该血清的凝集效价。
第三节
间接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反应(indirect agglutination):
二、间接血凝试验
1/2 1/4
1/16 1/32 1/64 1/128 1/256 1/512 1/1024 Pos.
Neg.
Patient
8 6 4 1
7
5
2
3 1/8
反向间接血凝试验
<2
128 32
512
32
64
Titer
4
8
血凝试验强度
三、胶乳凝集试验
将待检血清或抗原和致敏乳胶各滴一滴在玻片上,阳 性者5~10min即出现凝集。如妊娠免疫诊:
反向间接凝集试验可用于检测病原体的可溶性抗 原,也可用于检测各种蛋白质成分。
二)抗体的检测
检测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后产生的抗体。
第四节
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
未经致敏的受检者新鲜红细胞
试剂:抗人O型红细胞的单克隆抗体
临床应用:HIV检测、HBV检测
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
第五节
抗球蛋白试验
抗球蛋白试验 又称 Coombs试验
第四节 免疫电泳技术
电泳分析 + 沉淀反应
优点: 1.加快反应的速度。 2.提高了灵敏度。 3.增加了分辨率。
抗原抗体反应 的高度特异性 电泳技术的高 分辨率、快速、 微量
一、对流免疫电泳
原理:双向扩散 + 电泳 比双向扩散试验灵 敏度提高8∼16倍
技术要点:制备1.2%巴比妥 琼脂凝胶板,在其上成对打 孔,孔径3mm,孔距6 mm, 于阴极侧孔内加待测血清, 阳性侧孔加抗血清,电泳。
特异性强,效价高,亲和力强。
③抗原抗体反应液的最适PH:
为6.5~8.5
第三节
凝胶内沉淀试验
一、原理
可溶性抗原和相应抗体在凝胶中扩散,形成浓度 梯度,在抗原抗体相遇并且浓度比例适当的位置形成 肉眼可见的沉淀线或沉淀环。
常用的凝胶有琼脂、琼脂糖、葡聚糖或聚丙烯酰 胺凝胶。
二、方法
1、单向扩散试验 (平板法) 原理:
第二节
液体内沉淀试验
一、 絮状沉淀试验
絮状沉淀试验是将抗原与相应抗体混合,在电解质 存在的条件下,抗原抗体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絮状沉 淀物。
方法受抗原抗体比例的影响非常明显 应用于测定抗原抗体反应的最适比例 三种类型:
① 抗原稀释法:抗原最适比例
② 抗体稀释法:抗体最适比例 ③ 方阵滴定法:抗原抗体最适比例
最适比例方阵测定法
抗原稀释度
抗体 稀释度 1/10 1/20 1/40 1/80 1/160 1/320 1/640 对照 — — —
1/5
+
+ +
+ + +
+ + +
+ +
+
±
1/10
+
+ +
+ +
+ +
+ + +
+ +
+
1/20
+
+ +
+ +
+ +
+ + +
+ +
+
1/40
—
—
±
—
+
—
+
—
+ +
(一)直接Coombs试验
检测红细胞上抗体或不完全抗体
单价抗体只能与一方抗原的抗原决定簇结合,不产生凝 集反应,当加入抗球蛋白抗体后,可以将两个各连接一方抗 原决定簇的单价抗体连接起来,出现凝集现象。
(二)间接Coombs试验
检测血清中的抗红细胞抗体
临床应用:
•在输血上的应用; •血型抗原抗体的检查;
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颗粒性载体表面, 然后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反应,在电解质的作用 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一、间接凝集反应的类型
1.正向间接凝集试验 2.反向间接凝集试验 3.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4.协同凝集试验
1.正向间接凝集试验
用抗原致敏载体--检测抗体
2.反向间接凝集试验
用抗体致敏载体----检测抗原
第十章
沉淀反应与凝集反应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凝集反应 沉淀反应
第一部分
凝集反应
第一节 凝集反应的特点 第二节 直接凝集反应
第三节 间接凝集反应
第四节 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
第五节 抗球蛋白试验
第一节
凝集反应的特点
一、凝集反应定义
细菌、螺旋体、红细胞或细胞性抗原等颗粒性抗
原,或可溶性抗原(或抗体)与载体颗粒结合成致 敏颗粒后,它们与相应抗体(或抗原)发生特异性 反应,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 现象。参与凝集反应的抗体有IgM和IgG,IgM的凝集 作用比IgG大数百倍。
3.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用抗原致敏载体--检测抗原
4.协同凝集试验
协同凝集反应与间接凝集反应的原理相类似,但所用载 体既非天然的红细胞,也非人工合成的聚合物颗粒,而是一 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它的菌体细胞壁中含有A蛋白SPA具有与 IgG的Fc段结合的特性,因此当这种葡萄球菌与IgG抗体连接 时,就成为抗体致敏的颗粒载体。如与相应抗原接触,即出 现反向间接凝集反应。协同凝集反应也适用于细菌的直接检 测。
思考题
1. 2. 3. 4. 什么是沉淀反应? 沉淀反应的特点? 单向扩散试验的原理和应用? 什么叫直接凝集反应,什么叫间接凝 集反应?它们之间有何异同? 5. 叙述间接血凝试验的原理。
二、火箭免疫电泳
1.原理:
单向免疫扩散+电泳,定量检测技术
电泳时凝胶中抗体不移动,样品孔中的抗原向正极 泳动,随着抗原量的逐渐减少,抗原泳动的基底区越来 越窄,抗原抗体分子复合物形成的沉淀线逐渐变窄,形 成一个形状如火箭的不溶性复合物沉淀峰,抗体浓度固 定时,峰的高度与抗原量呈正相关。
2. 技术要点:
技术要点:
平板玻璃上倾注一层均匀的琼脂糖薄层,凝固后打孔, 孔径为3mm,孔间距在3~5 mm之间,在相对的孔中加入抗 原或抗体,放置湿盒37℃18~24h 后,观察孔周围是否出 现沉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