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趋势分析
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及促进对策
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及促进对策刘慧【摘要】金融业混业经营是世界金融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金融业要与世界接轨,增强国际竞争力,完善本国的金融体系,必须一实行混业经营.鉴于混业经营存在巨大的范围经济效应,有利于金融创新并满足客户多层次的要求,且我国有过短暂的混业经营历史,金融业和工商业彼此融合,法律上也有相应的管制放松,所以只要完善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实行混业经营是可行的.【期刊名称】《北方经贸》【年(卷),期】2010(000)001【总页数】3页(P93-94,117)【关键词】金融业;混业经营;分业经营;对策【作者】刘慧【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1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2.59目前,金融界关于“混业经营”的确切概念界定尚未定论,但关于混业经营的框架性概念似乎已成共识。
狭义上的“混业经营”是指商业银行经营保险、证券等金融业务。
广义上的理解是指银行除经营保险、证券等金融业务外,还持有非金融公司的股份。
分业经营是从机构职能方面理解的,指的是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各自经营与自身职能相对应的金融业务。
本文对我国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的必然性、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我国实行混业经营应采用的模式及配套的制度完善。
一、中国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的必然性(一)混业经营可以使金融业实现范围经济效益潘扎尔和威利哥(1988年)认为:“范围经济是由于企业的范围(而不是规模)而产生的生产成本的节约。
只要在一个企业中将两条或更多的生产线合并起来比各自分开生产更能节约成本的话,就存在范围经济。
”从理论上讲各行各业都具有一定程度的范围经济,但是金融业的范围经济效应表现得更为强烈。
各种金融产品之间的关联性很强,信贷、证券、保险、基金管理等各项金融业务之间不存在进入壁垒,容易产生范围经济效应。
银行经营必须投入固定资产,包括办公楼,机器设备等。
但是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增加很少或几乎不会增加固定资产投入。
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现状分析
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现状分析引言金融业混业经营是指金融机构不仅从事传统的金融服务,如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等,还涉及非金融领域的经济活动。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对金融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现状进行分析。
1. 混业经营政策的推动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推动源于国家对金融行业的改革开放政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金融行业逐渐实行市场化改革,鼓励金融机构拓展业务范围,提供更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
2007年,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金融机构开展混业经营若干问题的通知》,明确了金融机构可以跨界经营的范围和条件,为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 混业经营的优势金融业混业经营具有多个优势。
首先,混业经营能够降低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
通过开展多元化经营,金融机构可以规避特定行业的风险,实现风险分散。
其次,混业经营可以增加金融机构的收入来源。
传统的金融服务受到市场竞争和利润压缩的影响,而混业经营可以通过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来增加收入。
再次,混业经营可以提升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
通过与其他行业合作,金融机构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全面、便捷的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3. 混业经营的挑战金融业混业经营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混业经营需要金融机构具备跨界经营的能力。
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经营规则和法律法规,金融机构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开展混业经营。
其次,混业经营可能增加金融机构的风险暴露。
涉足非金融领域的经济活动可能导致金融机构面临更多的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
最后,混业经营可能引发道德风险和利益冲突。
金融机构需要管理好跨界合作中的利益关系,确保不会损害客户和金融市场的利益。
4. 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
首先,混业经营将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和合规监管。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监管部门将加强对混业经营的监管力度,确保金融机构的跨界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浅析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方向及对策
业经 营的最 高层 次。
( )我 国金 融混 业经 营现状 。 二 金 融 业 混 业 经 营 将 是 2 世 纪 金 融 业 发 展 的趋 势 。 因为 金 1 融 业混 业经 营 有利 于 金 融创 新 ,能 改 善金 融服 务 ,更 好服 务 于
三、我 国金 融混业 经营发 展应 采取 的对 策
1 0 ECAG FXEl C 经 交 XHNE PR N E 验 流 0 OE E
浅析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 方向及对策
陈 洪乐 ( 国建 设 银行 股 份 有 限公 司天 津 开 发分 行 中 天津 305 0 4 7)
摘 要 :面对 经济 全球 化趋 势 , 出于竞 争和金 融 业本 身发展 的 需要 ,世界 许 多 国家纷纷 放松 对本 国金 融 业的 限制 ,实行 金融 自 由化 。 面对全球 金 融 业混 业经 营大潮 ,我 国金 融 业分 业经 营分 业监 管模 式面 临着越 来越 大的改 革压 力 。虽然 混 业经 营也是 我 国金 融业 的发展 趋势 ,但金 融业 混业经 营是有 条件 的。本 文拟 就我 国金 融 业混业 经营发展 方向及 对策作肤 浅探讨 。 关键 词 :金 融混 业 ;发 展方 向 ;对 策
打 破 了。 证 券公 司 和投 资 基金 直 接进 入 银行 间 同业 拆借 市 场 , 意 味着 货币市 场 的 需求 将 会增 加 ,这 不仅 会 活 跃银 行 间 同业市 场 ,使 商 业 银行 增 加资 金 运用 渠道 ,而 且还 为 中央 银 行吞 吐 基 础 货 币调控 市 场 开拓 了更加 广 阔 的空 间 。 以光 大集 团 为例 ,目 前 的光 大 集 团就 是在 一 个金 融 控股 公 司 下 的商业 银 行 、保 险公 司 、证 券 公司 、信 托 公 司等 金 融机 构 分业 经 营 、分业 管 理 ,同 时又 实现 了在 同一利 益主体 下互相 协作 的混 业经 营局 面 。
关于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思考
关于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思考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混业经营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业发展的趋势。
金融混业经营指的是不同行业的金融机构可以相互渗透和发展,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开放多种业务。
尽管金融混业经营在提高金融机构的综合竞争力和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方面有很多优势,但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一、优势1. 加强了金融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金融混业经营可以使不同行业的金融机构相互渗透和发展,加强其综合服务能力。
例如,银行可以开展证券、保险等多项金融业务,提高其综合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2. 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混业经营可以增加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
因为竞争的加剧和创新引领的市场变化,不断地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
3. 推动了金融行业的结构调整金融混业经营也可以推动金融行业的结构调整。
因为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在经营管理中可能存在不同的特点和优势、或对同一市场的不同群体开放的市场角度也不同,因此,通过金融混业经营可以优化整个行业的结构、实现资源的资源优化和市场繁荣。
例如,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混合经营可以通过资金的整合和优化,使得金融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和合理的调度。
二、问题与风险金融混业经营虽然有很多优势,但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例如:1. 企业定位不清,容易导致经营失控由于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之间存在差异,企业在做混业经营时需要对其不同业务进行有效地区分和把握,否则将面临经营困难、竞争压力大等问题。
2. 反垄断风险混业经营可能弱化了已存在的垄断局面,但另一方面容易带来反垄断的风险,企业可能会因为擦肩而过的业务萎缩而损失利润、市场份额等,或者因为“夹缝中生存”而面临各种风险和压力。
3. 安全风险增加金融混业经营将各类机构的人才和资源相互渗透,但如果监管力度不足,或者把握不准,也会存在金融安全风险增加等问题。
三、关于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思考当然,虽然金融混业经营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风险,但其对于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还是非常明显的。
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风险及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证券化、电子化、信息化和一体化的发展,国际金融业从分业经营转向混业经营发展已成趋势.在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强的情况下,国际金融业的竞争也更加激烈,这就要求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必须紧跟国际金融业的发展步伐,将混业经营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趋势兴起的动因实行混业经营是增强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的需要。
如今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我国的商业银行业务范围过于狭小,制约了盈利能力提高,限制它的竞争力。
加入WTO后,进入我国市场的外资银行中有一大部分是世界上赫赫有名的综合性的全能银行,它们在资金、技术、管理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优势,其本身经营的多元化带来的高抗风险能力,以及跨国公司内部的补偿机制带来的灵活策略.这给我国的银行业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因此,我国银行业应该寻求良好时机,打破分业限制,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2。
实行混业经营可以降低我国银行业的风险。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资产结构单一,信贷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约在百分之七十以上,这种情况必然使商业银行风险增大,效益下降,竞争能力受到限制。
而在混业经营条件下,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务的相互融合可以产生优势互补、连动效应,依靠业务交叉而创新的中间业务来实现多渠道获利,以此提高金融体系的整合度.同时,根据资产组合理论,实现金融资产的多元化,可有效地分散风险,使银行和整个金融体系趋于稳定.3.发展混业经营可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金融业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关键在于能否为客户提供快捷、便利、高效、准确的服务并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一方面,由分业经营转向混业经营,可以为现代个体消费者提供一条龙的理财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并建立起长期的客户关系,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随着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集团实施多元化经营和大规模资产重组,它们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
混业经营:金融业发展的趋势
混业经营:金融业发展的趋势一、现阶段实行分业经营的必要性“九五”期间,我国政府相继颁布《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确立了分业经营的体制框架。
实践证明,这样做是符合当前我国国情的。
目前我国金融业仍有必要实行分业经营体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分业经营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4大国际银行的现状是,一方面存在大量的不良贷款,另一方面却又吸收着高额的居民储蓄。
近年来央行连续降息,投资工具的多样化,投资者开始积极寻求其他的投资保值方法,若不良贷款得不到妥善解决,一旦储蓄的增量弥补不了不良贷款的增量,金融危机就可能爆发。
只有在分业经营的管理体制下,才能够有效保护投资人存款人的利益,分业经营模式在现阶段是必需的。
此外,如果允许银行从事证券、保险等混业业务,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因其资金优势而形成金融寡头,不利于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
2.证券业:市场发育尚不成熟,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银行业与证券业的融合将会助长证券市场的投机活动,造成证券市场虚假繁荣。
而采取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模式,有利于证券市场的规范和稳定发展。
3.保险业:近年来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着保险经营手段不够规范,理赔机制不够健全,保险公司自身缺乏有效的自律手段,险种不够丰富等隐患,一旦发生动荡性的事件,容易产生金融风险。
4.金融监管:目前监管水平不高,有关金融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手段措施也比较落后,专业人员和高质量信息缺乏,金融监控资源和经验都不足。
因此我国目前还不具备混业经营的监管环境和能力,金融监管体制和监管水平还远未达到混业监管的要求。
由此可见,在我国金融机构风险意识不强、内控机制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水平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在现阶段实行分业经营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也是金融体系的安全的保证。
但是安全并不等于效率,混业经营体现了金融市场内部沟通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提高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混业经营是适应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集团实施多元化经营和大规模资产重组的要求而出现的一种主流趋势,有利于促进金融资本更好地服务于产业资本;发展混业经营,允许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相互持股,可优化金融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改善金融服务,增强综合竞争力。
探析我国的金融混业经营
#探析我国的金融混业经营##引言金融混业经营是指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的现象。
在我国,金融混业经营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制的改革,我国金融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金融混业经营对于提高金融机构的综合竞争力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政策背景、金融业态、优势与挑战等方面对我国的金融混业经营进行探析。
##政策背景金融混业经营在我国的发展得益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
在过去,我国的金融体制以垄断为主导,各类金融机构之间的划分明确,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和合作。
然而,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体制改革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我国政府意识到金融混业经营对于提高金融机构的综合竞争力和服务能力的重要性,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推动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
##金融业态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使得我国的金融业态更加多样化。
在过去,我国的金融机构主要依靠传统的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来提供金融服务。
然而,随着金融混业经营的推进,新型金融机构如互联网金融机构、支付机构等不断涌现,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和创新的金融服务。
同时,传统金融机构也积极转型,增加金融创新的力度,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使得我国的金融市场更加开放和竞争,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样的选择。
##优势与挑战金融混业经营带来了一系列的优势和挑战。
首先,金融混业经营促进了金融创新和服务升级。
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在业务和产品上的差异化创新,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同时推动了整个金融行业的发展。
其次,金融混业经营加强了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和共享。
金融混业经营促使不同金融机构之间加强合作,共同分享资源和信息,提高了整个金融体系的协同效应。
此外,金融混业经营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首先,监管体系需要相应调整和完善,以适应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需求。
此外,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和竞争也需要在制度和市场机制上进行平衡,避免出现不当竞争和不健康的金融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现状及问题研究【摘要】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是当前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发展历程、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挑战及发展对策的研究,揭示了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在实践中的种种困境和挑战。
在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健康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推动我国金融行业向更加健康、稳定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发展历程,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挑战,发展对策,结论总结,展望未来,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全球经济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现象愈发普遍。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商业银行在传统银行业务的基础上开始涉足更多领域,如证券、保险、信托等。
这种混业经营模式不仅拓展了商业银行的盈利渠道,也为金融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契机。
随着混业经营的不断推进,一些问题也日益凸显。
商业银行参与多元化业务可能导致风险集中,管理难度加大;不同业务领域的监管体系不统一,可能存在监管套利等现象。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也对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构成了挑战。
基于对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的认识,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现状及问题,为进一步完善监管政策和提升商业银行经营能力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发展历程、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挑战和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为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现状及问题,探索商业银行在混业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发展历程,揭示混业经营的背景和原因,为深入了解当前状况奠定基础。
2. 对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现状进行全面剖析,包括混业经营模式、市场地位、经营状况等方面的情况,为后续问题分析提供依据。
金融混业经营趋势分析
金融混业经营趋势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业传统的行业分工和业务界限日趋模糊,在强化金融监管的同时,积极推进金融业的混业经营,似已成为国际性的潮流。
本文拟对这一趋势进行探讨,并就我国的应对之策提出一些建议。
一、对金融分业,混业的理解金融分业、混业既涉及经营层面又涉及到监管层面,就经营层面而言,即所谓的金融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就监管层面而言,即分业监管与统一监管的问题,是当前金融监管制度选择的一个重要内容。
金融分业经营是指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都限定在各自的传统业务领域内经营,不得超越既定业务范围。
金融混业经营则是指银行业、保险业与证券业之间在不同层次上的融合,即上述金融机构都可以相互进入对方业务领域甚至非金融领域,进行业务多元化经营。
中国目前实行的是金融分业经营。
近年来世界上多数国家已转向混业经营,不过对银行与保险、证券的混业,金融机构涉足非金融业务,不同国家的具体政策存在一定的差异。
从微观的经营层面分析,金融分业经营既表明不同的经营状态,也是金融活动中不同的经营策略。
在金融发展历史上,确实经历了多次金融分业、混业经营的循环演进现象。
应该属于企业微观决策范畴。
作为市场主体,金融机构要依据市场环境、金融资产专用性程度、消费者偏好筹因素以及自身优势,在比较成本与收益等综合分析基础上来决定是采取专业化还是多元化策略。
从宏观层面分析,从金融分业到混业经营是一种制度选择和制度变迁现象(以下的分析主要从宏观层面展开)。
金融企业在考虑市场决策时不能完全忽视政府行为的影响,政府的政治倾向。
金融管制政策等较大程度上影响着金融结构的安排。
从制度选择角度,无论金融企业还是政府部门都由不同利益集团构成,金融制度从混业——分业——混业的变化是多方利益博弈下的制度变迁现象,市场结构。
人文因素等也都影响着制度结构安排和变迁路径。
不同国家、地区采取不同的金融政策和金融制度是完全正常的,在金融分业与混业的制度选择上不能盲目照搬某一种模式。
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实践研究
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实践研究【摘要】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实践研究旨在探讨我国金融行业的混业经营现状及发展趋势。
文章首先介绍金融混业经营的概念和特点,然后分析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现状,探讨其优势和挑战,并深入解析监管机制。
随后对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路径进行探讨,总结实践成果,并提出深化金融混业经营的建议。
最后展望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未来,指出其发展方向和前景。
通过研究金融混业经营,可以更好地促进金融行业的创新与发展,提升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力和稳定性。
【关键词】金融混业经营、我国、实践研究、概念、特点、现状分析、优势、挑战、监管机制、发展路径、实践成果、建议、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改革,金融混业经营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金融混业经营是指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在相应的业务领域内进行多元化经营,跨界融合,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风险防范的一种模式。
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出现,既是金融市场改革的必然结果,也是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趋势。
回顾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历史,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市场逐步开放,金融机构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传统的金融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市场需求。
推动金融混业经营的实践已经成为必然选择。
我国金融领域的不断创新和改革,也为金融混业经营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提供重要参考,推动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改革。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我国金融混业经营实践的分析和探讨,揭示其优势与挑战,为深化金融混业经营提出建议,为我国金融市场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实践进行研究,深入分析金融混业经营的概念和特点,探讨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现状及其优势与挑战,研究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监管机制和发展路径,旨在总结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实践成果,提出深化金融混业经营的建议,展望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未来发展方向,为完善金融混业经营制度,促进金融创新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趋势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趋势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趋势。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对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定义、发展历程、特点、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探讨。
结论部分展望了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趋势,并讨论了对金融行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本文旨在为了解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现状和未来走向提供参考和启示。
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已成为市场发展的趋势,对金融行业和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有望为我国金融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机遇。
【关键词】关键词: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发展历程,特点,影响因素,发展趋势,展望,金融行业,经济发展。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是指商业银行在金融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兼营其他非金融业务来实现多元化经营的一种模式。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金融业务创新的加速推进,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成为了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研究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的需求日益增长。
传统的金融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商业银行需要不断创新,拓展业务范围,提供更多样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国际金融市场的开放和竞争加剧,商业银行需要通过混业经营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实现跨界合作,拓展国际市场。
政府对金融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为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提供了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法律法规支持。
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是金融改革的一部分,有利于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
研究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背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深入了解其背景和发展趋势,有助于促进我国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金融服务的水平和效率。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趋势和影响因素,旨在揭示混业经营对我国金融行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
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定义,深入了解混业经营的内涵和范围,为后续研究提供清晰的理论框架。
我国现代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可行性分析
我国现代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可行性分析陈月腾云(北京物资学院,北京101149)摘要:金融业混业经营是指商业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保险业务及其他投资性金融业务在不同程度上和不同范围上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经营体制。
随着入世后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对外开放,全球金融混业经营也给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体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对此,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并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金融业;混业经营;分业经营;可行性1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背景与现状金融制度变革的同时,往往伴随着金融服务手段的创新和金融服务理念的革命。
而这一切都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人类社会科技进步的背景下发生的。
1.1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经济的全球化推动了金融国际化,全球投资和贸易一体化的发展必将要求大一统的全球金融市场的产生。
流动货币政策的协调统一以及货币的一体化趋势,也将逐步减少贸易和投资的交易成本,从而使全球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
我国加入W T O后,银行市场开放将是全方位的。
W T O的统一规制本身就是不同领域下的法律理念、价值、规则的融合。
2003年12月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闰人民银行法》的修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管法》的出台.以及2003年4月28日银监会的挂牌成立无疑都是中国政府对金融领域的有效改革创新;银监、证监和保监i堂会审的合作监管《备忘录》,将是未来金融混业经营的先期探索;平安保险获得国务院特批,首家以金融集团的名义在香港整体上市,使我国金融分业经营的版图正被越来越多的金融控股公司所改写。
1.2信息技术的进步促使全球金融市场融为一体一是信息技术在以工具的形式形成金融业生产方式的同时,也通过对整体社会经济生活的改造来影响金融服务所面临的需求,尤其是互联网络的发展。
一方面技术引进市场进而产生了供极为廉价服务“网上经纪商”。
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的软件化和无形化使得原来的银证分离地带变得模糊,网页上交易无疑为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参与证券业务提供了保护屏障,金融业务活动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日益融合。
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二)国内外金融机构的激烈市场竞争和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度的日益提高,是我国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的推动力。随着我国经济和各类市场开放度的提高,国内外金融机构为求得市场先机和优势,必将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加强业务渗透和金融创新(如资产证券化、保险证券化等),进行大规模金融跨业并购。这些竞争举措,会模糊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的分业界限,使分业经营名存实亡。尽管中资银行推行这些举措可能会因现行制度.的因素而被限制,但混业经营的外资银行实际推行的这些举措,同样会模糊金融业传统界限,导致分业经营制度的提前过时。
பைடு நூலகம்
三、我国金融业实施混业经营的模式选择
分业与混业的权衡将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目前,在我国金融业开放程度还不高的情况下,我们选择的自由度相对较大。但我们不能总是以封闭来规避风险,随着我国金融业“人世”承诺期限的到来,我们所能选择的将不再是分业模式或是混业模式,而是将采取何种模式进行混业的问题。
我国金融混业经营模式的选择问题,我认为应考虑以下两个前提:第一,商业银行的保守性文化、官僚体制与勇于承担风脸、快速发展的投资银行是格格不入的,试图对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进行文化融合是不经济的,并且也是非理性的;第二,要充分估计到信息革命的影响。信息革命要求金融机构即使规模再大,也只是“食草恐龙”,无法抵挡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食肉恐龙”。因此,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是我国金融混业的最优选择。因为金融控股公司的架构集规模性与灵活性于一体,并能较好地结合信息革命,是金融混业经营的较高层次。
(一)其利分析:(1)降低银行风险。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截然分开会随着金融创新而产生“脱媒”现象,使银行市场缩小,经营困难,不利于银行风险分散。而参与证券业务可以实现银行多元化运作,扩大收益来源,降低经营风险,使银行和整个金融业更加稳定。(2)增强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混业经营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增强其竞争力。首先,多元化经营使银行能够及时把握金融市场的变化来调节自身的经营活动;其次,商业银行可通过与客户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组合并为客户提供一条龙金融服务来发挥总体优势,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最后,混业经营可使银行通过股权代理,建立稳定优质的基本用户群,有助于银行充分了解客户,从而实现真正的风险控制。(3)发挥金融机构动员储蓄转化为投资的中介职能,实现投资渠道多元化,增加资金来源,增加收益,更充分地发挥其信用中介的功能。
混业经营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
居 高不 下 ,营业 费 用和 资 产规 模 的 不 合 理 增 长 以 及 由 此 带 来 的 营 业 费 用 支 出 的 边 际 收 益 递 减 ,在 很 大程 度 上 制约 着 我 国银 行经 济 效 益 的提 高 。从 评 价银 行 核心 竞 争 力的 衡 量 指标 来 看 ,无 论是 税 前 利 润 等 绝 对 指 标 ,还 是 资 本 收 益 率 、资 产 回报 率 等相 对 指标 , 我 国 国 有 商 业 银 行 与 国 外 著 名 商 我 国 金 融 分 业 经 营 的 历 业 银 行 相 比 均 缺 乏 足 够 的 竞 争 史 背 景 力 ,有 的 甚 至缺 乏 最 起码 的竞 争 2 纪 8 0世 0年 代 中 期 以来 ,四 制改革的决 定》 ,对金融业 进行 治 力 。 近 年 来 ,国 有 商 业 银 行 经 济 家 国有 银 行 都 开 办 了证 券 、信 托 、 理 整 顿 并 提 出 了 分 业 经 营 的 措 效 益 明 显 呈 现 出 增 长 乏 力 甚 至 滑 房 地 产 、投 资 等 业 务 ,实质 上 进 入 施 。 19 9 5年 后 , 国 家 陆 续 颁 布 了 坡 的 态 势 ,有 较 大 面 积 的 基 层 行 中 、 商 了 混 业 经 营 的 经 营 时 代 。 于 当 时 《 国 人 民 银 行 法 》 《 业 银 行 经 营 亏 损 , 成 为 经 济 金 融界 共 同 由 已 金 融 法 规 体 制 不 健 全 , 行 的经 营 法 》 《 险 法 》 《 券 法 》从 法 律 关 注 的 焦 点 。 银 、保 和 证 , 从 上面分析 可以看出 , 由于 国 风 险 意 识 不 强 ,内 部 机 制 不 健 全 , 上 确 定 了 我 国 金 融 业 分 业 经 营 制 在 加 之 金 融 监 管 能 力不 足 , 量 的 度 , 成 了 人 民 银 行 、 监 会 、 监 际 、 大 形 证 保 国内环境 的变 化 ,目前我国继 银 行 信 贷 资 金 涌 向 房 地 产 、股 票 、 会 “ 驾 马 车 ” 的 监 管 体 系 , 行 续 采 用 分业 经 营模 式 , 然 已不 是 三 式 实 显 我 外 汇 、期 货 市 场 从 事 投 机 买 卖 , 垂 直 分 业 监 管 。 近 几年 金 融 整 顿 最 佳选 择 。 国金 融 领 域 已 经 突 破 导 从
我国金融业实行混合经营的分析与思考
我 国从 19 年 开 始 实施 银 行 、 券 、 93 证 保 险分 业 经 营 。 当时 实 行 分 业 经 营 主要
出于 金 融安 全 的考 虑 ,背 景 是 有 相 当 一
济 全 球化 进 程 的加 快 ,在 全 球 竞 争 中, 金
融 业 规模 大小 、业 务 范 围宽 窄 都 是 不 可
程 的 加快 , 随着 金 融 体 制 改 革 深 化 与 创 新 要求 的升 温 , 其 是加 人WT 后 . 业 尤 O 分
经 营 面 临 国 际竞 争 压 力 外 资 混 合经 营 的银 行 控 股 公 司 将 逐 步进 入 中 国 市 场 , 它 们相 对 于单 个 的 银 行 、 险 、 券机 构 保 证
控 股公 司 , 从 严 格 意 义 上 来 讲 , 些 金 但 这
融 控 股 公 司 内部 还 没 形 成 有 效 的 协 同.
而 言 金 融 业 的平 均 成 本 曲线 比 普 通 行 业 平缓 , 有更 大 的规 模 经济 潜 力 。追 求 具 规 模 经 济 效应 是金 融 业 的 内在 动 困。 随 着 市 场 经 济 的 发 展 ,银 行 业 传 统 的 存 贷
解 决 信 息 披 露 的公 开 性 和 真 实性 问题 第 二 ,实 行 混 合 经 营 部 署 的 具 体 措
施 。一 是 利 用 现有 法 律 空 间, 积极 进 行 交
日起 开 始实 施 的 《 中华 定 , 商 业 银 行 在 中 华人 “ 民共 和 国境 内不 得 从 事 信 托 投 资 和股 票 业 务 , 得 投 资 于非 自用 不动 产 。 业 银 不 商 行 在 中 华人 民共 和 国 境 内 不 得 向 非 银行
和 资 本 市场 的发 展 促使 企 业 更 偏 好 直 接
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趋势及动因分析
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趋势及动因分析 □中央财经大学 王子鹏 / 文在我国,银行业是我国金融市场极为重要的部分,也因此受到了严格管制。
一直以来,是否放松对银行混业经营限制的问题饱受争议。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具备多元化特征,涉足了多种业务,但仍缺乏创新动力,徘徊在较低层次上,需要在多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本文通过理清银行业发展的脉络,探究我国银行业的混业经营趋势。
银行业 混业经营 多元化银行业经营模式的演变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放松管制过程的不断深化,银行通过跨业进行综合经营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
西方国家政府和金融监管当局对这些现象不但没有加以限制,而是给予鼓励和支持。
目前除我国之外,全球主要市场经济国家都已取消了对银行从事跨业综合经营的限制,允许银行跨地区、跨不同种类金融业务经营,金融业的界限日益模糊,金融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1)早期的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模式经济效率的提高与经济发展的大幅增长与分工和专业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银行业的产生与发展也不例外。
货币信贷业务与一般商人业务的分离导致了商业银行的出现,国家公债和股份公司的产生则促进了以有价证券业务为特征的直接金融的形成。
到19世纪中后期,直接金融和投资银行也逐渐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金融业务部门发展起来。
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虽然在金融业存在着这样的市场分工,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业务之间的联系仍然非常紧密,并没有受到人为地分割,也没有正式的法律制度规定商业银行从事各种金融业务活动的范围,商业银行跨业根据本机构经营战略的需要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经营股票、债券和工业投资、信托、商业、国际贸易,甚至发行银行券等业务。
实际上直到各国颁布了各自的商业银行法之后,才确定了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
(2)从混业经营到分业经营在1930-1934年的经济大萧条过程中,众多银行倒闭,众多储户的资金化为乌有。
到1933年底,美国商业银行的数量不到1921年底美国银行总数的一半。
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发展趋势初探
的竞争力, 对突破分业经营制度的束缚, 实行混业经营的
模式的趋势 。目前金 融理论 界 、 实务界和管理层似乎已经 要求越来越强烈 。 基本形成一个 共识 :金融控 股公 司是 我国从分业 走向混 业 的有 效制度选 择 。是 我国金融业 管理模 式改 革的发展
方 向。
二 、国 内金融控股 集团混业 经营模 式
司和保险公 司具有各 自不 同的优劣势 ,按照比较优势原
年生效的《 证券法》 确立了中国现阶段银行 、 证券、 保险实 理 , 三者之 间应该 能够合 作 , 以达 到优势 互补 , 高效率 提
行分业经营 、 分业管理 的金融体 制。然而 , 伴随经济 全球
的 目的 。
。-
on11 . 士
其中最有代表 性的是光大 集团 。这种模 式比较符合中 国 的现状 , 为“ 称之 光大模式”其次是中银模 式。所谓“ : 中银 模式 ” ,是指银行先利 用海外可 以进 行混业经营的规 定 ,
成立混业经营的金融机构( 全资附属子公司)或者将其 ,
海外机构 改造成 混业经营 的子公司 ,当这些 机构 在海外 的经营达到一 定的规模以后 ,然后让这些机构进 入中 国 大陆 。 以 ,中银模式 ” 所 “ 的优点在于它在海外 的子公 司由
.z 珏 ‘
由
行
业 砥
奔
总之 . 金融控股集团公司作为在我 国现行法律允许的
从国际金融业 的实践看 , 作为金融综合经营的模式选 择, 金融控股集 团存在特 定的优势 : 第一 , 火墙 效应 , 防 即
范围内实行混业经营的一种模 式 , 强大的生命力 , 具有 虽
但我 们可以通过各种可 能的手段去尽量 金融控股集团与各个子公司之间的独立法人关系,特别 说也有其弱势 ,
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利弊分析及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现状
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利弊分析及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现状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促进经济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角色。
然而,在当前的金融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被鼓励或强制参与更多的金融业务,包括混业经营。
混业经营指的是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兼营其他金融业务。
本文将针对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利弊进行分析,并探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现状。
一、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利益1.多元化经营:混业经营可以拓宽商业银行的经营领域,让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资金融通和存贷款业务。
通过兼营其他金融业务,商业银行可以提供更多样化、定制性更强的金融服务,满足客户不同需求,增加盈利能力。
2.降低风险:通过混业经营,商业银行可以在不同的金融业务中实现风险分散。
传统上,商业银行主要经营存贷款业务,在贷款违约或经济下行时,可能面临较大的风险。
而混业经营可以通过投资理财、证券经纪等业务,分散风险,降低对特定业务的依赖。
3.提高竞争力:混业经营使商业银行能够与其他金融机构竞争,推动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创新。
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可以增加其在市场上的份额,并提供更多金融创新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弊端1.风险集聚:混业经营增加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暴露。
由于不同金融业务的风险特征不同,商业银行可能在经营过程中无法做到有效的风险控制。
一旦某一业务发生风险,可能会对整个机构产生显著影响。
2.资本不足:混业经营需要商业银行分配更多的资本来支持各项业务的发展,增加了其资本压力。
同时,不同金融业务的资本配置要求也有所不同,可能导致资本的不均衡分配。
3.监管难度加大:混业经营增加了监管的复杂性和难度。
监管部门需要同时监管商业银行不同业务板块,包括存贷款、理财、证券、保险等。
这要求监管部门具备更高的监管水平和资源,确保各项业务合规运营。
三、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现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除了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外,商业银行还积极参与理财、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业务。
我国金融业发展趋势_混业经营
·182·Business!我国金融业发展趋势—混业经营崔育菡摘要:目前,我国金融经营制度法律上规定分业经营。
而实际很多企业在探索并实施混业经营。
由此看出混业经营模式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本文主要从分析我国金融体制变迁历程,简介适合我国国情的混业经营模式即金融控股公司的运作模式,可行性分析和不足之处,在监管方式上采取对应的措施弥补不足。
从而为我国金融经营体制创造一个健康,高效的运作环境。
关键词:混业经营;金融控股公司;金融监管一,回顾金融业经营制度的变迁(一)介绍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金融业经营体制的变迁1.自然混业阶段。
1993年之前,混业模式经营流行于世界各国。
所谓的自然混业阶段是自发形成于经济效益的刺激。
美国作为最典型的例子,那时金融业在美国的实施主要是以实行最低限度的管理为原则从而平衡竞争秩序。
随着美国对金融监管政策不断的放松,银行控股公司在美国迎来了飞速发展阶段,这标志的美国开始实施混业经营模式。
2.严格的分业阶段。
1993年的经济“大萧条”是一条分水岭,这四年的大萧条对于实施自然混业经营的美国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
银行,证券大量的倒闭,这种混业的金融运作模式助长了股市投机,造成了股市混乱,对于股市暴跌。
随即,1993年经过国会的商议通过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美国的分业经营时代由此开启。
3.回归混业阶段。
进入了20世纪70年代,金融创新发展迅速,传统的商业银行面对金融创新的严重冲击开始衰退,业务收入逐渐减少,与此同时,全能型银行的跨国经营给严格执行跨国经营银行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面对如此大的竞争压力,美国社会开始呼吁放宽金融管制,允许银行再次进行混业经营。
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这一法案的通过,标志分业经营体制的瓦解,混业经营成为主流。
(二)介绍一下我国金融业经营体制的变迁1.混业经营。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重新建立了四大国有专业银行,当时并没有严格区分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都缺乏相关的法律规范。
我国金融混业经营趋势与金融监管
我国金融混业经营趋势与金融监管作者:曾庆芬摘要:面对全球金融业混业经营大潮,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模式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改革压力。
虽然混业经营也是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但金融业混业经营是有条件的。
目前无论从宏观监管环境,还是微观主体的制度基础都不具备混业经营条件,分业经营还将是今后一段时间的政策选择。
与此相应,面对混业经营在我国初露端倪的新形势,我国的金融监管应根据金融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出调整,而且要顺应金融业发展潮流。
通过分析混业经营下国际金融业监管改革的趋势为我国金融监管提出了建议。
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出于竞争和金融业本身发展的需要,世界许多国家纷纷放松对本国金融业的限制,实行金融自由化,由此推动了全球金融业混业经营发展和金融监管改革。
本文拟就我国金融业混业趋势和相关的监管问题作肤浅探讨。
一.混业经营的界定及在我国的发展前景(一)对混业经营的界定综观全球的混业经营,不外乎以下三种情况:1.商业银行在其法人实体内部设立非银行金融经营部门,一个法人多种金融业务;2.商业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投资,设立控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或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与其投资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或商业银行)是母子关系,一个法人一种金融业务,母公司是金融机构,来实现商业银行与其它金融业务的混业经营。
3.一家非金融的母公司控股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的关系是兄弟关系,它们同属于同一个母公司。
这种兄弟关系的混业经营,也能通过业务的协同,来实现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析利益共享,但不能直接从其它金融机构中取得利润,只能通过业务关系或关联交易来实现。
我国光大集团,及美国金融控股公司是该模式。
严格来讲,第1种混业是绝对的混业经营,如德国的全能型银行;而第2种混业含有分业的性质,从机构上体现出分业的迹象,如英国、日本,我国的中信也是第2种模式,信托公司控股银行、证券。
第1和第2种模式中,控股金融机构通过投资收益可以从被控股金融机构中获取利润,真正实现金融业务一体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题目: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趋势分析学号:学生:杜传辉指导老师:***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趋势分析摘要: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信息处理传送的日新月异,加上金融业的日臻成熟,金融机构所需之资金越来越大,单一的金融经营手段已难满足消费者对金融产品所提出的要求,国际上已有许多国家正朝着金融混业经营方式发展。
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金融业呈现出蓬勃的朝气,我们应抓住自身发展之时机,客观分析国际金融的发展趋势,吸收国际成熟的金融业经营方式,以加快金融改革步伐。
所以中国金融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是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分析目录一、世界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演变和现状 (3)二、我国金融业的混业经营的动因 (3)(一)从社会需求看混业经营之必然性 (3)(二)从金融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看我国混业经营的可行性 (4)三、中国实行金融业混业经营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一)金融业混业经营存在的问题 (5)(二)对策 (6)总结 (6)参考文献 (6)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趋势分析一、世界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演变和现状从世界金融业的现状来看,当今许多国家的金融业正从分业走向混业,金融混业经营已逐渐明晰起来,金融业混业经营已成为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金融业的客户需要金融业提供简便而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企业需要金融业更好地融资及高效,高质量的金融服务,金融业也需要强强联合扩大自身的实力和利益。
金融本来就是资金融通,将社会闲散的资金用于社会中急需资金的行业。
只有资金更有效地融通,经济才能更快速地发展。
如果金融业在改制中过于保守势必影响经济的发展。
许多发达国家特别是金融业发达的国家。
正是认识到这一点所以纷纷走向金融业混业经营的道路。
西方国家近百年的金融沿革史,实际上就是一个由混业经营转向分业经营,然后又回归到混业经营的这样一个分合过程。
西方国家在金融业发展历程中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29年世界大危机之前,世界各国金融业均实行混业经营,金融机构没有严格的业务范围划分,金融机构的种类也比较少,服务品种也不丰富。
作为金融机构的主要代表,银行几乎承揽了社会上需要的全部金融服务品种,银行从传统的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业务中解脱出来,开发了中间业务,但是这些业务远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尚处于起步阶段。
然而,1929年10月28日美国爆发的“黑色星期一”,使美国股市崩溃,造成了无数银行的倒闭,美国政府将商业银行卷入证券市场归咎为造成这次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打破了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格局。
第二阶段,以1933年美国通过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为标志,它规定银行分为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属于投资银行经营的证券业务商业银行不能涉足,必须由投资银行或投资公司经营,由证券交易委员会统一管理;商业银行只能在自己的经营领域内开展业务,但必须接受金融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
美英各国先后作出分业经营的政策规定,尽管以德国为首的西欧等国仍然坚持混业经营,但并未改变分业经营这一主流趋势。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日本等国先后取消分业经营的限制,1999年11月1 2日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方案》,取代了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严格分开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允许银行、保险公司及证券业互相渗透并在彼此的市场上进行竞争。
该法案的通过,意味着美国实行了60年,并由美国传播到世界各地,从而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的金融分业经营制度走向终结,金融混业经营成为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金融业的混业经营的动因(一)从社会需求看混业经营之必然性1.金融各行业利润的追求和风险分散的需要由于金融业务界限的日益模糊,业务趋同,竞争弥加激烈。
金融机构的利润率不断下降,为了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都不得不拓展新业务。
实行混业经营有利于对各种金融业务进行有效的整合,创造利润和客户资源共享等。
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务可以在混业经营体制下实现优势互补,产生连动效应,依靠业务的交叉而创新的中间业务来实现多处开花,增加利润。
同时,根据资产组合理论,实现金融资产的多元化,又可有效地分散风险,使银行和整个金融体系趋于稳定。
在我国,金融市场结构是银行主导型。
在长期的积沉中,银行普遍建立起比保险公司庞大得多和完整得多的营销网络和电子银行产品体系,与此相适应是是庞大的“后台人员--柜面员工--客户经理--银行专家”等纵深式服务队伍,相比而言,无论是从网点和服务人员的数量,还是营销服务体系的完整性来讲,银行的渠道资源都对保险公司销售大众型产品有较强的吸引力,对保险公司挖掘新的客户,新的业务机会,更深层地接触高端客户以提升保险服务的价值来说更是一笔宝贵财富,实际中也有银行为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产品的现象。
保险资金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特点。
保险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保险资产占金融总资产比重到20%左右,而我国仅为3%。
从保费收入占居民储蓄的比重来看,国际平均水平为30%,而我国仅为3.4%。
目前,我国金融体系中银行仍处于绝对主导地位,银行资产占金融总资产的95%以上,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比例过高。
如果进行混业经营则可以带动保险业的发展,让居民通过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更好地认识保险从而使我国的保险密度增大。
有些人认为金融混业的风险比分业的风险大,但通过分析后便知金融混业经营的风险未必就高于分业经营风险。
混业经营的风险主要包括银行经营证券业务的风险和经营保险业务的风险。
银行经营证券业务的风险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银行资金投资股票市场的风险;二是证券承销的风险。
关于银行资金投资股票市场的风险,从多数实行分业经营的国家来看,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分离并没有影响银行向证券经纪人、证券自营商或证券附属机构发放贷款。
如果在两种业务分离的同时而又不禁止银行向证券公司贷款,商业银行就仍然处在证券市场的变化莫测的风险之中,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是没有区别的。
就证券承销的风险而言,银行从事证券承销业务不是增大了金融体系的风险而是降低了金融体系的风险,因为承销证券的风险实际上比提供贷款的风险小。
证券拥有广大的二级市场,证券销售前一般经过信用评级,并且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售出,基本没有什么风险。
另外,银行兼营保险业未必会增大银行风险。
保险业务的固有风险体现在保险经纪业务和承保业务上。
经纪业务主要是收费业务,其销售技巧和服务方向与银行的其他业务紧密相关。
在这类业务中由于银行仅充当代理人,基本上不存在风险问题,因为它不使用银行资本,因此这种业务对银行来说风险很小。
保险承保业务则有一定的风险,但这与银行其他业务的风险并无本质上的区别,而且承保业务的风险也不见得比银行其他业务的风险更大。
所以,没有必要过于担心银行从事保险业务的风险问题。
可见,分业经营并不意味着低风险,混业经营并非就是高风险,因为风险问题而拒绝混业经营显然是不成立的。
2.增强与国际金融业的竞争力在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的大趋势下,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显得更为重要,金融业规模的大小、业务范围的宽窄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它决定了其在竞争中的地位。
我国加入WTO后,届时中国金融业的分业经营制度与众多WTO成员国的金融混业经营制度之间的矛盾冲突将不可避免。
大批的外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将会进入我国,而这些公司的业务领域可以涉及银行,保险,证券及信托投资等多个方面,它们依托强大的资本实力和高素质的金融才人,一定会抓住进军中国金融市场的机会,努力拓展业务领域,抢占市场份额,对实行分业经营的中国金融业带来极大的挑战和竞争压力。
即便是外国银行遵从中国的法律制度在境内从事单一的银行业务,但其可以通过与境外的母公司之间的往来间接实现混业经营,这种业务范围上的不平等将使中国的金融机构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境地。
外资企业与外资金融机构之间长期形成的合作的机制,也是它们在这一竞争中的重要优势。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我们的企业得不到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其结果不公严重制约国内企业竞争力的发展与提高,而且将危及我国金融机构的长期持续发展。
因此,如何抵御冲击,努力创造条件向混业经营过渡,使我国金融业面对挑战求得生存与发展意义深远。
所以从与国际竞争的角度来看,中国施行金融业混业经营不仅是必然的而且也是紧迫的。
3.客户对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多样化要求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一场客户争夺战,打赢这场战争的关键在于能否具有便利、高效、准确的优质服务,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实行分业经营的金融机构由于业务单一,经营成本较大,难以给客户提供综合的服务,面对着人们日益增长的不同需要,金融机构不得不改变经营理念,转而实行混业经营,推出一系列个性化、高附加值的服务来满足需要,从而吸引客户,留住客户,获取长期利益。
(二)从金融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看我国混业经营的可行性1.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金融业的变革以计算机与互联网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金融机构降低金融通讯与金融数据处理的成本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
信息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交易成本与信息成本也显著下降,使金融管理技术金融信息传播效率大大提高,从而增强了金融机构业务扩张能力。
这一切都为其多元化经营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为混业性金融机构加强混业平衡能力提供了方便。
技术的进步必然带来社会的进步以及推动新事物的发展,现在许多国家已经出现了无纸交易和无纸合同,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依赖电子技术的发展。
金融业作为交易最为频繁的行业不可能不受电子技术进步的影响,也不可能不利用电子技术的发展来更新自身的体制。
电子技术其实也在客观地改变着金融业,使金融业不再繁琐,不在出现业务的重复。
许多以前金融业方面的问题也因为电子技术的发展而迎刃而解,比如有人认为金融业混业经营会使金融业变得混乱信息不透明难以监管,而现在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先进的电子技术手段对金融业实施严格的监管。
2.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之雏形关于我国金融业到底应采取混业模式还是分业模式近年来逐步形成了共识:面对世界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浪潮的冲击,中国金融业实现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的体制变革是必然的。
但受中国金融基础环境薄弱现状制约,金融实现混业经营不是简单的时间快慢问题,更重要的是金融发展与安全协调的问题,中国应该渐进式地逐步推进金融经营体制由分业向混业的转变。
近年来,我国金融政策已经有了松动的迹象,混业似乎是在缓慢而悄然地进行。
199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先后下发或转发了《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的规定》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的规定》,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与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国债回购市场。
随后,监管部门允许证券公司向商业银行申请股票抵押贷款。
2001年7月初,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施行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明确商业银行在经过中国人民银行审查批准后,可以开办金融衍生业务、代理证券业务,以及投资基金托管、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