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生态规划理论的发展_实践与展望_徐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卷 第3期三 峡 环 境 与 生 态
Vol.1 No.3
2008年11月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in the Three G orges Nov.2008
浅析城市生态规划理论的发展、实践与展望
收稿日期:2008207210
作者简介:徐析(19842),女,重庆人,园林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
徐 析,李 倞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
摘 要:通过系统地归纳、总结城市生态规划理论及其产生、发展的历程,阐述了城市生态规划理论的实质和内涵,以及在其指导下国内外进行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城市生态规划理论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关键词:城市生态规划;理论;历程;实践;展望
中图分类号:X32.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842(2008)0320044204
The History ,Practice &Development of U rban Eco 2Planning Theory
XU Xi ,L I Liang
(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China )
Abstract :Urban Eco 2Planning Theory πs essence and connotation was expatiated through summing up its develop 2ment ,and some practices home and abroad based on this theory were introduced.Further more ,we proposed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Urban Eco 2Planning Theory.
K ey w ords :Urban Eco 2Planning ;theory ;course ;practice ;outlook
1 城市生态规划定义
城市生态规划是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的一个
重要分支,是工业革命以后,“人本主义”思想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城市生态规划的思想源远流长,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就已初见端倪。而轰动世界的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则可以说是城市生态规划的雏形。目前比较公认的研究结果表明,近代发展的生态规划观念始自盖迪斯(Geddes )的论著《城市的进化》。以盖迪斯、芒福德、沙里宁为首的一批城市研究学家和规划师们借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从人类生态学的角度着手研究城市问题,从而奠定了生态规划的发展基础。此后,随着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召开,在规划工作中对生态学的研究和应用更是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广义的城市生态规划与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在内容上应是相互补充的。它强调生态要素的综合平衡。狭义的城市规划即可认为是城市生态环境规
划。所以普遍意义上城市生态规划可定义为:“城市生态规划以城市生态学的原理为指导,以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为目的,调控人与环境的关系,为城市居民创造舒适、优美、清洁、安全的城市环境的一门学科。”
2 提出问题
我们所居住的城市及周围环境,由于受到科技文化和社会政治经济活动及人口集中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了集聚性,同时又由于对诸如水源、能源的缺乏,野生动植物、微生物的抑制等因素及城市相对单一的环境生态系统,且目前城市处于急速膨胀式发展时期等原因,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使得城市生态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同时,发现不同文献对于城市生态规划的历程有着各种不同的阐述。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各种文献的综合,系统化地整理出城市生态规划发展的一个主要脉络。
3 城市生态规划的发展阶段
在人类社会历史的长河中,纵观过去,审视现在,展望未来,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大体上呈现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之间不存在截然的“断裂”,但由于受到社会生产力状况,以及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影响,每一个阶段人与自然间关系的状况并不完全一样,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在城市发展之中溶入了种种生态观。
3.1 萌芽阶段
此时,由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对外部自然界的主动作用比较有限,人对大自然的依赖程度比较高;同时由于人类社会的科技水平不高,人们并不十分了解自然,把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都当作神灵的化身加以崇拜。就是因为人对自然的神话和敬畏,才使得人把自然环境当作母亲一样看待,自觉的作为它的一部分而纳入到循环之中,产生了朴素的自然生态观哲学。
在东方,中国古代的城市建造、房屋布局很早就崇尚“天人合一”的观念。“天人合一”观念精辟地概括了自然界与人的和谐关系(天是自然界万物造化的象征),是古代中国城市建设中朴素的生态思想萌芽的根源[1]。例如,唐长安和宋东京的城市规划,从选址、布局、供水、防洪、绿化等方面都考虑了自然生态平衡的因素,强调规划的整体性、与自然环境的巧妙结合、城市的防灾功能以及自然山水的生态效应等。
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最早提出了“理想国”———一种乌托邦式的城市理想。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在其《建筑十书》中总结了希腊、伊达拉里亚和罗马城市的建设经验,提出了代表其理念的“理想城”。16世纪,英国摩尔的“乌托邦”,欧文的“新协和村”都含有一定的生态规划的理念[2]。他们认为,城市的发展应遵从自然环境条件的基本法则,“自上而下”的渐进式发展。
3.2 兴起阶段
18世纪中叶开始,许多国家随着工业文明的崛起,陆续由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依靠钢铁机器,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从大自然那里获得前所未有的丰富的物质财富,但这种无计划的、掠夺性的开发也造成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3]。城市人口密集,大城市不断膨胀,居住环境恶化,城市
布局混乱,于是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效益的重要性,对自然环境提出了种种补偿措施,其中,许多大城市进行了城市改建的社会实践。
巴黎1852年开始的改建计划体现了最初的城市生态规划思想。此次改建在重点地段加强了街道绿化,建立了许多街心花园。在当时,这是一次极其有意义的尝试,使巴黎面貌焕然一新,充分体现了原始的将自然引入城市空间,改善人类生活和居住环境的思想。
到了1898年,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在其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与萌芽期的“乌托邦”理想相比,“田园城市”的思想对城市规模、布局结构、人口密度、绿化带等城市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的见解,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寻求与自然协调的探索性、生态性。同时在他的倡导下,英国进行了实践,如1903年在伦敦附近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思(Letchwort h),1920年又在韦林(Welwyn)开始建设第二座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理论是一套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理论,对后来出现的一些城市规划理论,如“有机疏散”论、卫星城镇的理论起到了关键的启蒙作用,影响深远。
3.3 成长阶段
1916年,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R.Park)发表《城市:关于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研究的几点意见》一文,将生物群落学的原理和观点用于研究城市社会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奠定了城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该学科的广泛传播使城市生态规划实践开始快速发展起来,并涌现出一大批对城市生态规划理论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著名学者,如George Marsh,John Powell和Patrick Geddes等。
Marsh提出合理地规划人类活动,使之与自然协调,而不是破坏自然,使“设计结合自然”一时成为热潮;Powell呼吁通过立法与政策促进与生态条件相适应的发展规划[4];Geddes在他《城市的进化(Cities in Evolution)》一书中,创立了“调查—分析—规划方案”的城市与区域规划程序,强调将自然引入城市,在规划过程中通过充分认识与了解自然环境条件,根据自然的潜力与制约制定与自然和谐的规划方案。Lewis Mumford也是城市生态规划
54
3期徐 析等:浅析城市生态规划理论的发展、实践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