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动物性生物饵料的培养

合集下载

生物饵料培养doc

生物饵料培养doc

绪论一..饵料(food,food for fisheries):为诱食性的食物,专指鱼、虾、贝等水产动物的食物。

如:鲜活的称为饵料,配合的可称为饲料或饵料。

二..生物饵料(food organisms) :经过筛选的优质饵料生物。

能进行人工大量培养后,以活体作为养殖对象食用的专门饵料。

或说作为水产经济动物苗种饵料的饵料生物。

三.饵料三个类型微生物饵料:光合细菌和海洋酵母;植物性生物饵料:微藻类 ;动物性生物饵料:主要有轮虫、卤虫、双壳贝类的卵和幼虫、枝角类、桡足类、颤蚓、沙蚕等。

四.应用情况主要为鱼、甲壳类的虾蟹、贝、海参、海胆等饵料。

a、鱼类育苗:目前离不开活饵料。

微藻、双壳贝类的卵和幼虫、轮虫、卤虫、枝角类、桡足类;b、甲壳类:在早期利用微藻,后期利用卤虫幼体;大多利用人工配合饲料替代;c、贝类:利用微藻中的金藻类和硅藻类;d、海参、海胆:主要利用底栖硅藻类。

五.生物饵料筛选的原则①基本原则:环境适应性和抗逆性强;培养的食物来源广;生活史短;生殖力强(具“暴发式”增殖);可高密度培养。

②营养物质丰富:不含有毒物质,具有含量高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③大小适口:作为开口饵料(几→十几um );④便于摄食:悬浮于水中或运动能力较弱、均匀分布,适于幼体摄食;⑤嗜食性和易于消化:幼体均喜食,且易消化吸收。

⑥营养能级低:食物链短,培养成本低。

第一章一.光合细菌(Photo synthetic bacteria,简写PSB)是一类光合色素为菌绿素,自养性营养,在厌氧下光合不产氧的原始光能合成体系的原核生物。

二.水产养殖上的应用1、净化养殖水质:可利用有机物、硫化物、氨氮;拌泥沙撒于池底,可减少换水量30%。

用量1-2ml/m3。

2、作为饲料添加剂:蛋白质高及氨基酸齐全,VB 种类和数量多,活性辅酶Q丰富;3、用于培育鱼、虾、贝类幼体:作为饵料,可提高培养幼体的生长率、成活率和变态率,减少换水量;4、用于培养动物性生物饵料:以藻菌混合投喂可节约微藻数量;5、防治鱼病:辅酶Q是具有消炎作用的抗病因子,对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完整版)生物饵料培养——复习题答案

(完整版)生物饵料培养——复习题答案

复习题目录第一章绪论习题第二章单细胞藻类的培养习题第三章光合细菌培养习题第四章轮虫的培养习题第五章卤虫的培养习题第六章其他生物饵料的培养习题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生物饵料:特指经过人工筛选的、可进行人工培养的、适合养殖对象食用的优质的饵料生物。

经过筛选的优质饵料生物,进行人工培养后投喂给养殖对象食用的活的饵料(海水小球藻、褶皱臂尾轮虫、蒙古裸腹蚤等)。

2.饵料生物:是指生活在海洋、江河、湖泊等水域中,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各种水生微生物、动、植物。

水域中生活的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水产动、植物。

(微藻、轮虫等)。

3.冰鲜饵料:4.生物饵料培养学:主要研究生物饵料的筛选、培养及其营养价值评价的一门应用学科。

二、简答题1.生物饵料培养学的主要任务。

2.优良生物饵料的特点。

答:1、对水环境的影响:使用生物饵料,对养殖水体的水质影响较小。

2、营养组成:生物饵料的营养丰富,能满足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

3、规格多样:生物饵料的大小可满足养殖对象的需求,不同生物饵料可组合成系列饵料,满足养殖对象不同生长阶段的具体需求。

4、可消化性好:大多数水产动物喜食生物饵料,而且容易消化。

自身含消化酶,可弥补幼体消化能力的不足。

5、可获得性佳:大多数水产动物能方便的摄食生物饵料,可针对养殖对象的运动和栖息习性,选择运动能力和分布水层都适合培养对象的种类。

3.生物饵料与配合饲料相比所具有的优点。

4.区别“清水育苗”和“绿水育苗”含义。

为什么“绿水育苗”得到普遍认可?5.为什么说生物饵料培养仍是今后鱼虾蟹幼体育苗的主要饵料途径?6.培养优良生物饵料所应具备的条件。

答:1、个体大小适合养殖对象摄食。

2、运动速度与分布水层便于养殖对象摄食。

3、营养价值高,容易被养殖对象消化吸收。

4、代谢产物无毒或毒性不危及养殖对象的健康。

5、生命周期短,生长繁殖迅速。

6、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易于大量培养,密度大,产量高。

7.说明生物饵料培养的主要类群。

卤虫的培养(生物饵料培养课件)

卤虫的培养(生物饵料培养课件)

卤虫对水域中离子 组成及浓度的耐受 力范围很广。
4.溶解氧
卤虫具高效的呼吸色素—血红素, 可以在低溶解氧状态下(1mg/L) 生存,也可生活于溶解氧为饱和 溶解度150%的超富氧水体中。
5.酸碱度
孵化过程要求pH在8-9之 间,否则会降低孵化率。
6.摄食
为杂食性动物,以滤食为主,也刮食硅藻(角毛藻、 骨条藻),10 μm以下的饵料颗粒较适宜。 水温28℃ ,培育5 mm 长的卤虫,用衣藻(10~ 15×6~9 μm)为饵料,最大摄食量 700 万个细胞/ (个 · 天),一般10~30万个/(个·天)
卤虫作为饵料所具有的优点
1.卤虫卵来源广,资源量大 2.卤虫休眠卵可长期贮存,而且可以包装后长途运输,需用时随时孵化备用 3.卤虫卵孵化和分离工艺技术简单,操作方法容易掌握 4.卤虫卵所孵的幼虫有不同的发育阶段和大小,可以根据对虾仔、幼虾和鱼苗的大小而选用 5.卤虫所含的化学组成及营养成分符合鱼虾等营养需要 6.卤虫卵及其孵化出的幼虫可以进行消毒去除敌害和污染源 7.幼虫和成虫均可作为营养的媒介载体,把各种营养传递到鱼虾体内
• 壳的最内层为胚表皮,这是一层 透明的富有弹性的膜,可分为纤 维质层和与胚胎相邻的内表皮膜 两层。
• 膜内的胚胎为一约有4000个细胞 的原肠胚。
卤虫无节幼体形态
夏卵或经滞育终止处理的冬卵,孵化 成Ⅰ龄无节幼体,体长一般为400~ 500微米。
卤虫无节幼体形态
Ⅰ龄无节幼体体内充满卵黄,颜色为 橘红色。有三对附肢:第一触角有感觉 功能,第二触角有运动及滤食功能, 一对大颚有摄食功能。在头部有一单 眼。
一、枝角类分布
• 卤虫(Artemia salina) (Brine
Shrimp)又称丰年虫(或盐水丰年 虫) • 隶属于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甲壳纲 (Crustacea)、鳃足亚纲 (Branchiopoda)、无甲目 (Anostrace)、盐水丰年虫科 (Brabchinectidae)

单细胞藻,轮虫培养技术要点

单细胞藻,轮虫培养技术要点

单细胞藻,轮虫培养技术要点福建饵料动物培育技术讲班讲稿单细胞藻和轮虫是饵料浮游动物中最重要的基础性生物饵料。

在水产养殖中,单细胞藻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不仅为鱼、虾、贝类等水产经济动物提供饵料,还可以作为鱼虾配合饲料的重要添加物,起到营养平衡与强化效果,有利于培育健壮的苗种。

同时,单细胞藻作为培养轮虫的优质饵料,可以提高轮虫的营养价值。

以下是单细胞藻和轮虫培养的实用技术要点:1、单细胞藻培养实用技术要点1.1 选用适当的单细胞藻种类。

不同的水产动物需要不同种类的单细胞藻,如养鱼池水中以适量绿藻为宜,养虾池水中以适量硅藻为宜,而贝类幼体在浮游期以金藻和绿藻为宜,在匍匐期则以底栖硅藻为宜。

1.2 清洁培养器具。

在培养单细胞藻前,必须清洁培养器具,以避免污染和细菌感染。

1.3 分级培养小球藻。

小球藻是最常用的单细胞藻之一,分级培养可以提高单细胞藻的品质和数量。

1.4 营养和接种。

单细胞藻的营养和接种非常重要,充足的养分和适当的接种量可以促进单细胞藻的生长和繁殖。

1.5 管理工作要点。

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管理工作,如控制温度、光照、通风等。

1.6 PVC透明塑袋培养。

PVC透明塑袋培养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单细胞藻培养方法,适用于小规模生产。

1.7 敌害生物防控。

在单细胞藻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敌害生物的防控,如藻类寄生虫、藻类食草动物等。

1.8 防治措施。

对于已经感染病菌的单细胞藻,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加入抗生素等。

1.9 单细胞藻的浓缩和冷藏。

单细胞藻的浓缩和冷藏可以延长其保存时间,方便后续使用。

2、轮虫培养实用技术要点2.1 轮虫个体的大小。

不同种类的轮虫个体大小不同,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轮虫。

2.2 生态性。

轮虫的生态性对其培养有很大的影响,需要了解轮虫的生态性和生长规律。

2.3 繁殖特点。

轮虫的繁殖特点也需要了解,以便控制轮虫的数量和质量。

2.4 食性和食料。

轮虫的食性和食料也是轮虫培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需要选择适当的饵料。

轮虫培养(生物饵料培养课件)

轮虫培养(生物饵料培养课件)

蛋白质*(ng/个) 蛋白质**(ng/个) 蛋白质/脂肪* 蛋白质/脂肪** ng/个(干重)
富含DHA的强化剂短时强化 163±13 100 2.3 1.4 331±13
蛋白质强化剂短时强化 238±44 165 2.6 1.8 502±33
*蛋白质按N×6.25计算;**蛋白质按氨基酸总和计算。
广布于淡水、河口等半咸水水体,但不出现在 酸性水体 。
是淡水湖泊、池塘的主要轮虫种群之一,也是 淡水池塘主要培养种类之一 。
褶皱臂尾轮虫
雌性个体大,被甲长平均238m,宽 171µm,前沿背面有棘刺6个,而腹面仅4 个。轮虫有一个尾,其内有粘液分泌于趾, 可粘于池壁等物体上作休息。雄性个体小, 结构简单,仅有纤毛环和精巢,也不摄食, 专为有性生殖交配。
在良好环境下:冬卵 (非混交)雌性→夏
卵(无需受精,挂在足 基部)→雌性小个体。 褶皱臂尾轮虫大约4h产卵1次,21个卵/雌, 持续时间6.7d。
非混交雌体、非混交卵
非混交雌体是指通过非混交生殖 的方式繁殖子代的雌性轮虫。
非混交雌体经过有丝分裂产生双 倍体的卵称为非混交卵。
轮虫的休眠卵在适宜条件下孵化 后,发育成双倍体的雌性轮虫, 此轮虫为非混交雌体 。
轮虫概述 一、轮虫
生物饵料应用概述
二、动物性生物饵料必须具备的条件
必需小型:作为鱼类的开口饵料; 形状简单,容易被破碎; 富有营养,容易消化; 不使水质恶化; 容易制备(培养); 能适应养殖幼体的摄食生态条件。
常见种类 牡蛎担轮幼虫:受精卵 担轮幼虫:大约饵用13-14小时;
藤壶无节幼虫Ⅰ、Ⅱ期:大约饵用3-4小时;
通常称为L-型轮虫 是海水培养的主要种类, 在鱼虾蟹的育苗中应用最广泛。

7第二章第1节卤虫

7第二章第1节卤虫

卤虫卵__孵化
孵化方法 准备孵化缸,最好使用具锥形底的玻璃钢槽。孵 化缸用前消毒 卤虫卵在孵化前常用淡水浸泡1至数小时,使虫卵 充分吸水,以加快孵化速度,减少孵化过程中的能 量消耗 为了杀灭虫卵表面粘附的细菌,孵化前对虫卵消 毒,一般用2%~3%的福尔马林浸泡10~15 min, 或用200 g/kg的有效氯浸泡20 min。在前述的孵化 条件下,孵化24~36 h

繁殖季节
6
月下旬~11 月下旬(北方)
卤虫的生物学__繁殖习性

幼体的变态过程:雌体产出的卵在孵育囊中孵 化成无节幼体才脱离母体;从孵化至性成熟需 经过12个阶段
无节幼体期(第1次蜕皮)
后无节幼体期(第2~4次蜕皮) 拟成虫期(第5~11次蜕皮) 成虫(第12次蜕皮)
成虫期 无节幼体期
卤虫卵__收获与简单加工
卤虫卵的加工程序
(4)用淡水进行比重分离:除去空壳和比虫卵轻的 杂质,时间不超过15 min (5)干燥:用淡水分离后的虫卵应尽快将含水量降 到10%以下,虫卵的生理活动才能停止。干燥时的温 度应控制在40℃以下。最好采用真空干燥或气流干燥 (6)包装:将干燥好的虫卵装入一定大小的听、袋 等容器,以便出售和贮存
一、卤虫的生物学__分类地位

卤虫(Artemia salina) (Brine Shrimp)又称丰 年虫(或盐水丰年虫) 隶属于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甲壳 纲(Crustacea)、鳃足 亚纲(Branchiopoda)、 无甲目(Anostrace)、 盐水丰年虫科 (Brabchinectidae)
B .胸部:
由 11 节组成;胸肢 11 对,呈叶片状,具有呼吸、 游泳和滤食的作用

生物饵料培养实验指导书

生物饵料培养实验指导书

《生物饵料培养》实验指导书覃志彪编写广西大学2004年7月一、课程简介:生物饵料培养主要介绍海淡水饵料微生物、植物性饵料生物、动物性饵料生物的主要类群的生物学、种群生态学、实验生态学的基本理论,重点介绍光合细菌、单细胞藻类、轮虫、卤虫,以及枝角类、桡足类、糠虾类、颤蚓和摇蚊幼虫培养的营养特性和生产技术,作为本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水产动物饵料生物的研究方法和应用技术,从而为合理开发利用水产资源,研究经济水产动物的生态特性和养殖规律打下基础。

二、课程实验目的与要求: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饵料生物培养的基本操作技能,如简易培养系统的安装方法、生物培养环境控制调节技术、质量监督方法、采收方法等常用基本技能。

通过典型饵料生物种类的培养观察,掌握当前主要生产种类光合细菌、单细胞藻类、轮虫、卤虫,以及枝角类等采集、培养、采收方法,为甲壳动物养殖学、贝类养殖学、鱼类增养殖学、水产动物疾病学等课程教学与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求学生能独立操作、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文明的实验作风。

三、注意事项1、实验前应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目的、要求,了解实验内容和方法,熟悉操作环节,以提高实验效果。

2、实验前仔细清点实验用具、材料。

实验后须经指导教师检查无误,方可离开实验室。

如有损坏,应及时报告指导老师,认真填写好损坏的物品登记。

3、实验时应按照指定方法观察、操作,培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4、认真记录实验结果,按时完成实验报告。

作业力求简明扼要,清晰正确,不得草率和照抄。

实验报告不合要求者,教师有权要求重做。

5、爱护实验仪器及用具,要特别注意显微镜和解剖镜的正确使用和保护。

遇有故障或损坏时,应立即报告指导老师。

6、爱护实验材料,不得浪费和随意丢弃。

珍惜实验标本。

节约药品。

实验材料、用具等,用后要及时清整,物归原处,由值日生统一归整交还老师。

7、遵守实验秩序,保持室内安静,有事先报告,未经指导老师允许,不得擅自提前离开实验室。

第五章 其它动物性生物饵料的(7)3h

第五章 其它动物性生物饵料的(7)3h

枝角类的繁殖方式有两种。一是孤雌 生殖,二是有性生殖,其大量繁殖是 靠孤雌生殖方式完成的。这种生殖方 式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繁殖速度很 快,能够在短时间形成较大的生物种 群,多数种群经过5天左右的时间,其 数量就可增加到5~10倍。因此,在某 些水体中,每立方米水体多者可达 36~40万只,少者也有1万多只。
雄溞较小,第1触角发达。淡水种类的第1胸肢常 具一长鞭和一小钩。在正常环境中,雌溞进行孤 雌生殖,所产的卵(夏卵)一般较多,卵壁薄, 不需受精即能发育为雌体。秋末、冬初或环境不 良时,有一部分夏卵发育为雄溞,另一部分发育 为有性生殖雌溞。雌雄交配后产生的卵称有性生 殖卵,或称休眠卵或冬卵(见图)。冬卵一般很 少,每次仅产1~2个。冬卵的卵壁较厚,淡水种 类的冬卵常被一卵鞍包围,能抵抗低温、干涸、 缺食等恶劣环境。经过休眠期后,一旦环境适宜, 便发育为幼溞,又重复进行孤雌生殖。枝角类的 生活史是孤雌生殖世代和有性生殖世代交替进行。
大型溞 D.magna: 雌体长26mm,壳刺短,甚至消失。 壳面有菱形花纹。壳弧发 达但其延伸长度不如隆线 溞。后腹部在肛门之后的 背侧显著凹陷,形成“肛 凹陷”,肛刺以此分为前 后两组,前9-12个(有时 5-6),后6-10个。卵鞍内 冬卵2个,斜卧,长轴与卵 鞍长轴成一定角度。和隆 线溞一样,是池塘、湖泊 中的常见种,但出现率稍 低。在低盐度(<5‰)水 体中也有分布。
长刺溞 D. longispina: 雌体 长1.2-3.0mm。壳刺长 >1/2体长。壳纹菱形或 呈不规则的网状。壳弧 较发达,后端弯曲成- 钝角。后腹部无肛凹陷、 肛刺9-15个,愈近尾爪 者愈长大。冬卵2个贮存 于近似三角形的卵鞍中, 卵长轴与卵鞍背缘垂直。 比较广泛地分布于水库、 湖泊和江河中,但池塘 中的出现率不如前述两 种,偶尔出现于半咸水 水体中。

《饵料生物培养技术》复习题.doc-89

《饵料生物培养技术》复习题.doc-89

《饵料生物培养技术》复习题一、填空题1、单胞藻类培养按培养纯度分(纯培养)、(单种培养)和(混合培养)三种方式。

2、单胞藻类培养按采收方式分(一次性培养)、(半连续培养)和(连续培养)三种方式。

3、在单胞藻培养用水处理系统中通常需配备过滤装置和消毒装置,最常用的过滤装置为(沙滤池)。

4、为了预防敌害生物通过空气污染藻液,空气在注入藻液之前最好经过(空气过滤器或洗气装置)。

5、单细胞藻类的培养开始于18世纪末年,当时培养的种类是(栅藻)和(小球藻)等淡水藻类,目的是作为研究植物生理学的试验材料。

6、单胞藻在水产养殖上不仅具有(营养价值),而且还具有调节、改善水质,促进水体形成稳定的藻-菌微生态系,抑制(致病菌)的滋生等功能。

7、藻类的生长繁殖可依次分成五个时期,依次为延缓期,(指数生长期),相对生长下降期,静止期和(死亡期)。

8、光照对单细胞藻类的影响通过光源、光质(光的波长)、光量(光照强度)、光周期和供光方式等途径来实现。

9、根据藻类对温度的适应范围的大小,可分为广温性藻类、狭温性藻类。

根据藻类对适应温度的高低,可分为高温性藻类和低温性藻类。

10、在藻类培养过程中,通过(搅拌)或晃动藻液,或给培养的藻液(充气),都能提供一定二氧化碳。

11、成功接种的关键是把握好藻种的(质量)、藻种的(数量)和接种的(时间)。

12、单细胞藻类的培养过程可分为(消毒),(培养液制备),(接种)、(培养管理)及采收五个步骤。

13、培养用容器﹑工具消毒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敌害生物)的污染。

14、轮虫生殖,主要是由雌体行单性生殖。

雌体的卵有两种,一种叫做非需精卵,一种叫做需精卵。

15、保持培养藻类良好的生长及其数量上的绝对优势,通过分泌较多的(抗生物质),对敌害生物起抑制作用,是培养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

16、真正的“纯种培养”,是指在排除了包括(细菌)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条件下进行的培养。

17、从目前各养殖场单细胞藻类饵料生产的情况来看,单细胞藻类培养中的主要矛盾是(敌害生物)的污染。

生物饵料课件 第9章水生环节动物的培养1123

生物饵料课件 第9章水生环节动物的培养1123

(一)外部形态
(3)吻。为 消化道富含 肌肉的口腔 和咽,经口 外翻而成
(一)外部形态
2、躯干部。由许多体 节组成,从围口节至 后端(除最末一节外) 的每一体节的形态均 相同,每节的两侧都 有1对疣足,是运动器 官。
3、尾部。虫体最后一 节无疣足和刚毛的体 节,常称为尾或肛节。
双齿围沙蚕的疣足
3、养殖管理
(1)巡塘检查。最好每天巡塘一次,尤其是大潮 迅期间,须加强防范。
(2)施肥。养殖过程最好能追加肥料,以发酵的 鸡、鸭、猪粪培养饵料效果好。施肥在退潮后立即 进行。
(3)投饵。滩涂粗放养殖不需投饵,蓄水精养应 投饵。前期(幼体阶段)可以采取施肥为主,逐步 增加鱼粉、豆粉等粉末饵料。中后期(养成阶段) 可投小杂鱼虾等搅碎打浆,或豆粕、菜籽粕粉碎、 兑水泼洒。
双 齿 围 沙 蚕 胚 胎 与 幼 体 发 育
双 管 阔 沙 蚕 胚 胎 与 幼 体 发 育
琥 珀 叶 沙 蚕 胚 胎 与 幼 体 发 育
日 本 刺 沙 蚕 胚 胎 与 幼 体 发 育
(四)生态习性
1、栖息地:双齿围沙蚕喜栖息于中、高潮带海滩, 以泥、泥沙底质为主,富含有机质、硅藻等的生境 更有利于沙蚕的生长和繁殖。
双 齿 围 沙 蚕 幼 体 对 温 盐 度 的 适 应 性
二、双齿围沙蚕的人工育苗
(一)亲体的培育 (二)催产与孵化 (三)幼体培育 (四)出苗与运输
(一)亲体的培育
1、亲体的采捕
每年的4-10月,在大潮汛来临前2-3天,从沙蚕的 养殖区或自然海滩上,徒手捕捞异沙蚕体或个体较 大的沙蚕,挑选体健无伤残的个体作为亲体。
丝蚯蚓属于环节动物门,寡毛纲,近孔寡毛目, 颤蚓科。常见培养种类有水丝蚓属的戈氏水丝 蚓、霍甫水丝蚓和尾鳃蚓属的苏氏尾鳃蚓等。

桡足类培养—桡足类营养成分(生物饵料培养课件)

桡足类培养—桡足类营养成分(生物饵料培养课件)

桡足类幼体阶段的脂类含 量一般以新孵化出的无节 幼体的比较高
体新 脂孵 类化 含出 量无 高节

储存 脂类
桡足幼体以后的发育,需要储存脂类(中性脂), 以维持其生殖和度过不良季节。储存脂类一般有 两种:蜡脂(Wax esters WE)和甘油三酯(TG)。

蜡脂
蜡脂储存形式是为应付长时期(4~8个月)的不良 环境,如高纬度桡足类种类,长时间处于低温环 境,食物缺乏,如上述西北太平洋的哲水蚤类的 蜡脂含量占总脂肪含量的80%以上。桡足类产生滞 育卵前,储存了大量的蜡脂
氨基酸
桡足类的氨基酸组成和营养,也 比卤虫的营养价值高(必需氨基酸 含量相对较高 可用每种氨基酸重 /总氨基酸重计算),除了含有较 低含量的蛋氨酸和组氨酸以外, 其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也较高
3.脂类营养

类 海水浮游桡足类的脂类含 量,根据其纬度,季节和
含 食物丰度有巨大的变化,
量 为2%~73%DW。
甘油 三酯
甘油三酯的储存主要是为了应付短时期内的能量 需求。不同种类的桡足类的卵的储存脂肪也不同, 大部分哲水蚤卵是甘油三酯,也有储存蜡脂的卵。
4.脂肪酸强化
饵料对桡足类脂肪酸组成会产生一 定的影响,但不同的种类,饵料产 生的影响的程度是不一样的。现已 证实,哲水蚤的脂肪酸组成受饵料 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比较大,而且随 着其不同阶段而有所变化。
二、桡足类消毒
2.挠足类消毒
鲜活及冷冻的生物饵料必须经过高效 的消毒处理才可使用。常规的消毒方法, 如冷冻、紫外线杀菌、双氧水处理等都不 能彻底解决生物饵料可能携带病原的问题。 目前,世界公认的最有效的消毒方法是 gamma射线辐照处理。
三.桡足类营养成分
1

枝角类培养(生物饵料培养课件)

枝角类培养(生物饵料培养课件)
每蜕皮一次即增加一龄,同时身体也显著地增大。最后一个幼 龄称为终末幼龄。 • 成熟期:是终末幼龄和第一个成龄间单独的一个龄期。 • 成龄期:此时每蜕皮一次即产生一批幼蚤。成龄数也因种类和 环境因子的不同而有较大变化,如蚤状溞18~25个,大型溞6 ~22个,长刺溞10~19个。
二、生殖
1、孤雌生殖
四、观察鉴定方法
枝角类体型较大,行动缓慢,壳瓣和身体较为透明,便于观 察其形态结构。把标本用吸管移放到载玻片上,在低倍镜 下观察整体形态和壳瓣上的花纹。然后,盖上盖玻片使后 腹部压挤出壳瓣之外,观察后腹部各部分结构及其它结构。 枝角类固定后不会剧烈收缩变形,根据分类特征鉴定到属 一般困难不大,要鉴定到种,就不那么容易了,特别是有些 微小的差异,必须用高倍镜仔细观察,并需要有足够的参考 资料。
长刺溞的生活史有年变化现象,一年 是双周期,另一年改为单周期。枝角 类生活史的改变是和环境的年变化和 枝角类的生理变化分不开的。
一、实验目的
实验 枝角类的形态观察
1.通过对枝角类常见种类的观察,掌握形态构造特征。 2.识别枝角类常见种类
二、实验用品
生物显微镜、盖玻片、载玻片、吸管、纱布、擦镜纸、生物网
淡水种类可用曝气自 来水,内陆盐水种类 可在淡水中加入食盐 或海水调节盐度。
3.接种。枝角类接种的密度会影响培养的成败。培养 枝角类时接种密度越大,成功率越高,生长也越快。
4.投饵。枝角类的理想食物是单细胞绿藻、酵母、细 菌以及植物汁液。此外,大豆粉、玉米蛋白粉、蛋黄 等也可作为培养枝角类的补充饵料。
影响枝角类生殖量的高低的因素
• 种类、形体大小、龄期、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 • 食物:各种枝角类要求一定的食物量来保证其生殖量。饥饿的枝
角类雌体则不排卵,即使卵已排入孵育囊,也可能因食物不足而 被吸收。

海蜇池塘养殖生物饵料培育技术

海蜇池塘养殖生物饵料培育技术

海蜇池塘养殖生物饵料培育技术海洋中大量存在天然动物性活饵,能够满足海蜇的正常生长数量。

但是在池塘养殖中,由于人工放养海蜇密度较大,水体交换有限,饵料种类组成相对单一,水体中自然分布的活饵不能满足海蜇生长需要,需要人工培养生物饵料。

海蜇人工养殖的效果取决于池塘饵料生物量的多寡,它决定了海蜇的成活率和池塘的承载能力。

池塘承载能力因海区状况、池塘水深等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一般地,放苗初期,海蜇生物量远远低于池塘承载能力,海蜇生长迅速。

随着海蜇的生长,其生物量逐渐接近池塘承载能力,海蜇生长趋缓。

当海蜇生物量达到池塘承载能力时,海蜇生长停滞,甚至出现负增长。

因此,海蜇生物饵料的培养非常重要。

一、准备工作1.培育池培育池要求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水质无污染,最好有淡水资源,用于调节池水盐度。

池塘面积为10亩~15亩,水深100cm~120cm。

池塘底质以不渗漏的泥底或泥沙质为好,要求池底平整、堤坝坚固,长方形、方形、椭圆形土池均可作为培育池。

池塘用水可用水泵提水,也可在闸门上安装250目~300目筛绢过滤网,以潮差纳水。

但进水时应注意水流缓慢,避免滤网破损。

2.清池消毒先平整地面,清除草、石块等杂物,然后用药物消毒,杀死池中有害生物。

用药前将池水深度控制在10cm~20cm,一般常用药有漂白粉,含有效氯32%的用药量为80ppm~100ppm,3天~4天后排出池水;生石灰每亩用量100kg~150kg,先化成浆,然后再全池均匀泼洒。

3.进水到药效消失后,即可灌水入池。

池塘进出口必须安置好筛绢滤网。

筛绢网呈锥形,250目~300目。

一次进水不宜过多,一般为30cm~40cm,等水色逐渐加深后,再分次慢慢加水。

4.施肥肥料是单细胞藻类及微生物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单细胞藻类和微生物又是轮虫等浮游动物的饵料。

在清池注入新水后,应施用氮、磷等化肥和农家肥。

化学肥料可用尿素、硫酸铵、磷酸二铵等。

农家肥用已发酵好的人畜粪尿。

[养殖技术] 泥鳅动物性活饵料的培育方法

[养殖技术] 泥鳅动物性活饵料的培育方法

一.水蚤培育水蚤是指水生枝角类和挠足类两大类浮游动物,其营养丰富、容易消化,是鳅苗、鳅种的适口饵料。

人工培育水蚤喂鳅成本低、鳅类生长快、增产效果好。

其方法是:①建池:土池和水泥池均可。

池深约1米,大小以10平方米~30平方米的长方形为宜。

②注水:池中注水约50厘米深。

水蚤适宜的水温为18℃~25℃,ph值为7.5~8,溶氧饱和度为70%~120%。

③施肥:土池每立方米水体投4公斤牛、马粪或其他畜粪、1.5公斤稻草、麦秸或其他无毒植物茎叶作基肥,10天后追肥一次,追肥量同基肥,此后再根据水色酌情追肥,使水色保持黄褐色。

水泥池每立方米水体投牛、马粪或其他畜粪1.5公斤,加沃土1.5公斤~2公斤,以后每隔8天再追肥一次,追肥量为牛、马粪或其他畜粪0.75公斤。

④培育:不论是土池还是泥池,都可采用酵母与无机肥混合培养法。

每立方米水体投酵母20克,酵母可先在水中浸泡3小时~4小时,再泼入池中,每立方米水体施碳酸铵65克、硝酸铵37.5克,以后每隔5天施一次,其用量为开始的一半。

投放酵母后,将池水曝晒1天~3天后,就可以放入水蚤作种,用种量为每立方米水体30克~50克。

⑤捞取水蚤种入池15天~20天后,经大量繁殖,可布满全池。

这时,即可分批捞取喂鳅。

一般每隔1天~2天捞取一次,一次捞取总量的10%~20%。

在水温18℃~20℃的环境下,可常捞常有,连续不断。

二.蚯蚓的培育蚯蚓的适应能力很强,地球上凡是有人类活动的地方都广泛分布着蚯蚓。

只要掌握了它的生活习性及活动规律,根据其昼伏夜出、地面排粪、畏光、喜温、喜湿、好气等特点,除可在室外大面积养殖外,亦可在室内开展如瓶养、箱养、池养、立体养殖等多种不同模式的工厂化养殖,现将几种主要养殖方法介绍如后。

2.1 立体多孔槽养殖法立体多孔槽分三种类型:①多孔箱(或多孔桶):适合于处理农户的日常生活垃圾,也可大规模生产。

方法是先将旧木箱(捅)钻孔,孔径2~3厘米,孔的总面积占箱(桶)体侧表面积的一半以上,内养日本大平二号蚯蚓5000~10000条,每月可产鲜蚯蚓1~2公斤,蚓粪35~70公斤。

泥鳅的养殖技术 泥鳅饵料的投喂技巧 - 养殖技术

泥鳅的养殖技术 泥鳅饵料的投喂技巧 - 养殖技术

泥鳅的养殖技术泥鳅饵料的投喂技巧-养殖技术“长嘴就要吃”,泥鳅也不例外,泥鳅为杂食性小型鱼类,饲料来源很广,水蚤、蚯蚓、蝇蛆等是泥鳅天然的饵料生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米糠、豆饼、豆渣、血粉、麦麸等。

但是如何吃出最佳成效,这是饵料的投喂技巧。

为了使泥鳅吃饱吃好,快速生长,降低饲料系数,在泥鳅的投喂过程中一定要牢记“四定四看”的原则。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泥鳅的养殖技术泥鳅饵料的投喂技巧。

一、“四定”投喂技巧池塘饲养泥鳅,鳅苗在下塘后两天内不投饲料,等鳅苗适应池塘环境后再投饲料。

1.定时待池塘中的泥鳅集群到食台上摄食后,在天气正常的情况下,每天投喂饲料的时间应相对固定,从而使泥鳅养成按时来摄食的习惯。

一般日投喂两次,上午8—9时投喂一次,下午14—15时投喂一次。

在泥鳅生长的高峰季节,晚上19—20时还应投喂一次。

2.定量每天投喂的饲料量一定要做到均衡适量,防止过多或过少,以免饱饥失常,影响消化和生长,要按水温的高低以及池塘中泥鳅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

当池塘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要相应减少日投饲量或停止投饲;在生长的高峰季节,要结合每天检查食台的情况,科学地确定每天的投喂量,其中晚上的投喂量应占到全天投饲量的50%~60%。

定量投喂,可减少饲料浪费,提高饲料消化率,减少对水质的污染、减轻鳅病和促进泥鳅正常生长。

3.定质投喂的饲料要求新鲜、安全卫生、适口、水中稳定性好,各种营养成分含量合理,不能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

发霉、腐败变质的饲料不仅营养成分流失,失去投喂的意义,当池塘中泥鳅摄食后,还会引发疾病及其他不良影响。

要依据不同水温,投喂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含量合理的配合饲料,促进泥鳅快速生长。

4.定位在泥鳅苗种刚入池的几天里,开始投喂饲料时,先是将粉状饲料沿池塘四周定时均匀投撒,逐渐将投喂的地点固定在食台周围,然后将投饲点固定在食台上,使泥鳅形成定时到食台上摄食的习惯。

一般每亩池塘设1~2平方米的食台4~6个。

轮虫的培养技术

轮虫的培养技术

轮虫的培养技术养殖技术(轮虫的培养技术)轮虫是一群微小的多细胞动物,种类多,广泛分布于淡水、半咸水和海水中。

其对环境适应性强、繁殖快、营养丰富、大小适中、易培养,是鱼、虾、蟹幼体理想的动物性饵料,目前广泛应用于生产性培养的是褶皱臂尾轮虫。

一、轮虫概况1、饵用特点1)生活力强:易培养,喜欢有机质较丰富的水体。

2)繁殖快:环境条件适宜时,日生长率达30%。

3)营养丰富: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57%、脂肪20%、钙1.8%、磷15%。

4)大小适宜:约150×250μ,为大多数有鳍鱼类的开口饵料。

2、研究发展史1)1960年日本伊藤发现轮虫作为仔鱼的饵料,1964年日本开始大量培养轮虫。

2)1965年,Hirata 和Mori首先利用面包酵母培养轮虫。

70年代就大量利用面包酵母,但发现酵母轮虫造成鱼苗大量死亡,原因为酵母轮虫缺乏鱼类必需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20个碳以上),随后研究酵母轮虫的营养强化技术。

3)我国从60年代开始研究,70年代后期研究培养轮虫,80年代中期开始利用面包酵母培养轮虫,90年代研究轮虫品系的选育,如小轮虫(<100μ)、大轮虫(500-1000μ)、低温轮虫等。

3、存在问题1)探明轮虫两性繁殖的机制。

2)开发高密度培养轮虫的装置。

3)选育和引进优良的轮虫品系。

4)探讨室外土池稳定生产轮虫的技术措施。

5)进一步探讨轮虫培养过程中增殖率突然下降的原因和机制。

二、轮虫的生物学集美大学水产学院陈学豪教授番禺梅山马利酵母有限公司(联合编写)1、形态特征1)、轮虫为雌雄异体,雄性个体小,结构简单,仅有纤毛环和精巢,也不摄食,专为有性生殖交配。

雌性个体大,被甲长196-250μ,宽150-202μ,前沿背面有棘刺6个,而腹面仅4个。

轮虫有一个尾足,其内有粘液分泌于足趾,可粘于池壁等物体上作休息。

2)、轮虫三大特征a、轮盘:由纤毛环、棒状突和触毛组成,具运动和摄食作用。

b、咀嚼器:接口后端,将食物磨碎。

《生物饵料培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生物饵料培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教 师 在 传 授 知 识 的 同 时,要 树 立 科 学 的 发 观,传 授 学
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学会分析 问 题、解 决 问 题 的 能 力. 这就要求教师摆脱 传 统 教 学 模 式 的 束 缚,更 新 知 识,大 胆 创 新 ,用 现 代 教 学 手 段 进 行 教 学 活 动 .
«生 物 饵 料 培 养 »课 程 教 学 改 革 与 实 践 ①
陆正和 毕可然 许建和 程汉良 董志国 阎斌伦
摘 要:«生物饵料培养»课程是水产养殖学专业学生必 修 的 基 础 课 程,学 好 这 门 课 程 对 学 生 专 业 知 识 的 完 善、科 学 素 养 的 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该门课的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 索,主 要 从 课 前 准 备、改 变 教 学 模 式、学 生 积 极 性 的 激 发 、师 生 交 流 以 及 考 核 方 法 等 方 面 进 行 了 探 索 ,为 该 门 课 的 教 学 效 果 的 提 高 提 供 了 有 益 的 借 鉴 .
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在这门 课 程 的 教 学 中 还 一 直沿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 这 种 教 学 的 主 要 弊 端 是 教师只重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 生 能 力 和 智 力 的 培 养,学生的学习只是 被 动 的 接 受 和 简 单 的 信 息 积 累 过 程,学 生不能对隐 含 的 教 学 内 容 进 行 提 炼 和 分 析,结 果 教 师 付 出 多,回报少,学生学来的知识只是为了 应 付 考 试,缺 乏 独 立 思 考问题和解 决 问 题 的 能 力,最 终 影 响 了 该 门 课 程 的 教 学 效 果.为了提高该课 程 的 教 学 效 果,我 们 对 该 门 课 程 的 教 学, 进 行 了 改 革 与 探 索 ,取 得 了 一 些 满 意 的 效 果 . 一 、精 心 准 备 ,上 好 每 节 课

饵料生物培养重点整理

饵料生物培养重点整理

饲料:饲养动物(禽、畜等)的食物。

饵料:鱼、虾、贝等水产动物的食物。

饵料生物:是指在海洋、江河、湖泊等水域中生活的各种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水生动、植物生物饵料: 是经过筛选的优质饵料生物,进行人工培养后投喂给养殖对象食用的活的饵料。

微粒饲料:将不同营养物质加工,配合,制成相应生物饵料大小的颗粒饲料产品,称微粒饲料。

生物饵料培养学:是研究生物饵料的筛选、培养及其营养价值评价的一门应用性科学。

光合细菌:又称光养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群原核生物。

饱和光照强度:光合作用或细胞分裂速率达到最大值时的光照强度称为最适光照强度或称饱和光照强度。

补偿光照强度:适光范围的低限。

在这样的光照强度下,藻类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与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量恰好相等,细胞只能维持基础代谢不能生长。

饱和白昼现象:在较强的光照强度和较长的日照时间下,日照时间虽然增加,生长率并不再增加,这种现象称为饱和白昼现象。

光抑制: 过强和过长时间的光照会引起光抑制,使叶绿素发生光解而褪色。

纯培养:即无菌培养,是指排除了细菌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条件下进行的培养。

单种培养:在培养过程中不排除细菌存在的一种培养方式,称为单种培养。

混合培养:各藻种混杂在一起的培养方式。

例如水样采集后单一藻种分离前的预备培养。

一次培养:在一定的容器中,配成培养液,把少量的藻种接种进去,然后在适宜于藻类生长的环境条件下培养,经过一定时间(5-7天),待藻液达到一定的密度后,便一次性采收或作进一步扩大培养。

半连续培养:是指在一次培养的基础上,当藻类细胞达到一定密度后,每天(或隔天)收获一部分浓藻液,并加入新的培养液继续培养。

连续培养:在培养容器内,新的培养液不断流入,达到一定密度的藻液不断流出。

一般在室内进行,采用自动控温、人工光源、封闭式通气培养。

自养培养:是一种传统的培养方式,是利用光能、以二氧化碳为主要碳源进行的培养。

异养培养:以可利用有机碳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进行的培养,具有易进行高密度的纯种培养、可实现培养条件的自动控制等优点。

人工牛蛙吃什么食物?牛蛙的动物性饲料养殖方法

人工牛蛙吃什么食物?牛蛙的动物性饲料养殖方法

人工牛蛙吃什么食物?牛蛙的动物性饲料养殖方法牛蛙是百姓餐桌上常见的佳肴,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青睐。

由于牛蛙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且营养丰富,同时还有着一定的药用价值,因而成为了市场上颇受欢迎的食品。

现如今,牛蛙已经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名特水产品之一。

而在牛蛙的养殖过程中,合适的饲料可说是成功养殖牛蛙的基础,十分重要。

那么,人工牛蛙吃什么食物?下面就为大家介绍牛蛙的动物性饲料养殖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一、人工牛蛙吃什么食物?牛蛙的食物范围广,但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其食性在蝌蚪期间与成蛙阶段不同。

蝌蚪期为杂食性,对食物要求不严,水中浮游生物几乎都能摄食,还可摄食一般喂鱼的饲料,特别嗜食煮熟之蛋黄、生鱼肉、肝脏、蝇蛆和煮熟之马铃薯、甘薯、米糠、花生粕等,其余如豆腐、水果皮等均可作为饵料;成蛙嗜食活动饵料,诱捕昆虫、甲壳动物、小鱼虾、蜗牛、蠕虫、蜘蛛、蝉、蝗虫、蟋蟀、白蚁、蛆、蚯蚓及鱼卵和水禽的雏体等,人工养殖时必须驯食;此外牛蛙偶然有大吃小的习性。

二、牛蛙的动物性饲料养殖方法1.养殖蚯蚓:在牛蛙池内的陆地,投入牛粪、烂水果、洗米水等,与土拌和,放进种蚯蚓,让其繁殖。

经一段时间养殖后,晚间蚯蚓出土活动,便可被牛蛙捕食。

也可利用零星荒地,施足牛粪等以培养蚯蚓,每平方米可产成蚓5-7公斤。

2.灯光诱虫:在蛙池食台上方,离水面23厘米处,吊挂30瓦的黑光灯或紫光灯,可诱落昆虫、飞虱等,晚上牛蛙会聚集灯下捕食。

此法在5-9月份效果最好,开灯应在太阳下山后至上半夜,下半夜多露水,昆虫少,应关灯节省用电。

3.养殖福寿螺:利用零星沟塘或建小池,也可在蛙池水中繁殖、养殖,在高温季节每5-10天产一桃红色卵块,每一卵块有卵1000粒左右,卵破膜孵出小螺便作牛蛙饲料。

4.养蚕:利用房前屋后种桑养蚕,蚕生长快,一生只需20天左右,幼蚕可用来喂幼蛙,长到4.5-5龄,可用来喂成蛙。

5.饲养黄粉虫:黄粉虫是牛蛙的最好饲料,易饲养,只需麦麸和青菜叶即可饲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生物学特征
1、分类:环节动物门,寡毛纲,近孔寡毛目,颤蚓科。
培养种类:戈氏水丝蚓、苏氏尾鳃蚓和霍甫水丝蚓。
2、形态特征
苏氏尾鳃蚓成体较粗,直径1.2-2.2mm,体长50mm,易 卷曲,紫红色,185节或多,尾部体节各有成对丝状鳃。
3、栖息地 ⑴有机质丰富; ⑵有一定流水(提供氧气); ⑶松软的泥土。 4、生殖 精子 ①雌雄同体,异体受精:交配 → 受精囊 卵成熟→卵囊→受精囊孔处→受精→卵囊 落入水底发育→小蚯蚓。 ②生殖量:如苏氏尾鳃蚓:最多7个卵囊, 内有1-4个卵,卵囊为卵形或蚕豆形,长 1.186-2.745mm,短1.047-1.733mm,在水温 25-30℃,每条成蚓一生(10天)排出4-6个 卵囊。 ③寿命:2-3个月,死亡前最大长度50-55mm。
桡足类形态
3、生殖与发育
①生殖:雌雄异体、异形,日本虎斑猛水蚤
有性逆转现象。水温高:雄性个体多。 水温低:雌性个体多。 交配时雄性第5胸足取出精荚紧贴雌性生 殖节腹面精子流入雌性纳精囊中。受精卵排 出体外有三种方式: ⑴直接产于海水中:大多数哲水蚤; ⑵形成卵囊挂在生殖孔附近; ⑶粘性卵:粘在胸足上(如拟哲水蚤)。
四、利用
1、主要应用于海水鱼类育苗。且为不可缺少 的; 2、从幼体到成体组成大小饵料系列,可供选 择; *日本虎斑猛水蚤: 重:50-150ug/只(轮虫1-3 ug/只, 卤虫幼体10ug/只); 营养:蛋白质72.3%、脂肪20.2%、灰分7.5%, 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丰富。 3、酵母桡足类仍缺少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但没有酵母轮虫明显。
4)接种:0.2-1个/ml。
第二节 桡足类
一、概况
1、主要生活在海水中,在淡水中少见。 2、是鱼类稚、幼鱼阶段的饵料,营养价值高。 3、主要培养种类:已成功培养的有30多种。纺锤水蚤、伪哲水 蚤、华哲水蚤、真宽水蚤、真猛水蚤、镖水蚤、日本虎斑猛水 蚤等,其中纺锤水蚤和伪哲水蚤在室内能活4-6年。 4、大量培养有困难,普遍利用土池施肥、泼豆浆培养。
现怀卵。
②寿命:与盐度、温度、饵料有关。一般8-10天 (4-170天)。
5、食性
①滤食性:大多数为淡水种,主要滤食微藻
类、细菌、小型原生动物、有机
碎屑、酵母等;
②捕食性:海洋种。捕食小型原生动物和浮 游幼虫。
三、培养
1、与轮虫培养的异同点 培养方法基本与轮虫培养相同,也可与轮虫混养。 与轮虫培养不同点: 1)投饵量较大(个体较大):小球藻,400万
二、生物学特性
1、分类: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桡足亚纲。 2、形态:体型、体色多样,与生活环境有关。有保护意义;
①头胸部:头部 5-6节胸节。第5胸足雌雄有别, 雄性A1为执握肢特化成交接器,左右不对称。 ②腹部:3-5节。 雄性第一节为生殖节,雌性第1-2节愈合为生殖节。 ③尾叉:分2叉,每叉有5根刚毛。
①群飞交尾:白天藏于阴暗处,在日出前后30-60分钟和日落前后 90-120分钟的弱光(<300Lx)时雄性蚊子成群飞行形成蚊柱, 雌蚊一个个靠近蚊柱进行交尾。
②产卵:卵产在水中,雌蚊产卵后12-24小时即死亡。 ③生活史:
羽化上飞
成虫 幼虫
产于水面


三、幼虫培养
1、人工采卵 成虫捕获: 光诱:2支20瓦日光灯,照5.5小时停0.5小时 饵料:脸盆或布幕上,2%蔗糖或2%蜂蜜或两 者混合。 2、培养基 ①琼脂+牛奶培养基 ②黏土+牛奶培养基 ③黏土+植物叶培养基 ④下水沟泥培养基
在淡水中环境变化大,有性生殖出现多。 夏卵:小,壁厚,有小油球和少量卵黄;
冬卵:大,壁坚硬,卵黄丰富。一般1个 卵,如有2个,则会被吸收而留 1个。
⑷生活史: 雌性
夏卵 休眠卵
雌性 雄性
4、生长与发育:主要影响是温度和饵料。 卵(经过23h)→枝角类幼体(经3-4次蜕皮) →成体(蜕皮一次)→怀卵(蜕皮一次)→产卵 ①幼体生殖:在诺氏三角蚤育儿囊内的幼体又出
⑴生殖系统
①雌、雄异体; ②在淡水蚤状蚤中有出现雌、雄同体 ; ③也有雄性变雌性的性逆转现象。
⑵孤雌生殖:主要方式。在适宜环境下进行。
① 产生的卵(夏卵)在育儿囊内,并进行发育,到 幼体出来。 ②产卵的数量:与个体大小、年龄、地理分布和环 境因子有关。
⑶有性生殖:在不良环境下进行(降温、 饥饿、水质恶化等)。
3、培养条件 ①温度:造巢温度5-25℃,生长温度20-25 ℃; ②溶氧:大于4mg/L; ③ PH:最适7-8; 饵料:牛奶添加量为有机氮量2mg/100c㎡最 好。 四、应用
幼虫到蛹羽化前即在水中和水底过程均可作 为鱼类的饵料。
第五节 颤蚓的培养
一、概况
颤蚓也叫红虫、水蚯蚓、丝蚯蚓等,是金鱼等观赏 鱼、鳗鲡、黄鳝和甲鱼等的饵料。蛋白质含量达70%。
其他动物性生物饵料 的培养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枝角类的培养(运动缓慢) 桡足类(跳跃式运动) 糠虾的培养 摇蚊幼虫的培养 颤蚓的培养 沙蚕的养殖 黄粉虫的培养
第一节 枝角类的培养 一、概况
1、种类:我国记载有淡水148种,海水5种, 咸水23种;世界记载有淡水约450种, 海水11种。 目前主要培养的种类有:
红虫及捞虫人
4、投喂:米糠:玉米粉:麸皮=1:1:1,经过 发酵,投喂150- 200g/m2,3-4天投喂一次。 再加基肥:牛粪或猪粪2kg/m2。 5、管理 ①流水:表面水深2-5cm,保持一定流水量; ②遮光:防止水温升高和青苔繁殖,遮光可 提高产量80.6%;
③常搅拌:定期搅动表面泥土可减少青苔繁殖, 又可增产27%; ④常观察:发现死亡,及时捞出,大量死亡要 更换培养着床.
3、生长与发育 ①生殖:正常雌雄异体,不良环境出现雌雄同体;雄性
比雌性早熟,因此,雄性小、雌性大。
A、为一年多次性成熟多次排卵; B、卵排入育卵囊发育,如无交配,卵不发育, 而慢慢被吸收; C、生殖量:受种类、水温、亲体大小和区域的 影响;
抱卵量是春季> 秋季>夏季(极少) >冬季(停产)
如:黑褐新糠虾:5-6mm时,平均产卵6.7粒/尾; 11-12mm时,平均产卵41.0粒/尾。
第三节 糠虾的培养
一、概况
糠虾绝大多数生活于海洋,淡水种类极少,目前记录有780种, 作为培养对象仅新糠虾属,如日本新糠虾、中型新糠虾、普通新 糠虾、完美新糠虾、黑褐新糠虾等。
二、生物学特征
1、分类
属节肢动物门、有鳃亚门、 甲壳纲、软甲亚纲、糠虾目
2、形态特征
⑴头胸甲没有完全覆盖头胸部; ⑵胸肢双肢型,胸足基部有抱卵板组成的育 卵囊; ⑶腹肢退化,雄性P3或P4外肢延长形成 交接器; ⑷尾肢内肢上有一个平衡囊(石)。
个/ ml , 酵母, 200-300g/亿.日;
2)培养密度低:2-8个/ml; 3)水质易恶化:残饵、脱壳。大概20天倒池、 移池; 4)收集网:成体用120目,幼体用60目。
2、培养方法 1)培养容器:试管、烧杯、水桶、水族箱、 各种池子;
2)培养用水:井水、砂滤海水、气自来水;
3)施肥培养生物饵料:细菌、微藻等,也可 投喂鲜草汁(5ppm);
三、培养 1、种苗采集:在太阳出来以前,先用竹杆拍打 水面,此时糠虾跃起,用手抄网扑获。 2、饵料:摄食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如微藻类、 桡足类幼体和成体、枝角类、鱼粉、豆饼粉、 面粉等。 3、培养管理:注意温度(15-25 ℃ )、盐度 (比重1.015-1.020)和溶氧。 4、收获与利用:利用蚊帐布网捕捞,投喂海马。 也可风干、冷藏作为饲料添加剂。以前渔民 腌制成虾酱。
第四节 摇蚊幼虫的培养
一、概况
摇蚊幼虫(血虫)为水生昆虫,属双翅目,摇 蚊科,有300多种,是淡水底栖动物的主要组成成 分,是观赏鱼的优良饵料,也是青鱼、鲤鱼、鲫 鱼的天然饵料。 营养丰富,清洁不污染泥,带菌机会少,既能 在水中游动,又能沉着水底爬行,适合鱼类摄食。
二、生物学特征
1、形态:与普通蚊子相似。 2、生殖习性
②发育: 卵 幼体
无眼期 有眼前期 蜕皮无规律 有眼后期 孵出 成体 蜕皮有规律 生殖。
A、蜕皮:受水温和饵料的影响。 如:黑褐新糠虾:夏季5-6天蜕皮一次, 冬季30天蜕皮一次; B、寿命:主要受水温影响。当年个体1-3月, 越年个体5-11月,冷水中个体有的2年;
4、生活环境
①栖息地:岸边、内港河湾、大洋表中深层、 海底、洞穴等。以半封闭性港叉最多。 ②分布:黑褐新糠虾分布广,在日本、欧洲 有记录; ③生态条件:黑褐新糠虾适盐广,为8-33(比 重1.007-1.028),适温为-2~30℃,生殖水温 15-20 ℃ 。 ④饵料:杂食性,滤食10um微藻、摄食浮游动 物、腐殖质和底部有机碎屑及海草;长期饥饿 会互相残杀。
鳃足亚纲、枝角目。
2、外形
①身体左右侧扁,无分节,分头部和躯干部,可见一 长尾,头部裸露;躯干部均包被在介壳瓣内,雌性 背部有育儿囊; ②附肢:9-11对,有A1、A2、大颚、小颚(2对)、胸 肢(4-6对); ③一般雌性个体大于雄性,异形:A1、P1形态上不同 及雌性有育儿囊。
枝角类பைடு நூலகம்态
3、繁殖习性
①淡水:大型蚤、粉红蚤、蚤状蚤、模糊裸腹蚤、 多刺裸腹蚤、网纹蚤等; ②咸水:蒙古裸腹蚤(何志辉等1988); ③海水:鸟喙尖头蚤等。
2、应用:是鱼类稚、幼鱼的主要饵料,营养价值高。
市面上有“鱼虫干”、“冰鲜红虫”和冬卵出售,也 有制 成蚤酱、蚤味素等食品。
二、生物学
1、分类:属节肢动物门、有鳃亚门、甲壳纲、
三、培养 (一)小型培养 1、培养种的选择
①为鱼虾的优质饵料; ②近岸半咸水种类对环境适应能力强,易培养;
③食物链短的滤食性种类,宜大量培养; ④发育快、排卵次多、持续时间长、生殖 量大的种类; ⑤在天然小水体中为优势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