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动物性生物饵料的培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⑴生殖系统
①雌、雄异体; ②在淡水蚤状蚤中有出现雌、雄同体 ; ③也有雄性变雌性的性逆转现象。
⑵孤雌生殖:主要方式。在适宜环境下进行。
① 产生的卵(夏卵)在育儿囊内,并进行发育,到 幼体出来。 ②产卵的数量:与个体大小、年龄、地理分布和环 境因子有关。
⑶有性生殖:在不良环境下进行(降温、 饥饿、水质恶化等)。
三、培养
(一)小型培养:培养皿中放泥,把培养皿放入大水
缸中培养。
(二)大量培养:稻田中分区,便于流水。 1、置土:8cm田园土,过筛; 2、基肥:甘蔗渣2kg/m2埋于泥巴中;
或牛粪或猪粪6kg/m2
3、下种:
①种源:在含有丰富腐殖质的污水沟或排水口 (食堂、养殖场等),利用100目以上网淘洗; ②下种密度:1-2Kg/m2,在夏季水温高繁殖快,在冬季水 温低,添加牛、猪粪(30kg/m2)可发酵提高底温。
三、培养 (一)小型培养 1、培养种的选择
①为鱼虾的优质饵料; ②近岸半咸水种类对环境适应能力强,易培养;
③食物链短的滤食性种类,宜大量培养; ④发育快、排卵次多、持续时间长、生殖 量大的种类; ⑤在天然小水体中为优势种。
2、驯化:利用原生活水试养数天,以适应室 内环境,逐渐过渡。 3、培养密度:适宜100-1000只/升。培养高峰期: 日本虎斑猛水蚤可达4万只/升,尖额猛水蚤 3689只/升。 4、饵料:微藻类、酵母、豆浆、粉状饲料等。 以混合投喂好。 5、水质:是培养的成败关键。 ①水处理:砂滤水、消毒; ②勤换水:每3-5天换一次,30-50%,并吸污; ③充气:弱。 6、防治细菌:对细菌过量敏感,采用换水或 加抗生素抑制。
桡足类形态
3、生殖与发育
①生殖:雌雄异体、异形,日本虎斑猛水蚤
有性逆转现象。水温高:雄性个体多。 水温低:雌性个体多。 交配时雄性第5胸足取出精荚紧贴雌性生 殖节腹面精子流入雌性纳精囊中。受精卵排 出体外有三种方式: ⑴直接产于海水中:大多数哲水蚤; ⑵形成卵囊挂在生殖孔附近; ⑶粘性卵:粘在胸足上(如拟哲水蚤)。
四、利用
1、主要应用于海水鱼类育苗。且为不可缺少 的; 2、从幼体到成体组成大小饵料系列,可供选 择; *日本虎斑猛水蚤: 重:50-150ug/只(轮虫1-3 ug/只, 卤虫幼体10ug/只); 营养:蛋白质72.3%、脂肪20.2%、灰分7.5%, 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丰富。 3、酵母桡足类仍缺少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但没有酵母轮虫明显。
二、生物学特性
1、分类: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桡足亚纲。 2、形态:体型、体色多样,与生活环境有关。有保护意义;
①头胸部:头部 5-6节胸节。第5胸足雌雄有别, 雄性A1为执握肢特化成交接器,左右不对称。 ②腹部:3-5节。 雄性第一节为生殖节,雌性第1-2节愈合为生殖节。 ③尾叉:分2叉,每叉有5根刚毛。
三、培养 1、种苗采集:在太阳出来以前,先用竹杆拍打 水面,此时糠虾跃起,用手抄网扑获。 2、饵料:摄食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如微藻类、 桡足类幼体和成体、枝角类、鱼粉、豆饼粉、 面粉等。 3、培养管理:注意温度(15-25 ℃ )、盐度 (比重1.015-1.020)和溶氧。 4、收获与利用:利用蚊帐布网捕捞,投喂海马。 也可风干、冷藏作为饲料添加剂。以前渔民 腌制成虾酱。
①淡水:大型蚤、粉红蚤、蚤状蚤、模糊裸腹蚤、 多刺裸腹蚤、网纹蚤等; ②咸水:蒙古裸腹蚤(何志辉等1988); ③海水:鸟喙尖头蚤等。
2、应用:是鱼类稚、幼鱼的主要饵料,营养价值高。
市面上有“鱼虫干”、“冰鲜红虫”和冬卵出售,也 有制 成蚤酱、蚤味素等食品。
二、生物学
1、分类:属节肢动物门、有鳃亚门、甲壳纲、
鳃足亚纲、枝角目。
2、外形
①身体左右侧扁,无分节,分头部和躯干部,可见一 长尾,头部裸露;躯干部均包被在介壳瓣内,雌性 背部有育儿囊; ②附肢:9-11对,有A1、A2、大颚、小颚(2对)、胸 肢(4-6对); ③一般雌性个体大于雄性,异形:A1、P1形态上不同 及雌性有育儿囊。
枝角类形态
3百度文库繁殖习性
第三节 糠虾的培养
一、概况
糠虾绝大多数生活于海洋,淡水种类极少,目前记录有780种, 作为培养对象仅新糠虾属,如日本新糠虾、中型新糠虾、普通新 糠虾、完美新糠虾、黑褐新糠虾等。
二、生物学特征
1、分类
属节肢动物门、有鳃亚门、 甲壳纲、软甲亚纲、糠虾目
2、形态特征
⑴头胸甲没有完全覆盖头胸部; ⑵胸肢双肢型,胸足基部有抱卵板组成的育 卵囊; ⑶腹肢退化,雄性P3或P4外肢延长形成 交接器; ⑷尾肢内肢上有一个平衡囊(石)。
现怀卵。
②寿命:与盐度、温度、饵料有关。一般8-10天 (4-170天)。
5、食性
①滤食性:大多数为淡水种,主要滤食微藻
类、细菌、小型原生动物、有机
碎屑、酵母等;
②捕食性:海洋种。捕食小型原生动物和浮 游幼虫。
三、培养
1、与轮虫培养的异同点 培养方法基本与轮虫培养相同,也可与轮虫混养。 与轮虫培养不同点: 1)投饵量较大(个体较大):小球藻,400万
(二)大量培养
已进行大量培养仅日本虎斑猛水蚤,而利用池塘 进行施肥培养得到混合种类。培养方法与轮虫、枝 角类相似,也可混合培养;
1、饵料:酵母、微藻类、大型藻类、轮虫、豆浆
(1-2公斤/10亩大豆)、鱼虾配合饲料(3-15克/ 吨· 天)。
2、培养管理
①控制水位和比重:水位80-100cm,夏季盐度高,需引 入淡水,如雨水多,盐度低,则需及时大量换水。 ②维持微藻数量:保持透明度30-50cm, 透明度<45cm即施肥或泼豆浆、饲料; ③防止缺氧:控制施肥量,注意水质恶化, 要及时换水; ④常检查生长、繁殖和数量变化情况。 3、捕捞:幼体用120-150目网捞,成体用60目网捞。
红虫及捞虫人
4、投喂:米糠:玉米粉:麸皮=1:1:1,经过 发酵,投喂150- 200g/m2,3-4天投喂一次。 再加基肥:牛粪或猪粪2kg/m2。 5、管理 ①流水:表面水深2-5cm,保持一定流水量; ②遮光:防止水温升高和青苔繁殖,遮光可 提高产量80.6%;
③常搅拌:定期搅动表面泥土可减少青苔繁殖, 又可增产27%; ④常观察:发现死亡,及时捞出,大量死亡要 更换培养着床.
②发育: 卵 幼体
无眼期 有眼前期 蜕皮无规律 有眼后期 孵出 成体 蜕皮有规律 生殖。
A、蜕皮:受水温和饵料的影响。 如:黑褐新糠虾:夏季5-6天蜕皮一次, 冬季30天蜕皮一次; B、寿命:主要受水温影响。当年个体1-3月, 越年个体5-11月,冷水中个体有的2年;
4、生活环境
①栖息地:岸边、内港河湾、大洋表中深层、 海底、洞穴等。以半封闭性港叉最多。 ②分布:黑褐新糠虾分布广,在日本、欧洲 有记录; ③生态条件:黑褐新糠虾适盐广,为8-33(比 重1.007-1.028),适温为-2~30℃,生殖水温 15-20 ℃ 。 ④饵料:杂食性,滤食10um微藻、摄食浮游动 物、腐殖质和底部有机碎屑及海草;长期饥饿 会互相残杀。
个/ ml , 酵母, 200-300g/亿.日;
2)培养密度低:2-8个/ml; 3)水质易恶化:残饵、脱壳。大概20天倒池、 移池; 4)收集网:成体用120目,幼体用60目。
2、培养方法 1)培养容器:试管、烧杯、水桶、水族箱、 各种池子;
2)培养用水:井水、砂滤海水、气自来水;
3)施肥培养生物饵料:细菌、微藻等,也可 投喂鲜草汁(5ppm);
②发育:
前三期:靠卵黄营养
敏 受精卵 → 无节幼体
敏
后三期:摄食 → 桡足 幼体(5-6次蜕皮)→成体 A、发育敏感期:对营养、生态环境比较敏感, 容易死亡。 B、日本虎斑猛水蚤在水温23-25℃下孵化后 8天发育为成体;生殖周期8天,生殖量62粒。
敏
4、生态习性 ⑴分布: A、区域分布:河口种类较多,深海不多。 B、垂直分布:白天在水下80-100米以下; 晚上9点开始上浮:从80米上浮到20米; 晚上10点上浮到表层; 午夜1点开始下沉。 ⑵温度:影响生长、生殖周期和个体大小。 ⑶光照:怕光。黑暗下几乎不繁殖。在光照1.5万lx 繁殖最高在夏季光照强(2-3万lx)不适应,几乎 捞不到桡足类。 ⑷食性: ①滤食性:多数哲水蚤,为植物性; ②捕食性:剑水蚤类和一些哲水蚤; ③混食性:刺水蚤、宽水蚤属。
3、培养条件 ①温度:造巢温度5-25℃,生长温度20-25 ℃; ②溶氧:大于4mg/L; ③ PH:最适7-8; 饵料:牛奶添加量为有机氮量2mg/100c㎡最 好。 四、应用
幼虫到蛹羽化前即在水中和水底过程均可作 为鱼类的饵料。
第五节 颤蚓的培养
一、概况
颤蚓也叫红虫、水蚯蚓、丝蚯蚓等,是金鱼等观赏 鱼、鳗鲡、黄鳝和甲鱼等的饵料。蛋白质含量达70%。
其他动物性生物饵料 的培养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枝角类的培养(运动缓慢) 桡足类(跳跃式运动) 糠虾的培养 摇蚊幼虫的培养 颤蚓的培养 沙蚕的养殖 黄粉虫的培养
第一节 枝角类的培养 一、概况
1、种类:我国记载有淡水148种,海水5种, 咸水23种;世界记载有淡水约450种, 海水11种。 目前主要培养的种类有:
4)接种:0.2-1个/ml。
第二节 桡足类
一、概况
1、主要生活在海水中,在淡水中少见。 2、是鱼类稚、幼鱼阶段的饵料,营养价值高。 3、主要培养种类:已成功培养的有30多种。纺锤水蚤、伪哲水 蚤、华哲水蚤、真宽水蚤、真猛水蚤、镖水蚤、日本虎斑猛水 蚤等,其中纺锤水蚤和伪哲水蚤在室内能活4-6年。 4、大量培养有困难,普遍利用土池施肥、泼豆浆培养。
二、生物学特征
1、分类:环节动物门,寡毛纲,近孔寡毛目,颤蚓科。
培养种类:戈氏水丝蚓、苏氏尾鳃蚓和霍甫水丝蚓。
2、形态特征
苏氏尾鳃蚓成体较粗,直径1.2-2.2mm,体长50mm,易 卷曲,紫红色,185节或多,尾部体节各有成对丝状鳃。
3、栖息地 ⑴有机质丰富; ⑵有一定流水(提供氧气); ⑶松软的泥土。 4、生殖 精子 ①雌雄同体,异体受精:交配 → 受精囊 卵成熟→卵囊→受精囊孔处→受精→卵囊 落入水底发育→小蚯蚓。 ②生殖量:如苏氏尾鳃蚓:最多7个卵囊, 内有1-4个卵,卵囊为卵形或蚕豆形,长 1.186-2.745mm,短1.047-1.733mm,在水温 25-30℃,每条成蚓一生(10天)排出4-6个 卵囊。 ③寿命:2-3个月,死亡前最大长度50-55mm。
3、生长与发育 ①生殖:正常雌雄异体,不良环境出现雌雄同体;雄性
比雌性早熟,因此,雄性小、雌性大。
A、为一年多次性成熟多次排卵; B、卵排入育卵囊发育,如无交配,卵不发育, 而慢慢被吸收; C、生殖量:受种类、水温、亲体大小和区域的 影响;
抱卵量是春季> 秋季>夏季(极少) >冬季(停产)
如:黑褐新糠虾:5-6mm时,平均产卵6.7粒/尾; 11-12mm时,平均产卵41.0粒/尾。
①群飞交尾:白天藏于阴暗处,在日出前后30-60分钟和日落前后 90-120分钟的弱光(<300Lx)时雄性蚊子成群飞行形成蚊柱, 雌蚊一个个靠近蚊柱进行交尾。
②产卵:卵产在水中,雌蚊产卵后12-24小时即死亡。 ③生活史:
羽化上飞
成虫 幼虫
产于水面
蛹
卵
三、幼虫培养
1、人工采卵 成虫捕获: 光诱:2支20瓦日光灯,照5.5小时停0.5小时 饵料:脸盆或布幕上,2%蔗糖或2%蜂蜜或两 者混合。 2、培养基 ①琼脂+牛奶培养基 ②黏土+牛奶培养基 ③黏土+植物叶培养基 ④下水沟泥培养基
第四节 摇蚊幼虫的培养
一、概况
摇蚊幼虫(血虫)为水生昆虫,属双翅目,摇 蚊科,有300多种,是淡水底栖动物的主要组成成 分,是观赏鱼的优良饵料,也是青鱼、鲤鱼、鲫 鱼的天然饵料。 营养丰富,清洁不污染泥,带菌机会少,既能 在水中游动,又能沉着水底爬行,适合鱼类摄食。
二、生物学特征
1、形态:与普通蚊子相似。 2、生殖习性
在淡水中环境变化大,有性生殖出现多。 夏卵:小,壁厚,有小油球和少量卵黄;
冬卵:大,壁坚硬,卵黄丰富。一般1个 卵,如有2个,则会被吸收而留 1个。
⑷生活史: 雌性
夏卵 休眠卵
雌性 雄性
4、生长与发育:主要影响是温度和饵料。 卵(经过23h)→枝角类幼体(经3-4次蜕皮) →成体(蜕皮一次)→怀卵(蜕皮一次)→产卵 ①幼体生殖:在诺氏三角蚤育儿囊内的幼体又出
①雌、雄异体; ②在淡水蚤状蚤中有出现雌、雄同体 ; ③也有雄性变雌性的性逆转现象。
⑵孤雌生殖:主要方式。在适宜环境下进行。
① 产生的卵(夏卵)在育儿囊内,并进行发育,到 幼体出来。 ②产卵的数量:与个体大小、年龄、地理分布和环 境因子有关。
⑶有性生殖:在不良环境下进行(降温、 饥饿、水质恶化等)。
三、培养
(一)小型培养:培养皿中放泥,把培养皿放入大水
缸中培养。
(二)大量培养:稻田中分区,便于流水。 1、置土:8cm田园土,过筛; 2、基肥:甘蔗渣2kg/m2埋于泥巴中;
或牛粪或猪粪6kg/m2
3、下种:
①种源:在含有丰富腐殖质的污水沟或排水口 (食堂、养殖场等),利用100目以上网淘洗; ②下种密度:1-2Kg/m2,在夏季水温高繁殖快,在冬季水 温低,添加牛、猪粪(30kg/m2)可发酵提高底温。
三、培养 (一)小型培养 1、培养种的选择
①为鱼虾的优质饵料; ②近岸半咸水种类对环境适应能力强,易培养;
③食物链短的滤食性种类,宜大量培养; ④发育快、排卵次多、持续时间长、生殖 量大的种类; ⑤在天然小水体中为优势种。
2、驯化:利用原生活水试养数天,以适应室 内环境,逐渐过渡。 3、培养密度:适宜100-1000只/升。培养高峰期: 日本虎斑猛水蚤可达4万只/升,尖额猛水蚤 3689只/升。 4、饵料:微藻类、酵母、豆浆、粉状饲料等。 以混合投喂好。 5、水质:是培养的成败关键。 ①水处理:砂滤水、消毒; ②勤换水:每3-5天换一次,30-50%,并吸污; ③充气:弱。 6、防治细菌:对细菌过量敏感,采用换水或 加抗生素抑制。
桡足类形态
3、生殖与发育
①生殖:雌雄异体、异形,日本虎斑猛水蚤
有性逆转现象。水温高:雄性个体多。 水温低:雌性个体多。 交配时雄性第5胸足取出精荚紧贴雌性生 殖节腹面精子流入雌性纳精囊中。受精卵排 出体外有三种方式: ⑴直接产于海水中:大多数哲水蚤; ⑵形成卵囊挂在生殖孔附近; ⑶粘性卵:粘在胸足上(如拟哲水蚤)。
四、利用
1、主要应用于海水鱼类育苗。且为不可缺少 的; 2、从幼体到成体组成大小饵料系列,可供选 择; *日本虎斑猛水蚤: 重:50-150ug/只(轮虫1-3 ug/只, 卤虫幼体10ug/只); 营养:蛋白质72.3%、脂肪20.2%、灰分7.5%, 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丰富。 3、酵母桡足类仍缺少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但没有酵母轮虫明显。
二、生物学特性
1、分类: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桡足亚纲。 2、形态:体型、体色多样,与生活环境有关。有保护意义;
①头胸部:头部 5-6节胸节。第5胸足雌雄有别, 雄性A1为执握肢特化成交接器,左右不对称。 ②腹部:3-5节。 雄性第一节为生殖节,雌性第1-2节愈合为生殖节。 ③尾叉:分2叉,每叉有5根刚毛。
三、培养 1、种苗采集:在太阳出来以前,先用竹杆拍打 水面,此时糠虾跃起,用手抄网扑获。 2、饵料:摄食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如微藻类、 桡足类幼体和成体、枝角类、鱼粉、豆饼粉、 面粉等。 3、培养管理:注意温度(15-25 ℃ )、盐度 (比重1.015-1.020)和溶氧。 4、收获与利用:利用蚊帐布网捕捞,投喂海马。 也可风干、冷藏作为饲料添加剂。以前渔民 腌制成虾酱。
①淡水:大型蚤、粉红蚤、蚤状蚤、模糊裸腹蚤、 多刺裸腹蚤、网纹蚤等; ②咸水:蒙古裸腹蚤(何志辉等1988); ③海水:鸟喙尖头蚤等。
2、应用:是鱼类稚、幼鱼的主要饵料,营养价值高。
市面上有“鱼虫干”、“冰鲜红虫”和冬卵出售,也 有制 成蚤酱、蚤味素等食品。
二、生物学
1、分类:属节肢动物门、有鳃亚门、甲壳纲、
鳃足亚纲、枝角目。
2、外形
①身体左右侧扁,无分节,分头部和躯干部,可见一 长尾,头部裸露;躯干部均包被在介壳瓣内,雌性 背部有育儿囊; ②附肢:9-11对,有A1、A2、大颚、小颚(2对)、胸 肢(4-6对); ③一般雌性个体大于雄性,异形:A1、P1形态上不同 及雌性有育儿囊。
枝角类形态
3百度文库繁殖习性
第三节 糠虾的培养
一、概况
糠虾绝大多数生活于海洋,淡水种类极少,目前记录有780种, 作为培养对象仅新糠虾属,如日本新糠虾、中型新糠虾、普通新 糠虾、完美新糠虾、黑褐新糠虾等。
二、生物学特征
1、分类
属节肢动物门、有鳃亚门、 甲壳纲、软甲亚纲、糠虾目
2、形态特征
⑴头胸甲没有完全覆盖头胸部; ⑵胸肢双肢型,胸足基部有抱卵板组成的育 卵囊; ⑶腹肢退化,雄性P3或P4外肢延长形成 交接器; ⑷尾肢内肢上有一个平衡囊(石)。
现怀卵。
②寿命:与盐度、温度、饵料有关。一般8-10天 (4-170天)。
5、食性
①滤食性:大多数为淡水种,主要滤食微藻
类、细菌、小型原生动物、有机
碎屑、酵母等;
②捕食性:海洋种。捕食小型原生动物和浮 游幼虫。
三、培养
1、与轮虫培养的异同点 培养方法基本与轮虫培养相同,也可与轮虫混养。 与轮虫培养不同点: 1)投饵量较大(个体较大):小球藻,400万
(二)大量培养
已进行大量培养仅日本虎斑猛水蚤,而利用池塘 进行施肥培养得到混合种类。培养方法与轮虫、枝 角类相似,也可混合培养;
1、饵料:酵母、微藻类、大型藻类、轮虫、豆浆
(1-2公斤/10亩大豆)、鱼虾配合饲料(3-15克/ 吨· 天)。
2、培养管理
①控制水位和比重:水位80-100cm,夏季盐度高,需引 入淡水,如雨水多,盐度低,则需及时大量换水。 ②维持微藻数量:保持透明度30-50cm, 透明度<45cm即施肥或泼豆浆、饲料; ③防止缺氧:控制施肥量,注意水质恶化, 要及时换水; ④常检查生长、繁殖和数量变化情况。 3、捕捞:幼体用120-150目网捞,成体用60目网捞。
红虫及捞虫人
4、投喂:米糠:玉米粉:麸皮=1:1:1,经过 发酵,投喂150- 200g/m2,3-4天投喂一次。 再加基肥:牛粪或猪粪2kg/m2。 5、管理 ①流水:表面水深2-5cm,保持一定流水量; ②遮光:防止水温升高和青苔繁殖,遮光可 提高产量80.6%;
③常搅拌:定期搅动表面泥土可减少青苔繁殖, 又可增产27%; ④常观察:发现死亡,及时捞出,大量死亡要 更换培养着床.
②发育: 卵 幼体
无眼期 有眼前期 蜕皮无规律 有眼后期 孵出 成体 蜕皮有规律 生殖。
A、蜕皮:受水温和饵料的影响。 如:黑褐新糠虾:夏季5-6天蜕皮一次, 冬季30天蜕皮一次; B、寿命:主要受水温影响。当年个体1-3月, 越年个体5-11月,冷水中个体有的2年;
4、生活环境
①栖息地:岸边、内港河湾、大洋表中深层、 海底、洞穴等。以半封闭性港叉最多。 ②分布:黑褐新糠虾分布广,在日本、欧洲 有记录; ③生态条件:黑褐新糠虾适盐广,为8-33(比 重1.007-1.028),适温为-2~30℃,生殖水温 15-20 ℃ 。 ④饵料:杂食性,滤食10um微藻、摄食浮游动 物、腐殖质和底部有机碎屑及海草;长期饥饿 会互相残杀。
个/ ml , 酵母, 200-300g/亿.日;
2)培养密度低:2-8个/ml; 3)水质易恶化:残饵、脱壳。大概20天倒池、 移池; 4)收集网:成体用120目,幼体用60目。
2、培养方法 1)培养容器:试管、烧杯、水桶、水族箱、 各种池子;
2)培养用水:井水、砂滤海水、气自来水;
3)施肥培养生物饵料:细菌、微藻等,也可 投喂鲜草汁(5ppm);
②发育:
前三期:靠卵黄营养
敏 受精卵 → 无节幼体
敏
后三期:摄食 → 桡足 幼体(5-6次蜕皮)→成体 A、发育敏感期:对营养、生态环境比较敏感, 容易死亡。 B、日本虎斑猛水蚤在水温23-25℃下孵化后 8天发育为成体;生殖周期8天,生殖量62粒。
敏
4、生态习性 ⑴分布: A、区域分布:河口种类较多,深海不多。 B、垂直分布:白天在水下80-100米以下; 晚上9点开始上浮:从80米上浮到20米; 晚上10点上浮到表层; 午夜1点开始下沉。 ⑵温度:影响生长、生殖周期和个体大小。 ⑶光照:怕光。黑暗下几乎不繁殖。在光照1.5万lx 繁殖最高在夏季光照强(2-3万lx)不适应,几乎 捞不到桡足类。 ⑷食性: ①滤食性:多数哲水蚤,为植物性; ②捕食性:剑水蚤类和一些哲水蚤; ③混食性:刺水蚤、宽水蚤属。
3、培养条件 ①温度:造巢温度5-25℃,生长温度20-25 ℃; ②溶氧:大于4mg/L; ③ PH:最适7-8; 饵料:牛奶添加量为有机氮量2mg/100c㎡最 好。 四、应用
幼虫到蛹羽化前即在水中和水底过程均可作 为鱼类的饵料。
第五节 颤蚓的培养
一、概况
颤蚓也叫红虫、水蚯蚓、丝蚯蚓等,是金鱼等观赏 鱼、鳗鲡、黄鳝和甲鱼等的饵料。蛋白质含量达70%。
其他动物性生物饵料 的培养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枝角类的培养(运动缓慢) 桡足类(跳跃式运动) 糠虾的培养 摇蚊幼虫的培养 颤蚓的培养 沙蚕的养殖 黄粉虫的培养
第一节 枝角类的培养 一、概况
1、种类:我国记载有淡水148种,海水5种, 咸水23种;世界记载有淡水约450种, 海水11种。 目前主要培养的种类有:
4)接种:0.2-1个/ml。
第二节 桡足类
一、概况
1、主要生活在海水中,在淡水中少见。 2、是鱼类稚、幼鱼阶段的饵料,营养价值高。 3、主要培养种类:已成功培养的有30多种。纺锤水蚤、伪哲水 蚤、华哲水蚤、真宽水蚤、真猛水蚤、镖水蚤、日本虎斑猛水 蚤等,其中纺锤水蚤和伪哲水蚤在室内能活4-6年。 4、大量培养有困难,普遍利用土池施肥、泼豆浆培养。
二、生物学特征
1、分类:环节动物门,寡毛纲,近孔寡毛目,颤蚓科。
培养种类:戈氏水丝蚓、苏氏尾鳃蚓和霍甫水丝蚓。
2、形态特征
苏氏尾鳃蚓成体较粗,直径1.2-2.2mm,体长50mm,易 卷曲,紫红色,185节或多,尾部体节各有成对丝状鳃。
3、栖息地 ⑴有机质丰富; ⑵有一定流水(提供氧气); ⑶松软的泥土。 4、生殖 精子 ①雌雄同体,异体受精:交配 → 受精囊 卵成熟→卵囊→受精囊孔处→受精→卵囊 落入水底发育→小蚯蚓。 ②生殖量:如苏氏尾鳃蚓:最多7个卵囊, 内有1-4个卵,卵囊为卵形或蚕豆形,长 1.186-2.745mm,短1.047-1.733mm,在水温 25-30℃,每条成蚓一生(10天)排出4-6个 卵囊。 ③寿命:2-3个月,死亡前最大长度50-55mm。
3、生长与发育 ①生殖:正常雌雄异体,不良环境出现雌雄同体;雄性
比雌性早熟,因此,雄性小、雌性大。
A、为一年多次性成熟多次排卵; B、卵排入育卵囊发育,如无交配,卵不发育, 而慢慢被吸收; C、生殖量:受种类、水温、亲体大小和区域的 影响;
抱卵量是春季> 秋季>夏季(极少) >冬季(停产)
如:黑褐新糠虾:5-6mm时,平均产卵6.7粒/尾; 11-12mm时,平均产卵41.0粒/尾。
①群飞交尾:白天藏于阴暗处,在日出前后30-60分钟和日落前后 90-120分钟的弱光(<300Lx)时雄性蚊子成群飞行形成蚊柱, 雌蚊一个个靠近蚊柱进行交尾。
②产卵:卵产在水中,雌蚊产卵后12-24小时即死亡。 ③生活史:
羽化上飞
成虫 幼虫
产于水面
蛹
卵
三、幼虫培养
1、人工采卵 成虫捕获: 光诱:2支20瓦日光灯,照5.5小时停0.5小时 饵料:脸盆或布幕上,2%蔗糖或2%蜂蜜或两 者混合。 2、培养基 ①琼脂+牛奶培养基 ②黏土+牛奶培养基 ③黏土+植物叶培养基 ④下水沟泥培养基
第四节 摇蚊幼虫的培养
一、概况
摇蚊幼虫(血虫)为水生昆虫,属双翅目,摇 蚊科,有300多种,是淡水底栖动物的主要组成成 分,是观赏鱼的优良饵料,也是青鱼、鲤鱼、鲫 鱼的天然饵料。 营养丰富,清洁不污染泥,带菌机会少,既能 在水中游动,又能沉着水底爬行,适合鱼类摄食。
二、生物学特征
1、形态:与普通蚊子相似。 2、生殖习性
在淡水中环境变化大,有性生殖出现多。 夏卵:小,壁厚,有小油球和少量卵黄;
冬卵:大,壁坚硬,卵黄丰富。一般1个 卵,如有2个,则会被吸收而留 1个。
⑷生活史: 雌性
夏卵 休眠卵
雌性 雄性
4、生长与发育:主要影响是温度和饵料。 卵(经过23h)→枝角类幼体(经3-4次蜕皮) →成体(蜕皮一次)→怀卵(蜕皮一次)→产卵 ①幼体生殖:在诺氏三角蚤育儿囊内的幼体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