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篇教案范文

合集下载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提高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认识。

2. 通过欣赏和学唱民歌,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4. 引导学生运用音乐、舞蹈、绘画等多种形式表现民歌,激发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民歌的基本概念:介绍民歌的定义、来源、历史地位等。

2. 民歌的分类:介绍山歌、小调、劳动号子、风俗歌曲等类型的特点及代表作品。

3. 民歌的地区特点:分析不同地区民歌的风格、旋律、节奏等。

4. 民歌的演唱形式:介绍独唱、对唱、合唱等演唱方式。

5. 民歌的文化内涵:探讨民歌在民间习俗、历史传承、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民歌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掌握民歌的演唱技巧。

2. 教学难点:分析民歌的地域特点,培养学生对民歌的鉴赏能力和创新表现。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歌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和演唱形式。

2. 示范法:教师演唱或播放优秀民歌,让学生感受民歌的魅力。

3. 互动教学法:分组讨论、学唱民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创作、表演民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有关中国民歌的教材或资料。

2. 音响设备:准备音响、麦克风、耳机等。

3. 乐器:准备民族乐器,如二胡、古筝、琵琶等。

4.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民歌图片、音频、视频等。

5. 创作材料:准备纸、笔、颜料等,供学生创作使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民歌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引导学生了解民歌的魅力。

3. 教学实践:分组学唱民歌,让学生亲身感受民歌的韵味。

4. 欣赏与讨论:欣赏优秀民歌,引导学生分析民歌的地域特点、演唱形式等。

5. 创新表现:鼓励学生运用音乐、舞蹈、绘画等多种形式表现民歌,激发创造力。

初中语文民歌教案范文模板

初中语文民歌教案范文模板

教学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民歌的基本特点,掌握民歌的基本分类;学会欣赏民歌,并能分析民歌的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1. 了解民歌的基本特点。

2. 掌握民歌的基本分类。

3. 学会欣赏民歌,并能分析民歌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 民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和分析。

2. 学生对民歌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民歌课件、民歌音乐、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民歌相关知识,收集民歌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民歌的魅力。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民歌有什么了解?你们平时喜欢听民歌吗?二、自主学习1. 教师分发民歌资料,让学生自主学习民歌的基本特点、分类等知识。

2. 学生阅读资料,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三、小组合作探究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民歌类型进行探究。

2.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分析所选民歌的特点、表现手法等。

3.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进行点评。

四、课堂讨论1. 教师引导学生对民歌的表现手法进行讨论,如:歌词、旋律、节奏、韵律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探讨如何提高对民歌的鉴赏能力。

五、欣赏民歌1. 教师播放不同风格的民歌,让学生欣赏并分析。

2. 学生发表自己对民歌的理解和感受。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民歌的基本特点、分类、表现手法等。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欣赏民歌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七、作业布置1. 学生收集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歌,了解其背景和创作故事。

2. 下节课分享自己的收集成果,与其他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民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民歌的基本特点、分类和表现手法。

《民歌欣赏》教案模板(5篇

《民歌欣赏》教案模板(5篇

《民歌欣赏》教案模板(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鉴赏》教材第六章《民歌欣赏》部分,详细内容包括我国各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五首民歌:山西《走西口》、内蒙古《牧歌》、江苏《茉莉花》、四川《康定情歌》和广东《彩云追月》。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各地民歌的特点和风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五首民歌的基本旋律、节奏和歌词内容。

2. 培养学生对我国各地民歌的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自豪感,激发传承和发扬民族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五首民歌的基本旋律、节奏和歌词内容。

难点:理解并把握各地民歌的风格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PPT课件。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我国各地区的风光视频,让学生感受不同地域的自然风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民歌欣赏。

2. 讲解与示范(15分钟)(1)介绍五首民歌的背景和特点。

(2)钢琴伴奏,教师示范演唱五首民歌。

3. 实践活动(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民歌进行学唱,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10分钟)(1)分析五首民歌的旋律、节奏特点。

(2)讲解各地民歌风格的形成原因。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拓展延伸:介绍其他地区的民歌,激发学生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民歌欣赏》2. 内容:(1)五首民歌的名称及地区。

(2)五首民歌的旋律、节奏特点。

(3)各地民歌风格形成原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学唱五首民歌,录制视频。

(2)分析五首民歌的旋律、节奏特点,写成书面报告。

2. 答案:(1)视频提交至班级群。

(2)书面报告在课后一周内提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欣赏五首不同地区的民歌,使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民歌旋律、节奏的掌握情况,以及各地民歌风格特点的理解。

在拓展延伸环节,可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地区的民歌,如云南、贵州等地的特色民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音版音乐教材中的《中国民歌欣赏》章节,详细内容包括东北民歌《小拜年》、江苏民歌《茉莉花》和四川民歌《康定情歌》。

通过对不同地域民歌的欣赏和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我国不同地域民歌的特点和风格。

2.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对我国民间音乐的欣赏水平。

3. 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民歌地域性特点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不同地域民歌的风格特点,学会欣赏和评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设备、钢琴、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民间音乐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民间音乐的特色,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我国不同地域的民歌产生好奇心。

3. 课堂讲解:a. 播放东北民歌《小拜年》,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特点。

b. 分析江苏民歌《茉莉花》的优美旋律,探讨其地域风格。

c. 品鉴四川民歌《康定情歌》,了解其民族特色。

5. 例题讲解:针对课堂内容,设计相关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歌,并阐述其地域特点和音乐风格。

答案示例:以《青藏高原》为例,分析其高亢激昂的旋律,表现了青藏高原的壮美和藏族人民的热情。

2. 课后练习:学唱一首民歌,并尝试用乐器伴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民歌地域性特点的理解程度,以及课堂参与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了解其他地区的民歌,提高音乐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对我国民歌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音乐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同时,注重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不断进步。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5.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以及兴趣爱好。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说课稿范文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说课稿范文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说课稿范文一、教材分析《中国民歌》是人音版音乐课程的一年级上册教材。

本节课主要通过对中国传统民歌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风格及地域差异,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风格及地域差异。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学唱并表演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中国民歌,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中国民歌的特点、风格及地域差异。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学唱并表演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分组讨论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教师讲解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风格及地域差异,让学生了解民歌的魅力。

3. 示范:教师示范演唱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让学生感受民歌的独特韵味。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所学民歌的特点、风格及地域差异。

5. 实践:学生分组演唱所学民歌,教师进行指导。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民歌的学习及重视。

7. 拓展:教师推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供学生课后学习与欣赏。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终结性评价则主要关注学生对民歌知识的掌握和演唱技能的提升。

教师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反馈,以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教学准备1. 民歌教材和乐谱。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民歌。

3. 教学多媒体资料,如民歌视频、图片等。

4. 课堂活动所需的分组道具和乐器。

八、教学设计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耳熟能详的民歌,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中语文民歌教案模板范文

初中语文民歌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民歌的起源、特点和种类。

2. 欣赏和感受不同民族民歌的风格和情感。

3. 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民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欣赏和分辨不同民族民歌的风格。

教学难点:1. 理解民歌背后的文化内涵。

2. 感受民歌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民歌视频、PPT课件、民族乐器等。

2. 学生准备:预习民歌知识,收集有关民歌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民歌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歌的魅力。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民歌?民歌有哪些特点?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民歌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民歌的基本概念。

2. 介绍民歌的种类,如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

3. 通过PPT展示不同民族民歌的图片和文字介绍,让学生了解各民族民歌的风格。

三、欣赏与感受1. 教师播放不同民族民歌的音频,让学生聆听并感受民歌的音乐魅力。

2. 引导学生分辨民歌的风格,如山歌的高亢、小调的婉转等。

3.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爱的民歌,并讲述民歌背后的故事和情感。

四、互动交流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民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教师点评,总结民歌的魅力所在。

五、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歌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布置作业:收集一首自己喜爱的民歌,并尝试分析其风格和情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感受不同民族民歌,让学生了解民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民歌。

《民歌》教案范文

《民歌》教案范文

《民歌》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民歌,掌握《民歌》的歌词和曲调。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演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理解《民歌》的歌词和曲调。

2.掌握演唱《民歌》的技巧和表情。

三、教学难点1.歌曲的整体表演和合唱。

2.鼓励学生表现个人风采的同时,注重团队合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民歌《民歌》2.教师简要介绍《民歌》的背景和重要性二、歌曲欣赏(10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民歌》的歌词和曲调。

2.教师和学生一起大声朗读歌词,感受歌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3.教师指导学生一起跟随音乐的节奏,做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

三、歌曲学唱(2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的各个部分,包括歌词和曲调。

2.教师分段教唱,学生跟读。

3.教师指导学生练习音准和节奏。

四、团队合作(15分钟)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别练习不同的乐器和合唱部分。

2.教师适时提醒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3.小组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五、整体表演(2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整体表演《民歌》,包括歌唱和乐器演奏。

2.学生按照分组进行表演,并注意团队的整体协作。

3.教师和学生共同回顾表演,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六、总结(5分钟)1.教师向学生总结《民歌》的特点和意义。

2.学生回答问题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课后作业1.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完善表演技巧和表情。

2.学生体验其他民歌,并写下感受。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唱、欣赏、合作和表演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民歌》。

同时,鼓励学生展示个人才艺的同时,注重团队合作。

然而,本节课缺乏具体的活动设计,学生参与程度不高,建议在以后的教学中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高中民歌课堂教案模板范文

高中民歌课堂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高中民歌欣赏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民歌的历史、分类和特点,丰富学生的音乐文化知识。

2. 通过欣赏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民歌,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教学重点1. 民歌的分类和特点。

2. 欣赏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民歌。

四、教学难点1. 理解民歌的内涵和表现手法。

2. 感受民歌的音乐魅力,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搜集民歌视听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民歌知识,了解民歌的分类和特点。

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引导学生欣赏。

2. 提问:同学们,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它是哪个地区的民歌?这首歌曲的特点是什么?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民歌知识讲解1. 介绍民歌的分类: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戏曲、曲艺等。

2. 讲解民歌的特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富有地域特色、表现手法丰富等。

3. 结合实例,讲解民歌的表现手法:拟声、比喻、夸张、对比等。

(三)欣赏民歌1. 欣赏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民歌,如:《茉莉花》、《康定情歌》、《放风筝》等。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特点,如:节奏、旋律、歌词等。

3.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

(四)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民歌进行演唱或表演。

2. 各组展示,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民歌的特点和魅力。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关注民族音乐,提高音乐素养。

八、课后作业1. 收集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歌,了解其背景和特点。

2. 为一首民歌编写歌词,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了中国民歌的分类、特点以及表现手法,激发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得到成长。

中国民歌音乐教案

中国民歌音乐教案

中国民歌音乐教案2020-09-03中国民歌音乐教案民歌音乐教案篇一:中国民歌音乐教案_音乐课教学设计方案:中国民歌教学背景:本课淡化对识谱及演唱方法等音乐技能的学习,以欣赏为主,通过欣赏了解中国民歌的几个特点,以江南地区的民歌为例,找出几个特点,而不是所有民歌的特点。

在教学中通过引导、讲解及表演等,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

在教学中重视学生探究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和谐、平等、友好的情绪中去探索、去学习、去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

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是一节综合课,在人音版教材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内容的基础上,拓展到整个民歌的分类、民歌的特点等,是一节欣赏课,以民歌欣赏为主,通过欣赏几首民歌来发现民歌的几个常见的特点,使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分类,让学生喜爱中国民歌。

2、学生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又进入青春期,所以学生的表演部分是个难点,因此,我在课前给大家创设情境,让学生尽量能够自然的融入到课堂气氛中,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课题:中国民歌——长江两岸科目:音乐年级:七年学校:新台子中学姓名:张瑜教学反思:在课堂中,我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创编表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对他们的创编做适当的指导,做出肯定性的评价。

本节课基本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但在时间控制方面还应更好一些,让学生有足够多的时间进行分组合作及个别的演唱。

表演唱部分是整节课的高潮,最能体现学生的`创新与合作精神,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中国民歌教学流程图:民歌音乐教案篇二:高中音乐教案:《民歌欣赏》教案模板高中音乐教案:《民歌欣赏》教案模板第一课时:教学重点:简介中国民歌的分类,欣赏《川江船夫号子》、《上去高山望平川》、《放风筝》三首民歌。

教学难点:听辨号子、山歌与小调教学过程:一、简介中国民歌的三大类的不同特点:劳动号子:音调铿锵有力、豪迈。

中国民歌专题教案模板范文

中国民歌专题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案标题:《中国民歌之美》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民歌的起源、发展及主要流派,掌握民歌的基本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歌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民歌的起源、发展及主要流派,民歌的基本特点。

2. 教学难点:民歌的旋律、节奏及情感表达。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用具:1. 录音机、电子琴、多媒体设备;2. 中国民歌经典曲目音频、视频资料;3. 黑板、粉笔。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民歌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简要介绍中国民歌的起源、发展及主要流派。

2. 民歌欣赏- 播放经典民歌《茉莉花》,让学生感受民歌的旋律美;-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韵律特点,体会民歌的情感表达。

3. 民歌知识讲解- 介绍中国民歌的主要流派,如山歌、劳动号子、小调等;- 讲解民歌的基本特点,如旋律优美、节奏明快、韵律性强等。

4.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喜欢的民歌及其特点;- 邀请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与拓展-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歌的魅力;- 引导学生课后收集自己喜欢的民歌,进一步了解民歌文化。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民歌知识的掌握情况; -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民歌。

2. 民歌演唱与表演- 学生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民歌进行演唱或表演;- 邀请其他同学欣赏,给予评价和建议。

3. 民歌创作与改编- 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对民歌进行改编或创作;- 分享改编或创作的作品,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

4. 总结与反思-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强调民歌文化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5. 课后作业- 收集更多民歌资料,了解不同地区的民歌文化;- 课后练习民歌演唱或表演,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民歌声乐课教案模板范文

民歌声乐课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五年级教材:《中国民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我国民歌的起源、发展以及不同地区的民歌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鉴赏力,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掌握不同地区民歌的特点。

2. 能够演唱民歌,感受民歌的魅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演唱民歌。

2. 如何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民歌音频资料。

3. 教学用具:钢琴、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我国民歌的起源、发展及意义。

2. 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民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不同地区民歌的特点,如:山歌、劳动号子、小调等。

2. 学生聆听不同地区的民歌,辨别其特点。

三、教学实践1. 教师示范演唱一首民歌,引导学生注意演唱技巧。

2. 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民歌,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1.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总结民歌的特点。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学生演唱一首民歌,巩固所学知识。

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民歌演唱技巧,如:呼吸、发声、咬字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演唱技巧。

三、教学实践1. 教师示范演唱一首难度较高的民歌,引导学生注意演唱技巧。

2. 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民歌,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1.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总结民歌演唱技巧。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演唱技巧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演唱效果,了解学生对民歌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鉴赏力,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2. 教师应善于运用多媒体课件、民歌音频资料等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民歌课堂活动教案模板及范文

民歌课堂活动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活动主题《传承民俗,歌颂家乡》民歌课堂活动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歌的基本知识,包括民歌的定义、分类、特点等。

2. 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兴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民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三、活动时间1课时四、活动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五、活动地点学校音乐教室六、活动准备1. 民歌教学视频、音频资料2. 民歌歌词、曲谱3. 多媒体设备4. 音乐教具(如:打击乐器、手鼓等)七、活动流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引导学生欣赏。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类型的音乐吗?它有什么特点?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今天我们来学习民歌,了解它的魅力。

(二)新课讲授(20分钟)1. 民歌基础知识讲解:- 民歌的定义- 民歌的分类(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 民歌的特点(口头性、地域性、民族性等)2. 民歌欣赏:- 播放不同地区的民歌,让学生感受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

- 分析民歌的旋律、节奏、歌词等元素。

3. 民歌演唱技巧讲解:- 民歌的演唱方式- 民歌的发声技巧(三)实践操作(20分钟)1. 分组练习:- 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首民歌进行学习和演唱。

- 每个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协调和指挥。

2. 演唱展示:- 各小组进行演唱展示,其他小组进行点评。

-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

2. 学生分享学习民歌的心得体会。

3.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民歌在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

八、活动评价1. 学生对民歌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对民歌的兴趣和喜爱程度。

---民歌课堂活动教案范文---一、活动主题《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民歌课堂活动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和魅力。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小学民歌推荐教案模板范文

小学民歌推荐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了解民歌的起源、特点及文化内涵。

2. 通过学习民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民歌介绍、民歌视频、民歌音频等。

2. 教学道具:乐器、头饰、音乐卡片等。

3. 学生分组:根据学生兴趣,分为若干小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引导学生说出歌曲名称及特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民歌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二、民歌知识讲解1. 民歌的起源、特点及文化内涵。

2. 我国民歌的分类: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

3. 民歌在我国的地位及影响。

三、欣赏民歌1. 播放民歌音频,让学生感受民歌的旋律、节奏、歌词等。

2. 引导学生说出歌曲名称、演唱者及歌曲背景。

四、小组活动1. 分组讨论:你喜欢哪一首民歌?为什么?2. 各小组选取一首民歌,进行演唱或演奏。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的民歌吗?2. 引导学生说出民歌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二、民歌演唱1. 教师示范演唱一首民歌,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唱。

2. 学生分组,每组演唱一首民歌。

三、民歌乐器演奏1. 介绍民歌乐器:如笛子、二胡、琵琶等。

2. 教师演示乐器演奏技巧,学生跟随教师学习。

3. 学生分组,每组用民歌乐器演奏一首民歌。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民歌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民歌的喜爱。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民歌的了解程度。

2. 学生演唱、演奏的准确性和表现力。

3. 学生对民歌的热爱程度及民族自豪感。

【课后作业】1. 收集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歌,了解其背景和演唱者。

2. 尝试演唱或演奏民歌,并分享给家人和朋友。

民歌主题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民歌主题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类型:音乐欣赏与鉴赏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民歌的起源、发展及其文化内涵。

2. 欣赏并分析不同地区民歌的风格特点。

3.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1. 民歌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2. 不同地区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1. 民歌风格的辨识。

2. 学生对民歌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如电脑、投影仪等。

2. 民歌音频、视频资料。

3. 民歌歌词、曲谱等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民歌的定义及在我国音乐文化中的地位。

2. 引导学生回忆所了解的民歌,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1. 民歌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民歌的定义:由民间集体创作、流传并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

- 民歌的分类:根据地域、题材、形式等不同标准,民歌可分为多种类型。

2. 不同地区民歌的风格特点:- 北方民歌:豪迈、粗犷、高亢。

- 南方民歌:婉约、细腻、抒情。

- 西部民歌:古朴、醇厚、浓郁。

三、课堂实践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所给民歌的风格特点。

2.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歌词、曲谱等资料,深入理解民歌的文化内涵。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民歌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民歌风格特点的理解。

二、新课讲授1. 民歌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民歌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风情。

- 不同地区的民歌在音乐风格、歌词内容等方面各有特色。

2. 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民歌的传承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

- 民歌的发展要与时俱进,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创新。

三、课堂实践1. 学生分组创作一首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歌。

2. 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民歌的基本概念、分类及风格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民歌文化内涵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的热情及创作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鉴赏》教材第六章“民歌欣赏”部分,具体包括第一节的“中国民歌概述”和第二节的“典型民歌作品欣赏”。

详细内容涉及中国民歌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分类;典型民歌作品包括《茉莉花》、《小白菜》、《康定情歌》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分类,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通过对典型民歌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感受中国民歌的魅力,培养音乐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中国民歌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分类;典型民歌作品的欣赏。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音乐角度分析民歌的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播放《茉莉花》,让学生初步感受中国民歌的魅力。

(2)提问:这首歌曲属于哪个国家的音乐?它有什么特点?2. 知识讲解(10分钟)(1)介绍中国民歌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分类。

(2)讲解典型民歌作品《茉莉花》的音乐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1)分组讨论:请同学们分为四个小组,分别从旋律、节奏、歌词、情感等方面分析《茉莉花》的特点。

(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分析成果。

4.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小白菜》为例,讲解如何从音乐角度鉴赏中国民歌。

5. 随堂练习(15分钟)(1)播放《康定情歌》,让学生独立分析其音乐特点。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国民歌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六、板书设计1. 中国民歌概述起源、发展、特点、分类2. 典型民歌作品欣赏《茉莉花》、《小白菜》、《康定情歌》3. 音乐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茉莉花》的音乐特点。

(2)从音乐角度鉴赏一首自己喜欢的中国民歌,并写出鉴赏心得。

2. 答案:(1)《茉莉花》的音乐特点:旋律优美、节奏流畅、歌词朴实、情感真挚。

民歌教学讲解教案模板范文

民歌教学讲解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民歌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欣赏和感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民歌的风格和韵味。

3.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民歌的定义及分类。

2. 我国主要民歌地区的介绍。

3. 典型民歌作品赏析。

4. 民歌演唱技巧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引导学生思考:“这首歌曲是哪个地区的民歌?有什么特点?”2.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民歌的基本概念。

(二)新课讲解1. 民歌的定义及分类- 解释民歌的定义:民歌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作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音乐。

- 介绍民歌的分类:根据地域、民族、风格等因素,民歌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

2. 我国主要民歌地区的介绍- 以地图形式展示我国主要民歌地区,如陕北、四川、广西等。

- 简要介绍各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特色及民歌特点。

3. 典型民歌作品赏析-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作品进行赏析,如《茉莉花》、《康定情歌》等。

- 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等元素,引导学生感受民歌的艺术魅力。

4. 民歌演唱技巧及注意事项- 介绍民歌演唱的基本技巧,如咬字、吐字、呼吸等。

- 强调民歌演唱的注意事项,如尊重民族风格、注意节奏等。

(三)课堂实践1. 分组练习演唱民歌,教师巡回指导。

2.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演唱,给予点评和鼓励。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如提问、回答问题、演唱等。

2. 知识掌握情况:检查学生对民歌基本概念、分类、演唱技巧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丰富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歌曲展示等,提高教学效果。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音乐课程标准》2. 多媒体课件:民歌赏析、演唱技巧等3. 音乐器材:音响、麦克风等七、教学时间1. 课时:2课时2. 教学安排:导入(10分钟)、新课讲解(40分钟)、课堂实践(30分钟)、教学评价(10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民歌的基本知识,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自豪感。

民歌篇教案范文

民歌篇教案范文

民歌篇教案范文1、喜欢聆听、演唱民歌及具有民族风格的通俗歌曲,愿意探索有关民歌的音乐文化知识。

2、掌握有关民歌的根本知识。

3、通过欣赏,初步感知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感受民族音乐与民俗风情的丰富多彩。

重点:着重欣赏广东民歌《对花》,同时听辨《槐花几时开》《拨根芦柴花》《上去高山望平川》《猜花》等民歌。

难点:本篇以“花”为立足点,使学生借此了解东南西北民歌的不同风格,感受民歌的绚丽风采。

一、导入:1、欣赏流行音乐视频片段:《茉莉花》——梁静茹师提问:大家熟悉这首流行歌吗?喜欢吗?这首流行歌曲是中国江南民歌《茉莉花》改编而成,一曲茉莉花,芬芳香四方,这首脍炙人口的江苏民歌几乎是我们国家在重要事件和相关国际重要场合下的必奏之歌。

在北京奥运会上,《茉莉花》作为主旋律背景音乐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了中国。

可见,民族音乐之于民族的重要性。

2、民歌是什么?民歌是人民的歌、民族的歌,是真实反映劳动人民情感、生活的歌曲作品。

民歌以口头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的传下去至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在代代积淀与传承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不同的文化又赋予了音乐不同的形式和内涵,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民族音乐。

它们是音乐文化的根底和源泉。

3、民歌的分类:山歌、号子、小调。

二、新授:在中国的民歌中,“花”是一个最普遍的主题,其用法有三种:一是以花喻人,借花表法情爱;二是歌颂大自然,传授自然知识;三是借花起兴,以花为歌唱媒介,而花本身没有特定含义。

我们今天这堂课正是从“花”出发,了解东南西北民歌的不同风格,感受民歌的绚丽风采。

(点出本课围绕的中心话题,引发学生的关注。

)1、以“花”为题材的各地民歌①、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介绍“晨歌”,聆听歌曲,体验歌曲中富有地方特色的“啥子”的唱段)②、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介绍“秧田歌”,聆听歌曲,了解歌词中出现的众多花名的意义)③、青海民歌《上去高三望平川》(介绍“河湟花儿”,聆听歌曲,谈谈自己所感受到的演唱风格)④、辽宁民歌《猜花》(介绍“嬉游歌”,聆听歌曲,了解对花体的含义——月令体、数序体)⑤上述四首歌曲,都是以“花”为题材,但是“花”的意义却各不相同。

民歌课堂活动教案模板及范文

民歌课堂活动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活动主题:《传承民俗,歌唱家乡》二、活动目标:1. 了解民歌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三、活动时间:1课时四、活动对象:小学四年级五、活动准备:1. 教学课件:《民歌简介》、《民歌欣赏》等。

2. 教学用具:音响设备、投影仪、黑板等。

3. 民歌资料:录音带、CD、相关书籍等。

4. 民歌演唱道具:民族服饰、乐器等。

六、活动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民歌的定义和特点。

2. 播放一段经典民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民歌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以及地域特色。

2. 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区的民歌风格,如山歌、劳动号子、小调等。

第三环节:实践体验(2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民歌进行学习和演唱。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发声练习和节奏训练。

3. 学生分组展示,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第四环节:互动交流(10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学习民歌的心得体会。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民歌知识竞赛,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环节:总结提升(5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民歌,传承民族文化。

七、活动评价:1. 学生对民歌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

3. 学生对民歌的喜爱程度和表达能力。

范文:《传承民俗,歌唱家乡》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传承民俗,歌唱家乡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歌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三、活动时间:1课时四、活动对象:小学四年级五、活动准备:1. 教学课件:《民歌简介》、《民歌欣赏》等。

2. 教学用具:音响设备、投影仪、黑板等。

3. 民歌资料:录音带、CD、相关书籍等。

民歌主题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民歌主题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背景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特设计本主题课程。

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歌的起源、发展及特点;2. 通过欣赏、演唱、创作等活动,提高学生对民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民歌的起源、发展及特点;2. 教学难点:欣赏、演唱、创作民歌。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我国民歌视频,引导学生欣赏;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音乐吗?它有什么特点?(二)讲授新课1. 介绍我国民歌的起源、发展及特点;2. 分析民歌的类型,如: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3. 以北方民歌《小放牛》为例,讲解民歌的演唱技巧。

(三)欣赏与演唱1. 播放民歌《小放牛》,引导学生欣赏;2. 分组演唱,教师指导;3. 评选优秀小组,给予奖励。

(四)创作民歌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创作一首民歌?2. 学生分组讨论,创作民歌;3. 展示学生创作的民歌,教师点评。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的不足;3. 布置课后作业:搜集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歌,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能力等;2. 民歌演唱:评价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技巧、情感表达等;3. 民歌创作:评价学生创作的民歌是否具有创新性、表现力等。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音乐课程标准》;2. 教学视频:我国民歌视频;3. 音乐器材:音响设备、乐器等。

七、教学反思1.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2. 学生对我国民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3. 学生在欣赏、演唱、创作民歌的过程中,提高了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歌篇教案范文
1、喜欢聆听、演唱民歌及具有民族风格的通俗歌曲,愿意探索有关民歌的音乐文化知识。

2、掌握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

3、通过欣赏,初步感知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感受民族音乐与民俗风情的丰富多彩。

重点:着重欣赏广东民歌《对花》,同时听辨《槐花几时开》《拨根芦柴花》《上去高山望平川》《猜花》等民歌。

难点:本篇以“花”为立足点,使学生借此了解东南西北民歌的不同风格,感受民歌的绚丽风采。

一、导入:
1、欣赏流行音乐视频片段:《茉莉花》——梁静茹
师提问:大家熟悉这首流行歌吗?喜欢吗?
这首流行歌曲是中国江南民歌《茉莉花》改编而成,一曲茉莉花,芬芳香四方,这首脍炙人口的江苏民歌几乎是我们国家在重要事件和相关国际重要场合下的必奏之歌。

在北京奥运会上,《茉莉花》作为主旋律背景音乐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了中国。

可见,民族音乐之于民族的重要性。

2、民歌是什么?
民歌是人民的歌、民族的歌,是真实反映劳动人民情感、生活的歌曲作品。

民歌以口头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的传下去至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在代代积淀与传承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不同的文化又赋予了音乐不同的形式和内涵,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民族音乐。

它们是音乐文化的基础和源泉。

3、民歌的分类:山歌、号子、小调。

二、新授:
在中国的民歌中,“花”是一个最普遍的主题,其用法有三种:一是以花喻人,借花表法情爱;二是歌颂大自然,传授自然知识;三是借花起兴,以花为歌唱媒介,而花本身没有特定含义。

我们今天这堂课正是从“花”出发,了解东南西北民歌的不同风格,感受民歌的绚丽风采。

(点出本课围绕的中心话题,引发学生的关注。


1、以“花”为题材的各地民歌
①、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
(介绍“晨歌”,聆听歌曲,体验歌曲中富有地方特色的“啥子”的唱段)
②、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
(介绍“秧田歌”,聆听歌曲,了解歌词中出现的众多花名的意义)
③、青海民歌《上去高三望平川》
(介绍“河湟花儿”,聆听歌曲,谈谈自己所感受到的演唱风格)
④、辽宁民歌《猜花》
(介绍“嬉游歌”,聆听歌曲,了解对花体的含义——月令体、数序体)
⑤上述四首歌曲,都是以“花”为题材,但是“花”的意义却各不相同。

(请学生来为其“花”归类,分析各个地方民歌中“花”的意义)
《上去高山望平川》—以花喻人
《对花》—传授自然知识;
《拔根芦柴花》—借花起兴
教师利用幻灯片简述各区域民歌产生的不同特点(民俗、地理环境、历史原因等)
2、广东音乐《对花》
作品背景介绍:
珠江三角洲地区,人们为了调剂生活、增加村与村之间的右倾,逐渐形成了一种对歌酬答的习俗。

有时在中秋节将船摇至江心,连成“中秋咸水歌擂台”进行笔试。

“咸水歌”的分布中心在广东中山县,因歌腔不同而分,一般采用男女对歌的形式。

聆听歌曲并感受歌曲地方特色,提出问题请学生通过讨论作答:
歌曲所属地域。

歌曲的歌词有什么特点?
歌曲对感情的表达是怎样的?
引导回答:
歌曲地域是:广东中山
体裁:咸水歌
歌词:质朴简练,衬词富有地方特色
节奏:节奏规整
旋律:抒情委婉,曲调优美
情感:含蓄细腻
分析歌曲:歌词为上下句结构,每句字数较自由,同节(上下句)同韵,换节可以转韵。

具有本地特点的是对歌者相互之间的称谓和着旋律进行,如“妹好啊咧”和“好妹啊罗嗬哎”两个衬句,大大增加了歌曲浓郁的地方色彩。

它所表现出的是一种恬淡、宁静、抒情、柔婉的趣味,与江边人的生活方式、性格、气质有一定联系。

而北方的“对花体”如《猜花》大多欢快、热烈,由此进行比较学习。

三、实践:学唱一段《对花》
注重对地方特色衬词的朗读,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白话优势,让学生体会民歌的演唱特色。

(请学生对歌)
四、扩展:列出民歌对流行音乐的影响(请学生谈谈自己所知的)
根据安徽民歌《凤阳花鼓》改编《名扬花鼓》曾宝仪
根据青海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改编《在那遥远的地方》王力宏
根据广西民歌《知道不知道》改编《知道不知道》刘若英
根据湖南民歌《浏阳河》改编《浏阳河20xx》周笔畅
根据云南民歌《阿诗玛》改编《阿诗玛》郑均
根据江苏民歌《茉莉花》改编《茉莉花》梁静茹
五、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通过学习民歌篇,了解了我国东南西北民歌的不同风格,感受民歌的绚丽风采,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民歌是我们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了解中国的音乐,必须研究民歌,因为民歌是一切民族音乐的最丰富的源泉。

让中国的花朵,香飘四方。

下课
这节课以民歌鉴赏为中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通过让学生欣赏不同地区的民歌,使学生了解了民歌的基本知识。

感受了不同地区民歌的特点,也知道了我国音乐文化的丰富多彩。

存在的问题:由于学生对各地方言的不熟悉,致使在体验过程中有一定难度,有时实践时间把我不均导致扩展部分作为课后内容进行,希望吸取时间分配的经验,再认真反思,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__民歌更加喜爱和产生兴趣。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