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中央银行制度思想演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1卷第3期财经研究Vol131No13 2005年3月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Mar12005近代中国中央银行制度思想演进
程 霖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上海200433)
摘 要:从清末(1884~1911年)、北洋政府(1911~1927年)到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年),社会各界对于中国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必要性、中央银行的产权结构与组织形式、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中央银行的职能作用等问题,进行了长期不懈的理论探讨,提出了许多设想和建议,推动了中央银行制度在近代中国的建立与发展。
关键词:近代中国;中央银行制度思想;演进
中图分类号:F092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29952(2005)03Ο0135Ο10
关于近代中国中央银行制度的研究,目前学术界主要是从经济史角度,对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与演进进行史实性描述和理论性分析。本文拟从经济思想史角度,对近代中国中央银行制度思想的演进做一探讨。本文所谓中央银行制度思想,主要是指主张在中国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思想。笔者认为,近代国人关于在中国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思想,经历了清末、北洋和国民政府三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对于推动中央银行制度在近代中国的建立,起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这种推动作用常常是滞后的。系统研究和总结近代中国中央银行制度思想的演进轨迹及其理论得失,对于我们今天健全中央银行制度,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建立中央银行思想的提出(1884~1911年)
关于在中国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思想产生于清末。清末,这一思想的产生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萌芽阶段(1884~1908年)。在此阶段,国人尚未明确提出建立中央银行的思想,只是主张建立国家银行,但由于国家银行包含中央银行的性质,因此,建立国家银行的主张可以看作中央银行建设思想的萌芽。第二阶段为提出阶段(1909~1911)年。在此阶段,一些官员、买办和学者明确提出了建立中央银行的主张。
收稿日期:2004212212
作者简介:程 霖(1963-),男,湖北罗田人,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
・
5
1
3
(一)建立国家银行的构想———中央银行建设思想的萌芽
最早提出建立国家银行的是钟天纬,他于1884年提出由国家开设银行以
解决国家造铁路需借外债、利息负担重的问题。①1896年,容闳依据1875年的
美国银行法,拟成《请创办银行章程》,主张参照美国银行章程建立国家银
行。②20世纪初,著名实业家张謇从推行钞币角度提出设立国家银行。 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和民族实业家提倡创办国家银行的同时,清朝一些官员从国家财政角度出发,也积极要求设立国家银行。1904年3月,户部尚书鹿传霖上奏光绪帝,提出试办户部银行。他指出:试办户部银行既要博采各国银行之长,又要适合中国国情。为此,他参照各国银行章程草拟了试办户部银行章程32条。规定户部银行的业务为存放款,汇兑划拨公私款项,折受未满期限期票等;户部银行隶属户部,户部出入款项,均可由户部银行办理;户
部银行拟印纸币,其所发纸币与国家制币无异等。
③ 从试办户部银行章程来看,户部银行拥有双重职能,即代理国库、发行纸币和从事信贷业务。从事信贷业务属于商业银行性质,而代理国库、发行纸币则具有中央银行性质。试办户部银行章程得到清政府批准,户部银行于1905年9月27日成立。它的成立体现了清政府对中央银行制度的选择意向。
(二)建立中央银行思想的提出
户部银行运行至1908年,户部改为度支部,户部银行也因此改为大清银行,同时制定了《大清银行则例》24条。《大清银行则例》与《户部试办银行章程》相比,其最大的不同是,明确赋予大清银行三项特权:代国家发行纸币;经理国库事务及公家一切款项,并代国家经理公债及各种债券;代国家发行新铸币。此外,还规定大清银行凡遇各地市面银根紧急之时,得出面予以维持。这进一步表明清政府试图在中国建立中央银行制度。
1909年,在大清银行第一次股东会议上,总办张允言号召全体股东会成员,研究改良大清银行经营管理方法,使之“达到中国中央银行目的”,④首次明确提出建立中央银行的主张。
1910年,盛宣怀进一步提出将大清银行办成中央银行,为“握全国金融之机关”,并规定了它的职责为统一币制,代理国库。为使大清银行能够成为真正的中央银行,他建议“当集各国之精华为吾一国之取法、庶成效广而利益
多。”
⑤ 综上可见,早在清末,国人就试图在中国建立中央银行制度。这一方面是由于当时西方中央银行理论已传入中国,国人对于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作用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另一方面是由于国家财政困难、币制紊乱,朝野上下试图通过建立中央银行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随着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覆灭,大清银行被关闭,清末国人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努力也就此告一段落。・
631・财经研究2005年第3期
二、关于建立中央银行必要性及组织形式的探讨(1911~1927年) 民国建立后,北洋政府于1913年将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明定其为中央银行,除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外,仍得经营一般银行业务。围绕中国银行的组建及制度改良,社会各界对于中央银行建设有关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
(一)建立中央银行的必要性
中国为什么要建立中央银行?当时提出的理由主要有三点:
第一,建立中央银行是政府整理财政的重要举措。如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孙中山在就职宣言中就明确指出,民国政府始立,“既无确定可恃之财源,舍发行军钞、募集公债之外,更无济急之法。而欲行此策,非有金融机关不
可。”故“组织中央银行实为今日财政第一要著”。
⑥ 第二,建立中央银行是实行币制改革的重要前提。如1912年周学熙指出,中央银行即国家银行,有代政府管理国库、发行国币之义务,我国政府欲实
行金汇兑本位,必须有最完备、最有信用的中央银行,方能收效。
⑦ 第三,建立中央银行是适应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如周学熙认为,中国银行业不发达,大清银行距真正之中央银行相差甚远,私立商业银行资力薄弱,且与大清银行不相维系,大清银行迹近垄断,不能为商业银行之母,反与之竞争,致使私立商业银行“受天演而不能自立”。为此,要发达中国的银行
业,必须“立中央银行之基础”,“筹商业银行之发达”。
⑧ 在上述三条理由中,当时强调最多的是第一条,原因是财政的极端困难是民国政府面临的头等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人们普遍认为最重要的措施是建立中央银行,正如孙中山所说“组织中央银行实为今日财政第一要著”。这种认识显然夸大了中央银行的财政作用,这不仅有违中央银行的主旨,而且也为后来北洋政府控制中、交两行,把它们当作政府的金库,任意取用,提供了认识基础。
(二)中央银行的产权结构与组织形式
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包括内部组织结构与外部组织结构两方面。内部组织结构包括三个层次:产权结构、权力结构和内部职能结构。此三层结构构成中央银行制度的核心,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央银行的行为方式及其职能发挥的成效。外部组织结构是指中央银行的分支机构设置状况。北洋政府时期,对于中国自办中央银行组织结构的探讨主要集中于产权结构,因为产权结构直接决定着中央银行的组建方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他组织结构的形式。当时关于中央银行产权结构的探讨主要集中于中央银行是采取国有还是私有问题上。对此,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点。
少数人主张采取公有产权形式,由国家出资创设中央银行。如1912年6月26日,北洋政府首任财政总长熊希龄提出创办国有中央银行的议案,主张
・
731・程 霖:近代中国中央银行制度思想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