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叙事作文事要写出事情的波澜部编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叙事作文事要写出事情的波澜

“文似看山不喜平”,指的是叙事文章要写得有波澜。行文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时而落崖惊风,时而小桥流水,这样的文章才能让读者随着情节的起伏和人物的悲喜而屏息凝神,或蹙眉动容,才能使读者读起来不感到疲倦,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故事导入】:

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皆惊),九天仙女下凡尘(喝彩),儿孙个个都是贼(惊怒),偷得蟠桃献至亲(叫好)。短短四句,跌宕生姿,起起伏伏,吊足胃口。

宋代大诗人苏轼一次去寺庙访道,恰逢该寺庙死了住持。知客僧得知大名鼎鼎的苏学士驾临,赶忙抓住难得的机会,请苏轼给老和尚写幅挽联。苏轼欣然提笔写下上联:东土死个和尚。知客僧一看,大失所望,深悔自己多事,碰了这样一个刺头。苏轼呢,也不理会众和尚的反应,悠闲地抿了口茶,提笔再写出下联:“西天添一如来。”这下和尚们都高兴不迭,把苏轼侍候得舒舒服服。

由此可以看出,文章只有注意叙事的波澜起伏,才能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要让文章波澜起伏,可以借助的方法很多,有顺逆、悬念、抑扬、意外、巧合、张弛、虚实、倒叙、插叙等等。

【技法点睛】

1、顺逆法

伊莉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到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获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伊莉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尸回家。”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个狮尸。她又赶紧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回巴布尸。”

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佛莱特。”

1)巴布别妻携弟非洲打猎.(顺笔)

巴布不幸身亡。(逆笔)——第一个波澜2)伊莉娜要求邮回丈夫尸体。(顺笔)

却得到一个“狮尸”。(逆笔)——第二个波澜3)伊莉娜再索夫尸。(顺笔)

弟回电;“巴布在狮腹内。”(逆笔)——第三个波澜

2、情节突转法

是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

实例一:《皇帝的新装》结尾皇帝举行游行大典时,众人怕被别人说成是愚蠢的人而违心地说着假话,夸赞皇帝的新装,但一个小孩突然说:“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情节发生了急转,这场骗局被揭露。

实例二:

谁烧“阿房宫”

从前,有位县督学来到县立中学视察工作。他一进校门,便见到该校的壁报上写有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

花。

督学的文学底子很厚,看到杜牧的诗句,油然想起他的《阿房宫赋》,于是顺口问起了学生:“你们知道阿房宫是谁烧的?”

学生们一脸惶恐,不住地摇头:“不是我烧的,不是我烧的!”

看到眼前的窘迫情景,督学啼笑皆非。他立即来到校长室,对校长指责道:“贵校学生国文程度低落,居然说阿房宫不是他烧的。”

校长心平气和地说:“本校学生一向诚实,既然说不是他烧的,就一定不是他烧的。”

督学非常气恼,他万万没有想到鼎鼎的校长居然不知道阿房宫是怎么一回事!他一气之下,写了一封呈文,给教育局长,禀明原委。

不久,督学收到局长复函:“烧掉就算了,再拨经费重建阿房宫。”

督学看后,目瞪口呆。

实例:

读过《三国演义》的同学对“用奇谋孔明借箭”这一节一定不会忘怀,就是因为作者叙事时设下了一个个悬念:周瑜有意刁难、陷害诸葛亮,限令他在短时间内造箭十万,一向精明的诸葛亮这一回似乎很糊涂,竟然当众立下军令状,“三天后江边搬箭”;并莫明其妙地向鲁肃借用船只、军士、、布幔草束……一连串的悬念使情节的发展峰回路转,变化莫测,不能不叫人产生悬念和期待。假若作者在叙述这一事件时,采取“竹筒倒豆子”的方法,一下子就兜底翻出,说孔明

早就定下巧计,如何如何去向曹操借箭,尽管周瑜一再刁难,他仍稳如泰山等等,这们读来就索然无味了。

3、运用抑扬法。

“抑扬”本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在写作中则指作者情调先低沉后高昂、观点先含蓄后显露、笔力由柔变健的控制和运用。可分为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和抑扬交错三种。

实例一:

电视连续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乾隆让纪晓岚对四大幸事后面只添两个字,让大幸事变成大悲事:

久旱逢甘霖——一滴

他乡遇故知——债主

洞房花烛夜——隔壁

金榜题名时——别人

纪晓岚添字之后,效果果然不同,变喜为悲,引人发笑,又笑中带悲。这里变喜为悲,先扬后抑,用的是“抑扬法”。

实例二:让座

公交车里真挤。有个老大娘站着,旁边座位上坐着个小伙子,却装着没有看到一般,不肯让座。我开口对老大娘说话了,其实是说给那个小伙子听的。

“唉,现在的年轻人可真是缺乏教养!”

“说的是啊,”老大娘点了点头,“就是没教养嘛!”

“大概他们的父母也是这种没教养的人。”我瞪着那小伙子说。

“有什么样的爸爸,就有什么样的儿子。”老大娘赞同地说。

“真不象话!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坐着,却让老太太站在那里!”我的声音已经很高了。

“喂,你这小伙子,”我终于忍不住拉了拉他,“说的就是你哪,还不给老人让座!”

(学生讨论续写)【展示原作结尾】“你拽这孩子干什么!”老大娘突然冲我嚷起来,“你回家去教育你自己的孩子好了,我的孙子你可别管!”

【评析】这个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不仅反映了一些年轻人缺乏教养,而且通过对老大娘的先扬后抑,揭示了其更深的原因——一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纵容娇惯,甚至护短,不重视公德素质教育。从而深化了故事的思想主题。

4、设计巧合法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天下就有许多巧合的事,巧,要巧得出入意料;合,要合乎事理合乎人之常情,就是既要让读者感到意外吃惊,又要感觉结局本该如此。

实例一:《麦琪的礼物》一对贫穷的夫妇,在圣诞节时为了送给对方一份最适合的礼物,妻子卖掉一头美丽的长发给丈夫买了一条表链,与此同时,丈夫卖掉祖传的怀表给妻子买了一套精美的发梳。巧合法使这对贫贱夫妻的爱情得到了巧妙的体现,完美的升华。

实例二:

德军剩下来的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