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共44页文档

合集下载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全文版)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全文版)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全文版)糖尿病足是我国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治疗困难,花费巨大。

目前,我国主要参考国际足病工作者与美国糖尿病足病学组制定的指南。

但是,由于我国糖尿病足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XXX组织全国足病相关专家起草了糖尿病足诊治指南。

一、糖尿病足及高危足的概念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因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导致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

而糖尿病高危足则是指糖尿病患者未出现足溃疡但存在周围神经病变,不管是否存在足畸形或周围动脉病变或足溃疡史或截肢(趾)史。

二、糖尿病足与下肢动脉病变的流行病学国外资料显示,在所有的非外伤性低位截肢手术中,糖尿病患者占40%~60%。

在糖尿病相关的低位远端截肢中,有85%是发生在足部溃疡后。

糖尿病患者中足部溃疡的患病率为4%~10%。

国内多中心研究资料显示,我国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比例为19.5%。

单中心研究显示,6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比例为35.4%。

我国糖尿病患者1年内新发溃疡发生率为8.1%,糖尿病足溃疡患者1年内新发溃疡发生率为31.6%。

三、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糖尿病足的神经病变表现为患肢皮肤干而无汗,肢端刺痛、灼痛、麻木、感觉减退或缺失,呈袜套样改变,行走时脚踩棉絮感。

下肢缺血表现为皮肤营养不良、肌肉萎缩,皮肤干燥弹性差,皮温下降,色素沉着,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患者可合并有下肢间歇跛行症状。

随着病变进展,可出现静息痛,趾端出现坏疽,足跟或跖趾关节受压部位出现溃疡,部分患者可肢体感染。

四、糖尿病足的辅助检查一)神经系统检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得到诊断:1.10克尼龙丝检查法:神经检测方法包括使用特制的尼龙丝来检测感觉神经,其弯曲45度能够产生10克的压力。

在检查前,应先在患者手掌或前臂试用该尼龙丝2-3次,让患者感受正常的10克尼龙丝产生的压力。

糖尿病足介入综合诊治临床指南(第4版)完整版

糖尿病足介入综合诊治临床指南(第4版)完整版

糖尿病足介入综合诊治临床指南(第4版)完整版一糖尿病足的病理学基础1956年,Oakley等首先提出糖尿病足的概念。

1972年,Catterall等将其定义为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和因缺血而失去活力合并感染的足。

糖尿病足是多种因素引起的复杂病变。

组织缺血。

周围神经病变和感染是导致糖尿病足的三大病理基础,三者通常合并存在。

周围神经病变及组织缺血作为发病的始动因素,而感染常随之发生。

1.1 糖尿病足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临床常见,多与血管病变并存,涉及运动。

感觉及自主神经。

感觉神经病变可导致感觉迟钝,足部易受压力。

机械及热损伤;运动神经病变改变足部生物力学并导致解剖结构的变异,引起足畸形。

关节活动性受限和足部负荷的改变。

单纯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不包含在本指南范畴内,本次对于周围神经病变更多是在联合下肢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说明。

基于本指南的编写目标,下文所指的糖尿病足范畴缩小为下肢血管病变引起组织缺血。

伴或不伴下肢溃疡的糖尿病性足部病变。

1.2 糖尿病足患者缺血或神经缺血性病变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每升高1%,外周血管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的风险将增加25%~28%。

根据欧洲一项大型队列研究结果,糖尿病足约半数源于缺血或神经缺血性病变。

缺血是阻止病变愈合的最重要因素。

因而除非有确实的证据,缺血是必须首先进行筛查的糖尿病足病因。

神经缺血性病变是DPN和组织缺血协同效应导致,其结果是代谢组织的O2供应减少。

大血管病变及微血管功能障碍则共同损害糖尿病足的血流灌注。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下肢动脉中层钙化引起血管弹性显著下降,导致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 ex,ABI)。

趾肱指数(toe brachial ind ex,TBI)出现假阴性结果。

糖尿病足中医临床诊疗指南

糖尿病足中医临床诊疗指南
糖尿 病足
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不同 程度的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 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 属中医“脱疽”范畴。是在消渴病基础上, 出现足冷、苍白、麻木,继则间歇性跛 行,疼痛剧烈,或足趾紫暗肿胀、溃烂 坏死,或足趾发黑,甚至脱落者。
糖尿 病足
糖尿病足临床表现
症状
感觉异常,足袜套样麻木,感觉减退或丧 失;皮肤瘙痒,肢端凉感;间歇性跛行, 甚至静息痛。
糖尿病足诊断与评估
诊断 标准
6. 电生理检查,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肌电图体感诱发电位有异常者; 7. 微循环障碍明显; 8. 经皮氧分压测定( TcPO2) 小于30mmHg; 9.皮肤温度的检查可见皮温下降;
10. X线检查,骨质疏松脱钙,骨质破坏,骨髓炎或关节
病变,手足畸形及夏科关节等改变者;
TCPO2正常大于40 mmHg 小于30mmHg提示周围血液供应不足 小于20mmHg ,溃疡愈合可能很小,需外科手术
X-线平片
骨髓炎 骨折 脱位 骨质溶解 足部结构异常 动脉钙化 组织气体
骨 髓 炎
夏 科 关 节
底足压力检查和步态分析

筛查高危人群,防患于未然; 诊断糖尿病足,发现溃疡高风险区域; 指导治疗,订做矫形辅具(鞋或鞋垫)
复和再生,有较好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
糖尿病足的治疗
中医 综合 1、血虚寒凝证:温阳散寒,补血通滞:当归四逆汤(《伤寒论》) 2、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补阳还五汤 (《医林改错》) 3、湿热阻滞证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四妙勇安汤(《验方新编》)
合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
4、热毒伤阴证 :清热解毒,养阴活血:顾步汤(《外科真诠》) 5、阴虚血瘀证:滋阴活血: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新版中医单病种—糖尿病足

新版中医单病种—糖尿病足

脱疽(糖尿病性足病-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未溃期诊疗方案【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1)多发于下肢一侧或两侧。

患者可有受冷冻、潮湿、长期多量吸烟、外伤等病史。

(2)初起趾、指冷痛,小腿酸麻胀痛,行走多时加重,休息时减轻,呈间歇性跛行,趺阳脉减弱。

继之疼痛呈持续性,肢端皮肤发凉,下垂时则皮肤暗红、青紫,皮肤干燥,毫毛脱落,趾甲变形增厚,肌肉萎缩,趺阳脉消失。

(3)多发于老年人。

(4)超声多普勒、血流图、动脉造影、血脂等检查,除帮助诊断外,尚可了解血管闭塞部位及程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临床诊断与疗效标准》(草案)(2002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制订)。

(1)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2)有糖尿病病史,或空腹血糖值升高,尿糖测定阳性者。

(3)有慢性肢体动脉缺血表现:肢体麻木、怕冷(或怕热)、间歇性跛行、瘀血、营养发生改变,肢体感觉减退或皮肤发红灼热,甚者发生溃疡或坏疽;常四肢发病,以下肢为重。

(4)各种检查证明有肢体动脉狭窄闭塞性改变,下肢以腘动脉以远动脉病变为最多见。

(5)常伴有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肾动脉血管病、脑血管病和眼底动脉血管病变等。

(6)排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大动脉炎、雷诺氏病、冷损伤血管病等其它缺血性疾病。

(7)①肢体动脉无损伤检查:彩色多普勒、CT、DSA(数字减影)、血管超声、血管光电容积血流图检查证实有肢体动脉狭窄或闭塞者。

②动脉造影以下肢动脉病变为主,腘动脉以远动脉病变占80%以上,血管病损形态颇似动脉硬化闭塞症,由于广泛的肢体动脉硬化、糖尿病,故动脉侧支血管较少,血管可发生迂曲、狭窄、闭塞。

③多普勒踝部血压测定与肱部血压测定之比明显变小。

④X线平片检查:主动脉弓、腹主动脉或下肢动脉有钙化阴影。

(二)证候诊断1.寒凝阻络证:肢体明显发凉、冰冷、呈苍白色,遇寒冷则症状加重,步履不利,间歇性跛行、多走疼痛加重,小腿酸胀,休息痛减。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Ⅴ)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Ⅴ)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Ⅴ)DFU的中医药治疗一、定义(一)糖尿病足的中医定义糖尿病足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肢端麻木、疼痛或无感觉,发凉和/或有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继续发展则出现下肢远端皮肤变黑或组织溃烂、感染、坏疽。

由于此病变多发于四肢末端,因此又称为"肢端坏疽",属中医"筋疽"、"脱疽"范畴[571]。

(二)糖尿病足的中医辩证糖尿病足在糖尿病的各个阶段均可起病,与湿、热、火毒、气血凝滞、阴虚、阳虚或气虚有关,为本虚标实之证。

由于本病既有糖尿病和其他并发症的内科疾病表现,又有足部病变的外科情况,一旦发病,病情发展急剧,病势险恶。

故临证辨治要分清标与本,强调整体与局部辨证相结合,注意扶正与祛邪并重。

有时全身表现与患足局部症状并不统一,虽然全身表现为一派虚象,局部表现却可能是实证,要根据正邪轻重而有主次之分,或以祛邪为主。

1.湿热毒蕴,筋腐肉烂证足局部漫肿、灼热、皮色潮红或紫红,触之患足皮温高或有皮下积液、有波动感,切开可溢出大量污秽臭味脓液,周边呈实性漫肿,病变迅速,严重时可累及全足,甚至小腿,舌质红绛,苔黄腻,脉滑数,趺阳脉可触及或减弱。

2.热毒伤阴,瘀阻脉络证足局部红、肿、热、痛,或伴溃烂,神疲乏力,烦躁易怒,口渴喜冷饮,舌质暗红或红绛,苔薄黄或灰黑,脉弦数或洪数,趺阳脉可触及或减弱。

3.气血两虚,络脉瘀阻证足创面腐肉已清,肉芽生长缓慢,久不收口,周围组织红肿已消或见疮口脓汁清稀较多,经久不愈,下肢麻木、疼痛,状如针刺,夜间尤甚,痛有定处,足部皮肤感觉迟钝或消失,皮色暗红或见紫斑,舌质淡红或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趺阳脉弱或消失。

4.肝肾阴虚,瘀阻脉络证病变见足局部、骨和筋脉溃口色暗,肉色暗红,久不收口,腰膝酸软,双目干涩,耳鸣耳聋,手足心热或五心烦热,肌肤甲错,口唇舌暗,或紫暗有瘀斑,舌瘦苔腻,脉沉弦。

5.脾肾阳虚,痰瘀阻络证足发凉,皮温低,皮肤苍白或紫暗,冷痛,沉而无力,间歇性跛行或剧痛,夜间更甚,严重者趾端干黑,逐渐扩大,腰酸,畏寒肢凉,肌瘦乏力,舌淡,苔白腻,脉沉迟无力或细涩,趺阳脉弱或消失。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临床路径2023(最全版)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临床路径2023(最全版)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临床路径2023(最全版)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 DF)的新定义是有糖尿病史的患者出现与下肢神经病变和(或)外周动脉病变相关的足踝部以远组织感染、溃疡或破坏[1]。

国际糖尿病联盟指出,DF和下肢并发症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病,影响着全球数以亿计糖尿病患者中的4 000万至6 000万人,其中,约15%的糖尿病患者为DF高危人群,5%正在经历着DF的痛苦,而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s, DFUS)和截肢更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降低、甚至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

中国目前糖尿病人数庞大,DF高危或确诊人数以百万计[3]。

为了规范诊治过程,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陆续制定了相应的DF临床诊治路径[4,5],而早在2013年,中国临床路径[6]就发表在《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上。

历时9年的实践和知识迭代,并顺应中国国家医保疾病诊断相关分类(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付费改革政策的需求,这份关于中国DF的临床路径将被进行如下更新,并在附录中详细列出了医护人员的主要工作。

研究团队由中国多个学科的专家组成,包括内分泌代谢科、血管外科、烧伤整形科、骨科、足踝外科、中医科和感染管理科等。

从2021年9月开始,对2013年发布的《中国糖尿病足病临床路径初探》进行了不断的修订和更新[6]。

本次糖尿病足诊治临床路径的修订基于文献分析结果,采用多学科专家讨论咨询联合论证的方法,针对中国目前的糖尿病足诊治现状进行多轮讨论,以共同制定一套该疾病的临床诊治路径。

该文章不是一个系统的评论。

所有建议都来自专家并经过专家审查。

一、糖尿病足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DF/DFUS(ICD-10:E11.704/E10.702)。

(二)诊断依据《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糖尿病足病预防与治疗指南》(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2019年)[7];《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2019年)[3];《综合医学评估和合并症评估:糖尿病医疗治疗标准-2022》(美国糖尿病学会,2022)[8]。

2022年医学专题—糖尿病足诊疗指南

2022年医学专题—糖尿病足诊疗指南
第十九页,共四十二页。
实验室检查(jiǎnchá)
HBA1C升高,则溃疡愈合时间延长以及 (yǐjí)复发的可能性增大。
利于组织愈合的最小值为:血清总蛋白浓 度高于6.2g/dl;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 3.5g/dl;总淋巴细胞计数大于1500/mm3。
第二十页,共四十二页。
影像学检查(jiǎnchá)
第十三页,共四十二页。
坏疽的局部(júbù)表现及分型
干性坏疽:多发生在肢端动脉及小动脉粥 样硬化,血管腔狭窄或动脉血栓形成,使 血流逐渐或骤然中断时。但静脉血回流仍 畅通,组织液减少导致(dǎozhì)局部不同程度 的缺血性坏疽。
第十四页,共四十二页。
坏疽(huàijū)的局部表现及分型
混合性坏疽:多见于肢端某一部位动脉或 静脉阻塞,血流不畅合并感染。湿性坏疽 和干性坏疽同时发生在同一个肢端部位。 一般病情较重、坏疽面积较大(jiào dà),常涉 及肢端大部或全足坏疽。
第二十八页,共四十二页。
内科综合治疗(zhìliáo)原则
控制 高血糖
(kòngzhì)
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二页。
内科综合治疗(zhìliáo)原则
抗感染
严重感染(gǎnrǎn)使用的抗生素要涵盖金葡菌、大肠杆菌和常见的 革兰氏阴性菌。抗广谱β内酰胺酶和厌氧菌的药物必须考虑。 以下抗生素可以应用:青霉素族、头孢类、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 碳青酶烯类、利纳唑胺、克林霉素和喹诺酮类。
甲沟炎和皮肤感染(gǎnrǎn)是感染 (gǎnrǎn)先兆
第三页,共四十二页。
糖尿病足病感染(gǎnrǎn)分类
第四页,共四十二页。
恰当地评估溃疡程度:溃疡深度、感染、 缺血
感染的诊断依据:至少(zhìshǎo)存在2个以上的 症状或者有脓性分泌物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Ⅴ)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Ⅴ)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Ⅴ)DFU的中医药治疗一、定义(一)糖尿病足的中医定义糖尿病足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肢端麻木、疼痛或无感觉,发凉和/或有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继续发展则出现下肢远端皮肤变黑或组织溃烂、感染、坏疽。

由于此病变多发于四肢末端,因此又称为"肢端坏疽",属中医"筋疽"、"脱疽"范畴[571]。

(二)糖尿病足的中医辩证糖尿病足在糖尿病的各个阶段均可起病,与湿、热、火毒、气血凝滞、阴虚、阳虚或气虚有关,为本虚标实之证。

由于本病既有糖尿病和其他并发症的内科疾病表现,又有足部病变的外科情况,一旦发病,病情发展急剧,病势险恶。

故临证辨治要分清标与本,强调整体与局部辨证相结合,注意扶正与祛邪并重。

有时全身表现与患足局部症状并不统一,虽然全身表现为一派虚象,局部表现却可能是实证,要根据正邪轻重而有主次之分,或以祛邪为主。

1.湿热毒蕴,筋腐肉烂证足局部漫肿、灼热、皮色潮红或紫红,触之患足皮温高或有皮下积液、有波动感,切开可溢出大量污秽臭味脓液,周边呈实性漫肿,病变迅速,严重时可累及全足,甚至小腿,舌质红绛,苔黄腻,脉滑数,趺阳脉可触及或减弱。

2.热毒伤阴,瘀阻脉络证足局部红、肿、热、痛,或伴溃烂,神疲乏力,烦躁易怒,口渴喜冷饮,舌质暗红或红绛,苔薄黄或灰黑,脉弦数或洪数,趺阳脉可触及或减弱。

3.气血两虚,络脉瘀阻证足创面腐肉已清,肉芽生长缓慢,久不收口,周围组织红肿已消或见疮口脓汁清稀较多,经久不愈,下肢麻木、疼痛,状如针刺,夜间尤甚,痛有定处,足部皮肤感觉迟钝或消失,皮色暗红或见紫斑,舌质淡红或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趺阳脉弱或消失。

4.肝肾阴虚,瘀阻脉络证病变见足局部、骨和筋脉溃口色暗,肉色暗红,久不收口,腰膝酸软,双目干涩,耳鸣耳聋,手足心热或五心烦热,肌肤甲错,口唇舌暗,或紫暗有瘀斑,舌瘦苔腻,脉沉弦。

5.脾肾阳虚,痰瘀阻络证足发凉,皮温低,皮肤苍白或紫暗,冷痛,沉而无力,间歇性跛行或剧痛,夜间更甚,严重者趾端干黑,逐渐扩大,腰酸,畏寒肢凉,肌瘦乏力,舌淡,苔白腻,脉沉迟无力或细涩,趺阳脉弱或消失。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最新版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最新版
02
糖尿病足的发生与糖尿病控制不 良、病程长、肥胖、高龄等因素 有关。
糖尿病足的分类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糖尿病足可分为神经性、缺血性和混 合性三种类型。
神经性足病主要由糖尿病神经病变引起,表现为足部感觉减 退或消失,皮肤干燥、裂口等;缺血性足病则由糖尿病引起 的下肢血管病变所致,表现为足部疼痛、间歇性跛行等;混 合性足病则同时具有神经性和缺血性病变的特点。
定期复查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定期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和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和评估治疗效果。
08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 最新版(2023)
参考文献2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 (2019)
参考文献3
中国糖尿病足预防与诊 治专家共识(2019)
THANKS
感谢观看
过量饮酒会导致血糖波动,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因此应该限制饮酒。
03
糖尿病足的早期诊断
早期症状
足部疼痛
糖尿病足患者早期可能会出现 足部疼痛的症状,这种疼痛可 能是持续性的,也可能是间歇
性的。
感觉异常
患者可能会感到足部麻木、刺 痛、灼热等感觉异常,这是因 为糖尿病导致神经病变。
足部溃疡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 佳,足部可能会出现溃疡,这 些溃疡通常难以愈合。
07
糖尿病足的预防保健措施
提高患者依从性
规律运动
鼓励患者进行规律的有氧运动, 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以增强
体质,提高免疫力。
控制血糖
积极控制血糖水平,遵循医生的 饮食和用药建议,定期监测血糖
并调整治疗方案。
避免吸烟
吸烟是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之一 ,劝导患者戒烟以降低糖尿病足

中国全文版糖尿病足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国全文版糖尿病足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国全文版糖尿病足的诊断与治疗指南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中国全文版糖尿病足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帮助医生和患者了解并处理糖尿病足的相关问题。

诊断糖尿病足的诊断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表现:糖尿病足常伴有疼痛、溃疡、感染和缺血等症状。

2. 神经病变检测: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和踝臂指数等方法评估神经病变的存在与程度。

3. 脉搏检查:检查足背动脉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评估足部血液供应情况。

4. 影像学检查:如X线、CT和MRI等检查,用于评估足部骨骼和关节的情况。

治疗糖尿病足的治疗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血糖控制:通过控制血糖水平,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和进展。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

2. 伤口护理:对于已经出现溃疡和感染的患者,应进行适当的伤口清创和敷料处理,以促进愈合和预防感染的扩散。

3. 血管重建治疗:对于存在血管病变的患者,可考虑进行血管重建手术或介入治疗,以改善足部血液供应。

4. 康复治疗:通过足部按摩、物理治疗和功能锻炼等方法,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恢复。

注意事项在诊断和治疗糖尿病足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 多学科合作:糖尿病足的诊断和治疗通常需要内分泌科、神经科、血管外科和康复科等多学科的合作。

2. 个体化治疗: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和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防并发症。

3. 定期随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定期进行随访,以评估疗效、调整治疗方案,并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中国全文版糖尿病足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希望能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指导,促进糖尿病足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

中国糖尿病足的详尽诊疗指南

中国糖尿病足的详尽诊疗指南

中国糖尿病足的详尽诊疗指南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对中国糖尿病足的详尽诊疗指南,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该疾病并提供适当的治疗和护理。

糖尿病足的定义糖尿病足是指由于糖尿病引起的下肢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及感染等并发症导致的足部问题。

这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如果不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诊断糖尿病足的诊断应基于以下因素的综合评估:1. 病史和症状:包括患者的糖尿病病程、足部疼痛、溃疡、感染等症状。

2. 足部检查:包括神经学检查、疼痛评估、感觉检查、血流动力学评估等。

3. 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超声、磁共振成像等,用于评估骨骼、软组织和血管状况。

4. 实验室检查:如血糖水平、炎症标志物、感染指标等。

治疗糖尿病足的治疗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疾病状况和个体差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血糖控制:良好的血糖控制是糖尿病足治疗的基础,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定期监测来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

2. 创面管理:对于足部溃疡和感染等创面,应采用适当的清创、消毒、敷料等方法进行处理,并定期评估创面的愈合情况。

3. 血流改善:对于存在血管病变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血管重建手术、血管扩张治疗等措施来改善足部的血液供应。

4. 抗感染治疗:对于足部感染,应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并定期评估感染的状况。

5. 神经保护:对于神经病变的患者,应采取措施保护足部神经,如正确穿戴鞋袜、避免受寒等。

护理在糖尿病足的护理中,以下几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1. 日常护理:保持足部清洁、干燥,定期检查足部是否有创伤、溃疡等,及时处理。

2. 鞋袜选择:患者应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使用过紧或过松的鞋子,避免赤脚行走。

3. 足部保护:避免长时间站立、走路,避免受伤和擦伤,注意保持足底的柔软和湿润。

4. 定期复诊:患者应定期复诊,接受医生的检查和评估,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护理。

结论糖尿病足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最新《糖尿病足的诊治指南解读》课件-文档

最新《糖尿病足的诊治指南解读》课件-文档
第十三页,共74页。
二、国内的流行病学资料
• 1、我国多中心资料为50岁以上糖尿病人群下
• 肢动脉病变的比例为19.47%。 • 2、单中心研究60岁以上糖尿病人群下肢动脉 • 病变的比例为35.36%。 • 3、北京地区多中心研究的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 • 病变发生率高达90.8%,其中重度以上者 • 占43.3%。
• 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具有很强 的致残性和致死性。
第六页,共74页。
糖尿病性动脉硬化的严重性
1、糖尿病的严重性不在糖尿病本身,而在其并发症。糖尿 病所致的血管病变是形成并发症的基础。
2、有研究表明:糖尿病病人发生动脉硬化的机率较非糖尿 病病人增高19倍,在50岁以上的糖尿病人可高达40倍。
第二部分,糖尿病足的流行病学, 糖尿病与血管病变及其特点
第十二页,共74页。
一、国外的流行病学资料
1、在所有的非外伤性低位截肢手术中,糖尿病患者占 40-60%。
2、在糖尿病相关的低位远端截肢中,有85%是发生在
足部溃疡后。 3、在糖尿病患者中,5个溃疡中有4个是因为外伤而诱
发或恶化。 4、糖尿病患者中足部溃疡的患病率为4%-10%。
第二十六页,共74页。
结果(1)
1、糖尿病组发病年龄平均为67.9岁,非糖尿病组平均为 75.7岁,发病年龄提前7.8年;
2、糖尿病组男女之比为2.2:1, 非糖尿病组男女之比为4:1;
3、双下肢病变---血管造影显示 糖尿病组:80.6% 非糖尿病组:73.1%
P>0.05
第二十七页,共74页。
–只有一种性质病变为轻度 –2种为中度
–3种为重度 –4种均有为极重度
第二十三页,共74页。
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糖尿病足中医临床诊疗指南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