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规则排列

合集下载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层划分为K<L<M<O<P<Q,对应电子层能量增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按照能量较低者低优先排布原则.②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

③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个电子(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个电子注意:多条规律必须同时兼顾。

简单例子的结构特点:(1)离子的电子排布:主族元素阳离子跟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层排布相同,如钠离子、镁离子、铝离子和氖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相同的。

阴离子更同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排布相同:负氧离子,氟离子和氖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相同的。

(2)等电子粒子(注意主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①10电子粒子:CH4、N3、NH2、NH3、NH4、O2、OH H2O、H3O F HF、Ne、Na Mg2、Al3等。

②18电子粒子:SiH4、P3、PH3、S2、HS H2S、Cl HCl、Ar、K Ca2、PH4等。

特殊情况:F2、H2O2、C2H6、CH3OH③核外电子总数及质子总数均相同的阳离子有:Na NH4、H3O F OH NH2;HS Cl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特殊性:(1)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11H(2)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H、Li、Na;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Be、Mg、He (3)最外层电子总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Ar(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C ;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O ;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Ne(5)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一半的元素:Li、P(6)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Be、Al(7)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Be(8)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Si元素周期表的规律:(1)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而又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的元素可能是主族、副族或0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是稀有气体(He例外)(2)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的ⅡA、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别有:①第2、3周期(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都相差1;②第4、5周期相差11;③第6、7周期相差25(3)同主族、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差①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ⅠA、Ⅱ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总数;相差的数分别为2,8,8,18,18,32②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ⅢA~Ⅶ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种数。

原子的规则排列

原子的规则排列

4
0.0794a
8
bcc 0.067a
6
0.126a 12
hcp 0.146a
6
0.0794a 12
1. fcc与hcp相比,间隙尺寸相同,分布位置不同。
2. fcc与bcc相比,fcc间隙数量少。
虽然体心立方结构的致密度比面心立方结构的低,但它的间隙比较分 散,每个间隙的相对体积比较小,因此在体心立方结构中可能掺入杂 质和溶质原子的数量比面心立方结构的少。
N=Ni
Nf 2
Nc 8
K
nv
n
4
3
R3
V
V
➢ 晶体中原子排列的紧密程度是反映晶体结构特征的一个重要因素。 ➢ 配位数(CN)是指晶体结构中,与任一原于最近邻并且等距离的原子
数。 ➢ 致密度(K)是晶胞中原于所占的体积分数
2
1) 面心立方(fcc )g-Fe、Cu、Ni、Al、Ag约20种
晶胞中含有4个原子。
密排面closepackedplane原子排列最紧密的晶面密排方向closepackeddirection原子排列最紧密的晶向堆垛方向密排面一层层堆叠的方向密排面的法线方向堆垛次序密排面循环堆叠的周期14fcc111110111abc密排方向堆垛方向堆垛次序bcc110111110abhcp00010001ab11密排结构closepackedcrystalstructurefcc和hcp15aaaabbbbccccaaaaaaaaaabbbbbbbbbbccccccccccccccccccccccccfcc与hcp的堆垛关系16第三层原子占据位置abab
假 设 a1 和 a2 分 别 为 fcc 和 bcc 结 构 的 点 阵 常 数 , 当 发 生 fcc→bcc转变时,如果结构原子体积基本不变,则

上海交大材料科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上海交大材料科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材料中的原子排列第一节原子的结合方式1 原子结构2 原子结合键(1)离子键与离子晶体原子结合:电子转移,结合力大,无方向性和饱和性;离子晶体;硬度高,脆性大,熔点高、导电性差。

如氧化物陶瓷。

(2)共价键与原子晶体原子结合:电子共用,结合力大,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原子晶体:强度高、硬度高(金刚石)、熔点高、脆性大、导电性差。

如高分子材料。

(3)金属键与金属晶体原子结合:电子逸出共有,结合力较大,无方向性和饱和性;金属晶体: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好,熔点较高。

如金属。

金属键:依靠正离子与构成电子气的自由电子之间的静电引力而使诸原子结合到一起的方式。

(3)分子键与分子晶体原子结合:电子云偏移,结合力很小,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分子晶体:熔点低,硬度低。

如高分子材料。

氢键:(离子结合)X-H---Y(氢键结合),有方向性,如O-H—O(4)混合键。

如复合材料。

3 结合键分类(1)一次键(化学键):金属键、共价键、离子键。

(2)二次键(物理键):分子键和氢键。

4 原子的排列方式(1)晶体:原子在三维空间内的周期性规则排列。

长程有序,各向异性。

(2)非晶体:――――――――――不规则排列。

长程无序,各向同性。

第二节原子的规则排列一晶体学基础1 空间点阵与晶体结构(1)空间点阵:由几何点做周期性的规则排列所形成的三维阵列。

图1-5特征:a 原子的理想排列;b 有14种。

其中:空间点阵中的点-阵点。

它是纯粹的几何点,各点周围环境相同。

描述晶体中原子排列规律的空间格架称之为晶格。

空间点阵中最小的几何单元称之为晶胞。

(2)晶体结构:原子、离子或原子团按照空间点阵的实际排列。

特征:a 可能存在局部缺陷;b 可有无限多种。

2 晶胞图1-6(1)――-:构成空间点阵的最基本单元。

(2)选取原则:a 能够充分反映空间点阵的对称性;b 相等的棱和角的数目最多;c 具有尽可能多的直角;d 体积最小。

(3)形状和大小有三个棱边的长度a,b,c及其夹角α,β,γ表示。

原子排布式

原子排布式

原子排布式
原子排布式是指原子在晶体中的排列方式。

晶体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按照一定规律、密集地排列形成的固态物质。

在晶体中,原子的排列方式决定了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力学性质等。

根据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晶体可以分为单晶体、多晶体以及非晶态。

单晶体是由具有完整结晶结构的原子、分子或离子堆积而成的物质。

它的结构非常有序,呈现出高度对称性。

在单晶体中,原子的排列方式是完美的、周期性的,形成了具有明显晶格和晶面的结晶体。

这种晶体的物理性质非常良好,因此在材料制备、半导体电子学以及光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多晶体则是由大量的单晶体晶粒相互细微错置而形成的,它的结构不是完美有序的。

在多晶体中,原子排列方式的缺陷和偏离可能导致晶体出现力学上的弱点和材料本身性能的变化。

但是多晶体也具有优异的性质,例如它们通常比单晶体更容易制备、更可靠稳定,且其物理性质经常具有较高的均匀性。

最后一类是非晶态,它是指不存在明显晶格的物质。

其晶体结构不规则,呈无序状态。

非晶态比单晶体和多晶体更难制备、更不易研究,但由于其独特的物理性质,例如抗腐蚀性以及磁特性,可广泛应用于制造行业和电子器件等领域。

总之,原子排布式在晶体学研究中尤其重要,各种晶体结构的特定排列方式是目前许多功能材料稳定制备的基础。

原子基团次序规则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原子基团次序规则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原子基团次序规则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在有机化学中,原子基团次序规则是指描述有机分子中原子基团排列顺序的规则。

它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和反应机理的重要工具,并且对于了解有机合成的规律和设计新的有机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对原子基团次序规则进行详细解释说明,包括其定义、重要性以及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接着,我们将概述原子基团次序规则,介绍其背景和历史发展,并总结和比较常见的原子基团次序规则。

最后,我们将讨论它在实际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通过这样的组织结构,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原子基团次序规则的相关知识。

1.3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一份简明扼要但又详尽准确地阐述关于原子基团次序规则的内容。

通过深入探讨和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并认识到它在有机化学中研究与应用中的重要性。

此外,本文也将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以促进该领域的深入发展和创新。

2. 原子基团次序规则的解释说明2.1 定义原子基团次序规则原子基团次序规则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种描述原子基团连接方式、相对位置和顺序的规则。

它提供了一种系统性和标准化的方法,用于描述有机分子中不同基团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它们在分子结构中的安排顺序。

2.2 讨论原子基团次序规则的重要性原子基团次序规则具有广泛的应用和重要性。

首先,它为有机化学家们提供了一套共同的语言和术语,使得他们能够在思考、交流和报道有机分子结构时更加准确和清晰。

其次,原子基团次序规则为判断分子结构以及预测化学反应提供了指导,并帮助化学家们理解各种有机反应过程中发生的步骤和机制。

此外,它还为设计合成路线和合成新颖药物等有机化合物提供了指导。

2.3 解释原子基团次序规则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原子基团次序规则对于预测和解释化学反应具有重要作用。

在许多有机反应中,原子基团次序的变化会导致不同的反应结果和产物形成。

通过准确描述原子基团之间的顺序关系,我们能够判断哪些基团更容易参与反应以及它们在反应路径中起到的作用。

原子轨道能级高低的近似能级图

原子轨道能级高低的近似能级图

原子核核外电子排列规则是什么?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应遵循以下三个原理:①能量最低原理:核外电子总是首先占据能量最低的轨道。

按照近似能级图,电子由低到高进入轨道的顺序为1s2s2p3s3p4s3d4p5s4d5p。

因能级交错,其中E4s>E3d,电子先排满4s后再进入3d。

例如:钪元素核外21个电子依次填充的轨道为1s22s22p63s23p64s23d1。

②保里不相容原理:在同一原子中没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即同一个原子中的电子描述其运动状态的四个方面不可能完全相同。

在同一轨道上的电子必须自旋方向相反,每个轨道只能容纳2个电子。

根据保里不相容原理,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总数为2n2。

周期表中各周期含有元素的数目以及填充的能级如下:周期数元素数所填充的能级一21s二82s、2p三83s、3p四184s、3d、4p五185s、4d、5p六326s、4f、5d、6p七(未填满)32(理论预测)7s、5f、6d、7p(理论预测)③洪特规则:电子进入同一亚层的各个轨道(也称等价轨道)时,总是尽先分占不同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

例如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轨道表示式为:N原子的价电子中有3个未成对电子,这与N原子的成键情况和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有密切的关系。

洪特还指出等价轨道上的电子排布处于以下状态比较稳定:a.全充满(p6、d10、f14)、b.半充满(p3、d5、f7)、c.全空(p0、d 0,f0)。

这是由原子核外电子排列的所遵循的能量最低原理决定的。

在各层中,离原子核远,电子的能量越大,电子都首先排满能量低的运行轨道,这样排列到到最外层时,能量最低的轨道只有八个,如果电子多于八个,还有比此能量要求低的轨道(同一层也因轨道不同而能量不同)可以排布电子。

因此,就造成了最外层电子最多只能有八个。

若最外层是第n层,次外层就是第(n-1)层。

由于E(n-1)f>E(n+1)s>Enp,在第(n+1)层出现前,次外层只有(n-1)s、(n-1)p、(n-1)d上有电子,这三个亚层共有9个轨道,最多可容纳18个电子,因此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层划分为K<L<M<O<P<Q,对应电子层能量增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按照能量较低者低优先排布原则.②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

③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个电子(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个电子注意:多条规律必须同时兼顾。

简单例子的结构特点:(1)离子的电子排布:主族元素阳离子跟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层排布相同,如钠离子、镁离子、铝离子和氖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相同的。

阴离子更同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排布相同:负氧离子,氟离子和氖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相同的。

(2)等电子粒子(注意主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①10电子粒子:CH4、N3、NH2、NH3、NH4、O2、OH、H2O、H3O、F、HF、Ne、Na、Mg2、Al3等。

②18电子粒子:SiH4、P3、PH3、S2、HS、H2S、Cl、HCl、Ar、K、Ca2、PH4等。

特殊情况:F2、H2O2、C2H6、CH3OH③核外电子总数及质子总数均相同的阳离子有:Na、NH4、H3O等;阴离子有:F、OH、NH2;HS、Cl等。

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特殊性:(1)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11H(2)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H、Li、Na;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Be、Mg、He (3)最外层电子总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Ar(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C ;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O ;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Ne(5)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一半的元素:Li、P(6)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Be、Al(7)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Be(8)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Si元素周期表的规律:(1)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而又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的元素可能是主族、副族或0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是稀有气体(He例外)(2)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的ⅡA、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别有:①第2、3周期(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都相差1;②第4、5周期相差11;③第6、7周期相差25(3)同主族、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差①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ⅠA、Ⅱ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总数;相差的数分别为2,8,8,18,18,32②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ⅢA~Ⅶ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种数。

元素周期中原子半径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中原子半径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中原子半径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根据其原子序数和电子组态而排列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
的基本结构显示了元素的周期性属性,包括原子半径。

原子半径是指原子核到其外层电子轨道最外电子的平均距离。

在元素周期中,原子半径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

原子半径随周期数变化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是按照周期数和族数进行排列的。

对于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半径随着族数的增加而减小。

这是因为随着族数的增加,外层电子层的电子数量增多,核电荷数也增加,使得原子半径减小。

原子半径随族数变化
对于同一族的元素,原子半径随周期数的增加而增大。

这是因为随着周期数的
增加,电子层的主量子数增加,电子云分布区域扩大,导致原子半径增大。

遇到特殊情况的元素
在元素周期表中,也存在一些元素原子半径的特殊情况。

比如氧族元素,由于
氧元素外层电子在不同轨道之间,存在半差与全差的变化问题,使得氧族元素原子半径并不是完全按照一般规律变化的。

又如过渡金属,原子半径的变化会受到内层
4s电子、3d电子间排斥力的影响,导致原子半径无规则的变化。

结论
综上所述,元素周期中的原子半径变化规律主要受周期数和族数的影响。

一般
情况下,随着族数的增加,原子半径减小;随着周期数的增加,原子半径增大。

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会有所偏离。

研究元素周期中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元素的性质和化学反应。

原子核的排布规律

原子核的排布规律

原子核的排布规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原子核是构成原子的重要部分,其中包含了质子和中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是中性粒子。

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特性和原子的质量数。

原子核的排布规律主要取决于原子核中包含的质子数和中子数。

根据核子排布规律,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重要的规律:1. 核子数的匹配规律:在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间存在着一种匹配规律。

一般来说,质子数和中子数相近的原子核比较稳定。

当质子数与中子数相差太远时,原子核就会变得不稳定,会发生核裂变或核衰变等现象。

2. 核子排布的对称规律:原子核内部的核子排布存在对称规律。

在一些核素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这种核素被称为稳定核素。

氦-4核就是一个典型的稳定核素,其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2。

3. 核子排布的奇偶规律:对于带有奇数质子数或奇数中子数的核素来说,通常拥有更高的稳定性。

这是因为奇数质子或奇数中子数会导致核内的自旋量子数不为零,从而有助于增强核的稳定性。

4. 核子排布的同位素规律: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不同中子数的核素。

同位素在行为和化学性质上非常相似,但其核子排布却有所不同。

通过研究同位素规律,科学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

5. 核子排布的放射性规律:一些原子核具有放射性,会发生放射性衰变现象。

放射性衰变会改变原子核内部的核子排布,产生辐射并释放能量。

研究放射性规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原子核的稳定性和变化规律。

原子核的排布规律是一项复杂而精密的科学领域。

通过研究原子核的排布规律,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和变化过程,拓展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原子核的研究将会在未来得到更深入和广泛的探索。

【2000字】第二篇示例:原子核是构成原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是原子的核心部分。

原子核的排布规律是指原子核内部各个粒子的排列方式及其特点规律性。

在原子核内部,质子和中子之间存在一定的排布规律,这种规律对于我们理解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专题20原子的组成及排布规律

专题20原子的组成及排布规律

专题20 原子的组成及排布规律【知识框架】【基础回顾】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组成(2)符号中各数字的含义(3)组成原子的各种微粒及相互关系①质子数(Z)=核电荷数=原子序数②质量数(A)=质子数(Z)+ 中子数(N)③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④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二、核外电子排布1、核外电子排布(1)排布方式分层排布,电子层由里到外依次是:第一、…、七层,符号分别对应:K、L、M、N、O、P、Q。

(2)排布规律①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

②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n代表电子层数)。

③电子一般总是先排在能量低的电子层里,即最先排在 K层,当 K 层排满后,再排 L 层,依此类推。

④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或 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3层不超过32个。

2、构造原理能量最低原理(★选修内容)(1)能层与能级①能层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

按电子的能量差异,可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

原子核外电子的每一个能层(序数为n)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②能级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层的电子,能量也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

(2)构造原理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按照上图中箭头的方向依次排布,即1s,2s,2p,3s,3p,4s,3d,4p,5s,4d,5p……该原理适用于绝大多数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思考】核外电子排布完全依照电子层顺序排列吗?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并不完全依据电子层顺序,而是按能级顺序进行的。

(3)能量最低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光谱①能量最低原理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②基态与激发态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跃迁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光(辐射)是电子释放能量的重要形式之一。

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的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总称为原子光谱。

基团大小的顺序规则

基团大小的顺序规则

基团大小的顺序规则1、按原子的序数由大到小顺序排列,同位素中质量数高的排前面。

例如在H、F、Cl、Br中,(a)Br>(b)Cl>(c)F>(d)H。

2、如果是多原子基团,第一个原子相同时,则依次比较与该原子相连接的第二个原子,第二个相同时再比较第三个,依此类推。

3、如原子团含有双键或叁键时, 则当作两个或三个单键看待。

有机化学常见基团:hydro 氢基-Hmethyl 甲基-CH3ethyl 乙基-C2H5(n-)propyl 正丙基-CH2CH2CH3isopropyl 异丙基-CH(CH3)2isobutyl 异丁基-CH2CH(CH3)2 或-C(CH3)3allyl 烯丙基-CH2-CH=CH22-propynyl 2-丙炔基-CH2C≡CHBenzyl=-tolyl 苄基(苯甲基)-CH2-PhIsopropyl=sec-propyl 异丙基-CH(CH3)2phenoxy 苯氧基-OPdformyloxy 甲酰氧基-OCOHacetoxy 乙酰氧基-OCOCH3benzoyloxy 苯甲酰氧基-OCOPd扩展资料:原子团不能独立存在,只是化合物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溶液中原子团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

各种原子团都有自己的特性反应,如碳酸根离子遇酸变成二氧化碳,硫酸根离子遇钡离子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氧化氢离子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等。

利用特性反应可以检验根的存在。

注意区分锰酸根和高锰酸根两者组成相同,但其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不同,所以根价不同,锰酸根中锰为+6价,高锰酸根中锰为+7价。

同样还有偏磷酸根和亚磷酸根其中前者磷为+5价,后者磷为+3价。

原子团的化合价等于根内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

原子结构示意图规则

原子结构示意图规则

原子结构示意图规则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原理处于稳定状态的原子,核外电子将尽可能地按能量最低原理排布,另外,由于电子不可能都挤在一起,它们还要遵守保里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一般而言,在这三条规则的指导下,可以推导出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在中学阶段要求的前36号元素里,没有例外的情况发生.1.最低能量原理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时,要尽可能使电子的能量最低。

怎样才能使电子的能量最低呢?比方说,我们站在地面上,不会觉得有什么危险;如果我们站在20层楼的顶上,再往下看时我们心理感到害怕。

这是因为物体在越高处具有的势能越高,物体总有从高处往低处的一种趋势,就像自由落体一样,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物体会自动从地面上升到空中,物体要从地面到空中,必须要有外加力的作用。

电子本身就是一种物质,也具有同样的性质,即它在一般情况下总想处于一种较为安全(或稳定)的一种状态(基态),也就是能量最低时的状态.当有外加作用时,电子也是可以吸收能量到能量较高的状态(激发态),但是它总有时时刻刻想回到基态的趋势。

一般来说,离核较近的电子具有较低的能量,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电子的能量越来越大;同一层中,各亚层的能量是按s、p、d、f的次序增高的.这两种作用的总结果可以得出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时遵守下列次序:1s、2s、2p、3s、3p、4s、3d、4p……2.保里不相容原理我们已经知道,一个电子的运动状态要从4个方面来进行描述,即它所处的电子层、电子亚层、电子云的伸展方向以及电子的自旋方向。

在同一个原子中没有也不可能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存在,这就是保里不相容原理所告诉大家的。

根据这个规则,如果两个电子处于同一轨道,那么,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必定相反。

也就是说,每一个轨道中只能容纳两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

这一点好像我们坐电梯,每个人相当于一个电子,每一个电梯相当于一个轨道,假设电梯足够小,每一个电梯最多只能同时供两个人乘坐,而且乘坐时必须一个人头朝上,另一个人倒立着(为了充分利用空间)。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指原子的核外电子在空间中的排列方式。

它可以通过配对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来理解,这种配对叫做键合。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 原子核周围的核外电子最多可以排列八个,叫做“八元规则”。

2. 原子核周围的核外电子会尽可能的排列成正好占据八个椭球形的位置,叫做“立方化原则”。

3. 原子核周围的核外电子排列时,会尽可能的保持能量最低,叫做“最小能量原则”。

4. 原子核周围的核外电子排列时,会尽可能的使电子的总自旋为最小,叫做“最小自旋原则”。

1.1.4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则

1.1.4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则

学以致用
3.写出基态原子15P、25Mn的轨道表示式,并按要求填空。 15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个电子对,有______个单电子 25M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空间运动状态,有____个单电子,属于半充 满。
一、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则
1.电子自旋 1925年,乌伦贝克和哥德斯密根据实验事实提出假设:电子除了空间运动状 态外,还存在一种运动状态叫自旋。 (1)电子自旋的取向:
顺时针和逆时针两种取向(简称自旋相反) (2)符号表示: ↑和↓表示自旋相反的电子
注: ①自旋是微观粒子普遍存在的一种如同电荷、质量一样的内在属性。 ②电子能量与能层、能级有关,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与原子轨道有关,能层、能级、原 子轨道和自旋状态四个方面共同决定电子的运动状态。 ③一个原子中不可能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2个电子
第二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图(即轨道表示式)
1s Li ↑↓
1s Be ↑↓
1s B ↑↓
1s C ↑↓
2s

2s
↑↓
2s
2p
↑↓ ↑
2s
2p
↑↓ ↑ ↑
1s 2s N ↑↓ ↑↓
1s 2s O ↑↓ ↑↓
1s 2s F ↑↓ ↑↓
1s 2s Ne ↑↓ ↑↓
2p ↑↑ ↑
2p ↑↓ ↑ ↑
2p ↑↓ ↑↓ ↑
学以致用
2.按要求填空 (1)17Cl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7Cl的价层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7Cl-的电子式:__________ (4)17Cl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_______________ (5)17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 (6)第四周期中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所有基态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子排布规律

原子排布规律

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规律是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是2n²。

其次,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第三,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超过32个。

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由里往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

原理
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列的,从里到外1,2,3,4,5,6,7。

2、第一层最多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8个电子,当电子层超过三层时,倒数第二层不超过18个电子;当电子层超过四层时,倒数第三层最多不超过32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

3、最外层8个电子的结构叫做稳定结构(特殊的是稀有气体中的氦是最外层2个电子)。

金箔的金原子排列方式

金箔的金原子排列方式

金箔的金原子排列方式
金箔中的金原子排列方式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常见的方法:
1. 格点排列方式:金箔中的金原子可以按照一个规则的格点排列方式进行排列。

例如,金原子可以按照正方形格点或者六角形格点排列,类似于晶体的排列方式。

2. 紧密堆积方式:金箔中的金原子可以按照紧密堆积的方式排列。

在紧密堆积方式中,每个金原子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密密麻麻的结构。

3. 随机排列方式:金箔中的金原子可以以一种随机的方式排列,无特定的规则或者顺序。

这些只是金箔中金原子排列的一些常见方式,实际上,金箔中的金原子排列是非常复杂的,具体的排列方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金箔的制备方法、温度和压力等。

原子取名规律总结

原子取名规律总结

原子取名规律总结
1、将单原子取代基按原子序数(atomic number)大小排列,原子序数大的顺序在前,原子序数小的顺序在后,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元素顺序如下:I>Br>Cl>S>P>F>O>N>C>D>H,在同位素(isotope)中质量高的顺序在前。

2、如果两个多原子基团的第一个原子相同,则比较与它相连的其它原子,比较时,按原子序数排列,先比较最大的,仍相同,再顺序比较居中的、最小的。

3、含有双键或三键的基团,可认为连有两个或三个相同的原子。

4、若参与比较顺序的原子的键不到4个,则可以补充适量的原子序数为零的假想原子,假想原子的排序放在最后。

扩展资料:
有机物命名主链或主环系的选取
以含有主要官能团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靠近该官能团的一端标为1号碳。

如果化合物的核心是一个环(系),那么该环系看作母体;除苯环以外,各个环系按照自己的规则确定1号碳,但同时要保证取代基的位置号最小。

支链中与主链相连的一个碳原子标为1号碳。

数词规则:位置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官能团的数目用汉字数字表示。

碳链上碳原子的数目,10以内用天干表示,10以外用汉字数字表示。

杂环化合物:把杂环看作碳环中碳原子被杂原子替换而形成的环,称为“某杂(环的名称)”;(如:氧杂环戊烷)给杂原子编号,
使杂原子的位置号尽量小。

其他官能团视为取代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
X 轴坐标 —— 1 Y 轴坐标 —— 1 Z 轴坐标 —— 1
111 ( 1 1 1)
2) 晶面指数 求法:定原点— 求截距 — 取倒数 — 化最小整数 — 加()
例:
X 轴坐标 —— 1 Y 轴坐标 —— 1 Z 轴坐标 —— ∞
11∞ ( 1 1 0)
课堂练习:
请绘出下列晶向: [001] [010] [100]
例: z
[111]
o
y
X 轴坐标 —— 1 Y 轴坐标 —— 1 Z 轴坐标 —— 1
[ 1 1 1]
x
4.晶向指数与晶面指数
1) 晶向指数 求法:定原点 — 建坐标 — 求坐标 — 化最小整数 — 加[ ]
例: z
[001]
[111]
o y
X 轴坐标 —— 0 Y 轴坐标 —— 0 Z 轴坐标 —— 1
AB
4. 晶体结构的多晶型性
例: δ-Fe
1394℃
γ-Fe
912℃
α -Fe
三、陶瓷晶体结构
1. 离子晶体结构
典型离子晶体结构
NaCl型 CsCl型 立方ZnS型(闪锌矿) 六方ZnS型(纤锌矿) CaF2型(萤石) TiO2型(金红石)
2. 共价晶体结构(原子晶体)
金刚石型(单质型) 典型共价晶体结构 ZnS型(AB型)
[110] [1 1 0] [10 1]
[112] 请绘出下列晶面:
(001) (010) (100)
(110) (1 1 0) (10 1)
(112)
课堂练习:
请绘出下列晶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1] [010] [100]
[110] [1 1 0] [10 1]
[112] 请绘出下列晶面:
(001) (010) (100)
a、b、c —— 平移矢量(基矢)
u、v、w —— 平移量(阵点坐标)
2) 晶系与布拉菲点阵
按棱长a、b、c和夹角、、
分为
七大晶系
阵点排列
划分
点阵类型
包括
14种点阵类型
称作
布拉菲点阵
七大晶系及其特征
晶系
特征
三斜 单斜 正交 六方 正方 菱方 立方
a≠b≠c,α≠β≠γ a≠b≠c,α=γ=90 °≠β a≠b≠c,α=β= γ= 90 ° a=b≠c,α=β= 90 °,γ=120 ° a=b≠c,α=β= γ= 90 ° a=b=c,α=β= γ≠90 ° a=b=c, α=β= γ= 90 °
密排面 ——原子排列最紧密的晶面 密排方向 ——原子排列最紧密的晶向 堆垛方向 ——密排面一层层堆叠的方向(密排面的法线方向) 堆垛次序 ——密排面循环堆叠的周期
密排面 密排方向 堆垛方向 堆垛次序
fcc {111} <110>
<111>
ABC
bcc {110} <111>
<110>
AB
hcp {0001} 1120 <0001>
rB 0.225 rA
2)体心立方
八面体间隙数目: 1/2 6 + 1/4 12 = 6 ——扁八面体
八面体间隙尺寸:
rB 0.15 rA
四面体间隙数目: 1/2 4 6 = 12
四面体间隙尺寸:
rB 0.29 rA
3)密排六方
八面体间隙数目: 1 6 = 6
四面体间隙数目: 1/3 12 + 1 6 = 10
三斜 ➢
(1)
简单三斜
单斜 ➢
(2~3)
简单单斜、底心单斜
正交 ➢
(4~7)
简单正交、底心正交、体心正交、
面心正交
六方 ➢
(8)
简单六方
菱方 ➢
(9)
简单菱方
正方 ➢
(10~11)
简单正方、体心正方
立方 ➢
(12~14)
简单立方、体心立方、面心立方
4.晶向指数与晶面指数
1) 晶向指数 求法:定原点 — 建坐标 — 求坐标 — 化最小整数 — 加[ ]
[ 0 0 1]
x
4.晶向指数与晶面指数
1) 晶向指数 求法:定原点 — 建坐标 — 求坐标 — 化最小整数 — 加[ ]
例:
[001]
[111]
[1 1 1]
X 轴坐标 —— 1 Y 轴坐标 —— -1 Z 轴坐标 —— 1
1 -1 1 [ 1 1 1]
2) 晶面指数 求法:定原点— 求截距 — 取倒数 — 化最小整数 — 加()
k
6 a3
74%
2) 体心立方(bcc )
点 阵 常 数: R 3 a
4
最近原子间距:d 3 a 2
<111> 方向 晶胞原子数: 1/8×8 + 1 = 2
配位数: 8
致密度:
2 1 d 3
k
6 a3
68%
3) 密排六方(hcp )
点 阵 常 数: R 1 a
配位数: 6+6
2
致密度:
(110) (1 1 0) (10 1)
(112)
晶向族: —— 加 < >
1. 立方晶系,数字相同,仅正负号、数字排序不同的属 同一晶向族
2. 一个晶向指数代表一系列相互平行、方向相同的晶向 3. 一个晶向族代表一系列性质地位相同的晶向
例:
[111] [1 11] [1 1 1] [11 1] = < 111 >
第二节 原子的规则排列
一、晶体学基础
固态物质 分为
晶 体 —— 规则排列 非晶体 —— 无规排列
1. 晶体
1) 熔点
晶 体: 规则 排列
突变
不规则 排列
— 有确定的熔点
非晶体:
不规则 排列
渐变
不规则 排列
— 无确定的熔点
2) 各向异性 晶 体 —— 各向异性 非晶体 —— 各向同性
2. 晶体结构与空间点阵
最近原子间距: d a
6 1 d 3
1120 方向
晶胞原子数: 1/6×12+1/2×2 + 3 = 6
k
6
6
1 2
a
74%
3 2
a
c
2.晶体结构中的间隙
1)面心立方
八面体间隙数目: 1/4 12 + 1 = 4
八面体间隙尺寸:
rB 0.414 rA
四面体间隙数目: 1 8 = 8
四面体间隙尺寸:
(110) (1 1 0) (10 1)
(112)
3) 晶向族与晶面族
晶面族: —— 加 { } 1. 对于立方晶系,数字相同,仅正负号、数字排序不同的 属同一晶面族
2. 一个晶面指数代表一系列相互平行的晶面 3. 一个晶面族代表一系列性质地位相同的晶面
例:
(111) (1 11) (1 1 1) (11 1)
SiO2型(AB2型)
原子核+电子云
抽象
原子
看作
刚球
小球+棍
刚球模型
球棍模型
反映
原子的具体排列方式

晶体结构
原子的具体排列方式
晶体结构
数学抽象
空间点阵
3. 晶系与布拉菲点阵
1) 点阵的矢量表示法
—— 建立坐标,确定棱长a、b、c和夹角、、
z
ru.v.w ua vb wc
c
a
x
r
b
y
ru.v.w
—— 由原点指向点阵中某一点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00] [010] [001] = < 100 >
[1 00] [0 1 0] [00 1]
课堂练习:
请绘出下列晶向: [001] [010] [100]
[110] [1 1 0] [10 1]
[112] 请绘出下列晶面:
(001) (010) (100)
4)综合比较
fcc bcc hcp
八面体间隙
数量
尺寸
4 0.414 6 0.15 6 0.414
四面体间隙 数量 尺寸
8 0.225 12 0.29 10 0.225
1. fcc与hcp相比,间隙尺寸相同,分布位置不同。 2. fcc与bcc相比,间隙数量少,致密度大。
3. 晶体中原子的堆垛方式
= { 111 }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10) (101) (011) (1 10) (1 01) (0 1 1) (1 1 0) (1 0 1) (0 1 1) (1 1 0) (10 1) (01 1)
= { 110 }
4. 六方晶系的晶向指数与晶面指数
[1 2 1 0] [1120]
二、金属晶体结构及几何特征
1. 常见的三种晶体结构
面心立方 体心立方 密排六方
1) 面心立方(fcc )
点 阵 常 数: R 2 a
4
最近原子间距:d 2 a 2
<110> 方向 晶胞原子数: 1/8×8 +1/2 ×6 = 4
配位数: 12
致密度:
4 1 d 3
采用a1、a2、a3和c四轴坐标系
a1、a2、a3轴共面,夹角120°—— 只有两个独立
c
晶向:[ u v t w ]
-(u + v)= t 或 u+v+t=0
a3
o a1
晶面:( h k i l ) -(h + k)= i 或 h+k+i=0
a2
(1 1 00)
(0001) (10 1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