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培训》PPT课件
糖化血红蛋白培训课件
![糖化血红蛋白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4ef4a02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a6.png)
§ 良好的血糖控制(HbA1c<7%)可以使微血 管并发症降低25%。
§ 降低血压,可以明显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 发生率。
糖化血红蛋白培训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 (UKPDS)的结论
对于已经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病人,随访10年,我 们通过加强血糖控制的方式,使HbA1c比中值降 低平均0.9%,那么下列疾病将会降低:
NGSP Biorex 70 HPLC Method 1983 (DCCT)
JAPAN
JDS/JSCC National Calibrators (1995) Tosoh / Kyoto Daiichi. HPLC mean
Now KO500 HPLC (2000) (Set to 1995 values)
中国目前的情况
§ 医疗成本 -180亿人民币(占总医疗支出的4%)
§ 发病率 -2-3%(每天有3000个新病例)
§ 流行 -5000万病人(占总人口的3.5%)
§ 据报道,目前中国的糖尿病人数正在以每年10%的速度增 长。
§ 从发病区域上看,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糖尿病发病情况最 为严重 -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糖尿病发病率分别达到了8%、 11%和6%。 -据有关专家预计,2010年中国糖尿病平均发病率将达到 11%左右。
糖化血红蛋白培训
国际临床生化联盟(IFCC)
§IFCC WG在1994年成立,目的是要建立一个 糖化血红蛋白的全球参考系统: 目的: (a)定义异源性HbA1c (b)制备纯的HbA0和HbA1c (c)发展一种参考方法 (d)建立一个参考实验室网络 (e)制备二级参考校准物和质控物
§ 感染
糖化血红蛋白精品课件
![糖化血红蛋白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a4e9bf65f0e7cd185253644.png)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 1年5月 *21.5. 15*May 15, 2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 *5/15/2021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 21.5.1 5
谢谢大家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1.5. 1521.5 .15Saturday, May 15, 2021
3、仪器简介
控制菜单
测试区
试剂区
3、仪器简介
A、溶离液
B、溶离液
H、溶血、洗 净液
3、仪器简介
开始键
菜单键
作 2 开机
3 质控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21/5/152021/5/15Saturday, May 15, 2021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2021/5/152021/5/152021/5/155/15/2021 10:35:23 PM
谢谢大家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1.5. 1521.5 .15Saturday, May 15, 2021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 **5/15/2021 10:35:23 PM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1.5.15**M ay-2115-May- 21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Saturday, May 15, 2021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1年5月15日 星期六 2021/5/152021/5/152021/5/15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1年5月 2021/5/152021/5/152021/5/155/15/2021
糖化血红蛋白PPT 共21页
![糖化血红蛋白PPT 共21页](https://img.taocdn.com/s3/m/1e7c0f5b7cd184254b3535c5.png)
临床常用的测定糖化血红蛋白 HbAlc的方法
• 乳胶凝集反应法
乳胶凝集反应法是利用抗原抗体直接测定总血红蛋 白Hb中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百分含量。目前有 国内外几家厂商可以提供HbAlc测定的试剂盒。这 种免疫反应是由被测血样品中的总Hb和HbAlc与试 剂中的抗体结合而形成凝集,凝集量随HbAlc浓度 的大小而变化。使用生化分析仪器来进行比浊测定 HbAlc的浓度,采用终点法,生化仪通过测定反应 液的吸光度值,可直接反映出凝集量的多少;推算 出HbAlc占Hb的百分含量。
使用离子交换高压液相色谱HPLC来测定HbAlC 的百分含量目前被认为是分析HbAlC的金标准。 采用HPLC方法工作的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 仪器,以其快速、简便、精巧、准确等特点,受 到越来越多用户的欢迎。
高压泵 进样器 分离柱
检测器
HbAlC的临床意义
• 糖化血红蛋白是一项说服力较强、数据较
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
• 4%~6%:血糖控制正常。 • 6%~7%:血糖控制比较理想。 • 7%~8%:血糖控制一般。 • 8%~9%:控制不理想,需加强血糖控制,多
注意饮食结构及运动,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 方案。
• >9%:血糖控制很差,是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
的危险因素,可能引发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 白内障等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 性合并症。
• 降低:溶血性及失血性贫血,慢性肾衰,慢性持
续性 低血糖症等。
• 作为糖尿病的病情监测指标
作为轻症、Ⅱ型、“隐性”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指 标。
但不是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指标,不能取代现行的 糖耐量试验。
可以列为糖尿病的普查和健康检查项目。
• 当HbAlC >9%时,说明患者存在着持续性高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PPT演示课件
![糖化血红蛋白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fbb5113a5e9856a561260bd.png)
11
• 增高:可以了解糖尿病人在2—3个月的血糖控制 •
•
情况不佳。此外,用含葡萄糖的透析液作血透的 慢性肾衰病人,地中海贫血和白血病病人亦增高。 降低:溶血性及失血性贫血,慢性肾衰,慢性持 续性 低血糖症等。 作为糖尿病的病情监测指标 作为轻症、Ⅱ型、“隐性”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指 标。 但不是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指标,不能取代现行的 糖耐量试验。 可以列为糖尿病的普查和健康检查项目。
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分析原 理和意义
1
糖化血红蛋白是什么?
• 糖化血红蛋白( HbAlc )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与
葡萄糖缓慢、持续且不可逆地进行非酶促蛋白糖 化反应的产物。形成两周后不易分开。当血液中 葡萄糖浓度较高时,人体所形成的糖化血红蛋白 含量也会相对较高. 正常生理条件下,非酶促糖化反应产物的生成量 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由于蛋白质浓度保持相 对稳定,糖化水平主要决定于葡萄糖浓度,也与 蛋白质与葡萄糖接触的时间长短有关。
2
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有何差别?
•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反映某一具体时间的血糖
水平,容易受到进食和糖代谢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而由于人体内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在红 细胞死亡前,血液中HbAlc含量也会保持相对不 变。因此HbAlc水平反映的是在检测前120天内 的平均血糖水平,可以稳定可靠地反映出检测前 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且受抽血时间,是否 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干扰不大。所以说 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只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 而衡量糖尿病控制水平的标准是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讲座课件PPT
![糖化血红蛋白讲座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ac867ae80740be1e640e9a77.png)
一、糖化血红蛋白的特性
1.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GHb)是血液中血红蛋白A组分 的β链N末端的缬氨酸分子与葡萄糖等己糖分子相结 合而使其在血红蛋白电泳中成为HbA之前的快泳、 HbA1组分,在离子交换柱层析中亦在HbA之前首先 被洗脱,糖化Hb可分为HbA1a,HbA1b,HbA1c共九 种。最重要的是HbA1c
3.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3)U-Albumin其他疾病中的应用
❖ 作为全身性或局部炎症反应的肾功能指标,如逆行 尿路感染等原因引起的肾脏早期病变。
❖ 作为急性胰腺炎并发症的预测指标,U-Alb高者多 会发生严重并发症。
❖ 对于服用对肾功能有影响的药物者也可检测尿微量 白蛋白,便于早期观察肾功能情况及早采取措施。 以免引起药物性肾炎。
经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 病理
情况下,由于肾小球内压力增高滤过增加或是基 底膜改变,导致高滤过率而出现蛋白尿。
微量白蛋白尿的检测方法
• 方法:免疫透射比浊法 • 原理:使用羊抗人白蛋白抗体和样品中
的白蛋白进行抗原-抗体反应。反应完成 后,用透射比浊法检测吸光度的变化反 映白蛋白的含量
3.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目前主要用于对糖尿病、高血压 患者早期检测发现微量蛋白尿,以便及时采取保护肾功能的措 施,如限制蛋白的摄入量、禁烟、及时控制血糖和血压。
因此及时检测微量蛋白尿,对控制和防止早期肾病的发生 极为重要。
1.微量白蛋白尿的基本概念
多种疾病引起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增加, 如果超出上限1-2个百分点,出现合并症,略有上升,超过2%,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就大大增加。
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把糖化血 红蛋白作为一项新的糖尿病诊断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PPT
![糖化血红蛋白PPT](https://img.taocdn.com/s3/m/84915dc5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94.png)
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1. 收集样本
采集静脉血样本,并进行适当处理以 去除干扰物质。
2. 样本处理
根据所选方法的要求对样本进行相应 处理,如稀释、加热等。
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3. 加样
将处理后的样本加入检测试剂或色谱柱中。
4. 检测
按照所选方法的操作说明进行检测,记录结果。
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运动锻炼
进行有氧运动如步行、游泳、 骑自行车等,提高身体代谢水 平。
控制体重
减轻体重可降低HbA1c水平, 改善胰岛素抵抗。
戒烟限酒
戒烟和限制饮酒有助于改善血 糖控制。
药物治疗选择及注意事项
口服降糖药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口服降糖药,如二 甲双胍、磺脲类等。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包括药物种类、剂量和用药时间等。
孕妇
孕妇在妊娠24-28周时应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以筛查妊娠期糖尿 病。
治疗方法选择及效果评估
生活方式干预
对于糖尿病前期或轻度糖尿病患者,可通过饮食调整、增 加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来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胰岛素治疗
对于1型糖尿病或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 ,需要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
对于中、重度糖尿病患者,需要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 ,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进行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口服降糖 药和胰岛素等。
效果评估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评估 治疗效果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还需要关注患者的血糖 波动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
04
糖化血红蛋白在并发症预 防中作用
糖化血红蛋白的形成是不可逆的,其浓度与红细胞寿命(120天)和该时期内血糖 平均浓度有关。
糖化血红蛋白培训PPT课件
![糖化血红蛋白培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9356b2c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db.png)
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反映人体近812周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估长期 血糖控制状况的重要指标。
检测方法与标准
检测方法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方法有多种,包 括离子交换法、亲和色谱法和电泳法 等。
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将糖化血 红蛋白作为诊断糖尿病的辅助指标,其 正常参考值为4.0%-6.0%。
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的关系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质量。
05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局限 性
影响因素与干扰因素
血红蛋白变异体
某些血红蛋白变异体会干 扰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 导致结果不准确。
药物与治疗
某些药物和治疗会影响糖 化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 如输血、红细胞生成素等。
样本处理与保存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可以作为调 整糖尿病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帮助 医生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预测糖尿病并发症风险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心血管疾 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等。
通过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及时发现血糖控制不良的情况,从而采取措施 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定期检测
对于糖尿病患者,建议定期进行糖 化血红蛋白的检测,以评估血糖控 制情况。
异常结果分析与处理
01
02
03
联系医生
若检测结果显示异常,应 立即联系医生进行进一步 评估和处理。
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医生的建议,可能需 要调整饮食、运动或药物 治疗方案。
增加监测频率
在调整治疗方案期间,应 增加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 频率,以便及时发现并处 理异常情况。
04
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管 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患者的定期检测
糖化血红蛋白(HbA1c)PPT课件
![糖化血红蛋白(HbA1c)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2d089369b6648d7c1c74656.png)
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DM)方面的应 用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胰岛 素作用低下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高血糖 症。长期的高血糖症状将导致多种器官,尤其是眼、 肾、神经和血管系统的损害、功能紊乱和衰竭。引 起糖尿病的原因:胰岛β细胞的自身免疫性损伤; 机体分泌胰岛素下降或对胰岛素的作用产生抵抗。 根据病因分为四大类型:I型糖尿病、II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6)对于HbA1c特别增高的糖尿病患者,应警惕如酮症 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的发生。
HbA1c的控制标准
•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推荐的一般HbA1c目标值为< 6.5%,
1.4%~6%:血糖控制正常。 2.6%~7%:血糖控制比较理想。 3.7%~8%:血糖控制一般。 4.8%~9%:控制不理想,需加强血糖控制,多注意饮食
结构及运动,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5.>9%:血糖控制很差,是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危险
因素,可能引发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 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
血糖达标的3个标准
1.空腹血糖控制在4.4~6.1mmol/L升之间, 2.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4.4~8.0mmol/L升之间, 3.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
④某些血红蛋白亚型,如HbS、HbC、HbF和HbE等 血红蛋白病的存在,会影响HbA1c的检测结果。
➢ 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
⑤黄疸和高脂血症患者:血中胆红素和乳糜与血 红蛋白在相同波长处存在吸收效应,会导致 HbA1 c假性升高。
《糖化血红蛋白培训》课件
![《糖化血红蛋白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ac7b8db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4c.png)
《糖化血红蛋白培训》课件xx年xx月xx日•糖化血红蛋白基本概念•糖化血红蛋白的生物合成•糖化血红蛋白的分解代谢目录•糖化血红蛋白与疾病的关系•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应用•培训总结及展望01糖化血红蛋白基本概念糖化血红蛋白A(HbA1c)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等糖类分子结合形成的不可逆的复合物。
糖化血红蛋白B(HbA1b)血红蛋白与糖基化氨基酸形成的可逆复合物。
糖化血红蛋白C(HbA1c)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等糖类分子结合形成的不可逆的复合物。
反映血糖水平HbA1c可反映患者近8~12周的平均血糖水平,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
评估糖尿病控制情况HbA1c是评估糖尿病控制情况的主要指标之一。
辅助诊断糖尿病HbA1c是糖尿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可反映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
010203血红蛋白A1(HbA1)与血糖结合的产物,可反映血糖水平。
血红蛋白A2(HbA2)与血糖不结合的产物,可反映未结合的葡萄糖分子。
血红蛋白F(HbF)与血糖不结合的产物,可反映未结合的葡萄糖分子。
02糖化血红蛋白的生物合成糖化血红蛋白的合成步骤脱水。
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糖基供体在无水条件下进行脱水缩合,形成早期复合物。
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步骤四氧化还原反应。
早期复合物再与氧气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形成早期中间体。
重排反应。
早期中间体再与血红蛋白进行重排反应,形成晚期中间体。
加水。
晚期中间体在水的参与下进行最后的脱水缩合,形成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的合成主要在红细胞胞质中进行,其中糖基供体为葡萄糖-6-磷酸。
胞质合成红细胞膜表面也有少量糖化血红蛋白合成,但其功能尚不明确。
膜表面合成糖化血红蛋白的合成部位成熟红细胞糖化血红蛋白在成熟红细胞中合成,合成时间约为48小时。
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其糖化血红蛋白合成时间约为12小时。
糖化血红蛋白的合成时间03糖化血红蛋白的分解代谢酶促反应在特定酶的作用下,糖化血红蛋白分子被分解成糖基和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培训》课件
![《糖化血红蛋白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e95dfcf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a5.png)
CATALOGUE目录•糖化血红蛋白简介•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的关系•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糖化血红蛋白异常的处理方法•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实验室技术•总结与展望糖化血红蛋白的定义这种结合是可逆的,并受血糖浓度的影响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与血糖的结合产物糖化血红蛋白的作用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方法检测结果解读:正常值范围为4%-6%糖尿病的诊断标准030201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对于预测和评估糖尿病并发症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筛查中的应用总结词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筛查的重要指标,可反映患者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详细描述在糖尿病筛查过程中,医生通常会进行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空腹血糖仅能反映瞬时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则能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更具代表性。
高水平的糖化血红蛋白提示患者可能存在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治疗监测中的作用总结词详细描述总结词糖化血红蛋白在妊娠糖尿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反映孕妇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要点一要点二详细描述妊娠糖尿病是孕妇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母婴健康均有较大影响。
糖化血红蛋白在妊娠糖尿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反映孕妇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高水平的糖化血红蛋白提示孕妇存在妊娠糖尿病的可能性较大,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同时,定期监测孕妇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也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妊娠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在妊娠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规律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对于一些严重的糖尿病病例,可能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来控制血糖。
胰岛素治疗避免自行购药每3个月检测一次监测其他指标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的定义和组成检测方法的原理实验室检测方法及原理03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实验室操作注意事项01样品采集和处理02仪器和试剂准备室间质控参加权威机构组织的室间质控评价活动,与外部标准进行比对和分析,提高实验室的检测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在糖尿病中的应用ppt课件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在糖尿病中的应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3955246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ff.png)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 异常数据应及时进行复查和分析; 同时,注意数据的保密性,避免泄 露。
04
临床应用价值评估
诊断标准及适用范围
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
反映过去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和筛查。
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疑似糖尿病或已确诊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血糖控制不稳定或需要调整治疗方 案的患者。
患者教育和管理模式创新
加强患者教育
通过讲座、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向患 者普及糖尿病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 的认知度和自我管理能力。
创新管理模式
如采用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等技术手段 ,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管理服 务,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建立患者档案
详细记录患者的病史、治疗方案、血 糖控制情况等,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 管理和指导。
治疗监测和效果评价
治疗监测
定期检测HbA1c水平,可评估患者血 糖控制情况,及时发现血糖波动和异 常。
效果评价
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 果,综合评价治疗效果,为调整治疗 方案提供依据。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依据
个体化治疗原则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病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并发症等因素 ,制定符合患者特点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在体内持续高血糖状态下,葡萄糖与血红蛋白的β链N末端缬氨酸发生非酶促 糖化反应,形成HbA1c。
影响因素
HbA1c的形成受到血糖浓度、红细胞寿命及血红蛋白量的影响。其中,血糖浓 度是最主要的因素。
生理意义与功能
生理意义
HbA1c作为反映长期血糖控制情况 的金标准,对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 糖控制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精美课件
![糖化血红蛋白精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989f6b0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a8.png)
优缺点比较
高效液相色谱法
优点在于高精度、高灵敏度和高 特异性,能够准确区分不同糖化 程度的血红蛋白;缺点在于操作 复杂、设备昂贵,且需要专业人员操作。 Nhomakorabea酶法
优点在于操作简便、快速准确, 适用于大规模样本筛查;缺点在 于可能受到样本中其他物质的干
扰,导致结果不准确。
电化学发光法
优点在于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 宽线性范围,能够准确检测低浓 度的糖化血红蛋白;缺点在于设 备成本较高,且需要专业人员操
02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方法
常用检测方法介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糖化血红 蛋白进行分离和检测,具有高精 度、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优点
。
酶法
通过特定的酶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 水解,然后利用比色法或荧光法进 行定量检测,具有操作简便、快速 准确的优点。
电化学发光法
利用电化学发光仪对糖化血红蛋白 进行检测,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 性和宽线性范围的优点。
糖化血红蛋白的形成受到血糖浓度、红细胞寿命及血红蛋白质量等多种因素的 影响。
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关系
糖尿病诊断标准
根据WHO标准,糖化血红蛋白 ≥6.5%可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 。
糖尿病治疗监测
通过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 以评估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血糖控制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是评估糖尿病患者长期 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其水平与 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加强患者教育
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化血红蛋白的认识 和重视程度,促进患者积极参与自我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由于肥胖的流行和人口老龄化,糖尿病在20世纪90 年代期间增长了1/3。
.
13
中国目前的情况
▪ 医疗成本
-180亿人民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总医疗支出的4%)
▪ 发病率
-2-3%(每天有3000个新病例)
餐后2小时
潜在-糖尿病
100-125mg/dL
糖耐量受损(IGT) (5.5-6.9mmol/L)
空腹血糖受损(IFG)
140-199mg/dL (7.8-11.1mmol/L)
糖尿病
≥126 mg / dL ( ≥ 7mmol/L)
≥200 mg / dl ( ≥11.1mmol/L)
.
9
糖尿病的全球流行统计
糖尿病的趋势
.
1
目录
▪ 糖尿病介绍
▪ 糖尿病的发展趋势
.
2
糖尿病-简介
概述 ▪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由
于体内胰岛素的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 代谢的紊乱。其主要特点是高血糖及糖尿。 病因
▪ 糖尿病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 不足是本病的基本发病机理,至于胰岛分泌不足的原因可
<100(<5.6) >160(>7.8)
>8
.
15
糖尿病的发展趋势
美国糖尿病2005年建议
▪ 对于达到治疗效果的病人(或血糖控制平稳的病人),每年 至少检测两次糖化血红蛋白。
▪ 对于改变治疗方式或没有达到血糖控制要求的病人,每年需 要检测4次糖化血红蛋白。
.
16
糖化血红蛋白的标准化趋势
.
17
目录
1、饮食疗法。 2、自我监测培养。 3、磺脲类药物(格列吡嗪,优降糖,糖适平)。 4、双胍类(二甲双胍,降糖灵)。 5、胰岛素治疗。 6、运动疗法。 7、糖尿病教育。
.
8
糖尿病的发展趋势
▪ 定义
定义
定义
(空腹血糖FPG) (口服糖耐量实验OGTT)
正常
100mg/dL (5.5mmol/L)
<140 mg / dl ( <7.8mmol/L)
.
10
糖尿病的发展趋势
▪ 前十位:糖尿病人群数量
.
11
糖尿病的发展趋势
▪ 前十位:IGT人群的数量
.
12
糖尿病的全球负担
▪ 在所有的糖尿病人群中,有50%不知道自己的情况。 在一些国家中,这个数字可能上升到80%。
▪ 在大多数的发达国家,糖尿病是死亡的四大原因之 一。
▪ 糖尿病人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是非糖尿病病人的 三倍。
.
3
糖尿病-症状及并发症
症状
▪ 典型症状可概括为“三多一少”,即多尿、 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
并发症和伴发病:
▪ 急性:①酮症酸中毒②高渗型非酮症糖尿 病昏迷③低血糖反应
▪ 慢性:无论1型或2型:①大血管病变:动 脉粥样硬化症②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糖尿病心肌病③神经病 变④眼部病变⑤皮肤及其他病变
▪ 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 这里的餐后2小时,常常是以进餐2两馒 头为标准,因为我们知道进餐的多少也会 影响血糖的高低。
.
7
糖尿病-治疗
治疗
治疗原则:饮食疗法是各种类型糖尿的基本治疗方法,包 括总热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需要量及其比例, 以及脂肪的种类、食谱计算及进食时间等。另外,应避免 精神紧张及精神刺激,预防感染。还可应用口服降糖药、 胰岛素治疗及胰岛或胰腺移植。
能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1、遗传因素:糖尿病有遗传倾向已比较肯定。 2、病毒感染:据许多实验及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病毒
感染后β细胞破坏严重者可发生糖尿病。 3、自身免疫:主要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者发病有关。 4、胰岛素拮抗激素。 5、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异常:生物合成中胰岛素基
因突变而形成结构异常的胰岛素导致糖尿病。 6、胰岛素受体异常、受体抗体和胰岛素抵抗。
▪ 经过20年的研究发现:改善血糖控制可以 降低2型糖尿病人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
14
糖尿病的发展趋势
▪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建议
生物化学指标 非糖尿病
目标
建议采取行动
餐前血糖 (mg/dL)
就寝时血糖 (mg/dL)
HbA1c(%)
<115 ( <6.4)
<120 (6.7)
<6
80-120 (4.4-6.7)
100-140 (5.6-7.8)
<7
<80(<4.4) >140(>7.8)
▪ 感染
.
4
糖尿病的并发症
.
5
糖尿病-分型
分型 (1)1型糖尿病 (2)2型糖尿病 (3)妊娠糖尿病 (4)其他类型糖尿病
.
6
糖尿病-诊断
诊断
根据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对糖尿病 的最新诊断标准,简单的讲,如果血糖升 高达到下列两条标准中的任意一项时,就 可诊断患有糖尿病。
▪ 空腹血糖>7.0mmol/L
年年度会议上
.
20
从DCCT得到的?
1.加强治疗,使平均血糖(检测的GHb/A1c 尽可能接近正常[<7%],可以降低下列疾病的 发展和/或进程:
▪ 视网膜疾病:降低76% ▪ 肾病:降低56% ▪ 神经病变:降低60% 2.公式:MBG=31.7XGHb-33.1
.
21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 (UKPDS)(1977-1997)
▪ DCCT和UKPDS
▪ ADA ▪ 糖化血红蛋白的标准化
-NGSP
-IFCC
-JDS
-Sweden
▪ 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的国际趋势
附:国际相关组织列表
.
18
简介
▪ 1993 DCCT :HbA1c控制在7.0%以下, 糖尿病 并发症降低一半。
▪ 1993 ADA:建议HbA1c < 7.0 %,是良 好血糖控指标。
▪ 1993 AACC :成立GHb标准化小组。
▪ 1996 NGSP :要求所有出厂方法每年 要申请实验室认证。
▪ 2000 CAP :1513家參加,95%有 NGSP认证,平均CV<4%。
.
19
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实验(DCCT)
▪ 1983-1993 ▪ 1441个IDDM病人参加 ▪ 总成本:1.65亿美元 ▪ 最后的报告:美国糖尿病协会(ADA)1993
▪ 流行
-5000万病人(占总人口的3.5%)
▪ 据报道,目前中国的糖尿病人数正在以每年10%的速度增 长。
▪ 从发病区域上看,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糖尿病发病情况最 为严重
-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糖尿病发病率分别达到了8%、 11%和6%。
-据有关专家预计,2010年中国糖尿病平均发病率将达到 11%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