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活检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术后病理临床对比分析
结直肠活检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术后病理临床对比分析
结直肠活检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术后病理临床对比分析作者:徐有坤王甲甲张成民等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31期【关键词】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腺癌;诊治部分结直肠活检组织,病理报告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IN),作者通过与术后病理诊断比较,发现大部分活检病理诊断只反映了病变表象,并没有揭示患者病变的真实情况。
武警江苏总队医院结直肠活检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有术后大标本对照的病例,进行了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自2008年7月至2013年6月,本院诊断结直肠活检HIN 76例,有65例在本院进行了手术,其中男34例,女31例,平均年龄50岁。
结肠HIN 31例,分别为升结肠10例,横结肠2例,降结肠8例,乙状结肠11例;直肠HIN 34例。
结肠HIN: 6例实行内镜下腺瘤切除术, 25例实行结肠癌根治术;直肠HIN: 27例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 2例行经肛门局部扩大切除术, 5例行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
17例患者术中做了快速病理诊断。
1. 2 方法依据2000年WHO结直肠肿瘤组织学新分类由两名病理医生对活检组织分别进行诊断、复查,最终诊断以手术标本切片为准。
2 结果术前诊断为结直肠HIN 65例,术后诊断为腺癌56例(86.15%),其余9例(13.85%)为腺瘤。
术前内镜活检诊断结果与术后病例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腺癌中有1例患者伴有远处转移。
详细情况见表1。
3 讨论2000年WHO肿瘤新分类中,提出上皮内瘤变的概念,根据光镜下结构异常和细胞学异常的程度,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HIN。
HIN包括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
瘤组织不通过黏膜肌层浸润到黏膜下层者归入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穿透黏膜肌层到黏膜下层并且有黏膜下层的浸润时方可诊断为癌。
由于淋巴管主要分布于近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黏膜层几乎不存在淋巴管,结直肠具有恶性细胞学特征的病变只要不超过黏膜肌层就不会发生转移[1]。
胃镜下活检诊断高级别胃上皮内瘤变与手术后病理对比分析
作者单位:311300杭州,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第一人民医院(章红姣,俞利辉);浙江省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赫永金)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是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非浸润性的癌前病变,WH0将胃黏膜上皮内瘤变分为低级别、高级别,其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 grade intraepithelialneoplasia ,HGIN )包括重度异型增生及原位癌[1]。
目前,胃镜下活检作为胃黏膜病变诊断最常用的技术,对HGIN 诊断极为重要,但由于胃镜下活检病理结果与胃癌高度相似,胃癌患者更容易被误诊为HGIN ,导致HGIN 术前活检与术后病理诊断不一致,术后升级率偏高[2],且HGIN 在转移倾向、侵袭性和及治疗方式上与胃癌有较大不同,一旦误诊将会对临床治疗干预产生严重影响[3]。
为进一步明确HGCIN 术前活检与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诊断的差异情况,本研究对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结果比对,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2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行胃镜活检诊断为HGIN ,并在1个月内接受手术治疗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5例,女17例;年龄43~77岁,平均(58.67±5.82)岁。
临床症状主要有恶心,无规律性腹痛及大便隐血等,本研究已在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下进行。
1.2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均于胃镜活检诊断后1个月内行肿瘤切除术或根治术;②年龄43~77岁;③术后行病理组织学诊断;④患者家属知情本研究并签同意书。
排·经验交流·胃镜下活检诊断高级别胃上皮内瘤变与手术后病理对比分析章红姣赫永金俞利辉【摘要】目的探讨胃镜下活检诊断高级别胃上皮内瘤变(HGIN )与手术后病理的关系。
方法2010年2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行胃镜活检诊断为HGIN ,并在1个月内接受手术治疗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和对比患者术前胃镜下活检结果以及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
结肠息肉活检标本与切除标本病理诊断结果的差异分析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0年第25卷第10期ModernDigestion&Intervention2020牞Vol.25牞No.101383 (3):181 184.[22]ZengJ,HuangZ,JinJ,etal.DiagnosticAccuracyof2 DShearWaveElastographyfortheNon InvasiveStagingofLiverFibrosisinPatientswithElevatedAlanineAminotransferaseLevels[J].UltrasoundMedBiol,2018,44(1):85 93.[23]张宏伟,王孟龙,张振,等.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非硬化性门静脉高压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的影响[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9,25(7):501 504.[24]魏玉统,贾胜男,刘苗苗,等.FibroTouch检测脾硬度与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的相关性探讨[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3):374 377.[25]支欣,钱林学,耿慧英,等.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12):66 70.[26]王一娇,尹烨,唐少珊.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测量正常肝脏杨氏模量值[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6,20(6):587 590.[27]王现兵,王嘉毅,孙广增,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切断流术对肝功、HGF、TGF β1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8,21(10):80 82.[28]贺加星,阴继凯,刘凡,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5,24(1):127 130.[29]曾静,范建高.脾脏硬度检测在慢性肝病无创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5,18(2):209 212.[30]熊烟绫,肖萤,肖静子.脾脏及肝脏剪切波弹性成像在预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9,35(3):245 246.(收稿日期:2020 07 22)(本文编辑:任钥欣)·诊疗技术·结肠息肉活检标本与切除标本病理诊断结果的差异分析谈涛,李蜀豫 【摘要】目的 初步探讨导致结肠息肉活检标本与切除标本病理诊断结果差异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提高活检准确性提供帮助。
结直肠上皮内瘤变内镜切除前后病理观察对比分析
结直肠上皮内瘤变内镜切除前后病理观察对比分析
结直肠上皮内瘤变(Colorect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是结直肠黏膜上皮的一种前癌变性病变。
内镜切除是治疗CIN的主要方法之一。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结直肠CIN内镜切除前后的病理观察,以探讨其疗效和变化。
研究对象为内镜诊断为结直肠CIN且经内镜切除治疗的40例患者。
切除标本经过常规组织取材、HE染色、免疫组化等病理检查后,进行对比分析。
内镜切除前,病理观察显示结直肠上皮细胞呈不典型增生,排列紊乱,核浆比增高,细胞核变大,细胞核染色质过度深染,伴有核分裂象。
部分患者还观察到上皮内出血、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
内镜切除后,病理观察显示结直肠黏膜上皮组织明显改善。
上皮细胞排列较为规律,核浆比下降,细胞核变小,细胞核染色质恢复正常染色。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内镜切除后CIN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
补充实验结果显示,内镜切除后结直肠黏膜的增殖指数显著降低,凋亡指数明显升高。
本文通过对结直肠CIN内镜切除前后的病理观察对比分析,发现内镜切除能够明显改善CIN的病理改变,降低CIN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水平,抑制结直肠黏膜细胞的增殖,促进凋亡。
这些结果表明内镜切除是治疗结直肠CIN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预防和治疗结直肠癌具有重要意义。
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经肛肿瘤手术后诊断为pT1b直肠癌患者的再手
Ne o p l a s i a a f t e r Tr a n s a n a i T u mo r Re s e c t i o n LI U Bi n,LI U F“ 一 q u a n,DU J i - mi n g,e t a 1 .De p a r t me n t o f An o r e c t al
摘要 : 研 究 直肠 高级 别上 皮 内瘤 变 经肛 肿 瘤切 除 术后 p Tl b直 肠 癌 患 者 再 行 补 救 性 根 治 术后 的 临床 病 理 特 点 、 合 理 的治 疗 方 案 及 手 术 指 征 。 经 乙状 结 肠镜 或 结 肠镜 活检 诊 断 为 4 1 例 直 肠 高级 别 上 皮 内瘤 变 , 随后 P a r k经 肛 直 肠 肿 物 切 除 术 或 经 肛 内镜 显 微 手 术 后 确 诊 为 3 4例 ≥ p T 1 b直 肠 癌 , 再 行 补 救 性 根 治术 后 最 终诊 断 为 2 9例 p Tl b直 肠 癌 。p T 1 b直 肠 癌 按 浸润深度分为 S M1 — 2组 和 S M3组 , 观 察 两 组 临床 病 理特 点 。 Mu l t i v a r i a t e回 归分 析 结 果 , 发 现 淋 巴脉 管 浸 润 是 肿 瘤 浸 润 深 度 的 独 立 预 测咽 素 ( P <O . 0 5 ) 。直 肠 高 级 别 上 皮 内瘤 变 需 积 极 行 经 肛 肿 瘤 切 除 术 确 诊 ; 当其术后 浸润深度 为 S M3的 p Tl b直 肠 癌 合 并 淋 巴脉 管浸 润 时 , 建议 行 积极 的 补救 性根 治 术 等 再 手 术 干 预 。
n i n e p a t i e n t s wi t h p Tl b s t a g e r e c t a l c a r c i n o ma a f t e r r e me d i a l r a d i c a l s u r g e r y we r e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a n a l y z e d .Th e p Tl b s t a g e r e c t a l c a r c i n o ma w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wo g r o u p s o f S M1 — 2 o r S M3 b y t h e d e p t h o f i n i f t t r a t e d 。a n d a n a l y z e d f o r t h e c l i n i c o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l a r g e p r o p o r t i o n o f b i o p s y - p r o v e n RHI N a r e i n v a s i v e c a r c i n o ma ,a n d l o c a l r e s e c t i o n s h o u l d b e p e r f o r me d t o
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临床诊断价值
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临床诊断价值【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分析2011年9月到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经内镜活检确诊为上皮内瘤变患者,其中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50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70例。
行腺瘤切除术30例,根治性结肠切除术20例,直肠低位前切除术25例,经肛门局部切除术12例,hartmann 直肠经腹切除结肠造口3例,腹会阴切除术30例。
术后病理切片和术前活检切片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术后78例病理证实为浸润性癌,其中56例术前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患者(71.8%),50例低级别上皮内瘤患者中亦有22例术后病理证实为浸润性癌。
结论要重视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高度警惕术前诊断是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情况,对疑似病例则要紧密联系临床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在肿瘤的位置不涉及牺牲肛门的条件下,可积极行相应的切除手术治疗。
【关键词】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价值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11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606-02根据2000年胃肠道肿瘤分类新标准,结直肠癌为结肠或直肠的恶性肿瘤。
只有肿瘤组织穿透黏膜肌层至黏膜下层并且镜下有黏膜下层的浸润,才能确诊为结直肠癌。
对未累及黏膜下层者,根据镜下结构异常和细胞异常的不同程度,可诊断为低级别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本组对我院2011年9月到2012年9月120例经内镜活检确诊为“上皮内瘤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选择分析2011年9月到2012年9月我院收治经临床病理确诊为“上皮内瘤变”的120例病人资料。
其中女性患者共48例,男性患者共72例。
年龄在25-9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岁。
肿瘤位于直肠68例,乙状结肠16例,降结肠15例,横结肠8例,升结肠13例。
120例病人中68例肿瘤位于直肠,其中25例患者实施直肠低位前切除术,12例患者实施经肛门局部切除术,3例患者实施hartmann 直肠经腹切除结肠造口术,30例患者实施经会阴切除术。
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肠镜活检与术后病理的差异性及其癌变危险因素分析
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肠镜活检与术后病理的差异性及其癌变危险因素分析高玉海;张贵阳;郑照正;魏强【期刊名称】《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17(027)006【总页数】3页(P522-524)【关键词】结直肠肿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癌变;危险因素【作者】高玉海;张贵阳;郑照正;魏强【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湖州313000;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湖州313000;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湖州313000;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湖州313000【正文语种】中文上皮内瘤变的定义来自于2000年WHO肿瘤新分类[1],包括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
上皮内瘤变指上皮浸润前的肿瘤性改变,上皮的上半部甚至全层有异常属于HGIN,与重度异常增生及原位癌相当。
结直肠的恶性上皮肿瘤通过黏膜肌层穿透到了黏膜下层称为结直肠癌。
HGIN这一概念的提出及应用是为了避免过度诊治,但同时强调其诊断不排除存在癌的可能,所以给医学工作者带来了困扰。
本研究旨在研究结直肠HGIN癌变的危险因素,进而指导临床诊治。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肠镜活检为结直肠HGIN患者63例,男39例,女24例;年龄34~81岁,平均(58.7±12.4)岁;临床表现腹痛6例,大便带血41例,大便习惯或性状改变16例;肿瘤位于结肠8例,直肠55例;消化内镜治疗9例,经肛门局部切除7例,肠段切除4例,经腹根治31例,腹会阴联合根治12例。
1.2 入选标准(1)肿瘤位于结直肠;(2)术前肠镜活检病理为HGIN;(3)无恶性肿瘤相关病史;(4)进行了手术治疗;(5)临床资料完整。
1.3 方法对63例患者的术前肠镜活检结果与术后常规病理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进而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性别(男/女)、年龄、大便潜血(阳性/阴性)、贫血(有/无)、肠腔狭窄(有/无)、血清CEA(阳性/阴性)、肿瘤大小(<3cm/≥3cm)和位置(结肠/直肠)在结直肠HGIN和癌变中的差异,得出其最终癌变的危险因素。
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研究进展
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研究进展张石玉【摘要】为了避免临床上的过度治疗,2000年推荐应用"上皮内瘤变"这一概念取代以往使用的"异型增生"和"原位癌",该概念引入后,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的研究成为近年的热点.其概念的定义,相关基因及其表达,术前、术后病理特点的分析和处理方法等诸多方面有了新的研究进展,这对临床工作具有极大的指导价值.%In order to avoid clinical excessive treatment, in 2000 WHO recominended using the " intraep-itheJial neoplasia" in instead oi " dysplasia" and " carcinoma in situ" used before, the introduction oi this conrept ties the research into recent years' research hot spot. New research developments have been made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its concept definition,related gene and expression,the pathology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beiore and after operation,th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o on,which have enormous instinctive value to the clinical work.【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2(018)022【总页数】3页(P3778-3780)【关键词】上皮内瘤变;结直肠肿瘤;治疗【作者】张石玉【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安徽,蚌埠2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62000年WHO肿瘤新分类中,提出上皮内瘤变的概念[1],上皮内瘤变定义为上皮浸润前的肿瘤性改变,以结构和细胞学异常是否占据上皮的上半部为界,可进一步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IN)。
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是癌症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是癌症吗
导语:很多人的话在体格检查的时候或者内科镜检查的时候,发现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不仅仅容易发生在胃部,而且直肠位置的高级别
很多人的话在体格检查的时候或者内科镜检查的时候,发现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不仅仅容易发生在胃部,而且直肠位置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其实也是很常见的。
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
那么一定要重视这个结果。
然后进一步去就诊。
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属癌前病变或早期癌。
切除后的病理才能更客观反映病情。
切除后的病理化验仍然是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治疗效果会很好的,复发可能性小。
因为大肠黏膜固有层内不存在淋巴管,发生于黏膜层内的肿瘤不会出现转移,因此确诊大肠癌必须见到肿瘤侵入黏膜下层,即使肿瘤穿透腺体基底膜侵入固有层; 也只能称为黏膜内瘤变( in t ram uco salneap lasia) ,而不宜称为黏膜内癌.
这一观点最早在上世纪70 年代就为英国学者Mo rson 所提出,直到2000 年的WHO 分类中才明确将上述大肠癌的定义正式列入.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活检标本常常难以钳取至黏膜下层组织,如按上述标准岂非绝大多数活检标本均无法诊断为癌?
笔者与有关病理专家反复研讨后认为,WHO 分类中对大肠癌的定义是有科学依据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组织学和肠镜检查所见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然后作出诊断.
如果形态学所见腺体异型十分明显,结构十分紊乱,或出现浸润迹象,而肠镜所见亦具有恶性肿瘤的特征,仍可作出大肠癌的诊断; 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应限用于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变而无明确浸润证。
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肠镜活检与术后病理的差异性及其癌变危险因素分析
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肠镜活检与术后病理的差异性及其癌
变危险因素分析
高玉海;张贵阳;郑照正;魏强
【期刊名称】《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17(027)006
【总页数】3页(P522-524)
【作者】高玉海;张贵阳;郑照正;魏强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湖州313000;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湖州313000;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湖州313000;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湖州313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肠镜活检诊断的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治疗效果分析 [J], 张丹;林士珊;刘磊;信嘉轩
2.胃黏膜活检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胃镜下形态特征及术后病理的对比分析 [J], 汤胜君;曹彬;张元瑞;姜林昊;郭金芝
3.结直肠活检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术后病理临床对比分析 [J], 徐有坤;王甲甲;张成民;封书德
4.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早期胃癌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差异的危险因素分析[J], 刘森
5.胃镜下活检诊断高级别胃上皮内瘤变与手术后病理对比分析 [J], 章红姣;赫永金;俞利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临床意义论文
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总结临床病理诊断在结直肠上皮内瘤变中的意义。
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研究。
结果60例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中,有38例术后病理诊断为浸润型癌,占63.3%。
其中在术前经肠镜确诊为高级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中,有31例(81.6%)病理诊断是浸润型癌;低级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中,有7例(18.4%)病理诊断是浸润型癌。
38例浸润性癌患者中,出现肝脏转移的有1例,其术后病理诊断为癌结节或者淋巴结转移的有10例,占26.3%。
结论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要注重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避免病理诊断失误,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为患者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关键词】结直肠;上皮瘤变;病理;诊断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060-01本文对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探讨临床病理诊断在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治疗中的重要意义,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患者年龄在30至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15±5.65)岁。
肿瘤分布位置:直肠有28例,乙状结肠有14例,升结肠有9例,降结肠有8例,横结肠有1例。
肿瘤分布在结肠的28例患者中,腺瘤切除术有4例,结肠根治切除术有24例;肿瘤分布在直肠的32例患者中,会阴切除术1例,肛门局部切除术有8例,腹切除造口术有5例,直肠低位切除术有18例。
1.2方法对60例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病理诊断、术后病理诊断、肿瘤分布位置、术后病理类型以及术后病理转移等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临床诊断探讨
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临床诊断探讨目的:探析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临床诊断的意义。
方法:选取自2004年-2010年12月来我院经内镜活组织检查、病理学诊断为上皮内瘤变的121例病例,其中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病例63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58例。
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切片诊断与术前活组织检查诊断进行对照比较。
结果:术前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63例患者中,术后诊断为浸润性腺癌的患者共有23例(36.5%),腺瘤患者共有40例(63.5%);术前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共有58例患者中,术后诊断为浸润性腺癌的患者共有50例(86.3%),腺瘤患者共有8例(13.8%)。
73例浸润性腺癌患者中,有2例伴有肝脏转移,4例有组织转移,术后病理证实有局部淋巴结转移或癌结节患者9例。
结论: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术前术后诊断差异较大,诊断时应警惕存在浸润性癌的可能性,对于一些疑似病例可进行临床综合诊断以排除癌变的可能,避免造成诊断失误耽误患者治疗。
标签: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浸润性腺癌;病例临床诊断2000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对肿瘤的定义和标准做了新的规定,诊断结直肠癌时必须见肿瘤组织通过粘膜肌层穿透到粘膜下层时才可诊断为浸润性癌;对未累及粘膜下层者,根据光镜下结构异常和细胞学异常的不同程度,诊断为低级别或高级别的“上皮内瘤变”[1]。
我院对术前诊断为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的121例病例,做如下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04年-2010年12月,我院共收治术前诊断为上皮内瘤变的病例121例,其中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病例63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58例。
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58例,平均年龄49岁。
肿瘤位于升结肠17例,横结肠3例,降结肠13例,乙状结肠23例,直肠65例。
1.2方法术前采用内镜活组织检测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病例63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58例。
根据肿瘤部位和性质,采取相应治疗方法。
本组报告121例患者,56例肿瘤位于结肠,其中有11例实行腺瘤切除术,62例实行根治性结肠切除术;65例肿瘤位于直肠,其中有52例实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4例实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6例实行直肠经腹切除结肠造口术,3例实行经会阴切除术。
肠镜活检诊断的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组织(WHO)规定。对于那些形态学上具有癌的特 征.但是缺乏黏膜下层浸润(invasion of submucosa. ISM)证据的结直肠肿瘤性病变,应诊断为高级别
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HGIN)[1]。肠镜活检对于结直肠肿瘤的术前诊断具 有重要作用。但是HGIN在肠镜活检病理诊断中应 用之后导致了一些问题:许多大体特征明显为恶性 的肿瘤.因为肠镜活检标本中没有发现ISM的证 据,只能被诊断为HGIN甚至是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作者单位:20043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肛肠外科 通信作者:傅传刚。Email:fugan9416@126.con
万方数据
52
【Key words】High
biopsy;Pathology;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Invasion
of
submucosa;
intraepithelial
Objective
the
principle
of
management
of
colorectal
Patients
high—grade
as
neoplasia(HGIN)based
on
colonoscopic
biopsy.Methods
diagnosed
to
colorectal HGIN based 2009 were According enrolled
tumors
received local complete
located
in
colon
食管、胃及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术前活检和ESD术后病理对比及相关分析演示稿件
对于术前活检与术后病理存在差异的 病例,临床医生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 综合判断,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在临床实践中,对于疑似上皮内瘤变 的病例,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 先选择ESD手术,以便更准确地评估 病变性质和浸润深度。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术前活检与术后病理存在差异的原因,以期提高术前活检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可以开展更大样本量的研究,对不同部位的上皮内瘤变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 ,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同时,随着基因检测等新技术的应用,未来研究可以探索其在上皮内瘤变诊断和预 测中的价值,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分级差异对比
分级标准
食管、胃及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的分级标准是评估病变恶性程度的关键指标。通过对比术前活检与ESD术后病理的分级 差异,可以发现分级标准的适用性和局限性,为完善分级标准提供依据。
分级差异分析
在食管、胃及结直肠上皮内瘤变中,由于病变的异质性和取材局限性,术前活检与术后病理的分级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对分级差异进行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病变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为临床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上皮内瘤变是指上皮组织的轻度和重度异型增生,累及上皮的全层,但未突破 基底膜向下浸润。
分类
根据异型增生的程度,上皮内瘤变可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相当于轻度和中度异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相当于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 。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上皮内瘤变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但与慢性炎症、感染、遗传、 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02
术前活检病理分析
活检方法与取材
活检方法
包括内镜活检、穿刺活检等,根据病变部位和性质选择合适 的活检方法。
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意义 梁辉
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意义梁辉发表时间:2017-01-20T10:40:54.19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32期作者:梁辉[导读] 上皮的内瘤变主要指的是上皮浸润之前,发生癌性的病变,主要包含低级别和高级别。
(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遂宁 629000)【摘要】目的:分析将胃镜活检病理诊断应用于上皮内瘤高级别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选择2015年—2016年10月份于我院进行诊治的75例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患者,全部患者都采取胃镜活检诊断,把术后病理切片的检查作为对照,分析检查的结果。
结果:胃镜活检的检查结果和术后的病理切片检查结果相比,差异不够显著,P>0.05;75例患者都没有出现大出血或是其他的并发症。
结论:将胃镜活检病理诊断应用于上皮内瘤高级别诊断中,其诊断效果比较好,值得应用。
【关键词】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上皮内瘤变【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2-0012-02【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gastroscope biopsy pathology diagnosis applied in diagnostic significance of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is high level. Methods Choose 2015 to October 2016 in our hospital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75 patients with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high-level, all adopt the gastroscope biopsy in the diagnosis of patients, the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as contrast, check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Results The examination of gastroscope biopsy results compared with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biopsy results, is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75 patients were no massive hemorrhage or other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 Applying gastroscope biopsy pathology diagnosis to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in high level diagnosis, the diagnosis effect is better, worthy of application.【Key words】The gastroscope biopsy;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上皮的内瘤变主要指的是上皮浸润之前,发生癌性的病变,主要包含低级别和高级别。
161例肠癌病理诊断与术后诊断对比分析
手术切除共计 1 1 , 12例 , 3 例 , 女为 6例 男 1 女 9 男:
28: , .7 1 年龄 2 7 9— 9岁 , 平均 5 . 3 4岁。根 据 WH O (00年) 20 只有肿瘤穿透黏膜肌层浸润 至黏膜下层 才诊断癌 的标准进行 阅片复查( 均经三位病理医师
点、 但病变仅限于黏膜上皮或侵犯固有膜 、 几乎没有 转移风险的病变 , 称为“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认 为 这要比诊断“ 原位腺癌” 黏膜内癌” 和“ 更为恰当。
有报道提出 , 结肠、 直肠癌只有当肿瘤穿透黏膜 肌层 浸 润 至 黏 膜 下 层 才 诊 断 为恶 性¨2。WH , j O 20 年分类 中, 00 将上皮 内瘤变(N 与异型增生视为 I) 同义词。轻度和中度异型增生归入低级别上皮内瘤 变; 重度异型增生 、 原位癌和黏膜内癌都归入高级别 上皮内瘤变。新 分类 中将那些具有 腺癌 的形态特
复查 ) 。观察 癌组织浸润深度 , 活检标 本在癌组织
内见到平滑肌纤维者确定 为癌浸润黏膜下 层, 对可 疑者 已作 S A标记。 M 2 结 果 活检诊断:6 11例肠癌 中 , 润癌 11例 , 浸 5 腺瘤
癌变 8例, 黏膜内癌 2例。11 5 例浸润癌 中, 升结肠
l例, 8 横结肠 8 降结肠 9 , 例, 例 乙状结肠 2 , 4例 直 肠 9 例。组织学类型 , 2 中分化腺癌 10例 , 3 低分化
在 V en i a国际会议上确认 , n 肿瘤 的生 物学行为 和临床表现是 胃肠道上皮肿瘤分类最根本 的指导原 则, 并提 出 了 Ven 00年 分 类。在此 基 础上 , i a20 n 20 02年又 进行 了修 订 。Ven 02年 分 类 与 J i a20 n
(优质医学)结直肠癌病理诊断规范
• 取材:粘膜切缘和基底切缘可用墨汁或碳素墨水标 记;建议涂不同的颜料标记基底及侧切缘,以便在 镜下观察时能够对切缘做出定位,并评价肿瘤切缘 情况。
• 每间隔2-3mm平行切开标本,如临床特别标记可适 当调整,分成大小适宜的组织块,应全部取材并按 同一方向包埋。
18
外科手术切除标本
• 大体检查及记录: • 1、描述肠管长度,记录肿瘤的特征,包括大体类型(隆起型,溃疡型,浸润型)、部位、大小、数目、浸润深
• 取材:送检粘膜全部取材,应将粘膜 放置于纱布或透水纸中包裹以免标本 丢失,宜滴加适量伊红染液标记标本
15
内镜下息肉切除标本
• 大体检查及记录:检查息肉的切缘,明确有无蒂部以及蒂部的直径,宜用墨汁涂蒂切缘(有蒂)及 烧灼切缘(无蒂),记录息肉大小、颜色、外观(息肉样/绒毛状)、息肉基底(扁平/蒂)。
5
•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 腺体结构有明显紊乱,包括共壁及筛状结构。细 胞失去柱状形态,细胞变圆,排列紊乱,极向消 失,细胞核出现在整个上皮层。这些细胞可进入 粘膜固有层,但未穿透粘膜肌,称为粘膜内瘤变 (粘膜内癌)。
6
7
标本类型
• 1、内镜活检标本 • 2、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标本 • 3、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标本 • 4、外科手术切除标本
8
标本固定
• 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编号与登记、固定液及固定时间。 • 获取后的标本应及时固定(宜离体30分钟内固定)
9
• 活检标本:离体后,应由内镜医师及时将活检粘膜组织基底面粘附于滤纸上立 即浸入固定液中固定。
• 息肉切除标本:离体后立即浸入固定液中固定。
10
•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标本: 离体后,应由临床医师展开标本,粘膜面向 上,使用大头针固定于软木板或泡沫板上, 标记标本定位,粘膜面朝下放入容器内,然 后立即放入固定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直肠活检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术后病理临床对比分析
【关键词】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腺癌;诊治
部分结直肠活检组织,病理报告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IN),作者通过与术后病理诊断比较,发现大部分活检病理诊断只反映了病变表象,并没有揭示患者病变的真实情况。
武警江苏总队医院结直肠活检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有术后大标本对照的病例,进行了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自2008年7月至2013年6月,本院诊断结直肠活检HIN 76例,有65例在本院进行了手术,其中男34例,女31例,平均年龄50岁。
结肠HIN 31例,分别为升结肠10例,横结肠2例,降结肠8例,乙状结肠11例;直肠HIN 34例。
结肠HIN:6例实行内镜下腺瘤切除术,25例实行结肠癌根治术;直肠HIN:27例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2例行经肛门局部扩大切除术,5例行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
17例患者术中做了快速病理诊断。
1. 2 方法依据2000年WHO结直肠肿瘤组织学新分类由两名病理医生对活检组织分别进行诊断、复查,最终诊断以手术标本切片为准。
2 结果
术前诊断为结直肠HIN 65例,术后诊断为腺癌56例(86.15%),其余9例(13.85%)为腺瘤。
术前内镜活检诊断结果与术后病例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腺癌中有1例患者伴有远处转移。
详细情况见表1。
3 讨论
2000年WHO肿瘤新分类中,提出上皮内瘤变的概念,根据光镜下结构异常和细胞学异常的程度,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HIN。
HIN包括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
瘤组织不通过黏膜肌层浸润到黏膜下层者归入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穿透黏膜肌层到黏膜下层并且有黏膜下层的浸润时方可诊断为癌。
由于淋巴管主要分布于近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黏膜层几乎不存在淋巴管,结直肠具有恶性细胞学特征的病变只要不超过黏膜肌层就不会发生转移[1]。
结直肠原位癌是指异型细胞局限于上皮内或黏膜内,采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的名称更适合,以避免过度治疗[2]。
根据WHO结直肠肿瘤新分类的精神,对HIN的治疗应当持谨慎态度,但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术前诊断为结直肠HIN的患者,很大一部分是浸润性癌,诊断为胃肠道HIN的患者手术发现30%~50%病变中存在浸润性癌[3];陈利文等[1]报道术前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腺瘤中,89.9%术后确定是腺癌;
王刚等[4]报道,诊断为结肠HIN的病例97.72%已存在癌变,部分已有局部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
作者研究的病例,86.15%为腺癌,结果同专家报道类似。
术前与术后诊断差异如此之大,主要原因有:病理医师对HIN诊断的标准把握存在差异,有的可能偏于保守;内窥镜取材少、表浅、局限;腺瘤、溃疡、黏膜恶变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同一病变各个部位的恶变也不是同步的,所以活检时不一定都能取到可以诊断腺癌的部分。
在实际工作中,对结直肠HIN诊断和处理原则为:病理诊断HIN,科内会诊,以防诊断的医生执行标准有偏差;再次病理切片,防止没有切到够腺癌诊断的部分,必要时再次活检;手术。
再次切片及重新活检,可以提高腺癌的诊断率。
临床医生既应尊重病理诊断,又要结合临床对肠镜活检的局限性有足够的认识。
如果肿瘤直径>2 cm,广基或溃疡,病变组织脆,超声内镜、CT、MRI提示肿瘤浸润已超出黏膜层,症状严重,特别是消瘦等,CEA或者CA I9-9检测明显增高者,应该高度怀疑恶性,进行手术或微创治疗。
术中发现肿瘤是浸润性应该进行根治,对待术中性质不明的应该进行病理快速切片检查,帮助诊断。
对距离肛门6 cm以下的活检为HIN的肿块,牵涉到能否保留肛门括约肌,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手术一定要谨慎。
参考文献
[1] 陈利文,郁宝铭,张梅,等.经直肠上皮内瘤变的诊断意义与处理原则.中华外科杂志,2009,47(13):992-994.
[2] 施尧.消化道上皮内瘤变和黏膜瘤变的概念和临床应用.胃肠病学.2008,13(10):577-579.
[3] 朱雄增.学习和掌握肿瘤WHO分类,提高病理诊断和研究的水平.中华病理学杂志,2006,35(11):649.
[4] 王刚,童创,王建国,等.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4例诊治体会.安徽医药,2010,31(6):583-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