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民教育,国民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异同点
公民教育概念(部分)
二、现代公民教育的基本内涵
三、几种公民理论
四、 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道德教育区别与联系
一、公民概念的历史发展及其基本内涵
(一)、古希腊的公民概念 公民(polites)一词最早产 生于古希腊,来源于城邦(polis), 意是“属于城邦的人”。
“公民的本质,犹如城邦问题, 也常常引起争辩;至今还没有大 家公认的定义:可以在民主政体 中作为公民的人,在寡头政体中 常常被摒于公民的名籍之外。” “凡得参加司法事务和政权机构 的人们”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广泛性和包容性, 是对公民教育的“最大限度的解
释” 。
• 与公民身份的“最小限度解释” 相对应的是狭义 的公民教育模式 • 这种模式以学校正规课程为轴心,注重向学生传授 有关国家的历史、地理、政体和宪制等方面的知识; 采用教师主导的传授式教学方式,较少关注师生间 互动和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 • 与公民身份的“ 最大限度解释相对应的是广义的 公民教育 , 强调通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正 规与非正规等一切途径, 培养学生的公民知识与理 解、态度与价值观、行为与能力; 教育教学方式既 有谆谆教诲, 也强调互动。
• 二战以来,西方国家的公民概念有了一个新 的发展,即公民就是一个可以享有社会福利 权利的个体。任何人被确认为一国的公民, 就享有法律所保障给与的社会福利,如享有 救济、失业保障、老年保障以及医疗保障等 权利。
(五)近现代西方学者对“公民”涵义的解释:
• 一、公民是自然人的一种身份。自然人获得公民 身份,有的国家是按出生地来确定,有的是按血 缘关系来确定。 • 二、公民是政治、社会和国家的平等成员。在法 律上不承认任何特殊公民的存在。
综合含义:
政治学视角下的我国公民教育
政治学视角下的我国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是培养公民意识和公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政治学视角看待我国公民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公民教育是培养国民身份认同的重要途径。
政治学认为,国家的共同认同感是促进社会团结和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公民教育通过教育与文化的融合,帮助公民了解和肯定自己的国家身份,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文化自信心,加强公民之间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公民教育是民主政治的保障。
政治学认为,民主政治需要有民主公民的支持和参与。
公民教育应当培养公民的民主价值观和批判思维,加强他们的政治意识和权利意识,提高公民参与政治决策和公共事务的能力。
只有具备这些素质的公民,才能成为民主政治的有效参与者和推动者,保障国家的民主制度的运行。
公民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政治学认为,社会和谐是国家发展的前提和目标,而公民教育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必要手段。
公民教育应当教育公民遵守法律、尊重他人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培养公民的互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的公正与和谐。
只有具备这些素质的公民,才能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从政治学视角来看,我国公民教育具有培养国家治理基础、培养国民身份认同、确保民主政治和构建和谐社会等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公民教育的发展刻不容缓。
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强公民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为培养优秀的公民提供坚实的基础,为国家的繁荣和团结奠定坚实的基石。
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之比较
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之比较作者:边莉来源:《速读·上旬》2014年第11期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相互间既紧密联系,有着共同的属性,又相对独立,有着重要的区别,各自从不同的侧面影响人的全面发展,但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常被混用。
例如对政治倾向、政治观点、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上有问题的人,试图通过道德教育来解决;对道德上有问题的人,上纲上线到政治高度,用政治教育来挽救,用政治教育方法培养道德情操、道德观念和道德素质。
本文从它们的学科属性、教育内容、教育目的、教育方法四个方面,加以澄清区分,以避免因为混用带来的弊端危害。
一、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学科属性是伦理学。
伦理学是关于道德问题的理论,是研究道德的产生、发展、本质、评价、作用以及道德教育、道德修养规律的学说。
道德又称为品德,是调节个人与他人、与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众多人要具备的道德。
道德是个人在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特征,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与规范在个人意识和行为中的表现。
道德教育或者品德教育,简称“德育”,道德教育是用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人成为社会中有用的人的教育。
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信与虚伪等常用来衡量一个人的道德与否。
道德教育是一定社会或阶级为使人们接受和遵循其道德规范体系的要求,并按其价值标准处世做人,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以道德影响的活动,“一般要经过由他律(如社会规范、法纪约束、文化传统等)向自律(如良心发现、慎独自省等)的转变过程”。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因此,道德教育是规范性教育。
画圆的器具为规,用来成型物品的模具为范。
道德教育包括元伦理学层次的道德思维、道德价值和伦理思想教育,规范伦理学层次的道德规范教育,描述伦理学层次的道德心理和道德行为引导。
从内容的要素来看,包括伦理道德知识和道德价值及其道德规定教育。
道德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具备相应道德素质的人,即修身净化以与禽兽相区别,扬善惩恶、扶正祛邪,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塑造道德信念,养成道德行为习惯、自觉地践行道德义务。
浅析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
浅析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摘要】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政治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观念,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的意识。
道德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念,引导他们学会做一个诚实守信、守规矩守纪律的好公民。
两者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为了有效实施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活动组织、师生互动等途径进行。
要对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最终,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互动关系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政治教育, 道德教育, 内涵, 目的, 联系, 实施途径, 效果评价, 互动关系, 关键词1. 引言1.1 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教育是培养公民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公民了解国家政治制度、法律法规以及社会发展方向,从而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和参与能力。
道德教育则是培养公民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使其具备正确的道德判断力和行为准则,从而在社会交往中体现出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政治教育强调国家、社会制度和法律法规的学习,道德教育则注重培养公民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公民的全面发展。
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实施途径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途径,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教育方式,全面提升公民的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
通过对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促进社会公民的全面发展,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实现社会的良好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政治教育的内涵与目的一、内涵:1. 政治教育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将政治知识、政治理念、政治态度和政治技能传授给公民,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参与政治活动。
大学生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辨析
口 黄 平
摘 要 : 达 国 家 高校 较 早 就 重视 大 学生 公 民教 育 , 国 高校 一 直存 在 着 以思 想 政 治教 育 涵盖 公 民教 育 发 我
的情 况。 文章 深入 辨析 公 民教 育与 思想政 治教 育 的 关 系及 其在 大 学生 思想政 治教 育 中的 重要性 , 出进行 公 民 提 教 育 已经成 为 大学 生 思想政 治教 育的 新视 角 , 为 高校 思 想政 治教 育与 时俱进 的客观 要 求 , 者 具有 质 的 同一 成 二
、
高校 阶段 的 高校 思想 政 治教 育 中 , 重缺 失 公 民教 严
o 1 学 党 s 想 育 21 校 建 思 教 0. 8
会 主义 事业 的建设 者 和接 班人 , 于全 面 实施 科 教兴 国 战 对
肤浅 化 , 忽视 了公 民教育 的价 值 导 向作 用 。公 民教 育 的核
心 价值 在 于引 导 学 生对 国家 的 政策 法 律 法 规 制 度 的权 威 形 成 自觉 的认 同 , 政治 道 德和 社会 道 德方 面 具有 完 全 的 在 自觉 意识 和主 动性 , 表现 出高水 准 的社 会公 德 意识 和 鲜 明
我 国当代 大 学生 具 有强 烈 的爱 国主义 热情 , 护党 的 拥 改 革 开放 等 各项 路线 、 针 、 策 , 同邓小 平理 论 、 三个 方 政 认 “ 代表” 重要 思 想和 科学 发 展观 , 注我 国社 会 经济 的发 展 , 关 具 有 较 强 的 主权 意 识 、 民主 意识 、 等 意 识 、 利意 识 , 平 权 主 流是 积 极 、 康 、 上 的 。但 思 想 政治 教 育 上 还 存在 一 些 健 向 问题 , 主体 意 识 、 如 公德 意 识 淡 薄 , 民责 任 感 缺乏 , 律 公 法
_思想政治教育_与_公民教育_关系辨析_武东生
“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关系辨析武东生(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天津 300071)[摘 要]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讨论中,一种所谓应当用“中性的”的“公民教育”替代有强烈意识形态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法,在近来颇显“新”意、还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某种共鸣。
实际上,无论就其广义指国家开展的公民意识教育,还是特指西方国家对其公民进行的教育,“公民教育”都和“思想政治教育”一样,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
一定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公民教育”。
近代以来不同国家开展“公民教育”在方式方法层面积累的成功经验,当然可为思想政治教育所学习和借鉴,但一般地说要由前者替代后者,则意味着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属性的否定,这显然与讨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不符。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公民教育;意识形态性[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2528(2013)04-0107-005在中国社会的民主政治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持续关注的背景下,从现代公民社会的视角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加以审察在近年逐渐引起人们的兴趣,“公民教育”似乎已经成为当前探究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热门话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论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明确提出在当代中国社会条件下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任务,这更引起了有关研究者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经过分析“公民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优劣高下,有学者提出,在当今中国应以新的“公民教育”替代旧的“思想政治教育”。
那么,通常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和“公民教育”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呢,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公民意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公民教育”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显然,这是一个需要清晰阐释的问题。
本文从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入手,尝试对此问题做一个初步的回答。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理解和说明“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性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论公民教育和政治教育的关系及当代价值
论公民教育和政治教育的关系及当代价值作者:王东强来源:《中国德育》2010年第03期一、公民教育和政治教育的关系厘清(一)公民教育和政治教育的区别公民教育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
那时候公民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好公民,即他的所有能力得到和谐发展,而且具有节制、勇敢、宽容和正义的公民美德。
中世纪,在封建专制和教会统治下,人身依附和绝对服从使得公民身份不复存在,培养公民的教育就此中断了。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文艺复兴运动打破了尊崇宗教神学的禁锢统治,西方社会的市民意识开始觉醒。
到18世纪末,随着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的相继建立,一些政治家、思想家为巩固政权纷纷主张对民众实施公民教育和训练。
最早提出“公民教育”这一概念并论证了公民教育理论的是德国教育家凯兴斯坦纳。
他认为公民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深刻领会个人之间及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懂得健康的法则,并能把获得的知识应用于自我控制、正义和履行义务的实践中,应用于那种蕴涵着强烈的个人责任感的明智生活中。
“政治教育”的概念起源于党的政治工作。
1902年前后,列宁在创立布尔什维克党的时候,提出了“政治工作”和“政治教育工作”这两个概念。
1940年3月19日,陈云同志在抗日军政大学第五期学生毕业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概念,其内涵主要是指端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1957年5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阐述,把思想政治工作理解为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政治性思想工作,突出了其政治性和思想性。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思想政治工作”或“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统一的标准提法。
通过历史考察,我们发现,公民教育的实践内涵比政治教育要早得多,政治教育作为一定阶级的政治领导者为实现自己提出的政治目标而进行的政治教育和组织协调方面的活动,与公民教育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政治教育是实现政治目标、提高公民素质的一个重要保证。
论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
论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道教德育与公民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元素,培育学生正面价值观和积极态度,帮助他们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当遇上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以至世界相关的议题之际,能以此作为判断的标准,并勇于实践承担。
但是,当前在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出现两种偏颇:其一是以一种道德教育思维来理解公民教育的性质、内容、目标和理念,存在着将公民教育泛道德化的倾向,企求以道德教育的方式来进行公民教育;另一方面,在把握传统道德教育的历史转型时,将公民教育看作道德教育新的历史形态,使公民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承担起道德教育的功能,或者让道德教育在现代社会以公民教育的模式得以实施。
基于这些问题,我想从下面两个方向来谈谈公民教育和道德教育。
一公民教育不等同公民道德教育根据《大英百科全书》,公民是一个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受所在国家的法律所规范,也在所在国享有相应的权利与义务。
根据上述解释或规定,可见公民不仅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而且还是宪法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主体。
因此,公民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完整的公民教育应该是与公民作为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相关的教育。
公民既然是权利主体与义务主体的统一,相应地公民教育也就应当包括两个基本的方面:公民的权利教育和义务教育。
但是,在西方流行的公民教育传入中国后便常常被简化为公民道德教育。
也就是说,注意、强调了公民的义务教育一面而忽视了公民的权利教育的另一面。
将公民教育简单地归结为公民道德教育的做法是不合适的。
完整的公民教育既包括公民的权利教育也应该包括公民的义务教育(包括公民的道德品性方面),如果只强调前者而忽视后者,那么社会成员将流行道德的放纵,普遍缺乏义务感和社会责任感; 如果只强调后者而忽视前者,那么这个社会将缺乏人道和文明而走向野蛮。
一个健全的现代公民,是既能充分地享有社会与国家所赋予他的权利,也能严肃地履行其对他人、社会与国家的义务的人。
其次,公民的义务或责任感是与公民的权利相辅相成的。
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对比分析
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对比分析【摘要】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领域中重要的两个方面。
公民教育主要着重培养公民意识,发展个人素质,提高社会责任感;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注重塑造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态度。
两者的内容和目的各不相同,但也存在一些共同点。
比如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公民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实施方式上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二者在当代社会教育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对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和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有着重要作用。
未来,应该更加注重二者的结合和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对比分析、内容、目的、异同点、重要性、实施方式、综合分析、社会教育工作、发展方向。
1. 引言1.1 概述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公民教育是指国家对公民进行的一种全面教育,旨在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道德观念和社会参与能力。
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指对人们进行的一种政治思想方面的教育,旨在引导人们正确理解和认识政治、社会和历史。
两者虽然在目的和内容上略有不同,但都是为了提升公民素质、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意识和行为。
公民教育强调培养公民的法治观念和责任感,使其能够自觉遵守法律、尊重他人、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与支持,使其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
这两种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为了建设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政治觉悟的公民,但在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上存在差异。
对比分析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为更好地开展社会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提出对比分析的目的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两个重要的方面,二者在教育内容、目的、实施方式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异同。
通过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为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参考。
德育及公民教育课件
欢迎来到德育及公民教育课件!本课件介绍了德育和公民教育的重要性、目 的以及它们在培养国家公民素质方面的联系与区别。
什是德育及公民教育?
1 德育
德育是指通过道德教育和品德培养,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道德观念。
2 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是指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需的知识、态度和技能,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 会和政治生活。
德育与公民教育的价值取向
1 价值取向
德育主要关注个人的道德和品德,强调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而公民教育则强调社会 和政治价值观。
国家公民素质教育体系的建构
1 建构
国家公民素质教育体系的建构涉及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以培养学生成为有益 于社会的公民。
公民权利与义务
1 权利
公民权利是指公民根据法律所拥有的自由和权益,例如言论自由、平等权利和参与政治 决策。
2 目的
公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需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以便他们能够参 与和贡献社会。
德育与公民教育的联系与区别
1 联系
德育和公民教育都是培养学生品德和道德观念的教育形式,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
2 区别
德育强调个人的道德发展,而公民教育更侧重培养学生在社会和政治家的责任,例如遵守法律、缴纳税款和履行公民责任。
德育的重要性和目的
1 重要性
德育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品格,培养他们的良好道德标准,为成为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2 目的
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包括忠诚、诚实、尊重、公平等,以及培养他们建立正 确的道德观念。
公民教育的重要性和目的
1 重要性
公民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参与精神和社会意识至关重要。
德育与公民教育关系之辨
德育与公民教育关系之辨摘要: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存在德育对公民教育的僭越,甚至取代的现象,存在对二者认识边界不清与实践上的混淆等问题。
因此,有必要辨析德育与公民教育的关系,以理清德育与公民教育的实质,有利于澄清认识和推进实践。
德育与公民教育不仅具有各自内在的规定性,而且在性质、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目的与内容等方面也存在根本的分歧,但二者在理论与实践中依然联系紧密。
关键词:德育;公民教育;概念;关系德育与公民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元素,通过各学科课程的讲授及多元化学习经历,培育学生正面价值观和积极态度,帮助他们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当遇上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以至世界相关的议题之际,能以此作为判断的标准,并勇于实践承担。
然而,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存在德育对公民教育的僭越,甚至取代的现象,存在对二者认识边界不清与实践上的混淆等问题。
因此,有必要辨析德育与公民教育的关系,这是理解二者的前提性问题,也是推进实践的认识基础。
一、德育与公民教育概念辨析(一)“德育”的界定关于“德育”的界定在学术界和教育行政部门都产生了很多主张,并存在一定的分歧,但同时也形成了一些相对集中的观点。
按照对德育概念所含内容的划分来看,主要存在四种类型:1.宏观德育。
这种德育观包含的德育内容最广泛,涉及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这类主张主要出于教育行政部门,如:在《中学德育大纲》(试行)([88]教中字013号)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正式颁发中学德育大纲的通知》(教基[1995]5号)中指出:“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
”[1]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也指出:“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
”[2]《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也指出:“德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法制、心理健康教育。
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对比分析
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对比分析公民教育是西方国家实现政治社会化的一种重要方式。
从逻辑的角度看,它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有相当的交叉,又有本质的区别。
通过探究公民教育的基本内涵,看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从产生条件、传输的理念、教育方式和效果四个方面的不同。
标签: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对比分析公民教育是一个舶来之物,它是西方国家实现政治社会化的一种重要方式。
从逻辑的角度看,它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有相当的交叉,又有本质的区别。
探讨公民教育并将它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其成功经验,对提高我国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民及公民教育的基本内涵公民这一概念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其涵义也不尽相同。
公民一词最早使用于古希腊,后被古罗马所沿用。
这时的“公民”主要指在法律上享有特权的一小部分自由民。
进入中世纪以后,西方受到宗教势力和封建君主专制的束缚,整个社会陷入长时间的停滞。
教会和封建君主成为国家和人民的主宰,个人是上帝的子民和封建君主的臣仆。
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公民才被明确赋予特定内涵并广泛应用到社会生活当中。
西方学者对“公民”的含义给出了狭义和广义两种界定。
狭义方面将公民认定为一个政治的概念,而且将其落归到一套特定的政治制度和价值上,强调公民身份与政治自由的关系。
广义方面的界定则是把“公民”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在狭义理解的基础上扩大了公民概念的外延。
“一方面,公民的身份几乎被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这个意义上,每当个人做出决定或者采取行动,不论是直接的或间接的、有意的或无意的,都是作为公民在行动。
另一方面,公民的身份又超出了国家事务的范围。
个人是许多团体的成员,是家庭、学校、宗教机构、工作场所以至世界的公民。
”〔1〕由此可见,在西方,公民首先是一个政治概念,是民主政治原则向其他社会生活等领域的延伸。
在我国,公民“通常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的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
公民教育能否代替思想政治教育.doc
公民教育能否代替思想政治教育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和公民教育是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政治社会化手段。
理论界存在一种用公民教育代替思想政治教育的呼声(即“替代论”)。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揭示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辨析“替代论”的一个合理、可行的视角。
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是两种不同社会结构下的产物:公民教育建立在“国家一一社会”二分的社会结构之上,并完全地依凭社会公共空间;而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发育于整体性的社会结构之中。
当前,我国社会发育不充分、公民社会不成熟,不存在全盘接纳公民教育的社会结构。
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需要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既适应社会结构的变化,不断满足社会的需求,又需要相互之间在教育内容、方式上相互借鉴,而非用一方替代另一方。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社会结构;“替代论”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5194(2011)10—0134—05美国政治学家奥罗姆曾说过,“任何社会为了生存下去,都必须成功地向社会成员灌输适合于维持其制度的思想。
”这一将特定社会的政治价值观念、思想意识传播至社会成员的过程就是政治社会化。
学界已基本达成共识: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是中西方两种政治社会化的手段。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社会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公民教育是社会通过培养使公民成为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权责主体,成为在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中的有效成员的过程。
两者与公民的政治生活相勾连,传递着社会成员必须遵从的价值观念,充当了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社会迅速发展,公民社会逐步发育的背景下,伴随着人们对国内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注以及西方公民教育理论的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之间的关系近年来被提上讨论日程。
理论界存在一种用公民教育代替思想政治教育的呼声。
有人认为,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成员的身份“从‘革命者’到‘公民’的目标转换,意味着传统的政治教育必将被现代化公民教育所融合”,“作为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政治社会化’途径一一传统的政治教育的当代发展就必然要向着‘公民教育’转化。
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与道德教育再辨
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与道德教育再辨
政治教育:政治教育是指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正确的政治理想和政治观念,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教育。
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是指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深刻理解和贯彻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正确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正确的思想态度,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增强理论素养,培养思想独立自主能力的教育。
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指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道德的优越性,深刻理解和贯彻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增强道德素质,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培养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教育。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的关系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 p o l i t i c a l e d u c ti o n wi t h s t r o n g i d e o l o g i e s s h o u l d
b e r e p l a c e d b y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t h e” n e u r t l ”c a i t i z e n s h i p e d u c a t i o n ; a n o t h e r v i e w
A Br i e f Di s c u s s i o n o n t h e R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I d e o l o g i c a l
思想政 治教 育与公 民教育 在内容上可以互相补充 ,相互融 合 。本 文通 过对思想政治教育 与公 民教育的 内涵及主要 内 容 等方 面进行 比较 , 探究两者的关 系问题。
文章编号 : 1 6 7 2 — 7 8 9 4 ( 2 0 1 5 ) 2 8 — 0 0 0 8 — 0 2
摘 要 思想政 治教育是我国特有 的, 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 指导下的二级学科。近年来, 在有关加 强和 改进思想政治教 育的讨论 中,西方发达 国家的公 民教 育逐渐 引起 学者们 的 重视 。在 思想政治教育与公 民教育两者的优 劣和关 系上 , 相 关学者逐 渐形成 了不同的说 法和 观点 :一种观 点认 为应该 用“ 中性 ” 的 公 民教 育代 替具 有 强 烈 意 识 形 态 的 思想 政 治教 育;另一种观 点认 为两者在 内涵和教 育的 内容方面 互为 补 充。笔者通过对公 民教 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的内涵和教育 的 主要 内容 方面着手进行比较, 分析两者之 间的关系。 关键词 公 民教育 公民意识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关 系
美国公民教育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
美国公民教育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作者:程伊琳来源:《文教资料》2018年第06期摘要:西方国家推行“公民教育”。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推行公民教育的国家之一,对公民教育很重视,公民教育也在美国的历史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美国和中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截然不同。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研究和比较美国公民教育,对我国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认识意义。
关键词:美国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与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提到文化,就不得不提到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则有着“生命线”的地位和作用。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在各个国家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美国采用“公民教育”一词,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增强美国公民的相关意识。
因此,对比研究美国公民教育,了解美国公民教育的情况,对于坚持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
一、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一)公民教育的概念公民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培养良好公民而进行的教育。
从广义上说,就是国家对公民实施的基础教育,其核心就是通过政治社会化形成公民意识①。
从狭义上说,则是为了实现个体的政治、法律及道德的社会化,以所有公民为对象进行的如何成为合格公民的教育,是一种协调国家与公民之间关系的手段。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一词源于马克思在1847年提出的“宣传工作”。
随后,列宁提出了“政治工作”、“政治教育工作”的概念。
1934年,斯大林在联共(布)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思想工作”、“政治思想工作”。
经由这一系列概念和术语的提炼与整合,最后得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②。
某国和中国的国民素质和道德观念有何异同?
某国和中国的国民素质和道德观念有何异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交流和合作在日益增加,而人类共同的价值观也逐渐被重视。
作为两个人口众多的大国,中国和某国的国民素质和道德观念备受关注。
那么,这两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和道德观念有何异同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某国,从小学就开始进行道德课教育。
课上注重学生的道德观念培养,如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等常识,同时通过生动的故事、情景模拟等方式来让学生感受到道德的力量。
而在中国,道德教育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从早期的政治思想教育逐渐转向综合性的价值观教育,并且逐步开设各种形式的公民道德、家庭道德和职业道德等课程,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二、家庭文化家庭文化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某国,家庭文化主要以传统习俗为主。
家长会给孩子制定礼仪规范,如拜访长辈要如何恭敬、礼貌待人等;同时家长也会示范做出一些好习惯和行为,如对待家人要和睦相处、做事情要认真负责等。
而在中国,家庭文化也尚在发展中。
家庭关系的成员数量多,往往也更加复杂,但是家人之间也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相互理解。
三、社会环境一个国家的社会环境对于国民道德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某国特别注重创建整洁整齐的社会环境,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便于人们努力向着更高的方向前进。
而在中国,虽然近年来也加强了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建设,但是仍然存在环境污染、社会不公等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治理。
综上所述,中国和某国的国民素质和道德观念在某些方面存在异同。
通过加强道德教育、建设良好的家庭文化以及创建优美的社会环境等途径,可以促进国民素质和道德观念的发展,让两个国家的人民更加和谐、美满地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公民教育,国民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异同点先不论公民教育,国民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定义,单单从这四个词的表象来看就能窥得这四者是存在一定关系的。
当然有人会说,难道这四个词的关系就来源于具有相同的“教育”二字。
不得不说,这个说法是站的住脚跟的,公民教育,国民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其需要传递的内容虽不一样,但是获知这些内容的方式,不就可以通过教育二字达到么?当然教育也有主动和被动之分,但这都是达到一种目的的手段,而我所要说的相同点即是这个意思。
而其所要传递的内容并不在我考察的范畴。
至于这四者之间的不同点,那么就要深深细究一番。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四者的定义分别是什么。
公民教育:指对公民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具备的理想、生活、道德等方面的教育。
其内容包括:(1)爱国主义教育;(2)遵纪守法教育;(3)社会公德教育;(4)人际关系教育;(5)劳动教育;(6)集体主义教育;(7)军事教育;(8)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a)。
例如: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公民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
国民教育:在一些国家又叫公共教育。
它有时泛指一个国家在大学以前的一切教育,有时又指与私立教育或教会教育相对的政府公办教育。
在我国,目前对国民教育的理解,更多地认为是指整个国家的教育状况(包括大中小学和幼儿教育),并以国民教育程度或水平作为一个重要指标来反映国家的综合国力或发展水平。
发展国民教育,提高国民素质,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和根本(b)。
政治教育: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阶级对公民进行关于政治理念、政治价值等方面的普及和灌输。
是最直接、最基本的政治社会化的传输渠道,在学校、家庭、社会各级组织和社会大众传媒的作用下,人们每天都面对着大量的政治教育的信息。
大部分社会中都具备正式或非正式的政治教育形式或渠道。
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一定的政治统治体
系所倡导的主导政治文化,它代表一定的统治阶级的观点和思想,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并传播和渗透到每个成员的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之中,影响着特定政治社会的全部政治生活,对巩固和发展特定的政治制度、政治体系有着重要作用(c)。
道德教育:人类道德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指一定社会阶级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对人们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转化为人们的道德品质,从而实践一定的道德义务。
道德教育是对社会风尚和社会生活发生影响的一个重要环节。
人们的道德品质是在接受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形成的,而社会的道德风尚又与社会成员个人的道德品质有关。
历代统治阶级都十分注意道德教育的社会作用,在阶级社会里,道德教育历来是统治阶级灌输本阶级的道德意识,培养统治阶级的人才和对被统治阶级实行精神奴役的重要手段。
与此相反,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是要促进社会道德风尚的进步,培养共产主义新人,从而达到消灭剥削、消灭阶级,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目的。
道德教育应该对人们道德品质的各种因素施加全面的影响,要提高人们的道德认识,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感,锻炼人们的道德意志,确立人们的道德信念,促使人们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
道德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反对空洞的、公式化的道德说教(d)。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公民教育其中也牵涉到了道德的教育,在这一方面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具有相通之处,但切不可冒然认为公民教育涵盖了道德教育。
公民教育在道德方面只不过浅尝辄止,而道德教育不仅是人类道德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更是让人将这一形式转化为人们的道德品质;而国民教育是指整个国家的教育状况,并以国民教育程度或水平来衡量这个国家国家的综合国力或发展水平;那么政治教育,是国家为了将国家的制度,政策普及而产生的一种方式。
(a)- 来源:新语词大词典
(b)- 来源:国情教育大辞典
(c)- 来源:政治学辞典
(d)- 来源: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著作大辞典·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