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教师用书
高中生物浙科版选修一教师用书:第1部分-阶段整合提升Word版含解析
![高中生物浙科版选修一教师用书:第1部分-阶段整合提升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ca4210a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8c.png)
阶段整合提升网络构建一、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1.基本成分虽然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提供碳元素的物质)、氮源、无机盐,原因是:微生物的化学组成与其他生物大体相同,也是主要由C、H、O、N、P、S等元素组成,这些元素最终来自外界环境中的各种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归纳为碳源、氮源、无机盐、水四大类营养。
2.培养基配方中四种营养成分比较注:自养型微生物的碳源是无机碳,异养型微生物的碳源是有机碳。
由此可见,培养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培养基的组成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四种基本物质。
二、实验注意事项在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的实验中,要特别强调无菌操作,这是进行微生物实验中必备的操作要求,也是本模块多数实验的基本要求,应该形成无菌操作的行为习惯。
无菌操作,既包括各种器皿必须是无菌的,也包括各种培养基也必须是无菌的,同时还要求在接种时,不能带有其他杂菌,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应时刻保持这种无菌意识。
辨认菌落和菌种种类时,要能大致区分细菌、放线菌与酵母菌菌落,有些用肉眼不能判断的菌落也可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判断。
三、平板划线(划线分离)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涂布分离)法比较1.(2015·浙江自选节选)某工厂为了生产耐高温植酸酶饲料添加剂,开展了产该酶菌株的筛选、酶的固定化及其特性分析研究,其流程如下图所示。
土样中的菌种筛选→菌株鉴定→优良菌株扩大培养→植酸酶提纯→植酸酶固定化→植酸酶特性分析请回答:(1)土壤悬液首先经80 ℃处理15分钟,其目的是筛选出________。
(2)在无菌条件下,将经过处理的土壤悬液进行________,然后涂布于含有植酸钠的固体培养基上。
培养后观察到________,其周围出现透明水解圈,圈的直径大小与________强弱相关。
(3)筛选获得的菌株经鉴定后,将优良菌株进行液体扩大培养。
培养时需要振荡,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
液体培养基与固体培养基相比,不含有的成分是________。
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教材教法简介2
![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教材教法简介2](https://img.taocdn.com/s3/m/abfdd781d5bbfd0a79567378.png)
(8)第三课时:果醋产品评价;学习腐乳制 作原理及方法;分析影响腐乳制作条件; 设计实验方案
(9)第四课时: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豆腐进 行处理(毛霉生长)
(10)课后回家与家长共同完成后面的处理
(时间待定)
(11)第五课时:产品评价;总结
4.具体技术操作(1)实验材料:
• 培养基的制备(计算、称量、溶化、灭菌、 倒平板、倒置)
• 纯化大肠杆菌(菌落、平板划线、稀释涂 布法)
3。整体教学规划的建议
教师帮助分组并确定小组长 (1)提前准备:配制液体、固体斜面培养基并灭菌;
大肠杆菌液体(斜面)培养。 (2)第一课时:学生活动及微生物培养的相关知识
讲解(培养基大体成分、种类和用途、微生物培 养分离的操作及基本原理) (3)第二课时:灭菌、倒平板、平板划线 (4)第三课时:稀释涂布法 (5)第四课时: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并计数、讨论
请学生及时提出实验中发生的问题,并 尽可能提出解决方案。
请学生提交真实的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 记录表。
请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根据实验结果 得出实验结论。
请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同学对自己的帮 助。
果酒的制作是否成功 发酵后取样,通过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 定。此外,还可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并 用重铬酸钾检验酒精的存在。
冲洗葡萄
用清水冲洗葡萄1~2遍除去污物,注意不 要反复多次冲洗。再去除枝梗和腐烂的子 粒。这样做以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 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打浆分装
将1000g葡萄洗净,用榨汁机将葡萄打成浆 状(也可用杵和研钵捣烂),放入果酒果 醋发酵装置中,加入1g干酵母(或葡萄酒 酵母),再加入2勺蔗糖,混匀;
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课件2.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课件2.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dabe1432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fc.png)
1.连一连
2.判一判 (1)培养基中碳源物质不可能同时是氮源。( × ) 解析:有些碳源可同时是氮源。
(2)培养基中只要有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就能满足微生物的 生长需要。( × )
解析:培养基中一般含有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但对于某 些微生物来说,还需要特殊营养物质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
(3)液体培养基含有水,而固体培养基不含水。( × ) 解析:液体培养基与固体培养基都含有水,它们的区别为是 否添加凝固剂。
(3) 平 板 划 线 法 : 通 过 _接__种__环___ 在 琼 脂 固 体 培 养 基 表 面 连 续 ___划__线___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__稀__释____分散到培养基的表 面。其具体操作是:
①将__接__种__环__放在火焰上灼烧,直到接种环烧红。 ②在火焰旁冷却__接__种__环__,并打开棉塞。 ③将试管口通过_酒__精 ___灯__火__焰__。 ④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沾取一环菌液。 ⑤将试管口通过火焰,并塞上棉塞。 ⑥左手将皿盖打开一条缝隙,右手将蘸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 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__平__行____线,盖上皿盖。注意不要划破培养 基。
质配成)
工业生产 分类、鉴定
用途
选择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
培养基中加入 某种化学物 质,以抑制不 需要的微生物 的生长,促进 所需要的微生 物的生长
培养、分离出特定微生 物(如培养酵母菌和霉 菌,可在培养基中加入 青霉素;培养金黄色葡 萄球菌,可在培养基中
加入高浓度食盐)
根据微生物的 代谢特点,在 培养基中加入 某种指示剂或
3.消毒和灭菌
消毒
灭菌
概念
使 用 较 为 __温__和____ 的 物 理 或 化 学 方 法 杀 死 物 体 _表__面_____ 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 __芽__孢__和__孢__子__)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全册课件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全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fe5dac6561252d380eb6ebd.png)
5.分装 将制好的培养基分装入试管内或三角瓶内,管(瓶)
口塞上棉塞。固体培养基要趁热装。 分装时要避免培养基粘染管(瓶)口,引起污染。分
装量可分为下面几方面: (1)斜面:装量为管长的1/4-1/5。 (2)液体培养基、高层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装载量不 超过管长的1/3。 (3)三角瓶:装量不超过容积1/2。
用于活化菌种, 或培养菌种的斜面
用于保存菌种的斜面
搁置斜面 当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将试管带棉塞的一端搁
在一根木棒上。搁置的长度要合适,使培养基形成的斜面 的长度不超过试管总长的一半。
(三)半固体培养基制作 (由第7,8组同学各做25支半固体培养基)
北师大版高中选修一
生物
全册优质课件
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课堂纪律
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严肃课堂纪律
不允许无故旷课、早退 迟到 工作服
进入微生物实验室的注意事项
1.进入实验室必须穿白大褂 2.实验室内不准吃东西 3.在实验室内不要趴在桌子上 4.实验完成后值日生留下做好清洁工作(值日工作实行组
实验报告要求
一个实验,一份实验报告,有连续性的实验等到做 完后再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内容: 1.实验项目名称 2.实验目的 3.实验原理 4. 实验步骤 5.实验结果与分析(即使实验失败也要写好分析) 6.思考题
实验一
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和 灭菌
(一)培养基的配制
一、实 验 目 的
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和方法,掌握其配制过 程。
6.灭菌 塞棉塞,包扎,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法:是在密闭的加压容器内进行,加热
使器内的水产生蒸汽,由于密闭,增加了器内的压力,使 水的沸点升高,从而获得高于100度的蒸汽温度。
苏教版高二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苏教版高二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电子课本课件【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5105df44195f312b3169a5ae.png)
苏教版高二生物选修1(生物技 术实践)电子43页 0231页 0347页 0484页 0536页 0562页 0564页 0616页
第一章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 第二节 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 第二章 发酵技术实践 第三章 酶的应用技术实践 第二节 制备和应用固定化酶 第一节 生物成分的分离与测定技术 第二节 测定发酵食品中的特定成分 附录3 显微观察、计数和测量细胞 附录4 生物科学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附录6 生物科学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总结
第一章 无菌操作技术实践
苏教版高二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 实践)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节 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
苏教版高二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 实践)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二节 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 定其数量
生物技术实践教学参考书(3篇)
![生物技术实践教学参考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8f5fee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8.png)
第1篇前言生物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学科,在生命科学、医药卫生、农业、环保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实践教学是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参考书旨在为生物技术实践教学提供指导,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开展实验活动。
第一章实验室安全与基本操作第一节实验室安全1.1 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1.2 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1.3 常见事故及处理方法第二节实验室基本操作2.1 实验室基本操作规范2.2 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2.3 实验室常用试剂和溶液的配制第二章基因工程实验第一节基因克隆实验3.1 基因克隆的基本原理3.2 基因克隆实验步骤3.3 实验结果分析第二节重组质粒的鉴定4.1 重组质粒的鉴定方法4.2 实验步骤4.3 结果分析第三章分子生物学实验第一节 DNA提取与鉴定5.1 DNA提取原理5.2 DNA提取实验步骤5.3 DNA鉴定方法第二节 PCR扩增6.1 PCR扩增原理6.2 PCR扩增实验步骤6.3 结果分析第四章细胞生物学实验第一节细胞培养7.1 细胞培养原理7.2 细胞培养实验步骤7.3 细胞形态观察第二节细胞融合8.1 细胞融合原理8.2 细胞融合实验步骤8.3 结果分析第五章蛋白质工程实验第一节蛋白质表达与纯化9.1 蛋白质表达原理9.2 蛋白质表达实验步骤9.3 蛋白质纯化方法第二节蛋白质活性检测10.1 蛋白质活性检测原理10.2 蛋白质活性检测实验步骤10.3 结果分析第六章生物制药实验第一节细菌发酵11.1 细菌发酵原理11.2 细菌发酵实验步骤11.3 发酵液处理第二节中药提取与分离12.1 中药提取原理12.2 中药提取实验步骤12.3 中药分离方法第七章环境生物技术实验第一节微生物降解实验13.1 微生物降解原理13.2 微生物降解实验步骤13.3 结果分析第二节环境生物修复实验14.1 环境生物修复原理14.2 环境生物修复实验步骤14.3 结果分析第八章实验报告撰写15.1 实验报告格式15.2 实验报告内容15.3 实验报告撰写注意事项结语生物技术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原创:五个版本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模块的比较
![原创:五个版本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模块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2853f16ff5335a8102d22083.png)
自从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以来,人们把目光都集中在必修部分。
一边高喊着不忽略选修部分,一边冷落着选修部分。
我们通过对不同版本选修部分的初步研究,认为选修部分对于《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往往更容易实践,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突破口,尤其是《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模块,所以,对选修部分的研究和比较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对五个版本的《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模块的编写模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中国论文网一人教版选修一模块以“课题”的形式编写教材。
将《标准》中列出的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归纳为6个专题,下设16个课题。
各个专题相对独立,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
除非特别说明,各个课题也相对独立,所以,师生在选择实验时,无需顾虑教材编排的顺序,只需先从专题层面选择某项生物技术,再从课题层面选择实验就可以了。
本教材对《标准》内容进行了重新调整,把“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内容分成两个专题,同时也把“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分为两个专题,使内容排列更为条理化。
在呈现方式上,各个专题和课题都遵循以下原则: 1“课题背景”创设了初始的探究情境,通过突出生物技术与学生生活经验、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2“实验设计”鼓励学生自主研习和设计实验方案。
此外,教材还有大量的旁栏问题,大多是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做”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的。
对于探究的结果,教材以“结果分析与评价”引导学生总结、反思和表达,不断进取。
“课题延伸”和“相关链接”则体现探究的开放性,鼓励有潜质的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
这些栏目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自主探究留下较充分的空间,避免让学生“照方抓药”。
3鉴于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需进行必要的知识铺垫,并通过画出操作流程图等方式,引导学生理清探究思路,操作中需特别注意的地方给予适当提示。
4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浙科版选修一模块完全按照《标准》中内容标准的顺序来安排教材内容,围绕《标准》活动建议编排实验,体现“实验”模块特色,共分四部分,13个实验。
生物选修1教师教学用书
![生物选修1教师教学用书](https://img.taocdn.com/s3/m/f0d929314afe04a1b171de76.png)
生物选修1教师教学用书《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教师教学用书》致教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内容标准部分,对本选修模块的说明中指出:“本模块是实验课,所说的生物技术,是指广义的生物技术。
而不限于(甚至主要不是)现代生物技术。
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利用、酶的应用、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和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四部分。
”这就是说,这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实践,学习科学探究的选修课程。
《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则指出:“生物技术实践模块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增进学生对生物技术应用的了解。
本模块适于继续学习理工类专业或对实验操作感兴趣的学生学习。
”这就是说,本模块并非只要学生埋头于实验操作,还要求学生了解生物技术在社会生活、生产、发展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STS教育,并对选择学业(或职业)方向提供帮助。
因为“继续学习理工类专业或对实验操作感兴趣的学生”这一群体,其学业志向和职业选择还将经历复杂的分化。
《标准》还说:“教师应根据本校的条件,指导学生选做本模块中的5~7个实验。
”这就是说本选修模块的学习还存在着模块内部的选择性。
简言之,本选修模块既是一门学习科学探究的实践课程,又是一门生物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的STS课程,还是一门在教师指导下尊重学生各取所需、各展其长的课程。
一、学习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本模块的教材内容以“专题──课题”形式展开,共分6个专题,依次是: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酶的研究与应用,DNA和蛋白质技术以及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各个专题之间相对独立,没有严格的顺序关系。
每个专题下设2~3个课题,大体上也相对独立,以利于师生选择5~7个课题,完成本模块的学习,获得2个学分。
由于所选课题的不同,其学习意义和价值也会有所差异。
以下就共同的意义和价值作简要的说明。
1.较全面、真实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倡导科学探究”作为课程理念是贯穿于全部必修和选修模块之中的。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05bd7841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e5.png)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一、传统发酵技术1.果酒制作:1)原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反应式: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2)菌种来源: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或人工培养的酵母菌。
3)条件:18-25℃,密封,每隔一段时间放气(CO2)4)检测: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灰绿色。
2、果醋制作:1)原理:醋酸菌的有氧呼吸。
O2,糖源充足时,将糖分解成醋酸O2充足,缺少糖源时,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变为醋酸。
C2H5OH+O2CH3COOH+H2O2)条件:30-35℃,适时通入无菌空气。
3、腐乳制作:1)菌种: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主要是毛霉(都是真菌)。
2)原理: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aa ;脂肪酶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条件:15-18℃,保持一定的湿度。
4)菌种来源:空气中的毛霉孢子或优良毛霉菌种直接接种。
5)加盐腌制时要逐层加盐,随层数加高而增加盐量,盐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4、泡菜制作:1)原理: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反应式:C6H12O62C3H6O3+能量2)制作过程:①将清水与盐按质量比4:1配制成盐水,将盐水煮沸冷却。
煮沸是为了杀灭杂菌,冷却之后使用是为了保证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不受影响。
②将新鲜蔬菜放入盐水中后,盖好坛盖。
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乳酸菌发酵的无氧环境。
3)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①方法:比色法;②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1、培养基的种类:按物理性质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按化学成分分为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按用途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2、培养基的成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P143、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4、培养基还需满足微生物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O2的要求。
(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 生物技术实践同步备课参考 苏教版选修1
![(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 生物技术实践同步备课参考 苏教版选修1](https://img.taocdn.com/s3/m/74a82cc0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fd.png)
生物技术实践(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1.结合实验揭示了DNA分子结构之谜的介绍,理解DNA分子结构之谜发现的生物学意义。
2.结合实验开启生物科学王国的大门的介绍,理解几个在生物学上具有里程碑的实验,体会科学实验的价值。
●课标解读1.描述实验揭示了DNA分子结构之谜。
2.理解实验开启生物科学王国的大门。
●教学地位本节是绪论课,通过设置“科学实验揭开了“DNA分子结构之谜〞和“实验开启生物科学王国的大门〞两部分内容,其目的感知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其实质是说明学习该模块即“生物技术实践〞的意义。
●教法指导1.该部分内容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把科学实验的科学家、实验的材料、实验的技术、实验的过程展示出来,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启发诱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2.该部分内容要让学生展开讨论,体会要向科学进军进行科学实验是何等重要!(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1.可从最近在生物学上获得诺贝尔奖的实验介绍体会实验科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该模块学习的重要性。
2.可通过回忆已学过的细胞学、进化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多利〞羊的产生等内容,引导学生体会科学发展的历程,为本节内容的进一步展开作铺垫。
●教学流程设计学生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1-6,填写[课前自主导学],完成“思考交流1、2〞。
⇒步骤1:情景导课:以[新课导入建议]引出本节课题。
⇒步骤2:根据创设的情景,引出“科学实验揭开DNA分子结构之谜〞,并通过[课堂互动探究]探究1分析、理解科学实验揭开DNA 分子结构之谜。
通过例1巩固、提高。
⇒步骤3:结合几个科学家的探索实验,过渡至“实验开启生物科学王国大门〞的教学。
⇓步骤7:通过[当堂双基达标]进行当堂检测验收。
⇐步骤6: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整理本节重点、难点内容,利用[本课知识小结]进行总结,建立知识网络。
理解并记忆[结论语句]。
⇐步骤5:回扣基础知识,将检查、批阅[课前自主导学]时学生出错较多的部分进行强化,重点对[正误判断]部分进行辨析。
高考总复习《生物》第十五单元 生物技术实践教师用书
![高考总复习《生物》第十五单元 生物技术实践教师用书](https://img.taocdn.com/s3/m/5ef270c70b4e767f5bcfce94.png)
第十五单元生物技术实践第1讲微生物的利用[知考纲·明考情]知识内容考试要求考情统计2018·11 2018·4 2017·11 2017·42016·12016·42015·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均为考试内容第32题(一)第32题(一)(1)(2)(3)第32题(1)(2) 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考点(一)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1.培养基及无菌技术(1)培养基①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②分类:培养基按物理性质分,可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四类营养物质,另外还需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要求。
③细菌和霉菌对培养基需求的区别微生物类型培养基配制特点酸碱性细菌用蛋白胨和酵母提取物来配制,还要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以维持一定的渗透压要求在中性偏碱的环境中生长霉菌用无机物配制或添加蔗糖的豆芽汁即可要求在中性偏酸的环境中生长(2)无菌技术①概念:防止一切外来杂菌的入侵,并保持灭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再被污染的方法。
②目的: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
③常见无菌操作灭菌对象灭菌方法培养皿、试管、三角瓶、镊子等高压蒸汽灭菌法不能加热的化合物,如尿素等G6玻璃砂漏斗过滤接种环和玻璃刮刀进行灭菌灼烧灭菌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2.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1)大肠杆菌的特点及用途①分裂方式:二分裂。
②特性: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代谢类型)的肠道杆菌,在肠道中一般对人无害,但若进入人的泌尿系统,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③用途:是基因工程技术中被广泛采用的工具。
(2)大肠杆菌的培养与分离将大肠杆菌扩大培养和划线分离,即用LB液体培养基扩大培养大肠杆菌,培养后再在LB固体平面培养基上划线进行分离,随后培养基上就会形成一个个单独的菌落。
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教材教法简介1
![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教材教法简介1](https://img.taocdn.com/s3/m/bb4a2b62c850ad02df804116.png)
研究培养基对微生 物的选择作用。探 讨微生物的利用。
尝试利用微生物进 行发酵来生产特定 的产物。
观察并分离土壤中能分解纤维 素的微生物
观察该微生物能否分解其他物 质,讨论这类微生物的应用价 值。
观察土壤中能 水解纤维素的 微生物
酶的应用
具体内容标准
研究酶的存在和简 单制作方法。 尝试利用酶活力测 探究利用苹果匀浆制成果汁的最佳 定的一般原理和方 条件,检测果胶酶的活性,观察果 法。 胶酶对果汁形成的作用。收集果胶 酶其他方面利用的资料。 探讨酶在食品制造 研究并试验将有油渍、汗渍、血渍 和洗涤等方面的应 的衣物洗净的办法。尝试应用脂肪 用。 酶、蛋白酶的洗涤效果。用实验找 出在什么条件下使用加酶洗衣粉效 果最好。
(二)本套教材的呈现方式
• 由专题和课题组成,意在体现课程标准对 本模块的要求。 • 本模块的主要特点是突出了科学探究和操 作实践,兼顾了背景知识和科学原理的介 绍。 • 体现学生的选择、自主、合作、探究。
• 渗透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的训练
归纳、演绎、类比等思维的方法 重复和对照的设计 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训练科学方法, 正文和旁栏中的思考题大多围绕科学方 法来设计
• 4、拓展和加深对生物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
生产和生活中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背景知 识,实验的生物学原理,操作的原理, 有关的理化知识。 与必修模块不同的是,本模块是为了应 用去获取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去理解知 识,目的性更强。
• 5、领悟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 系,凸显科技价值观的教育
深入体会科学和技术的性质 深入体会科学和技术的价值和局限性 深入体会科学与技术的相互支持 深入体会技术是科学应用于社会的桥梁 深入体会技术是人的感官和肢体的延伸,大 大加强人类干预自然的能力
生物选修生物技术实践教师用书
![生物选修生物技术实践教师用书](https://img.taocdn.com/s3/m/4dd660dd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2.png)
《生物技术实践》(选修1)教参课题1 果酒和果醋旳制作一、课题目旳阐明果酒和果醋制作旳原理,设计制作果酒和果醋旳装置,完毕果酒和果醋旳制作。
二、课题重点与难点课题重点:阐明果酒和果醋旳制作原理,设计制作装置,制作出果酒和果醋。
课题难点: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旳控制。
三、课题背景分析课题背景从人类酿酒制醋旳历史切入,阐明酒与醋旳制作不仅仅是发酵食品旳制作加工,还是一种文化现象,反应了人类文明发展旳足迹。
教师可以充足运用这一素材,渗透“科学、技术、社会”旳教育。
在此基础上,教材简述了果酒和果醋旳特点及其在平常生活中旳作用,以激发学生动手制作旳爱好。
四、基础知识分析与教学提议(一)果酒制作旳原理知识要点:1. 酵母菌旳兼性厌氧生活方式;2.发酵需要旳合适条件;3.老式发酵技术所使用旳酵母菌旳来源。
教学提议:教师在简介老式发酵酿酒时,首先应让学生理解酵母菌旳兼性厌氧生活方式,理解发酵需要一定旳条件,然后再简介老式发酵措施,分析老式发酵技术中所使用旳酵母菌旳来源。
最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在发酵过程中,怎样才能保证发酵液不受污染、怎样控制好温度。
(二)果醋制作旳原理知识要点:1.酒变醋旳原理;2.控制发酵条件旳作用;3.制醋所运用旳醋酸菌旳来源。
教学提议: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理解由酒变醋旳原理以及在制醋过程中醋酸菌旳作用。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查找资料旳基础上进行讨论和交流。
通过学生旳自主活动,让学生理解老式制醋旳流程、醋酸菌旳生活特点、醋酸菌在自然界旳分布以及使果酒变为果醋旳措施等基础知识。
五、试验案例制作葡萄酒和葡萄醋提议将试验安排在秋季旳9月或10月进行。
在这段时间内进行试验,有如下长处:(1)正值收获季节,葡萄旳价格廉价,品种多样;(2)此时葡萄上旳酵母菌数量多且生活力强,发酵酿酒旳效果好;(3)温度合适,发酵现象非常明显。
试验旳详细操作环节如下。
1.对发酵瓶、纱布、榨汁机、盛葡萄汁旳器皿等试验用品进行清洗并消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技术实践》(选修1)教参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一、课题目标说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设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完成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二、课题重点与难点课题重点: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设计制作装置,制作出果酒和果醋。
课题难点: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三、课题背景分析课题背景从人类酿酒制醋的历史切入,说明酒与醋的制作不仅仅是发酵食品的制作加工,还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足迹。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素材,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在此基础上,教材简述了果酒和果醋的特点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以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的兴趣。
四、基础知识分析与教学建议(一)果酒制作的原理知识要点:1. 酵母菌的兼性厌氧生活方式;2.发酵需要的适宜条件;3.传统发酵技术所使用的酵母菌的来源。
教学建议:教师在介绍传统发酵酿酒时,首先应让学生了解酵母菌的兼性厌氧生活方式,理解发酵需要一定的条件,然后再介绍传统发酵方法,分析传统发酵技术中所使用的酵母菌的来源。
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在发酵过程中,怎样才能保证发酵液不受污染、如何控制好温度。
(二)果醋制作的原理知识要点:1.酒变醋的原理;2.控制发酵条件的作用;3.制醋所利用的醋酸菌的来源。
教学建议: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由酒变醋的原理以及在制醋过程中醋酸菌的作用。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查找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和交流。
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了解传统制醋的流程、醋酸菌的生活特点、醋酸菌在自然界的分布以及使果酒变为果醋的方法等基础知识。
五、实验案例制作葡萄酒和葡萄醋建议将实验安排在秋季的9月或10月进行。
在这段时间内进行实验,有如下优点:(1)正值收获季节,葡萄的价格便宜,品种多样;(2)此时葡萄上的酵母菌数量多且生活力强,发酵酿酒的效果好;(3)温度适宜,发酵现象非常明显。
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对发酵瓶、纱布、榨汁机、盛葡萄汁的器皿等实验用具进行清洗并消毒。
先用温水反复冲洗几次,再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擦拭消毒,晾干待用。
2. 取葡萄500 g,去除枝梗和腐烂的子粒。
3. 用清水冲洗葡萄1~2遍除去污物,注意不要反复多次冲洗。
4. 用榨汁机榨取葡萄汁后,将其装入发酵瓶中(装置参见教材图1-4b),或将葡萄打成浆后,用洁净的纱布过滤至发酵瓶中,盖好瓶盖。
如果没有合适的发酵装置,可以用500 mL的塑料瓶替代,但注入的果汁量不要超过塑料瓶总体积的2/3。
5. 将发酵瓶置于适宜的温度下发酵。
6. 由于发酵旺盛期CO2的产量非常大,因此需要及时排气,防止发酵瓶爆裂。
如果使用简易的发酵装置,如瓶子(最好选用塑料瓶),每天要拧松瓶盖2~4次,进行排气。
7. 10 d以后,可以开始进行取样检验工作。
例如,可以检验酒味、酒精的含量、进行酵母菌的镜检等工作。
8. 当果酒制成以后,可以在发酵液中加入醋酸菌或醋曲,然后将装置转移至30~35 ℃的条件下发酵,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
如果找不到醋酸菌菌种或醋曲,可尝试自然接种,但效果不是很好。
如果没有充气装置,可以将瓶盖打开,在瓶口盖上纱布,以减少空气中尘土等的污染。
六、课题成果评价(一)果酒的制作是否成功发酵后取样,通过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
此外,还可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并用重铬酸钾检验酒精的存在。
如果实验结果不理想,请学生分析失败原因,然后重新制作。
(二)果醋的制作是否成功首先通过观察菌膜的形成、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再通过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前后的pH作进一步的鉴定。
此外,还可以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酵液中是否有醋酸菌,并统计其数量作进一步鉴定。
七、答案和提示(一)旁栏思考题1.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答: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提示: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
例如,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3.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 ℃?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答: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
20 ℃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
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
而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
4.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答: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将酒精变为醋酸时需要氧的参与,因此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
(二)[资料]发酵装置的设计讨论题请分析此装置中的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
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结合果酒、果醋的制作原理,你认为应该如何使用这个发酵装置?答: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O2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
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其作用类似巴斯德的鹅颈瓶。
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三)练习2.提示:大规模生产时需要进行更为全面周详的考虑,如原料的来源与选择、菌种的培育与选择、发酵的设备、发酵条件的自动化控制,以及如何严格控制杂菌污染;等等。
此外,无论是葡萄酒或葡萄醋,实验时所检测的发酵液,并非商品意义上的产品。
在实际生产中还需沉淀过滤、灭菌装瓶等获得成品酒或醋。
葡萄酒还需在一定设施和条件下(如橡木桶和地窖)进行后续发酵,以获得特定的风味和色泽。
3.提示:需考虑厂房、设备投资、原材料采购、工人人数及工资、产品种类、生产周期、销售渠道、利润等问题。
八、参考资料1.葡萄酒的酿造传统的葡萄酒酿造,都是采用自然发酵的工艺。
所谓自然发酵,就是葡萄破碎入罐以后,不去人为地添加任何菌种,靠葡萄本身携带的自然界的酵母菌,在葡萄浆或分离后的葡萄汁里自发地繁殖,最终发酵成葡萄酒。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酵母菌只能在一定温度下生活。
温度低于10 ℃,酵母菌发育很缓慢。
随着温度的升高,繁殖速度加快,20 ℃时为最佳繁殖温度,此时酵母菌生殖速度快、生活力强。
超过35 ℃,酵母菌生长受到抑制,繁殖速度迅速下降,到40 ℃酵母菌停止出芽,开始出现死亡。
如果想要获得高酒精浓度的发酵液、减少酒精的损耗,必须控制好发酵温度。
空气对发酵的影响酵母菌繁殖需要空气。
在完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酵母菌繁殖几代就停止了。
稍微与空气接触,酵母菌又能继续繁殖。
如果长时间得不到空气,大部分的酵母菌就会死亡。
要维持酵母菌长时间发酵,必须供给微量的氧气。
葡萄汁中酵母菌的种类葡萄汁中酵母菌的种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是在发酵中起主要作用的酵母,即葡萄酒酵母或叫啤酒酵母。
这种酵母发酵力强,产酒的风味好,生成有益的副产物多。
在葡萄汁还没发酵之前,这种酵母占的比例很小;在发酵的过程中,这种酵母很快地繁殖起来,由它完成主要的发酵任务。
第二类在葡萄汁中数量很大,但发酵力很弱,其代表是尖端酵母。
在新压榨的葡萄汁中,尖端酵母和葡萄酒酵母的比例约为1 000∶1。
在发酵开始时,这种发酵力弱的酵母先引起发酵。
在以后的发酵过程中,它的作用逐渐被葡萄酒酵母所代替。
第三类是一种产膜的好气性酵母菌。
当发酵容器未灌满时,产膜酵母便会在葡萄汁液面生长繁殖,使葡萄汁变质。
发酵是酿造葡萄酒最重要的过程。
葡萄汁变成葡萄酒的过程就是酵母菌的酒精发酵过程。
发酵过程非常复杂,其主要产物是乙醇和二氧化碳,此外还有其他的副产物。
不难设想,如果发酵的最终产物只是乙醇和二氧化碳,而不产生有香味和有口味的物质,那么发酵而成的酒,口味就太单调了。
2.对葡萄酒有害的微生物产膜酵母由于产膜酵母是好气性真菌,所以在卫生条件差的情况下,如贮酒容器不满、暴露在空气中的表面积很大时,很容易产生产膜酵母。
产膜酵母又叫酒花菌,最初在酒面繁殖时,形成雪花状的斑片,然后连成灰色薄膜,时间长了,就会在酒的液面上形成一个膜盖。
产膜酵母能把乙醇分子氧化成乙醛,又把乙醛分子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从而使葡萄酒的酒精含量降低,酒味变淡薄。
乳酸菌葡萄酒里的糖,为大多数细菌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营养物质,所以含糖的葡萄酒是最容易被细菌感染的。
葡萄酒中有一种有害的乳酸菌,它不分解苹果酸,专门分解葡萄酒中的糖、甘油、酒石酸,使优质的葡萄酒完全变质。
醋酸菌是一种好气性细菌,在有氧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旺盛的代谢活动。
葡萄汁中的糖,是醋酸菌重要的碳源和能源。
在有氧的情况下,醋酸菌能把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在葡萄酒中缺少糖源的情况下,酒精便是醋酸菌的碳源和能源,它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变为醋酸。
3.果醋的生产制作过程清洗将水果或果皮、果核等投入池中,用清水冲洗干净,拣去腐烂部分与杂质等,取出沥干。
蒸煮将上述洗净的果物放入蒸气锅内,在常压下蒸煮1~2 h。
在蒸煮过程中,可上下翻动二三次,使其均匀熟透。
然后降温至50~60 ℃,加入为原料总重量10%的用黑曲霉制成的麸曲,或加入适量的果胶酶,在40~50 ℃温度下,糖化2 h。
榨汁糖化后,用压榨机榨出糖化液,然后泵入发酵用的木桶或大缸,并调整浓度。
发酵糖化液温度保持在28~30 ℃,加入酒母液进行酒精发酵,接种量(酒母液量)为糖化液的5%~8%。
发酵初的5~10 d,需用塑料布密封容器。
当果汁含酸度为1%~1.5%、酒精度为5~8度时,酒精发酵已基本完成。
接着将果汁的酒精浓度稀释至5~6度,然后接入5%~10%的醋酸菌液,搅匀,将温度保持在30 ℃,进行醋酸静置发酵。
经过2~3 d,液面有薄膜出现,说明醋酸菌膜形成,一般1度酒精能产生1%的醋酸,发酵结束时的总酸度可达3.5%~6%。
过滤灭菌在醋液中加入适量的硅藻土作为助滤剂,用泵打入压滤机进行过滤,得到清醋。
滤渣加清水洗涤1次,将洗涤液并入清醋,调节其酸度为3.5%~5%。
然后将清醋经蒸气间接加热至80 ℃以上,趁热入坛包装或灌入瓶内包装,即为成品果醋。
上述液体发酵工艺,能保持水果原有香气。
但应注意,酒精发酵完毕后,应立即投入醋酸菌,最好保持30 ℃恒温进行醋酸发酵,温度高低相差太大,会使发酵不正常。
如果在糖化液中加入适量饴糖或糖类混合发酵,效果更好。
课题2 腐乳的制作一、课题目标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二、课题重点与难点课题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
课题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三、课题背景分析课题背景首先介绍了腐乳是一种发酵的大豆食品,其制作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
豆腐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经微生物分解为小分子肽、氨基酸和甘油、脂肪酸等,再经加工腌制成为腐乳,其主要生产过程离不开微生物的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