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综合征出血热ppt课件
合集下载
肾综合征出血热概述 ppt课件
28
四、发病机制
• 免疫作用 • 免疫复合物引起损伤(Ⅲ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是血 管和肾脏损害的原因 • 其他免疫应答:
– 早期特异性IgE抗体升高,存在Ⅰ型变态反应 – 血小板减少和肾小管损害与Ⅱ型变态反应有关 – 通过CTL细胞介导损伤机体细胞,Ⅳ型变态反应(淋巴细胞攻击 肾小管上皮细胞)
56
轻 体温 毒血症 39OC 轻
中 39-40OC 较重
重 >40OC 严重神经精神 症状
危重 40OC以上(超高温) 抽搐、昏迷、意识 障碍
血压
正常
(<12KPa) 低血压过程
出血现象明显 ++ ~+++
(<9.5KPa) 有休克症状
严重,有腔道 出血 +++膜状物
顽固性休克24h以 上
腔道大出血,血小板 <2万/mm3 +++ ~+++血 + ~++
57
七、并发症
1、腔道出血: 2、中枢神经系统 :脑炎,脑膜炎,高血压脑病,颅内 出血 3、肺水肿 : 1)心衰性水肿:高血容量或心肌损害引起,肺泡内大量 渗出所致。
23
三、流行病学—流行特征
中国HFRS季节分布
100
50~70Ä ê ´ ú 80~90Ä ê ´ ú
¹ ³ É ± È 10 ¨%£ £ ©
1 1 2 3 4 5 6 7
24
8
9
10 11 12
三、流行病学—流行特征
• 周期性 • HFRS也有周期性流行的特点。 全国范围平均每8年出现一个HFRS流行高峰。
• 男女两性均可发病,大多数地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
肾综合症出血热ppt课件
•
5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传染源和宿主动物
• 啮齿动物 (Rodent) :
姬鼠属(Apodemus) :黑线姬鼠,大林姬鼠 家鼠属(Rattus) :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 仓鼠科(Cricetidae) :田鼠亚科(Microtinae)
• 哺乳动物(Mammal):
猫,家兔,家猪,猫头鹰
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出血、肾脏损害 五期临床经过: 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
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病原学(pathogen)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 属于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 汉坦病毒属(Hantavirus genus) 统称汉坦病毒(Hantaviruses, HV)
32
血常规(blood routine)
• WBC:
• RBC: • Hb: • Platelet:
– 中性粒细胞 – 异形淋巴细胞
33
尿常规(urine routine)
• 尿蛋白 • 红细胞 • 白细胞 • 管型 • 尿中膜状物
34
生化检查
• • • • •
肝功能 肾功能 离子 血气分析 出凝血功能检查
44
治疗-其它治疗
• • • • • •
强力宁或甘利欣:强力宁80-120ml;甘利欣30ml。 维生素C:每日2.5-5.0g,静点。 维生素E:200mg,tid,口服。 维生素K3:10-20mg,1-2次/日,肌注或静注。 H2受体阻制剂:甲氰米胍或法莫替丁(高舒达) 。 1,6-二磷酸果糖:40mg/日,静点
42
治疗-补液原则
• • • • • •
平衡盐液为主,辅以胶体液 水肿-多输胶体液,晶体液不宜过多。 脱水-以晶体液为主。 出血及严重贫血者-鲜血,血浆或白蛋白 重病人-白蛋白、血浆 肺部有渗出者,慎用晶体液,用白蛋白。
肾综和征出血热PPT课件
探索病毒与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病毒如何利用宿主细胞 资源进行复制,以及宿主免疫系统如何应答病毒感染等,有助于发现新
的治疗靶点。
针对病毒基因变异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病毒变异规律,预测病毒变异趋 势,为疫苗和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指导。
探索新的治疗策略
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针对病毒 复制周期中的关键环节,寻找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是 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重要手段。同时,需要关注药 物的毒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
社会宣传
利用媒体、网络等渠道宣传预防知识,引导 公众科学预防。
专家指导
邀请专家进行指导,为政府和公众提供科学、 专业的防控建议。
05
研究展望
深入研究发病机制
深入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病机制,包括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 病毒复制周期、病毒基因变异等方面,有助于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 展过程,为治疗和预防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探索新的治疗策略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肾综 合征出血热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因此需要寻找新的治 疗策略,如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免疫治疗等。
免疫治疗也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调节机体免 疫系统,增强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从而达到治疗目 的。例如,利用免疫调节剂、抗体等手段,提高机体 的免疫应答水平。
并发症与后遗症
肺部感染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容 易并发肺部感染,表现 为咳嗽、咳痰、呼吸困
难等症状。
心脏疾病
感染后病毒可引起心脏 疾病,如心肌炎、心包
炎等。
神经系统并发症
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系 统并发症,如脑炎、脑
膜炎等。
后遗症
部分患者治愈后可能遗 留一些后遗症,如肾功
能不全、高血压等。
03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诊断与治 疗
的治疗靶点。
针对病毒基因变异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病毒变异规律,预测病毒变异趋 势,为疫苗和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指导。
探索新的治疗策略
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针对病毒 复制周期中的关键环节,寻找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是 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重要手段。同时,需要关注药 物的毒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
社会宣传
利用媒体、网络等渠道宣传预防知识,引导 公众科学预防。
专家指导
邀请专家进行指导,为政府和公众提供科学、 专业的防控建议。
05
研究展望
深入研究发病机制
深入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病机制,包括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 病毒复制周期、病毒基因变异等方面,有助于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 展过程,为治疗和预防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探索新的治疗策略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肾综 合征出血热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因此需要寻找新的治 疗策略,如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免疫治疗等。
免疫治疗也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调节机体免 疫系统,增强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从而达到治疗目 的。例如,利用免疫调节剂、抗体等手段,提高机体 的免疫应答水平。
并发症与后遗症
肺部感染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容 易并发肺部感染,表现 为咳嗽、咳痰、呼吸困
难等症状。
心脏疾病
感染后病毒可引起心脏 疾病,如心肌炎、心包
炎等。
神经系统并发症
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系 统并发症,如脑炎、脑
膜炎等。
后遗症
部分患者治愈后可能遗 留一些后遗症,如肾功
能不全、高血压等。
03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诊断与治 疗
流行性出血热汇报ppt课件
临床表现与分型
发热期
低血压休克期
少尿期
多尿期
恢复期
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 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 害引起的症状。大多突 然畏寒发热,体温在1~ 2日内可达39~40℃, 热程多数为3~7日,全 身中毒症状表现为全身 酸痛、头痛、腰痛、眼
多在发热4~6日,体温 开始下降时或退热后不 久出现,主要为失血浆 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 。
主要分布在亚洲,其次为欧洲和非洲,美洲病例较少。我国疫情最重,
除青海、台湾省外,均有病例报告。
02 03
季节性
本病虽四季均能发病,但有明显的高峰季节,其中姬鼠传播者以11~1 月份为高峰,5~7月为小高峰。家鼠传播者以3~5月为高峰。林区啮齿 动物传播者以夏季为流行高峰。
人群分布
人群普遍易感,隐性感染率较低,在野生鼠类居住区的野外工作者、农 业工人感染率较高。病后能获得持久性免疫力,很少有二次感染者。
方面的知识。
实施方式
02
通过宣传册、视频、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患者教育。
效果评价
03
患者对流行性出血热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治疗依从性
和自我管理能力得到增强。
心理干预方法选择和应用效果评价
干预方法
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心理支持等。
应用时机
在患者确诊后,根据其心理状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心理干预方 法。
效果评价
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得到缓解,心理状态得到改善,有 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家属参与患者教育和心理干预重要性
家属作用
家属是患者的重要支持者,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对患者的心理和治疗效果有很大影响。
参与方式
家属可以参与患者的教育和心理干预过程,了解相关知识,提供情感支持和帮助。
7肾综合征出血热PPT课件
病理解剖
• 基本病理变化: 全身小血管的广泛性损伤,包括小动脉、小静 脉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和坏死。
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
• 潜伏期—般为7~14日,以2周多见。
• 典型病例病程中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 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的5期经过。
• 非典型和轻型病例可以出现越期现象。
• 疫区流行类型
– 根据宿主动物种类的不同可分为: ①姬鼠型;②家鼠型;③混合型和④实验动物型。
• 人群分布
– 以男性青壮年农民和工人发病较多。
易感性
• 人群普遍易感。
– 流行区隐性感染率为2.5~4.3%。
• 病后有较稳定的免疫性
发病机制
• 病毒直接作用 • 免疫作用
– I、II、 III 、IV型变态反应。 – 细胞免疫
(二)低血压休克期
• 一般发生于4~6病日 • 短者数小时,长者可达6日以上 • 多数患者发热末期或热退同时出现血压下
全身中毒症状
• “三痛”症状:头痛、腰痛、眼眶痛 • 胃肠中毒症状
– 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或腹痛、腹泻。 – 腹痛剧烈者腹部有压痛和反跳痛,易误诊为急
腹症而手术。
• 神经精神症状
– 患者可出现嗜睡、烦躁、谵妄或抽搐等 – 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者,多数发展为重型。
毛细血管损害
– 充血 • 三红体征:颜面、颈、胸等部位潮红,重者呈酒醉貌。 • 粘膜充血见于眼结膜、口腔软腭和咽部。
• 我国流行的主要是I型和II型病毒。
• Sin Nombre病毒:以呼吸窘迫、呼吸 衰竭为主要表现,称汉坦病毒肺综合 征(hantavirus pumonary syndrome).
流行病学
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专家共识PPT课件
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专家共识
汇报人:xxx 2023-12-21
目 录
• 疾病概述 • 预防与控制措施 • 临床诊断与治疗 • 预防与控制的研究进展 • 问题与挑战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临床表现
定义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种由汉 坦病毒(Hantavirus)引起的自然疫 源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不规范
针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治疗方法尚未形成规范化的治疗 方案,治疗效果存在差异。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需与其他发热性疾病进行鉴别,如感冒、肺炎、败血症等。
治疗原则与方法
要点一
治疗原则
以抗病毒、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为主,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要点二
治疗方法
包括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对症治疗、支持治疗和并发症的 预防。
疗效评估与随访观察
疗效评估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
随访观察
对治愈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 复发或后遗症。
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05 问题与挑战
疫苗接种率不高与宣传教育不足
疫苗接种率不高
目前,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接种率普遍不高 ,未能形成有效的群体免疫屏障,导致疾病 在人群中传播。
宣传教育不足
缺乏对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知识的普及和宣 传,公众对疾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了解不足
。
病原体消除难度大与环境改善不易
病原体消除难度大
主要表现为发热、出血、低血压和肾 脏损害。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毛细 血管损伤和肾脏损害,部分患者可出 现严重并发症如急性肾衰竭。
流行病学与传播途径
流行病学
HFRS主要流行于亚洲和欧洲,我 国为其主要流行区。
汇报人:xxx 2023-12-21
目 录
• 疾病概述 • 预防与控制措施 • 临床诊断与治疗 • 预防与控制的研究进展 • 问题与挑战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临床表现
定义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种由汉 坦病毒(Hantavirus)引起的自然疫 源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不规范
针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治疗方法尚未形成规范化的治疗 方案,治疗效果存在差异。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需与其他发热性疾病进行鉴别,如感冒、肺炎、败血症等。
治疗原则与方法
要点一
治疗原则
以抗病毒、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为主,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要点二
治疗方法
包括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对症治疗、支持治疗和并发症的 预防。
疗效评估与随访观察
疗效评估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
随访观察
对治愈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 复发或后遗症。
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05 问题与挑战
疫苗接种率不高与宣传教育不足
疫苗接种率不高
目前,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接种率普遍不高 ,未能形成有效的群体免疫屏障,导致疾病 在人群中传播。
宣传教育不足
缺乏对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知识的普及和宣 传,公众对疾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了解不足
。
病原体消除难度大与环境改善不易
病原体消除难度大
主要表现为发热、出血、低血压和肾 脏损害。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毛细 血管损伤和肾脏损害,部分患者可出 现严重并发症如急性肾衰竭。
流行病学与传播途径
流行病学
HFRS主要流行于亚洲和欧洲,我 国为其主要流行区。
流行性出血热ppt课件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 素为主,增强机体抵抗力。
康复期患者管理
康复期护理
继续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康复期护理工作,促进患者 早日康复。
定期复查
安排患者定期复查,了解康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 避免再次感染。
05 疫苗接种与预防保健知识 普及
流行性出血热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流行性出血热概述 • 病毒性出血热病原学 • 流行性出血热临床治疗 • 护理工作在流行性出血热中作用 • 疫苗接种与预防保健知识普及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流行性出血热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 ,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以鼠 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实验 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和特异性抗体检测等。
鉴别诊断
需要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登革热、钩端螺旋体病等 疾病进行鉴别诊断。这些疾病与流行性出血热有相似的临床 表现,但病原体和治疗方法不同。
02 病毒性出血热病原学
动物源性传播
汉坦病毒主要通过鼠类传播,人 类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或气溶
胶而感染。
虫媒传播
登革病毒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 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
直接接触传播
埃博拉病毒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 血液、体液、分泌物等而传播。
实验室检查方法
血清学检测
检测特异性抗体,如IgM和IgG, 可用于早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03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 素为主,增强机体抵抗力。
康复期患者管理
康复期护理
继续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康复期护理工作,促进患者 早日康复。
定期复查
安排患者定期复查,了解康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 避免再次感染。
05 疫苗接种与预防保健知识 普及
流行性出血热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流行性出血热概述 • 病毒性出血热病原学 • 流行性出血热临床治疗 • 护理工作在流行性出血热中作用 • 疫苗接种与预防保健知识普及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流行性出血热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 ,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以鼠 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实验 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和特异性抗体检测等。
鉴别诊断
需要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登革热、钩端螺旋体病等 疾病进行鉴别诊断。这些疾病与流行性出血热有相似的临床 表现,但病原体和治疗方法不同。
02 病毒性出血热病原学
动物源性传播
汉坦病毒主要通过鼠类传播,人 类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或气溶
胶而感染。
虫媒传播
登革病毒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 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
直接接触传播
埃博拉病毒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 血液、体液、分泌物等而传播。
实验室检查方法
血清学检测
检测特异性抗体,如IgM和IgG, 可用于早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03
《肾综合征出血热》课件
控制策略
监测与预警
建立健全出血热监测网络,及时发现疫情 并采取措施。
病例管理
对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治疗,控制疫情传播 。
疫区处理
对疫区进行封锁、消毒等措施,防止疫情 扩散。
科研支持
加强出血热防控科研工作,为防控提供科 学依据。
国际合作与交流
信息共享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共享出血热疫情信息, 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技术交流
开展出血热防控技术交流,提高全球防控 水平。
经验借鉴
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不 断完善本国的防控策略。
联合研究
开展出血热防控联合研究,共同研发更有 效的防控手段和技术。
04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研究进展
病因研究
病因概述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 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鼠类等啮齿动 物的排泄物传播。
保护易感人群
加强疫苗接种,提高人群 免疫力。
03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环境卫生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清理 垃圾、消除鼠类等病原体 宿主。
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出血热 的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 防控意识。
个人防护
提倡个人卫生,勤洗手、 戴口罩等,避免接触可能 的传染源。
疫苗接种
推广出血热疫苗接种,提 高人群免疫力。
05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年龄、性别、职业等。
发病经过
临床表现、就诊时间、病情变化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等。
案例分析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 查等进行分析,确定是否为肾综
合征出血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
流行病学依据:季节、疫区、鼠接触史 临床表现:三大主症、
五期经过 实验室检查:
诊断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RBC,PLT ➢尿常规:膜样物,蛋白(+++)~(++++) ➢肾功生化检查:BUN,Cr ➢病原及免疫学检查:确诊本病。
早期病人血、尿及尿沉渣细胞及中可检出病毒抗原。 IgG 和IgM抗体检测 IgM 1:20及IgG大于1:40,
因子
扩张(充血)
血
通透性 脆性
血浆外渗 容 组织水肿 量 血液浓缩
出血
休克 低血压
肾损害
少多 恢 尿尿 复 期期 期
病理解剖
基本病变:全身小血管的广泛损伤
➢血管内皮细胞变性、坏死、肿胀,血管不规则收 缩和舒张,管腔内微血栓形成,伴多数脏器损伤
肾脏:肿大、水肿、充血、出血 心脏:右心房内膜下广泛出血 脑垂体:前叶肿大、充血、出血、凝固性坏死,少侵
➢肾损害:蛋白尿、血尿
醉酒貌
软腭出血斑
球结膜水肿出血
搔抓样出血
口腔出血
口鼻结膜皮肤出血
颅内出血
出血:皮下淤 血
临床表现
大片瘀斑
临床表现
低血压休克期( 4~6日)
➢发热末期或热退同时出现血压下降,‘热退后病 情加重’
➢持续时间与病情轻重、治疗措施是否及时正确有 关
➢分三个阶段:低血压倾向、低血压、休克,注意 患者的基础血压
➢呼吸道传播 ➢消化道传播 ➢接触传播 ➢垂直传播 ➢虫媒传播
流行病学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隐性感染率低 ➢感染后大多发病,并获得稳定的免疫力
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 ➢地区性
全世界广泛流行 我国发病率高、占亚洲发病数的98% 湖南湖北江西等9省高发
➢季节性(11——1,5——7月) ➢人群分布
与接触传染源的机会多少有关 男性青壮年农民和工人
临床表现
少尿期(5~8日)
➢三中毒:尿中毒、水中毒、酸中毒 ➢二紊乱: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一加重:出血加重
临床表现
多尿期( 9~14日) 分为三期
➢移行期:尿量增加,但血BUN、Cr反而升高 ➢多尿早期:氮质血症未见改善 ➢多尿后期:注意继发性休克
此期容易脱水和感染,出现第二次休克
临床表现
恢复期
➢补充营养 ➢逐步恢复工作
并发症的治疗
预防
管理传染源:灭鼠 切断传播途径:个人、饮食卫生 保护易感人群:注射疫苗
般消毒剂均敏感。 有20以上个血清型。
病 毒 颗 粒 示 意 图
流行病学
传染源
➢广泛的动物宿主,170多种,臼齿类动物。 ➢主要的传染源是感染汉坦病毒的鼠类,其中以黑
线姬鼠、褐家鼠、大林姬鼠最多见。
褐家鼠和 黑线姬鼠
Deer Mouse and Cotton Mouse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
恢复期(1-3月)
标志:
尿量逐渐回复到<2000ml/日。但肾功能完全恢复 则需更长时间。
并发症
1、内脏出血: 2、中枢神经系统 : 3、肺水肿 : 1)心衰性水肿:由hypervolemic syndrome 或心肌损害引起,主要由于心功能不良及 肺泡内大量渗出致。 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发病机制
病毒的直接作用:
➢病毒血症期的表现 ➢病毒的血清型 ➢脏器中病毒的检出 ➢病毒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损害
免疫应答的作用(Ⅲ型变态反应) 细胞因子和介质的作用(IL—1、TNF)
HFRS发病机制与临床的联系
病 病毒血症
毒
广泛小血管病直Fra bibliotek变 内皮细胞肿胀
接
发热 变性坏死
作
用
免疫 作用
炎症介 质细胞
犯后叶 后腹膜、纵隔:胶冻样水肿
临床表现
潜伏期7~14天,2周多见 五期经过,有越期、重叠现象
➢发热期 ➢低血压休克期 ➢少尿期 ➢多尿期 ➢恢复期
临床表现
发热期
➢发热:体温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 ➢全身中毒症状:‘三痛’,胃肠道症状 ➢毛细血管损害:
充血(‘三红’:颜面、颈部、眼结膜)、 出血(条索状、搔抓样)、 渗出水肿征(‘三浮征’:眼睑、颜面、金鱼眼睛)
治疗
低血压休克期 ➢积极补充血容量:一早二快三适量;晶胶 结合;观察血压变化 ➢纠正酸中毒: ➢血管活性药物: ➢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治疗
少尿期 ➢稳:内环境。严格控制输入量,供给充分 热量,纠酸 ➢促:利尿 ➢导:导泻 ➢透:透析(血透、腹透)
治疗
多尿期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K) ➢防治继发感染
❖一周前出差来京,家中有老鼠。
❖化验:血WBC 24×10*9/L,中性粒细胞85
%,淋巴细胞2%,单核细胞3%,异型淋巴细胞 10%。导尿80ml,尿蛋白(+++), WBC2~5/HP,RBC3~8/HP,尿表面有碎屑 状膜。
❖提问:此病人应诊断什么病?诊断依据是什
么?如何进一步确诊?主要治疗措施是什么?
肾综合征出血热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李春蓉
概述
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鼠为其主要传染源 三大主症:发热、出血、肾损害 五期典型临床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
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我国是高疫区
病原学
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单链RNA病毒 圆形、卵圆形,双层包膜 基因RNA分为大、中、小三个片段(LMS) 抵抗力弱,不耐热和不耐酸,对紫外线及一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40岁,因一天多来发热,半天来
症状加重于4月28日入院。入院前1日发热,体温 39.2 ℃,伴全身不适、腹泻,稀便1次,自己服 用消炎药,入院当日晨感症状加重,头晕及全身 不适而来诊。
❖体检: 35℃,P124次/分,R24次/分,BP
50/30 mmHg,神志清楚,精神萎靡,面部、颈部 皮肤充血,双腋窝下皮肤散在出血点及条状出血 斑。心率快,心律整,无病理性杂音,二肺呼吸 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腹平软、无压痛, 肝脾未触及,四肢末端冰凉紫绀。
双份血清4倍上升.
➢PCR检查病毒RNA
血中异型淋巴细胞
尿中膜状物
治疗
原则: ➢三早一就 ➢把好三关
治疗
发热期 ➢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INF-α;3MU、 ➢减轻外渗:①积极补充血容量;②降低血 管通透性;③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 ➢改善中毒症状:物理降温、激素 ➢防治DIC:低右、丹参,肝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