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小学研学旅行主题课程教学设计示例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方案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改进,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逐渐受到关注。
研学旅行是指学生在校外开展一系列与学科相关的实践活动,并借助实地环境中的资源和条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科能力。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方案的制定,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丰富他们的学习经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原则1.学科整合: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到研学旅行中,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和应用所学内容。
2.情感体验: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增强他们对于学科内容的感受和理解度。
3.任务导向:每个研学旅行活动都需要给学生明确的任务,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教师引导: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应提供专业指导和监督,确保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获得有效学习。
1.课前准备在研学旅行活动开始前,教师需要为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了解目的地的相关背景知识、联系实地考察点的工作人员、安排学生的住宿和交通等。
2.实地考察活动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科特点,设计不同的实地考察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是参观博物馆、实地考察生态环境、参观企业等。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和感受相关知识,并完成相应的任务。
3.学习探究任务每个实地考察活动都需要明确给学生一个学习探究任务,让他们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比如,在参观博物馆时,可以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展品进行详细的研究并写下观后感;在实地考察生态环境时,可以要求学生了解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措施。
4.总结回顾在研学旅行结束后,教师需要与学生一起进行总结回顾。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经验分享,让他们讲述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并引导他们自主总结和总结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5.评价与奖励根据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全面的评价,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展示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并鼓励表现优秀的学生。
研学旅行专题课程方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名称《探索自然奥秘,传承文化精髓》研学旅行专题课程二、课程背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研学旅行的相关政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程旨在通过研学旅行的方式,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体验不同地域的文化,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三、课程目标1. 了解研学旅行活动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2. 通过实地考察,提升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分析能力。
3.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爱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四、课程内容1. 研学旅行前的准备- 研学旅行目的地的选择与介绍- 研学旅行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研学旅行所需的物资准备2. 研学旅行过程中的活动- 参观自然景观,了解地理环境与生态系统- 走进历史遗迹,感受历史文化底蕴- 参与互动体验,体验地方特色民俗文化- 开展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环保宣传等3. 研学旅行后的总结与反思- 撰写研学旅行心得体会- 交流研学旅行中的收获与感悟- 总结研学旅行活动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五、课程实施1. 时间安排- 研学旅行活动为期3-5天,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地点选择-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址、民俗风情村等地。
3. 组织形式- 采用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或任课教师担任研学旅行活动负责人。
4. 安全保障- 制定详细的安全预案,确保研学旅行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 配备充足的生活物资和医疗用品。
六、课程评价1. 学生自评- 学生根据研学旅行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2. 教师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在研学旅行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3. 家长评价- 家长根据孩子的表现,对研学旅行活动进行评价。
4. 研学旅行成果展示- 学生通过研学旅行心得体会、摄影作品、视频等形式,展示研学旅行成果。
七、课程资源1. 教材与资料- 编写研学旅行专题课程教材,收集相关资料。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方案设计原则及范例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方案设计原则及范例一、引言中小学研学旅行是一种以课程为基础,结合实地考察、文化交流和实践体验的教育活动。
它为学生提供了身临其境的学习机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为设计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方案,以下是一些设计原则和范例。
二、设计原则1. 教育目标导向: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方案的设计应以教育目标为导向,突出学生的学科知识、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课程方案应明确所希望学生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以此进行教学活动的选择和设计。
2. 科学性和全面性: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方案应科学合理,能够覆盖到学科知识的各个层面,并且能够涵盖各种学科,从而实现跨学科的综合素质教育。
课程方案应从多个维度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使学生能够全面而系统地学习。
3. 知识性和趣味性: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方案应注重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使学生在实地考察中能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课程方案设计时,可以采用一些趣味教学方法,如教学游戏、小组合作等,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4. 灵活性和个性化: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方案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需求。
教师在设计课程方案时,应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兴趣和学习风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课程方案设计范例下面是一个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方案的设计范例,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为主题:1. 课程名称:《探寻中国历史文化之旅》2. 教育目标:a) 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b) 培养学生的实地考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和地理知识;c)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
3. 方案内容:a) 第一天:参观故宫和天安门广场,了解中国的封建帝王制度和宫廷文化。
b) 第二天:参观长城和明十三陵,了解中国的边防防御体系和封建社会的历史演变。
c) 第三天:参观西安兵马俑和大雁塔,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承和佛教文化的影响。
中小学研学旅行主题课程教学设计实例
中小学研学旅行主题课程教学设计实例我国中小学研学旅行活动普遍存在设计粗糙、内容空泛、考虑学生特点不够等现象。
参照学科课程严谨地规范,基于多年从业经验和实际调研,按照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讨论了研学旅行活动课程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并据此设计了一些实例课程。
本文着重讨论研学旅行主题课程设计的工作内容及实际设计示例。
一、研学旅行课程的含义及意义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再次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希望强化研学旅行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研学旅行课程,是围绕“游”“研”结合的形式而设计的课程。
实践意义在于,培育和践行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论意义在于,将学生所学的各学科理论体系内化为自身的智力体系。
最终,提升社会整体文明素养。
二、主题课程教学设计的工作内容1.课程设计评价,可从课程设计思想前瞻性,教育目标的合理性,课程内容选择与安排的适切性,课程结构的严谨性,课程实施的有效性,课程管理的有序行和课程满意度等方面展开。
2.确定研学主题。
研学课程主题以生为本。
根据学生学龄、学段、学习目的设计主题。
一次研学体验可以根据景点的不同设计多个主题,比如我们常说“工农商”。
一个主题课程时间长度以至少1个小时到一整天的6个小时左右为宜。
3.明确教学条件要求。
明确研学课程实施时需要的教具/设备、耗材/道具、场地条件、场景创设、辅助工作人员、资源方配合等,以及包括对课程教师的要求等。
4.设计教学内容与过程。
这是研学旅行主题课程开发设计的关键任务,主要课程内容与过程的细化安排设计,包括将景点的游览路线、学习资源、研学学习方式、时间长度四方面考虑。
研学过程是一个学术研究体验过程,要避免以讲代学、以观代学。
5.提示安全及特别注意事项。
学生户外活动的安全级别要求要高于一般成人活动,必须仔细地分析教学实施过程的所有细节,标注其中需要特别留意、提醒、监控的环节,做到防患于未然。
同时对一些特别问题如儿童不宜、付费消费等要给予标注、处理办法等,并在开课前下发安全预案。
旅行研学课程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课程名称:旅行研学课程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旅行研学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旅行规划、团队协作和独立思考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视野。
四、教学内容:1. 旅行研学课程概述2. 旅行规划与准备3. 旅行中的团队协作与沟通4. 旅行研学成果展示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3. 小组讨论法4. 实践操作法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2. 旅行研学课程概述3. 旅行规划与准备4. 旅行中的团队协作与沟通5. 旅行研学成果展示6. 总结与反思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旅行研学课程的理解程度2. 学生在旅行中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3. 学生旅行研学成果的展示八、教学资源:1. 旅行研学课程相关书籍、资料2. 旅行研学课程案例3. 旅行研学课程实践场地二、范文一、课程名称:旅行研学课程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旅行研学课程的目的和意义,认识到旅行研学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在旅行中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四、教学内容:1. 旅行研学课程概述2. 旅行规划与准备3. 旅行中的团队协作与沟通4. 旅行研学成果展示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旅行研学课程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旅行规划与准备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旅行中的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
4.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旅行研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旅行研学课程,引导学生了解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2. 旅行研学课程概述讲解旅行研学课程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让学生认识到旅行研学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性。
3. 旅行规划与准备分析旅行规划与准备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旅行规划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中小学研学旅行主题课程教学设计示例
中小学研学旅行主题课程教学设计示例研学旅行作为一种特殊的课程形式,通过将学生带到实际场景中,将课堂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为了更好地设计中小学研学旅行主题课程,本文将以"历史文化之旅"为例,探讨其中小学研学旅行主题课程的教学设计。
一、项目背景与目标本项目的背景是中小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的兴趣较低,缺乏实践体验的机会。
因此,通过开展历史文化之旅,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提高历史学科的学习效果。
项目目标:1. 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与热爱;2. 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实施方案1. 教学内容本次历史文化之旅将分为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教师通过多媒体、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旅行目的地的历史文化背景。
(2)实践阶段:学生到达目的地,参观实地,进行体验式学习,包括参观博物馆、遗址、探索古建筑等。
(3)总结阶段:学生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对本次研学旅行进行总结和反思。
2. 实施方案(1)准备阶段:教师通过课件、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研学旅行的目的地、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点。
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好奇和思考。
(2)实践阶段:学生前往目的地,体验历史文化之旅。
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名老师或者专门的导游。
学生在导游的带领下,参观各个景点,了解历史文化的渊源。
学生在实地参观过程中,可以进行互动交流,观察记录,体验活动等。
教师或导游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层次和学科知识进行引导和讲解。
(3)总结阶段: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将所学知识进行展示。
学生可以撰写一份游记,记录自己在研学旅行中感受到的历史文化魅力,以及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学生也可以组织演讲、展览等形式,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研学成果。
2023年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方案设计原则及范例
2023年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方案设计原则及范例一、设计原则:1. 实践性原则:研学旅行是为了提供学生实践性的学习机会,因此课程方案设计应重视实践和体验的内容,使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和实践。
2. 综合性原则:研学旅行不仅仅包括学科知识的学习,还应该综合考虑多个学科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3. 体验性原则:研学旅行应该注重学生的体验,通过亲身参与和感受,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 轻松愉快原则:研学旅行是学生放松和娱乐的机会,课程方案设计应注重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5. 环保可持续性原则:研学旅行应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课程方案设计应避免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并鼓励学生学习环保知识。
二、范例:研学主题:探索自然生态1. 目的地选择:青岛崂山- 青岛崂山是中国的五大名山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景观。
- 在崂山进行研学旅行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山林、水域、动植物等多样的自然生态环境。
2. 日程安排:第一天:- 上午:抵达崂山,参观一处山顶的观景台,了解生态环境和地理特点。
- 下午:进行山地步行活动,观察并记录动植物种类,学习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天:- 上午:参观崂山自然博物馆,了解山区生态系统的构成和特点,学习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 下午:参观一个当地农场,了解农田生态系统的运作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第三天:- 上午:参观一处海洋生态保护区,学习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
- 下午:参加海滩清洁活动,了解垃圾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并亲手参与环保行动。
3. 学科内容:- 生物学:学习动植物分类和观察方法,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概念。
- 地理学:了解地理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学习山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
- 环境科学:学习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意义,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4. 活动设计:- 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学生能够直接观察和感受到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和变化。
- 动手实践:通过采样、观察和记录动植物种类,学生可以提高科学实验和观察的能力。
研学旅游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背景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进研学旅行的相关政策和教育部门的要求,结合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本课程旨在通过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旅行中成长,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1. 了解我国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增强民族自豪感;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主题以“行走中的课堂”为主题,通过实地考察、互动体验、动手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旅行中感受历史、体验文化、探索自然。
四、课程设计思路1.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研学旅行目的地;2. 制定详细的行程安排,确保课程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3.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计丰富多样的研学活动;4. 强调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五、课程内容1. 研学旅行目的地选择: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产、自然景观、科技园区等;2. 行程安排:包括交通、住宿、餐饮、景点游览、研学活动等;3. 研学活动设计:a. 历史文化类:参观博物馆、古建筑、历史遗址等,了解历史文化;b. 自然景观类:游览自然风光、参观地质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等,感受自然之美;c. 科技创新类:参观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等,了解科技发展;d. 互动体验类:参与民俗活动、手工制作、户外拓展等,锻炼实践能力;4. 安全教育:强调安全意识,制定应急预案,确保研学旅行活动安全有序。
六、课程实施1. 教师团队: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研学旅行经验的教师组成;2. 研学导师:负责组织研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实践;3. 学生分组:根据学生年龄、兴趣爱好和性别等因素进行分组,确保团队协作;4. 课程评价: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全面了解学生在研学旅行中的表现。
七、课程总结1. 教师总结:对研学旅行课程进行总结,分析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2. 学生总结:引导学生对研学旅行活动进行总结,分享学习心得和收获;3. 课程反馈:收集学生、家长和教师对研学旅行课程的反馈意见,为后续课程改进提供依据。
中小学研学旅行主题课程-学习计划示例
中小学研学旅行主题课程-学习计划示例1. 课程介绍本研究计划旨在为中小学学生设计一个有趣且有意义的研学旅行主题课程。
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和实地考察,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相关主题并提高他们的研究兴趣和能力。
2. 研究目标- 增强学生对特定主题的理解- 发展学生的实地考察能力-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3. 研究内容本课程将涵盖以下主题和相关活动:1. 主题:自然生态- 实地考察生态保护区,观察自然生态系统- 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并撰写报告- 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如植树造林2. 主题:历史文化- 参观历史博物馆,了解相关历史文化知识- 进行实地考古活动,探索古代文明- 参与传统手工艺制作活动,了解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3. 主题:科学探索- 参观科学实验室,观察实验过程和科学现象- 进行实地探索活动,解决科学难题- 参加科学展览,展示自己的科学成果4. 课程安排本课程的研究时间为五天,安排如下:- 第一天:介绍课程主题,研究目标和活动策划- 第二天:实地考察和实验活动- 第三天:讨论和整理数据,准备展示材料- 第四天:展示和分享成果,进行小组讨论- 第五天:总结和反思,颁发结业证书5. 评估方式本课程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作业和报告的完成质量- 展示和分享成果的能力6. 教学资源本课程需要以下教学资源支持:- 实地考察地点的安排和导游服务- 相关教学材料和参考书目- 实验室设备和材料- 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软件7. 总结本学习计划将为中小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多样的研学旅行主题课程。
通过实地考察和活动,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相关主题,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同时,通过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学生将培养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希望学生们在这个课程中能够收获知识和乐趣,并展示出他们的学习成果。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设计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课程名称】:XXX研学旅行课程二、课程背景【课程背景】: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研学旅行课程旨在通过走出校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生活,增长见识,提高综合素质。
三、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 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4.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四、课程内容【课程内容】:1. 研学旅行主题: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研学旅行主题,如历史文化、自然科学、科技创新等。
2. 研学旅行地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研学旅行地点,如历史文化名城、自然风光景区、科技园区等。
3. 研学旅行活动:(1)参观考察:参观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址、博物馆、科技园区等,了解相关历史、科技知识;(2)实践体验:参与当地特色活动,如手工艺制作、民俗体验、户外拓展等;(3)主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主题讲座,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知识讲解;(4)交流互动:与当地居民、同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增进了解,拓宽视野。
五、课程实施【课程实施】:1. 研学旅行时间: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年龄特点,合理安排研学旅行时间,确保学生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下进行学习。
2. 研学旅行组织:成立研学旅行领导小组,负责研学旅行的整体规划、组织协调和安全管理。
3. 研学旅行师资:选拔具备丰富教学经验和研学旅行经验的教师担任研学旅行导师,确保课程质量和学生安全。
4. 研学旅行安全:制定详细的安全预案,确保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的安全。
六、课程评价【课程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在研学旅行结束后,对自身在课程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2. 同学互评: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分享研学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和心得体会。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研学旅行中的表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2024年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方案设计原则及范例
2024年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方案设计原则及范例一、设计原则1. 教育性原则:研学旅行应以教育为核心,通过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综合性原则:研学旅行应充分结合多个学科,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和文化等领域的知识,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的融合。
3.灵活性原则:研学旅行方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科特点,灵活设计活动内容和形式,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水平,使之既具挑战性又易于学生接受。
4. 循序渐进原则:研学旅行方案应根据学科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知识基础,按照由简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循序渐进地组织活动,提升学生学科能力。
5. 实践性原则:研学旅行方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鼓励学生亲自实践并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
6. 安全性原则:研学旅行方案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安全,确保活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提供必要的安全措施和紧急预案。
7. 可持续性原则:研学旅行方案应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环境和资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课程方案设计范例主题:探索自然之美年级:初中一年级学科:地理、生物活动时间:3天活动地点:某地市太湖湖区活动目标:1. 了解太湖的地理特点和生物资源。
2. 体验自然,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3. 学习使用地理工具,如地图和罗盘。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活动内容安排:第一天:1. 到达太湖湖区,参观太湖博物馆,了解太湖的地理特点和水生动植物资源。
2. 下湖采访渔民,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捕鱼方式。
3. 进行水质测试,了解太湖的水质状况。
第二天:1. 进行湖岸线考察,学习使用地图和罗盘定位,并进行太湖地理环境调查。
2. 分组进行太湖生物多样性调查,记录发现的动植物种类。
3. 进行湖水采样和显微镜观察,了解微生物在太湖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第三天:1. 参观太湖大桥,了解桥梁工程和交通运输的发展。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背景1. 响应国家教育部门关于推进研学旅行的号召,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2. 通过研学旅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增长知识,提升综合素质。
3. 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研学旅行地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科技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团队协作精神、环保意识等。
三、课程内容1. 研学旅行地选择:根据学校所在地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研学旅行地。
2. 课程主题设计:结合研学旅行地的特点,确定课程主题。
3. 课程实施步骤:(1)前期准备:组织学生进行研学旅行地的资料收集、调研,了解当地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等。
(2)行前教育:进行安全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环保教育等。
(3)研学旅行:组织学生前往研学旅行地,开展实践活动。
(4)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对研学旅行过程中的所学所得进行总结和反思。
四、课程实施1. 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单位,成立研学旅行小组,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担任组长。
2. 时间安排:根据研学旅行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行程。
3. 活动安排:(1)参观学习: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科技馆等,了解相关知识。
(2)实践体验:参与互动体验、户外拓展、手工制作等活动。
(3)交流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心得交流,分享研学旅行过程中的所见所闻。
五、课程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2. 评价内容:(1)知识掌握:了解研学旅行地相关知识的情况。
(2)能力提升:观察力、思考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爱国主义情怀、团队协作精神、环保意识等方面的培养。
3. 评价方法:(1)学生自评:学生根据研学旅行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2)小组互评:研学旅行小组内进行互评,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中小学研学旅行主题课程教学设计示例
中小学研学旅行主题课程教学设计示例一、研学旅行的教育理念与目标研学旅行是一种校外教育形式,旨在通过集体旅行和集中食宿的方式,让学生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
它继承了我国传统游学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
全面发展的人研学旅行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通过户外教学和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的培养研学旅行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创新思维、沟通表达等,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体验式学习研学旅行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践参与,通过观察、探究、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成长。
教育与旅行的结合研学旅行将教育与旅行相结合,让学生在旅行中学习,在学习中旅行,实现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道德养成教育通过集体生活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生活自理能力、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
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参观历史遗迹、革命圣地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学科知识的深化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学科知识。
综合能力的提升通过团队合作、问题解决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领导力、团队协作、问题解决等。
个性与潜能的发展通过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发现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与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原则教育性原则:研学旅行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核心,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在旅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课程内容应与学校教育目标相一致,有助于学生的知识拓展和能力提升。
安全性原则:学生的安全是研学旅行的首要前提。
在课程设计中,必须考虑到各种潜在的安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
确保学生在旅行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
实践性原则:研学旅行课程应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和实际操作。
研学旅行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研学旅行的目的和意义。
- 学习研学旅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 掌握研学旅行中的安全知识和团队合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研学旅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 研学旅行中的安全知识和团队合作技巧。
2. 教学难点:- 如何在研学旅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研学旅行的精彩瞬间,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参加过研学旅行的经历,引起共鸣。
(二)新课讲授1. 研学旅行的目的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研学旅行的目的,如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锻炼能力等。
-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研学旅行的意义。
2. 研学旅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研究选题:确定研学主题,选择合适的地点。
- 准备工作:制定行程安排、准备物资、了解安全知识等。
- 实地考察:参观、调研、采访等。
- 总结汇报: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分享成果。
3. 研学旅行中的安全知识和团队合作技巧:- 强调安全意识,讲解常见的安全事故及应对措施。
- 讲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分享团队合作技巧。
(三)实践活动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研学旅行的具体方案。
2. 实地考察:根据研学方案,进行实地考察。
3. 总结汇报:各小组分享研学成果,进行总结和反思。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四、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研学旅行心得体会。
2. 设计一次研学旅行方案,并准备相关材料。
五、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方案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方案中小学研学旅行是一种以学校为单位组织,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通过参观、实践、探索等方式,在参与式的环境中提升综合素质和学科知识的教育活动。
下面是一份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方案,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系统、有针对性的研学旅行课程: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2. 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参观、探索、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
3. 拓宽学生的视野:通过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人群,拓宽他们的视野。
4. 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通过参观有特色的科研机构、企业等,让学生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实际应用情况,提高他们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课程安排1. 地点选择:根据课程目标,选取有特色、与学科知识有关的景点或场所作为研学旅行地点。
2. 时间选择: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和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时间段进行研学旅行活动。
3. 活动内容安排:(1) 参观科研机构或实验室:选择一些科研机构或实验室,让学生参观、了解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应用情况。
(2) 企业参观:选择一些有特色的企业,让学生参观企业的生产线、车间等,了解生产过程和企业的管理模式。
(3) 自然景观探索:选择一些有特色的自然景观,让学生进行野外考察、探索和体验,了解自然界的奥秘和生物多样性。
(4) 历史文化体验:选择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让学生体验古代文化活动、参观历史建筑等,增进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5) 社会实践活动:选择一些社区或公益组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6) 团队合作游戏:在活动安排中适时加入团队合作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问题导入:在每次研学旅行之前,可以提出几个与旅行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猜测,激发学习兴趣。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案例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案例研学旅行是一种结合教育和旅游的活动,旨在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自然环境等方面的知识,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案例,供教育工作者参考。
案例一:探究古城文化地点:中国南方某古城时间:5天课程设计:第一天:到达古城,安排参观古城的城墙、城门和城楼等建筑,了解古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第二天:参观古城的博物馆,了解古城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
第三天:体验传统手工艺,如剪纸、刻字、织布等,了解古城的传统工艺和生活方式。
第四天:参观古城的庙宇和古迹,了解古城的宗教文化和历史文化。
第五天:整合所学内容,进行小组展示和总结。
案例二:探索自然生态地点:中国西南某自然保护区时间:7天课程设计:第一天:到达保护区,了解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和保护目标。
第二天:徒步登山,观察保护区内的野生动植物和自然景观。
第三天:组织生态游戏,体验自然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第四天:参观当地的农业和畜牧业,了解当地的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第五天:进行生态保护实践,如植树、环境清理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六天:观看生态纪录片,加深对生态保护的理解和认识。
第七天:整合所学内容,进行小组展示和总结。
案例三:探索异域文化地点:某亚洲国家时间:10天课程设计:第一天:到达目的地,了解当地的基本情况和文化特点。
第二天: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和历史文化遗址,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第三天:学习当地的语言和文化礼仪,与当地学生交流互动。
第四天:参观当地的宗教场所和文化景点,了解当地的宗教和文化。
第五天:体验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和文化艺术,如织锦、雕刻等。
第六天:参观当地的生产企业和商业街区,了解当地的经济和商业特点。
第七天:进行当地的文化体验活动,如民俗节日、文化活动等。
第八天:参观当地的学校和机构,了解当地的教育体制和文化教育。
研学旅行实践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研学旅行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体验式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培养综合素质。
本案例以某中学八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一次以“探索历史遗迹,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研学旅行实践活动。
二、案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案例实施1. 研学旅行前准备(1)制定研学旅行方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选择合适的研学旅行地点,如红色教育基地、历史遗迹等。
(2)组织学生进行前期学习:通过查阅资料、观看纪录片等方式,让学生对研学旅行主题有一定的了解。
(3)成立研学旅行小组:每组5-6人,选组长,明确组内分工。
(4)制定研学旅行日程安排:包括出行时间、地点、活动内容等。
2. 研学旅行过程(1)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如某革命烈士纪念馆,了解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传承红色基因。
(2)参观历史遗迹:如某古代城堡,了解我国古代历史和文化。
(3)体验式学习:分组进行任务,如模拟古代战争、制作传统手工艺品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
(4)团队协作: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5)总结分享:每组选代表进行研学旅行成果展示,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
3. 研学旅行总结(1)撰写研学旅行报告:总结研学旅行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形成研学旅行报告。
(2)评选优秀研学旅行小组:根据研学旅行过程中的表现,评选出优秀研学旅行小组。
(3)反思与改进:针对研学旅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研学旅行提供借鉴。
四、案例效果1. 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2. 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合作,提高了沟通能力。
小学研学旅行我做主活动方案设计
小学研学旅行我做主活动方案设计一、活动主题。
“探索未知,研学之旅我做主”二、活动目的。
1. 让学生走出校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
2. 培养学生的自主规划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 通过研学旅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活动主体。
[小学名称]全体学生。
四、活动时间。
[具体日期],为期[X]天。
五、活动地点。
[详细的研学地点,如历史文化名城、自然保护区等]六、活动准备。
1. 成立活动筹备小组。
由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
负责活动的整体策划、安全保障、与研学地点的沟通协调等工作。
2. 宣传动员。
(1) 召开全校师生大会,介绍研学旅行的意义和活动安排,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 制作宣传海报,张贴在校园内的宣传栏,展示研学地点的特色和活动亮点。
3. 学生自主组队。
(1)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成研学小组,每组人数控制在[X]人左右。
(2)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小组内的讨论和活动安排。
4. 研学计划制定。
(1) 各小组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自主制定研学计划。
包括研学的主题、行程安排、研究课题、预期成果等内容。
(2) 各小组将研学计划以手抄报或PPT的形式进行展示,互相交流学习,然后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5. 安全保障。
(1)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包括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活动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2) 购买意外保险,确保每个学生都有相应的保障。
(3) 安排足够数量的教师和家长志愿者全程陪同,负责学生的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理。
七、活动流程。
1. 出发仪式。
(1) 全体师生集合,学校领导讲话,强调活动的安全和纪律要求。
(2) 各研学小组展示自己的队名、队旗和研学口号,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2. 研学旅行途中。
(1) 教师和家长志愿者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趣的互动活动,如知识问答、唱歌比赛等,缓解旅途疲劳。
(2) 学生观察沿途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做好记录,为后续的研学活动积累素材。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方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探索历史,传承文化——研学旅行课程》二、课程背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决定开展研学旅行课程。
通过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综合能力。
3. 增进学生与自然、社会、文化的互动,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4. 培养学生关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
四、课程内容1. 历史文化知识普及:介绍我国古代文明、历史名人、重要事件等。
2. 地域特色体验:参观当地博物馆、历史遗迹、文化遗址等。
3. 实践活动:开展实地考察、角色扮演、团队协作等活动。
4. 互动交流:组织学生与当地居民、专家进行交流互动。
五、课程实施1. 确定研学旅行地点: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兴趣,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景点。
2. 制定研学旅行方案:包括行程安排、活动内容、安全保障等。
3. 组织学生报名:通过班级、年级、学校等多渠道进行宣传,组织学生报名参加。
4. 开展研学旅行:按计划实施课程内容,确保行程顺利进行。
5. 评估与反馈:收集学生、家长、教师对研学旅行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课程。
六、课程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学习成果:通过考试、作业、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在研学旅行中的知识掌握程度。
3. 综合素质:关注学生在研学旅行中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4. 家长满意度:收集家长对研学旅行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家长对课程效果的满意度。
七、安全保障1. 制定安全预案:针对研学旅行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制定详细的安全预案。
2. 做好安全教育:在研学旅行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3. 配备专业师资:聘请有经验的导游、教师等,确保行程安全有序。
4. 购买保险: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降低意外风险。
佳木斯市中小学研学旅行线路主题化设计
佳木斯市中小学研学旅行线路主题化设计佳木斯市是中国黑龙江省的一个美丽城市,这里有浓郁的冰雪文化和历史文化,也是众多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理想之地。
如何让研学旅行更富有趣味性和教育性呢?我们可以考虑将线路主题化设计,以下是几个主题化设计的示例。
1.冰雪世界探究之旅佳木斯市是中国的冰城,这里每年的冬季都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
因此,我们可以开展冰雪世界探究之旅主题线路,带领中小学生了解冰雪文化和冰雪运动。
线路安排如下:第一天:参观佳木斯冰雕馆和佳木斯冰雪大世界,了解冰雕的制作过程和历史文化。
第二天:到雪乡体验滑雪、雪地越野等冰雪运动项目,同时了解当地传统文化和饮食。
第三天:参观北大荒冰雪王国,了解冰雪运动的历史和现状,同时学习如何保护冰雪资源。
2.森林探险之旅佳木斯市有着很多美丽的森林和自然保护区,研学旅行可以将线路设计为森林探险之旅主题。
这样可以让中小学生亲近大自然,了解森林生态环境和动植物资源。
线路安排如下:第一天:参观鸡西市的森林公园,学习如何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
第二天:到牡丹江市的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了解当地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
第三天:参观桦南县的万亩岭自然保护区,了解森林的生态系统和自然演化。
3.历史文化探究之旅佳木斯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因此可以开展历史文化探究之旅主题线路。
这样可以让中小学生了解历史文化背景,学习先进文化知识。
线路安排如下:第一天:参观佳木斯市的古城墙和解放广场,了解建筑文化和城市发展历程。
第二天:到同江市的黄河大合唱纪念馆,了解抗日战争背景和红色文化精神。
第三天:参观桦川县的雷锋纪念馆,学习雷锋精神和志愿服务。
总之,研学旅行的主题化设计可以让中小学生学习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能够提高研学旅行的教育效果。
以上所列三个主题线路仅作为参考,具体实现还需要考虑安全、教育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研学旅行主题课程教学设计示例2017-05-18 16:51:02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7年4期张剑光摘要:我国中小学研学旅行活动普遍存在设计粗糙、内容空泛、考虑学生特点不够等现象。
参照学科课程严谨地规范,基于多年从业经验和实际调研,按照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讨论了研学旅行活动课程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并据此设计了一些实例课程。
关键词:研学旅行主题课程教学设计素质教育中小学生笔者在重庆市十多年国际、国内研学旅行产品设计的经历中,深感目前国内研学旅行活动普遍存在内容开发设计不足等问题。
在考察了重庆市内外一些素质教育基地、中小学研学旅行(社会实践)以及各种可供研学旅行使用的内容资源基础上,着重讨论研学旅行主题课程设计的工作内容及实际设计示例。
一、研学旅行的主题课程教学设计的含义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再次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希望强化研学旅行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研学旅行是校外教育、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形式。
研学旅行活动多在户外进行,在“没有墙的教室”中进行教学,涉及的教学资源、过程比比学校教室课堂复杂很多,客观上对教学设计的要求更高。
而要实现研学活动的素质教学目标,就必须对研学旅行活动的进行符合教育规律和实际情况的教学设计,从而规范教学过程。
研学旅行主题课程教学设计,就是参照学校学科课程的正规教学管理与实施,在符合教育思想、理论和规律的前提下,对旨在提升学生素养的研学内容与活动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系统化的细化设计,从而形成各主题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案(教案)。
显而易见,作为有组织的中小学生校外素质教育活动,研学旅行不同于一般的成人旅游、不同于学校教室课堂学科课程的教学,也不同于一般的春游/秋游或者夏令营/冬令营。
在设计研学旅行主题课程时,应当特别考虑其教育价值、体验与实践过程、趣味性、真实场景、学生认知能力、安全性等。
二、主题课程教学设计的工作内容1.候选资源的评估与梳理。
即参照“六大核心素养”的总体培养目标,对一定区域内一切可能用于研学旅行的各种资源、场景/条件进行广泛地考察,包括大自然、工业、农业、商业、各种服务业、文化历史、科学研究、艺术、社会活动、政府行为,等等。
首先是本地及周边的资源,其次是其他省市以及国际视野的资源。
考察的重点是评估这些资源对于素质教育的适用性、可用性以及接待条件。
一般一个班的学生50人左右整体出行,对课程实施点的场地条件有一定要求。
2.确定主题。
户外教育的内容往往很难简单地归类于某一个类型或者只有单一的培养目标,而是具有综合性、多目标性。
但每个主题课程应当所有侧重,不能为了很多教学目标而装太多的内容与过程,必须做适当的取舍和提炼,形成相对完整的主题内容和过程。
一个主题课程时间长度以至少1个小时到一整天的6个小时左右为宜。
3.明确教学条件要求。
明确研学课程实施时需要的教具/设备、耗材/道具、场地条件、场景创设、辅助工作人员、资源方配合等,以及包括对课程教师的要求等。
4.设计教学内容与过程。
这是研学旅行主题课程开发设计的关键任务,主要课程内容与过程的细化安排设计,包括做什么、怎么做、做多久。
5.提示安全及特别注意事项。
学生户外活动的安全级别要求要高于一般成人活动,必须仔细地分析教学实施过程的所有细节,标注其中需要特别留意、提醒、监控的环节,做到防患于未然。
同时对一些特别问题如儿童不宜、付费消费等要给予标注、处理办法等。
6.准备课程附件资料。
每个主题课程都需要一些辅助的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资料,为教师备课或者作为教学内容使用。
主题课程教学设计工作的成果是教学方案。
但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不可能一次性完成,需要往复修改:初稿——教师备课演练(模拟)——修改——学生上课试验——修改——学生正式上课——完善修改。
三、研学旅行主题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实例基于上述课程教学设计思路并参考国外研学旅行相关案例,我们针对重庆市中小学生国内研学旅行开发设计了近几十个主题课程教案。
限于篇幅,以下仅选取其中2个实例。
研学旅行主题课程教学方案实例1:主题课程名称: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福耀玻璃)。
课程特色:(1)走进世界先进的中国汽车玻璃生产工厂!(2)亲眼见识中国制造的能力和魅力。
课程目标:(1)感受、认识反映中国经济的制造业具体形态。
(2)观察科学、严密的生产组织过程,领会精益求精的精神和科技的力量,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应用的兴趣。
(3)从企业创始人曹德旺的成功历程和慈善行为,感受中国人的勤劳有为,培养“我为中国人和中国而骄傲”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
主要内容:(1)了解福耀玻璃企业发展的历程、现状和主要产品。
(2)了解福耀玻璃创始人的传奇经历和慈善行为。
(3)了解汽车玻璃原片的生产过程。
适合对象:5~12年级(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能力,内容深度适当调整)。
实施地点:福耀玻璃汽車玻璃厂。
教具及教学条件:(1)玻璃厂的各生产环节正常运行。
(2)安排厂区内较宽敞、安静区域便于为学生集中讲解。
对课程教师的要求:(1)能够讲解该企业集团发展简史和曹德旺的主要经历以及慈善行为。
(2)能够讲解玻璃原片生产过程及解答学生问题。
(3)该企业的主要产品和市场。
安全及特别事项:(1)对玻璃生产过程的高温等环节参观要适度压缩停留时间。
(2)生产过程高度自动化、流程化,教师必须随时监控和干预学生不恰当行为。
(3)反复提醒学生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纪律、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参考资料:附件1:福耀玻璃的发展简史、现状、主要产品;附件2:福耀玻璃创始人曹德旺简历和慈善活动;附件3:视频/动画:浮法玻璃生产原理和过程主要教学过程(合计时长:125分钟):1.教学问题导入:“同学们,中国首位获得“安永企业家奖”(被誉为企业界的奥斯卡)的企业家是谁?”“奔驰车的玻璃哪里生产的?”“玻璃是烧出来的还是压出来的?”与学生互动(10分钟)。
2.课程老师介绍课程主要内容安排及相关注意事项和纪律(10分钟)。
3.课程老师讲解曹德旺的创业、慈善以及福耀玻璃的发展历程、现状、主要产品。
如企业有宣传片,可观看。
并与学生适度互动。
(30分钟)4.播放视频(动画),介绍浮法玻璃生产原理(15分钟)。
5.厂技术员介绍参观的整体安排及注意事项(5分钟)。
6.依照生产过程依次参观:熔融、退火、切裁、磨边、包装等。
在重点环节停留、讲解,并回答学生问题(40分钟)。
7.参观结束时,教师点评任务完成情况并对表现优秀者表扬(15分钟)。
研学旅行主题课程教学方案实例2:主题课程名称:我当猕猴桃小果农。
课程特色:(1)3千亩优质高山生态猕猴桃基地,风景宜人,空气清新。
(2)亲近泥土、亲近自然,当一回小果农。
(3)体验劳动的乐趣,享受劳动成果的甜美!课程目标:(1)学习猕猴桃的植物学知识及栽培技术。
(2)学习、体验果园劳动。
(3)感受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
主要内容:(1)认识猕猴桃果树及生长、栽培特点。
(2)体验猕猴桃栽培部分环节劳动(春季为纯劳动、秋季可采果)。
适合对象:1~7年级(根据学生年级酌情调整内容)。
实施地点:黑山谷新西南猕猴桃基地。
教具及教学条件:(1)果园相关劳动工具,足够50个学生使用。
(2)可供学生劳动操作的、无安全隐患的地块。
(3)植株挂牌及配套固定物(统一或学生自制挂牌)。
对课程教师的要求:(1)能够讲解猕猴桃的植物分类特征。
(2)能够讲解、示范猕猴桃栽培的知识及劳动。
(3)能够讲解猕猴桃的营养价值。
(4)能够讲解中国猕猴桃(重庆)产业概况。
安全及特别事项:(1)学生着轻便服装,备防晒帽、创可贴、蚊虫咬伤药物。
(2)学生果园劳动过程中,教师严密监控学生位置与活动状态,禁止私自行动、预防意外。
(3)如果是采摘季节,采摘带走的猕猴桃(限量1公斤/人)的费用,可计算在课程费用内,或让学生自愿选择并支付相关费用。
教学参考资料:附件1:猕猴桃的植物学特征;附件2:猕猴桃的生长和栽培技术;附件3:猕猴桃的营养价值;附件4:中国(重庆)猕猴桃产业概况;附件5:视频图像:不同种类的主要猕猴桃水果主要教学过程(合计时长:205分钟):1.教学问题导入:“同学们知道公狗母狗,但你知道公猕猴桃树和母猕猴桃树的区别?”“为什么有的猕猴桃有毛、有的没有”“猕猴桃的都是红心的吗”与学生互动(10分钟)。
2.课程老师、猕猴桃基地技术员介绍课程主要内容安排和及相关注意事项和纪律(10分钟)。
3.步行前往果园,沿途欣赏美丽自然风光(10分钟)。
4.介绍猕猴桃的植物学知识,播放视频图像(可用较大的IPAD),讲解猕猴桃生长要求、栽培特点。
让学生触摸、闻、观察,并回答问题(30分钟)。
5.分组、分配任务、分配必要劳动工具、(分配幼苗),前往劳动地块(10分钟)。
6.技术员讲解劳动要领、示范,让学生代表演示并点评。
典型的劳动可能包括:人工授粉、疏果、套袋、施肥、除草、剪枝、摘果等(15分钟)。
7.学生分组按要求完成劳动任务,教师巡视帮助或解答问题。
如果学生劳动部分到达要求,果园方可以支付适当的劳务费,“我当小果农,我挣劳动钱!”(90分钟)。
8.学生挂牌,供学生以后再次来观察自己的劳动成果(10分钟)。
9.学生结束劳动、集中,教师点评任务完成情况并对表现优秀者表扬,命名“猕猴桃小果农”称号若干,并让其分享经验和体会(20分钟)。
四、结束语学生通过研学旅行走进大自然、走进工厂/农场、走进社会等,要在“没有墙的教室”里学有所得,科学地设計各种研学旅行主题课程是必要和必须的。
讨论及主题课程实例,旨在提供一些研学旅行主题课程教学设计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