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善中国失业率的统计方法
失业率的统计与分析
失业率的统计与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波动和不稳定,失业率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失业率进行统计与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一、失业率统计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XX年底,全国失业率达到了X%,比去年同期增加了X个百分点。
在各个行业中,服务业、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失业率尤为突出。
从性别和年龄角度看,女性、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失业率相对较高。
二、失业率原因分析1.经济下行压力:全球经济的波动和不稳定,导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企业面临订单减少、成本上升等问题,纷纷裁员减薪,使得失业率上升。
2.产业结构调整: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逐渐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
在这个过程中,部分传统行业的企业倒闭,导致员工失业。
3.技能不匹配:部分劳动者所掌握的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无法适应新的就业环境,导致失业率上升。
4.地域差异: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导致不同地区的失业率也存在差异。
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而欠发达地区的就业难度较大。
三、失业率影响分析1.家庭和个人:失业会导致家庭和个人收入减少,生活质量下降。
同时,失业人员可能需要依赖社会救济和福利,增加社会负担。
2.社会保障体系:失业人员数量的增加会加大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可能导致社会保障资金不足,影响其他领域的支出。
3.经济发展:高失业率会抑制消费和投资,影响经济增长。
同时,失业人员可能需要重新培训和再就业,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金投入,不利于经济的短期恢复。
四、建议和对策1.加强经济调控:政府应加强经济调控,稳定经济增长,减少经济波动对就业的影响。
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手段,支持企业扩大生产,创造就业机会。
2.产业结构调整:政府应引导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鼓励企业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提高就业质量。
同时,应加强对传统行业的支持和改造,避免过度淘汰员工。
3.技能培训:政府应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市场适应性。
失业率的统计与意义
失业率的统计与意义失业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失业情况的重要指标,也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参考。
本文将从失业率的统计、影响因素和意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失业率的统计失业率通常是通过劳动力调查和登记数据得出的。
劳动力调查是一种非正式的调查方式,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对一定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但没有工作的人进行调查,以获取失业率的数据。
这种调查方式虽然不够准确,但能够反映整体就业形势,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而登记数据则是由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就业服务机构、社会保障机构等收集的失业人员信息,以获取更准确的失业率数据。
这种数据通常受到政策因素的影响,如政府的就业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
二、失业率的影响因素失业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周期、产业结构、教育水平、人口结构等。
经济周期是影响失业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经济繁荣时,劳动力需求增加,失业率下降;经济衰退时,劳动力需求减少,失业率上升。
产业结构也是影响失业率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逐渐取代第二产业成为就业的主导产业,而第三产业的就业门槛相对较低,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也相对较低,因此更容易导致结构性失业。
教育水平也是影响失业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水平越高,劳动者越容易找到工作,失业率越低。
此外,人口结构也是影响失业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会导致劳动力短缺,进而导致失业率上升。
三、失业率的意义失业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失业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就业形势,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
其次,失业率可以作为政府制定就业政策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就业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来促进就业,降低失业率。
此外,失业率还可以作为企业制定人力资源策略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企业可以通过分析失业率来了解市场趋势和竞争环境,从而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策略。
总之,失业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就业形势的重要指标,其统计方法和影响因素复杂多样。
失业率趋势分析
失业率趋势分析近年来,失业率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失业率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稳定,也直接影响着广大民众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失业率的趋势进行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一、失业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失业率是指在劳动力人口中,愿意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人数与劳动力人口总数的比例。
通常失业率的计算方法是将失业人数除以劳动力人口总数,再乘以100%。
失业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就业情况和经济状况。
二、失业率的趋势分析1. 全球失业率趋势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全球失业率也受到了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
近年来,受到国际金融危机、贸易摩擦等因素的影响,全球失业率整体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
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中,失业率普遍较高,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挑战。
2. 国内失业率趋势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推进,我国失业率整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和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较快,就业机会相对较多,失业率相对较低。
但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失业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三、失业率背后的原因1. 宏观经济因素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和经济周期的波动是导致失业率波动的重要原因。
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都会对失业率产生影响。
2. 劳动力市场因素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是决定失业率高低的重要因素。
如果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就业岗位不足,失业率就会上升;反之,就业岗位充足,失业率就会下降。
3. 教育和技能水平教育和技能水平直接影响着个体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如果劳动力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知识,就会导致失业率上升。
四、失业率对社会的影响1. 经济影响失业率的上升会导致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下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同时,失业人口增加会给政府带来更大的社会保障压力。
2. 社会影响失业率的上升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
失业率的计算方法及其经济含义
失业率的计算方法及其经济含义失业是指劳动力中有就业意愿但找不到工作的人数。
失业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在经济领域具有广泛的研究价值和政策指导意义。
本文将介绍失业率的计算方法,并探讨其在经济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1. 国际劳工组织推荐的计算方法国际劳工组织(ILO)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制定了国际上通用的失业率计算方法。
根据ILO的定义,失业者是指那些在过去一段时间内(通常是一个月)没有工作,但积极寻求就业并且能够立即开始工作的人。
根据ILO的计算方法,失业率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劳动力参与率、就业人数、失业人数以及有效就业人数。
劳动力参与率 = (劳动力人口 / 劳动年龄人口)* 100%就业率 = (就业人数 / 劳动力人口)* 100%失业率 = (失业人数 / 劳动力人口)* 100%有效就业率 = (有效就业人数 / 劳动力人口)* 100%其中,劳动力人口是指年龄在某个范围内、能够参加生产活动且积极参与劳动力市场的人口,有效就业人数是指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至少有固定工作时间且所得收入稳定的就业者。
2. 失业率的经济含义2.1 经济增长与失业率失业率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经济增长水平高时,企业需求人才增加,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失业率相对较低;而经济增长水平低时,企业需求减少,导致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相对较高。
因此,通过观察失业率可以直观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
2.2 社会稳定与失业率高失业率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
长期高失业率会导致社会不平衡现象加剧,进而引发社会问题,并可能诱发社会动荡。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政府需要关注并采取措施降低失业率,提高就业机会。
2.3 政策制定与失业率失业率对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当失业率较高时,政府可以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如扩大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创新创业、培训技能等来促进经济增长和提升就业水平。
而当失业率较低时,政府则应注重提升劳动力质量和优化产业结构,以适应未来经济发展需求。
对完善我国失业统计体系论文
对完善我国失业统计体系的若干思考摘要我国现行失业统计体系较之过去已有重大改进,但在失业统计内涵的界定、统计外延过窄以及统计指标和调查方法等诸多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
本文分析了这些问题与不足,同时,对我国现行失业统计体系的完善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关键词失业统计指标方法中图分类号:f019 文献标识码:a失业问题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切身利益,是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而且已构成改革能否平稳推进的约束条件之一。
因此,解决好失业和再就业问题是当前各级政府最紧迫的工作之一。
加强失业统计,以确保失业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
一、失业统计的内涵从经济学意义上讲,所谓失业就是劳动力的闲置,即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一种状态,也可以说是劳动者与劳动资料在总量、结构、时间、空间上没有有效结合。
失业人口是指在劳动力市场上滞留着的没有工作但正在积极寻找或等待被重新招回工作的群体。
失业人口通常可以分为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两部分。
具体说,失业人口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因工作合同已终结或暂时停止,目前没有工作但正在寻找有报酬工作的人;(2)从未曾受雇工作,现正寻找有报酬工作的人;(3)已经退休,但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工作,并正在寻找有报酬工作的人;(4)目前尚无工作,但已经安排好在某一段时期后开始从事一项新工作的人;(5)暂时被解雇而又没有薪金的人。
二、我国现行失业统计存在的问题(一)失业人口的统计口径界定不准,标准不一致。
在失业人口的统计界定方面,一是年龄上限的问题。
我国很多超过退休年龄的人仍然具有劳动能力并且有工作要求,他们虽完全符合失业的定义,但却没有被包含到失业人口中去,这必然使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与失业率和实际值偏离较大。
二是失业计算中的“工作时间”定制的标准低。
在我国的调查失业定义中,把在调查标准时间前一周内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时间不足1小时者视为失业人口。
而按照国际惯例,失业统计范围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时间累计取得的报酬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人,我国的工作时间标准就显得偏低。
调查失业率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曾湘泉
【摘 要】调查失业率取代登记失业率是大势所趋,但这并不意味着调查 失业率就是完美无缺的。文章从多个方面分析了调查失业率可能存在的问题, 并且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文章首先分析了识别失业人口和劳动力人口方面 可能 存 在 的 问 题 ,即 在 计 算 调 查 失 业 率 分 子 和 分 母时可 能存 在 的 问 题 ;其 次 分 析了传统调查失业率计算方法所没有考虑的失业不平等和就业不足问题。为解 决这两个问题,文章介绍了两种调查失业率计算方法。
分母不是 LF,而是 A。这一问题主要是学者的研究习惯造成的。(2)可能出现劳动参与率和
失业率同时增加的现象。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是,A 的数值保持不变,而 U、LF 的数值增加,
且 U 增加的绝对值大于 LF。
上面只是从理论上给出计算失业率的方法,在实际计算失业率时还会遇到很多问题。首
先是失业率计算公式中的分母—— —劳动力人口认定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劳动力人口是经
“劳动力人口”。在后一类国家,计算出的失业率会偏低,因为军人有薪水大多是符合“就业
者”的条件而被视为“就业者”。在对待无报酬家务劳动人员方面,问题比较复杂。有的国家
是 把 这 一 类 群 体 完 全 归 为“ 非 劳 动 力 人 口 ”,有 的 国 家 是 把 该 群 体 完 全 归 为“ 就 业 者 ”,有 的
通常与如何处理一些特殊群体密切相关,如学生、军人、无报酬家务劳动人员等①。在对待学
生群体方面,有的国家把学生视为“非劳动力人口”,有的国家把学生视为“劳动力人口”。在
后一类国家中,计算出的失业率会偏高,因为学生大多是符合“失业者”的条件而被视为“失
业者”。在对待军人群体方面,有的国家把军人视为“非劳动力人口”,有的国家把军人视为
就业率与失业率的统计测算与解读
就业率与失业率的统计测算与解读就业率和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就业情况的重要指标,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就业率与失业率的统计测算方法,并对其进行详细解读。
一、就业率的统计测算就业率是指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具体的统计测算方法如下:1.定义劳动力人口:劳动力人口是指年龄在15岁以上的所有人口,包括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
一般来说,劳动力人口由各国统计机构根据人口普查或抽样调查数据测算得出。
2.确定就业人口:就业人口是指劳动力人口中从事各种经济活动并能获取收入的人数。
就业人口通常由就业调查或者从社会保险、纳税等记录中获得。
3.计算就业率:就业率的计算公式为就业人口除以劳动力人口,然后乘以100%。
就业率的数值越高,表示就业人口相对较多,就业形势较好。
二、失业率的统计测算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也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失业率的统计测算常采用以下方法:1.定义失业人口:失业人口是指劳动力人口中没有工作并且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有求职行为的人数。
失业人口的界定标准各国不尽相同,一般根据就业调查或者登记失业人员统计得出。
2.确定劳动力人口:与计算就业率时的劳动力人口定义相同。
3.计算失业率:失业率的计算公式为失业人口除以劳动力人口,然后乘以100%。
失业率的数值越高,表示失业人口相对较多,就业形势较差。
三、就业率与失业率的解读1.就业率高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指标之一。
高就业率意味着就业人口相对较多,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经济活力较强。
低就业率则反映出就业形势较差,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2.失业率高低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就业市场供需状况。
高失业率通常与经济衰退、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有关。
失业率的高位存在使得社会稳定受到影响,成为社会问题的重要根源之一。
3.了解就业率与失业率的数据对政府制定就业政策、经济管理和社会治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失业率于统计方法脱节
失业率于统计方法脱节引言失业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就业情况的重要指标,对于制定就业政策和评估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我们常常看到的失业率数据与我们所经历的实际就业状况存在明显的脱节。
这种脱节主要源于统计方法的不完善和失业定义的模糊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失业率与统计方法之间的脱节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统计方法的不完善就业人口的定义失业率的计算通常以就业人口为基础。
然而,如何定义就业人口却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
在严格意义上,就业人口仅包括那些有工作但正在休假或不工作的人员。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多人可能具有一份工作,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参与劳动,比如家庭主妇、离退休人员等。
这些人不计入就业人口,进而导致失业率的低估。
失业的定义和测量失业的定义通常是指那些正在积极寻找工作但找不到的人。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如何界定一个人是积极寻找工作还是已经放弃找工作存在很大的主观性。
一些人可能长期失业,但由于心灰意冷或对就业前景失去信心而停止积极找工作。
这部分人员在失业率的计算中被排除,致使失业率的统计结果偏低。
季节性和临时性工作统计方法通常没有考虑到季节性和临时性工作的影响。
在某些行业,如农业和旅游业,工作机会可能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波动。
许多人在淡季失业,但在旺季又找到了工作。
这种季节性的变化使失业率的变化难以准确反映实际就业状况。
改进的建议为了减少失业率与实际就业状况之间的脱节,我们可以考虑以下改进的方法:细化就业人口的定义应该细化就业人口的定义,包括那些虽然没有参与劳动但有意愿参与劳动的人。
例如,家庭主妇因为家庭责任而暂停工作的,应被纳入就业人口范围。
这样做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劳动力市场的实际情况,避免失业率的低估。
完善失业的定义和测量为了更准确地判断一个人是否积极寻找工作,可以通过在调查中加入更多细节问题的方式来衡量一个人的就业意愿和行动。
例如,询问被调查者最近是否与用人单位接触、是否参加过就业培训等。
宏观经济学中的失业率分析
宏观经济学中的失业率分析失业率是宏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市场的状况。
本文将深入探讨失业率的计算方法、影响因素以及对经济的影响。
一、失业率的计算方法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处于就业状态的人口所占比例。
一般来说,失业率的计算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人口普查法和劳动力调查法。
1. 人口普查法人口普查法是通过人口普查的方式得出失业率。
它基于整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据,计算失业人数与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这种方式相对简单,但更新速度较慢,往往用于国家级数据的汇总和调整。
2. 劳动力调查法劳动力调查法则是通过样本调查的方式得出失业率。
研究人员会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就业状况的详细信息,据此计算出失业率。
劳动力调查法更加精确,可以提供更实时的失业率数据。
二、失业率的影响因素失业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我们将重点讨论经济增长、劳动力市场柔性以及政府政策等方面的因素。
1. 经济增长经济的增长速度会直接影响失业率。
当经济增长迅速时,企业出现更多的招聘需求,就业机会增加,失业率降低;相反,当经济不景气时,企业裁员增多,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上升。
2. 劳动力市场的柔性劳动力市场的柔性也会对失业率产生影响。
柔性劳动力市场指的是劳动力在换岗、流动性方面的灵活性。
如果劳动力市场柔性较高,劳动者可以更容易地找到适合的工作,失业率相对较低;反之,如果劳动力市场柔性较低,劳动者的流动性受限,失业率则可能较高。
3. 政府政策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也会对失业率产生一定影响。
例如,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节,政府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促进就业,进而降低失业率。
此外,政府还可以采取培训、教育等措施,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提高就业能力和机会。
三、失业率对经济的影响失业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
1. 经济成本高失业率会导致经济成本的增加。
失业者无法获得稳定的收入,无法购买商品和服务,从而影响整体需求,使得整个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失业率统计标准(一)
失业率统计标准(一)失业率统计标准什么是失业率?失业率指在劳动力人群中,没有工作但正在寻求工作的人数与劳动力人口总数之比。
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失业率统计方法失业率统计需要从抽样调查、就业登记、社保缴纳等途径获取数据。
根据国际惯例,需要统计劳动力人口、就业人口、失业人口等指标。
国际失业率标准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统计标准,失业率应包括以下人群:1.在调查期内至少没有一份工作且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曾积极地寻找过工作的人,称为失业人口。
2.在调查期内至少有一份工作的人,被称为就业人口。
3.然而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没有工作,同时也没有积极寻找工作,即使有能力或愿望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称为非劳动力人口。
我国失业率统计我国失业率统计以全国就业人口抽样调查为主,同时结合就业登记、社保缴纳等数据。
与国际标准略有不同,我国失业率将非劳动力人口也计入劳动力人口总数,导致失业率较低。
失业率统计存在的问题由于劳动力人口数量、就业登记等原因,失业率统计存在着一定误差。
此外,被调查对象在填写问卷时也可能存在回避、伪装等情况,进一步影响失业率的准确性。
总结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就业情况的重要指标,但其统计方法和标准需要不断完善和修正,以更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同时,对于失业人口的援助和帮助也是非常重要的。
失业率的意义失业率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同时也可以帮助决策者调整政策,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
失业率不应被过度解读虽然失业率颇具代表性,但其反映的仅仅是一个指标。
在我们了解失业率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其他因素对于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例如生产率、人口结构、行业结构等等。
失业率降低的政策政府可以采取一些经济政策来促进就业和降低失业率,例如减税、补贴、鼓励外商投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
健康稳定的劳动力市场一个健康稳定的劳动力市场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十分关键的。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政府、企业和个人都需要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就业和创造就业机会。
我国失业率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失业率作为衡量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其变化趋势对于政府决策、企业发展和居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通过对我国失业率数据的分析,旨在揭示失业率的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政策制定者和相关机构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发布的就业统计数据。
数据主要涵盖了城镇登记失业率、调查失业率等指标,并对数据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清洗和整理。
三、失业率现状分析1. 失业率总体水平近年来,我国失业率总体水平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到2020年下降至3.8%。
同期,调查失业率也从4.3%下降至3.8%。
这表明我国就业市场整体稳定,就业形势持续向好。
2. 失业率结构分析(1)性别结构:从性别结构来看,男性失业率略高于女性。
这可能与男性就业者面临的工作压力较大、就业竞争激烈有关。
(2)年龄结构:25-59岁年龄段的失业率相对较高,这可能与该年龄段就业者面临的工作经验和技能要求较高有关。
(3)学历结构:低学历者失业率较高,高学历者失业率相对较低。
这表明我国教育水平对就业竞争力有显著影响。
四、失业率特点分析1. 季节性波动:我国失业率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尤其在春节前后和毕业季。
这可能与季节性经济波动、企业招聘需求变化等因素有关。
2. 结构性矛盾:我国失业率存在结构性矛盾,即劳动力供需结构不匹配。
一方面,部分行业和地区劳动力供不应求;另一方面,部分行业和地区劳动力供过于求。
3. 地区差异:我国失业率存在地区差异,东部沿海地区失业率相对较低,中西部地区失业率相对较高。
这可能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就业政策等因素有关。
五、失业率影响因素分析1.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影响失业率的重要因素。
当经济增长放缓时,企业用工需求减少,失业率上升;反之,当经济增长加快时,企业用工需求增加,失业率下降。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计算方法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计算方法以下是 7 条相关内容:1. 嘿,你知道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是咋算出来的不?就好比你想知道一个班级里没交作业的同学比例。
先确定调查对象,就像确定班级里的同学一样。
然后就是去统计这些人里有多少是没工作的。
这不就像数没交作业的人数嘛!简单吧?2.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的计算呀,其实就像一场游戏里计算得分一样。
我们要把合适的人放进游戏里,就像确定哪些是城镇人员。
然后看他们中间失业的情况,这就类似看游戏中没达标的情况。
你说有意思不?比如,老张在城镇里,那他就得被算进去呢!3. 哎呀呀,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的计算方法可重要啦!就像是给城镇这张大拼图凑齐缺失的那一块。
我们得仔细找那些没工作的小块,然后数清楚它们的数量,再和整体对比一下。
你想想看,不就和找拼图里缺的那块差不多嘛!像小李家隔壁的小王,是不是就可能是其中一块呀!4.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算起来就像搭积木呀!先把要搭的积木准备好,这就是城镇的人群呀。
然后看看有多少积木没搭上去,也就是失业的人。
你说妙不妙?比如城东区的刘阿姨,要是没工作,那她就是没搭上去的那块积木哟!5. 嘿,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计算啊,就跟我们分糖果一样。
先把城镇的人当成一堆糖果,然后看看有多少糖果没被分出去,这就是失业的呀!会了不?像隔壁街的小赵不工作,不就是那颗没被分出去的糖果嘛!6.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的算法呀,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数星星。
先确定天空的范围,就是城镇嘛,然后在这片天空中看看有多少星星不亮,那就是没工作的人呀。
这好理解吧?就像镇上的老孙头没活干,他就是那颗不亮的星星啦!7.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的计算,其实很简单粗暴哟!就像看一场比赛,统计有多少人没上场。
把城镇人员看成参赛选手,失业的就是没上场的。
懂了吧?比如开小卖部的老周一直没生意,他可不就是没上场的那个嘛!结论:总之,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的计算,就是通过确定范围、统计数量,然后得出一个反映就业状况的数据呀。
失业率统计与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分析
失业率统计与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分析在现代社会中,劳动力市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领域。
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而失业率统计则是评估劳动力市场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分析失业率统计与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并探讨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一、失业率统计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失业率是指在劳动力人口中,正在寻找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人数占劳动力人口总数的比例。
计算失业率的常用方法是将失业人口除以劳动力人口,然后乘以100%。
失业率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统计标准有所差异,但总体上都是以人口普查、调查问卷和就业登记等方式进行统计。
二、失业率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失业率统计是衡量劳动力市场状况的重要指标,具有以下几个意义和作用:1. 经济状况的反映:失业率的高低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
失业率高常常意味着经济不景气,生产和消费活动减少,人们的就业机会减少。
相反,失业率低则意味着经济繁荣,就业机会多,人们的生活水平相对较高。
2. 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的评估:失业率统计可以帮助评估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平衡程度。
当失业率高时,意味着劳动力供大于求,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就业难度增加。
而失业率低则意味着劳动力需求大于供应,劳动力市场相对宽松,就业机会较多。
3. 政府政策制定的参考依据:失业率统计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当失业率较高时,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如鼓励创业、提供培训机会等。
而当失业率较低时,政府则可以采取措施来防止劳动力市场过热,如调整税收政策、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等。
三、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分析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教育水平、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等。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进行分析。
1.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劳动力市场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增长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劳动力市场的繁荣。
相反,经济衰退会导致企业裁员,就业机会减少,劳动力市场状况恶化。
我国16-24岁失业率统计标准
我国16-24岁失业率统计标准
我国16-24岁失业率的统计标准如下:
首先,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资源利用程度的核心指标,一般来讲,失业率上升意味着更多的劳动力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较大。
对于16-24岁年龄段的失业率,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统计范围:通常包括所有16-24岁的人口,无论他们是在校学生、已就业还是处于无业状态。
2.统计部门:失业率数据通常由国家或地区的统计部门发布。
在中国,这些数据可能由国家统计局或地方统计局收集和发布。
统计方法:失业率数据是通过收集劳动力调查数据或就业调查数据得出的。
这些数据通常基于样本调查,并经过统计方法的处理来生成具有代表性的数据。
3.数据解读:在解读16-24岁失业率数据时,需要考虑到其他相关因素,如经济形势、季节性因素、教育水平和工作经验等。
总的来说,我国16-24岁失业率的统计标准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旨在提供客观、准确的数据,以帮助政府、企业和社会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就业问题。
中国失业率计算方法
中国失业率计算方法
一、中国失业率的计算方法
1、失业率是指就业人口中失业人数在就业人口总数的比重。
2、定义:失业率=失业人数÷就业人口总数×100%
国家统计局定义的中国失业率计算方法:
(1)月度就业调查:选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一定数量城镇和农村,从中抽取样本,对就业人口进行全面调查,计算各抽样单位人口的实际就业人数、登记总人数、登记失业人数,月统计时间为每月20日,满足条件的失业人数占登记总人数的比率记为当月的失业率。
(2)年度就业调查:每年3月1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在上年12月31日24时进行全面的就业调查,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计算当年失业率,记为当年的失业率。
二、中国失业率的变化原因
1、国家政策不断完善,劳动力市场放宽,促进就业,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并提高就业稳定度,减少失业率的变化幅度。
2、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环境的变化,企业调整和技术革新等,都会影响中国失业率的变化。
3、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政策的改善,也会使中国的失业率有所变化。
- 1 -。
中国失业统计分析
中国失业统计分析中国失业统计分析1.2.2失业的测量指标根据失业定义,可以确定衡量就业和失业的标准,从⽽可以对失业状况加以衡量进⽽掌握最基本的宏观经济变量——失业率及其变化趋势。
失业率是失业⼈员在劳动⼈⼝中所占的⽐率,即失业率 =%100?劳动⼒⼈数失业⼈数城镇失业率的计算⽅法是:城镇失业率 =%100?+城镇登记失业⼈⼝城镇就业⼈数城镇登记失业⼈数3中国失业状况的统计分析3.1我国失业的基本趋势和特点3.1.1我国改⾰开放后出现的三次失业⾼峰表⼀城镇登记失业⼈数及失业率(年末登记数)资料来源:《中国⼈⼝和就业统计年鉴2009》图⼀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1978-2008)由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1)改⾰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三次较⼤规模的失业⾼峰,分别是在1980年,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及2003年;(2)进⼊21世纪以来,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这表明近年中国城镇的就业形势有所恶化;(3)尽管上升趋势⼗分明显,然⽽⾃2000年以后,城镇登记失业率⼀直在3.0%-4.5%的范围内波动,相对稳定。
第⼀次失业⾼峰,也就是1980年,全国登记失业⼈数541.5万⼈。
这⼀时期各级政府通过⿎励国有企业建⽴经营实体、⼦⼥顶替和⼤⼒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等措施,⽤了5年的时间平抑了这次失业⾼峰。
到1985年底,城镇失业率已降⾄1.8%;第⼆次失业⾼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随着经济转型的速度加快,国家开始对就业存量进⾏改⾰,在国有企业实⾏富余职⼯的下岗分流,开始真正触及劳动⼒的存量结构。
在下岗分流的⾼峰时期2000年底,全国共有下岗职⼯911万⼈,远远超过当年城镇登记失业⼈⼝,导致实际失业率在2000年达到改⾰开放以来的最⾼峰。
第三次失业⾼峰⼤约在2003年。
此时正值中国加⼊WTO,全球化对中国经济乃⾄就业的影响不断加⼤;短期内,对原来就业格局的撞击讲显得更加突出,⼀些部门的就业机会不仅不会增加,反⽽有所减少,从⽽带来了更多的结构性失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完善中国失业率的统计方法如何完善中国失业率的统计方法摘要:失业率作为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学习指标,对我们的经济决策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准确真实的统计失业率就显得意义重大。
目前我国的失业率还存在很多问题,应当完善失业统计体系,逐步引入调查失业率统计指标。
关键词:失业率;登记失业率;调查失业率一、我国失业率统计现状目前,中国官方惟一定期发布的失业率为“城镇登记失业率”,它是我国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在制定短期、中期、乃至长期社会经济发展计划(规划)时所采用的重要调控指标之一。
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计算公式为: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 城镇单位就业人员×100%(注:其中城镇登记就业人员应除开使用的农村劳动力、聘用的离退休人员、港澳台及外方人员城镇单位中的不在岗职工、城镇私营业主、个体户主、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
)(一)我国失业率的的尴尬对于我国真实的失业率一直是众说纷纭,越来越多的学者、民众对官方统计的失业率表示质疑。
例如,按照近几年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官方数据,即便在危机发生后的2008年和2009年,中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也始终保持在5 % 以下,2008年12月15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称,中国城镇失业率约为9 .4 % ,这一数字是人社部统计数字的两倍还要多。
之所以出现这么大的偏差,主要的原因在于统计方法的偏差。
人社部统计是统计的登记失业率,而社科院统计的调查失业率。
而这两种统计方法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失真情况也日益严重。
(二)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的缺点查阅了一些文献,可以将我国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的缺点归纳如下:1、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以本地的城镇户籍人口为统计对象,不能全面反映失业率的真实情况。
因为,一是不能反映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人口的失业状况;二是不能反映事实上已进入城市务工经商的大量进城农民工的失业状况,三是不能反映那些在城市间迁徙流动而并未转移户籍的那部分城镇户籍人口的失业状况。
把这样多的劳动力排斥在我国的失业统计范围之外,显然是不合理的。
2、失业人数中不包括众多的下岗职工。
20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导致的大批下岗人员,按照官方的统计方法,也不属于政府定义的失业人员,因为这部分人与原单位名义上的雇佣关系依然存在。
而在目前的状况下,下岗和失业实在看不出有什么根本性的差别。
有人曾经做过测算,如果当下美国采取中国统计局和人社部的统计方法,美国现在的失业率大概为2.9 %,远远低于其官方统计的约10%的数字。
3、将登记作为失业统计的前提,缺少科学性。
登记人数少于实际人数,很多人不愿登记,因为这种登记手续繁琐且很难拿到失业救助金。
4、失业率统计工作效率低下,不能及时准确反映失业情况。
我国失业统计只统计年末的城镇失业人数和失业率,间隔时间长,这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反映全年的失业变化情况。
5、失业率统计环节过多,降低了信息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
我国目前失业率统计最主要的途径是,各地方政府劳动行政管理部门对每年上报的失业(求职)人数进行层层上报总。
这种多环节的统计方式必然影响信息的准确性。
另外失业率统计部门某些领导官僚作风严重,一些工作人员素质不高,而且缺乏敬业精神,这些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失业率统计的质量。
二、美国失业率统计现状美国作为当今的大国,在失业率的统计方面也发展得比较成熟,其科学的统计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美国采用的是调查失业率。
美国劳动统计局每月对现期的随机6万个住户进行调查,将每个住户中的16岁以上的人分为“就业者、失业者、不属于劳动力者”,然后用以下公式计算:失业率=失业人数失业人数 +就业人数×100%这种调查统计的样本分散,数据量比较大,6万户人家约有11万劳动人口。
在抽取这6万户人家前,整个美国的县市被划分成2025个地理区域(即取样单元),美国人口普查局再从中选出824个,代表美国各州各区域以及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该抽样调查涵盖了乡村和城市地区,各种工业区和农业区。
抽样调查中的6万户中每月会有1/4进行更换。
调查数据汇总到位于华盛顿的人口普查局总部。
三、中美失业率统计模式的比较中美失业率统计的异同,也就是登记失业率与调查失业率的异同。
据国际劳动组织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统计的116个国家中,采用调查失业率的国家有76个,占65.5%,包括美国、法国、日本、韩国、希腊等国;采用登记失业率的国家有8个,占6.9%,包括中国、蒙古、阿塞拜疆、布隆迪、亚美尼亚、塔克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卢森堡;采用两种方式调查公布的国家有32个,占27.6%,包括德国、英国、荷兰、俄罗斯、瑞士等国。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目前世界的主流还是采用调查失业率。
他们有以下具体的区别:(一)组织方式不同登记失业率的基础是各级失业机构的行政记录,通过将各级的行政记录进行汇总而得到登记的失业人数。
这种组织方式的优点是不需要组织专门的调查,可以较快地取得记录上所有的汇总数据,但其关键是要有健全、完备、高效、便捷的机构体系和数据传递体系。
调查失业率的基础是对住户进行的调查记录,通过将一家一户的调查记录进行汇总而得到有关劳动力就业与失业的数据,并据此推算出劳动力数据、就业数据、失业数据以及劳动参与率、失业率等一系列数据。
这种组织方式的优点是通过一次调查可以取得全部有关劳动力的一整套数据,便于数据的衔接使用,但其关键是要有完整的抽样框和业务熟练、责任心强的调查员队伍。
(二)使用的失业定义不同登记失业率使用的失业定义是具有当地非农业户口,男在16岁至59岁,女在16岁至49岁,具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已在就业登记机构进行了失业登记的人。
而调查失业率失业的定义基本上是国际普遍采用的定义,即在一定年龄以上,在参考期内没有工作,当前可以工作,并在特定的时期内采取具体寻找有薪就业或自主就业的所有人。
比较这两个定义我们就会发现,二者有很大的不同。
一是失业登记对人员有严格的限制,只有对具有本地非农业户口的人才进行登记,也就是说只有具有本地非农业户口的人才有可能被统计为失业人口;而失业调查没有任何限制,只要符合失业的三个判定条件,都会被统计为失业人口。
二是登记注重的是登记本身,只有进行了失业登记的人才被认为是失业;而失业调查只看状态而不论是否进行了登记。
三是登记记录的是过去的状态而不是当前的状态,也就是说登记之后又就业的仍可能被统计为失业者;而失业调查记录的是当前状态,只要在调查时点前的一周内符合失业的判定条件就会被统计为失业而不论其经常的状态。
(三)数据的作用不同登记失业数据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据此对失业保险金的发放进行管理。
二是通过对个人情况的详细记录可以准确掌握那些劳动力市场上的弱者,以便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就业援助。
鉴于登记失业数据的这种作用,对其所使用的失业定义只能进行种种限制。
调查失业率数据主要用来反映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和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变化。
它强调的是失业率的变动趋势而不是失业人数的增加或减少。
因为失业人数的增加不一定带来失业率的上升,失业人数的减少也不一定带来失业率的下降。
失业人数只能单方面的反映劳动力的供给情况,只有失业率才能从两个方面反映劳动力的供需关系。
也正是失业调查数据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这一职能,决定了它所使用的失业定义必须反映劳动力市场供需的一切因素,而不能像登记失业数据那样对调查对象进行种种限制。
通过对两种失业统计系统的比较,不难得出如下的结论:调查失业率注重从市场的角度反映失业问题,它关心的实际上是经济意义上的失业问题。
而登记失业率注重从社会保障的角度反映失业问题,它关心的实际上是社会意义上的失业问题。
四、如何完善我国的失业率统计(一)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地失业统计指标体系目前,我国现行的失业统计指标过于单一,城镇登记失业率指标不能准确判断我国的失业状况,所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必须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建立一套科学的失业统计指标体系(见下图)。
所建立的失业的统计指标既要有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又要联系具体的国情;既要反映失业人员数量方面的指标,也要反映失业人员素质的指标;既要反映失业人员总量的指标,又要反映其结构指标;既要反映显性失业人员状况指标,又要反映隐性失业人员指标。
总之,要建立的失业统计指标体系,使反映失业水平的统计数据能更好地为国家制定宏观政策服务。
1、失业率统计工作的重点着意向农村倾斜, 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剩余情况的摸底、调查工作。
鉴于农村失业人口的调查和统计是一项崭新的课题,应抽派专业素质高的统计人员,并指定专人负责,把这个工作抓好抓实。
把修改失业统计年限的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平均寿命大大延长。
劳动能力的丧失大大滞后,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等情况使得重新择业的呼声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失业统计作相应的调整。
对重体力劳动工作年限可适当延长或维持不变,而对科技含量高、对体力要求低的职业,比如教师、工程师失业年限上限可以取消。
另外, 目前各种工作的科技成分不断提高,对劳动者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再上岗之前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和必要的职业培训的时间也相应延长。
因此,失业统计年限的起始年龄也应相应提高。
3、加强对失业统计结构性问题的调查和研究。
应该说,我国以前失业统计指标过于简单。
据《沈阳日报》报道,一批科技人员下岗,这反映了知识技术如果不更新,就很难适应市场的需要,又从侧面说明了我国的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出现了一定的危机。
如果只对失业人数和失业率进行统计,不相应分职业对科技人员进行调查,就很难发现上述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结构不仅指职业结构。
同时还包括年龄、民族、地区、性别等结构。
(二)用调查失业率逐步取代登记失业率调查失业率是反映人力资源市场变化敏感性指标,也是市场经济国家公认的反映经济发展和变动的重要指标之一,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及时公布调查失业率,把它作为经济市场波动的风向标。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关注劳动力调查进展情况,加强与统计部门的沟通协调,对失业率数据展开深入分析,对调查失业率的合理应用要及时公布提出对策建议。
各级统计部门要进一步创新调查失业率的统计方法和制度,是调查失业率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我国的就业失业状况,对登记失业率数据与调查失业率数据时间进行准确、稳妥地衔接,用调查失业率逐步取代登记失业率,尽快公布调查失业率。
(三)重新定位城镇登记失业率登记失业率是人们主动寻找职业行为的集中反映,也是就业困难、就业紧迫、需要政府给予就业援助状况的反映。
在各级统计部门将调查失业率经过试点、修改变得比较完善以后,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将其逐步转变为失业保险领取人数指标,发挥其管理登记信息的作用,及时准确掌握劳动力市场的弱者,对他们进行必要地就业援助,为失业保险工作与促进就业工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