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宪法的概念
宪法知识点整理(1-6单元)
![宪法知识点整理(1-6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8f835a1652ea551810a687b0.png)
第一章宪法的概念与本质一、宪法的概念1、宪法两种意义上定义形式意义上,专指以宪法名称命名的规范性文件,与内容无关。
实质意义上是从内容上来界定的。
(1)分成固有意义上的指规定国家统治之基本的法或者是根本法,任何涉及国家统治权力的基础和构造的法我们都可以看作固有意义上的宪法。
(2)立宪意义上的专指通过限制专断权力,以广泛保障基本人权的国家基本法。
两个要点:产生的时间是近代意义上的;把个人看作是最重要的,国家必须为个人而存在,保护个人应有的尊严和自由。
二、宪法姓公还是姓私-宪法的属性五种标准:按规范性质按照权力关系按照利益性质按照主体按照法律关系:就是按照所调整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来划分公法。
处理公权力之间的关系或者公权力与私主体之间关系的法就是公法。
调整私人之间关系的法律就是私法。
宪法调整的法律关系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主要是国家公权力和个人私权利之间的关系,即个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宪法还处理国家权力内部的关系,主要是处理国家公共权力。
所以依据法律关系来看,宪法是公法。
三、宪法是母法——宪法的地位宪法地位的三特点:1、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具有根本性的问题。
2、宪法有着更为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3、是宪法具有最高的法的效力。
(1)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
(2)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无效。
四、宪法究竟是什么——宪法的本质1、宪法是赋予国家存在以基础的基本法。
2、宪法是人的尊严和基本权利的基础法。
3、宪法既是一种授权规范,也是一种限权规范的统一体。
五、宪法的特征宪法除了具有普通法律的规范性、普适性、公共性等基本特征之外,宪法还有着与普通法律不同的特征。
1.宪法是授权性的宪法首先是一部保障权利的法,这是宪法和普通法律之间最大的区别。
普通法律的特点是其义务性。
宪法就是为了防止法律对公民自由的过分控制,宪法就是控制法律的法律。
2.宪法是一部保障每个人权利的基本法宪法不是保护一般的公民权利,而是保护对公民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关系到人性本质的基本权利(关于公民的人身、财产与精神方面的权利)3、在政治体制和国家设置方面也是最基本的4、宪法的出发点和一般法律不一样六、宪法与行政法的区别1、两者法律效力的等级是不同的。
宪法30745
![宪法30745](https://img.taocdn.com/s3/m/49be1d042f60ddccdb38a012.png)
第一章宪法的概念第一节宪法释义一,“宪法”词义的演变1、在中国古代,出现过“宪”、’“宪法”、“宪令”、“宪章”等词语,其含义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指,一般的法律、法度。
二是指,优于刑法等一般法律的基本法。
三是指,颁布法律、效法、实施法律。
2、古代西方,“宪法”一词有多种意义上的适用:一是指,有关规定城邦组织和权限方面的法律。
(如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二是指,皇帝的诏书,谕旨,以区别于市民会议制定的普通法规。
(古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的《法学总论》三是指,有关确认教会、封建主以及城市行会势力的特权,以及它们与国王等的相互关系的法律。
(《大宪章》)3、在中国,将“宪法”一词表述为国家根本法始于19世纪80年代。
二,宪法的特征(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的根本地位取决于三个方面因素: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2、在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二)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1、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2、宪法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为两大块: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
(三)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四大著名人权宣言:1688年英国《权利法案》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
)1917年《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三,宪法的定义宪法是,集中表现统治阶级建立民主制国家的意志和利益的国家根本法。
第一节宪法的本质1,宪法的本质是指,从总体上规定宪法性能和发展方向的宪法的内部联系,是宪法比较深刻的、一贯的和稳定的方面。
2,宪法本质的学说:A 神的意志论B 全民意志论(观点错误。
宪法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绝非全民意志。
)C 阶级意志论第二节宪法的分类一,资产阶级学者传统的宪法分类(形式上的宪法分类):(一)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英国学者蒲莱士提出)1,分类依据:宪法是否有统一的法典形式2,◆成文宪法:具有统一法典形式的宪法。
宪法笔记
![宪法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34588780e53a580216fcfe42.png)
第一章宪法的概念1.宪法的概念:1,原始意义上的宪法,国家组织法2,立宪意义上的宪法,限制国家权利而保障人权3,部门法意义上的宪法,是所有调整国家与公民之间关系的规律规范的总和,即包括在一个国家法的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也包括具有一般法律效力的法律,即宪法性法律。
4,根本法意义上的宪法。
不仅制定了成文法典,而且成文法典在一国法的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
2.宪法的特征:1,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根本的内容2,宪法有着更为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3,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表现:1,宪法是一般法律制定基础和依据2,一般法律的规定与宪法相抵触的无效)3.宪法制定与普通法律的不同1,一般要求成立一个专门机构,其职责就是起草或指定宪法,在完成任务后,即予以解散2,宪法草案的通过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严格,一般要求最高立法机关的议员或代表的特定多数4.宪法修改与普通法律不同1,只有宪法规定的有限特定主体才可提出修改宪法的有效议案2,修改宪法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3,有些国家明确规定宪法的某些内容不得修改或在宪法通过以后的一定时间内不得修改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是指在一个国家之内,相对于所有社会主体的行为,宪法的效力是最高的。
宪法调整的主要对象是国家权力,而国家权力运行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包括依据宪法制定法律和依据宪法作出具体的宪法行为。
国家权力运行最基本的方式是制定法律。
5.宪法的本质特征宪法是一国中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全面,集中的体现。
政治力量对比关系首要的是阶级力量对比关系。
宪法反映阶级关系对比关系,表现在:1,宪法是阶级斗争的产物2,宪法规定了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3,宪法随着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主要表现为1,当阶级力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同志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发生宪法阶级性质的转换2,当阶级力量对比关系总体框架相同而具体的对比关系存在量的差异时,宪法的具体内容也有所变化(同一国家+不同国家))6.成文宪法:由一个或者几个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宪法性法律文件所构成的宪法典不成文宪法:由书面形式的宪法性法律文件,宪法判例,和非书面形式的宪法惯例等构成的宪法。
宪法学第一章宪法总论笔记
![宪法学第一章宪法总论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72173a3647d27284a735130.png)
第一节宪法的概念和本质一、宪法的概念(1)词源西方→日本→清末中国(2)原始意义上的宪法:原始意义上的宪法指的是国家组织法,国家是人类社会在特定的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
(3)立宪主义意义上的宪法立宪主义的实质是要通过制定宪法来限制国家权力而保障人权。
(4)部门法意义上的宪法它是所有调整国家与公民之间关系,以及调整国家机关之间的规律的规范总和,既包括在一个国家的法的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也包括具有一般法律效力的法律。
注:部门法意义上的宪法包括:1982年宪法及其修正案;选举法、全国人大组织法、;方各级人大和政府全国人大和各级人大代表法;国务院组织法、立法法、法官法、检察官法;民族区域自治法、香港基本法、澳门基本法、国籍法、集会游行示威法、国旗法、国徽法。
(5)根本法意义上的宪法1. 所为根本法意义上的宪法,是指不仅指定了成文法典,而且成文法典在一国的法的体系中居最高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
2. 我国现行的宪法,是世界宪法史上最为全面和明确的。
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二、宪法的法律地位一方面,宪法与法的其他组成部分有共同性;另一方面,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高级法,是法律的法律。
(一)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根本的内容:确认了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
宪法基于制宪的基本理念,从根本上体现人民民主的原则、国家权力制约原则,基本人权保障原则和法治原则。
(二)宪法有着更为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的过程1.制定方面(1)有一个专门的制宪机构,如制宪会议、制宪议会。
(2)宪法草案通过程序比普通法严格2.修改方面:(1)只有宪法规定的有限的特定的主体才可以提出修改宪法而有效议案。
(2)修改宪法程序比普通法更严格(3)有些国家明确规定宪法的某些内容不得修改,或宪法通过的一定时间内不得修改。
(三)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1.宪法是普通法的制定基础和依据2.普通法律的规定与宪法相抵触的无效三、宪法的本质1.人民是一个概括性、总体性的概念,它包含了组成这个具体国家的所有社会成员的总称2.有特定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宪法反映了一国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1)宪法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第1章 宪法概述 《宪法》PPT课件
![第1章 宪法概述 《宪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9652052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b8.png)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内容上,宪法规定的内容是国家 根本性的问题
2)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3)程序上,对宪法有特殊的要求
➢2.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 比关系的集中体现
1)集中反映了取得胜利的阶级意志 2)政治力量对比关系决定影响者宪
法的具体内容
3)随政治力量对比关系变化而变化
3.宪法是民主制度化、法 律化的基本形式
1908年的《钦定宪法大纲》 1914年的《中华民国约法》 1923年的《中华民国宪法》 1931年的《中国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1936年的《五五宪章》 1946年的《中华民国宪法》
➢2.民族资产阶级宪法
1)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改良派 要求群主立宪
2)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政府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人民共和国宪法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946年《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1949年《共同纲领》 1954—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三节 宪法的基本原 则
➢一、宪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意义
➢二、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一、宪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意义
➢1. 宪法基本原则是指宪法在调 整相关社会关系中应遵循的最 基本的准则
三、我国关于宪法实施 保障的规定
➢1.明确规定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
➢2.明确规定宪法的修改程序
➢3.明确规定对宪法的实施负责监督 和解释的机关
➢4.明确规定加强立法,保障宪法原 则的全面实施
2.宪法实施保障的意义
1)理论上,宪法是根本大法, 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效力、 至尊性和权威性。
2)实践上,民主是宪法产生 的政治基础,宪法是民主制 度得以巩固和发展的保障。
二、外国关于宪法实施 保障的规定
第一章宪法概念及分类
![第一章宪法概念及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26a502d9195f312b3169a5cc.png)
案例:
粗粮王红光店辩称:对不同的消费者实行不同的优惠 是商家经营促销的一种手段,没有违反宪法关于“在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规定。其设置灯箱广告有成都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青羊分局东下工商所颁发的成都市 临时广告经营许可证,其灯箱广告从形式到内容均是 合法的,因此要求驳回三人的诉讼请求。
青羊区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当公务员进行消 费时,商家不能给予优惠;也没有明文规定对不同的消费者商家 不能采取不同的收费方式。因此,对原告返还费用、撤销广告和 赔礼道歉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 法》第一百二十八条之规定,该院于2000年6月26日作出“驳回 三原告的诉讼请求”的判决。 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被上诉人在其灯箱广告上标明 服务方式与价格,并以此向消费者发出消费要约,没有强迫消费 者的意图与行为。上诉人作为消费者,有权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 选择是否消费,其平等权并没有受到侵犯。而且被上诉人就同种 服务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以不同的价格发出要约,实为适应市场 需要的一种竞争手段,其行为并没有违反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因 此,对上诉人要求被上诉人返还费用和赔礼道歉的诉讼请求不应 支持。关于撤销广告有关内容的问题,虽然该广告并没有违反法 律规定,但客观上对国家公务员的确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造成 了社会公众对国家公务员的议论,同时也给社会的其他消费群体 以不良感受,应予消除。鉴于被上诉人已在本案审理过程中撤除 了有关广告词,故原审判决应予维持。
(三)立宪主义意义的宪法含义 这种意义上的宪法,一般指通过指定法律限 制国家权力进而保障人权。
案例:
2000年5月17日,四川大学98级在校学生李红卒、王 勇、陈青松三人到成都家家快餐有限公司粗粮王红光 店(下称粗粮王红光店)就餐,发现该店门口的灯箱 广告中写明:“每位18元,国家公务员每位16元; 1.3米以下儿童9元;当天生日者凭身份证免费就餐一 次”。三人每人交纳了18元就餐。事后,三人以粗粮 王红光店的广告中关于“每位18元,国家公务员16元 ”的规定是对非公务员的消费者的歧视,违反了宪法 关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侵犯了公民的平等权 ,给其心理造成了巨大伤害为理由,于2000年6月向 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粗粮王红光店返还 多收的人民币6元,撤除广告中对消费者歧视对待的 内容,并向三人赔礼道歉。
第一编 宪法的基本理论
![第一编 宪法的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2b56f600964bcf84b9d57b36.png)
第一章:宪法的概念1、宪法的定义:宪法是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表现统治阶级建立民主制国家的意志和利益、集中体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法。
2、宪法的本质属性:(1)宪法在内容上的本质属性是指集中表现统治阶级建立民主制国家的意志和利益;(2)宪法的形式上的本质属性是指它是国家的根本法。
3、宪法的本质及其理解(★简述为什么说宪法是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1)宪法的本质是宪法是一国统治阶级在建立民主制国家中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在政治力量对比中,阶级力量对比居于首要地位。
并且,宪法依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2)宪法作为根本法,在反映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1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和政治力量对比关系更为全面和集中;○2以根本法的形式协调各种主体的利益关系,确立利益协调的共同规则;○3宪法反映了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并随着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而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4宪法是确认一国民主制度,通过规范和控制国家权力以保障公民权利,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法。
4、、宪法的特征作为法的特征相同的经济基础国家强制力保证以权利义务为内容制裁性可诉性我国宪法不具有可诉性作为最高法的自身特征(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宪法内容的根本性是指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2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1)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普通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2)任何普通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的内容、原则和精神相违背;3)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3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1)制宪修宪机关往往是依法成立的特别机关;2)绝对多数(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是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3)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宪法与民主是密不可分的。
宪法学考研复习笔记0000
![宪法学考研复习笔记0000](https://img.taocdn.com/s3/m/beaa756b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2c.png)
宪法学考研复习笔记0000第一章宪法的基本理论一、宪法的概念、特征及本质宪法的概念:宪法是规定民主制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法。
宪法的特征:(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是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2、在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效力最高。
①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
②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准则。
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一般法律更为严格。
①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不是普通立法机关。
②通过或批准宪法的程序严于普通法律(2/3或3/4多数)。
(二)宪法是公民权利的请愿书1、从宪法历史上看:宪法与公民权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资产阶级宪法和社会主义宪法都体现为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2、从宪法内容看:宪法的出发点就是为了保障公民的权利与自由,公民权利的保障居于支配地位。
(三)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1、资产阶级宪法是伴随资产阶级民主事实的出现而产生的,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2、没有无产阶级民主事实,社会主义宪法就无从产生,社会主义宪法是无产阶级民主事实的法律化。
3、民主事实:普通化是宪法产生的前提。
宪法的本质: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
(一)在政治力量对比中,阶级力量对比居于首要地位。
1、宪法只能由掌握国家权力的统治阶级制定。
2、宪法会随统治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二)在政治力量对比中,还有在同一阶级内部不同阶层、派别和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
(三)宪法集中和全面地表现了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的基本原则指:人们在制定和实施宪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准则;是贯穿于立法和行宪的基本精神。
(一)人民主权原则1、资:规定人民主权,是资产阶级民主的首要原则。
私有制构成人民主权的障碍。
2、社: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是对人民主权原则的创造性发展,实质上就是主权在民。
(二)基本人权原则1、资:称“天赋人权”。
第一章宪法基本理论
![第一章宪法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108c677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12.png)
第一章宪法基本理论第一节宪法的概念一、宪法的定义※宪法是规范民主施政规则的国家很本法,是有关国家权利及其民主运行规则、国家基本政策以及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阶级力量对比关系及现存社会经济结构要求的集中反映。
二、宪法的形式特征1,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共性:1)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表现。
2)是具有国家强制力的行为规范。
3)是实现阶级统治的重要工具。
4)内容取决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2,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区别: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具有国家总章程的意义。
2)在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普通法国家除外)A,宪法是制定普通法的依据,普通法律、法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
B,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行为准则。
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起他法律严格。
A,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往往是依法特别成立的,而非普通立方机关。
B,通过或批准宪法或者其修正案的程序,往往严于普通法律。
一般要制定机关或立法机关成员的2/3或3/4以上的多数表决通过。
3,宪法内容的根本性:1)是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总章程,根本法。
2)宪法所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之所以为总章程也)A,国家的主权归属和政治统治的形态和基础。
(根本制度层面)B,有关国家生活中的基本体制和原则。
(国家和社会运作层面)C,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国家机构权利的范围界限和具体内容。
(操作约束层面)4,宪法效力的最高性及其表现。
1)对法的最高效力。
A,宪法是普通法律的制定依据和基础,为普通立法提供立法原则。
◎宪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
B,普通法律、法规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
◎普通法是将宪法的原则规定具体化为可操作规则,目的是促成宪法规范的落实和实现。
◎宪法是整个国家的法制体系的构建和运作的核心和原则。
2)对人的效力。
A,“人”,一切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能都主体的概括和统称。
B,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行为准则,无人有权超越宪法。
宪法的特征ppt课件
![宪法的特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a189fc955270722192ef7f9.png)
系 ❖ ——国家机关内部的关系 ❖ ——国家公共权力机关之间的关系 ❖ 根据法律关系说,宪法是公法。
可编辑课件PPT
15
第一章 宪法的概念
❖ 第二节 宪法的属性
❖ 【知识拓展】
❖ 奥斯丁的经典区分,法律包括公、私两大领域。
❖ 第二节 宪法的特征 ❖ 三、宪法以人权保障为终极价值追求 ❖ 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 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凡权利无保障分权未确立的社会
就没有宪法。 ❖ 马克思:宪法是人民自由的宪章。 ❖ 列宁: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 ❖ 尽管我们说宪法的主要内容是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两大块,
可编辑课件PPT
1
第一章 宪法的概念
❖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 1、在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 首先,任何普通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 背;
❖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第5条)
❖ 其次,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 为准则。
❖ “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 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可编辑课件PPT
2
第一章 宪法的概念
❖ 第二节 宪法的特征 ❖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 2、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归结为宪法没有规定,尤其是在基本权利保 障领域,如有学者认为我国住房问题难以解 决,就提出要在宪法中纳入“住房权”,有 的学者认为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堪忧,就提出 “食品安全权”,请分析以上现象。
《中国宪法》 第一章 宪法的概念
![《中国宪法》 第一章 宪法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804188a2d15abe23492f4d3e.png)
第一节 宪法的词源
一、西方国家宪法词源的演变
(一)宪法观念的历史演变
1、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宪法” 2、西方中世纪的“宪法” 3、近代西方的“宪法”
(二)词源学意义上宪法概念的不同表述
二、非西方国家宪法词源的演变
1、中国宪法词源的演变 2、近代日本宪法词源的演变 3、近代韩国宪法词源的演变
3、国家权力与公民基本权利的关系。
四、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1、宪法确认民主事实 2、宪法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安排 3、宪法规定了间接民主制 4、宪法规定了直接民主制 5、中国宪法规定的民主制度
五、宪法的本质
在政治上,宪法是一个国家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 中表现,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表现了一个国家 的统治关系。包括: 1、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 2、不同阶层、集团、群体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
二、宪法的具体功能
1、确认功能 2、保障功能 3、限制功能 4、协调功能
三、宪法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的作用
1、宪法在立法中的作用 2、宪法在执法中的作用 3、宪法在司法中的作用 4、宪法在守法中的作用
第四节 宪法的分类
一、传统宪法分类
传统分类的特点 1、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以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律文件
为划分标准)
2、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以制定宪法主体
为划分标准)
3、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以制定和修改的宪法程序是否
特殊为划分标准)
二、现代宪法分类
1、以宪法概念性质为标准:分为社会学意义的宪法 概念和法学意义的宪法概念。
5、以国家体制的类型为标准:资本主义宪法与社会 主义宪法、立宪主义宪法与专制主义宪法、民族 主义宪法与民主民族主义国家的宪法。
第一章 宪法学基本原理
![第一章 宪法学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e02259c844769eae109ed64.png)
第三节 宪法的制定、解释与修改
一、宪法的制定
二、宪法的修改 (一)概念
宪法修改是指宪法修改机关认为宪法的部分内容不适应社会实际而根据宪法规定的特定修改 程序删除、增加、变更宪法部分内容的活动。
(二)修宪权的性质及其与制宪权的区别 1、从权力的位阶构造看,修宪权的地位低于制宪权,要受制宪权的制约 2、修宪权就其本身性质来看,具有不宜轻易运用的特点 3、从理论上讲,制宪权是一种原生性权力而修宪权是一种派生性权力,通 常又由宪法确定其主体、行使的程序。
2、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①在制定上 1)一般要求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其职责就是起草或制定宪法,在完成 起草或制定宪法的任务以后,该专门机构即解散。 2)宪法草案的通过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
一般要求制宪机关成员的2/3以上或者3/4以上同意 有的国家要求全民公决 在一些联邦制国家,要求组成联邦的各个或多数成员国批准
2、宪法的主要作用 ①确认和规范国家权力 ②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③维护国家法制统一 ④确认经济制度、促进经济发展 ⑤维护国家统一和世界和平
协定宪法
是指君主与人民或民选议会进行协商共同制定的宪法。
二、宪法的渊源
是指宪法的表现形式。
(一)宪法典和宪法修正案
宪法修正案,即宪法修改机关不直接改动宪法文本的规定,而是按照修改时间将对宪法进行 修改的内容另起序号顺序排列附在宪法典之后,以新修政的内容代替或者补充原文本内容的 修改方式。
(二)宪法性法律 (三)宪法惯例
第一章 宪法学基本原理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和本质 一、宪法的概念
是确认民主事实,集中反映一国政治力量对比关系,通过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 根本法。
二、宪法的特征(3点) 1、规定了一个国家最根本的问题;
第一章宪法的概念
![第一章宪法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5e419a0759eef8c75fbfb33b.png)
3、钦定宪法、协定宪法和民定 宪法
• 分类标准:根据制定宪法的主体的不同 • 钦定宪法:
– 由君主或以君主的名义制定的宪法。钦定宪法奉行主权在君的原 则。 – 中国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1814年法国宪法、1848年意大利 宪法、1889年日本明治宪法、
– 协定宪法:
– 由君主与国民共同协商制定的宪法。协定宪法往往是阶级妥协的 产物 – 1215年英国《自由大宪章》 1830年法国宪法
治阶级在建立民主制国家过程中各种政治力量对 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第三节 宪法的分类
一、宪法分类的意义
宪法分类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宪法划分和归纳为不同类型的活动, 是宪法与宪法学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认识了解宪法特征、本质的有效途径 (二)进行比较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三)对于立宪和行宪具有重要意义
(四)宪法定义新探 1. 周叶中:宪法是集中表现统治阶级建立 民主制国家的意志和利益的国家根本法。 参见教材。 2. 江国华:宪法是使政府服从规则控制的 事业。参见《宪法哲学导论》。
第二节
宪法的本质
一、认识宪法本质应注意的问题
(一)本质缘何重要:科学研究的任务就是透过现象揭示本 质。 (二)何谓本质: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自身组成 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内在联系,是由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 殊矛盾构成的,它从总体上规定事物的性能和发展方向。 (三)何谓宪法的本质:宪法的本质是指从总体上规定宪法 性能和发展方向的宪法内部联系,是宪法比较深刻的一贯 的和稳定的方面。 (四)宪法的阶级本质问题:宪法和宪法学都具有阶级属性。 (五)宪法本质的多重性: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认识。 (六)宪法本质研究的立足点:宪法和宪法现象
(二)近代以前的西方:
– 1、古希腊:有关规定城邦组织与权限方面的 法律----国家组织法 – 2、古罗马:皇帝的诏书、谕旨 – 3、中世纪:有关确认教会、封建主特权的文 件
宪法学
![宪法学](https://img.taocdn.com/s3/m/20998ecdce2f0066f53322b5.png)
马克思主义的宪法分类
• (一)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宪法分类观点 • 1: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与社会主义类型的 宪法 • 2:法定的宪法与现实的宪法。 • (二)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与社会主义类 型的宪法的区别》
• 依据:以宪法的实施效果为标准
• (五)联邦宪法和州宪法 • 宪法实施的范围大小为标准。 • (六)宪法的其他分类:
• 宪法惯例产生的主要途径有:
• • • • 1:政治家的言行 2:政治斗争 3:长期的政治实践 4:通过著名法学家的总结。
第四节:违宪审查
• 一、违宪审查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 (一)违宪审查的含义及特征:
• 含义:违宪审查制度是指对立法及特定组织行为是否和宪进行审查并做出裁决的制度。
• 基本特征:1:只有适格主体行使违宪审查权 • • • • • • • 2:审查内容包括立法与特定组织行为 3:审查以确认审查内容是否和宪为目的 4:审查以裁决的方式做出审查结论。 1:违宪审查与司法审查 2:违宪审查与宪法控诉 3:违宪审查与宪法监督 4:违宪审查制度与宪法保障制度
依据与标准: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
(二)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 依据与标准:宪法的法律效力和宪法的制定 修改程序的不同。
(三)钦定宪法,协定宪法和民定宪法
依据与标准:制定宪法的主体为标准。 (四)实质意义上的宪法与形式意义上的宪 法。
(二)从实践上看,宪法对于立宪和行宪具 有重要的意义。
宪法的新分类
• (三)专门机构审查:1:抽象的原则审查 • • 2:一审终审制
3:专门机构的裁决具有一般效力
三:违宪审查的主要内容
• (一):立法机关违宪审查的主要内容(职权范围包括:) • 1:最高权力机关为国家最高立法及监督机关,对立法及执行进行最高监督。 • 2: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构享有宪法监督权,对于立法及执行进行监 督。 • 3:最高权力机关内设专门机构协助最高权力机关行使违宪审查权 • 4: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内的常设委员会协助行使宪法监督权 • (二)司法机关违宪审查的主要内容: (三)专门机构违宪审查的主要内容:
宪法总论
![宪法总论](https://img.taocdn.com/s3/m/c5e7202d4b73f242336c5f9a.png)
第一章宪法总论第一节宪法的本质和概念一.【宪法的概念】●原始意义上的宪法---- 是指国家组织法●立宪意义上的宪法---- 也称实质意义上的宪法,是指一个国家存在的通过限制国家权利、以保障人权的法。
●部分法意义上的宪法---- 是所有调整国家与公民之间关系的规律规范的总和,既包括在一个国家的法的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也包括了一般法律效力的法律,即宪法性法律。
●根本法意义上的宪法---- 是指不仅制定了成文法典,而且成文法典在一国的法的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
二.【宪法的法律地位】一方面,宪法与法的其他组成部分具有共同性。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法的表现形式之一。
另一方面,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高级法,是“法律的法律”。
以下3个特征决定了宪法的根本性法的地位:①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根本性的内容②宪法有着更为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③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在:⑴宪法是一般法律的制定基础和依据⑵一般法律的规定与宪法相抵触无效【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1.在宪法制定方面,与普通法律的制定相比较,主要有两点不同:①宪法的制定一般要求成立一个专门机构②宪法草案的通过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一般要求最高立法机关的议员或者代表的特定多数,如三分之二、四分之三或者五分之四以上同意★我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半数通过。
2.在宪法修改方面,与普通法律的修改相比较,主要有三点严格要求:①只有宪法规定的有限的特定主体才可提出修改宪法的有效提案★我国,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
②修改宪法的程序比普通法严格★我国,由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
普通法只需人大或常委会半数通过。
③有些国家明确规定宪法的某些内容不得修改或者在宪法通过后的一定时间内不得修改宪法三.【宪法的本质特征】1.宪法是民主制度法律化,宪法通过创制各种民主制度,以保证人民主权的实现。
2.宪法反应了一国当时的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
宪法纲要
![宪法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c82f7d71a417866fb84a8e03.png)
第一编宪法的基本理论第一章宪法的概念定义:宪法是集中表现统治阶级建立民主制国家的意志和利益的国家根本法。
本质:被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
与民主有关;更集中&全面表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释同:具有法律效力;优于普通法:义异:西方侧重组织方面的内容。
内容上:最根本、最重要。
对法:依据。
特根本法效力上:最高(约束力、强制力)对人:准则。
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严格制定&修宪机关。
通过或批准程序。
征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法律化宪法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宪法前提民主事实)分意义:认识、了解;研究;立宪&行宪;形式:成文&不成文;刚性&柔性;钦定&民定&协定;类其他:原生&派生;纲领性&确认性&中立性;规范性&名义性&语义性;政治自由主义;君主立宪主义;社会改良主义;独立民族主义;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之重要宪法文件及意义1908《钦定宪法大纲》: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
1911《十九信条》:清政府最后一部宪法性文件。
19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资产阶级共和国式的宪法式文件。
1923《中华民国宪法》(贿选宪法):第一部正式颁布的宪法。
1931《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国民党统治时期最重要的宪法性文件,也是旧中国生效时间最长的宪法性文件。
193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国历史上由人民制定并颁布实施的第一部无产阶级宪法性文件。
1945《中华民国宪法》:国民党统治时期唯一的一部正式宪法,也是其逃离大陆以前最后的制宪闹剧。
1945《陕甘宁边区施政纲要》:抗战期间,指导边区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宪法性文件。
1946《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解放战争时期重要的宪政建设纲领。
第三章宪法的制定宪定制宪主体按照一定原则创造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的一种权力。
义(制宪权力主体所享有的,并通过宪法制定机关所行使的一种权力。
宪法中考知识点总结
![宪法中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31996d8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67.png)
宪法中考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宪法基本原则1. 宪法的概念宪法是一部国家的根本法,规定了国家的组织形式、权力机构和权利保障原则,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基本法律。
2. 宪法的性质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权威,是国家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基本依据,具有普遍性和长期性。
3. 宪法的主要内容宪法包括宪法序言、总则、基本权利、国家机构、国家机构的职权和职责、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国家机构的制衡和合作关系、宪法修正、宪法法律地位和检验等内容。
4. 宪法的权力原则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权力机构及其职责、权力的来源和行使方式,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第二章国家的根本制度1. 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制度包括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国家的根本经济制度和国家的根本社会制度。
2. 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指国家的政治体系、政治原则和政治制度,包括国家的统一、民主和法治原则、国家的国体和政体、国家的领导机构、国家的政权机构、国家的政党制度和政治民主制度等内容。
3. 国家的根本经济制度国家的根本经济制度是指国家的经济体制、经济原则和经济制度,包括国家的公有制和私有制、国家的市场经济和国家计划经济、国家的中央和地方经济关系、国家的国际经济合作等内容。
4. 国家的根本社会制度国家的根本社会制度是指国家的社会体制、社会原则和社会制度,包括国家的基本社会制度、国家的基本社会政策、国家的社会民生保障体系、国家的社会文化事业和国家的社会管理等内容。
第三章国家的根本原则1. 国家的根本原则国家的根本原则包括国家的一切权利从人民而来、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的一切制度为人民的利益服务、国家的一切工作必须在人民中开展等原则。
2. 国家的根本制度原则国家的根本制度原则包括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家的最高权利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的最高权利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多数选举产生、国家的各级机关都是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人等原则。
宪法学第一章
![宪法学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776661c5a1c7aa00b52acb26.png)
思考题
1 谈谈你对宪法的认 识
2 为什么说宪法是国 家的根本大法?
3 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有什么 样的关系?
Thank you very much!
请 进 入 下 一 章
第一章 宪法的概念
一、宪法的释义 二、宪法的特征 三、宪法的分类 四、宪法的渊源
一、宪法的释义
(一)中国古代关于宪法的释义 (二) 西方古代关于宪法的释义 (三)当代宪法的释义
(一)中国古代关于宪法的释义
–
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与法律实践中,“宪 法”二字的含义有: 1、一般的法律、法度。
3、颁布、实施法律。
……
原生宪法
派生宪法
直接产生于本国宪政运动、或根植于本国具体 历史条件,其内容大多具有本源性和首创性的 宪法。 从外国移植或模仿,其内容大多具有继承性 和借鉴的宪法。
宪法的内容中包括不少目前尚未实现或
纲领性宪法
确认性宪法 中立性宪法
正在争取实现的部分的宪法。 宪法的内容大多属于对已有成果予以确认, 而少有涉及未来内容的宪法。 只规定政府组织 ,而不规定意一;
三、宪法的分类: (一)资产阶级学者对宪法的传统分类
是否具有统一法典形式
成 文 宪 法
不 成 文 宪 法
有无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刚 性 宪 法 柔 性 宪 法 钦定宪法 协 定 宪 法 民 定 宪 法 ……
以制定主体为标准
成文宪法
不成文宪法 刚性宪法 柔性宪法 民定宪法
–
宪法修改内容的限制
意大利宪法第139条:宪法当中所规
定的共和政体不能成为修改对象。 法国宪法第89条:任何有损于领土 完整之修改,不能着手进行。 德国基本法第79条:保障人的尊严 的原则不得修改。 我国宪法的内容有无修改的限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因为我国古代的“宪”与“法”同义, 所以,我们今天虽然制定了宪法,但我们头 脑中没有“宪”的概念,人们在解决纠纷时 忘记了宪法,就不足为怪了!
日本 ——亚洲最早制定宪法的国家 最初出现“宪法”一词是:《圣德太子17条宪 法》——是指律令、格式等含义 日本最早使用宪法一词的学者:林正明, 1873年翻译《美国宪法》、《英国宪法》 1882年明治政府发布制宪敕令,正式使用宪 法一词(官方)
近现代以来:(沈宗灵) (1)成文宪法; (2)每个国家法律体系中首要的部门法; (3)宪法性法律; 3 (4)宪法学。
(二)非西方国家 中国: “宪”——在古代与法同义,指一般的法度、典章、制度。 《国语》:“赏善罚奸,国之宪法也”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此君之宪令” 《管子·七法》:“有一体之法,故能出号令,明宪法矣” 《尚书》:“监于先王成宪” 《史记·屈原列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汉书·萧望之传》:“作宪垂法,为无穷之规”
宪法概念成立的条件
(一)宪法概念成立的条件 从宪法概念产生的基本价值体系来看,立宪 立宪 主义的产生并发挥功能是其基本条件 主义的产生并发挥功能 (二)立宪主义的含义 ——依据宪法治理国家的理论。其要点: 1、有一部公认的宪法为基础 2、以人权保障为目的 3、以对权力的制约为目的实行了权力分立 4、建立了民主政治 5、实行法治
第六节
宪法与宪政
一、宪政的概念 ——一种运用立宪主义宪法的国家政治形态
二、宪政的要素 制宪 民主 法治 人权
三、宪政与宪法的关系 联系: 宪法的正当性要通过宪政得以实现; 只有在宪政状态下的宪法才能实现其自身的 价值和目标;
区别: 1、宪法是宪政的逻辑前提;宪政是宪法的实现结 果。 2、宪法是静态调整,宪政是动态的调整。 3、宪法文本中的价值是不确定的,而宪政中的价 3 值是确定的; 4、宪法是规范形态,宪政是现实形态(实践)。 5、宪法提供的规则通常表现为一种方式、方法; 而宪政提供的往往是一种社会共同体追求的目标, 超越了规则体系。
第三节 宪法的特性
一、宪法与法的共性 宪法是法,是法的一种
法具有什么特性呢? 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普遍性 强制力 由司法机关适用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二、宪法与法的区别
(一)宪法内容具有根本性 (二)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的特殊性 (三)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四)宪法是实现民主价值的基本形式 (五)宪法的本质
课后思考
1、与一般法律相比,宪法具有 什么特性? 2、宪法具有那些功能? 3、简述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第四节 宪法的分类
一、传统宪法分类学(19世纪末前) 1、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 2、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 3、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
二、现代宪法分类标准与类型
(一)以概念性质为标准的宪法分类 —— 社会学意义和法学意义 (二)宪法分类标准的变化与新类型 1、维尔的宪法分类 2、罗文斯坦存在论的宪法分类 3、本杰明·阿杰形态论的宪法分类
韩国 古文献中出现过“国制”等词,指法令 1884年《汉城旬报》发表“欧美立宪政体” 文章,第一次将constitution译为宪法 1905年俞致衡出版《宪法》,人们开始接 受宪法词汇
第二节 宪法的地位与概念
作为自由证书和社会契约意义上的宪法 作为对君主绝对权利限制意义上的宪法 作为契约意义上的宪法 作为国家支配权及国家组织基础的宪法 作为阶级妥协产物的宪法 作为政治共同体法律秩序基础的宪法
宪法的两种功能 一部完全不同于普通法律的宪法有两种功能。首先, 它对政府结构——政府的永久形式、各机关或部门 的性质、它们各自的权限——作出简明的规定。其 次,它列举出人民的权利,对政府权力的基本限制 及其基本规则。所有效力高及其最高效力的法律规 定,其立法者总是刻意使它们具有稳定性,以防随 后依形势变化而轻易改变。[1] [1] [美]劳伦斯·M·弗里德曼:《美国法律史》,苏 彦新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 112页。
宪法是政治制度的太阳,所有立法、行政及司法机 关必须绕着它转。(第9页) 一个国家的宪法是稳定和恒久的,不受时代特征影 响,也不随形势变化消长:尽管相反利益竞争激烈 以及斗争各方行使暴力,宪法始终坚定不移,就像 狂风暴雨中的一座大山,或波涛汹涌大海中的一块 磐石。(第9页) 立法机关是什么?是宪法的创造物;他们因宪法而 存在;他们的权力来自宪法;宪法是他们的授权书; 因此,他们制定的一切法案必须符合宪法,否则即 属无效。(第9页)
关于宪法功能的延伸阅读
宪法的功能必须是象征性的,其最高检验标准是实 宪法的功能必须是象征性的, 践 ……宪法的功能必须是象征性的而不能拘泥于字面。 作为象征性的表述,它的功能看来显然来自它的普 遍性。它是普遍使用的(如果不是完全相同的话) 关于现代世界民族国家合法性的文件。它的最高检 验标准是实践而不是本本。 ——[美]迈克尔·罗金斯、罗伯特·科德、詹姆斯·梅 代罗斯、沃尔特·琼斯:《政治科学》,林震等译, 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第63页。
宪法是政治制度的太阳 《最高法院与宪法——美国宪法史上的重要判例选 读》(商务印书馆2006年4月版)一书中第2个案 例——“范霍恩的承租人诉多兰斯”。审理该案的 佩特森法官给陪审团的指示中有如下的话: 宪法是什么?宪法是人民强有力的手勾画出来的, 其中确立了基本法某些首要原则的政治体制。宪法 是固定不变的;它包含人民的永久性意愿,是国家 的最高法;它高于立法机关的权力,只能由制定它 的权威予以撤消或更改。(第9页)
宪法促进改革 …一部好的宪法可以为点燃经济发展和民主 改革之火起到重要作用。[1]
[1] [美]凯斯·R·孙斯坦:《自由市场与社会 正义》,金朝武、胡爱平、乔聪启译,中国 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73页。
财产权的保护与司法独立有助于鼓励国际投 资 …宪法中财产权的坚强保护再加上独立的司 法制度是一个国家鼓励国际投资的绝好方式。 [1]… [1] [美]凯斯·R·孙斯坦:《自由市场与社会 正义》,金朝武、胡爱平、乔聪启译,中国 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74页。
宪法只是提供了一个框架 能动的法是一种人造的法。宪法规定了人的自然权 利,并保障这些权利;但是这些权利并不能界定主 体的义务和法律的地位;相反它们只是为实现和满 足人民的需要和愿望提供了一个框架。[1] [1] [美]劳伦斯·M·弗里德曼:《美国法律史》,苏 彦新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 109页。
宪法功能的演变——宪法功能的三个实质部分 宪法功能的三个实质部分 宪法功能的演变 什么才是宪法的实质功能?传统法功 能加以归类和限定的统治权的存在。……与此相反,现代立宪 主义则将宪法的功能归结为,一次性的形成并组织统治、权限、 公共责任和权力以及国家(必要时),并且使其决定合法 化。……Kortmann中肯地将宪法的功能划分为三个实质部分: 一个是涉及组织机构的形成性功能,一个是涉及权限的分配性 功能,最后一个是涉及权力之间和相对于市民之权力的控制、 缓和功能。[1] [1] [德]Ingolf Pernice:《欧洲和国家宪法法》,李忠夏译, 载韩大元主编:《比较宪法——宪法文本与宪法解释》,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0~21页。
4、C·邦纳的历史分类 5、稻田正次的区域论的宪法分类 6、根据国家体制的宪法分类 7、沃尔夫·菲利普综合论的宪法分类 (三)宪法分类的发展趋势 ——规范化、多元化、客观化、与文化关 系密切化
第五节
宪法的功能
一、确认功能 确认经济基础;确认国家权力的归属;法制统一; 确认社会的基本价值,等等 二、保障功能 主要指民主制度和人权 三、限制功能 对国家权力的限制 四、协调功能 利益协调、权力平衡
第一章
宪法的概念
本章重点: 1、宪法的特性 2、宪法的功能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宪法语源的演变 第二节 宪法的地位与概念 第三节 宪法的特性 第四节 宪法的分类 第五节 宪法的功能 第六节 宪法与宪政
第一节 宪法语源的演变
一、宪法语义 最早的宪法概念-17世纪中叶“立宪君主政体” (一)西方国家 最初含义:组织、结构、确立、政体等 古罗马:曾用来表示皇帝的诏书,与普通法律有区别 中世纪:封建主的各种特权和部分城市和团体有关权利的书面 规定等。 12世纪英国亨利二世规定国王与教士关系的《克拉朗顿宪 法》;1215年英国《大宪章》;美国独立于英国之前,各 州均有一种类似”根本法“或宪法的”特许状”,1639年 康涅狄格州根本法,是由该州制定,英国国王查理二世核准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