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平差》课程设计实习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第1部分实习概述 (1)
1.1课程设计名称及目的 (1)
1.2课程设计要求 (1)
第2部分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2)
2.1高程控制的技术要求 (2)
2.2平面控制的技术要求 (2)
第3部分控制网概况 (4)
3.1测区概况 (4)
第4部分条件平差 (5)
4.1条件平差公式汇编 (5)
4.2水准网条件平差 (5)
4.3 平面控制网条件平差 (8)
第5部分间接平差 (15)
5.1间接平差公式汇编 (15)
5.2水准网间接平差 (15)
5.2平面控制网间接平差 (19)
第6部分精度评定及误差椭圆 (27)
6.1高程间接平差的精度评定 (27)
6.2平面间接平差的精度评定 (27)
6.3平面间接平差的误差椭圆 (28)
第7部分技术总结 (30)
第8部分实习心得 (31)
第1部分实习概述
1.1课程设计名称及目的
1.课程设计名称:
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
2.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控制测量外业工作采集的数据,应用测量平差基础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对数据进行处理,通过数据处理更好的理解测量平差的两个基本任务:
i.对带有观测误差的观测值,列出误差方程,求出改正数,求出未知量的最可靠值;
ii.对测量成果进行精度评定。
通过平差课程设计进一步掌握平差的函数模型和随机模型的建立,掌握测量平差最常用的两种基础方法:条件平差和间接平差,并能对间接平差的成果进行评定精度。
1.2课程设计要求
1.课程设计要求:
Ⅰ.控制网概况及测量数据的整理和检验;
Ⅱ.列出条件平差和间接平差的函数模型并进行线形化,将线形化后的系数阵和常数向量列表;
Ⅲ.采用条件平差和间接平差的方法求控制点的高程和坐标平差值;
Ⅳ.对控制点的坐标平差值进行精度评定,求出各点的点位中误差;对水准测量求各点高程平差值的高程中误差;
Ⅵ.对平面控制网间接平差法计算的点位,计算并绘制点位误差椭圆;
Ⅶ.了解课程设计技术总结;
Ⅷ.个人课程设计小结。
第2部分 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2.1高程控制的技术要求
1.
2. ⎥⎦
⎤
⎢⎣⎡±
=L WW N
M w 1
w M ——高差全中误差(mm );
W ——闭合差;
L ——计算W 时,相应的路线长度(km ); N ——符合路线或闭合路线环的个数。
3.若进行往返观测,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的高差偶然中误差: ⎥⎦
⎤
⎢⎣⎡∆∆±
=L n M D 41 D M ——高差偶然中误差(mm); ∆——水准路线往、返高差不符值(mm);
L ——水准路线的测段长度;
n ——往、返测的水准路线测段数。 (二等要求mm M D 1±≤)
2.2平面控制的技术要求
测距单位权中误差:
[]s
d d n p 2∆∆±
=μ
μ——单位权中误差;
d ∆——各边往、返测距离较差; s n ——测距的边数;
i p ——各边距离测量的先验权;
2
1
i
s i p σ
=
i
s σ——测距先验中误差,根据测距仪的标称精度估算。
任一边的实测距离中误差估值:
i
Di p m 1μ
±=
注:宾得全站仪测距标称精度为±(2MM+2PPM ),因距离较短,影响测距精
度的主要是固定误差,故可以认为各边为等精度观测,即可取i p 均相等,求出的单位权中误差即可求出各边的测距中误差。
3.测角中误差的计算:
⎥⎦
⎤⎢⎣⎡±
=n f f N m βββ1 βf ——符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环的方位角闭合差;
n ——计算βf 时的测站数;
N ——βf 的个数。
如控制为单一的闭合或符合导线,N 为1。
第3部分控制网概况
3.1测区概况
1.测区环境叙述
本测区位于重庆市南岸区重庆交通大学校园内从学生雅园小区到菁园操场整个片区,交通便利,人口密集,气候炎热潮湿。很多测站上的工作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测区中H
6
为已知点(H=200.000m X=10000.000m
Y=10000.000m),H
6到H
7
的方位角已经给出(T=150º00′00″),要求根据实习数据
及已知点算出各点高程和坐标。(注:在平面控制网间接平差中认定H6、H7都为
已知)该地形中局部坡度起伏较大,其中H
3-H
4
-H
5
-H
6
、H
7
-H
8
-H
9
-H
10
、H
12
-H
13
-H
14
等的坡度较缓,其余路段的坡度都相对较陡,其中H
17-H
18
-H
19
坡度最陡,测量难
度也比较大,水准测量时水准路线要分为很多段。
2.测区概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