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导读及知识要点

合集下载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PPT教学课件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PPT教学课件

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书目
《红岩》 《长征》
具体分析
江雪琴、许云峰等共产党人英勇斗争的故事,真 实地展现了全国解放前夕光明与黑暗进行最后决 战的艰巨性,歌颂了革命志士为真理而斗争的坚 强意志与大无畏精神。
参加长征的红军战士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展示出他们不朽的信念力量。
艺术特色
1.高度纪实性,深刻洞察力。 本书记录的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
(续表)
人物肖像
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 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人物形象
温和文雅,头脑冷静,平易近人,善于分析推理,讲究 实际经验。

①第一次见面用英语跟斯诺打招呼;

②为斯诺规划采访行程;
相关情节
③揽着“红小鬼”的肩在乡间散步; ④在上海和工人领袖成功组织了五万名工人的纠察队,

作者的采访经历和感受
篇次
第一篇
第二篇
篇名
探寻红色 中国
概述
作者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了解张学 良、杨虎城同共产党达成一致抗日协议的原 因和经过。
去红都的 道路
叙述了作者在进入红区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 的经历以及周恩来、贺龙等红军领导人与红 军战士们参加红军、热爱红军的故事。
(续表)
第三篇 第四篇 第五篇
改变心意的暂时假面具给戳破了。
滚滚前去,冲垮敌人苟延
残喘的堡垒。
(选自《又是白色世界·红色的天际》)
专题探究
➢ 专题一: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
领袖人物周恩来的革命之路
外貌形象与 言谈举止
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 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 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的谈吐缓慢安详, 态度温和,做事深思熟虑,头脑冷静,善于 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

八年级上册《红星照耀中国》知识考点

八年级上册《红星照耀中国》知识考点

八年级上册《红星照耀中国》知识考点八年级上册必读:《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汇总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地记录了自1936.6-1936.10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2、《红星照耀中国》题目中“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红星照耀中国》特指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有明显的赞誉意味。

3、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这是斯诺对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的评价。

4、“我家分为两‘党’。

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

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

可是在反对党的‘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意见分歧。

我母亲主张间接打击的政策。

凡是明显的情感流露或者公开反抗执政党的企图,她都批评,说这不是中国人的做法。

”5、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生的原因。

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与个人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

6、《红星照耀中国》充满了国际主义精神。

加拿大医生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持中国的革命事业,不幸的是在一次战役中因感染细菌而献出了生命。

7、在漫长的艰苦的征途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万的人——农民、学徒、奴隶、国民党逃兵、工人、一切赤贫如洗的人们——参加进来充实了行列。

8、斯诺认为,绝不要以为杨虎城将军早年前当过土匪,就必然没有资格做领袖了。

语文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

语文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

语文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稿子一: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的一些超有趣的知识点。

先来说说作者埃德加·斯诺吧,这位勇敢的外国记者,就像一个好奇的探险家,深入到咱们中国的红色区域,给全世界展现了一个真实又了不起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

书里的那些红军战士们,可太让人佩服啦!他们不怕吃苦,坚定地为了理想而战斗。

你看,爬雪山、过草地,那艰难的环境都没拦住他们前进的脚步。

还有那些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等,他们可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亲切又有智慧,就像咱们身边的长辈一样,带着大家一起努力奋斗。

再讲讲红军的战略战术,那叫一个巧妙!声东击西、诱敌深入,把敌人耍得团团转。

这本书里的故事和人物,让咱们知道了那段历史是多么不容易,也让咱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怎么样,小伙伴们,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呀?稿子二:嗨,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唠唠《红星照耀中国》的知识点哈。

你们知道吗?这本书就像是一扇神秘的窗户,让我们看到了过去那个热血沸腾的时代。

书中描写的那些红军战士,一个个都是铁打的硬汉!他们穿着朴素,吃着粗粮,却有着钢铁般的意志。

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绝不退缩。

还有那些领导人,他们的智慧简直让人惊叹!毛泽东的雄才大略,周恩来的风度翩翩,每一个都让人印象深刻。

而且啊,书里还讲了好多红军打仗的故事。

他们的团结一心,相互配合,简直是无敌的存在。

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这种无私的精神,真的太伟大啦!小伙伴们,读了这本书,咱们能学到好多好多呢!不仅能了解历史,还能从中学到勇气和坚持。

你们是不是也这么觉得呢?。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活动二:知路线,理事件
埃德加·斯诺的身份是一名记者,他带着许多的疑问来到保安, 我们一起梳理一下斯诺采访的主要路线和采访的主要对象和主 要事件。
采访时间 1936年6—10月

采访路线 北平→西安→保安→预旺→保安→西安

采 访
采访对象
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共产党领导人 红军将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等

②不止一次把地方哥老会全部成员收编进红军;
相关情节
③参加共产党后一直忠于党,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听 取意见;
④使地主士绅闻风逃跑,行军神出鬼没。(注:书中关
于贺龙的部分也是采访他人而写成。)
(续表)
人物 率直爽朗、乐观爱笑、富有才智、吃苦耐劳、精力旺盛、性格刚 形象 烈,具有强烈反抗精神,是一位爱惜部下、善于作战的杰出军事家。
——[日]波多野乾一,1936年6月 《“赤豹”毛泽东传》
冲 破 新 闻 封 锁 的 “红 星 ”
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 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 出一般的中国人。
一个红军医生——曾在欧洲学习, 精通医道的人一给他做全面体格 检查,宣布他身体非常健康。
走 进“ 红 色 中 国”
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 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
同红军在一 起
叙述了作者深入到红军内部实地考察,司令员 彭德怀的悲惨童年和生活情况,以及红军采用 游击战术的原因和红军战士健康丰富的生活。
第九篇
同红军在 一起(续)
叙述了共产党军事领导人徐海东的人生历程, 残酷的阶级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苦难,以及共 产党团结回族人民抵抗压迫者的策略。
第十篇
战争与和 平
பைடு நூலகம்
要点批注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整理及练习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整理及练习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整理及练习一、文学常识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作家。

他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的一个贫苦家庭,年轻时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和印刷学徒。

大学毕业后,从事新闻工作。

斯诺于1928年到达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之后兼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的特约通讯员。

1930年以后,他为采集新闻,遍访中国主要城市以及日本、朝鲜等国家。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

他的一生中,除了为欧美报刊写通讯稿以外,还完成了11本著作,其中绝大部分和中国有关。

他的《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一部享有盛誉的报告文学作品。

1972年,斯诺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 是他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书中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二、内容概要《红星照耀中国》主要讲述了作者斯诺自1936 年 6 月至 10 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陕北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红军以及许多共产党领袖、红军将领的真实情况。

其中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体裁:纪实性很强的新闻作品。

一条主线:访问“红色中国”。

大概内容:和红军有关的人和事,和中国革命有关的事。

全书共12篇,分别为:“探寻红色中国”“去红都的道路”“在保安”“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长征”“红星在西北”“去前线的路上”“同红军在一起”“同红军在一起(续)”“战争与和平”“回到保安”和“又是白色世界”。

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讲述作者对红色世界的好奇,作者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去探究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共产党的秘密。

中考语文复习:《红星照耀中国》 知识点梳理

中考语文复习:《红星照耀中国》  知识点梳理

《红星照耀中国》1、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美国人,1928年来到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助理编辑,后任《每日先驱报》驻华战地记者。

他遍访中国各个主要城市,并结识了鲁迅、宋庆龄等一批民主进步人士。

1936年,斯诺作为第一名进入延安采访的外国记者,采写、发表了大量关于陕北苏区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报道。

1937 年卢沟桥事变前夕,斯诺完成了《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当年10月由英国戈兰茨公司出版后,在世界范围引起巨大反响。

1938 年2月,《红星照耀中国》的中译本(更名《西行漫记》作为掩护)出版,几十年来畅销不衰。

斯诺毕生致力于中美友好,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多次来华访问。

2、主要内容埃德加·斯诺真实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和众多共产党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全书共11篇(青少版),主要内容包括:(1)作者1936年6月至10月采访“红色中国”的经历和感受;(2)“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3)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4)采访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成长历程,他们的信仰和他们对中国命运的思考。

3、主要人物性格(1)毛泽东:①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把天真质朴的品质同锐利的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了起来。

②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是个认真研究哲学的人。

③一个颇有天分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④个人自尊心极强,有着种在必要时候当机立断的魄力。

⑤有着南方人“爱辣”的癖好,有农民的个人习惯,言语真诚老实,是个有深邃感情的人。

(2)周恩来:①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的知识分子。

②背弃古代中国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有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能力,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是一个“狂热”分子。

③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

《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梳理

《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梳理

《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梳理1. 作品背景《红星照耀中国》是沈从文于1961年创作的长篇小说。

作品以1941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为背景,通过描写红军战士的生活和斗争,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历程。

2. 主要人物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包括红军战士王耀武、红军指导员刘志明、医生方明等。

通过这些人物的塑造,展现了不同角色在革命斗争中的奉献与牺牲。

3. 描写壮丽的革命斗争《红星照耀中国》通过描写红军战士的艰苦生活和英勇斗争,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的壮丽场景。

作品中描写了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与敌人的殊死搏斗,以及红军战士的英勇表现。

4. 弘扬革命精神《红星照耀中国》以红军战士为主角,通过他们的奋斗和牺牲,展现了革命者的坚定信念和崇高精神。

作品中强调了革命斗争中的团结、勇敢和无私奉献的重要性,为读者树立了榜样。

5. 反映历史真实《红星照耀中国》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真实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描写,展现了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

作品中呈现的红军长征、战斗和生活场景,都是对历史事件的真实再现。

6. 文学价值《红星照耀中国》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作品以生动的语言、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生活境况,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7. 影响与意义《红星照耀中国》作为一部反映中国革命历史的文学作品,对于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与意义。

作品通过真实的历史情节和人物形象,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辛和伟大,激励人们继续为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总结起来,《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以红军长征为背景的反映中国革命历史的文学作品。

通过描写红军战士的生活和斗争,展现了革命斗争的壮丽场景,弘扬了革命精神,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

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对于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具有重要的影响与意义。

中考语文名著复习--《红星照耀中国》知识梳理

中考语文名著复习--《红星照耀中国》知识梳理

中考一轮复习名著阅读知识点梳理之《红星照耀中国》一、名著基础知识必备:《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7—1972.2):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

他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家里过着小康生活。

父亲要他也从印刷业开始自己的生涯。

但他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世界著名的记者。

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主要内容《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红色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白色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世界埃德加·斯诺的“星路”历程:北京——西安府——延安——安塞——保安——吴起镇——预旺堡——甘肃——延安——西安府——北京章节概述第一章探寻红色中国讲述作者对红色世界的好奇,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去探究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共产党的秘密。

并且讲述了张学良和杨虎成与共产党达成一致搞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

第二章去红都的道路讲述在进入红区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经历,并讲述了国民党通过“民团”这一组织对地方的统治和镇压政策。

介绍了周恩来及贺龙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

《红星照耀中国》常考知识点

《红星照耀中国》常考知识点

《红星照耀中国》常考知识点稿子一:嘿,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红星照耀中国》那些常考的知识点哈。

你知道不,这本书的作者是埃德加·斯诺,一个勇敢又好奇的外国记者。

他可是亲自跑到咱们中国,深入到红军的队伍里,把看到的、听到的都写下来啦。

说到红军,他们的长征那可是超级厉害!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爬雪山、过草地,那叫一个英勇顽强。

这可是考试经常会问到的哟。

还有那些红军将领,像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等,他们的智慧和勇气简直让人佩服得不行。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深刻见解,朱德的军事才能,周恩来的温和坚定,都是重点中的重点。

另外,书里描写的红军的生活和纪律也很重要呢。

他们虽然条件艰苦,但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而且纪律严明,一切行动听指挥。

再就是根据地的建设啦,怎么搞农业生产,怎么搞教育,这些都反映了红军的创新和努力。

怎么样,这些知识点你都记住了没?可别在考试的时候丢分哟!稿子二:亲,来啦!咱们一起唠唠《红星照耀中国》常考的那些点。

这本书可太有意思啦!它让世界看到了真实的中国红军。

你想啊,斯诺笔下的红军战士们,一个个都充满了斗志和信念。

他们不怕吃苦,不怕牺牲,为了理想拼命向前冲。

比如说,斯诺采访毛泽东的时候,那场面,老精彩啦!毛泽东讲的那些革命理论,可得好好琢磨琢磨,考试说不定就考到啦。

还有啊,红军的游击战,那可是一绝!神出鬼没的,把敌人搞得晕头转向。

这也是个重要的考点哟。

别忘了红军的团结精神,大家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就像一家人一样。

这种团结的力量可强大啦。

还有根据地的军民鱼水情,老百姓支持红军,红军为老百姓打天下,多感人呐!对啦,斯诺观察到的红军的文化生活也别忽略,唱歌、演戏,既鼓舞了士气,又丰富了生活。

好啦,今天就说到这儿,你可得把这些知识点都装在脑子里哟!。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ppt课件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ppt课件

专题二:关于长征 探究提示: 1.长征的起因; 2.长征的路线; 3.长征中面临的困难; 4.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5.长征的历史价值。
·语文
·语文 知识要点: 1.长征的起因 (1)苏区地盘太小,到1934年9月,中央根据地由原来的 35个县缩小到只剩瑞金、兴国等几个县,面积由5万多平方 千米减至1万平方千米左右。 (2)由于敌人的经济封锁和王明的“左”倾经济政策,导 致根据地经济濒临崩溃,使红军缺乏在根据地继续斗争的物 质条件。 (3)由于苏区面积缩小和人口锐减,红军兵力得不到补充, 只有突围向外发展。
·语文 知识要点:以彭德怀为例(第八章第二节对于彭德怀印象 至第三节为什么变成一个红军)
1.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 他是个率直爽朗、乐 观爱笑、富有才智、善于 驰骋、吃苦耐劳、精力旺 盛、性格刚烈、具有强烈 反抗精神、坚强不屈的勇 士,也是一位爱惜部下、 善于作战的杰出军事家
2.出身与家庭
·语文
出生湖南湘潭贫苦农民家庭,母亲去世,父亲病重。
·语文
内容摘要
他原来是一个极受敬重的教授,但是
到了五十岁那一年,他突然放弃家庭、四 个儿女、长沙一所师范学校校长的职位,

投身到共产党中来。
他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中国。红
C.他到汉口重掌东北军的统帅权,尽管他过去犯有错误,他的 部下仍旧热烈地欢迎他回来,由此可见他人望之高。(张学良)
D.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的研究,他有演讲和写作 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毛泽东)
【解析】A.有误,与之相对应的人物是“贺龙”。故选A。
·语文
(二)图表题 1.(专题一)班级要出一期《红星照耀中国》的黑板报,小洪 拟将下面的选段放在“考考你”专栏中,请你答出对应的人 物的姓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知识梳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知识梳理

东方将明——红星照耀中国新闻,有一个一般的定义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所以新闻有两个要求,一个是真实,另外一个是新鲜。

当我们生活在新闻事业不发达的时代,我们对除了周围村庄的事情,基本一无所知,交通工具主要靠车马的时代,信息的传递和更迭都是十分缓慢的。

而如今依靠着科技,我们可以了解世界各个角落的大小事宜。

但是,新闻界还存在着一个观点就是,报纸的头条能够决定我们的关注点。

例如:出现电梯吃人事件之后,各地报纸纷纷报道,会增加恐慌,让我们觉得这是一个普遍现象而非是个别现象,我们称之为“议程设置”。

新闻报道的事件并不一定都是真实的,所以反转新闻才如此层出不穷,对于新闻我们需要谨慎的甄别,不要做一个盲目的键盘侠。

【作者简介】斯诺于1905年出生于美国的小资产阶级家庭,23岁时从美国密苏里大学毕业后来到中国。

斯诺初到上海时曾给自己起了一个汉文名字:施乐,并一直使用。

后来,胡愈之先生等翻译《西行漫记》一书时,因不知他还有过这样一个汉文名字,而译作“斯诺”二字,并一直沿用下来。

国内起伏不断的革命浪潮吸引了他,进步人士鲁迅、宋庆龄影响了他,“中国何去何从”的问题困扰着他,这些促使他留在中国。

在宋庆龄的安排下,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写出了《西行漫记》这本影响世界人民对中国抗战看法的书。

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

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

19世纪50年代,麦卡锡主义盛行,斯诺因《西行漫记》而被帝国主义分子攻击,不准发表文章,住所受到窃听。

在失业和迫害的双重压力下,斯诺在1959年不得不离开故土,避居瑞士。

1971年底,斯诺因胰腺癌手术后病情恶化,周恩来等曾经邀请他来中国治疗,可是斯诺拒绝了,斯诺每一次来到中国都是自筹旅费,因为他觉得,如果由中国政府来接待的话,外国人会怀疑他对于中国那段历史叙述的真实性。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梳理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梳理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知识点梳理【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7.19---1972.2.15),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作家。

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

1 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他是中国人民的真正朋友,他在弥留之际所说的一句话便是“我热爱中国”。

【写作背景】斯诺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陕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同毛泽东、周恩来等人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

此外,他还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做了广泛深入的调查。

4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

同年10月底,斯诺带着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这部纪实作品终于诞生了。

【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这类作品,或是记录历史,或是叙写现实,其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不能凭空虚构。

【作品简介】《红星照耀中国》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告文学。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 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它是世界上第一本忠实描绘红色中国的著作,使西方世界第一次了解中国共产党,该书让西方世界明白了由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一个全新的中国将出现在世人面前。

【书名解读】书名“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代指中国共产党,也可以指共产主义。

“红星照耀中国”即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国,强调中国共产党给中国带来了光明。

《红星照耀中 国》 知识清单

《红星照耀中 国》 知识清单

《红星照耀中国》知识清单《<红星照耀中国>知识清单》《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以下是关于这本书的知识清单。

一、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719—1972215),美国著名记者。

他于 1928 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 年 4 月到 1935 年 6 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 年 6 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二、创作背景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正处于艰难时期。

国民党对共产党和红军进行了大规模的围剿和封锁,外界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知之甚少,甚至存在很多误解和偏见。

在这种情况下,斯诺怀着对中国革命的好奇和对真相的追求,决定深入陕甘宁边区进行采访和报道。

三、主要内容1、探寻红色中国斯诺带着对红色中国的一系列疑问,如红军是否真的存在、共产党是否真的在为人民谋福利等,踏上了前往陕甘宁边区的旅程。

2、会见毛泽东等领导人在边区,斯诺见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并与他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他了解了他们的革命理念、战略思想以及个人经历。

3、了解红军的生活和战斗斯诺深入红军队伍,观察他们的训练、生活和战斗。

他看到了红军战士们的坚韧、勇敢和乐观,也了解到了他们严格的纪律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4、苏区的社会状况他描绘了苏区的社会制度、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情况,展现了一个与外界传闻截然不同的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社会。

四、人物形象1、毛泽东斯诺眼中的毛泽东是一个极具魅力和智慧的领导人。

他生活简朴,博览群书,对中国历史和现状有着深刻的理解,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卓越的领导才能。

2、周恩来周恩来是一个温文尔雅、思维敏捷、善于协调的领导者。

他给斯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展现出了卓越的组织和领导能力。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梳理八年级语文上册(五四制)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梳理八年级语文上册(五四制)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及知识点归纳一、名著导读1.纪实作品: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这类作品,或是记录历史,或是叙写现实,其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不能凭空虚构。

2.阅读方法:(1)利用序言、目录,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草。

(2)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

(3)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还要读明白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话”。

(4)阅读纪实作品,最终是要从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3.《红星照耀中国》中主要写了两方面事实:(1)作者1936年6月至10月,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

(2)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

此外,还要通过对作品中事实的把握,读懂作者在作品中的观点,进而从中获得一定的启迪,以便指导今后的学习和思考。

4.纪实作品的重要特点:时效性,真实性,导向性。

二、知识点归纳(一)作者简介及主要内容归纳:1.《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创作的纪实文学,于1937年10月在伦敦首次出版,于1938年2月首次出版中文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新闻记者,“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代表作有《红星照耀中国》《远东前线》等。

2.主要内容:《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红星照耀中国》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斯诺通过对领导人和普通民众的观察和描述,把枯燥的红区党组织、各种文件、会议等内容转变为让读者读起来感到亲切生动的文字。

(核心内容是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即《毛泽东自传》)和第五篇《长征》。

《红星照耀中国》必考知识点

《红星照耀中国》必考知识点

《红星照耀中国》必考知识点摘要:I.简介-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及背景介绍II.必考知识点1.埃德加·斯诺的生平及其作品2.《红星照耀中国》的创作背景与意义3.书中的主要人物及形象a.毛泽东b.周恩来c.贺龙d.其他人物4.书中的重要事件及影响a.长征b.抗日战争c.土地革命d.其他事件5.《红星照耀中国》的主要思想内容6.作品的艺术特点及表现手法7.必考问题及答案III.结论- 总结《红星照耀中国》在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影响正文:《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的不朽名著,又称《西行漫记》。

该书以纪实手法描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及抗日战争等历史事件,以及众多红军领袖和将领的生动形象。

作品深入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斗争历程,展现了中国革命的力量与智慧。

埃德加·斯诺(1905.7—1972.2)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

他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家里过着小康生活。

父亲要他也从印刷业开始自己的生涯。

但他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世界著名的记者。

埃德加·斯诺于1928 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红星照耀中国》书中的主要人物包括毛泽东、周恩来、贺龙等,以及许多为革命事业奋斗的无名英雄。

书中以真实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这些人物的形象和事迹,使得他们成为了中国革命历程中不朽的象征。

书中的重要事件有长征、抗日战争、土地革命等。

其中,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书中详细描绘了红军战士如何克服千难万险,最终实现战略转移的壮丽画卷。

抗日战争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敌入侵的正义之战,书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积极参与抗战,为民族解放付出巨大牺牲的英勇事迹。

《红星照耀中国》的主要思想内容在于揭示中国革命的正义性和中国共产党为民族复兴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作品通过真实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以及他们在艰苦斗争中表现出的勇敢和智慧。

红星照耀中国导读及知识要点

红星照耀中国导读及知识要点

红星照耀中国导读及知识要点《红星照耀中国导读及知识要点》《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啊,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一扇通往中国革命历史深处的大门。

这本书的作者埃德加·斯诺,那可是个很厉害的人物。

他就像一个勇敢的探险家,一头扎进了当时还被很多人误解的红色中国。

你想啊,当时的红色区域对于外界来说,就像是一团迷雾中的神秘之地。

而斯诺呢,他不顾危险,毅然决然地走向那里,这得多有勇气啊?就好比你知道前面有个神秘的山洞,山洞里可能有宝藏,但也可能有危险,可你还是想进去看看,斯诺就是这么一个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人。

书里描写的那些红军战士啊,简直就是一群超级英雄。

他们没有超能力,但是他们的信念比钢铁还硬。

你看,他们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吃着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食物,有时候甚至还挨饿,可他们在战斗的时候,那劲头就像一群猛虎下山。

他们的纪律性也非常强,这就好比一个精密的钟表,每个零件都按照自己的节奏有条不紊地运转。

红军战士们就是这样,不管是行军还是作战,都严格遵守纪律。

这纪律是他们力量的源泉之一啊。

再说说那些领导人吧。

毛泽东在书里的形象特别生动。

他可不是那种高高在上、让人觉得遥不可及的领导者。

他就像一个智慧的长者,虽然他满肚子都是学问和战略思想,但他和战士们、老百姓都能打成一片。

他的窑洞就像一个充满智慧的小天地,很多影响中国革命走向的决策都是从那里产生的。

周恩来呢,他的风度翩翩就像一阵温暖的春风,走到哪里都能给人带来希望和力量。

他处理事情井井有条,就像一个优秀的舵手,在复杂的局势中稳稳地把握着方向。

这本书里还描写了很多普通老百姓对红军的支持。

老百姓们就像大树的根基一样,牢牢地支撑着红军这棵大树。

红军为老百姓打仗,为他们争取更好的生活,老百姓呢,就给红军送粮食、送情报,甚至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红军队伍里。

这关系就像鱼和水一样,谁也离不开谁。

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红军哪能发展得那么壮大呢?这就好比一栋大楼,如果没有坚实的地基,怎么可能盖得起来呢?知识要点方面呢?书里有大量关于长征的描述。

《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汇总

《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汇总

《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汇总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地记录了自1936.6-1936.10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2、《红星照耀中国》题目中“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红星照耀中国》特指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有明显的赞誉意味。

3、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这是斯诺对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的评价。

4、“我家分为两‘党’。

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

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

可是在反对党的‘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意见分歧。

我母亲主张间接打击的政策。

凡是明显的情感流露或者公开反抗执政党的企图,她都批评,说这不是中国人的做法。

”5、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生的原因。

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与个人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

6、《红星照耀中国》充满了国际主义精神。

加拿大医生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持中国的革命事业,不幸的是在一次战役中因感染细菌而献出了生命。

7、在漫长的艰苦的征途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万的人——农民、学徒、奴隶、国民党逃兵、工人、一切赤贫如洗的人们——参加进来充实了行列。

8、斯诺认为,绝不要以为杨虎城将军早年前当过土匪,就必然没有资格做领袖了。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不足之处: 1、对于教材的发掘不够。 2、对于学生的了解不够。个别时候存在着教师包办,不敢放 手的偏向。
总之,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觉得自己应加强的是自己的语 文素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不止一次感叹个别学生的语文 素养之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更合适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说教材
《照耀中国》是新教材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名著导 读的内容。本书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 产党领导、红军高级将领、普通老百姓、士兵以及红小鬼的故事;从作 者四个月的采访中,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 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 国,照耀全世界。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外国人,冲破国民党周密的封锁线,经过四个多月的实地 考察,用了14本密密麻麻的笔记本和30卷胶卷,第一个向世界报道了红 军长征的消息,并且写成这样一本书,以至于中国的万千青年走上革命 之路,连加拿大白求恩也毅然奔赴抗日前线。这个人就是埃德加·斯诺, 这本书便是《照耀中国》。(揭示课题)
(二)读目录,了解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 1.学生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书的写作顺序是怎么样的?主要写了 哪几方面的内容? 【方法指点】 读目录,可以对作品的内容要点和篇章结构有所了解,迅速查阅到所 需要的部分。
明确:《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 者按照事件产生的自然时间顺序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 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 作者采访的第一手资料,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 及许多红军领导、红军将领的情况。
2.师生交流,教师点拨。 明确:乐于吃苦,不惧艰巨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 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 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红军精神,是中 华民族百折不挠、发奋图强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 和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星照耀中国》导读及知识要点【内容梗概】《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

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

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

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为《红星照耀中国》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了。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

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

由于有了一种思想武装,有一批坚决的青年,所以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

他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

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章节概述】第一章探寻红色中国讲述作者对红色世界的好奇,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去探究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共产党的秘密。

并且讲述了张学良和杨虎成与共产党达成一致搞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

第二章去红都的道路:讲述在进入红区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经历,并讲述了国民党通过“民团”这一组织对地方的统治和镇压政策。

介绍了周恩来及贺龙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

介绍了许多年轻的红军战士们因为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而参加红军、热爱红军的故事。

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

第三章在保安: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给作者的初步印象:健康、质朴纯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过人,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谈到了共产党的基本政策是反帝反封。

红军大学开展的各项课程以及红军剧社开展的宣传工作。

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

第四章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的人生经历、思想变改以及成长为红军领导人的过程。

长征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

着生记叙了第五次大围剿,以及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原等艰难英勇的事迹。

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癩。

第六章红星在西北讲述了刘志丹开创西北苏区的历程,西北大灾荒和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苏维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货币各方而政策。

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镀齐。

第七章去前线的路上讲述了普通农民对红军的拥护,对苏区工业的繁荣以及苏区工人身上具有的乐观活泼的社会主义工业精神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縈诘。

同红军在一起讲述了作者深入到真正的红军内部,了解他们年轻、精神饱满、训练严格、纪律严明、装备出色、政治觉悟高,才使得他们成为铁打的军队。

并且讲述了促使司令员彭德怀走上革命道路的悲惨童年经历,以及他独特的个人魅力。

红军采用游击战术的原因和策略。

红军战士健康丰富的生活。

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槠挞。

同红军在一起(续)共产党军事领导人徐海东的人生历程以及中国残酷的阶级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杀戮和苦难。

讲述共产党团结回族人民抵抗压迫者的策略。

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買闥。

战争与和平讲述红色中国的少年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代表着中国的希望,讲述共产党为建立统一战线所做的努力以及革命领导人朱德极其杰出的领导才能和个人魅力。

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鋇絨。

回到保安讲述了在敌人封锁下的保安地区,红军丰富多彩的生活。

讲述了俄国对于红色中国的影响以及德国顾问李德指挥作战时出现的失误及其原因。

铙誅卧泻噦圣骋贶頂廡缝勵。

第十二章又是白色世界详细记述了“西安事变”的具体经过、结果,以及对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影响。

并分析了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复杂社会背景、面临挑战及其终将取得胜利的原因。

擁締凤袜备訊顎轮烂蔷報赢。

【知识积累】1.《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原名是《西行漫记》,这是美国的著名记者_埃德加·斯诺_的著作,他是第一个采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_毛泽东_、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2.在陕北,埃德加·斯诺采访的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除毛泽东外,还有_朱德_、__周恩来__、_彭德怀_、_贺龙_、_刘志丹_、_徐海东_等。

他描述了他们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和少年时代,试图从中找寻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

3.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军队的三个条件:一是中国结成__抗日民族统一战线__,二是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三是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的各国人民__采取革命行动_。

4.彭德怀给斯诺的印象是乐观、_豁达_、勇敢、_率真_、__大公无私_。

5.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就共产党人而论,可以归结为孙逸仙博士和国民党接受两大革命原则。

第一个原则承认有必要采取_反帝政策_,第二个原则要求在国内实行_反封建反军阀政策_ 。

6.斯诺所说的“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实际上就是说的历史上有名的__西安事变_,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_张学良_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_杨虎城_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_蒋中正_,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7.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_博学多才__的知识分子,是个天才的_军事家和政治战略_家,代表了_中国人民大众 _的迫切要求,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生活_简朴_,廉洁奉公,能_吃苦耐劳_,身体像铁打的。

8.在当时的苏维埃社会当中,中国共产党在教育方面采取的政策有:_解放思想__,消除愚昧无知;培训教师,_组建学校_,实施大众化的教育;建立专业的学校;编著_字典_成效,使苏区的文盲大幅地降低;使苏区人民的思想有很大的转变、提高,为社会培养了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人才。

9.在井冈山时期,红军给战士规定的三条简明的纪律:一是_行动_听指挥;二是不拿_贫农__一点东西;三是打土豪要_归公_。

10.《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之一在于,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_共产党和红军__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_中国共产党人_的真实生活。

其意义还在于深入分析和探究了“_红色中国_”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__中国革命__做了客观的评价。

構氽頑黉碩饨荠龈话骛門戲。

阅读检测一、填空题1、《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埃德加·斯诺,国籍是美国。

2、《红星照耀中国》全书共 12 篇,又名《西行漫记》。

3、在斯诺的笔下,“他是个大个子,像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

年过半百,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

”这个人物是贺龙。

4、作者第二次见毛泽东的时候,他正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路旁的行人一起走。

5、作者一直要想见的“红色窑工”是徐海东,他是红军十五军团司令,司令部设在西北八十里外的预旺县,这是一个古老的回民县城。

6、红军的成长离不开严明的纪律,1928年后,红军提出了八条纪律:“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对老百姓要和气,要随时帮助他们;四、借东西要还;五、损坏东西要赔;六、和农民买卖东西要公平;七、买东西要付钱;八、要讲卫生,盖厕所离住家要远。

7、苏区人人都叫他老徐,“人生五十岁始”的是徐特立,他是毛泽东在长沙师范求学时的老师;毛泽东另一位老师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是毛泽东的妻子;1930年被捕,她拒绝退党并坚决反对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随之被害。

8、苏维埃政府的“四巨头”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博古。

9、作者第一次见他是在1929年的沈阳,当时他是全世界最年轻的独裁者,后来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他是张学良。

二、选择题1. 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D )A 、国民革命军北伐B 、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C 、北方少数民族南迁D 、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2.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C )A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B 、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C 、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D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3.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

2017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D )A 、51周年B 、61周年C 、71周年D 、81周年4.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B )A 、五四运动B 、红军长征C 、北伐战争D 、抗日战争5.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B )A 、八一三事变B 、西安事变C 、九一八事变D 、七七事变二、简答题1、在来到中国进行国际援助的众多国际友人中最杰出的三位美国记者是谁?他们记录中国历史的著作是什么答: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尼姆·威尔斯《续西行漫记》,哈里森·福尔曼《北行漫记》。

2、简要叙述红军长征的经过答:红军一共爬过 18 座山脉,渡过24 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 座大小城市,突破10 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开进和顺利穿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

3、简述《西行漫记》一书的主要内容答:本书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 年6 月至10 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