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章知识点归纳
中学地理)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Ⅲ
中学地理教学资料中学地理)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Ⅲ(2009-03-20 15:11:13)转载▼标签:晋教分类:课程资源版中学地理七年级上知识点教学资源------------------------------------------------------------------------------第五章居民——“地球村”的主人------------------------------------------------------------------------------------------5.1人口与人种1、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突破60亿。
2001年,世界人口达61亿。
目前,世界人口以每年近8000万的速度增长,人口的数量越来越多。
2、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通常用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来表示。
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取决于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
死亡率:一定时期内死亡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
自然增长率:大于0表示人口增长,小于0表示人口减少。
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主要受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世界不同国家的人口增长:发达国家: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人口增长迅速。
3、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间内人口的空间居住状况。
受自然、经济和历史等因素的影响。
4、人口密度能够反映人口分布的稠密和稀疏程度。
它是指一定时期内,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通常用“人/平方千米”来表示。
人口密度是不断变化的。
5、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耕地减少、粮食短缺、工业污染、噪音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养老负担过重等。
6、①人口平均出生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
②人口平均死亡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拉丁美洲。
【K12学习】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六章知识点归纳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六章知识点归纳61聚落与环境、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一般可将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种类型。
2、乡村人口少,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城市人口多,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业活动。
城市往往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
3、聚落大多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等自然条优越的地区。
4、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其一是聚落的区位(位置)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我国南方的许多聚落位于河湖两岸,山区的聚落位于山间盆地或谷地。
其二是聚落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温带的平原地区聚落密集,热带丛林、荒漠地区、高山地区聚落稀疏。
其三是聚落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我国北方平原地区的村落多呈团块状,而南方村落多沿河呈条带状。
其四是聚落的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例如屋顶坡度与降水的关系、墙壁的厚度和窗户的大小与气温的关系、建筑材料与当地资源的关系(像竹楼、窑洞、冰屋)等。
、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汾河沿岸聚落相对集中。
我们的家乡在汾河谷地西侧的吕梁山区,城市和乡村比较少的原因是:山区海拨高,交通不便,河流少,自然条差。
6、分析房屋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聚落名称房屋特点环境特点西双版纳的傣族竹楼以竹子为建筑材料,上层住人,风大凉爽,还可避免潮湿。
下层放东西或饲养牲畜。
炎热多雨,比较潮湿。
北欧的房屋尖顶高耸,屋顶坡度很大,易于雨水流泻,防止积雪压塌屋顶。
雨雪天气较多。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冰块砌房,墙体很厚,拱形圆顶,深入地下,背风面开小门,防风保暖。
气候严寒,冰天雪地,人烟稀少。
西亚的房屋厚墙、小窗,厚墙可以尽量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入的太阳热量,小窗可以减少白天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
热带沙漠气候,昼夜温差大,降水稀少。
------------------------------------------------------------------------------------------62聚落的发展与保护、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是目前聚落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Ⅰ第一章地球——我们的家园------------------------------------------------------------------------------------------1.1认识地球面貌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直觉到推测、证明和亲眼目睹的漫长的探索过程。
2、地球的形状:球体。
3、描述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圆周长约4万千米。
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地球仪上的点主要是南北两极点;地球仪上的线主要是经线和纬线。
5、经线与纬线的特点:6、纬度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符号“N”来表示;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7、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注意:东经180°与西经180°是同一条经线。
8、特殊的纬线:(在地球仪上一般用虚线表示)●赤道(0°):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9、特殊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是计算经度的起始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经线:东经180°线与西经180°线重合。
●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界线: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东到160°E之间或160°E向西到20°W之间;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西到160°E之间或160°E向东到20°W之间。
【K12学习】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第二章地图——传输地理信息的工具21认识地图、地图是按一定的法则,将地表的自然或社会现象缩小、概括,用地图符号表示的平面图。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基本要素。
2、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三种情况:●一是无特殊标志的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是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
●三是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线和纬线来确定方向。
3、问题:如果没有地图,在日常生活中你如何辨别方向?●利用北极星判别方向。
在晴朗的夜晚,生活在北半球的人们,面向北极星,前方为北,后方为南,左方为西,右方为东。
●利用指南针判别方向。
将指南针水平放置,当磁针静止,磁针上有“北”字的一端指的就是当地的北方。
这种方法不能在磁力异常的地区使用,要避开钢铁、高压线等带电、带磁的物体。
●利用太阳判别方向。
太阳是大自然中最可靠的“指南针”,对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来说,正午时的太阳永远位于正南方。
春分、秋分时,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正西方落下。
●利用手表和太阳判别方向。
将手表放平,使时针对着太阳光(阳光射来的方向和人影的方向相反),时针和表上12时之间的角平分线所指示的方向即是南北方向。
●利用树木判别方向。
在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独立的大树,一般来说南面的树枝较为茂盛,树皮比较光滑,北面的树枝较稀少,树皮粗糙,有时还有青苔。
树木砍伐后,树桩上的年轮间隔大的一面为南面,间隔小的一面为北面。
●利用建筑物判别方向。
考虑到采光、挡风等因素,建筑物往往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如北半球居民的住房大多坐北朝南,阳台设置在正南方。
4、地图上的比例尺。
■概念: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缩小的程度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公式:比例尺的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表示形式:比例尺有线段、数字和文字三种表示形式。
■一幅地图选用多大的比例尺,是根据地图的用途、所绘地区的大小和内容的详略等情况来决定的。
七年级上册晋教版地理
七年级上册晋教版地理一、地球和地图。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 地球仪。
- 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实际不存在)。
-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
- 纬线和纬度。
-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长度不等,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
- 纬度:以赤道为0°纬线,向北向南各分90°,分别称为北纬(N)和南纬(S)。
低纬度(0° - 30°)、中纬度(30° - 60°)、高纬度(60° - 90°)。
- 经线和经度。
-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 经度: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界,向东向西各分180°,分别称为东经(E)和西经(W)。
180°经线既是东经180°,也是西经180°。
- 经纬网: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可用于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3. 地球的运动。
- 地球的自转。
-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
- 周期:约24小时(1天)。
- 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
- 地球的公转。
- 方向:自西向东。
- 周期:约365天(1年)。
-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 产生的现象:四季更替(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昼夜长短变化(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五带的划分(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终年炎热;北温带: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南温带:南回归线到南极圈之间,温带四季分明;北寒带:北极圈以北;南寒带:南极圈以南,寒带终年严寒,有极昼极夜现象)。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1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1-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第一章地球——我们的家园1.1认识地球面貌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直觉到推测、证明和亲眼目睹的漫长的探索过程。
2、地球的形状:球体。
3、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圆周长约4万千米。
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地球仪上的点主要是南北两极点;地球仪上的线主要是经线和纬线。
56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7、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注意:东经180°与西经180°是同一条经线。
8、特殊的纬线:(在地球仪上一般用虚线表示)●赤道(0°):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9、特殊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是计算经度的起始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经线:东经180°线与西经180°线重合。
●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界线: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 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东到160°E之间或160°E向西到20°W之间;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西到160°E之间或160°E向东到20°W之间。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1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11.地理科学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与人文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两个分支学科: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自然环境的形成、演化和变化规律,包括地貌、气候、植被、水文和土壤等;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社会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活动和影响,包括人口、城市、经济与交通等。
2.地球的构造与活动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地壳是最外层的固态岩石层,包括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地幔位于地壳之下,是达到地球半径三分之二厚度的熔融状态的岩石层;地核是地球内部最深的部分,由铁和镍组成,分为外核和内核。
地球的活动主要包括板块构造和地质作用。
板块构造是指地壳上的大片岩石板块在构造力的作用下发生平行滑动和相互碰撞,导致地震和火山活动等现象。
地质作用是指地壳内部的构造力引起地壳变形的过程,包括抬升、隆起、下陷等。
3.地球上的环境地球上的环境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和生物环境。
大气环境是地球表面的气氛层,由氮气、氧气、水蒸气等构成,起到保护地球和调节气候的作用。
水环境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和地下水等,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水资源,对于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至关重要。
生物环境包括陆地和海洋的生物群落及其相互关系,规定了生物的分布和生态系统的特点。
4.地球资源地球资源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自然资源是指地球上自然存在的可以供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等。
人文资源是指人类社会创造并利用的具有文化、经济和社会功能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等。
5.地图的表示与使用地图是地球表面各种自然与人文现象的缩影,是地理研究的基本工具。
地图的表示主要有比例尺、方向和符号等三个方面。
比例尺是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用来度量地图上的长度。
方向是地图上各个方向的关系,常用东、西、南、北等术语来表示。
符号是地图上用来表示不同地理现象和要素的图形或标记,包括地貌图、气候图、人口分布图等。
(中学地理)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Ⅱ
(中学地理)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Ⅱ第三章陆地和海洋——人类生存的基本空间------------------------------------------------------------------------------------------3.1海陆分布1、问题:地球上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陆分布呈现什么大势?①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构成,其中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人们常将其概括为“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②浩瀚的海洋彼此相连,而陆地则被分割成许多块。
2、问题:读图“南北半球海陆分布”,观察陆地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集中在哪个半球?南、北极地区分别是什么?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集中在南半球,北极地区是海洋,南极地区是陆地。
3、问题:读图“陆半球和水半球”,看看即使在陆地最集中的陆半球,陆地面积占多少?海洋面积占多少?陆地面积占48%,海洋面积占52%。
从问题2、问题3可以得出结论:无论怎样划分半球,每个半球总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4、海陆的分类:陆地可分为大陆、半岛、岛屿;海洋可分为洋、海和海峡等。
①陆地是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其中面积广大的称大陆,面积较小的称岛屿,陆地伸入海洋的部分称半岛。
②海洋是地球表面广阔而连续的水域,其中洋是海洋的主体,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是连接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5、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大洲。
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按面积大小依次是亚洲(4400)、非洲(3000)、北美洲(2400)、南美洲(1800)、南极洲(1400)、欧洲(1000)和大洋洲(900)。
相邻大洲之间的界线,除海洋外,多以山脉、河流、海峡和运河等来划分。
(单位:万平方千米)6、地球表面的海洋被陆地分割成彼此相通的四个大洋,按面积大小依次是太平洋(18000)、大西洋(9300)、印度洋(7500)和北冰洋(1300)。
(单位:万平方千米)7、学会认识大洲和大洋的位置。
【精选】秋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地理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一章地球——我们的家园1.1 认识地球面貌第一课时【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
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1、地球的形状(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
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园地方→天如斗笠→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片)(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板书:2、地球的大小(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展示图片)地球的大小(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57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地球——我们的家园 复习课件
A.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B.通过地球仪可以方便地知道地球的地貌
C.转动地球仪,它绕一根轴在运动,证明地球里有一根旋转轴
D.在地球仪上,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北极
C 2.【目标3】下列各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
)
A.162°E,30°E
B.170°E,50°S
C.15°W,70°N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读下图,说出地球公转的特征。 方向:自西向东
绕转中心:太阳 周期:一年
产生的自然现象:四季变化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 不变。这样,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阳照射 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便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思考: 1.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太阳分别直射哪条纬 线? 2.二分二至日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
13.答案:(1)(23.5°N,90°E);一 (2)东南 (3)热带 (4)② (5)长 解析:第(1)题,经度数向东增大的是东经,向 西增大的是西经,纬度数向北增大的是北纬,向南 增大的是南纬。A点位于北回归线与东经90°交会 处,回归线上一年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第(2)题, 根据经纬网定向规律,判定B点位于A点的东南方向。 第(3)题,由于B点纬度为0°,位于赤道,属于 热带地区。第(4)题,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 北半球是夏至,处于公转轨道的②处。第(5)题, 夏至日是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地球在从①向② 运动的过程中,白昼逐渐变长。
第一章 地球——我们的家园 复习课件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课 2.地球仪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1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1一、地理学的基本概念1.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地理学研究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2.地理学的分支学科: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三大分支学科。
3.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地理学主要运用实地考察、实验研究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方法进行研究。
二、地球的形状与结构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极半径和赤道半径不同。
2.地球的结构: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结构,从内到外依次为地核、地幔和地壳。
三、地球的运动与地理圈层1.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以西经0度的格林尼治天文子午线为基准,逆时针方向自西向东每天自转一周,形成地球自转运动。
2.地球的公转运动:地球绕太阳作椭圆形的公转运动,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
3.地球的倾斜角: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夹角为倾斜角23度27分,导致四季变化。
4.地球的大气圈:地球大气圈从地球表面向外延伸,共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四、地球上的水资源1.地球的水资源分布:地球约70%的面积被水覆盖,其中97.5%为咸水,只有2.5%为淡水。
2.地球的淡水资源:地表水、地下水和冰雪储量是地球的主要淡水资源。
3.世界主要水系:世界上的主要水系包括长江、黄河、亚马逊河、尼罗河等。
4.中国主要水系:中国的主要水系包括长江、黄河、珠江、淮河等。
五、地球上的地形与地貌1.地形:地球表面的高低、平缓和陡峭的地形构成了地球的地形。
2.地貌:地球表面自然形成的各种地貌景观,如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峡谷等。
六、地球的气候1.气候的形成原因:气候是大气长期和地球上其他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气候的要素:气温、气压、湿度、风和降水是气候的主要要素。
3.中国气候的特点:中国气候受到亚洲大陆和太平洋影响,呈现出多样性的气候类型。
七、地球上的植被与动物1.世界的植被分布:世界上的植被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主要分为热带雨林、温带森林、草原和沙漠等。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1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第一章地球——我们的家园1.1认识地球面貌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直觉到推测、证明和亲眼目睹的漫长的探索过程.2、地球的形状:球体.3、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圆周长约4万千米.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地球仪上的点主要是南北两极点;地球仪上的线主要是经线和纬线.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7、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来表示.〔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注意:东经180°与西经180°是同一条经线.8、特殊的纬线:〔在地球仪上一般用虚线表示〕●赤道〔0°〕: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9、特殊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是计算经度的起始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180°经线:东经180°线与西经180°线重合.●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界线: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东到160°E之间或160°E向西到20°W之间;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西到160°E之间或160°E向东到20°W之间.〕10、纬度是以赤道为0°,分别向南北两极方向递增;经度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分别向两侧的东西方向递增.11、人们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12、为了避免将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割在两个半球〔划分原因〕,国际上统一使用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划分方法和界线〕,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1.2感受地球运动2、地球公转运动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倾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5°的倾角;二是地轴倾斜的方向始终保持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4、同一时间,地球上不同地区得到太阳的热量是不一样的,低纬度地区得到的热量多,高纬度地区得到的热量少.这是由于地球的球体形状和太阳直射位置在地球表面的变化造成的.5、根据各地区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将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7、冬季由于太阳高度角小,太阳光斜射得很厉害,所以通过窗户射到屋子里的阳光要多;夏季由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光几乎直射,甚至直射,所以通过窗户照到屋子里的阳光要少.------------------------------------------------------------------------------第二章地图——传输地理信息的工具------------------------------------------------------------------------------------------2.1认识地图1、地图是按一定的法则,将地表的自然或社会现象缩小、概括,用地图符号表示的平面图.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基本要素.2、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三种情况:●一是无特殊标志的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二是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三是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线和纬线来确定方向.3、地图上的比例尺.■概念: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缩小的程度越大,比例尺就越小.■公式:比例尺的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表示形式:比例尺有线段、数字和文字三种表示形式.■一幅地图选用多大的比例尺,是根据地图的用途、所绘地区的大小和内容的详略等情况来决定的. ■利用比例尺,我们可以量算出地图上两个地点之间的实地距离.■比例尺是个分式,比例尺的大小是指比值而说的.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即比例尺愈小.如果图幅的大小不变,采用的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的实地范围就越小,地图所表示的内容就越详细;若采用的比例尺越小,地图表示的实地范围就越大,地图所表示的内容就越简略.4、图例和注记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符号、名称和数字,常用的图例有统一的规定.------------------------------------------------------------------------------------------2.2使用地图1、常用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来表示地面的高度和起伏状况.绝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海拔.相对高度是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2、地形是各种地表形态的总称.按其形态可以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要点:■等高线数值大,海拔高;数值小,海拔低.■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等高线闭合,外低内高为山顶;等高线闭合,外高内低为盆地.■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两组对称的闭合等高线中间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4、等高线的特点:①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等.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叫等高距,同一幅地图的等高距总是相等的. ③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5、●用等高线和等深线表示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地图,是等高线地形图.●在几条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可以鲜明地表示出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各种地形的分布,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一般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褐色表示高原和山地;白色表示雪山冰川;蓝色表示海洋,颜色浅蓝至深蓝,表示海水由浅至深的变化.〔要让学生理解两点:一是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二是图上的颜色是按海拔高低加以区分的.〕●为了直观地显示某一方向上地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人们可以将等高线地形图转绘成地形剖面图.------------------------------------------------------------------------------------------第三章陆地和海洋——人类生存的基本空间------------------------------------------------------------------------------------------3.1海陆分布1、①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构成,其中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人们常将其概括为"三分陆地,七分海洋〞.②浩瀚的海洋彼此相连,而陆地则被分割成许多块.2、在南北半球中,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集中在南半球,北极地区是海洋,南极地区是陆地.3、读图"陆半球和水半球〞,看看即使在陆地最集中的陆半球,陆地面积占多少?海洋面积占多少?陆地面积占48%,海洋面积占52%.从问题2、问题3可以得出结论:无论怎样划分半球,每个半球总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4、海陆的分类:陆地可分为大陆、半岛、岛屿;海洋可分为洋、海和海峡等.①陆地是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其中面积广大的称大陆,面积较小的称岛屿,陆地伸入海洋的部分称半岛.②海洋是地球表面广阔而连续的水域,其中洋是海洋的主体,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是连接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5、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大洲.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按面积大小依次是亚洲〔4400〕、非洲〔3000〕、北美洲〔2400〕、南美洲〔1800〕、南极洲〔1400〕、欧洲〔1000〕和大洋洲〔900>.相邻大洲之间的界线,除海洋外,多以山脉、河流、海峡和运河等来划分.〔单位:万平方千米〕6、地球表面的海洋被陆地分割成彼此相通的四个大洋,按面积大小依次是太平洋〔18000〕、大西洋〔9300〕、印度洋〔7500〕和北冰洋〔1300〕.〔单位:万平方千米〕7、学会认识大洲和大洋的位置.■亚洲、非洲、欧洲和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和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赤道穿过的大洲和大洋有大西洋、非洲、印度洋、亚洲、大洋洲、太平洋、南美洲.■纬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是南极洲、北冰洋.■亚洲、欧洲、非洲是连在一起的.亚洲与欧洲之间的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之间的界线是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之间的界线是巴拿马运河.8、海洋为人类提供鱼虾等丰富的水产品,海盐、石油等矿产品,休闲娱乐场所和便利的海上运输等.-----------------------------------------------------------------3.2海陆变迁1、1912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和气象学家魏格纳提出了轰动世界的"大陆漂移假说〞.2、板块的划分〔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①各大板块都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中;②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引发火山和地震.3、环太平洋地区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区是世界著名的火山、地震带.4、当板块相互挤压时,常形成山脉;当板块相互张裂时,常形成裂谷和海洋.红海处在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区;喜马拉雅山脉处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区.-----------------------------------------------------------------------------第四章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4.1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气温是指大气的冷暖程度〔气温的概念〕.气温的高低常用温度计来测量〔测定气温的工具〕,单位是℃,读作"摄氏度〞.一个地方的气温状况通常用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来表示.2、测量气温的温度计,通常放在百叶箱内,距地面约1.5米.测量温度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的水银面保持平行.3、我们把一昼夜4次〔2时、8时、14时、20时〕观测记录的气温值相加,再除以4,就得出当天的日平均气温.4、午热晨凉,冬寒夏暑,是气温随时间变化的一般规律.前者是指气温的日变化,后者是指气温的年变化.我们通常用气温曲线来表示一个地方气温的时间变化.●北半球某地气温的日变化:规律: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值与最低气温值的差.●北半球某地气温的年变化:规律:7月气温最高,1月气温最低.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5、在地图上将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叫等温线,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都相同.由等温线组成的地图叫等温线图.阅读等温线图,可以了解世界各地气温的差别和水平分布状况.●阅读气温分布图要注意观察:①等温线的数值与递变方向. ②等温线的疏密程度.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③等温线的弯曲形状.等温线呈闭合状,表示有高温或低温中心.●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从赤道向南北两极气温逐渐降低;南北回归线之间年平均气温约在20℃以上;南北极圈附近气温约为—20℃.在青藏高原地区,等温线呈闭合状,那里是一个低温中心.6、气温的空间分布<1>不同纬度地区: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2>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3>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0米大约下降6℃.影响全球气温分布的三要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地形.-----------------------------------------------------------------4.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1、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和固态水,统称降水,如雨、雪、冰雹等.降水量的单位为毫米〔mm〕.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常用多年的平均降水量来表示.2、日降水量的测定方法:用雨量器,把一天24小时内的降水集中起来水量的总和.3、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降水量常常是不同的.人们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表示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4、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叫等降水量线,由等降水量线组成的地图为等降水量线图.阅读等降水量线图,可以了解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阅读降水量柱状图通常要注意:①全年降水量的数量.②降水量的季节分配.③抓住两点:一是全年春、夏、秋、冬季水是否均匀;二是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①赤道地区与两极地区相比:赤道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为2000毫米以上,两极地区降水量为200毫米以下.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②亚欧大陆沿海与内陆相比: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③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与西岸相比: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④地形、地势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影响世界各地年降水量分布的要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即地球"雨极〞乞拉朋齐.-----------------------------------------------------------------4.3天气1、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大气的风雨、冷热、阴晴等状况.天气变化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影响很大.2、天气预报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天气变化的预测,是现代科学技术为人类提供的一项重要服务.3、谈一谈不同季节家乡空气质量的好坏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并说出影响的原因.以太原地区为例,冬、春季节里空气质量差,主要原因是人们取暖、燃烧原 煤;春天干旱,地面缺乏植被保护,刮风的时间较长,沙尘天气较多.夏、秋天 气的空气质量较好,因为雨水多,植物茂盛,污染源较少. 4、识别常见天气符号.-----------------------------------------------------------------4.4气候1、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与天气相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世界各地气候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在中纬度地区表现得最为明显,大陆东部、中部、西部往往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受地形的影响,中低纬度的高大山脉和高原分布着垂直变化明显的高山气候. ----------------------------------------------------------------- 第五章 居民——"地球村〞的主人 ----------------------------------------------------------------- 5.1人口与人种 1、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突破60亿.20##,世界人口达61亿.目前,世界人口以每年近8000速度增长,人口的数量越来越多.2、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通常用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来表示.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取决于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 —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死亡率:一定时期内死亡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 自然增长率:大于0表示人口增长,小于0表示人口减少.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主要受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世界不同国家的人口增长:发达国家: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人口增长迅速.3、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间内人口的空间居住状况.受自然、经济和历史等因素的影响.4、人口密度能够反映人口分布的稠密和稀疏程度.它是指一定时期内,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通常用"人/平方千米〞来表示.人口密度是不断变化的.人口密度=某地总人口/总面积5、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耕地减少、粮食短缺、工业污染、噪音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养老负担过重等. 6、①人口平均出生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 ②人口平均死亡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拉丁美洲. ③人口平均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排序为: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地区、欧洲.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表明欧洲的总人口在减少. 7、世界人口分布的最大特征是不平衡性.人口稠密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等.人口稀少区:非洲撒哈拉沙漠、南美洲亚马孙平原、亚洲北部和北美洲北冰洋沿岸地区、中国的青藏高原地区等.8、一些国家的人口政策:①鼓励人口增长的人口政策:一般发生在发达国家,如法国.②限制人口增长的人口政策: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如中国.9、结论: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中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0、人种,又称种族.一般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把人类划分为白色、黄色和黑色三个主要人种.由于不同人种间的相互通婚,世界上还有一定数量的混血人种. 12、世界上的人种,只有体质特征方面的差异,没有优劣、贵贱之分.不同的人种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都应享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 ----------------------------------------------------------------- 5.2民族、语言和## 1、同一民族,一般长期生活在同一个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有着共同的心理素质和经济生活. 2、目前,世界上约有2000多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 3、世界的语言大约有2000多种,其中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是主要语言.汉语的使用人数最多,英语的使用范围最广.联合国大会的正式语文是阿拉伯文、中文、英文、法文、俄文和西班牙文;工作语文是英文和法文.4、世界主要的语文分布:注:基督教是目前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第六章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6.1聚落与环境1、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一般可将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种类型.2、乡村人口少,居##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城市人口多,居##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业活动. 城市往往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3、聚落大多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4、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其一是聚落的区位〔位置〕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我国南方的许多聚落位于河湖两岸,山区的聚落位于山间盆地或谷地.其二是聚落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温带的平原地区聚落密集,热带丛林、荒漠地区、高山地区聚落稀疏.其三是聚落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我国北方平原地区的村落多呈团块状,而南方村落多沿河呈条带状.其四是聚落的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例如屋顶坡度与降水的关系、墙壁的厚度和窗户的大小与气温的关系、建筑材料与当地资源的关系〔像竹楼、窑洞、冰屋〕等.5、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汾河沿岸聚落相对集中.在汾河谷地西侧的吕梁山区,城市和乡村比较少的原因是:山区海拨高,交通不便,河流少,自然条件差.②主要是环境污染问题,其表现形式有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5、世界文化遗产是经联合国确认的,具有历史学、美学、考古学、科学、民族学或人类学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地区、民族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科技、文化水平.6、为什么在聚落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有特色的聚落和民居?⑴聚落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聚落是人类文化的杰作.⑵聚落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从不同侧面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保护它具有重要意义.7、世界文化遗产举例: 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法国巴黎的塞纳河岸;巴西的巴西利亚;中国云南省的丽江古城、##省的平遥古城和##省的宏村、西递等.----------------------------------------------------------------- 第七章发展与合作——经济全球化-----------------------------------------------------------------1、国家和地区是当今"地球村〞的基本"家庭〞.目前,全世界共有19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地区,它们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个大洲.2、世界上陆地面积做大的国家是俄罗斯,有1700多万平方千米;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内〕,仅有0.44平方千米,被称为"袖珍国家〞.3、陆地面积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国家名称陆地面积所属大洲⑴俄罗斯 1707万平方千米地跨欧、亚两大洲⑵加拿大997万平方千米北美洲⑶中国960万平方千米亚洲⑷美国937万平方千米北美洲⑸巴西854万平方千米南美洲⑹澳大利亚768万平方千米大洋洲4、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0个,其中中国的人口最多,大约有13亿,约占世界口的19%.5、各个国家无论面积大小、人口多少、国力强弱,各主权国家的国际地位都是平等的.6、世界上还有一些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称为"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例如北美洲的格陵兰地区,是欧洲国家丹麦的属地;大西洋中的百慕大群岛是英国的属地.8、通常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差别称为"南北差距〞,发展中国家之间互相合作称为"南南合作〞.9、发达国家高消费水平是建立在对全球资源、能源的高消耗基础上;地球上出现的环境问题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10、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原因⑴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农矿产品价格过低,企业生存困难. ⑵曾经长期遭受殖##义的剥削和掠夺,经济基础薄弱. ⑶经济结构单一,对发达国家依赖严重. ⑷一些国家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欠佳. ⑸一些国家政局不稳定. ⑹一些国家闭关自守. ⑺自然灾害频繁,人口出生率过高.12、发展中国家只有"改革开放,加强国际合作〞,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13、经济全球化表现在生产、贸易、服务等方面的变化,这种变化渗透到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中.14、"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目前全球三个最大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一章地球一一我们的家园1.1认识地球面貌2、地球的形状:球体。
3、描述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圆周长约4万千米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地球仪上的点主要是南北两极点;地球仪上的线主要是经线和纬线。
5、经线与纬线的特点:6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符号“ N'来表示;以南为南纬,用符号“ S”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7、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 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符号“ W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注意:东经180°与西经180°是同一条经线。
8、特殊的纬线:(在地球仪上一般用虚线表示)•赤道(0°):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北回归线(23.5 ° N)•南回归线(23.5 ° S)•北极圈(66.5 ° N)•南极圈(66.5 ° S)9、特殊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是计算经度的起始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经线:东经180°线与西经180°线重合。
•20° W 160° E:是东西半球的界线:20° 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 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10、纬度是以赤道为0°,分别向南北两极方向递增;经度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分别向两侧的东西方向递增。
11、人们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 为高纬度。
12、为了避免将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割在两个半球(划分原因),国际上统一使用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划分方法和界线),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1.2感受地球运动1、列表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异同。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晋教版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晋教版
地理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不仅仅只是掌握一些理论知识,更是需要注重对实际生活与社会发展的深入分析和研究。
在
七年级地理教学中,掌握下列知识点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
地理学科的基础概念和基本方法。
一、地球的基本形态与构成
地球是一个近似球体,由固体地壳、流动的软流圈、类圆形地
核和类球形的外核组成。
同学们还需要了解地球物理的基本概念,如地震、火山和地质构造等。
二、自然环境的特点与区划
自然环境是人们生存和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
重要依据。
同学们需要学习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如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区划,如中国
自然区划和面积划分等。
三、人口与人类活动的分布与规律
人口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人类活动的分布与规律也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内容。
同学们需要掌握人口分布的地域、人口数量及其增长趋势等相关知识。
四、资源及其利用
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同学们需要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分布,如矿产资源、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等。
同时,还需要掌握资源的加工和利用技术,如采矿、制造和建筑等。
五、地理信息与地图制图
地理信息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地图制图则是地理信息传播的主要形式。
同学们需要掌握常用地图的种类和特点,如地形图、气候图和人口分布图等,并能够绘制简易的地图和测量地物的长度和角度等。
以上是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晋教版的梳理和总结。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了解和学习,同学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为未来的学习和社会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上晋教版地理知识点
七年级上晋教版地理知识点
地理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探讨的是人类和自然环境
的相互关系。
在七年级上,我们学习的地理知识点包括如下内容:
一、自然地理
1.地球的组成和结构
地球是由固体地壳、流动的上部地幔、外层流动的外核以及内
部固态的内核组成。
2.大洋及陆地分布
地球表面穆棱七分之一是陆地,其余穆棱七分之五是海洋。
陆
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而海洋则主要在南半球。
3.地球的运动
地球有两种运动,一种是公转、一种是自转。
地球公转的轨迹是椭圆形,而自转则有着显著的圆周运动的特征。
4.地球的气候
地球的气候主要受到纬度、海陆分布、太阳辐射量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别非常大。
5.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植被资源等等,如何有效利用和保护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二、人文地理
1.人口与城市
人口是城市的生命力,城市人口密集带和城市群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地区。
2.经济活动与交通运输
经济活动和交通运输是相互依存的,如何有效规划交通系统,
提高经济活动效率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3.文化与旅游
各地的文化差异、景点的开发和旅游规划等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如何保护和开发传统文化也是我们的重点。
4.环境与都市环保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上是七年级上晋教版地理知识点的概述,我们需要在学习的
过程中仔细研究,全面掌握地理知识,为更深入的学习奠定基础。
七年级上册山西教育出版社地理复习资料
1、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大致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地中海气候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夏季。
4、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5、自然资源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
按其形成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一类是非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产的资源。
6、土地的利用类型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7、土地资源的分布温带湿润的平原地的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适宜发展农业,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
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
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8、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
陆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泽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种存在形式。
地球上的水总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
在淡水资源中,冰川中储存的水量最多,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
保护水资源,主要途径有:节约和合理用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扩大淡水来源。
9、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作用。
所以,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
世界有森林面积40亿公顷,主要在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
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七年级晋教版地理知识点
七年级晋教版地理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和人类的相互作用的学科,也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之一。
在七年级晋教版的地理学习中,共涉及到很多知识点。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希望对广大学生学习地理有所帮助。
第一章:地球和地球的运动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立体图形,直径约为1.276万公里。
赤道和南北两极距离约为1.667万公里。
2.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
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因此太阳每天都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3. 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
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离太阳最近的位置称为近地点,离太阳最远的位置称为远地点。
4. 地球的倾斜度和季节变化:地球的赤道与公转平面夹角为23.5度,这就是地球的倾斜度造成的。
地球的季节变化与地球的公转、倾斜度以及地球自转的方向有关。
第二章:地球的大气层和水圈1. 大气层的组成和功能:地球的大气层主要包括臭氧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顶层。
大气层的功能包括温室效应、保护地球表面、调节温度等。
2. 水圈的分布和变化:地球的水圈是指地球上水的分布状态。
水圈的分布主要是受气候、地形、海拔高度等影响。
水圈的变化包括循环、交换和转化三个方面。
第三章:地球的陆地和海洋1. 陆地的特征和分布:地球上大陆分布在地球表面,由浅层岩石构成。
陆地的特征包括高大峻峭、山丘起伏、河流纵横等。
2. 海洋的特征和分布:地球上的海洋广阔无边,由深层岩石构成。
海洋的特征包括深广壮阔、波澜壮阔等。
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大约为3/4,深度平均为3.8公里。
第四章: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1. 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环境是指地球上自然界中的各种组成部分,包括地面(陆地和海洋)、气体、水、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
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
2. 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对人类的作用:自然环境对人类的作用包括提供食物、水、空气、生命空间、运输、能源和原材料等;自然资源对人类的作用包括极大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动经济发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章知识点归纳
1认识地球面貌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直觉到推测、证明和亲眼目睹的漫长的探索过程。
地球的形状:球体。
描述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圆周长约4万千米。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地球仪上的点主要是南北两极点;地球仪上的线主要是经线和纬线。
经线与纬线的特点:
经线
纬线
形状
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圆,每一条纬线都自成纬线圈
长度
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纬线长度不等,最长的纬线是赤道,
越向两极越短,到了两极就缩为一点
指示
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纬度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符号“N”来表示;
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
经度的划分:
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
以西为西经,用符号“”来表示。
注意:东经180°与西经180°是同一条经线。
特殊的纬线:
●赤道: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北极圈
●南极圈
特殊的经线:
●本初子午线:是计算经度的起始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经线:东经180°线与西经180°线重合。
●20°、160°E:是东西半球的界线:20°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0、纬度是以赤道为0°,分别向南北两极方向递增;经度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分别向两侧的东西方向递增。
1、人们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为了避免将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割在两个半球,国际上统一使用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3、经纬网广泛应用于军事、交通、气象等部门,服务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
2感受地球运动
列表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异同。
项目
自转运动
公转运动
概念
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旋转中心
地轴
太阳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周期
一天
一年
地理意义
昼夜更替
季节变化
地球公转运动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倾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5°的倾角;二是地轴倾斜的方向始终保持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公转形成四季变化
项目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日期
月21日前后
月22日前后
月23日前后
月22日前后
太阳光
直射纬度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北半球季节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北半球
昼夜状况
各地昼夜等长
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各地昼夜等长
昼最短,夜最长,
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季节
冬季
春季
夏季
南半球
昼夜状况
各地昼夜等长
昼最短,夜最长,
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各地昼夜等长
昼最长,夜最短,
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问题:同一时间,地球上不同地区得到太阳的热量一样吗?为什么?
同一时间,地球上不同地区得到太阳的热量是不一样的,低纬度地区得到的热量多,高纬度地区得到的热量少。
这是由于地球的球体形状和太阳直射位置在地球表面的变化造成的。
科学家根据各地区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将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五带的特征:
五带
北温带、南温带
北寒带、南寒带
范围
南、北回归线之间
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北极圈以北、
南极圈以南地区
有无阳光直射和极昼极夜现象
有直射阳光
无阳光直射,
也无极昼极夜现象
无阳光直射,
有极昼极夜现象
获得热量多少
获得热量多
得到热量比热带少,
比寒带多
获得热量少
四季变化
气候终年炎热,大多数月均温在20℃以上
气候四季变化明显,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气候终年寒冷,大多数月均温在0℃以下
问题1:冬、夏两季教室接受阳光的情况,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冬季由于太阳高度角小,太阳光斜射得很厉害,所以通过窗户射到屋子里的阳光要多;夏季由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光几乎直射,甚至直射,所以通过窗户照到屋子里的阳光要少。
问题2:我们这儿的人们为什么喜欢住坐北朝南的房屋呢?
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一年中太阳光线始终是从南方照射过来的,坐北朝南的房屋,窗户面向南面,无论冬季还是夏季,阳光都可以照射到屋子里,尤其是寒冷的冬季,通过窗户斜射到屋子里的阳光更多些。
总之,坐北朝南的房屋可以得到充足的光照,所以我们这儿的人们喜欢住坐北朝南的房屋。
问题:有的地方每年的“五一节”和“国庆节”前后,学校都要调整作息时间,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在我国有些地方的学校,比如我们这儿,五一节到国庆节这段时间,作息时间要做调整,通常是下午上课的时间推后。
这样调整作息时间的原因主要是考虑了师生的身体健康,因为五一节以后,逐渐进入盛夏季节,太阳高度角增大,光照强烈,我们知道一日内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点左
右,若此时到校上课,光照强,气温高,会影响到师生的身体。
国庆节以后,太阳直射点已经移到了南半球,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减小,太阳辐射减弱,气温有所降低,所以作息时间又调整到原来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