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的完美蜕变
中国历史上三次巨变的结果
第一次巨变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第二次巨变是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
第三次巨变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
会议一致决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向各国政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愿与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
在城市,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了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
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
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
论近代中华文化的蜕变
论近代中华文化的蜕变摘要: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曾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文化盛世,然而近代中国却在西方产业革命的浪潮中实施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西方资产阶级怀着对君主专制的仇恨,讴歌自由、平等、民主的新社会秩序的建立。
获得了先进生产力的西方资产阶级走上了贪婪的殖民扩张之路,处于封建末期的中国成为了它们眼中的猎物。
中华民族遭受了历史上最深重的苦难时期。
中华文化也开始了“凤凰涅槃”的历程。
关键词:近代中华文化蜕变清代的中国封建社会已经步入苍老之境,旧的事物正在走向没落。
清王朝衰亡的征兆日益鲜明,内部事务危机重重。
新生的趋向近代的文化因子开始滋长起来,渐益广泛,并日益活跃的开始为自己的未来开辟道路。
1840年,在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下,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终于被打开了封闭的大门,一段救亡图存,民族自救的历程拉开了序幕。
在于西方文化不断地交会冲突中,中华文化也开始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之路。
一、鸦片战争带来的资本主义新文化的冲击与明末清初时期传教士来华而兴起的“西学东渐”相比,鸦片战争之后资本主义的新文化冲击对当时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则更为深刻。
首先,资本主义新文化传播的范围更广。
传教士所带来的西方文化主要集中反应在民间宗教信仰以及清朝皇宫中的宫廷画匠之类。
并没有引起当时清朝政府的重视,鸦片战争之后非常多的官方翻译机构纷纷设立,众多西方书籍陆续出版,新式学堂也开始了对外籍教师的聘用。
这对近代科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起了非常大的积极作用其次资本主义新文化所带来的内容更为丰富。
19世纪中叶近代西方的工程技术、科学理论、民主思想以及政治制度等都展示在了中华民族面前。
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心态文化不同层次全面地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外壳与精神内核。
资本主义新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政治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同传统文化进行着多角度、多层面的较量,并且以自身具有的先进生产力占据了优势地位。
二、传统封建体制中的新文化气象19世纪中叶,面对强大的外部西方力量威胁,清廷内部开始了以“求强“、“求富“为主要内容的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 (1840— 1919年)
1.1898戊戌变法走 君主立宪道路 2.1906“预备立宪” 3.1912辛亥革命建 立资产阶级民主 共和国 结果:戊戌变法 遭封建顽固派镇 压;“预备立宪 ”假立宪真专制 ;辛亥革命推翻 了君主专制统治 ,但是袁世凯窃 取革命成果真正 的民主政治并没 有建立起来
联系点
中国社会进一步沉沦,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国工业近代化起步,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近代化 运动集中在经济方面。这一阶段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产生;社会生活 上,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在生活中逐渐推广 从世界角度看,中国经济进一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第三阶段
近代化的整体发展阶段 (1895—1919前)
北洋军阀统治、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 成立蒋介石独裁统治、日本侵华
治
1905中国同盟会、1911武昌 起义、1912中华民国、清帝 退位、1912《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颁布;辛亥革命的历 史意义。 袁世凯窃取政权北洋军阀统 治、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的 斗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 五四运动 1921中共“一大”召开, 中国共产党诞生 国民革命 1927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建立井 冈山革命根据地 1931建立中华苏维埃政权 1934红军长征、 1935遵义会议、 1937全民族抗战 1945中共 “七大” 1946全面内战爆发、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1949新中国诞生新民主主义革命 胜利的意义。 政治协商会议与《共同纲领》 确 立多党合作、协商制度、人民民主专 政
1949)
新民主主义经 济(1927--1956 )
政治:中国社会开始一步步沉沦,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中国人民开始了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斗争 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新的经济因素尚在萌芽状态。 思想: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接触,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开始主 张向西方学习,开启了民智,专制势力仍很强大,广大的中国人思想仍然僵化。 从世界角度看: 中国经济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1840—1949)第一阶段:中国近代化的全面启动:(1840—1912)【阶段特征】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由农耕文明时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
近代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生活等领域全面展开。
政治:(1)民族危机加深: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与反动势力的勾结。
史实:(2)政治民主化,法制化:先进的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在反对封建专制反对殖民侵略,追求民主富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史实:经济和阶级:工业化,市场化:列强侵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产品更多商品化,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新的经济、阶级出现并发展。
史实:思想:民主化、科学化:中国人将救灭图存与向西方学习相结合,从器物学习到制度学习,经历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
史实:生活:19世纪中期,伴随近代工业起步,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
史实:第二阶段: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1912~1927)【阶段特征】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阶段,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阶段,社会两大主要矛盾趋于汇流——体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同清朝统治集团和北洋军阀统治集团的矛盾。
资产阶级道路行不通,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发挥重要作用。
政治:民族危机继续加深;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巨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次历史巨变,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史实:(1)民族危机加深:一战爆发,与日本签《二十一条》;袁世凯北洋政府独裁卖国;思想上复古尊孔;巴黎和会上列强把山东权益出让给日本。
(2)政治民主化,法制化:A民族资产阶级: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巨变(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这是一个描述中国自近代以来的发展进程的主题,它代表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本文将从近现代历史的背景开始,逐步分析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各个阶段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
一、近现代历史背景19世纪下半叶,中国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割地求和的悲惨局面。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逐渐失去自身的独立性和尊严,社会发展停滞,经济衰落,人民生活困苦。
这个时期,中国人民渴望摆脱列强的压迫,实现国家振兴的梦想,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众幸福的理想。
二、站起来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1.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确立了民主共和国的基石。
这标志着中国近代革命的开端,是中国人民站起来的第一步。
2. 抗日战争: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抗日战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全民族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抗战,这场战争显示出中国人民为了自由和尊严可以付出巨大牺牲的勇气。
3. 新中国成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人民摆脱了外国侵略者的控制,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领土的完整。
4. 解放战争:解放战争使中国摆脱了国内军阀的统治,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政权。
5. 社会主义建设:在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着经济困境、社会动荡等困难,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实际的发展道路,为中国站起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富起来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1. 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中国注重工业化发展,通过一系列的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国有企业的建立和农业、工业的推进,逐步恢复了经济的基础,实现了相对富裕的农民和工人阶级。
2. 改革开放:1978年以后,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中国引入了市场经济的思想,放宽了对外国投资的限制,加强了对企业自主经营和发展的支持,经济迅速崛起,中国开始迈向富裕的道路。
现代中 国的崛起从到改革开放的历程
现代中国的崛起从到改革开放的历程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古老而伟大的国家,那就是中国。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沧桑。
然而,在近代以来,中国逐渐陷入了困境,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
直到新中国的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才迎来了真正的崛起。
回顾历史,自 1840 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国门被列强的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从此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使得中国的经济遭受重创,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觉醒,他们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前赴后继,英勇奋斗。
1949 年 10 月 1 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广场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社会主义建设。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就,比如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和对国情的认识不足,我们也走了一些弯路,经历了一些挫折。
直到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中国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
曾经,农村的生产方式较为落后,集体劳动的模式效率低下。
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农民能够自主经营土地,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实际情况安排生产,这使得农产品产量大幅提高,农村经济逐渐繁荣起来。
农民们不仅能够吃饱穿暖,还开始走向富裕的道路。
在城市,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逐渐焕发出新的活力。
同时,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大动力。
中国近代取得的成就
中国近代取得的成就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
这些成就涵盖了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政治成就近代中国的政治成就主要体现在革命和建国过程中。
辛亥革命的成功打破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共和国,开启了中国政治制度的现代化进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实现了独立、统一和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飞跃。
此后,中国政府不断完善和发展政治制度,积极推进法治建设,加强党的领导,确保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二、经济成就中国近代的经济成就令世界瞩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迅速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成功地实施了农村改革、城市化进程和对外开放政策,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同时,中国还在科技创新、高技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不断增强了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三、科技成就中国近代的科技成就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中国在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中国成功地发射了载人航天器,实现了月球探测和载人深潜等重大科技项目。
中国的超级计算机、高铁技术、5G通信技术等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四、教育成就近代中国的教育成就为国家的人力资源培养和人才储备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中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大幅提高了教育的普及率和质量。
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了教育设施和条件,提高了师资队伍的素质。
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日益完善,培养了大量的高级人才,为国家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五、文化成就中国近代的文化成就丰富多彩,展示了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的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许多文化景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的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影视、音乐、舞蹈、书画等艺术形式走向世界。
中国近代历史的演变历程及规律
中国近代历史的演变历程及规律
“中国近代历史的演进可以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兴衰变更历程,有它的规律性也有它的特点,历史的变迁也注定了中国的发展一定是有度的。
”
中国近代历史的演变历程及规律历来是一个重要课题。
反映中国近代历史演变发展的规律性可由下列三方面体现:
一、国家统一。
晚清以来,国家统一与发展形成密切联系,无论是实现国家解放和统一,还是推进改革发展,国家统一均是必不可少的。
二、革命军事。
在中国近代史中,革命军事所创造的前所未有的历史经历,其价值如同炎黄子孙的奋斗历程,为中国政治、社会、经济史编写成功的新篇章。
三、改革开放。
从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始终成为把握中国近代发展脉搏、证明中华文明发展变革的鲜明标志。
改革开放给中国历史进程注入新的动力,引领社会进步、促进经济蓬勃发展。
总之,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规律源于国家统一、革命军事和改革开放。
从中可以看出,党领导的新中国成立,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荣耀,民族复兴的力量以及中华文明的复兴之路体现。
中国近代发展变化的感悟
中国近代发展变化的感悟(原创实用版)目录1.中国近代发展的概述2.近代中国的主要变革3.近代中国的发展成果4.总结:近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对现代中国的启示正文一、中国近代发展的概述近代,通常是指从鸦片战争(1840 年)开始,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一段历史时期。
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转折,从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国家逐渐走向现代化。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民众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二、近代中国的主要变革1.鸦片战争后的觉醒: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国家。
自此,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觉醒,认识到国家的危亡,并寻求改革之道。
2.洋务运动:19 世纪 60 年代至 90 年代,清政府发起了一场“自强”和“求富”的运动,试图通过学习西方科技来振兴国家。
尽管洋务运动并未实现其预期的目标,但它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新型人才,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打下了基础。
3.戊戌变法:1898 年,光绪帝颁布“戊戌变法”诏书,推行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试图振兴国家。
但由于种种原因,戊戌变法仅历时百日便告失败。
尽管如此,戊戌变法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为后来的改革和革命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4.辛亥革命: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
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民主革命进程树立了里程碑。
5.新民主主义革命:自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阶段。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在 1949 年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三、近代中国的发展成果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
政治上,民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国家政治制度逐步走向现代化;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一些新兴产业开始崛起;文化上,新文化运动兴起,民众的文化水平得到提高。
中国近代史演变历程及规律
中国近代史演变历程及规律中国近代史指的是从清末至1949年的历史,包括了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
在这一历史时期内,中国经历了多次政治、经济、文化的演变和变革。
中国近代史的演变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清末民初时期(1840-1911):这一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开始。
在这一时期内,中国经历了多次民族解放运动,并逐步形成了现代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法制体系。
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经济起飞的重要时期,标志着中国经济从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的转变。
五四时期(1911-1949):这一时期是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关键时期,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
在这一时期内,中国经历了辛亥革命、国民党建立、抗日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
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中国文化改革运动的高潮时期,标志着中国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至今):这一时期是中国近代史发展的新阶段,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进程进入了新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内,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并在国际上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在中国近代史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到一些规律。
首先,中国近代史的演变过程是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经历了政治制度、法制体系、经济结构、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变革,并逐步形成了现代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
其次,中国近代史的演变过程是中国经济起飞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经济从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的转变,并在国内外市场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此外,中国近代史的演变过程也是中国文化改革运动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并在世界文化中取得了重要的地位。
总的来说,中国近代史的演变历程是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是中国经济起飞的过程,是中国文化改革运动的过程。
这一过程中,中国经历了多次政治、经济、文化的演变和变革,并在国内外市场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中国近代历史的演变历程及规律作文
中国近代历史的演变历程及规律作文中国近代历史的演变历程是指在乾隆时期到清朝灭亡以后的历史变迁,它包括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变化,文化的转向以及技术的进步等等,它反映了中国在一千多年历史变迁中的不同发展阶段。
中国近代历史的历史演变可以简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乾隆时期(1736-1820)。
乾隆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统一、繁荣昌盛的阶段,乾隆皇帝启动了中国新一轮统一、开拓的历史典范,其间开展了大量的经济、文化和技术建设,积极发展各种科技,更新社会建设,广泛开拓外贸等,实现了统一强大的中国的历史目标。
第二阶段:清朝末期(1820-1911)。
清朝末期是中国历史上混乱、动荡的时期,由于各种原因,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受到影响,各种思想流派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政治体制也发生了动荡,最终导致清朝灭亡。
第三阶段:民国时期(1912-1949)。
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社会政治动荡及新民主主义运动的时期,各种思想流派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积极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进步,使中国开始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第四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1949-今)。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历了从落后到先进的大变革,全面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进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文化艺术发展飞速,并与世界各国加强了互动合作。
概括起来,中国近代历史的演变历程具有以下共同点:(一)以乾隆时期为基础,在清朝末期受到混乱、动荡的影响;(二)在民国时期,思想流派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三)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各项发展,中国经历了从落后到先进的大变革。
综上所述,中国近代历史的演变历程及其规律可以如下总结:乾隆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统一、繁荣昌盛的阶段;清朝末期是中国历史上混乱、动荡的时期;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社会政治动荡及新民主主义运动的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历了从落后到先进的大变革,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进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近现代史三次巨变以及历史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三次巨变以及历史意义专业:工商管理姓名:高磊学号:20115554摘要:中国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
其中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
中国近代史的三次巨变指的是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
它们在中国的当时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是历史的转折点。
关键词: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开放、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正文:伟大的辛亥革命1991年(宣统三年,辛亥年)10月10日,中国爆发了推翻清朝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的伟大的民主革命。
这场革命迄今已经九十周年了。
辛亥革命是由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
早在1894年(光绪二十年),他就在檀香山建立了反清的兴中会。
1904年,华兴会、光复会相继组成。
1905年,这些革命团体联合组成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制”为纲领,在各省和海内外建立革命组织,多次发动武装起义,为辛亥革命准备了条件。
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对。
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两个月内既有鄂、湘、陕、赣、晋、黔、粟、浙、桂、皖、粤、闽、川等省先后宣布独立。
清政府迅速解体。
孙中山先生于12月回国,经十七省代表会议推举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
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被推翻了。
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它通过民族资产阶级和农民、工人以及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合斗争而取得了胜利,并为以后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主革命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大大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实业救国”、“民主共和”成为当时社会的思潮;这个时期作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已得到史学家的确认。
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
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19世纪中叶,中国与英国爆发了鸦片战争。
中国在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让领土并开放多个港口。
2. 辛亥革命与建立中华民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统治。
随后,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时期。
3. 北洋政府与政治混乱: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政局十分动荡,北洋政府成立后,政权更迭频繁,政治局势不稳定,各地军阀混战,国家统一局面未能得到建立。
4.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大学生与市民群众进行了大规模抗议活动,呼吁民主、科学和国家独立。
此后,新文化运动迅速兴起,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热潮。
5.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与国民党进行合作。
1924年至1927年,国共合作,共同发动了北伐战争,成功推翻了北洋政府,取得了政权控制权。
6. 南京国民政府与抗日战争: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南京成为国民政府的首都。
随后,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经历了严重的破坏和牺牲,但坚持不懈的抗战精神最终使日本投降。
7. 解放战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1945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最终推翻了国民政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
这些阶段的发展历程,展示了近代中国从落后到崛起的艰辛过程,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中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
中国近代史的沉沦到崛起的历史回顾和展望
中国近代史的沉沦到崛起的历史回顾和展望中国近代史的沉沦到崛起的历史回顾和展望中国近代史承载着中国人民的苦难与奋斗,从沉沦到崛起的历程充满了曲折和挑战。
在19世纪初,中国面临着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割据,国家的权威遭受了严重破坏,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深重困境。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土遭受了严重的侵略与割让。
这段历史时期,中国经历了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经济上受到极大的压迫,社会动荡频发。
中国人民深受压迫,国家陷入了长期的衰落与困境。
然而,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勇敢抗争和奋发图强的历史。
自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中国人民开始觉醒,逐渐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所在,积极探索着振兴之道。
辛亥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民主共和国的历史新纪元。
然而,新中国成立后仍然面临着许多艰难险阻。
内战后,国民党政府撤退到台湾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等一系列问题。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政策,中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都为中国走向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的崛起不仅仅是经济实力的增强,更是在国际舞台上发出的声音和影响力的提升。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繁荣做出了贡献。
中国也在高科技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追求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致力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将继续改革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创新能力,提升科技实力。
中国也将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近代史的沉沦与崛起是中国人民艰苦努力和智慧的结晶。
中国将铭记历史,珍惜现在,展望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一、洋务运动19世纪中叶,中国面临列强入侵和国家危机的局面。
洋务派主张引进西方科技和制度,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洋务运动主要内容包括建设近代工业、训练新式军队、兴办新式学堂等。
虽然洋务运动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但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二、戊戌变法1898年,光绪皇帝实行戊戌变法,试图引进西方的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方式。
然而,这场变法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最终失败。
戊戌变法的失败宣告了改良道路的破产。
三、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开始了民主共和的新时代。
然而,辛亥革命并未能完全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转型。
四、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旨在反对封建主义和推动中国文化现代化。
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民主和文学革命等现代理念,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反思和探索。
五四运动提倡民主、科学、自由等现代理念,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六、北伐战争1926-1928年,北伐战争爆发,旨在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实现中国的统一和现代化。
北伐战争推动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现代化进程,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七、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革命战争爆发,旨在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实现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和政治权利。
土地革命战争推动了农村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八、抗日战争1937-1945年,抗日战争爆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在战争期间,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抵抗,最终取得了胜利。
抗日战争锻炼了中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九、解放战争1945-1949年,解放战争爆发,是中国人民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斗争。
历史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历史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社会变革,这些变革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从晚清末年到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变革,这些变革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打下了基础。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来探讨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一、政治变革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它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辛亥革命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为后来的政治发展铺平了道路。
2.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文化的重要变革之一,它提倡科学、民主、进步的思想,对封建迷信和旧传统产生了强烈的批判。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启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培养了一大批思想家和社会改革者。
二、经济变革1. 资本主义改革: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资本主义改革,推动了农业、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洋务运动、自强运动等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为中国的工商业奠定了基础,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2. 改良主义实践:中国近代一些有识之士尝试通过改良主义的实践来推动社会的经济变革。
他们主张增加农田的耕作面积,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他们还提倡兴办工厂、铁路、邮电等现代产业,促进国家的工商业发展。
三、文化变革1. 新教育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中国开始了一场新的教育革命。
新教育运动主张科学、民主的教育思想,提倡以实用为导向的教育体系,推动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
2. 文学艺术革新: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学和艺术产生了强烈的批判。
一大批文学家、作家和艺术家追求个性自由,创作出了大量反映现代生活和社会问题的作品。
他们的作品打破传统的文学和艺术形式,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些变革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面貌,也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尽管变革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蓬勃向前,为中国的崛起奠定了不可替代的基础。
九年级历史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和变革
九年级历史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和变革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涵盖了从晚清时期到现代中国的发展和变革。
在九年级历史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以及社会变革。
本文将通过介绍晚清时期、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等重要时期和事件,帮助九年级的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和变革。
一、晚清时期晚清时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阶段。
这个时期,中国面临着外国侵略、政治动荡以及社会问题的困扰。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晚清政府的腐败、甲午战争的失败、义和团运动等事件,了解当时的中国社会及其矛盾。
二、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中国的第一次民主革命。
学生可以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推动力量以及其对中国社会政治的深远影响。
辛亥革命的成功标志着清朝的灭亡,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高潮。
学生可以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目标和影响,理解学生运动对中国社会、文化、教育的改变与推动作用。
五四运动是中国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意识觉醒的标志,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它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独立、富强和民主。
学生可以通过了解新中国的成立过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尝试,了解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总结通过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和变革,九年级的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中国作为一个古老文明的巨大转变,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从一个被殖民和割据的国家到独立自主的国家的转变。
了解中国近现代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民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增强他们对国家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以上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九年级的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和变革。
理解历史的意义和发展规律,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国家认同感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近代史从晚清到新中国的转变
中国近代史从晚清到新中国的转变近代中国历史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历程,从晚清时期的封建专制到新中国的建立,经历了许多重大转变。
这些转变包括政治制度、社会思潮、经济体制和文化观念等方面的重大改革。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为主线,探讨中国近代史这段独特而丰富的历程。
一、晚清时期的弊端与挑战晚清时期,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与闭塞的社会观念成为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
官员的贪污腐败、兵备不力、民不聊生成为社会的严重矛盾。
中国面临外国列强入侵、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受到严重侵蚀。
二、维新运动与百年新闻报刊变革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旨在通过变法改革来挽救国家危局。
维新运动催生了许多新的社会思潮,例如戊戌变法和维新派的知识分子运动。
此外,新闻报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报道社会现象、传播革命思想,成为推动变革的重要力量。
三、辛亥革命与新中国的雏形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新篇章。
孙中山领导的武装起义推翻了满清政权,为中国新政权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民主革命和新政权探索的阶段,逐渐探索着未来国家的治理模式。
四、五四运动与思想文化领域的新变革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爱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对于传统文化和社会观念的彻底反思。
五四运动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为中国的思想解放和文化创新提供了契机。
五、抗日战争与新中国的奠基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战争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中国人民抵御日本侵略,坚持了长达八年的抗战,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中国人民的抵抗,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
六、新中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改造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
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和经济发展模式,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的完美蜕变12级物理二班组员:李娟、赵慧、李柳清、李金梅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至1949年建国为止。
此期间1840—1919年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之后的三十年被划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现代史的1949年到1956年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在这短短百年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腐朽没落的枯枝下,新的生机开始酝酿,中国从方方面面开始了一次新的洗牌。
(一)政治1840年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西方列强用洋枪大炮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侵占中国的领土和主权,掠夺中国的原料和资源,鸦片的倾销,银元的外流,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从一个封建地主集权专制的社会逐步沦为了一个半封建半殖民的国家。
此期间的政治矛盾,逐渐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开始演变为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以及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间的矛盾,而且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主要的矛盾。
鸦片战争成为了一个重要历史转折点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也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民的时期。
中国的少数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探索寻求一条救国之路,当时的人将目光投在了蓬勃发展的资本主义上,企图在保留封建君主的同时,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
他们打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开始了洋务运动,让资本主义在中国萌芽。
当由于与体质的违和,以及来自各方的压力,洋务运动也只能以失败告终。
之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又掀起了一场戊戌维新运动,同样也被封建顽固分子彻底镇压。
从这类运动中,我们要认识到,由于身份和地位的局限,所谓的改革不过是为了维护封建君主的地位,他们不敢从根本上否定封建主义,所以他们早就注定了失败,当这也让人们倒了,要救亡,就必须推翻清政府。
此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有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应势而起,人民开始以武装反抗的手段来争取自由独立。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最终成功推翻了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并在一战的空隙里偷得了一线发展。
但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它也最终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让中国的革命者看到了新的希望。
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开始了新民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无产阶级的壮大,马列主义在中国生根发芽。
卢沟桥兵变后,国共两党开始了分分和和的抗日之路,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国情,采取农村包围城市之法,第一个真正发动了广大群众的力量,战胜了日本帝国,赶走了国民党,让无产阶级在中国站稳了脚跟。
1949年10月1日是一个应该被世界记住的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一天正式成立了。
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革民时期。
建国后的头三年,肃清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残余武装力量和土匪,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建立了各地各级的人民政府,没收了官僚资该企业并把它们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统一了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稳定了物价,完成了新解放区土地制度的改革,镇压了反革命,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开展了打退资产阶级进攻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对旧中国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进行了很有成效的改造。
在胜利完成繁重的社会改革任务和进行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的同时,迅速恢复了在旧中国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全国工农业生产1952年底已经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党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是正确的,取得的胜利是辉煌的。
(二)经济中国近代史分为两个时期,1919年的五四运动以前,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后,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近代,由于帝国主义不断地加深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两种根本性的变化:一是独立的中国变为半殖民地的中国,一是封建的社会变成了半封建社会,即产生和发展了资本主义。
这些发展变化又表现为相互联系的两个过程:一是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一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
近代中国人民斗争所要解决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两大历史主题,即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
概括起来,如《历史教学大纲》中所说:“中国近代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
我认为各个阶段政府腐败,对于造成中国的落后是有责任的,尤其对于统治者对外敌的侵略不能组织有力地抵抗,面对强敌,俯首乞和,造成近代中国屈辱悲惨的历史,是应该受到谴责的。
1840年的鸦片战争、1856年的英法联军之役、1864年俄国出兵占领新疆伊犁地区、1884年的中法战争、1894年的甲午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之役及俄军占领东北地区、1904年的日俄战争和英国侵藏战争、1914年日本出兵山东、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等等,此荦荦大者,都是政府不能组织有力抵抗造成割地赔款、主权沦丧的著名例子。
中法战争不败而败、胜而求和;甲午战争实行“避战保船”,等于解除北洋舰队的武装,不仅拱手出让制海权,而且拱手出卖了北洋舰队,这两次战争的失败,李鸿章都不能辞其咎。
至于九一八事变,明示不抵抗,更遭到国人批评。
有人以外敌强大、中国落后为词,提出抵抗不是上策,求和才是出路的主张,是站不住的。
须知,近代中国所面对的国际形势,就是资本主义列强先进,中国落后,列强与中国的关系是侵略与被侵略的关系。
对列强侵略不抵抗,一味求和,出路只能是从半殖民地滑向殖民地,沦为附属国。
中国恰恰是因为抵抗了,才免于成为殖民地国家的。
正确的做法,是一面研究自己落后的原因及落后之所在,努力学习、借鉴西方的长处,以自强立国,同时发扬民气,对外敌侵略组织有力地抵抗。
中华民族,是个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民族;一直以来,我都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
虽然,在近代,我们的祖国忍受了太多的蹂躏、承受了太多的折磨,我们的国民被列强所歧视、侮辱,但,我依然深爱着他们。
这种爱,包含着辉煌、包含着屈辱;包含着惜弱、包含着图强。
这种爱,已经深深的植根于我的心中。
这种爱,给了我无形的强大动力,使我们每个有良知、有责任的华夏儿女,为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都应努力的奉献。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没有一个繁荣的民族,作为个人,不论怎样,都逃不掉先辈的遭遇。
我们能做的,只能是,记住那段可耻的岁月,努力的发展我们的祖国,使他不再积贫积弱,不再任人宰割。
经历了屈辱,便知道了灾难的沉重。
现在,我们的祖国走出了阴霾,我们的人民,正在把伤口轻轻的掩埋;我们日益的强大,但绝不狭隘,我们尽力的丢掉过去,但绝不忘记历史;我们的民族,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但绝不去奴役;我们的人民,有着博大的胸怀,但也绝不会一味的容忍。
为了那屈辱的岁月,我们将紧紧的团结;为了那屈辱的岁月,我们将发奋的努力;为了那屈辱的岁月,我们不再沉默;为了那屈辱的岁月,我们都更加深爱我们的祖国。
为了那屈辱的岁月,我们的民族将在悲愤中爆发!通过历史,我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必须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国民经济收入,提高国家的经济总产值,这样才能提升中国的地位,才能让自己的国家变的强大,才能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才能让中国这只雄狮屹立于世界之上,不再让近代那段屈辱的历史重演。
中国近代历史简直就是一部屈辱的历史,相信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会忘记这样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被别人侵略。
如果想不受别人的侮辱和欺凌,我们自己一定要强大起来,怎么变强大?首先要在经济上强大。
有句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落后就要挨打,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得发愤自强。
在鸦片战争中国是落后的,武器落后,科技落后,经济落后,最根本的还是社会制度落后。
要发愤自强就要改造社会,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强国防。
怎么样才能是国家发展、加强国防呢?只有我们国家的经济富有了,才能发展科技、发展文化、搞国防、制造工业等等。
由此可知,经济在中国近代史中是占有重要地位之一。
经济决定政治和文化,有什么样的经济,就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和文化;反之,政治和文化又反作用于经济。
因此,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思想文化中国近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和名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艰苦斗争,经过民族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中。
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近代,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不仅从军事,经济对中国进行侵略,还从政治文化加以侵略控制,人民陷入水生火热之中,民不聊生,经济凋敝,一片国将不国惨状,压迫侵略,必然导致反抗,中国人民积极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反抗。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民族巨大的灾难。
但是,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中国人民,积极地促进了人民的思考,探究和奋起。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民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他们翻译外文书籍,学习西方先进的现代科学知识,在一定的程度上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
甲午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开始了较为强烈的民族危机感。
于是出现了早期的维新思想,出现了一批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为己任仁人志士。
甲午战争后的戊戌唯心,辛亥革命,都是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下发生的。
这些斗争与探索,使中华民族燃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
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力量成长的基础上,在新文化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思想基础之上发生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这次运动表现了反对封建的彻底性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群众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它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的舞台。
从此中国革命真正找到了它所必须依赖的力量基础,五四运动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即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
五四运动发生于一九一九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劳动运动的真正开始是一九二一年,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之后,即民族问题和殖民地革命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改变过去面貌之时,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以及其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都十分明显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被历史证明了的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