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导学案及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琵琶行导学案及答案

(完整版)琵琶行导学案及答案

《琵琶行》学习目标1.理解本诗描述音乐的语言技巧,学习通感、衬托等表现手法。

2.领会由琵琶女的遭受引出的诗人对出身的感触。

3.理清全文脉络,剖析本诗的构造特点。

教课重难点1.品尝诗句“同是天涯堕落人,相遇何须曾认识”的丰富内涵。

2.赏析作者描绘音乐的高明技术。

有关链接1.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暮年号香山居士。

中唐期间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

青年时期家境贫穷,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许多的接触和认识。

念书期间特别勤苦以至于舌上生疮。

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到京城拜访大诗人顾况,深得赏识。

29 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

白居易是唐朝新乐府运动的倡议者,与元稹踊跃倡议“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重申解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秀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写下了许多揭穿现实黑暗,反应劳动人民难过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

白居易的诗平常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

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期间。

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周流浪,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许多的接触和认识。

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频频上书针砭弊端。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应了劳动人民的难过生活,揭穿了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

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

2.简介写作背景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因为冒犯了官僚及皇帝, 43 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医生,次年因为上书皇帝,言辞急迫,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季。

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受共识自己天涯堕落的不幸。

3.对于歌、行、引:《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纳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

《琵琶行》导学案整理答案

《琵琶行》导学案整理答案

《琵琶行》导学案整理答案第一篇:《琵琶行》导学案整理答案《琵琶行》导学案【学习目标】情感目标:从失意者的互相同情慰藉之情中受到悲剧美的陶冶,从而认识封建社会(压制人才)的黑暗,激发学生珍视今朝的成才环境。

知识目标:1.解题、了解作者、积累字词及本诗名句,学会古诗诵读。

2.整体把握全诗,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

3.欣赏作者运用生动、新颖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感受诗中音乐描写的意境;能力目标:进一步巩固并领会对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如何塑造艺术形象把握主题(体会诗人把琵琶女的遭遇于自己被贬谪的境况联系起来的用意,理解诗歌的主题)。

【学习重难点】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是重点;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学法指导】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查阅词典,初解文本;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泳,体味情感。

【课前预习】1.查阅作家作品及创作背景。

2.熟练诵读课文,分组讨论,翻译课文,积累字词,找出名句。

【知识导学】1.唐朝宣宗皇帝李忱为一位诗人写了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_,1___胡儿能唱琵琶篇_。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

2.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后被贬为江州司马。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及答案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及答案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二)【学习目标】1、了解琵琶女的的凉身世和诗人贬职失意的苦闷心情,琵琶女的飘零身世和诗人宦途潦倒,沟通了彼此的感情渠道,控诉了封建社会摧残人才的黑暗现实。

2、赏析这首诗的音乐美、意境美。

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绘音乐形象,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3、进一步提高欣赏能力和朗读背诵能力。

【重点难点】1、第二段,以体会琵琶的音乐美为主。

2、创设联想和想象,探究诗歌意境。

3、学习描摹音乐意境。

【学法指导】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泳,体味情感。

【学习过程】1.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琵琶女出场时迟疑不决的心情,意在强调的是( )A.拘于礼法,男女有别,不能见男人。

B.技艺高超,弹奏能手,不屑见官人。

C.深怀怨恨,内心痛苦,无心见生人。

D.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不可见路人。

2.下列对白居易《琵琶行》描绘的形象的分析中,不当的一项是()A.琵琶女是演奏技艺精湛卓绝,悲凉身世令人心酸的被污辱和被损害者的形象。

B.作者写自己的遭遇,是为了衬托琵琶女形象。

C.诗中琵琶女和作者这两个形象感情上的共鸣之处是“同是天涯沦落人”。

D.诗中对琵琶女身世的描述,主要是通过琵琶女的倾诉表现的。

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3—5题。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3.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

“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

《琵琶行_并序》导学案答案.doc

《琵琶行_并序》导学案答案.doc

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琵琶行并序》导学案【参考答案】【学习过程】一、实词1.①名词,话/名词,字/动词,说②动词,吩咐,命令/动词,命名,题名③数词,几 /名词,数量④副词,暂时/副词,一下子,忽然⑤动词,拨动/名词,拨子,弹奏弦乐所用的工具2.①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后一年。

②“因为”古义:于是写了。

今义:连词,表示原因。

“长句”古义:唐代习惯把七言诗叫做长句。

今义:长句子。

③古义:整理。

今义:整治,治理。

④古义:年纪大了。

今义:排行第一的。

⑤古义:突然冲出。

今义:超出一般。

⑥古义:刚才。

今义:朝前面。

⑦古义:突然,一下子。

今义:暂时。

3.①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②名词用作动词,摆酒;③形容词"重”''轻”均带宾语,用作动词,看重,轻视。

二、1.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译为"在” /介词,表示比较,译为"比” /介词,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2.动词,做/动词,当作,作为/介词,给/动词,弹奏三、1.省略句,省略虚词,于。

同时是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于溢浦口送客。

2.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于江湖间转徙。

3.被动句,意思是:被这个人的话感动。

4.判断句。

本来是长安倡女。

5.省略句。

使其快弹数曲。

五、1.①小序: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②第一段:“混阳江头夜送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主人”四句,写饯别时的凄凉情景。

“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一个“惨”字点出了凄凉环境。

最后借江边月影,烘托出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

“忽闻”两句对忽然传来的琵琶声悠然神往,从感情上由忧转喜,引起下文。

2.第二段乐声的描写可以分为三个小层次:第一层:诗人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描写乐声。

以“急雨”“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三组比喻,描写乐声由急骤粗重而急促轻细,而纷繁清由危。

琵琶行学案答案

琵琶行学案答案

琵琶行学案答案【篇一:《琵琶行》导学案整理答案】学习目标】情感目标:从失意者的互相同情慰藉之情中受到悲剧美的陶冶,从而认识封建社会(压制人才)的黑暗,激发学生珍视今朝的成才环境。

知识目标:1.解题、了解作者、积累字词及本诗名句,学会古诗诵读。

2.整体把握全诗,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

3. 欣赏作者运用生动、新颖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感受诗中音乐描写的意境;能力目标:进一步巩固并领会对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如何塑造艺术形象把握主题(体会诗人把琵琶女的遭遇于自己被贬谪的境况联系起来的用意,理解诗歌的主题)。

【学习重难点】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是重点;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学法指导】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查阅词典,初解文本;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泳,体味情感。

【课前预习】1.查阅作家作品及创作背景。

2.熟练诵读课文,分组讨论,翻译课文,积累字词,找出名句。

【知识导学】1. 唐朝宣宗皇帝李忱为一位诗人写了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 _,___胡儿能唱琵琶篇_。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

2.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后被贬为江州司马。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高中语文】《琵琶行(并序)》导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琵琶行(并序)》导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琵琶行并序课前预习一作家作品生平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贞元进士,官至校书郎、赞善大夫,后因宰相武元衡被杀一事贬于江州。

长庆时,累迁杭、苏二州刺史,后任太子少傅,因不攀附党人,乃移病分司东都。

会昌二年,以刑部尚书致仕,最后卒于洛阳,葬于香山。

作品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并序》等。

评价白居易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二、课文背景唐宪宗元和十年(815),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

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读书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疏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

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到江州后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世态炎凉。

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到江州的第二年就创作了这首著名的长诗。

三、常识积累1.关于“歌行”“歌行”是古代诗歌体裁之一,是于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歌行体”,为南朝刘宋时期的鲍照所创作,鲍照模拟和学习汉魏乐府,经过充分的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且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代表作是《拟行路难》,共十八首。

他的歌行体对后世影响极大,很多诗人都从中受到启发,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并序》、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文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

”2.左迁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

表示降低官职的词还有谪、贬、放、左除、左降等。

3.司马司马:古代官职名称。

西周始置,掌管军政和军赋,位列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

琵琶行导学案 参考答案

琵琶行导学案 参考答案

琵琶行导学案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二、1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2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共同点是“同是天涯沦落人。

第二课时一、1.①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②概述琵琶女身世;③点明写作动机;④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2.这一段是全诗的引子,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地、人物,引出了琵琶声。

头两句写江头送客,正当秋夜,枫叶如丹,荻花飘白,风声瑟瑟,这就烘托了一种惆怅惜别的悲凉气氛。

中间四句写船中饯别,“举酒欲饮无管弦”为琵琶女的出场埋下伏笔,并和后文“浔阳地僻无音乐”照应。

在无管弦的寂寞中饮酒,自然“醉不成欢”酒喝得虽多,却不成欢,言外之意是心情郁闷,一个“惨”字不但渲染出气氛的特点,而且含蓄地吐露了诗人的悲抑心情。

而船外则是江面茫茫,月影沉壁。

诗人的离情别绪,有如荒江冷月。

这些景物描写不仅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而且也为琵琶女的出场创造了环境气氛。

最后两句用"忽闻"造成语气的强烈转折,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用水上传来的琵琶声打破了寂寞、郁闷和凄清。

用"主人忘归客不发"突出琵琶声的艺术魅力,感情由悲抑转为惊喜。

(这种气氛可用诗中的一个"惨"字加以概括。

)3.由于诗人”寻声暗问弹者谁”,又“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又“千呼万唤”,琵琶女深感盛情难却,却之不恭。

诗中用了“寻”“问”“移”“邀”“添”“回”“开宴”这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听到琵琶声后所激起的惊喜心情和邀见琵琶女的急切心情。

在沦落天涯的不幸际遇中,觅得知音,这对于琵琶女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慰藉和鼓舞。

诗人的举动表示了他对琵琶女应有的尊重和礼貌,这是以艺会友,决不同于一般文人墨客狎妓,征歌点曲。

所以琵琶女终于摆脱了重重顾虑,登上了诗人所在的船头。

然而毕竟是陌生人,不免有些拘谨,也许还夹杂着一点儿羞涩,故而“犹抱琵琶半遮面”。

4.琵琶女演奏琵琶曲分三个部分:序曲、曲中、曲终。

琵琶行学案附标准答案

琵琶行学案附标准答案

《琵琶行》导学案编写人:2013.4.3课前预习案【预习目标】1. 了解作者、解题2 . 诵读课文,理解全文的大意,概括每段内容3. 积累基础知识【知识导学】1.唐朝宣宗皇帝李忱为一位诗人写了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

2.白居易,中唐著名_______诗人,字______,晚年号________。

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后被贬为江州司马。

著有《________》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______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3.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是乐曲的意思。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______。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富于变化。

【预习检测】1.下列词语中粗体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 )A.湓浦口(pén)憔悴(jiāo)六玄(yāo) B.铮铮然(zhēng)贾人(jiǎ)荻花(dí)C.虾蟆陵(há)嘈杂(cáo)钿头(diàn) D.江浸月(jīn)呕哑(yā)嘲哳(zhā)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曲罢悯然钿头银篦连篇累牍杜鹃啼血B.转徒江湖幽愁暗恨扣人心弦豪言壮语C.轻拢慢捻天崖海角幽咽泉流汗流浃背D.东船西舫恬然自安翻复无常春寒料峭3.对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使快弹数曲快:赶快。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导学案及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导学案及答案
《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 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在这里,诗人把一个琵琶女视 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 融合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相关知识 歌行体,是在汉魏六朝乐府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体诗,正式形成于唐代。这类诗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长兄,长子。 6.文言句式 (1)歌以赠之。 (介词"以"的宾语"歌"前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示强调。) (2)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于穆、曹二善才"放在动词"学后"作补语。"于"相当于"向"。) (3)转徙于江湖间。 (介词结构后置。"于江湖间"作动词"转徙"的补语。"于"相当于"在"。) (4)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本"后省略动词谓语"是"。) (5)使快弹数曲。 ("使"后省略宾语"之",指"琵琶女"。) (6)送客湓浦口。 ("客"后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被"。)
历史制造了许多悲剧,而并非所有悲剧都因悲剧的主角而演绎成永恒的绝美。
写作运用
【适用话题】可用于“知音”“情感”“音乐”“审美”“理解”“关注弱者”“同情”
“和谐”“同情心是人性的标志”“要忧民之忧”“流泪如何不丈夫” 等话题或题目中。
运用范例

8.3《琵琶行(并序)》(导学案)-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8.3《琵琶行(并序)》(导学案)-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音乐描写中的“生命诗意”——《琵琶行(并序)》导学案1.欣赏以语言文字突出音乐特色的艺术手法,品味音乐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精妙。

2.知人论世,对比诗人与琵琶女人生遭遇的异同,体悟诗中人生经历与思想情感。

1.重点:赏析音乐描写,体悟其中蕴含情感。

2.难点:对比分析诗人与琵琶女人生遭遇的异同,体味写作主旨。

1课时。

课前学习任务一:1.通读《琵琶行(并序)》,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用句式整齐的句子给各部分拟小标题,四言、五言、七言均可。

2.读第二段,圈划出直接描写声音语句。

3.诗前小序交代了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课中学习任务一诵读诗韵,疏通文意1.视频范读,规范读音,感悟诗情。

(1)观看视频:夏青朗诵《琵琶行(并序)》(2)正音:荻(dí)花铮(zhēng)铮然贾(gǔ)人悯(mǐn)然慢捻(niǎn)幽咽(yè)水浆迸(bèng)钿(diàn)头银篦(bì)呕(ōu)哑(yā)嘲(zhāo)哳(zhā)2.阅读材料,积累常识,明确体裁。

(1)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自号,河南新镇人,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诗人,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主张“,”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

他的讽谕诗价值最高。

其代表作《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影响尤大。

著有《白氏长庆集》。

作品以深入浅出,通俗流丽著称。

(2)体裁介绍:《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是一首歌行体的。

白居易还有一篇歌行体长篇叙事诗。

歌、行、引,本来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种名称不同,其实并没有严格区别。

它们的音节和格律都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3.分享成果,梳理文意,定小标题。

略(见课前预习任务一)课中学习任务二聚焦音乐,赏析描写法国作家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

”《琵琶行》是描写音乐的极品。

高一语文《琵琶行》导学案+课后练习(含答案)

高一语文《琵琶行》导学案+课后练习(含答案)

《琵琶行》导学案一、文学常识1、知人论世(1)白居易(772- -846)唐代文学家、政治家。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迁居下封(今陕西渭南)。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他的讽喻诗广泛反映了中唐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

《新乐府》中的叙事长诗《长恨歌》和《琵琶行》都是千古绝唱。

作品有《白氏长庆集》。

主要作品:《观刈麦》《卖炭翁》《红线毯》《两朱阁》《西凉伎》《涧底松》《母别子》《上阳白发人》等。

(2)创作背景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杀了宰相武元衡,向中央政权示威,白居易认为这是重大“国耻”。

激于义愤,他率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

但都被权贵们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又造谣诬蔑说,白居易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却作赏花诗,新井诗,“有伤明教”,于是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司马(九品小官)。

白居易获罪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他写的针砭时弊的讽谕诗,正如他自己所说,“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

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

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社会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

这首诗是诗人贬职到江州的第二年(元和十一年)秋天写的,当时诗人45岁。

2、知识链接(1)歌行体“歌”是诗歌的一种形式,原指可唱的韵文,到了唐代,歌的原意已变,指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的种形式。

歌在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方面没有严格限制,比较自由,“行”本指乐曲的进行,后来指乐曲、歌唱的遍数,往后又成为诗的一种体裁。

明徐师曾在《文体明辨》中说:‘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日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日行;兼之者日歌行。

”歌和行,都是古代诗体名称,“行”也是乐曲的意思,二者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也合称“歌行”。

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很多。

“歌行”一般都有叙事的内容,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等。

歌行体的特点有四:①篇幅可短可长。

琵琶行导学案带答案的

琵琶行导学案带答案的

《琵琶行》导学案(教师版)(编号07)撰稿人鲍志敏审核人何正祥【学习目标】情感目标:从失意者的互相同情慰藉之情中受到悲剧美的陶冶,从而认识封建社会(压制人才)的黑暗,激发学生珍视今朝的成才环境。

知识目标:1.解题、了解作者、积累字词及本诗名句,学会古诗诵读。

2.整体把握全诗,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

3. 欣赏作者运用生动、新颖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感受诗中音乐描写的意境;能力目标:进一步巩固并领会对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如何塑造艺术形象把握主题(体会诗人把琵琶女的遭遇于自己被贬谪的境况联系起来的用意,理解诗歌的主题)。

【学法指导】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查阅词典,初解文本;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泳,体味情感。

【课前预习】1. 唐朝宣宗皇帝李忱为一位诗人写了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 _,___胡儿能唱琵琶篇_。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

2.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3.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是乐曲的意思。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富于变化。

【基础演练】给下列难字注音:铮(zhēnɡ)铮然贾(ɡǔ)人悯(mǐn )然转徙(xǐ)荻(dí)花霓( ní)裳琴(qín )瑟(sè)琵(pí)琶(pá)钿(diàn)头呕(ōu)哑(yā)嘲(zhāo )哳(zhā)六幺(yāo )【理一理】一、把握梳理课文内容结构。

琵琶行导学案带答案的

琵琶行导学案带答案的

《琵琶行》导学案【学习目标】情感目标:从失意者的互相同情慰藉之情中受到悲剧美的冶,从而认识封建社会(压制人才)的黑暗,激发学生珍视今朝的成才环境。

知识目标:1.解题、了解作者、积累字词及本诗名句,学会古诗诵读。

2.整体把握全诗,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容。

3. 欣赏作者运用生动、新颖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感受诗中音乐描写的意境;能力目标:进一步巩固并领会对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如何塑造艺术形象把握主题(体会诗人把琵琶女的遭遇于自己被贬谪的境况联系起来的用意,理解诗歌的主题)。

【学习重难点】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涵是重点;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学法指导】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查阅词典,初解文本;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泳,体味情感。

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查阅作家作品及创作背景。

2.熟练诵读课文,分组讨论,翻译课文,积累字词,找出名句。

【知识导学】1. 唐朝宣宗皇帝忱为一位诗人写了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_,___胡儿能唱琵琶篇_。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

2.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3.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是乐曲的意思。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高一语文《琵琶行》导学案+课后练习(含答案)

高一语文《琵琶行》导学案+课后练习(含答案)

《琵琶行》导学案一、文学常识1、知人论世(1)白居易(772- -846)唐代文学家、政治家。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迁居下封(今陕西渭南)。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他的讽喻诗广泛反映了中唐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

《新乐府》中的叙事长诗《长恨歌》和《琵琶行》都是千古绝唱。

作品有《白氏长庆集》。

主要作品:《观刈麦》《卖炭翁》《红线毯》《两朱阁》《西凉伎》《涧底松》《母别子》《上阳白发人》等。

(2)创作背景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杀了宰相武元衡,向中央政权示威,白居易认为这是重大“国耻”。

激于义愤,他率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

但都被权贵们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又造谣诬蔑说,白居易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却作赏花诗,新井诗,“有伤明教”,于是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司马(九品小官)。

白居易获罪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他写的针砭时弊的讽谕诗,正如他自己所说,“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

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

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社会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

这首诗是诗人贬职到江州的第二年(元和十一年)秋天写的,当时诗人45岁。

2、知识链接(1)歌行体“歌”是诗歌的一种形式,原指可唱的韵文,到了唐代,歌的原意已变,指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的种形式。

歌在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方面没有严格限制,比较自由,“行”本指乐曲的进行,后来指乐曲、歌唱的遍数,往后又成为诗的一种体裁。

明徐师曾在《文体明辨》中说:‘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日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日行;兼之者日歌行。

”歌和行,都是古代诗体名称,“行”也是乐曲的意思,二者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也合称“歌行”。

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很多。

“歌行”一般都有叙事的内容,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等。

歌行体的特点有四:①篇幅可短可长。

(完整版)琵琶行公开课导学案及答案

(完整版)琵琶行公开课导学案及答案

《琵琶行 ( 并序 ) 》导教案2019/2/18【学习目标】1.认识白居易平生及其创作成就;认识本文的背景及相关文学知识。

3.掌握文言基础知识,梳理文章马虎。

4.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述声音的高妙技法。

5.解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在诗中表现的人物感情。

【重、难点】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述声音的高妙技法。

2.解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在诗中表现的人物感情。

第一课时一、导入二、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暮年号香山居士。

中唐期间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

唐朝新乐府运动的倡议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重申停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异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和元稹并称“元白” 。

写下了许多揭示现实黑暗,反响劳动人民难过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

白居易的诗平常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

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

2.写作背景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因为冲犯了官僚及皇帝, 43 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医生,次年因为上书皇帝,言辞迫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季。

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受共鸣自己天涯堕落的不幸。

3.文体知识(1)“歌” 是诗歌的一种形式 , 原指可唱的韵文 , 到了唐朝 , 歌的原意已变 , 指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的一种形式。

歌在字数 , 句数、平仄、用韵等方面没有严格限制 , 比较自由。

“行”本指乐曲的进行 , 以后指乐曲、歌唱的遍数 , 今后又成为诗的一种体裁。

歌和行 , 都是古代诗体名称 , “行”也是乐曲的意思 , 两者其实并没有严格的差别 , 也合称“歌行 ", 汉魏以下的乐府诗 , 题名为“歌”和“行”的很多。

“歌行”指都有叙事的内容, 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等。

形式采纳五言、七言或杂言的古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2)年号 : 记年的名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行导学案及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琵琶行》学习目标1.理解本诗描绘音乐的语言技巧,学习通感、衬托等表现手法。

2.体会由琵琶女的遭遇引出的诗人对身世的感慨。

3.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诗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难点1.品味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丰富内涵。

2.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术。

相关链接1.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

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

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

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

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

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

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

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

2.简介写作背景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

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3.关于歌、行、引:《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

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

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4.司马青衫: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

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

形容极度悲伤。

司马青衫,作为典故,出自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后来高中语文课文王实甫《长亭送别》“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林觉民《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都用到这个典故。

白居易任江州司马,在送客上船时,偶然听得琵琶声,于是邀请琵琶女演奏。

在和琵琶女对话中,白居易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觉得他们两人命运相同,写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惊人句,并为之泪湿青衫。

青衫,是白居易司马身份的标志。

“司马青衫”表达的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意思。

因此,古代诗人常用此典故来表示由于内心痛苦而伤心流泪。

宋司马光《锦堂春》“席上青衫湿透,算感旧、何止琵琶。

”是说“伤心事”还不止琵琶女的身世。

金吴激《人月圆》从“南朝千古伤心事”一直说到“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也是指伤心事太多,其中“同是天涯”还用了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句子。

元白朴《夺锦标》在新亭眺望时触目伤心,也说到“谁念江州司马,沦落天涯,青衫未免沾湿”,这里就是写自己的悲痛了。

还有反用这个典故的,如刘镇《水龙吟》“笑多情司马,留春无计,湿青衫泪”和辛弃疾《满江红》“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不过这些反用,表面上是旷达的样子,实际上蕴含着更多的悲痛。

5.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学法指导学习本诗,要善于想象,在想象中体会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的艺术魅力。

本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点就是把最难用语言描摹的音乐描绘得有声有色,作为欣赏者,要想真正体味出其中的奥妙,就必须进入情境当中,用心、用情来感受。

课前预习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湓浦..口()()铮铮.()悯.然()贾.人()转徙.()恬.然()迁谪.()浔.阳()荻.花()管弦.()捻.()霓裳..()()衣裳.()嘈.嘈()六幺.()幽咽.()西舫.()红绡.()呕哑..(.)()钿.头()..()()嘲哳银篦.()虾蟆..陵()春江花朝.()二.重点词语1.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左迁:()2.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色:()委身:()贾人:()3.遂命酒,使快弹数曲命酒:()命,()酒,()快:()4.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出官:()恬然:()斯:()是:()5.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因:()为:()6.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凡:()言:()命:()7.寻声暗问弹者谁暗:()8.弦弦掩抑声声思思:()9.低眉信手续续弹信手:()续续:()10.间关莺语花底滑间关:()11.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乍:()迸:()铁骑:()12.整顿衣裳起敛容整顿:()13.妆成每被秋娘妒每:()14.秋月春风等闲度等闲:()15.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故;()16.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17.梦啼妆泪红阑干阑干:()18.如听仙乐耳暂明暂:()19.莫辞更坐弹一曲更:()20.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良久:()却坐:()转:()三.一词多义言①感斯人言()②凡六百一十六言()③自言本是京城女()命①遂命酒()②命曰《琵琶行》()是①是夕始觉有迁谪意()②自言本是京城女。

()为①因为长句()②初为《霓裳》后《六幺》()③为君翻作《琵琶行》()语①琵琶声停欲语迟()②今夜闻君琵琶语()暂①凝绝不通声暂歇()②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音乐耳暂明()泣①满座重闻皆掩泣()②座中泣下谁最多()四.古今异义1.因为长句古义:()今义:()2.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今义:()3.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今义:()4.暮来朝去颜色故古义:()今义:()5.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义:()今义:()6.梦啼妆泪红阑干古义:()今义:()7.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今义:()8.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今义:()五.诵读课文,整体感知,并回答问题: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3.写出具体描写乐声的句子,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乐声的?课堂探究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二.基础积累三.导入唐朝有这样一位皇帝,他的名字也许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

他就是唐宣宗李忱。

他写的那首悼亡诗是: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他悼亡的诗人是:白居易。

其中“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中的“琵琶篇”即《琵琶行》“胡儿能唱琵琶篇”少数民族的儿童都能唱琵琶篇,可见这首诗流传之广泛,影响之深远。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胡儿能唱的琵琶篇。

四.文本解读(一)简析诗前小序思考:这段小序有何作用?(二)整理文章结构1.初步了解故事梗概2.整理文章思路3.诗歌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有什么共同点(用课文原话作答)(三)诵读并分析①段思考:诗的开篇关于秋天月夜送别情景的描写有什么作用(四)诵读并分析②段思考:为什么演奏完毕,要添上“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五)诵读并分析③-④段思考1:诗人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琵琶女形象为什么要着力刻画这一形象思考2、诗人为何认为自己和琵琶女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他们同在何处?(六)诵读并分析⑤段思考: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何特色小结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伎,一个是被压抑的真正知识分子,虽地位悬隔,在这风清月白的环境下自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成为知音,可见其对歌伎人格尊重的进步思想。

二者的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压抑人才、不容贤能的黑暗。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蕴含着许多能使人从悲哀中出甘美的人生哲理,已超越时代、阶级的局限,成为后世饱经忧患的人邂逅时的共同心声。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二.分组讨论: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三.师生共同品读、分析1.比喻(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

)2.叠词和联绵词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4.曲中带情:师:当然,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高超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

琵琶女是带着感情了弹奏的,而诗人也是带着感情来听、来描摹的。

找出有关感情的诗句:师:从中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而诗人也从乐曲中听出了其中的感情。

诗人为何能听出?四.小结:描写特色:A、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B、巧用拟声词和叠词;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D、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

分析鉴赏诗文的技巧:咀嚼语言,分析手法,整体感知,品味感情学后感悟欣赏《十面埋伏》这首古曲,然后写一个200字左右的语段来描摹这首古曲。

课后复习1.下列词语中加粗体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湓浦口(pén)憔悴(jiāo)六玄(yāo)、B.铮铮然(zhēng)贾人(jiǎ)荻花(dí)C.虾蟆陵(há)嘈杂(cáo)钿头(diàn)D.江浸月(jīn)呕哑(yā)嘲哳(zhā)2.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使快弹数曲快:赶快。

B.歌以赠之歌:歌唱。

C.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句。

D.座中泣下谁最多泣:眼泪。

3.下列句子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弦弦掩抑声声思掩抑:低沉抑郁。

B.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排行第一。

C.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离去回来。

D.满座重闻皆掩泣掩泣:掩饰哭泣。

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铁骑突出刀枪鸣B.门前冷落鞍马稀C.整顿衣裳起敛容D.凄凄不似向前声5.找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词。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遂命酒()商人重利轻离别()拓展阅读听颖师弹琴韩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雨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1.《琵琶行》描写音乐的语句“小弦切切如私语”与本诗哪一句描写的意境、意思相近?“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与本诗哪一句的意境、意思相近?2.赏析“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两句诗的意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