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与社会》资料
2023历史与社会中考总复习配套手册
2023历史与社会中考总复习配套手册第一部分:历史知识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封建制度1.皇帝2.贵族3.庶民•官僚制度1.官员的选拔与管理2.官员的职位与权力2. 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人民的身份1.士农工商2.黑白皮肤•社会阶层1.奴隶2.贵族3.平民3. 中国古代的经济形态•农耕社会1.农业的发展与变革2.农民的生活与命运•商品经济1.贸易与交换2.商人的地位与权力4. 中国古代的文化发展•儒家文化1.孔子及其思想2.礼仪与道德•佛教文化1.佛教的传入与发展2.佛教在中国的影响第二部分:社会知识1. 社会制度与社会变迁•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革1.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2.工业化对社会结构的影响•社会制度的变迁1.封建制度到资本主义制度2.资本主义制度到社会主义制度2. 社会问题与社会调查•手册定义社会问题与社会调查•主要的社会问题1.贫富差距的扩大2.教育不公平3.环境污染与破坏3. 中国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1.公有制与计划经济2.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专政•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1.经济体制改革2.社会制度的调整第三部分:考试技巧1. 历史考试技巧•审题技巧1.注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2.根据题目要求确定答题方向•解题方法1.逐个答题,不放过任何一道题目2.抓住重点,注意答题方法2. 社会考试技巧•答题顺序1.先做自己擅长的题目2.再做自己不太擅长的题目•解题技巧1.仔细阅读题目要求2.运用自己的常识和逻辑进行解答第四部分:综合复习1. 历史知识点复习•重要历史事件的回顾1.中国古代重要事件2.中国近代重要事件•历史人物的复习1.中国古代重要人物2.中国近代重要人物2. 社会知识点复习•政治概念的回顾1.政府与国家2.法律与法治•社会问题的复习1.贫富差距的原因与解决方法2.环境污染的影响与治理方法结语本文对2023历史与社会中考总复习配套手册的内容进行了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涵盖了历史知识、社会知识、考试技巧以及综合复习等方面的内容。
中考知识点归纳历史与社会
中考知识点归纳历史与社会历史与社会是中考中的重要学科,它不仅涵盖了历史知识,还包括了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和理解。
以下是中考历史与社会知识点的归纳:古代历史- 古代文明的起源:了解四大文明古国的基本情况,包括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
- 古代中国的朝代更替:从夏、商、周,到秦、汉,直至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变迁。
- 重要的历史事件: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开疆拓土、唐朝的盛世等。
中世纪历史- 欧洲的封建制度:了解封建社会的基本结构,包括领主与农奴的关系。
- 宗教改革:包括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和宗教战争。
- 丝绸之路: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和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近现代历史- 工业革命:了解工业革命的起源、过程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 民族解放运动:包括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 两次世界大战: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社会知识点- 社会结构:了解不同社会的社会结构,包括阶级、阶层等。
- 社会问题:分析当前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如贫困、不平等、环境问题等。
- 社会制度:了解不同社会制度的特点,如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
历史与社会的方法论- 历史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事件。
- 社会分析:学会运用社会学理论分析社会现象,理解社会变迁。
结束语通过对历史与社会的知识点归纳,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而且能够培养我们的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深化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考《历史与社会》-精选文档
二、命题原则 (1)现实性 考纲所涉及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比较紧密。 因此,在命题时必然力求体现现实性,以培养考生 关注现实,了解社会的意识与能力。 (2)开放性 社会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它不能以只考查 一些知识点为主要目的,必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内 化,把课本上的知识点,转化为自己对现实的观点。 (3)能力性 社会学科只重记忆,不重能力,这是一个通病, 力求有所改变。
联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组织是为遏制苏联而服务的一 个军事组织。
④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成立针对北约的华沙条约组
织。这样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相对峙的局面 形成,也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3.万隆会议与万隆精神 召开:1955年4月、印度尼西亚万隆、亚非会议,史称 万隆会议。 内容:(1)通过《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提出了与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相一致的、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十项 国际关系原则,成为国际上公认的处理国家关系的基础,被 后人称作“万隆精神”。 (2)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原则,得 到绝大多数与会国代表的拥护和支持。 意义:(1)是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下, 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有关问题的大规模国际会议。 (2)万隆会议掀起了亚非拉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 主义、争取国家独立的浪潮,同时也成为不结盟运动的前奏。 1961年贝尔格莱德会议,宣布组成不结盟运动,成为亚非会 议的延伸和继续,开创了亚非拉国家南南合作的先河。
考纲解读 命题原则一)九年级第一、五、六单元考纲内容呈现
第一单元:战后世界格局与共和国的发展历程
中考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归纳
中考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归纳中考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归纳是帮助学生系统复习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关键内容,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归纳:中国古代史1. 先秦时期:了解夏、商、西周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
2. 秦汉时期:掌握秦朝的统一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以及汉朝的开疆拓土和文化发展。
3. 三国两晋南北朝:了解三国鼎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迁和民族融合。
4. 隋唐时期:学习隋朝的短暂统一和唐朝的盛世,包括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对外交流。
5. 宋元明清:掌握宋朝的经济发展、元朝的民族政策、明朝的海禁政策以及清朝的康乾盛世。
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太平天国运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失败。
3. 洋务运动:掌握洋务运动的目的、措施和结果。
4. 戊戌变法: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失败原因。
5. 辛亥革命:学习辛亥革命的过程、意义和局限性。
6. 新文化运动: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思想和影响。
7. 抗日战争: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胜利的意义。
8. 新中国成立:学习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世界历史1. 古代文明:了解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的特点和发展。
2. 中世纪欧洲:学习封建制度、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
3. 近代化进程:掌握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和殖民扩张。
4. 两次世界大战: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5. 冷战时期:学习冷战的背景、过程和结束。
社会知识点1. 社会制度:了解不同社会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2. 社会结构:学习社会分层、社会流动和社会问题。
3. 社会变迁:掌握社会变迁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4. 社会问题:了解当前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结束语通过对中考历史与社会知识点的归纳,学生可以更加系统地掌握历史与社会学科的主要内容,为中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在复习中取得进步,考试中发挥出色。
初中《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考点
初中《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考点一、我们在社会中成长1、社区的分类及功能:1)社区的类型:功能社区(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高新产业区等);自然社区(城市、乡村);行政社区(罗湖区、福田区等);2)社区的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管理功能。
2、大众传媒的主要种类及其作用:1)现代大众传媒的主要种类:书籍、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2)大众传媒的作用:传递信息、教育、娱乐、学习、文化传承、监督等功能。
二、我们身边的经济、政治与文化1、依法治国和公民的基本权利:1)依法治国的基本内容: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依法治国的意义: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3)公民的基本权利: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监督权、批评建议权);人身权利(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社会经济权利(劳动权、就业权、消费者的各项权利);文化教育权利(教育权、受教育权等)2、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2)中华民族民族精神:核心(爱国主义);民族精神: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建设时期(“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
3、经济特区和东南沿海区域经济的崛起:1)经济特区:建立时间(1980年);四个经济特区(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2)建立的目的(吸收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3)深圳发展的原因:地理位置(位于沿海地区,毗邻香港);政策(改革开放政策、经济特区)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权力机关: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最高司法机关:最高人民法院)2)民主政治的内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三、我们生活的区域1、地图知识: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
中考《历史与社会》资料19页PPT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中考《历史与社会》资料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中考必背:历史与社会提纲~~很有用
初中历社复习提纲第一天1、巩固新生政权的措施①1950抗美援朝②和平解放西藏③清除国民党残余武装、土匪④建立各地各级人民政府,恢复和发展经济⑤1952完成土地改革2、抗美援朝的时间、中国军队的称呼1950年十月中国人民志愿军3、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的时间、意义1952年农民真正意义上获得解放,得到土地,彻底消灭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4、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意义1956年底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5、“一五”计划执行的时间、完成的意义1953—1957 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6、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要失误与挫折是什么?及其时间1958大跃进、农村人民公社化 1966—1976文革7、“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后人的教训或启示①立足基本国情②坚持求真务实③遵循经济发展客观规律8、“文革”的教训或启示①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9、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作出哪一重大决策?1978改革开放10、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的改革措施是什么?该措施有怎样的作用?家庭联产承包制①极大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②农业迅速发展③解决温饱问题第二天1、“一国两制”的具体涵义是什么?它首先在哪里取得成功实践,时间是哪一年?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香港 1997年2、阻挠两岸统一的因素主要是什么?台湾岛内分裂势力和外国反华势力3、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什么?一国两制,和平共处4、奠定新中国外交事业基础的是什么原则?谁提出来的周恩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史上的两件重大事件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新的内容是什么不与任何大国结盟7、列举2001年,我国外交上的三件重大事件①上海合作组织成立②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会议③加入世贸④申奥成功8、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转变是什么?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初三历史与社会(全一册)复习资料
①苏、美、英三国分区占领德国,以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及其重新发动战争的一切条件。 ②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③在即将建立的联合国中,中、美、苏、英、法为安全理事会常任国,并拥有对安理会决议的否决权。(有关联合国成立的决议)
⑷影响:对尽快结束战争起到了重要作用,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
2.两极
⑴.形成背景:1945年2月(二战后期),苏联(斯大林)、英国(丘吉尔)和美国(罗斯福)签订了《雅尔塔协定》 。建立在美苏实力军事基础上,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称作“雅尔塔体系”)
⑵.形成原因:
1
初三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
姓名: 班级:
第一单元 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 来自第一课 战后世界新格局
一、“两极”与“冷战”
1.雅尔塔会议
⑴背景:德国败局已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之际。 ⑵时间:1945年2月
⑶内容: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中考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提纲【七年级全】我们生活的世界第一部分:获取和整理社会信息的工具和技术与方法。
一、地图的主要特点和功能,从地图中获取信息1、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地图上的方向:1)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指向北方(N)(写出另外几个字母所代表的方向:E——、W——、S——)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竖)表示南北、纬线(横)表示东西比例尺:表示地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
表示方法有三种:数字比例尺、线段比例尺、文字比例尺。
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反映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越简单。
图例和注记:图例是用来标注地图上所表现的地理事物属性的图形符号。
注记是地图上用以说明点、线、面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复杂实体的数字和文字。
2、记忆常用图例:如首都、国界、洲界、运河、铁路、长城等。
二、大众传媒的主要种类及其作用15世纪中期,谷登堡发明世界上第一架印刷机,标志着近现代大众传媒时代的到来1、种类:报纸(还有书籍、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
2、功能:(1)获取和传递信息(最基本的功能);(2)文化传承功能(3)监督功能(4)娱乐功能等。
3、影响: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 现代传媒(特别是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利: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丰富文化生活、促进青少年社会化;弊:(1)上网时间过长会影响青少年的视力等身体健康;(2)网络中的信息来源复杂,如果不加选择,过量接受,会损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影响学习。
三、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的区别第一手资料,指由当事人根据亲身经历写成的资料、由同时代或者距离那个时代较近的人记录下来的资料,是比较直接的证据,如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和其他实物等。
第二手资料,指借用他人的经验或者成果而形成的资料,是比较间接的证据,如口述资料、神话传说等。
《历史与社会》中考知识点梳理
《历史与社会》第二篇我们传承的的文明一、知识梳理专题一:历史上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考点12:了解世界三大宗教创立的时间、创始人和影响的主要地区专题三: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考点17:了解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影响1.文艺复兴运动代表人物:①意大利艺术,被称为“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是。
②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剧作家是,著名剧作有和。
③提出“日心说”,否定教会的权威,鼓励人们去探索自然现象,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的波兰科学家是。
影响:文艺复兴运动是运动,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使人们的思想从宗教愚昧中解放了出来。
2.启蒙运动代表人物:①法国思想家,启蒙运动的旗手是。
提出的思想是。
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
②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是。
提出的思想是,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影响:启蒙运动思想家激烈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思想,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对北美独立战争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都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专题四:历史上的政权更替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考点21 :了解中国古代主要的大统一和分裂时期1.秦朝:结束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实现大统一。
2.隋朝: 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割据,实现大统一。
3.元朝:结束了五代十国、辽、夏、宋、金分裂,实现大统一。
八年级《我们传承的文明》部分知识点转化专题一:历史上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考点12:了解张骞通西域的目的、结果和丝绸之路的开辟(a)1.在汉代,人们把、以西,包括今天称为西域。
2.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哪个朝代?受谁派遣?3.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和结果分别是什么?4.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哪里?5.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哪件历史史实有关?6.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什么作用?7.西域地区正式归入西汉版图,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8.东西方最早往来开始于什么朝代?考点13: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及作用(b)1.郑和下西洋发生在哪个朝代?受谁派遣?2.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3.中非航路最早开辟于什么朝代?4.在新航路的开辟过程中,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的主要贡献分别是什么?5.在海上探险方面欧洲哪两个国家走在了最前面?6.西欧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后,西方殖民者犯下了哪些罪行?7.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共同作用是什么?它们的目的分别是什么?8.新航路开辟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专题二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考点14:知道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成就和重要发明(a)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什么时期达到高峰?(我国古代科技的鼎盛时期是什么时候?)2.请写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历史与社会中考总复习学习手册2023
历史与社会中考总复习学习手册2023
一、历史与社会
1、历史与社会概述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涵盖历史、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律学、文化学等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历史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政治制度及其发展规律、经济发展规律、文化发展规律等,以及分析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2、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要点
(1)历史发展规律:历史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历史发
展的规律可以分为三类:发展趋势规律、发展节点规律和发展因素规律。
(2)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规律可
以分为三类:社会结构规律、社会运动规律和社会变迁规律。
(3)政治制度及其发展规律:政治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
的政治组织形式及其运作规则,它决定了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政治结构、政治运行方式和政治发展趋势。
(4)经济发展规律:经济发展是指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经济
运行的演变过程,它的规律可以分为三类:经济发展趋势规律、经济发展模式规律和经济发展因素规律。
(5)文化发展规律:文化发展是指文化结构和文化活动的演变过程,它的规律可以分为三类:。
人教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提要(九年级全一册)
1、对外政策:建国初期我国外交三原则P29;1953年,周恩来总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奠定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外政策的重大发展(不与任何大国结盟,赋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新的内容)
2、我国外交工作取得的成就:到2002年已与160多个国家建交;1971年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9年中美建交;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相关会议在上海成功举行,这是迄今为止我国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2001年,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建立,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4)改革开放的影响: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二、“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1、“一国两制”的提出者和含义(P26)
2、“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1)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1997年6月30日;1999年12月20日。
(2)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
3、当今的台湾问题现状(P26):两岸的交流;阻碍统一的因素。
(2)抗美援朝取得胜利的原因:中朝军队的英勇战斗;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3)结果: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4)美国将军认为美国在朝鲜进行的战争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一场错误的战争”。
2、其他措施:①肃清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实现西藏的和平解放;②建立各地各级人民政府,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③实行土地改革,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制度(1952年底)。
二、进入社会主义
1、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1956年底),标志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历史与社会中考总复习资料(全)
地理我们生活的区域考点一:地图知识: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在地图上找出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注记地图三要素:一、方向:1.N北、S南、E东、W西2.指向标:(箭头指向北)3.默认:上北下南左西右东4.经纬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比例尺:1、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注意:单位)3、种类: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4、图幅面积相等的地图比例尺的特征:比例尺范围内容例如:大小详细<学校图>小大简略<世界地图>考点二:大洲和大洋大洲、大陆与岛屿的区别:大洲:大陆及其附属岛屿的合称(最大的洲:亚洲)大陆:面积广大而完整的陆地(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岛屿:散布在海洋,河流或湖泊中的小块陆地(最大:格陵兰岛)半岛:三面临海,一面与大陆相连(最大:阿拉伯半岛)一、大洲的划分(人为划定)(大小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山脉、河流等属于天然界线:亚欧两洲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为界(最大)北美洲与亚洲之间以白令海峡为界欧洲和非洲之间以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为界运河等属于非天然界线:非洲与亚洲的界线是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二、海洋包括洋、海、和海峡。
其中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地球上海洋面积广大,约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71%(正所谓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列:太平洋: 面积最大大西洋: 形状象个“S”印度洋:水温最高北冰洋:面积最小、水温最低三、海峡:连接两片海域的狭窄水道: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与大西洋霍尔木兹海峡:(石油阀门):波斯湾与阿拉伯海英吉利海峡:世界上最繁忙的的海峡之一马六甲海峡:印度洋与太平洋麦哲伦海峡:大西洋和太平洋白令海峡:北冰洋和太平洋四、世界著名运河:京杭大运河:世界最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与红海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南、北美洲考点三我们习惯以秦岭—淮河为界,大体上将东部季风区划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区域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为北方,以南为南方。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一、战后世界的新格局(一)“两极”与“冷战”1、1945年2月,世界反法西斯即将胜利之际,苏、美、英三国领导人斯大林、罗斯福和邱吉尔在苏联的雅尔塔签订了雅尔塔协定,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的雅尔塔协定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为了推行称霸全球的战略,美国放弃了战时与苏联的同盟,转向反共反苏。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针对苏联的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1955年,苏联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华沙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称这“华沙条约”,建立了抗衡北约的军事政治集团。
简称“华约”。
“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形成。
3、战后,美国为什么要推行“冷战”政策?(二战后,美国确立了霸权地位,欲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称霸世界,而共产主义制度将是它控制全球的最大障碍,社会主义国家是它的主要敌人。
)4、冷战与争霸:北约建立前,美国总统杜鲁门就宣称,美国要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人们称之为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冷战的标志)。
5、20世纪50年代以后,苏联的霸权主义也膨胀起来,在军事上成为与美国并列的超级大国,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日益加剧。
(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争霸的极端体现。
)以冷战为主要形式的美苏争霸,一直延续到80年代末。
6、冷战的结束: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各国和苏联的执政党丧失了政权,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意味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的终结。
7、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意味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的终结。
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俄罗斯还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日本拥有强大的经济力量,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欧洲则加快了一体化进程,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
中考历史与社会考查知识点特点
中考历史与社会考查知识点特点一、知识概述《中考历史与社会考查知识点特点》①基本定义:中考历史与社会考查的知识点就是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里,中考会出题目来检验同学们有没有掌握的那些内容。
像历史事件、社会现象、人文地理之类的知识都在考查范围内。
②重要程度:在学科中那是相当重要的。
因为中考是同学们初中阶段学习成果的一个重要检验,而历史与社会学科里的知识点考察就是看同学们对历史、社会、地理等多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关系到升学呢。
③前置知识:像一些基本的时间概念,例如纪年法(公元纪年、年号纪年等),基本的地理方位概念(东南西北等),还有社会结构的简单概念(比如家庭、社区等)这些基础知识要先掌握。
④应用价值:实际生活里用处可不少。
比如了解历史事件可以知道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发展的来龙去脉,这对理解现在的政策、文化等方面都有帮助;地理知识可以在旅行时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地的环境、风土人情等。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整个学科里,犹如一张大网中的一个个节点。
历史知识点和地理知识点、社会知识点相互交织。
例如,历史上朝代的更迭往往受到地理环境和社会状况的影响。
②关联知识:历史知识点和政治知识关联紧密,像讲到古代封建王朝的政策时,往往涉及到统治阶层的政治理念。
地理知识和经济知识也有关联,比如一个地区的地理条件可能会决定当地的主要经济模式。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历史年代记忆、地理概念理解、社会现象分析可能是比较难的地方。
像历史上欧洲中世纪的历史,时间跨度长、政治宗教关系复杂。
地理现象中的气候成因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 关键点:把握时间线、空间概念和内在逻辑关系很关键。
比如,在学习历史事件时能按时间顺序清晰梳理,地理方面能准确把握区域位置和特征。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占总分的比重不低,是重要的学科之一。
- 考查方式:选择题会考查基础知识,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则会考查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分析理解能力。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 历史概念里比如“封建制”,简单说就是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以剥削农民(或农奴)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完整)《历史与社会》中考知识点梳理.,推荐文档
(完整)《历史与社会》中考知识点梳理.,推荐⽂档《历史与社会》第⼆篇我们传承的的⽂明⼀、知识梳理㈠冲破思想的牢笼1.⽂艺复兴运动开始于什么时间?主要有哪些代表⼈物?冲击什么宗教(或思想)?提倡什么精神?2.被称为“⽂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物”是谁?他是哪国⼈?代表作是什么?3.英国剧作家莎⼠⽐亚的代表作品有哪些?(⾄少写出两部)4.⽂艺复兴运动的性质如何?⽂艺复兴运动产⽣了什么影响(意义)?5.被誉为“科学⾰命的开端”是谁?提出的什么学说(主张)?6.列举近代科学诞⽣的代表⼈物及主张。
7.启蒙运动发⽣在什么时间?主要有哪些代表⼈物?8.启蒙运动的旗⼿是谁?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法国⼤⾰命期间的什么⽂件与他的观点相⼀致?9.启蒙运动批判什么,宣扬什么?它对什么战争和什么⾰命都产⽣了直接⽽深远的影响?10.德国宗教改⾰的时间、代表⼈物及主张?㈡⽐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及作⽤1.郑和下西洋发⽣在哪个朝代?受谁派遣?2.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3.中⾮航路最早开辟于什么朝代?4.在新航路的开辟过程中,迪亚⼠、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的主要贡献分别是什么?5.在海上探险⽅⾯欧洲哪两个国家⾛在了最前⾯?6.西欧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后,西⽅殖民者犯下了哪些罪⾏?7.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共同作⽤是什么?它们的⽬的分别是什么?㈢概述英国、法国资产阶级⾰命及美国独⽴战争的主要过程、性质和意义1.英国资产阶级⾰命开始的时间和标志分别是什么?2.法国⼤⾰命爆发的标志是什么?3.揭开美国独⽴战争序幕的事件(美国独⽴战争的标志)是什么?导⽕线⼜是什么?4.英、法资产阶级⾰命,美国独⽴战争的主要领导⼈分别是谁?5.英、法资产阶级⾰命,美国独⽴战争有关的著名⽂件分别是什么?6.英、法资产阶级⾰命期间,被处死的国王分别是谁?7. 英、法资产阶级⾰命,美国独⽴战争后分别确⽴了怎样的政体?8. 英、法资产阶级⾰命,美国独⽴战争的性质分别是什么?9.法国的国歌是什么?10.英国通过资产阶级⾰命创⽴了君主⽴宪制政体,今天,实⾏这种制度的国家仍有很多,请再举⼆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复习主线: 全球化的浪潮风起云涌 ——欧盟、联合国、WTO等国际组织的作用越
来越大
——全球化使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密切,
文化的共存、共享成为当前全球化的主要方向
——面对文化交融的大潮,理性地进行选择是
主要方向。
第六单元:略
四、要点阐释
1.雅尔塔会议与雅尔塔体系 召开:1945年2月4日-11日,斯大林、罗斯福、邱吉尔\苏 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 内容:第一:关于对战败德国的处理。第二:决定成立联合 国。第三:关于苏联对日作战。 影响:(1)协调盟国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1945 年8月8日,苏联根据《雅尔塔协定》对日宣战;1945年6月26 日通过了《联合国宪章》,10月24日宪章生效(后来这一天被 称为联合国日)。 (2)稳定战后世界局势。战后美苏两大国就结束战争和安 排之后世界秩序,通过了一系列宣言、公告和协定,并商定建 立若干形式的常设机构,对世界政治版图和势力范围重新进行 划分,建立起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战后世界 格局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战后的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①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反共反苏演讲——著
名的“铁幕演说”。(教材P5) ②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杜鲁门主义”,“冷 战”开始。所谓冷战,是指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 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
③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成立针对苏
联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组织是为遏制苏联而服务的一 个军事组织。
④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成立针对北约的华沙条约组
织。这样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相对峙的局面 形成,也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万隆会议与万隆精神 召开:1955年4月、印度尼西亚万隆、亚非会议,史称 万隆会议。 内容:(1)通过《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提出了与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相一致的、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十项 国际关系原则,成为国际上公认的处理国家关系的基础,被 后人称作“万隆精神”。 (2)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原则,得 到绝大多数与会国代表的拥护和支持。 意义:(1)是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下, 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有关问题的大规模国际会议。 (2)万隆会议掀起了亚非拉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 主义、争取国家独立的浪潮,同时也成为不结盟运动的前奏。 1961年贝尔格莱德会议,宣布组成不结盟运动,成为亚非会 议的延伸和继续,开创了亚非拉国家南南合作的先河。
3 .三个单元的内容中,重点放在第一、五单元, 第六单元内容比较空,因此,不大容易出题。 4 .考纲的内容比较原则,涵盖面比较广,因 此在复习时教师应该进一步深化,了解其内涵。
二、命题原则 (1)现实性 考纲所涉及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比较紧密。 因此,在命题时必然力求体现现实性,以培养考生 关注现实,了解社会的意识与能力。 (2)开放性 社会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它不能以只考查 一些知识点为主要目的,必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内 化,把课本上的知识点,转化为自己对现实的观点。 (3)能力性 社会学科只重记忆,不重能力,这是一个通病, 力求有所改变。
三、复习思路——构建体系,明确主线
这三个单元内容多,跨度大,如果机械记忆,比较难以 把握。因此,帮助学生构建体系,明确主线是正确思路。 第一单元的主线如下: 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出现变化(两极格局形成、殖民 体系瓦解),民族独立和近代化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共同追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抵御了帝 国主义阵营的重重阻挠破坏,巩固了新政权,建立了社会主 义制度,并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探索虽然经 历了重重曲折,但仍取得重大成就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 期,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面对和平与发展为主流的当前世界局势,乘着改革 开放东风的中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只有抓住机遇、迎接挑 战,才能立足于世界强国之流。
4.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瓦解 概念:是指被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
半殖民地和附庸国。
过程:从15世纪新航路开辟开始。19世纪中叶初步形
成;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已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 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解体:伴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和不断的发展,殖民
体系开始解体。二战后,在反法西斯斗争中殖民地半殖民 地人民的觉悟提高,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亚非民族解放 运动高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不断瓦解。1990年纳米比亚 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最终瓦解。
第六单元:调整心态,面向未来 1.理解、运用对待成功与挫折的正
确态度,了解参与竞争、正确对待竞争的
意义。
2.分析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传统
美德的积极作用。 3.了解人与自然、个人与个人、个 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二)考纲内容释要
1.《历史与社会》九年级教材主要体现二战结 束后的世界与中国历史内容,可以说涉及真正意义 上的世界史与现实生活热点。 2 .对于现在学生来说,教材中的许多知识还是 耳熟能详的如:改革开放、苏联解体、联合国、 WTO、全球化等,在复习中应该把教材知识与现实 生活紧密结合。
中考《历史与社会》 考前辅导
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朱 可
考纲解读 命题原则
复习思路
要点阐释
一、考纲解读:
(一)九年级第一、五、六单元考纲内容呈现
第一单元:战后世界格局与共和国的发展历程
1.了解雅尔塔会议内容,明确战后世界格局
的变化趋势。
2.了解新中国的成长历程,概括分析新中国
取得的成就和经历的曲折。 3.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认
识改革开放的巨大作用。
4.理解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概括分析中国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五单元:全球化趋势与国际意识
1.初步认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概括分析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2.了解当今国际格局的走向以及对世界格
局产生影响的重要力量。 3.了解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机构, 知道它们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4.理解文化多样性与人类文化发展进步的 关系,领会保持、珍重民族文化传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