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合集下载

原创语文基础知识手册电子版高中

原创语文基础知识手册电子版高中

原创语文基础知识手册电子版高中第一章:语文学科概述1.1 语文学科的定义语文学科是指对语言文字进行研究和运用的学科,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基础学科。

1.2 语文学科的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得体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维表达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他们对文学艺术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评价文本、阅读、写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实际效果,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现代人。

第二章:语言文字的基本要素和特点2.1 语言文字的基本要素•语音:语言的声音表现形式,是语言文字的基本要素之一。

•字形:汉字的书写形式,是语言文字的基本要素之一。

•词汇:由字组成的有特定词性和词义的最小语言单位。

•语法:语言中词汇的组织方式,规定了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和语句的结构。

2.2 语言文字的特点•符号性:语言文字是人类与思维、感情和社会实际联系的符号系统。

•种类多样:世界上的语言文字种类繁多,汉字是表音文字,常用拉丁字母是表音表意文字。

•交流性:人们通过语言文字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

第三章: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3.1 语言文字知识•知识要点:字音、字形、词汇、语法、修辞等知识点。

•知识目标:掌握基本字音字形,丰富词汇量,掌握基本语法知识,并学会一些修辞手法。

3.2 阅读知识•知识要点:阅读理解、阅读方法、阅读态度等知识点。

•知识目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掌握不同文本类型的阅读方法,培养积极的阅读态度。

3.3 写作知识•知识要点:写作技巧、文体特征、修辞手法等知识点。

•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能够进行语言文字的创造性表达。

第四章:语文学科的学习方法4.1 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明确每个学习阶段的目标,分解学习任务。

•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分配每个学习阶段的时间,确保充分准备。

•坚持复习巩固:对已学知识进行定期复习,强化记忆。

4.2 主动思考与合作学习•提出问题: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激发思维活动,深化理解。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全)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全)
69.施耐庵,元末明初人,著有章回小说《水浒传》。《智取生辰纲》选入课文。
70.罗贯中,元末明初人,著有章回小说《三国演义》。《失街亭》选入课文。
71.冯梦龙,明末小说家,编印过“三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警世通言》。
72.凌蒙初,明末小说家,编著过“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44.华兹华斯:英国“湖畔诗派”代表诗人。
45.裴多菲:匈牙利爱国诗人,代表诗歌《自由与爱情》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第二单元:
46.《诗经》和《离骚》,分别开创了我国诗歌创作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
47.《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通称《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称《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按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9.顾炎武:号亭林,字宁人,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学家,著有《日知录》。
10.汪曾祺: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京派小说”代表。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11.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伟大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12.乔治·桑:法国女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康素爱萝》、《安吉堡的磨工》。
62.契诃夫,俄国短篇小说家,代表作《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小公务员之死》,剧本《樱桃园》。
63.沈从文,现代作家,代表作《边城》。
64.孙 犁,“白洋淀派”代表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荷花淀》,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另见26条)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一、汉字
1.汉字的分类
汉字可以分为汉字、汉字衍生字、汉字符号和外来字四类。

2.汉字的结构
汉字由偏旁部首、笔画和结构组成,偏旁部首又称“字形”,是汉字形体最基本的部分,笔画是汉字形体的延伸,结构是汉字的组合形式。

3.汉字的书写
汉字的书写分为正楷书、行书、草书三种,其中正楷书是最正式的文字书写方式,行书是比较正式的书写方式,草书是比较随意的书写方式。

二、汉语拼音
1.汉语拼音的组成
汉语拼音由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和声调组成。

2.汉语拼音的规则
汉语拼音的规则有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和声调四个规则,其中声母有23个,韵母有24个,整体认读音节有6个,声调
有四种。

3.汉语拼音的应用
汉语拼音主要用于汉语的发音训练,也可以用于拼写汉字,以及汉语教学中的语音系统。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小学电子版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小学电子版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小学电子版一、字词句段篇1. 汉字的基本构造汉字是中国独有的文字系统,拥有丰富多样的构造形式。

每个汉字由一定数量的笔画组成,而笔画的书写顺序有固定的规定,例如,“横”字的书写顺序为“横、竖、横”,而“日”字的书写顺序为“横、竖、撇”。

2. 字的基本部首汉字的基本部首是构成汉字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们代表着字的意义。

常见的基本部首有“木”、“水”、“火”、“山”等。

通过学习基本部首,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汉字。

3. 词的构成与分类词是汉字的基本组成单位,它可以由一个或多个汉字组成。

常见的词的构成形式有:“形容词 + 名词”、“动词 + 名词”、“名词 + 名词”等。

根据词的特点和用途,词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不同的分类。

4. 句子的基本要素句子是语言表达的最小单位,它由主语、谓语、宾语等基本要素组成。

主语表示动作的执行者,谓语表示动作的发生,宾语表示动作的对象。

正确理解句子的基本要素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 段落的结构和特点段落是文章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由若干句子组成。

一个好的段落应该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句子之间要有逻辑顺序和衔接,使整篇文章更加连贯和有条理。

二、诗词散文篇1. 古诗的体裁和特点古诗是汉字文化的瑰宝,它有着独特的体裁和韵律。

古诗可以分为五言诗和七言诗两种,每一种都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通过学习古诗,可以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现代诗的特点和风格现代诗是古代诗歌的延续和发展,它吸收了西方诗歌的表现手法,并融入了当代社会的思潮。

现代诗的创作方式多样化,风格丰富,更具有个性和现代性。

3. 散文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散文是以平实自然的文字表达情感、抒发思想的一种文学形式。

散文可以是记叙文、描写文、议论文等多种形式,它以自由的表达方式、真实的感受和生活体验打动人心。

三、修辞格篇1. 比喻的表达和运用比喻是修辞格中最常见的一种,它通过对两种事物间的相似点进行类比,用一个事物来表示另一个事物,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汉字的规范书写
• 笔画顺序:书写汉字时,遵循一定的笔画顺序,如先横后竖、先撇后捺等。 • 笔画数目:每个汉字都有固定的笔画数目,如“一”有一横,“十”有十横等。 • 字形结构:汉字的形状要规整,遵循结构原则,如“日”字不能写成“目”字等。
02
词汇——词语的积累与运用
词汇的分类与构成
词汇的分类
• 实词:表示具体事物的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 虚词:表示抽象概念或辅助作用的词,如副词、介词、连词等。 • 成语:固定搭配的词语,通常具有典故或历史背景,如“破釜沉舟”、“杯弓蛇 影”等。
• 修辞格的运用 • 要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修辞格。 • 修辞格要与其他修辞手法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修辞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
修辞的文化内涵
• 修辞手法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月到中秋分 外明”体现了中秋节的文化传统。 • 修辞手法可以传达一定的文化信息,如“春风化雨”传 达了儒家文化的教化思想。
汉字的构造与形体
• 汉字的构造 • 象形字:通过描绘实物形状演变而来的汉字,如“日”表示太阳,“山”表示山丘等。 • 指事字:通过符号、图形等表示事物属性的汉字,如“上”表示向上,“下”表示向下等。 • 会意字:通过两个或多个汉字组合表示意义的汉字,如“林”表示树木丛生的地方,“休”表示一个人靠在树 上休息等。 • 形声字:通过形旁和声旁组合表示意义的汉字,如“江”表示江河,“河”表示河流等。
现代文学思潮
• 现实主义:关注社会现实,揭示社会矛盾,如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 浪漫主义:强调个性、情感,追求理想,如雨果的《悲惨世界》。 • 现代主义:反对传统,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如卡夫卡的《变形记》。
文学作品的主题与风格
文学作品的主题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手册一、词语基础1. 词语的分类•实词:具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虚词:没有实际意义,只能在句子中起连接作用,如介词、连词、助词等。

2. 名词的种类•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等具体概念的词语,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

3. 动词的时态和语态•时态:动词表示的动作或状态发生的时间,包括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

•语态:反映动作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包括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二、句子结构1. 句子成分•主语:句子主要说明的人或事物。

•谓语:主语所做的动作或所处的状态。

•宾语:动作的承受者或影响对象。

•定语:对名词或代词进行修饰或限定的成分。

•状语:对动词、形容词、副词进行修饰的成分。

2. 句子类型•陈述句:陈述事实或观点。

•疑问句:询问事实或观点。

•感叹句:表示强烈的情感或感叹。

•命令句:表达请求、命令等。

三、修辞手法1. 比喻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两个事物间的相似性进行类比,从而引起读者的联想和共鸣。

2. 拟人拟人是一种修辞手法,将无生命的事物、抽象的概念拟人化,赋予其人类的特征,增强表达的生动性。

四、阅读与写作技巧1. 阅读技巧•扫读:快速浏览全文,抓住主题要点。

•细读:仔细阅读,理解具体细节。

•略读:通过阅读中的标题、关键词等信息,快速获取文章主要内容。

2. 写作技巧•明确中心:确定文章主题,围绕主题展开写作。

•结构清晰:分段、分节,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用词准确:避免使用模糊、含糊不清的词语,保持文笔精炼。

五、诗歌鉴赏1. 诗歌形式•四言绝句:每句四个字,一共四句,句句押韵。

•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一共四句,句句押韵。

•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一共四句,句句押韵。

2. 诗歌意境诗歌通过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六、成语典故1. 成语的意义成语是汉语中的固定词组,由多个词语组成,常用于表达特定的含义或象征特定的事物。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一、词语的分类语文是我们学习和运用的语言文字,而词语是语言文字的最小单位。

词语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1.名词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方等具体或抽象事物名称的词语,如“天空”、“人民”、“故事”等。

2.动词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变化或状态的词语,如“跑”、“飞”、“思考”等。

3.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等的词语,如“美丽”、“高大”、“快乐”等。

4.副词副词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词语,用于表示程度、时间、地点、方式等,如“很”、“常常”、“慢慢地”等。

5.介词介词是引导名词或代词与其他词语构成关系的虚词,用于表示时间、地点、方向等,如“在”、“给”、“向”等。

6.连词连词是用来连接词语、短语、句子等的词语,分为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如“和”、“或者”、“因为”、“虽然”等。

7.代词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或名词词组的词语,如“我”、“你”、“他”、“这”、“那”等。

二、句子的成分句子是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句子由多个成分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主语是句子中执行动作的人或物,常常是名词或代词,如“小明”、“他们”等。

2.谓语谓语是句子中表达动作、变化或状态的核心部分,常常是动词,如“跑”、“学习”等。

3.宾语宾语是句子中受到动作影响的人或物,用来回答“谁”或“什么”受到了动作的影响,常常是名词或代词,如“书”、“我”等。

4.定语定语是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语,用来描述或限定主语或宾语的性质、特征等,如“红色的”、“漂亮的”等。

5.状语状语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词语,用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等,如“明天”、“在学校”等。

6.补语补语是对主语或宾语的补充说明,常常是形容词、名词或动词不定式等,如“是”、“称为”等。

三、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作者运用语言进行修饰和表达的技巧和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1.比喻比喻是指用某种事物来描写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常用于形容抽象事物或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如“心如火焰”、“月亮如银盘”等。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手册目录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手册目录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手册目录
第一章:汉字基础知识
1.汉字的结构和构字法
2.汉字的基本笔画及写法
3.常用部首及其意义
第二章:词语和成语
1.词语的意义和构成
2.词语的分类
3.常用成语及其典故
第三章:古诗词和现代诗歌
1.古诗词的特点和形式
2.常见古代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3.现代诗歌的特点及风格
第四章:基础语法知识
1.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基本概念
2.句子的成分及语序
3.常见语法错误和纠正方法
第五章:阅读与写作技巧
1.阅读理解的方法与技巧
2.写作常见技巧和方法
3.作文类型和写作要点
第六章:修辞手法和修辞语言
1.修辞手法的定义和分类
2.修辞语言的运用技巧
3.修辞手法在各类文体中的应用
第七章: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
1.古代文学的特点及代表作品
2.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
3.文学作品分析和理解方法
第八章:常识性知识
1.语文相关的一些名词解释
2.中华传统文化常识
3.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结束语
希望本手册可以帮助小学生打好语文基础,提高语文素养,欢迎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干货)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干货)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干货)一、基础知识字音字形: 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易错字词语: 成语、熟语、词语辨析、近义词反义词病句修改: 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表意不明、逻辑错误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引用、反语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文体知识: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诗歌、小说文言文: 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二、阅读理解现代文阅读: 主旨大意、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写作特色文言文阅读: 理解文意、断句、翻译、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诗歌鉴赏: 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情感、鉴赏诗歌语言三、写作命题作文: 审题立意、谋篇布局、选材剪裁、语言表达材料作文: 分析材料、提炼观点、论证观点、语言表达文学类文本写作: 人物形象塑造、情节设置、环境描写、语言表达议论性文本写作: 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语言严密四、附录常用成语汇总文言文常用词诗歌鉴赏术语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干货)一、基础知识字音字形: 除了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易错字,还需要掌握常见的方言字、外来词、新造词的读音和写法。

词语: 除了成语、熟语、词语辨析、近义词反义词,还需要了解词语的语体色彩、感情色彩、搭配对象等。

病句修改: 除了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表意不明、逻辑错误,还需要掌握常见的语病类型,如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语义重复等。

修辞手法: 除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引用、反语,还需要了解其他修辞手法,如借代、比拟、双关、反复等。

表达方式: 除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还需要了解不同的表达方式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文体知识: 除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诗歌、小说,还需要了解其他文体的特点,如戏剧、剧本、新闻等。

文言文: 除了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还需要掌握文言文的语法、句式、修辞等。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高中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高中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高中第一章:汉字基础知识1.1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汉字拥有悠久的历史,其起源可以追溯到约五千年前的甲骨文时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经历了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今天我们所使用的标准简体汉字。

1.2 基本汉字的结构与构造汉字的构造分为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表示一个字的左边和右边的构造部分,上下结构则表示一个字的上边和下边的构造部分。

了解汉字结构对学习汉字的书写和识别非常重要。

1.3 汉字的基本笔画与笔画顺序汉字的基本笔画包括横、竖、撇、捺、点、折等。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有助于提高字的书写和辨识能力。

此外,掌握正确的笔画顺序也是书写汉字的关键。

第二章:语法基础知识2.1 词语的基本成分与语法功能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由一个或多个字组成。

词语的基本成分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而不同类型的词语具有不同的语法功能。

例如,名词可以作主语或宾语,动词可以表示动作或状态等。

2.2 句子的基本成分与语法结构句子是表达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等基本成分构成。

句子的语法结构分为简单句和复合句,了解句子的基本成分和语法结构对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非常重要。

2.3 时态与语态时态表示动作或状态发生的时间,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等几种形式。

语态则表示动作的执行者与承受者的关系,包括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掌握时态和语态的使用规则可以更准确地表达意思。

第三章:修辞与修辞手法3.1 修辞的定义与分类修辞是一种修饰语言、增强语言表达力的艺术手法。

修辞可分为比喻、夸张、反问、排比等多种类型,通过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3.2 比喻的作用与形式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比喻可以丰富语言的形象和感染力,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意图。

3.3 排比的用途与表现形式排比是一种通过列举相同或相似的词语或短语来增强表达力的修辞手法。

排比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节奏感更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大全手册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大全手册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大全手册一、字音字形1.1 汉字的构成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的字形和字音。

汉字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横、竖、撇、捺、折、钩等。

1.2 声母和韵母在汉字中,音节由声母和韵母构成。

声母是音节的起始部分,韵母是音节的核心部分。

1.3 儿化音和复韵母儿化音是指带有儿音的音节,例如“儿”、“尔”等。

复韵母是由两个韵母组合而成的音节,例如“ai”、“an”等。

二、生字及词语2.1 识字和造句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掌握生字的读音和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造句,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词语的用法和意义。

2.2 运用词语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学习词语的正确使用对提高语文水平至关重要。

通过不断练习和应用,可以提高词语的掌握程度。

三、语法3.1 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点等名称的词语,动词是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语,形容词则是用来描述名词的特征和性质。

3.2 句子结构句子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它由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组成。

正确的句子结构可以让表达更加清晰明了。

3.3 语法规则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对提高作文水平至关重要。

包括句子成分的搭配、语序、语法错误的纠正等方面。

四、修辞和修辞性4.1 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修辞是语言表达中常用的一种手法,通过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可以使语言更具生动感和艺术性。

4.2 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通过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感人,引起读者共鸣。

在写作中要注意选词、造句,以传递表达者的情感和思想。

五、文章写作5.1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文章体裁在文章写作中,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写作要求和特点。

通过练习各种体裁的文章,可以提高作文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5.2 段落结构和过渡词语段落是文章的基本组成部分,通过合理的段落结构和过渡词语可以使文章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六、文字鉴赏和阅读理解6.1 古诗词名句欣赏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欣赏古诗词名句,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感悟。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大全手册答案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大全手册答案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大全手册答案一、词语解释1.字:文字的最小单位,具有独立意义。

2.词:由一个或多个字组成,具有自己的意思和语法作用。

3.句: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

4.段:文章中具有一定独立意义的若干句组成的部分。

5.篇:一篇文章或一篇作品的整体,由多个段构成。

二、标点符号1.句号(。

):表示一个句子的结束。

2.问号(?):表示一个疑问句的结束。

3.叹号(!):表示强调、感叹或命令等语气。

4.逗号(,):用于列举、连接句子、分隔成分等。

5.顿号(、):用于列举事物,略为停顿。

6.引号(“”):用于引用别人的话语或表示特殊含义。

7.括号(()):用于补充说明或注解。

三、成语解释1.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狭窄,不知道世界上的其他事物。

2.画蛇添足:形容多此一举,不切实际。

3.班门弄影:比喻有意将自己置身于众人之中,以显出自己。

4.一丝不苟:形容做事非常认真,没有丝毫马虎。

5.亡羊补牢:比喻为已经发生的错误进行补救。

四、阅读理解篇一:太阳、地球和月亮太阳是光的主要来源,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月亮则是地球的自然卫星。

太阳以及地球和月亮之间的位置关系会产生不同的天文现象,例如日食、月食等。

篇二:小红帽小红帽是一个经典的故事,讲述了小女孩小红帽给奶奶送食物途中遇到了大灰狼,最终被狡猾的大灰狼欺骗。

故事主要讲述了诚实和机智的重要性。

五、写作指导1.作文主题:选取生活中的点滴,表达对家庭、友谊、自然等方面的感悟。

2.结构安排:引言、主体、结论,要求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3.语言规范:尽量使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词语,注意文辞通顺、结构严谨。

六、综合练习1.请解释以下词语含义:–植物–动物–椰树2.请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写作:–材料:春天到了,草地上长出了许多翠绿的小草。

–写作内容:描述春天的美景。

3.读一篇文字后,回答以下问题:–阅读文章《小熊的一天》,说说小熊一天中的活动有哪些?总结通过学习本手册,你可以更好地掌握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词语解释、标点符号、成语解释、阅读理解、写作指导和综合练习等内容。

语文知识手册

语文知识手册

语文知识手册一般知识一、认识语文:语言和文字(小学)语言和文章(初中)语言和文学(高中)语言和文化(大学)二、认识语文书三、认识自己四、语文考察的八个字:字词句章听说读写五、中国历史各阶段:(传说中的黄帝)-----1860--------1919----------1949------至今(古代)鸦片战争(近代)五四运动(现代)动荡不安(当代)六、记叙类文章记叙的顺序:1、顺叙 2、倒叙 3、插叙(补叙、追叙) 4、平叙七、词语情感色彩:1、褒义词 2、贬义词 3、中性词八、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聚)初中生必读中外名著10部一、中国1、《西游记》---吴承恩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最优秀的长篇神话(神魔)小说。

《西游记》达到了中国古代长篇浪漫小说的高峰。

2、《水浒传》---施耐庵中国第一部成功长篇白话小说,第一部反映农民战争的长篇小说。

3、《骆驼祥子》---老舍(舒庆春)表现了一个老北京车夫的悲惨命运,旧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表现了作者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

4、《繁星·春水》---冰心(谢婉莹)[受印度泰戈尔影响]5、《朝花夕拾》(旧事重提)---鲁迅 [(回忆)散文集]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②《阿长与山海经》③《藤野先生》④《范爱农》⑤《父亲的病》⑥《无常》⑦《五猖会》⑧《锁记》⑨《狗·猫·鼠》⑩《二十四孝图》二、外国1、《鲁滨逊漂流记》---英·福笛[生存]2、《格列佛游记》---英·斯威夫特英国讽刺小说,从童话形式揭露英国的黑暗事实①小人国游记(利立浦特)②大人国游记(布罗丁夸格)③飞岛国游记(勒皮他)④慧骃国游记(智马国)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主人公:保尔·柯察金4、《童年》---苏联·高尔基(笔名)[自传体长篇小说,《我的大学》、《在人间》]主人公:阿辽沙(阿廖沙)5、《名人传》---法·罗曼·罗兰(1)音乐家:《贝多芬传》,德国,二、五、六、九交响曲,《月光曲》(2)雕塑家:《米开朗琪(基)罗传》,意大利《大卫》(3)文学家:《托尔斯泰传》,俄国《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通过记录三位杰出艺术师与命运抗争的人生经历,激励我们去追求丰富而伟大的人生。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高中最新电子版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高中最新电子版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高中最新电子版第一章:文字解释1.1 词语的意义词语是语言中的基本单位,是由一个或多个字组成,具有一定意义的语言符号。

词语的意义可以分为字面意义和引申意义。

字面意义是词语直接表示的概念,而引申意义则是在特定语境下产生的词语意义。

1.2 运用词语的技巧在语文学习中,运用词语的技巧可以丰富表达,提高文章的表达能力。

一些常见的运用词语的技巧包括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

通过学习这些技巧,可以使文章更生动、更有吸引力。

第二章:阅读理解2.1 阅读的三个层次阅读可以分为浅层阅读、深层阅读和推理阅读三个层次。

浅层阅读是对文字表层的直接理解,深层阅读则是在理解文字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思考和探究,推理阅读则是根据已有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

2.2 阅读理解的技巧在进行阅读理解时,一些技巧可以帮助提高理解能力。

比如,重点标记关键词,抓住作者的主旨和观点,注意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等。

通过掌握这些技巧,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第三章:作文技巧3.1 作文的结构和要点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一环,良好的作文结构和掌握几个基本要点可以使文章通读流畅、内容丰富。

一个典型的作文结构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而要点包括清晰的思路、合理的组织和准确的表达。

3.2 作文写作的技巧在写作中,一些技巧可以帮助提高作文的质量。

如,运用修辞手法、适当使用引语、采用合适的句型和词汇等。

通过学习这些技巧,可以使作文更富有表现力和说服力。

第四章:修辞手法4.1 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运用语言的艺术方式来达到修辞目的的技巧。

在修辞手法中,常见的有比喻、夸张、对比、排比、拟人等。

熟练掌握这些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4.2 修辞手法的运用在文章写作中,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可以提升文章的修辞效果。

比如,在描写自然景观时可以运用拟人手法,使景物更具生动性;在描述人物时可以运用比喻手法,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修辞手法的运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境和表达目的来进行选择。

拿来就用的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拿来就用的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拿来就用的语文基础知识手册语文基础知识手册第一章:文字与语言1.语言和文字的关系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媒介,而文字是记录和传递语言的工具。

语言通过声音来表达思想和感情,而文字则通过符号来表达语言。

语言是一种口头交流的工具,而文字则是一种书面交流的工具。

语言和文字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人类的交流系统。

2.汉字的起源汉字是中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文字,起源于商朝(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最早的汉字是象形字,通过图画表达事物的形状和特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象形字逐渐演化为会意字和形声字,即通过组合意义部分和音义部分的方式来表达意义。

3.汉字的结构和组成汉字由部首、偏旁和笔画组成。

部首是汉字的组成部分,代表了字义的范畴。

偏旁是构成部首的一部分,可以起到辅助理解字义的作用。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单位,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笔的轨迹。

第二章:词语和词义1.词语的概念词语是语言中最小的具有意义的单位,由一个或多个字组成。

词语是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基本单位,可以单独的使用,也可以通过组合来表达更复杂的意思。

2.词义的构成词义由字义和义位组成。

字义是词语构成字的含义,而义位是指词语在特定语境中所表达的意义。

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具有不同的义位。

3.词义的扩义和变义词语的词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语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扩义和变义。

扩义是指词语所表达的意义范围扩大,而变义是指词语原本的意义发生了改变。

第三章:句子和修辞手法1.句子的概念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等成分组成的完整意思的表达单位。

句子是语言中最基本的表达方式,可以独立的传递思想和信息。

2.句子的分类句子可以根据语气、结构和功能进行分类。

根据语气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等;根据结构可以分为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等;根据功能可以分为主从复句、名词性从句和定语从句等。

3.修辞手法修辞是指通过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来增强语言的艺术性和表达效果。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和对偶等。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初中语文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初中语文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初中语文一、词语解释1.1 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

它是我国古代官方和文学语言。

1.2 白话文白话文是指口语化、通俗化的现代汉语书面语言。

1.3 古诗词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统称,分为诗和词两大类。

1.4 典故典故是指在文学、艺术、言谈中引用的有名的故事、事例或名句。

二、修辞手法2.1 比喻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比拟的手法把事物之间的关系加以阐述。

2.2 拟人拟人是一种修辞手法,把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的性质或行为。

2.3 夸张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点或形象。

三、古代文学作品3.1 《红楼梦》《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3.2 《西游记》《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长篇神魔小说,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四、写作技巧4.1 表达清晰写作时要注意用词准确,语句通顺,表达清晰。

4.2 形象生动写作时可以通过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吸引读者。

4.3 逻辑严谨写作时要保持逻辑性,各段落之间要有逻辑连接,让内容条理清晰。

五、练习题5.1 比喻请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下面的情景:夜空中繁星点点,宛如闪烁的钻石。

5.2 排比请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述下面的情景:山清水秀,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六、总结初中语文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

通过本手册的学习,希望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提升语文水平。

以上是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的内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电子版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电子版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电子版第一章:汉字基础知识1.1 汉字的来源与发展汉字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字系统,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刻画图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经历了演变和发展,形成了具有复杂结构和丰富内涵的文字系统。

1.2 汉字的基本结构汉字的基本结构由笔画、偏旁和部首组成。

每个汉字都由一定数量的笔画构成,而偏旁是汉字的常见构件,部首则是指能够代表一类汉字的偏旁。

1.3 汉字的书写规范汉字的书写有一定的规范,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用笔顺序、笔画的连贯性以及字形的整体平衡等方面的要求。

第二章:文言文基础知识2.1 文言文的特点与地位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形式,具有古朴、精练的特点。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在文学、历史等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2.2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包括词法、句法和篇章结构等方面。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对于理解和翻译文言文的文章非常重要。

2.3 文言文词语的解释和使用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掌握这些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代文化。

第三章:现代汉语语法基础3.1 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是汉语言的基础,在学习汉语时需要掌握汉语拼音和汉字的发音规则。

3.2 现代汉语的词法现代汉语的词法研究词的构成和词义的变化。

了解汉语的词法对于扩大词汇量和理解文章意义有帮助。

3.3 现代汉语的语法现代汉语的语法包括短语句法、从句句法和主谓结构等方面。

学习现代汉语的语法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第四章:写作技巧与修辞手法4.1 写作的基本要素写作是表达思想、感情和观点的方式,了解写作的基本要素包括主题、结构、段落和行文逻辑等,有助于提升写作能力。

4.2 修辞手法的应用修辞手法是一种修饰语言、增强表达效果的方法。

学习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能够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说服力。

4.3 文章的写作技巧文章的写作技巧包括选材、组织结构、运用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等方面。

掌握写作技巧能够写出富有个性和魅力的文章。

2024新版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2024新版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2024新版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一、前言
本手册是为2024年新版高中语文课程而编写的,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本手册涵盖了高中语文课程的各个方面,包括字词、语法、修辞、文学常识等,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语文基础知识。

二、目录
第一章字词
1.1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1.2 汉字的构造与读音
1.3 词语的构成与含义
1.4 词语的辨析与运用
第二章语法
2.1 语法的概念与分类
2.2 词类及其功能
2.3 短语及其类型
2.4 句子及其结构
第三章修辞
3.1 修辞的概念与分类
3.2 比喻及其运用
3.3 拟人及其运用
3.4 对偶及其运用
3.5 其他修辞手法及其运用
第四章文学常识
4.1 中国古代文学概述
4.2 中国现代文学概述
4.3 外国文学概述
4.4 文学鉴赏与批评方法
第五章阅读理解与写作技巧
5.1 阅读理解的方法与技巧
5.2 写作的基本要求与技巧
5.3 常见文体写作方法与技巧
第六章口语表达与听力训练
6.1 口语表达的基本要求与技巧6.2 听力训练的方法与技巧
6.3 口语表达与听力训练实例分析第七章考试指导与备考策略
7.1 考试题型分析与解题技巧
7.2 备考策略与方法建议
7.3 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语文高中基础知识手册目录

语文高中基础知识手册目录

语文高中基础知识手册目录第一章:文言文基础1.古代文学概述2.古代文学家及其代表作品–孔子–孟子–鲁迅–杜甫–李白3.古代文言词汇解释4.古代诗歌体裁及鉴赏方法5.古代词体鉴赏第二章:现代文学导读1.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程2.中国著名现代文学家及其作品–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冰心3.现代文学批评观点4.现代文学创作技巧第三章:修辞手法与写作技巧1.修辞手法分类及解析–比喻–拟人–对比–排比等2.写作技巧讲解–文笔优美的秘诀–写作常见错误避免方法–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应用第四章:文学批评方法与流派1.文学批评学派介绍–新批评学–结构主义–传统文学批评–后现代主义2.文学鉴赏技巧–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3.常见文学流派–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第五章: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解读1.《红楼梦》–作品介绍–人物分析–情节解读–主题探讨2.《西游记》–作品概述–角色评析–故事情节剖析–主题解读3.《三国演义》–作品背景–人物介绍–故事精彩片段解析–主题分析第六章:现代文学作品赏析1.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阿Q正传》–《呐喊》2.郭沫若的代表作–《丝绸之路》–《达摩》–《牛郎织女》3.茅盾的作品欣赏–《子夜》–《续新篇》–《幼园》总结通过本手册的学习,读者将对语文基础知识和文学作品有全面系统的掌握,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文学领域奠定扎实的基础。

以上为《语文高中基础知识手册》的目录内容,希望本手册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文语言与文学之美。

中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中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小学篇一、汉语拼音部分:1、分类字母26个: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p q r s t u v w x y z声母23个: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zh ch sh r z c s韵母24个:a o e I u u ai ei ao ou ie ueiu uian en in un un ang eng ing ong er2、汉语拼音大写的几种情况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有时要大写,归纳起来主要有下面几种情况:⒈汉语人名:姓的第一个字母和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如ZhangHui(张辉)Z和H要大写。

姓和职务、称呼等组成词语时,姓的开头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其余字母小写。

如Wang lao shi(王老师)W要大写。

但老”、“小”、“大”、“阿”等称号。

开头第一字母也要大写。

如Xiao liu(小刘)X、L要大写。

Lao Qian(老钱)L、Q要大写。

ASan(阿三)。

A和S要大写。

⒉汉语地名、专有名词(如书名、机关、团体等)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如Bei jing(北京)B要大写,Shang hai(上海),S要大写,Ning bo (宁波)N要大写。

如专有名词是词组,要按词连写,每个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如AhonghuaRennin Gongheguo(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的第一个字母Z,人民的第一个字母R,共和国的第一个字母G都要大写。

⒊每个整句开头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果是诗歌,每行开头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

⒋商标和商店的名字,一般每个字母都大写。

二汉字部分4、汉字笔顺书写规则汉字笔画的书写顺序。

汉字的笔顺规则是:先横后竖(如:“干”),先撇后捺(如:“八”),从小到大(如:“主”),从左到右(如“林”),先进后关(如:“田”),先中间后两边(如:“水”),从外到内(如:“回”)等。

如“仗”,笔顺为丿,丿丨,丿丨一,丿丨一丿,丿丨一丿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读“一”“一”在汉字中笔画是最简单的,我们无论是口头说话,还是写文章,都会用到它。

同学们可别小看了它,他的读音还有一个有趣现象呢,在不同的词语中声调会发生变化,其变化规律如下:一、“一”念第四声。

在“一杯茶”、“一条河”、“一本书”、“一丝不苟”这几个词语中“一”念第四声“yì”。

在这几个词语中,“一”后面的“杯(bēi)”、“条(tiáo)”、“本(běn)”“丝(sī)”分别为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一声,由此看出,“一”在第一、二、三声前念第四声(yǐ)。

二、“一”念第二声(yí)。

在“一致”、“一切”、“一位”、“一共”这几个词语中“一”念第二声“yi”。

在这几个词语中,“一”后面的“致(zhi)”、“切(qie)”、“位(wei)”、“共(gong)”都是第四声,不难看出,“一”在去声前念第二声“yi”。

三、“一”在词尾或单用时念第一声“yi”。

在“第一”、“初一”、“唯一”、“统一”这几个词语中“一”念第一声。

仔细观察,但可以发现“一”在这几个词语中排在末尾,所以,“一”在单用或排在词末,句尾时读第一声“yi”。

可是,有些词语似乎又难以用这三条规律来确定它的读音。

第一次(yi)、有一天(yi)、有一次(yi)、十一次(yi)、这一天(yi)、这一次(yi)第一组词语,即“第一次”、“十一次”中的“一”应该读第一声“yī”,因为由三个字组成的词语,如果前两个字可以组成词语,那么就可以用第三条规律来确定“一”的读音;否则,就用第三条规律来确定“一”的读音;如第二、三组前两个字不能组成词语,那就只有通过第一、二条规律来确定“一”的读音。

如何读“得”同学们在朗读课文时,对“得”字的读音往往读不准,该读“de”的读成了二声。

为了方便同学们正确掌握“得”字的读音,现把“得”的三种读法归纳总结如下:一、在下面两种情况时读(de)⒈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可能。

如:“他去得,我也去得。

”⒉用在形容词后面,连续表示结果或程度的词语。

如:“天气热得很。

”二、在下面三种情况时读“dé”。

⒈在作动词时。

如:“这次测验我得了一百分。

”、“他为班级争得了荣誉”等。

2.用于结束谈话的时候,表示同意或禁止。

如:“得了,你别再说了。

”3.用在一些动词的前面,表示许可。

如:“这笔钱非经批准不得擅自运用。

”三、在下面三种情况时读“děi”。

1.表示需要。

如:“修这条公路得多少人力?”2.表示意志上或事实上的必要。

如:“这件事情咱们得好好商量商量。

”3.表示揣测的必然。

如:“快下大雨了,要不赶快走,就得挨淋。

”同学们,以后再读这个“得”字时,可要注意它的语言环境,别再读错噢!什么情况下读轻声在汉语里,有些音节在词语或句子里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读成一种较轻、较短的调子,这种调子就是轻声。

在什么情况下读轻声呢?下面介绍几种要读轻声的情况:1.重叠式的名词,后一个音节读轻声。

如:爸爸、妈妈、奶奶、弟弟。

2.重叠式的动词,后一个音节读轻声。

如:听听、看看、试试、玩玩、走走。

如果中间有“一”,“一”字也读轻声。

如:听一听、看一看、试一试、玩一玩、走一走。

3.肯定、否定相叠的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两个音节读轻声,如:去不去、好不好。

4.趋向动词读轻声。

如:送出去、爬上来、拿起、放下。

5.表示语气的助词读轻声。

如:好吗、来吧、好啦。

6.表示结构的助词读轻声。

如:我的书、高兴地说、唱得好。

7.时态助词读轻声。

如:看着、看完了。

8.方位词读轻声。

如:屋里、桌上、里边。

9.不能拆开的某些双音节词,后一个字读轻声。

如:萝卜、耳朵、石榴、葡萄、朋友。

10.名词后缀“子、儿、头”等读轻声。

如:椅子、花儿、石头。

11.某些量词读轻声。

如:八个、一封信。

“一”和“不”的变调规律每个汉字都有固定的声调,称为“基本声调”。

但在连续音节的朗读时,由于前后音节的相互影响,原来的声调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叫变调。

小学生阶段较常见而不易读准的是“一”和“不”。

其实“一”和“不”的变调是有规律的。

当“一”和“不”单念或作词尾时读原来声调。

如“初一(yī)”、“第一(yī)”、“始终如一(yī)”、“我不(bù)”。

当“一”和“不”在四声前时读二声。

如:一(yí)唱一(yí)合(hè)、一(yí)字(z ì)千金、一(yí)目(mù)十行、不(bú)自(zì)量、不(bú)共(gòng)戴天、不(b ú)动(dòng)声色。

当“一”和“不”在一、二、三声前读四声。

如:一(yì)帆(fān)风顺、一(yì)鸣(míng)惊人、一(yì)曲(qǔ)终了、不(bù)约(yūe)而同、不(bù)知(zhī)所措、不(bù)白(bái)之冤、不(bù)寒(hán)而栗、不(bù)可(kě)一世、不(bù)耻(chǐ)下问等。

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记住下面的儿歌:词尾、单用念本声,四声前面变二声,后面要是一、二、三,“一”、“不”专门读四声。

1、字切莫小看“一”字“一”字在汉语中的笔画最少,但它的意思和作用可不少。

1、表示数目。

如:真是一场及时雨啊!2、表示起初、刚刚。

如:一见如故。

3、表示全、满。

如:碧玉妆成一树高。

4、表示同样、相同。

如:姿态不一。

5、表示极小、一点儿。

如:一声不响。

6、表示时间极短。

如:两人一哄而散。

7、表示同时、一齐。

如:两人一同回家。

8、只要。

如:一玩起来,不知要摔多少跟头。

9、表示专一。

如:一心一意。

10、完全。

如:一反常态。

11、表示不间断。

如: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

12、表示逐个、依次。

如:他们一一走出来。

13、始终。

如:气温一直很稳定。

14、表示动作程度较轻微。

如:麻烦你去看一看,催一催。

15、表示两事时间紧接。

如:天一亮她就起床。

16、每逢。

如: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

17、表示连续、多数。

如:一步一步往后退。

18、表示另外的。

如:番茄一名西红柿。

19、竟然。

如:一寒如此。

(寒指穷困)叠字的作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重叠组成的字叫叠字,叠字的作用有:摹声、状貌、绘景、传情、渲染气氛和调整音节等。

一、摹声。

如:“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好像在打鼾。

”《海底世界》句子中的叠字摹拟了蜜蜂、小鸟、小狗的声音,具体形象地说明了海底并不宁静,各种声音此起彼落,热闹异常。

二、绘景。

如:“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南流去,岸边盛开着一簇簇美丽的鲜花。

”《黄河象》“弯弯”的小河,“缓缓”的河水,一“簇簇”鲜花,多美的景致!如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又如一支悠扬的小曲。

三、状貌。

如:“战士们都笑着,用两小手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的端详着,轻轻的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彩色的翅膀》句子中选用四个叠字,惟妙惟肖的描写了战士们尝瓜时的形容状貌,反映了战士们爱岛如家的深厚感情。

四、传情。

如:“白桦树‘哗哗’地在杨科头上不住的号叫。

”《小音乐家杨科》“哗哗”号叫的声音,如泣如诉,寄托了对杨科死的悲哀,对不平的社会制度的愤恨。

五、渲染气氛。

如:“敌人的机枪更疯狂了,子弹‘扑哧扑哧’打在董存瑞身边,地上冒起了点点尘土和白烟”《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扑哧扑哧”密集的子弹呼啸,其声可闻;点点冒起的尘土,其形可见。

有声有色,渲染紧张、激烈的战斗气氛。

六、调节音节。

如“在住院的那些天里,总有一个‘模模糊糊’的高大的背影,站在我眼前;总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洪亮的声音,响在我身边。

”《高大的背影》叠字两两相对,节奏感强,铿锵悦耳,琅琅上口,可读性很强。

2、词“的”、“地”、“得”的用法区分“的”、“地”、“得”这三个字的用法,可从下面三方面入手。

一、要记住它们的不同用法。

的:说明事物是什么样的,用“的”,如“雄伟的长城”。

地:说明动作怎样,用“地”,如“坚定地回答”。

得:说明动作的结果怎样,用“得”,如“字写得很工整”。

二、要留心他们的特殊情况。

说明动作怎样要用“地”,但是,有些词有时表示动作,有时又不表示动作,不表示动作时就不能在字前面用“地”,而要用的“的”。

例如:“他一连几天仔细地观察了蚕的生长情况。

”这句话里,“观察”表示动作,他的前面“仔细地”用了“地”。

同样是“观察”这个词,在下面的句子里就不能在它的前面用“地”了;“他的深入细致的观察使他增长了不少知识。

”因为这个句子里的“观察”表示的不是动作而是指“观察”这件事情。

各种各样的“看”课本中有关“看”的同义词很多,这里仅将最主要的列举如下。

请同学们认真揣摩他们表示的不同情态和含意上的细微差别,这对增强我们语言的表达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端详:周总理亲切地~着我,目光中充满了爱护。

打量:这小姑娘让我坐在炉前的凳子上,他自己蹲在我旁边,不住地~我。

环视:他~着全场,好久好久,才慢慢的下来了。

扫视:老师走上讲台,用目光向整个教室~了一下,同学们很快就安静下来。

巡视:他又走过来,~着,见那些失去光彩的果树,连不大熟的果子都摘下来了。

审视:他不止一次地在作战地图上~过它。

注视:他目不转睛地~着远方。

仰视:我这里突然感到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背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来愈大,须~才见。

俯视:正当我们~这大好河山的时候,突然感到机身一沉。

直视:老爸就靠床站着,~着这一线转瞬就要消失的阳光。

怒视:无数革命先烈,在牺牲前~着敌人,毫无惧色。

蔑视:在战术上,我们要重视敌人;在战略山,我们要~敌人。

凝视:他~着远山,不由得沉思起来。

仰望:他~了好久,终于认出了北斗星座。

眺望:站在山顶~,那条河就像一条白色的带子,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瞻仰: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瞻望:我们~未来,前程似锦,怎么不让人信心百倍、干劲倍增呢?浏览:这篇文章我只是~了一遍,印象不深。

望:我出神的~着那话机,心里十分激动,泪水禁不住涌了出来。

愁:老太太~了那马一眼。

正确使用“二”和“两”“二”和“两”是我们常见的数词。

虽然他们表示的意义基本相同,但读音不同,用法也不同。

一、“二”可以表示序数。

如二哥、二楼、第二等;也可以用在复合数词的中间或末尾,如五十二、一百二十二、二丈二尺等,而“两”则不能。

二、“两”可以用在所有的量词前面。

如两个人、两张床、两台机器等,有时也可用在最前一位数或最前一个单位,如两丈二尺、两千二百二十二。

三、“二”不表示概数。

不能说“过二天我来看你”,而“两”可以表示概数或表示为数不多,可以说成“过两天我来看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