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 太阳系2教案 教科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太阳系》教案及说课稿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太阳系》教案及说课稿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太阳系》教案及说课稿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为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太阳系”。
学生在研究了日食和月食之后,这一课将扩展到对太阳系这一天体系统的认识。
太阳系这一天体系统包括的天体数目很多,天体类型也很多,每个天体都很有特点。
太阳系其他的天体是不容易观测到的,所以,本课的学习不能用直接观察的方法。
而太阳系又过于庞大,所以,让学生建立起宏观太阳系是不容易的。
教材中主要包括两个部分:1认识太阳系;2:建一个太阳系模型。
课标中对本内容的要求为“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这一内容标准也是帮助学生宏观认识太阳系。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太阳和围绕它运行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过程与方法:观看视频了解太阳系;通过挑战活动或资料了解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排布;通过数学方法处理数据,并通过对比,感受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运用资料学习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意识到太阳系中的天体运动是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教学难点:通过处理数据感受太阳系是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
教学准备:太阳系八大行星平面模型、课件、计算器、纸、尺、4块黑板教学过程:一、观察图片,导入新课1.回顾地球与月球的关系及运动的方式提出问题:地球在围绕哪颗星球转动呢?2.出示图片,学生观察。
提出问题:这张图片的内容是什么?生:太阳系师揭示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太阳系。
板书主题:太阳系二、了解太阳系的构成1.调查:学生了解的太阳系(师边听,边从学生的发言中总结出词语写在黑板上)2.小结:太阳系的概念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包括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流星、彗星、小行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
3.关注:九大行星变成八大行星刚刚同学们对太阳系的描述中,曾经有人提到过九大行星,那么,现在怎么变成了八大行星了呢?学生回答:师:播放视频三、了解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1.感性认识八大行星八大行星在太阳系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太阳系大家庭》教案2(2022新版)
1.太阳系大家庭【教材分析】《太阳系大家庭》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来自小学科学课程标准5-6年级的以下相关学习内容。
本课,学生在已经学习了日、地、月系统的基础上,把探索范围扩展到整个太阳系,研究太阳系这个“大家庭〃。
聚焦环节提出本课的核心问题“除了太阳、地球和月球外,我们还知道太阳系中有哪些天体?”,唤醒学生对太阳系的原有认知,引发学生对于太阳系这个系统的大小、空间等问题的思考。
探索环节安排了三个内容:1 .在活动手册中添加自己所知道的天体,补充完善太阳系的天体;2.了解太阳,学生通过阅读提前准备好的“太阳资料单”,或在互联网搜索查找相关信息,筛选和提取有用信息,了解太阳的基本信息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3.了解太阳系中的其它天体,建构对太阳系的基本理解。
研讨环节包括两个研讨问题:1 .太阳系大家庭中有哪些天体?2.这些天体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可以互相交流他们所画的太阳系大家庭,利用班级汇总表,得到相比照拟完整的太阳系天体示意图。
学生在这里只需要做简单了解和比天体的特征,不做具体数据的处理。
教师可以展示太阳系的示意图或视频资料,将有助于学生形成太阳系的空间概念,并从中感受到宇宙的魅力。
拓展环节,引导学生了解彗星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
通过以上四个环节,学生在收集、整理、汇报、完善信息的过程中对太阳系有了更科学、系统地认识。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对日、地、月系统有一定的认识,会从各种信息渠道了解到许多关于太阳系、行星、恒星、卫星的相关知识。
个别学生还能提到黑洞、暗物质等更深奥的知识。
但大多数学生对太阳系的认识是模糊的,浅薄的,不成系统的,既缺少客观的认知,也较少观察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需要经历回顾旧识、收集资料、提取有用信息、筛选与汇总、建构新知的系列探究过程,进一步了解太阳及太阳系的相关知识。
六年级科学下册《太阳系》教学设计5篇
六年级科学下册《太阳系》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六年级科学下册《太阳系》教学设计《太阳系》【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了解太阳系是由恒星、行星、小行星、彗星等不同天体组成的。
2、知道太阳八大行星的名称、排列顺序,对它们的大小有直观的印象。
二、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的能力;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
【教学重点】知道太阳系是由恒星、行星、小行星、彗星等不同天体组成。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课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了解太阳系家族。
【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系是由恒星、行星、小行星、彗星等不同天体组成的。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3、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点】了解太阳系家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本图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二次备课达成目标教后反思交流引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学达标质疑解析延伸目标精炼回顾再现目标1、师出示54页课本图片。
2、火星的表面怎么有点像地球?其他行星是不是也这样呢?揭示课题:太阳系一、太阳系家族成员1、师:太阳系由哪些天体组成?2、师引导:太阳系是由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天体组成。
3、师:查找资料,了解太阳系家族成员之间还有哪些不同?二、介绍太阳系成员知识。
1、师分别介绍:太阳、木星、彗星、小行星、流星知识。
2、讨论:小行星与大行星最大的不同是什么?1、生谈收获2、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太阳系家族,而且你们也学会了搜集资料,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1、学生观察。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学生分组讨论。
2、学生了解到:太阳系是由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天体组成。
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1、学生认真倾听。
2、学生通过讨论,了解哈雷彗星。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5 太阳系|教科版 (2)
1、认识到收集和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3、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
重点
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难点
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太阳系教学设计
课题
太阳系(六年级下册)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过程与方法:
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3、通过建立和完善模型,对科学模型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师:如果要制作一个更加正确的模型,你需要什么数据呢?
生:行星的真实体积
师:行星作为球体我们通常用直径表示它的大小(出示八大行星直径数据),看着八大行星的直径告诉老师哪个行星最大?哪个行星最小?(全班齐答)。但是它的体积比远比直径相差更多(出示体积比)。观察带内行星和带外行星的体积比看看她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呢?
动手操作
活动三、
太阳系模型第三次改进
经过两轮的改进,我们有了一个更准确的太阳系模型了,但是现在的太阳系模型是完美的吗?
生:不是
师:还有哪里不完美呢?
提示:我们我行星的直径和它们距离太阳的距离放在一起来看看,你发现问题了吗?
生:两个距离相差很大,跟我们模型上的比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样。
师:这位同学非常具有观察力,我们的地球如果是这种比例的话它和火星的距离就不仅仅是这么一点点了。我么常见的太阳系模型都是这样不准确的,因为这两个距离相差太大了,所以很难在同一个模型里实现统一。但是真的就没有完美的太阳系模型吗?我么来看看这群充满好奇心的美国人是怎么做的?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太阳系》教学课件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太阳系》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3章《宇宙探索》,具体内容为第1节《太阳系》。
详细内容包括:太阳系的组成、行星运动规律、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太阳系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掌握各行星的名称、顺序及特点。
2. 使学生理解行星运动规律,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3. 培养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太阳系的组成、行星运动规律、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难点:行星运动规律的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太阳系模型、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太阳系模型,引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太阳系是由哪些天体组成的?它们是如何运动的?”2. 新课展开:(1)太阳系的组成:讲解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天体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
(2)行星运动规律: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行星运动轨迹,讲解开普勒定律,使学生理解行星运动规律。
(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分析地球与其他行星的比较,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特点。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太阳系中可能存在的未知天体。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太阳系的填空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设计一道关于太阳系的选择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太阳系》2. 内容:(1)太阳系的组成(2)行星运动规律(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太阳系由()、()、()、()等天体组成。
(2)选择题: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是()。
2. 答案:(1)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2)A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太阳系的知识,如太阳系的起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等。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太阳系》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3.5《太阳系》教学设计能看到它。
由于它那荧荧的淡蓝色光,西方人用罗马神话中的海神——“尼普顿”的名字来称呼它。
在中文里,把它译为海王星。
海王星呈扁球形,大气中主要含有氢,海王星是一个狂风呼啸、乱云飞渡的世界,在大气中有许多湍急紊乱的气旋在翻滚。
由于海王星离太阳太远,因此它表面温度很低,通常在零下200摄氏度以下。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海王星有8颗卫星。
3、彗星彗星是由岩石碎片、固体微粒和冰组成的大冰球。
最著名的哈雷彗星,公转周期76年。
4、流星流星是太阳系中的一些固体小块。
流星体在靠近地球轨道时,有些被地球引力场捕获,在冲入地球大气层时摩擦燃烧,产生一划而过的发光现象,叫“流星”。
没有烧尽的流星体降落到地球表面,叫做陨石。
5、小行星小行星,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
太阳系中大部分小行星的运行轨道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称为小行星带。
6、矮行星矮行星,近于圆球,围绕恒星运转,体积介于行星和小行星之间,也被称为侏儒行星。
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大会定义了矮行星,也就是那天,冥王星降级为矮行星,从此太阳系九大行星变成了太阳系八大行星。
7、小结:太阳系家族二、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请根据表中八大行星的有关资料,用橡皮泥捏成球表示八大行星,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比例,试着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
1、建模工具:彩色橡皮泥、小尺和轨迹模型图2、建构模型需要考虑的问题每一个天体的大小是否符合比例,不能出现一样大,一样小的现象。
每个天体放在准确的轨道上,摆放次序科学合理。
如:不能把海王星的放在离太阳最近的水星轨道上。
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橡皮泥捏制不同的行星,使每一个天体更加容易区别。
3、视频:制作模型指导4、建模步骤①取橡皮泥②捏制:用小尺衡量球体直径,使大小符合标准③捏好后,放入相应的轨道④摆好后,坐坐好,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5、通过建模你对太阳系有何体会或发现?明确:◆八大行星离太阳的远近不同◆八大行星的大小区别很大◆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是十分渺小的三、合作探究视频:冥王星为什么被除名四、课堂练习1.在太阳系大家族中,月球属于()A.卫星B.行星C.矮行星2. 太阳系中质量和体积最大的是()A.金星B.木星C.水星3.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是( )A.金星B.水星C.土星4、判断题(1)太阳系中,土星距离太阳最远。
推荐精品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太阳系》优质课教案2
《太阳系》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过程与方法: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收集和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3、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教学难点】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八个铁丝制成的支架、橡皮泥、小皮球、直尺等;教师事先考察制作太阳系模型的室外场地。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一、认识太阳系。
(10分钟)1、提出问题:我们知道地球在不停的围绕太阳运动,那么还有哪些天体也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动呢?2、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有关太阳系资料的收集,现在让我们来开个有关太阳系的交流会,请各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资料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展示。
说说:(1)哪些天体在围绕着太阳运动?(2)这些天体有哪些特点?(3)它们之间是如何排列的?3、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做补充。
(有关太阳系的科普录像资料)4、小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二、建立太阳系模型。
(30分钟)谈话:我们已经对太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能更好地认识太阳系,让我们用橡皮泥捏成球表示八大行星,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比例,试着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
(一)只考虑与太阳平均距离建模:(10分钟)1、任意做八个小球代表八大行星。
做好将小球安放在支架上。
2、请大家完成实验表一,算出缩小后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
教科版科学六下3.5《太阳系》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3.5《太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太阳系》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各行星的特点以及太阳系在宇宙中的位置。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太阳系的直观认识。
此外,教材还引导学生思考太阳系中的行星运动规律,激发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宇宙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可能已经了解到太阳系的基本知识,如太阳系的组成、八大行星等。
但是,对于太阳系的形成、行星运动的规律等深层次内容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各行星的特点以及太阳系在宇宙中的位置;学会用图表和文字描述太阳系的结构;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太阳系的组成、各行星的特点;2.难点:太阳系形成的原因、行星运动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太阳系的图片、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宇宙情境,激发学习兴趣;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4.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不同行星的特点,总结太阳系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太阳系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准备行星特点的资料卡片;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4.提前让学生预习教材,了解太阳系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太阳系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太阳系的美丽景象,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太阳系有哪些了解?”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太阳系的组成,引导学生观看太阳系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太阳系的结构。
教科版科学六下《太阳系》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太阳系》教案一. 教材分析《太阳系》这一章节是教科版科学六下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太阳系的各种天体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太阳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掌握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以及太阳系中各种天体的基本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学习了有关天文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地球、月球和行星等。
他们对这些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太阳系的整体概念和太阳系中各种天体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建立太阳系的整体概念,并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太阳系中各种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太阳系的组成,了解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掌握太阳系中各种天体的基本知识,能够描述太阳系中各种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太阳系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对太阳系产生浓厚的兴趣,认识自然界的多样性,增强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太阳系中各种天体的基本知识、太阳系中各种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难点: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太阳系中各种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太阳系的奥秘。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系的模型或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天体实例,让学生了解太阳系中各种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太阳系的模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笔,用于小组讨论和记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太阳系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太阳系产生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太阳系是由哪些天体组成的吗?”让学生思考太阳系的组成。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太阳系教科版
师:议决查看,能不能说一说什么是太阳系?
生:(预设: **星有卫星——其他星也有吗?
巨细不同——巨细相差几多?
有的有卫星有的没有——你看到哪些有哪些没有?
公(自)转的周期不同——怎么不同了?
颜色不同——为什么不同?)
师:刚才的查看让大众对太阳系有了许多新的发觉,这便是太阳系吗?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在这次查看活动完成后,互助回答“为什么叫太阳系?”这个标题。
(3)第三次查看——场景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看、讨论,回答为什么叫太阳系。
3、构建太阳系
师:议决刚才的学习,我们对太阳系有了这么多明白。
现在请大众闭上眼睛,我们在头脑中建造一个太阳系,首先我们要建……然后再增加……还需要有……
学生闭上眼睛,互助构建太阳系。
师:在构建历程中,你有什么感受?
生:(预设:太难了、大、纷乱、有纪律、神奇)
三、拓展延伸
1、师:太阳系对我们来说已经很巨大、很纷乱、很神奇了,那么太阳系之外是什么呢?
生:银河系。
师:谁能给大众先容一下银河系。
学生先容
师:太阳系那么大、那么纷乱,和银河系相比呢?请大众看一段视频,里面是现阶段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
学生寓目、谈感受。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太阳系教科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5《太阳系》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5《太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太阳系》这一章节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中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的运动和太阳系的结构。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太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他们对宇宙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对宇宙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天文知识的基本概念。
但是,对于太阳系的组成、运动和结构,他们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太阳系的各项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太阳系的组成,理解太阳系的运动和结构。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太阳系的各项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宇宙的热爱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的运动和太阳系的结构。
2.难点:太阳系的运动和结构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太阳系的组成、运动和结构。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太阳系的模型,加深对太阳系结构的理解。
3.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太阳系的运动和结构,促进他们的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太阳系的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用于辅助讲解。
3.准备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太阳系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太阳系。
然后提出问题:“太阳系是由哪些天体组成的?它们是如何运动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太阳系的组成,包括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
同时,展示太阳系的结构,让学生对太阳系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观察太阳系的模型,加深对太阳系结构的理解。
同时,让学生思考太阳系的运动规律,引导他们发现太阳系的椭圆轨道和行星的相对运动。
4.巩固(10分钟)通过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太阳系的运动和结构。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2024年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太阳系》课件
2024年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太阳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2024年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太阳系》的相关内容。
具体章节为第三章《地球和宇宙》,第2节《太阳系》。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太阳系的组成、八大行星的基本特点、太阳系的形成及探索太阳系的历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掌握八大行星的基本特点。
2. 使学生理解太阳系的形成过程,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的历史。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太阳系的组成,八大行星的基本特点,太阳系的形成过程。
难点:太阳系的形成过程,人类探索太阳系的历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太阳系模型,多媒体课件,行星图片。
2.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太阳系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系中的各个行星,激发学生对太阳系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太阳系的组成,讲解八大行星的基本特点。
3. 例题讲解:讲解太阳系形成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太阳系中哪个行星离太阳最近,哪个行星离太阳最远。
5. 探索活动: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行星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特点,并制作成报告。
六、板书设计1. 太阳系的组成2. 八大行星特点3. 太阳系的形成过程4. 人类探索太阳系的历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太阳系的组成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答案:太阳系由太阳、八大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卫星等组成。
地球位于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介于金星和火星之间。
2. 作业题目:请列举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近的三个行星。
答案:水星、金星、地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太阳系的组成、特点及形成过程。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太阳系外的其他星系,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新编)最新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太阳系》教学设计
太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系及其形成。
2、了解八大行星。
3、初步形成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了解太阳系的基本情况。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意识。
四、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教师准本有关太阳系的录像资料,课件。
五、教学过程1.导入导入语: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地球属于什么系吗?(学生回答)那么你们有知道在太阳系中有几大行星吗?它们又是什么?(学生回答)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遨游太空。
2.出示PPT,展示学习目标。
3.让学生们预习课本,了解太阳系的知识。
学生会提出问题,太阳系是怎么形成的,教师可以留有悬念,并将答案在视频中公布。
4.欣赏图片,开阔学生视野。
5.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
地心说最初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后经亚里士多德、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
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
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转。
其中,行星的运动要比太阳、月球复杂些:行星在本轮上运动,而本轮又沿均轮绕地运行。
在太阳、月球、行星之外,是镶嵌着所有恒星的天球恒星天。
再外面,是推动天体运动的原动天。
地心说是世界上第一个行星体系模型。
尽管它把地球当作宇宙中心是错误的,然而它的历史功绩不应抹杀。
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有力地打破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
日心说的观点是:(1).地球是球形的。
如果在船桅顶放一个光源,当船驶离海岸时,岸上的人们会看见亮光逐渐降低,直至消失。
(2).地球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
因为天空比大地大的太多,如果无限大的天穹在旋转而地球不动,实在是不可想象。
(3).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在太阳系中心,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只有月亮环绕地球运行6. 了解太阳系的概况。
太阳系就是现在所在的恒星系统。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太阳系》教学课件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太阳系》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七章《探索宇宙》中的第三节《太阳系》。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太阳系的组成、行星的运行轨迹、八大行星的基本特点以及太阳系中其他天体的介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掌握行星的运行轨迹及八大行星的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索太阳系中各种天体的特征。
3. 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行星的运行轨迹及八大行星的特点。
教学重点:太阳系的组成及各天体的基本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太阳系模型、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太阳系模型,引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1)介绍太阳系的组成,让学生对太阳系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讲解行星的运行轨迹,让学生了解行星的运动规律。
(3)详细讲解八大行星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学习。
(4)介绍太阳系中其他天体,如小行星、彗星等,丰富学生的宇宙知识。
3.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观察太阳系模型,描述行星的运行轨迹。
(2)分组讨论,分析八大行星的特点,并进行汇报。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巩固学生对太阳系知识的掌握。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太阳系的组成2. 行星的运行轨迹3. 八大行星特点4. 太阳系其他天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太阳系的组成及行星的运行轨迹。
(2)比较八大行星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3)谈谈你对太阳系其他天体的了解。
2. 答案:(1)太阳系的组成: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
行星的运行轨迹: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八大行星特点:略。
(3)太阳系其他天体:如小行星带、彗星、矮行星等。
推荐精品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太阳系》优质课教案2(1)
《太阳系》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二、过程与方法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到收集和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3.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由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教学难点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教学方法演示法、实验法课前准备给每组学生准备:八大行星数据表、八个铁丝制成的支架、橡皮泥、小皮球、直尺等。
给全班学生准备: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每当夜幕降临仰望天空的时候,我们总是能看见许许多多绚丽夺目的天体组成的美丽宇宙,运气好的话,能见到美丽的流星拖着长长的尾巴,一不留神划过天际,还能看到彗星像一把扫帚是的光临我们的天幕,而最常见的就是我们的夜空中一闪闪的像小眼睛似的恒星群。
二、新课学习(一)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及认识八大行星1.师:宇宙中有彗星、有流星、有恒星、有行星、还有卫星,现在我们要对它们进行一个整合。
以太阳这颗恒心为中心,包括围绕着它进行旋转的行星,和这些行星所附带的卫星,以及围绕太阳的彗星,流星等天体所构成的一个系统,我们给他一个完整的名字:太阳系。
我们知道了我们美丽的地球是存在于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那么太阳系里有没有其他的行星呢?太阳系里有几大行星是围绕着太阳旋转的呢?这几大行星又是如何排序的呢?请大家阅读倪老师为你们提供的资料,说一说,回答下面的问题,来完成挑战一。
生1:有八大行星生2:是这么排序的: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师:不错,看来大家都能非常敏锐的从资料中找到相关的线索。
是的,我们的太阳系有8颗大行星,请大家跟着,我们一起来给他们排排序,他们依次是:水星、金星、.........生:跟着念2.师:好的,现在我们初步了解了太阳系的几大行星,现在倪老师又有一个问题了,大家知道这些行星都有什么特点吗小组内说一说,每个行星都有什么特点呢?(一边介绍,一边板书)生一(水星)生一(金星)生一(地星)生一(火星)生一(木星)生一(土星)生一(天王星)生一(海王星)(二)分析有关太阳系的数据及了解有关的小行星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太阳系的组成并且对八大行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那么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行星的数据情况。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5太阳系》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5太阳系》教案一. 教材分析《3.5太阳系》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的一部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中的各种天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形象的模型和有趣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太阳系的直观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天文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宇宙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可能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太阳系的基本知识,如太阳、地球、月球等。
但他们对太阳系的整体认识还不够系统,对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了解也相对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太阳系概念。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系的组成,知道太阳系中有哪些行星、卫星等天体。
2.掌握太阳系中各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太阳系的组成及其各天体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分析太阳系中的各种天体。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太阳系的有关知识。
2.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模型等,了解太阳系的组成。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太阳系中各天体之间的关系。
4.实践活动:学生动手制作太阳系模型,加深对太阳系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太阳系的图片、模型等。
2.太阳系模型:用于学生实践活动。
3.学生分组:提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名组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太阳系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太阳系,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太阳系的组成,介绍太阳、行星、卫星等天体。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系的模型,加深对太阳系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太阳系中各天体之间的关系。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八颗行星》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2.八颗行星【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2课。
第一课已对太阳系有了初步介绍,这一节课中进一步对太阳系中八颗行星的一些探究。
聚焦部分通过两个提问,考察上节课的内容和指出本课研究的方向。
探索部分分为三个环节:一是阅读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表。
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相差比较大,大小相差也比较大。
二是给八颗行星排序。
这个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将数据进行一一比较,再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重组和排序。
给八颗行星排序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八颗行星排列和大小的规律。
三是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
这个活动是这一课的主要内容。
研讨部分主要讨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让学生交流处理数据的方法。
处理数据是一个难点,所以可以让学生充分表达。
处理数据的方法不同,制作模型的效率也会不同。
第二个问题的研讨旨在让学生感受到教科书中的示意图与真实的太阳系相差甚远。
学生能够体会到根据数据来建模的客观性。
拓展部分,教材通过木星及其卫星的观察将观察活动延伸到课外,同时让学生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观测工具的进步,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会逐渐深入。
【学情分析】学生对太阳系有了初步认识,知道太阳系中的主要组成天体。
但对于太阳系中主要行星的分布情况,绝大部分学生局限于教材中的太阳系示意图,不知道真实的太阳系与此相差甚远。
本节课通过数据建模让学生体会到数据建模的重要性和客观性。
激发学生对事物的求真力。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阅读资料,知道太阳系有八颗行星,它们在其特定的轨道上绕太阳运转。
[科学思维]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能在此基础上建立行星相对位置关系模型。
[探究实践]在建立行星位置关系模型的过程中,认识到建立模型的重要性。
[态度责任]在了解八大行星过程中,能持续关注其他天文现象,继续增进对探索宇宙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八颗行星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关系模型。
[难点]建模过程中学生对于各组数据的处理。
【教学准备】[教师]1.课件2..一米长的软皮尺[学生]1.一米长的软皮尺2.签字笔3.学习单。
最新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太阳系》教优质学案例
《太阳系》教学案例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知道太阳系的组成,知道八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了解八大行星的概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他们利用互联网收集,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查找、搜集和交流信息与操作实践,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了解国内外有关探索太阳系的情况,激发学生珍爱生命、保护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情感,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通过同学们的合作交流及辩论活动,形成敢于表达思想、尊重他人意见的品质。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激趣1、媒体播放:神舟七号飞入太空2、谈话:师:这是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一件什么事件?生1:2008年9月25日我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生2:地点在甘肃酒泉发射基地。
生3:……师:看了神舟七号飞入太空,你有什么感想?学生讨论交流。
生1:我觉得我们国家的科学家真了不起!生2:我为咱们的祖国感到骄傲。
生3:我想现在就要努力学习,将来成为这样的科学家!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已经把探索和游览的目光集中到了神奇的宇宙,你们向往神秘的宇宙太空吗?你们想探索神奇的宇宙奥秘吗?师:我们所在的星球属于宇宙中的太阳系,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去了解太阳系更多的奥秘吧!(板书:太阳系)3、交流已有准备师:通过课前查阅资料,你们了解了太阳系的哪些知识?学生交流:生1: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
生2:太阳每时每刻都在发热发光。
生3:月亮本身不发光,但可以反射太阳光。
师:看来大家对太阳系有了一些认识。
(二)、初步构建新知1、收集资料师:为了进一步认识太阳系,老师为大家设置了一个名为“太阳系”的课件,让我们点击“星体知识”,从中获得关于“太阳系”更多的知识,学生操作观看。
2、交流新知师:谁来交流一下,你对太阳系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课件播放。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太阳系 2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宇宙5.太阳系一、教材简析:太阳系是一个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受太阳引力作用而环绕其运动的其他天体在内的天体系统。
太阳位于该系统的中心,并以其绝对优势的质量(占该系统总质量的99.800}其它一切天体只占0.200)所产生的巨大引力,像原子核对周围电子一样,控制着整个系统。
同时太阳还是整个太阳系中唯一能够自身发光的天体。
它所发出的光和热,照亮和温暖着整个太阳系。
当然,作为一个系统,其他天体成员也都有自己的相应的位置,地球就是其中很具特色的成员。
在太阳系中,除了中心天体一太阳以外,还包括八大行星、矮行星(冥王星等)、小天体(、行星、彗星、流星和其他星际物质等)。
其中行星和行星的卫星是太阳系的重要组成成员。
太阳系的基本结构,主要是由八大行星的运动和分布状况决定的,按它们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本课教材共两页,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认识太阳系”;第二部分“建太阳系模型”。
1.让学生去认识太阳系,教科书提出了几个较为开放的问题。
这几个问题是:还有哪些天体在围绕太阳运动?这些天体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排列上是怎样的?这些问题是让学生收集了相关的资料进行交流,是对交流的主题做出的指引。
2.本课明确提出了让学生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
本课与前两课的建模活动是有所不同的:造环形山主要是根据事物的特点来模仿,日食和月食是根据事物的变化来模拟,而本课是根据数据来建模。
表面上来看,这一课对建模的要求比较简单,但只要对照书中的数据表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一个建模活动有较大难度。
其一,对这些数据进行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数据表中的数据项日较多,有行星与太阳的距离,行星的赤道直径,还有自转周期、公转周期。
其二,处理数据有难度。
在建模时,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比如:如何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天体间的距离。
其三,实际操作有一定难度。
用什么材料来建模型?行星间的距离如何确定?由于需建立八个行星模型和一个太阳模型,数量多,在操作时较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宇宙
5.太阳系
一、教材简析:
太阳系是一个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受太阳引力作用而环绕其运动的其他天体在内的天体系统。
太阳位于该系统的中心,并以其绝对优势的质量(占该系统总质量的99.800}其它一切天体只占0.200)所产生的巨大引力,像原子核对周围电子一样,控制着整个系统。
同时太阳还是整个太阳系中唯一能够自身发光的天体。
它所发出的光和热,照亮和温暖着整个太阳系。
当然,作为一个系统,其他天体成员也都有自己的相应的位置,地球就是其中很具特色的成员。
在太阳系中,除了中心天体一太阳以外,还包括八大行星、矮行星(冥王星等)、小天体(、行星、彗星、流星和其他星际物质等)。
其中行星和行星的卫星是太阳系的重要组成成员。
太阳系的基本结构,主要是由八大行星的运动和分布状况决定的,按它们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本课教材共两页,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认识太阳系”;第二部分“建太阳系模型”。
1.让学生去认识太阳系,教科书提出了几个较为开放的问题。
这几个问题是:还有哪些天体在围绕太阳运动?这些天体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排列上是怎样的?这些问题是让学生收集了相关的资料进行交流,是对交流的主题做出的指引。
2.本课明确提出了让学生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
本课与前两课的建模活动是有所不同的:造环形山主要是根据事物的特点来模仿,日食和月食是根据事物的变化来模拟,而本课是根据数据来建模。
表面上来看,这一课对建模的要求比较简单,但只要对照书中的数据表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一个建模活动有较大难度。
其一,对这些数据进行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数据表中的数据项日较多,有行星与太阳的距离,行星的赤道直径,还有自转周期、公转周期。
其二,处理数据有难度。
在建模时,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比如:如何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天体间的距离。
其三,实际操作有一定难度。
用什么材料来建模型?行星间的距离如何确定?由于需建立八个行星模型和一个太阳模型,数量多,在操作时较难。
二、教学背景:
学生在研究了日食和月食之后,这一课将扩展到对太阳系这一个天体系统的认识。
当然,有关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是学生平时难以直接观察到的,用直接观察的方法来完成对太阳系的认识不再是有效的途径。
利用一些资料来帮助学生认识太阳系,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太阳系的模型将是更有效的策略。
让学生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是本课的重要活动。
学生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建立的太阳系模型,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八大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八大行星的大小差异很大;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是十分渺小的。
这一活动,不仅含加深
太阳和太阳系中的和组成天体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理解力,对建立有关宇宙空间的概念十分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