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号:2010410008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学院:旅游与经济发展学院
专业:地理科学
班级:2010级本科
学生姓名:敖欣
2011年12月3日
1.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把抽象的自然地理学理论与实际的自然地理现象结合起来,真正理解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一方面结合实际,加深和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学习自然地理各组成要素的调查、研究方法和技能,以及综合观察分析自然地理现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键,使在独立思考、分析判断、动手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
通过实习对雷山的部分地区人文、地貌、环境等进行了解。形成自己的感性认识,培养对地区地理信息的收集经验。
通过实习锻炼自己的实地考察能力以及对当地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
2.雷公山概况: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于1982年6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200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47792hm2(核心区面积17334hm2,占36.58%),其中:有林地面积42348hm2,灌木林地1746 hm2,活立木蓄积345.5万m3,森林覆盖率达88.75%,是以保护台湾杉等珍稀生物为主的自然资源(包括水源涵养、旅游),具有综合经营效益的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多样性相当丰富。雷公山海拔2178.8米,主峰距雷山县城28公里,区内生物资源丰富,生态优美。各类生物近2000余种,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43种,尤其是“活化石”植物-秃杉,是中国特有一类保护树种,且是全国面积最大,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原生性最强的一处,是中亚热带唯一的天然秃杉研究基地。
雷公山巍峨挺拨,雄伟壮观,森林苍翠,溪水晶亮透明,瀑布垂直飞泻,气势夺人,处处鸟语花香。在红、白、紫玉兰、杜鹃盛开的时节,美不胜收。山下,到处分布着半坡苗寨,可领略迷人的苗族风情,主峰观日出日落,云吞雾绕,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
2.1地理位置
保护区位于贵州省东南部苗岭山地的雷公山,苗岭山脉横贯黔西、黔中、黔南、及黔东南,连绵近千公里,跨雷山、台江、剑河、榕江四县。其地理位置在东经108°09’-108°22’,北纬26°15’-26°22’之间。
图1雷公山地形
2.2气象气候
气候特点是雨量充沛、降水日和云雾日较多,日照少。年均温山麓为14~16℃、山腰为11.7℃、山顶为9.2℃,年均温14.3℃,1月均温3.6℃。7月均混23.5℃,大于等于l0℃的天数为197天,无霜期230天以上,有结冰现象,结冰期约20天;年降水量1400~1600mm,多集中在4~9月。
2.3雷公山地质
保护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扬子准地台东部江南太隆主体部分之雪峰叠台拱。地层由下江群渐变质的海相碎屑岩组成,岩性主要为板岩、粉砂质板岩夹变余砂
岩、变余凝灰岩;下部有千枚状钙质板央岩和团块状大理岩。保护区地貌由雷公山复式背斜组成区域构造的主体,轴向呈北北东向,由若干次级背斜及向斜组成,由东而西主要有迪气背斜、雷公坪向斜级新寨背斜等。呈北北东向延伸的雷公坪向斜,组成了雷公山的主体,主带上山体宽厚,山脊浑圆呈波状起伏,其上剥夷面,沼泽盆地及宽缓的谷底十分发育。主脊带两侧,侵蚀沟谷强烈切割,悬崖峭壁及瀑布常见。
图2雷公山地质构造情况
2.4雷公山土壤
土壤主要为山地黄壤,其次为山地黄棕壤,土层厚。保护区是黔东南地区的重要水源区,有数十条溪流汇集成为巴拉河、五迷河、人拥构、平江河、排调河等,成为清水江和都柳江的重要水流、也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重要的分水岭。
3.多样性的雷公山
3.1生态系统多样性。
3.1.1森林生态系统。
雷公山森林群落根据其植被的分布情况,以海拔1400m为界,其下为常绿阔叶林,以上为常绿落叶林阔叶混交林两种植被亚型。森林群落的垂直分异及垂直带谱组成上较简单,主要原因是山体的高度不大所致。典型的常绿阔叶林和中山
常绿落叶林混交林组成了雷公山森林植被的主体,山顶苔藓矮林是常绿落叶林混交林在特殊地形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变型。保护区内大面积的常绿阔叶林,对清水江和都柳江上游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水量调节、补给起着重大的作用。
3.1.2湿地生态系统。
保护区内由清水江、都柳江等永久性河流湿地。雷公山的水资源十分丰厚,一年四季清泉涓涓,整个山内泉涌不断,瀑布相叠,深沟峡谷中水流湍急,深潭浅滩相映。河流、湖泊、水库、沼泽、农田构成了雷公山丰富的湿地系统。
图3湿地生态系统
3.1.3农业生态系统。
农田主要分布在村寨和溪流旁及清水江、都柳江河谷两岸,主产玉米、油菜、土豆、甘薯等农作物,由于气候和温度的关系以及种植和管理水平等原因,农作物大都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产量一般。
3.2物种多样性
3.2.1植物类型多样性。
(1)种类丰富。
保护区森林植物资源多样性相当丰富,据2004年科学调查和结合历年来的研究统计,区内有高等植物2582种,隶属278科954属;其中种子植物有177科721属1962种,苔藓植物59科142属353种;蕨类植物42科91属267种。贵州新记录36种,雷公山新分布41种。国家Ⅰ、Ⅱ保护植物33种;贵州省级保护22种;雷公山特有10种;列为《濒危野生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的兰科植物30属65种,大戟科大戟属Euphorbia9种;大型菌物50科112属263种。
(2)重点保护及特有植物。
保护区珍稀植物32科44属58种,属1999年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国家级保护植物33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异性玉叶金花、金佛山兰等5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有柔毛油杉、台湾杉等28种。贵州省重点保护植物有:铁坚杉、铁杉等22种。贵州特有种在雷公山的分布有:贵州榕、长柱山茶、雷公山槭等10种。
图4红豆杉
(3)观赏植物。
雷公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比较丰富,共有125科289属600种。其中蕨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