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宋词二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二宋词二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感知词的内容
2.能力目标:了解豪放派的特色;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德育情感目标:体会词人壮志未酬的感慨,树立自己的理想
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作家作品常识、关于词的知识、文言基础知识。
2.诵读;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写景及怀古的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认识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指导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清点人数应到人实到人
2、安全教育
(1)上下楼道礼让右行,不打闹嬉戏。
(2)禁止携带管制刀具、烟花爆竹等危险物品进入校园。
二、讲解新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已,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
二、诵读课文,探究基础知识
1.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他在文艺上具有多方面才能。在散文方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北宋“三苏”(“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苏洵、苏轼、苏辙)在词的风格方面,他是“豪放派”的开创者,与南宋的辛弃疾一起,世称“苏辛”。诗歌创作成就杰出,与北宋的黄庭坚合称“苏黄”,与南宋陆游合称“苏陆”;书法造诣极高,与蔡襄、黄庭坚、米芾fú并称“宋四家”。《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其代表作之一。
2.背景简介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从元丰二年(1079)到元佑元年(1086),苏轼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俸禄,而且受到监督。他在黄州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田旁筑一茅屋,辛勤躬耕,游历访古,自得其乐。黄州的生活使苏轼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方面,政治上失意又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消极思想。另一方面由于他豁达的胸
怀,观察问题变得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3.关于词的知识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填词、乐章,原全称“曲子词”,即歌曲中的歌词。起源于民间,兴于隋唐,盛于宋,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为词调或词牌。词根据风格可以划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根据字数的多少可以划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雨霖铃》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区别:
引典故以加深学生对苏词豪放特点的感悟:“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比柳词如何?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充分说明了苏词豪迈奔放,坦率开朗的特点,这与低沉感伤,绮罗香泽的婉约派不同,读词时要感受。苏轼之前“词为艳科”,直到苏轼才一扫绮罗香泽之态,以词言志,以诗为词,意境博大,豪迈奔放,创“豪放”词派,朗读中注意这种气势。
(豪放词派---是宋词的一个流派,与婉约派并为宋词两大词派以词言志,意境开阔)(二)生字词
纶(guān):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樯(qiáng):桅杆(挂船帆的高杆)。
酹(lèi):把酒洒在地上以表示祭奠。在课文中为洒酒祭月以寄托自己的感情。
1.通假字
⑴早生华发华:通“花”,花白。
⑵一尊还酹江月尊:通“樽”,酒杯。
2.古今异义词
⑴大江东去江古:专指长江。今:泛指江河。
⑵千古风流人物风流古:古代有功绩而又有文采。今:跟男女情爱有关的;轻浮放荡。
⑶故国神游故国古:旧地。今:旧国。
3.一词多义
故
故垒西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旧,形容词。
国有大故,则令民各守其闾(《周礼·地官·乡大夫》)事,事故,名词。
无缘无故(成语)缘故,原因,名词。
广故数言欲亡(《史记·陈涉世家》)故意,副词。
微君言,臣故将谒之(《韩非子·难一》)通“固”,本来,副词。
求也退,故进之(《论语·先进》)所以,因此,连词。
4.词类活用
大江东去东:向东,名词用作状语。
樯橹灰飞烟灭灰、烟:像灰那样、像烟那样,名词用作状语。
5.文言句式
故国神游(倒装句,应该为:神游故国。)
多情应笑我(倒装句,应该为:应笑我多情。)
第二课时
三、全文赏析
1、思考、讨论题:
1)上、下阕分别写什么?
上阕:描写赤壁之景,引出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
下阕:塑造周瑜形象,抒发自己的感慨。
2)上阕一、二、三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说说它的好处。
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境界开阔,气象恢弘,笼罩全词。写长江非凡气势,将自古以来这里出现的许多威武雄壮的战争故事,都概括进来。
3)四、五、六句点明什么?
引出历史上的“风流人物”----周瑜,为下阕塑造周瑜形象作铺垫。
4)七、八、九句写了怎样的赤壁之景?
具体写赤壁之景,勾画古战场的险要形势。“乱”、“穿”、“惊”、“拍”、“卷”,动感极强。5)十、十一句在全篇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之士。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古之幽情?于是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
6)齐读上阕,再次体会景中之情。
7)下阕塑造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
少年得志,建功立业,英气勃发,年轻有为(点到即可)
8)为什么要塑造周瑜这样的形象?
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壮志未酬)。
(苏轼这年四十七岁,不但没有建树,反而待罪黄州。怀古思今,感慨万千)
9)最后五句怎样写人生感慨?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感伤,是自责,慨叹岁月无情而功业无成。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自慰,是旷达,回首往事,恍如梦中,权且以酒酹月,借酒浇愁,值此,一位襟怀旷达,善于自慰的词人跃然纸上。
10)齐读全词,展开想象,进入意境。
2、探究文章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
上阕:由远(千古)及近(三国),由江山(大江、赤壁)到人(风流人物、周郎),由众多(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到个别(周郎),把年轻的周郎及其建功立业的赤壁像特写镜头一样推到了我们的面前,引出了所要怀想的人物,为对人物的怀想渲染了气氛,营造了背景,使人物栩栩如生的凸现在我们的面前,突出了人物的不同寻常,也说明了其在作者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下阕:怀想周瑜的英雄业绩。周瑜年轻英俊,春风得意,雄姿英发,智勇双全,赤壁大战,建功立业,令作者仰慕,所以作者才“神游故国”,表现了作者也想像周瑜那样年轻有为,建功立业,然而作者此时看看自己,却是年事已高,“早生华发”,壮志难酬了,因而作者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慨叹,只好举起酒杯,祭奠一下江月。
综合上面来看,作者不论写景也好,怀古也好,都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那就是向往古代的英雄业绩,想像古代的英雄豪杰一样建功立业,有所作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不知不觉间,却是蹉跎了岁月,年事已高,壮志难酬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作者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无可奈何的慨叹。
可以说,本词整体上来看,不论是其对英雄业绩的向往也好,然而还是从其激烈的壮怀难以喷发的人生的缺憾的慨叹来看,都充分体现了作者豪放的词风。也许有人从作者的“人生如梦”的慨叹感觉其思想的消极,但是,如果我们从作者的处境以及其内心受压抑而又无可奈何的苦闷来看,作者这样的慨叹不只是说出了大实话,而且也是由此而产生的对人生的豁达的认识和感悟,而这种豁达的认识和感悟却也是一般卿卿我我之人难以达到的境界,更是与其豪放的词风一脉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