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 (1)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目标:一、方法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孟子“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孟子的文章。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论辩艺术。
二、知识目标:1、掌握重点词语、特殊句式,能正确理解文意。
2、理解文中“仁政”的内涵,以及现实意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孟子伟大崇高的人格。
2、感受儒家传统仁政思想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言知识,读通文章。
2、朗读与解读并重,读出言外之味。
3、感悟孟子的伟大精神,理解儒家的仁政思想。
教辅手段:自制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投影设备(一)复习导入1.下列加点字读音和意义都正确的一项是A.数罟(ɡǔ网)饿莩(piǎo 饿死的人)B.颁白(bān 通“斑”)曳兵(yè摇着)C.庠序(yánɡ学校)衣帛(yì穿)D.孝悌(dì尊重父母)狗彘(zhì猪)【答案】A/B.曳:拖着 C.庠:xiánɡ D.悌:tì敬爱兄长。
2.下列画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B.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D.弃甲曳(拖着)兵而走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戴,通“载”,承担。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同“途”,道路。
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名词作动词,鼓噪起来。
B.树之以桑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种植。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词带宾词“帛”,作动词,穿上。
D.谨庠序之教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
解析:考查词类活用:A项中“填然鼓之”的“鼓”作动词,敲鼓。
答案:A5、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例:树之以桑A.非我也,岁也B.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C.或五十步而后止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6.请你译一译: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一、教案背景《寡人之于国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思想家所言的一句话,该句话旨在表达统治者对国家及其人民的重要责任和义务。
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该句话的含义和背后的思想,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政治的理解能力,并培养他们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参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寡人之于国也》的出处和背景;2. 理解《寡人之于国也》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3. 掌握运用《寡人之于国也》思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参与意识。
三、教学内容1. 《寡人之于国也》的出处和背景介绍;2. 《寡人之于国也》的思想内涵和价值观分析;3. 运用《寡人之于国也》思想进行实际问题解析;4. 基于《寡人之于国也》的思想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公共事务。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历史资料和评论,深入了解《寡人之于国也》的意义和背景;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交流和讨论自己对《寡人之于国也》的理解和感受;3. 个案分析:指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寡人之于国也》的思想进行思考和行动;4. 辩论演练: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讨论《寡人之于国也》的局限性和适用性。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列举一些富有争议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对公共事务的兴趣和思考;2. 探索:让学生自由讨论《寡人之于国也》的理解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统治者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3. 阐释:介绍《寡人之于国也》的出处和背景,解析其思想内涵和传递的价值观;4. 实践:引导学生运用《寡人之于国也》的思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道德难题、历史事件等;5. 辩论: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讨论《寡人之于国也》的局限性和适用性,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辩证能力;6. 总结:总结《寡人之于国也》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思想进行思考和行动。
六、教学评估1. 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辩论演练中的积极参与程度;2. 表达能力评估:评估学生在辩论演练中的言辞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3. 解决问题能力评估:评估学生运用《寡人之于国也》思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学习反思评估: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寡人之于国也》学习和思考的反思文章,评估其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一语文寡人之于国也1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旳一句
• A.请以战喻 • B.寡人之于国也 • C.王无罪岁 •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答案 C
返回
例题6 一词多义练习
数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数口之家,能够无饥矣
数目,数 量
几,若干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 将兵
屡次
数罟不入洿池
细密
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系向牛头充炭直
《孟子》简介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旳散文著作, 内容涉及孟子旳政治学说、政治活动、 哲学思想和个性涵养。《孟子》与《论 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 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详细,描绘 也更细致。《孟子》比喻精确形象,语 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 透彻。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语言现象
• 通假字 • 名词活用作动词 • 宾语前置 • 意动使用方法
返回
通假字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 〖颁〗通“斑”
(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涂〗通“途”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通“敛”
(4)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
返回
名词活用作动词
(1)填然鼓之
〖鼓〗打鼓
(2)七十者衣帛食肉
要点字词 胜:shēng ,尽 数:cù,密 罟:gǔ ,网 洿:wū,洼地积水 丧:sāng,办丧事
不违农时
使民
不入洿池
养生 丧死
王道之始也
以时入山林
无憾
论述“王道之始”旳道理
要点字词
树:种植 衣:yì,动词,穿 畜:xù,畜养 谨:仔细从事 庠xiáng序:学校 申:反复陈说 悌:tì敬爱兄长 义:道理 颁:同“斑” 王:wàng,为王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孟子所提倡的“仁政”思想;(2)掌握本文涉及到的古汉语知识。
2、能力目标(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2)理解文意,能够体会孟子的行文特色。
3、情感目标(1)从孟子的言行之中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2)认识孟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重点层层深入,分析孟子对治国得失的哲学思辩,站在现代的角度理解孟子的思想;三、教学难点领会孟子辩词的思想性、逻辑性,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四、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要求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使文言文语感训练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落到实处。
2、点拨教学法:本文选自儒家经典名著,语句看似浅显,内涵却较艰深。
为此,在背景资料介绍、文化知识简介及比喻说理的分析方面教师须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
五、讲授新课(一)、导入新课《孟子》的犀利、《庄子》的恣肆、《荀子》的浑厚和《韩非子》的峻峭,被称为先秦散文的“四大台柱”。
作为继孔子之后最伟大的儒学大师,由于时代及学术交流与竞争使然,孟子论辩之术在气势、声威、心理、思想、情感和技巧上,体现出众多高超之处。
那么我们今天就更进一步走近孟子,学习他的《寡人之于国也》。
二、(二)、作者介绍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相传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
猛子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孔子孙)的学生。
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和天命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
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皆有不忍之心”。
他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
孟子还十分重视道德修养,认为士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
《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
《孟子》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 (1)
展示分享 我我的精彩 我展示的
•1.梁惠王向孟子提出了什么问题? •2.孟子的回答体现了怎样的一种思想?(结合导学案的课 本助读二与探究问题二进行思考)
• 3.孟子是如何论述自己的思想的。
展示内容
展示组
展示位置
探究 1 探究 2 探究3
五组 六组 八组
座位 黑板 黑板
展示要求:
1、语言简洁,惜时高效。展示要条理化、要点化、规范化。切忌知识重复讲解,无效语言 和口头语过多,尽量做到脱稿展示。 2、书面展示要在规定区域,书写规范认真。 3.非展示同学讨论完毕,根据讨论结果及展示小组的内容,整理思路,消化吸收。
点评组
二组
四组 三组
点评 展示位置 黑板
黑板
质疑、补充、拓展
黑板
点评要求:惜时高效 语言简洁
1、表情要自然大方,面向全体同学;声音要洪亮、有激情,思路 要清晰,表达流畅。
2、分析具体到位,指出展示内容存在的优点和不足,最后对知识 点进行补充、拓展、总结并赋分。
3、其他同学积极思考,重点内容要记好笔记,有不明白或有补充 的知识点要大胆提出。
2.能够主动提出疑 惑。
3.书写有所进步, 多数同学能写自己 的名言。
1、部分 句子的重 点词没有 翻译出来。
2、小 部分同学 回答问题 的条理性 不够明确。
答 疑 1、梁惠王为何对“民不加多”深感忧虑? 解 2、孟子反对战争,为何与梁惠王的交谈中 惑 却要以“战争”来做比喻呢?(胡媛媛)
3、梁惠王对孟子“仁政”的看法如何? (张露)
拓 展 联系课本内容,对照现实生活,运用 延 你的所学,说说孟子的“仁政”思想的现 伸 实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
学以致用 学有所思
谢谢大家!
《寡人之于国也》省公开课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3、 民 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 4、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
孟子所处旳时代
各国诸侯争城夺地,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 重,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坏。权势 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由大国以 “力”统一天下旳态势已初步形成。 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 强秦重创,内忧外患,以至都城由安邑迁至 大梁。
•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
戴于道路矣。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道之成 王道之始
仁政七条
孟子针对梁惠王旳疑惑提出了怎样 旳使民加多旳措施?
“王道”。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旳思
民性贵善君气轻正不真愧乃亚完圣人,。想 下 剧, 旳烈希君混望主战能。旳够因社在为会诸他情侯旳况中这不选些符出 主,一 张所位 与以王 当均天 初未
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
书,遂成《孟子》。
孟 子 名 轲 , 邹 人( 今 山 东 邹 县 ), 三 岁 时 父 亲 逝世,孟子便与母亲相 依为命。孟母非常疼爱 自己旳儿子,曾经为了 替孟子找一个舒适旳学 习环境而三次搬家。孟 子 自 小 便 受 严 格 旳 管 教, 据 说 他 自 从 搬 家后来 , 便 十分认真读书,稍大一 点,孟子变得十分贪玩 。孟母便剪断织机上旳 麻布,她要孟子勤奋读 书,要不然将会像那块 麻 布 般 , 变 成 一 团 废 物。 孟子牢记母亲旳教诲, 立志成材。
孟子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
他受业于孔子旳孙子子思旳弟子,是
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主要旳代表人
《寡人之于国也》精品教案一等奖三课时(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其学习态度、参与度和进步情况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其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测验或考试评价:通过测验或考试的方式,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自我评价和互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培养其自我反思和评价他人的能力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互动环节:设置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
导入新课(5分钟)
介绍作者孟子及其思想 简要介绍《寡人之于国也》的背景和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本课的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引导学生理解孟子 的仁政思想,树立 正确的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 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现实,增强社会责 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内容
孟子思想及其时代背景
背景介绍
《寡人之于国也》的创作背景
孟子与梁惠王的历史渊源
文章产生的社会影响与价值
文章背景:《寡人之于国也》是 《孟子》中的一篇文章,阐述了孟 子对于治国理政的看法
文本解读
思想内涵:文章表达了孟子的民本 思想,强调了以民为本、注重教化、 尊重自然等理念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文本结构:文章采用对话形式,通 过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探讨了治 国之道
语言特色:文章语言简练、质朴, 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重点: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在当时 的意义
重点难点解析
解析:通过对文本的解读,结合历 史背景和时代背景,深入探讨孟子 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
《寡人之于国也》一等奖 ppt课件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 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 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 废学,若我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 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 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 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 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 ,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 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 孟母知为人母之道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年),是 孔子之孙孔伋(字子思)的再传 弟子, 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 东南)人他把孔子侧重于道德修 养的“仁”,发展为他的政治论 “仁政” ,提出“性善论”, 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故后世常 “孔孟”并称,元文宗时封他为 “亚圣”。
“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移民移粟与邻国统治者不尽心本质没有 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或数量上不同而已。要 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
解决问题
孟子针对梁惠王的疑惑提出了怎样 的使民加多的措施?
孟子认为刚开始时如何实行王道?提出了 那些措施,有何结果呢?
措施
效果
结果
不违农时 数罟不入 斧斤以时
谷 不可胜食 鱼鳖 不可胜食 林木 不可胜用
孟子故里邹 城市,位于 山东省南部, 与孔子的故 乡曲阜毗邻, 很早就被人 们合称为 “邹鲁”。
哉至利常之叹利书太 !于而防始也吾》史
庶行其也。国,公 人,原!曰”至曰 ,多也夫:,梁: 好怨。子嗟未惠余 利”故罕乎尝王读 之。曰言,不问《 何自“利利废“孟 以天放者诚书何子 异子于,乱而以
寡人之于国也优质课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四、找出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通“毋”,不要。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通“斑”,花白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通“途”,道路
作业 • 1.默写“五亩之宅”这一段 • 2.实战演习:提供事例,写议论文片段。 • 下列是《宝玉挨打》中的一种片段: • 宝玉急的跺脚,正没抓寻处,只见贾政的小厮走来,
逼着他出去了。贾政一见,眼都红紫了,也不暇问他 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 等语,只喝令“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小厮们不敢违拗 ,只得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贾政 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 狠命盖了三四十下。众门客见打的不祥了,忙上前夺 劝。贾政那里肯听,说道:“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 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纵容〕坏了, 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 不劝不成!” • 请你根据这一故事情境,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 ,写一种议论文的片段。规定:①要有观点。②运用 举例论证的办法。(用原稿纸)
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 而是以梁惠王“好战”为喻,启迪对方 思考。
“五十步笑百步”巧妙地指出梁惠王 所谓“尽心”于国其实与邻国之政相差 无几,本质上都是虐民暴政。要从根本 上使国民增加,必须施仁政,行王道。
❖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 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 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 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兵器 逃跑 有的人 表承接
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
凭
何如?”
怎么样
成曰语::“五不十可步笑。百直步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判”断句
比方缺点或错只误是的,性但是质相似,只这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二必修三)
深入探究
引导学生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分析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探讨其内涵 讲解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深入探讨如何将孟子的思想应用到现代社会中
拓展延伸
添加项标题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孟子提到的“王道”思想,还有哪些思想 可以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借鉴?
添加项标题Leabharlann 对比分析:将孟子的“王道”思想与其他思想进行对比,分析 其优劣和适用性。
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更加深入地挖掘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 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创新性,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更加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互动氛围
感谢观看
汇报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展示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情景导入:通过讲述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故事或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激发兴趣: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或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整体感知
导入:通过回顾《论语》中的相关言论,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朗读: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风格和思想内涵 讲解:对文章中的重点字词、语法结构、思想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章的主题和现实意义
文章背景及作者简介
文章背景:《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孟子以民为本的 仁政思想在治国方面的体现。
作者简介: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儒家学 者,被誉为“亚圣”,继孔子之后的重要儒家代表人物。他的学说对后来的儒家思想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文章主题及思想内涵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文本,理 解孟子的思想内涵 和论证方法
(名师整理)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之心”,他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
礼、智。孟子十分重视道德修养, 认为士应该做
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乱世的哲思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 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 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 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与《论语》相 比,初具论说文的特征。 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 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 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 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儒 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四、“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 吾幼以及人之幼
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
•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
有关孟子的故事:
1、孟母三迁: “昔孟母,择 邻处。”(先 迁于坟,再迁 于市,后迁于 学)
王好战,请以战喻
投其所好,便于启发
层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层
引王自己回答,自我否定 王如知此(比较“王知如此”)
推 进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译文: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
我用战争做比喻吧。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 的兵器已经接触,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 有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了下来,有的人逃 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自己只跑了五十 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孟子在梁只住了一年多。第二年梁惠王死 了,襄王继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坏, 不久离去。
《寡人之于国也》高二语文教案一等奖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高二语文教案一等奖设计《《寡人之于国也》高二语文教案一等奖设计》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寡人之于国也》高二语文教案一等奖设计一、教学要求:1.学习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能以旧推新。
2.分析常见文言句式的特点。
3.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在当时的时代意义。
二、教学重点:落实相关文言虚实词,翻译课文。
三、教学难点:孟子“仁政”思想具有的时代意义。
四、课型:新授课五、教学方法:文言文分析与解读相结合的方法。
六、教学时数:2课时七、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疏通讨论分析1-3段。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教学导入:同学们,前一课我们学习了孔子的“文德服人”的治国原则,了解了儒家的“仁爱”思想。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了解一下孟子的“仁政”思想,看看孟子对儒家思想有哪些发展。
二.孟子及《孟子》介绍:孟轲(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邹人,名轲,字子舆,孔子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儒家大师。
《孟子》是一部记录孟轲思想及其言行的书。
孟子的主要主张是:仁政,民贵,君轻。
与孔子合称“孔孟”。
孔子被尊为“圣人”,孟子被尊为“亚圣”。
三.预习检测:1.正音练习。
数罟(gǔ)洿池(wū)鱼鳖(biē)河豚(tún)狗彘(zhì)庠序(__áng)孝悌(tì)饿莩(piǎo)2.朗读课文,注意断句。
① 上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②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③ 斯天下之民至焉四.分析课文第一段:1.“寡人之于国也”中“之”和“于”是什么用法?答:“之”是助词,无意义(另有一种解释:“这样”,亦通);“于”是对于的意思。
2.“尽心焉耳矣”中“焉耳矣”是什么用法?答:“焉耳矣”三个语气助词连用,加强语气。
3.理解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和用法。
① 凶A河内凶庄稼收成不好B凶多吉少不吉利的事C汉初匈奴凶黠凶恶,残暴D甫闻凶讯不幸,多指丧事E缉拿元凶杀人的人② 加A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加B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施加C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放上D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增加E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夸大4.梁惠王是怎样治理国家的?答:采用移民移粟的措施。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
示例:河流只有在堤岸的约束下才能奔流向前,倘若它摆脱 风筝只有在长线的牵制下,才能在空中自由飞舞,倘若它挣
堤岸的制约四处漫延,就只会湮灭无闻,无法继续唱响欢歌;
脱长线的制约,就只能一头栽到地上,再也不能起舞飞翔。
行星只有遵循它固有的运行轨道,才能在太空循环往复,倘 若它偏离自己的轨道,就会在与其他星体碰撞及与大气的摩 擦中化为乌有。
民 不 加 多
剖析原因:无望民多于邻国 阐述措施:王道之始;不王未有;不罪岁
合作探究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深入课文细研讨
孟子的“王道”具体指什么?
王 道死无憾
树桑于宅 王 道 之 成
发展生产 畜无失时 养 民
不 王 者 , 未 之 有 也
田勿夺时 谨庠序之教 教化百姓 申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
孟 子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和文言句式 2、学会比喻说理的方法;领会孟子辩词的思想性、
逻辑性 3、理解孟子提倡的仁政思想,领悟孟子治国思想
的现实意义
自主积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重点词语会解释
凶
憾 申
加
失 孝悌
曳
夺 颁白
直
谨 检
数罟
庠序 涂
饿莩
发
岁
罪
自主积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教 民
提升拓展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总结本文所体现的孟子的仁政思想 1.合理发展生产,使民生有保障。 2.施行教化,使百姓知礼义。 3.害民的并非荒年,而是虐政。 统治者不要归罪于 年岁,而要不断地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行仁政,
以民为本。
《寡人之于国也》赛课一等奖精品优质课件
第三段小结
➢重点字词
胜:
数:
罟:
洿:
丧:
不违农时 不入洿池 以时入山林
使民养 生丧死 无憾
王道之始也
保民、养民
阐述“王道之始”的道理
2021/1/16
翻译第四段:
• 孟子在梁只住了一年多。第二年梁惠王死了,襄 2021/1/16
•朗读课文
1、注意纠正字音。 2、勾画文言重点知识。
2021/1/16
读准下列字音
移其粟( sù)于河内 王好(hào)战 弃甲曳(yè)兵 衣(yì)帛(bó) 数(cù)罟( ɡǔ)不入洿(wū)池 鸡豚(tún)狗彘( zhì)之畜(xù chù) 庠( xiánɡ )序 申之以孝悌( tì ) 然而不王( wànɡ )者 饿莩( piǎo ) 无(2021/1/16wú,通“毋”)失其时
2021/1/16
《孟子》
• 《孟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其中主要是对话式论辩文,每 章围绕一定的中心展开。它的写作特色主要有:
• (一)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格;辩论方式 多样,逻辑严谨。特别是发问方式灵活多变。
• (二)善用比喻和寓言引君入瓮,陈述事理,辩论是非。
2021/1/16
“五亩之宅,树之以 •树:名→动,栽种;
桑,五十者可以衣帛 •之:代词,代“五亩之宅”
矣。鸡豚狗彘之畜, •树之以桑:状语后置句
无失其时,七十者可 •以:介词,凭借以食肉矣;来自•衣:yì,穿,名→动
翻译:五亩大的住宅 •帛:丝织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十步笑百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 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可 是却讥笑别人。
寡人之于学习也
❖ 寡人之于学习也,尽心焉而矣。物理差,则移 其心于数学,移其力于英语;化学差亦然。察同桌 之学习,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同桌之分不加少,寡 人之分不加多,何也?”
❖ 老师对曰:“君好睡,请以睡喻。周公召之, 昏昏欲睡,弃笔曳书而倒。或半节而后醒,或整节 而后醒。以半节笑整节,则何如?”曰:“不可, 直不整节耳,是亦睡也。”曰:“君如知此,则无望 分多于同桌也。”
❖
寡人之于国也
翻译下列句子
①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 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 不负戴于道路矣。
③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然而 不王者,未之有也。
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 也’?
①这次对话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 ②梁惠王的具体做法有哪些? ③“五十步笑百步”成语含义?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 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孟子
孟子名 轲,字 子舆 战国时期邹国人,是我 国著名的思想家,教 育家,政治家,儒家 学派代表人物,后人 把他与孔子合称 孔并孟 尊称他为 亚。圣
《孟子》是记录孟轲行的一部 著作,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与 《中庸》、《大学》、《论语》 合称为“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