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办学思路的探索与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办学思路的探索与实践■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宋正富

办学思路是高职院校发展战略顶层设计的实质性内容。科学系统的办学思路对于培植核心竞争力、形成办学特色、实现学院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从全局和整体的视角出发,廓清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厘清学院办学历史和现实,明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对人才的需求,探索实践了“突出高教性、保持职业性、体现区域性”的办学思路,适合学院发展实际,促进了学院科学发展。

突出高教性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具有高等院校的公共属性,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四项重要职能。学院深入理解高职的本质内涵,基于高职“姓高名职”的定位思考,在办学思路制定上特别突出高教性,着力体现实现高等教育四项职能的价值追求。

人才培养方面,学院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细化为“行业、企业、专业相衔接设置专业,岗位、能力、课程相衔接开发课程,政府、学校、企业相衔接建立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三个三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以多方联动机制建立点对面的互动平台,在以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素养培养为导向的引领下,优化育人过程,提升育人质量。学院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的产业、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优化专业,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行业企业岗位核心能力的要求,优化课程结构,积极整合教学要素,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要求,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努力探索能够体现“能力为本”的人才质量标准体系,形成了符合培养目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结构体系;积极采用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演练结合法等新型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初步建设了一批优质的共享性教学资源。目前,学院拥有重庆市教改试点专业1个、市级精品课程3门;中澳职教项目成果推广项目1个;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养专业3个;重庆市高职院校生物化工应用技术推广中心1个。

科学研究方面,学院把“研究和推广适应涪陵区、三峡库区和渝东南地区(以下简称‘三区’)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列为办学定位的重要内容。学院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和技术优势,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研究和推广具有“三区”产业发展特色的应用技术。近年来申请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15项。充分利用校地合作平台,按照“政府引导、院企主体、市场运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展共赢”的原则,积极投入“三区”统筹城乡建设,承办银行、基金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考试8000多人次,开展干部培训、企业员工培训、农民工培训、移民培训等年均5000多人,技能鉴定年均4300多人次。

服务社会方面,学院牢牢把握高校为经济社会提供支撑的使命担当,立足于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及“三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立了办学指导思想。服务社会既包括培养的人才最终服务社会,同时也包括办学过程中对经济建设作出应有贡献。学院着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同时大力支持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深入企业开展服务锻炼,多维度履行服务社会的职能,取得了学生成长成才、教师专业素质提高和学院服务社会水平提升的多重收益。

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学院将培养目标与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既高度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又特别重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品质的培养。探索形成了“知行文化”,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通过开展文体活动、营造文化氛围、加强制度建设等方面,多方位、立体化地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使学生在文化的浸润滋养中获取适应社会进步与其自身终身发展所需的素养,同时在专业学习、就业创业、综合素质、长远发展等方面也更具竞争的优势。

保持职业性

职业教育与生产性实践、社会服务紧密相联,是以满足工作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培养学生从自然人成长为职业人的重要过程。学院于2003年实现了3所中职学校合并升格的“华丽转身”,职业性是学院自中职到高职办学一以贯之的基本特性。

站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更高平台上,学院将“保持职业性”作为谋划

办学思路的重要标尺,在办学指导思想中突出强调“以产学结合、工学交替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坚持以“能力为本,就业为先,全面发展”为办学理念,细化延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形式,倾力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实践教学是体现高职教育职业性、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有效载体,也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口,实训基地则是实施实践教学的重要依托。学院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内引外联,建设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开发于一体,符合现代职教理念,技术水平新、专业覆盖广、实训设备数量充足、功能齐全的实训基地,为人才培养创造积极的职业氛围,也为加强专业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学院每年安排实训设备购置经费500万元以上,不断加大各专业实训基地、实训室建设和仪器设备投入力度。学院“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基地”和“生物制药技术实训基地”均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和园林技术专业被确定为教育部、财政部“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学院按车间化管理要求,为重点专业投入650万元,近3年新增校内实训面积7236平方米,采用BT模式,启动25619平方米的“第三教学实训楼”建设项目;获得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的“创意设计教学中心”授牌,免费获赠相应教学实训软件23款。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在真实的职业环境和训练情境中,学院以培养符合岗位需求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加强实践技能的教学,深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课程开发,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体现理论与实践,教与做的高度统一。

学院坚持走产学结合的道路,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积极与行业企业加强合作,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学院依托重庆市、“三区”的产业优势,与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82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各专业学生在校外顶岗实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开办了“重安班”、“嘉陵-本田班”、“太极制药班”、“涪陵榨菜班”、“华峰化工班”等以企业命名的订单班,以产学结合、工学交替强化学生技能。企业不仅全程参与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核心课程开发、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编

写、“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质量评价、学生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