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概论复习题完全版)

合集下载

农学概论试题

农学概论试题

农学概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1975年由泽文和茹可夫斯基共同编写的《栽培植物及其变异中心检索》确定的地理基因起源中心有(A)个。

A 12B 13C 14D 152.本品种粒数占检验总粒数的百分比是( B )。

A种子净度B种子纯度 C发芽势 D发芽率3.禾谷类作物单位面积穗数是由株数和单株成穗数决定,播种密度和播种质量决定株数,( A )是成穗数的决定阶段。

A分蘖期 B拔节期 C孕穗期 D开花期4.农学的研究对象是(A)。

A大田作物 B.农业 C种植业 D园艺作物5.农学是于(C)世纪后期正式成为一门科学的。

A 17B 18C 19D 206.迄今为止,已经过确认的作物必需的元素有( C )种。

A 12B 14C 16D 187.全年收获作物的总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为(D)。

A叶面积指数 B收获指数 C叶龄指数D复种指数8.土壤有效水的下限是(A)。

A萎蔫系数 B田间持水量 C毛细管悬着水消失 D蒸腾系数9.下列作物根系属于须根系的是(B)。

A大豆B玉米C茄子 D马铃薯10.下列作物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B)。

A大豆B油菜C黄麻 D烟草11.下列作物中,属于喜凉作物的是(C)。

A花生 B水稻 C青稞D烟草12.下列作物种子中具有胚乳的是( D )。

A油菜B大豆C棉花D玉米13.小麦属于( A )。

A长日照作物B短日照作物 C中日照作物 D定日照作物14.小麦需水临界期在(B)。

A拔节期B孕穗至抽穗期 C灌浆期 D成熟期15.选配优良组合最需注意的是(A)。

A双亲一般合力要高B双亲产量都要高C双亲长期要接近 D以上全不对16.要取得引种成功必须(C)。

A.同纬度间 B同海拔高度C同纬度、同海拔高度D无纬度和海拔高度限制17.一复料标识为20─10─10,则其意指(B)。

A N2 0%、P 10%、K 10%B N2 0%、P2O5 10%、K2O 10%C C 20%、H 10%、O2 10%D CO2 20%、H2O 10%、O2 10%18.在前季作物生长的后期,在其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叫(D)。

农学概论复习题(完全版)

农学概论复习题(完全版)

绪论一、名词解释农业:是指人类通过农业技术措施,充分利用自然和经济条件,调整农业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取得人类生活所需产品的生产活动以及附属于这种生产的各个部门的统称。

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即是指人类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利用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间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并在人为和自然共同支配下进行农副产品生产的综合体。

农学:广义的农学是指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一类科学,包括农业基本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农业经济科学、农业生产科学和农业管理科学等。

狭义的农学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一类科学,它涉及到作物学、园艺学、土壤学、植物学和植物保护学等学科。

二、问答题1、农学概论研究的内容是什么?2、农业的组成农业是由农业生物、农业生物赖以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发生遗传变异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产劳动三部分组成。

3、农业生产的实质是什么?•农业生产的实质是物质与能量的转化、传递的过程,包括初级生产(第一性生产)和次级生产(第二性生产)。

•初级生产的实质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这是一个复杂的光化学反应及生物化学反应。

(光合反应)•次级生产是通过动物生产实现物质的转化,植物性蛋白到动物性蛋白。

4、农业生产的特点是什么?•农业生产受生物学规律支配。

•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与季节性。

•农业生产具要连续性。

•农业生产是综合性生产。

5、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农业生态系统是被人类驯化了的自然生态系统,因此它既保留了自然生态系统的一般特点,又具备很多人类改造、控制、调节、干扰甚至破坏所带来的新特点。

主要表现在:1.系统受人类的调控;2.系统自身稳定性差;3.系统净生产力较高;4.系统的开放性更强;5.系统受双规律支配。

6、农业的发展农业作为古老的产业,有上万年的发展历史。

从历史的角度,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把农业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发展形态。

7、农学的特点1. 系统的复杂性2. 技术的实用性3. 生产的连续性4. 作物生长的规律性5. 明显的季节性6. 严格的地域性第一章一、名词解释土壤土壤肥力自然肥力与人为肥力潜在肥力与有效肥力土壤生产力土壤质地(土壤的颗粒组成)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土壤质地分类(土壤颗粒组成分类)原生矿物:直接由熔岩凝结核结晶而形成的原始矿物,是岩石组成中原来含有的矿物。

农学概论复习材料(参考版)

农学概论复习材料(参考版)

农学概论复习材料(一)一、名词解释(5对10个,每题2分,共20分)1、农业 :农业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来取得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2、农业资源:农业资源是指农业活动所依赖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3、光周期:光周期指白昼与黑夜时间长度的交替。

4、光周期反应:指作物生育过程因光周期变化而引起生育期长短变化的现象5、活动温度:是指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日平均温度。

6、有效温度:活动温度与生物学最低温度之差7、活动积温:是指作物全生长期内或某一发育时期内活动温度的总和。

8、有效积温:是指活动温度减去生物学最低温度所得的差数之和。

即有效温度的总和。

9、作物的需水量(蒸腾系数):蒸腾系数指作物每形成1克干物质所消耗水分的克数10、作物需水临界期:就是指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

这一时期缺水或水分过多,对作物生育和产量影响很大11、作物:是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12、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它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来完成的13、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形态、结构和功能上质的变化,有时这种过程是可逆的14、“S ”形生长过程:作物个体的生长、作物群体的建成和产量的积累以至作物的组织、器官和细胞均经历前期生长较缓慢、中期加快、后期又减缓以至停滞衰落的过程。

15、作物生育期:从籽实出苗到作物成熟的天数。

16、作物生育时期:指作物一生中其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生理特性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

17、作物营养生长:器官根、茎、叶的生长18、作物生殖生长: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 19、生物产量:指作物在整个生育期间,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质的总量。

这个总量通常是指地上部分总干物质的总量。

20、经济产量: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的数量。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第一节:选择题1.农学的定义是什么?A)农学是研究针对农业相关问题的科学。

B)农学是研究植物生长和发展过程的科学。

C)农学是研究土壤种植问题的科学。

D)农学是研究动物饲养和畜牧业的科学。

答案:A2.下列哪个不是农学研究的内容?A)农作物栽培学。

B)果树病虫害防治。

C)农业机械与设备使用。

D)农田水利与灌溉管理。

答案:C3.农学中的“耕作”是指什么?A)植物根系的生长。

B)土壤的翻耕与改良。

C)农作物的施肥与浇水。

D)种子的播种与收获。

答案:B4.以下哪个是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A)增加农产品的产量。

B)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C)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D)促进农民的增收与脱贫。

答案:D5.农业科技的发展对农业有哪些影响?A)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B)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C)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D)提高农民的技能和素质。

答案:A、B、C、D第二节:填空题6.农作物的主要有机元素是氮、磷和______。

答案:钾7.全球农业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

答案:小麦8.我国农业主要分布在______地区。

答案:东部9.农田水利中常用的水源是______。

答案:江河湖泊10.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是______。

答案:节约、保护、合理利用第三节:简答题11.请简要介绍一下农业科学的发展历程。

答案:农业科学的发展经历了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业科学的研究内容也日益丰富和专业化。

最初的农业科学研究主要聚焦于土壤、植物和动物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农业科学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到农产品加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

现代农业科学通过跨学科合作和综合技术的应用,致力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提升农民收入。

12.请简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答案: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持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同时,保护土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并能够持续满足人类对食品和生物资源的需求。

农学概论复习题

农学概论复习题

()
13.同为收获籽实的作物,产品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比蛋白质和脂肪为主
的作物经济系数高。
()
14.理想型作物产量一般表现为:光合产量高,生物产量高,经济产量
高,经济系数高。
()
作物增产值与土壤耕作深度呈直线相关,即耕作深度越深增产效果越显著。 (

四.选择题
1.对作物生育期长短影响最大的环境条件是 。
12.土壤基本耕作和表土耕作分别包括哪些措施?
13.农田培肥的途径和措施有哪些?
14.作物病害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15.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6.影响复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举例加以说明。
17.简述良种繁育的概念和任务。
五、论述题
1. 请分析目前作物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并提出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
26.诱变育种
二、填空题
1.农业的发展经历了


三个阶段。
2.根据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的分类方法,可将作物分为


和。
3.作物生长发育的一般进程呈现出
形生长曲线。
4.根据作物的光周期特性可将作物分为
、、
和定日照作物四种。
5.作物品质的主要类型有




6.影响作物的品质因素主要包括



7.作物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




必检指标。
15.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是 、 、 。
16.影响施肥的环境条件主要有


17.作物染病后,首先发生的是生理变化,称为
;接着发生的是
内部组织的变化和外部形态的变化,分别为

农学概论(通识)复习题库完整

农学概论(通识)复习题库完整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45分)1.油菜叶片生长的位置是。

A.节间 B.叶枕 C.节 D.叶舌2.三沟按由深到浅的顺序排为。

A.腰沟,围沟,厢沟 B.围沟,腰沟,厢沟C.腰沟,厢沟,围沟 D.围沟,厢沟,腰沟3.一般植物的胚乳是。

A.两倍体 B.三倍体 C.四倍体 D.五倍体4.生长环境适宜条件下,如果小麦主茎叶片数为7,则其二次分蘖数为。

A.1 B.2 C.3 D.45.两年三熟的复种指数为。

A.66.7% B.100% C.150% D.200%6.日平均气温℃以上的持续期,称为耐寒作物生长活跃期。

A. 0B. 5C. 10D. 15 7.作物一般在对水分的反应最敏感。

A. 苗期B. 营养生长期C. 生殖生长期D. 成熟期8A.地面 B.真叶.根系9.经济产量不是生殖生长产物的作物包括。

A.禾谷类作物 B.豆类作物C.薯类作物 D.油料作物10.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是。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棉花11.大田基础耕作时施用的肥料是。

A.基肥B.种肥 C.追肥 D.苗肥12.下列哪种追肥可能使用有机肥。

A.苗肥 B.花费 C.穗肥 D.腊肥13A.细菌.线虫 D.病毒14A.水稻 B.大豆.菠菜15.面筋的主要成分是。

A.蛋白质 B.糖类 C.纤维 D.脂肪16.作物的将来将发育成果实。

A.柱头 B.花柱C.子房 D.雄蕊17.面筋的主要成分是。

A.蛋白质 B.脂肪 C.碳水化合物D.纤维素18.下列不属于三碳作物的是。

A.棉花 B.烟草 C.玉米 D.花生19.土壤中最有效的土壤水分是。

A. 重力水 B.毛管水 C.束缚水 D.降雨20.土壤胶体是指土壤颗粒中小于的土粒。

A.0.002mm B.0.02mm C.0.002um D.0.02um21.以下不属于作物三基点温度的是。

A.最低温度 B.最适温度 C.最高温度 D.致死温度22A.50% .0.5 D.223A.变态块根.变态叶 D.球茎24.成熟的胚囊中有个核个细胞。

农学概论试题库

农学概论试题库

农学概论试题库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 分,共15 分)1、种子指作物生产上直接用来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或植物学上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

2、生育期指作物完成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时间。

3、经济产量指单位面积上所收获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数量。

4、种植制度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总称。

5、品种指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按照一定的目标,在自然选择的基础上,经人工选择培育而成的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主要性状相对一致,能生产出符合人类要求的产品的一个作物群体。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根的主要功能是吸收、输导、支持、合成、贮藏。

2、种子萌发需要的适宜环境条件包括水分、温度及氧气。

3、作物生长必需的生活因子有光照、温度、水分、空气和养分。

4、作物生长发育的温度三基点包括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最适温度。

5、复种指数是指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6、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是氮、磷、钾。

7、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8、土壤是由固体、液体、气体三相物质组成的复合物。

9、决定一个地区能否复种的首要条件是温度。

10、短日照作物要求在24小时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短于某个临界日照长度,才能正常开花结实。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作物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B )。

A.大豆 B.油菜 C.黄麻 D.烟草2、在冰点以下的低温对植物组织、器官所造成的伤害叫(A )。

A.冻害 B.热害 C.旱灾 D.涝灾3、(C )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A.种植制度 B.作物布局 C.复种 D.连作4、下列作物种子中具有胚乳的是(D )。

A.豌豆 B.大豆 C.蚕豆 D.青稞5、下列作物根系属于须根系的是(B )。

A. 大豆B. 玉米C.茄子D.马铃薯6、小麦属于(A )。

《农学概论》(2011.12)

《农学概论》(2011.12)

《农学概论》复习题第一章农学与作物生产1、广义的农学、广义的农学 P1 P12、中义的农学P13、狭义的农学P14、农学的性质P1-25、农学的地位P2-3 6、农学的特点P3-4 7、营养素P5 8、产能营养素P5 9、必需脂肪酸P8 10、必需氨基酸:P9 11、根据我国的实际,解决粮食危机的途径有哪些?P20-22 第二章种植业资源与农田生态系统12、资源P24 13、种植业资源具体包括哪些P24-30 14、自然资源P24 15、社会资源P24 16、气候资源包括:P24-25 17、由于光热水资源的不同组合,在我国形成三个农业气候大区。

即:P27 18、土地资源P28 19、生物资源P29 20、社会资源P30 21、生态因子P30 22、生态因子分为哪五类?P30 23、生态因子作用机制P30-31 24、光补偿点:P32 25、光饱和点:P32 26、光周期反应(光周期现象)。

P32 27、根据大多数作物对光周期的不同反应,根据大多数作物对光周期的不同反应,可将作物分为长日照作物、可将作物分为长日照作物、可将作物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和日中性短日照作物和日中性作物三种类型。

P32 28、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一般有最适点、最低点和最高点三个指标,、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一般有最适点、最低点和最高点三个指标,称为称为温度三基点。

P33 29、积温:P35 30、无霜期:P35 31、低温对作物的危害主要有冻害、冷害和霜害三种。

P35 32、冻害P35 33、冷害P35 3 109、远缘杂交。

P101 110、杂种优势。

P102 111、杂种优势的表现、杂种优势的表现 P103 112、杂种优势利用途径、杂种优势利用途径 P103 113、诱变育种。

P105 114、诱变育种的特点、诱变育种的特点 P105 115、转基因技术在育种上的作用、转基因技术在育种上的作用 P108 116、品种审定。

农学概论复习题

农学概论复习题

考《农学概论》复习重点1、根据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可将作物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或称工业原料)作物,(饲料和绿肥)作物,(药用)作物。

2、按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分类,可将作物分为(C3作物)、(C4作物)和(CAM景天酸代谢)作物。

3、按植物科、属、种分类,一般用(双名法)对植物进行命名,称为学名;学名中第一字为(属名),第二个字为(种名)。

4、禾谷类的生育时期大致可分为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七个时期。

5、作物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氧气)。

6、作物品质的主要类型有(食用品质)、(营养品质)、(工艺品质)、(加工品质)。

7、对大多数粮食作物来说,除产品的外观品质外,判断其品质优劣的主要指标是(理化指标),具体体现在(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两个方面。

8、对大多数经济作物而言,评价品质优劣的标准通常不(工艺品质)和(加工品质)。

9、影响作物的品质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栽培技术)。

10、常异花授粉作物的异交率在(5-40)%之间。

11、光合作用强度一般可用(光合速率)表示。

12、植物主要是利用(400-700nm)的可见光进行光合作用,其中(红光和橙光)利用最多,其次是蓝紫光。

13、低温对作物的危害,可分为(霜冻害)和(冷害)两种。

14、作物布局的原则有(作物生态适应性)(社会需求)(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15、农业资源大体分为两个基本类型,即()和()。

16、种子质量包括(品种质量)和(播种质量)两个方面。

17、要我国,一般将种子生产程序划分为(半致死剂量)(半致矮剂量))和(临界剂量))三个阶段。

18、在辐射诱变育种应用中,一般认为合适的剂量范围是()剂量和()剂量。

19、作物育种的主要方法有(系统育种)(杂交育种)和(杂交优势育种)(诱变育种)(生物技术育种)20、在种子检验各项指标中,其中(纯度)(净度)(发芽率)和(水分)为必检指标。

《农学概论》考卷答案

《农学概论》考卷答案

《农学概论》考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作物不属于我国北方主要粮食作物?A. 小麦B. 玉米C. 水稻D. 大豆2. 下列哪种土壤类型在我国分布最广?A. 黑土B. 红壤C. 黄壤D. 潮土A. 氮B. 磷C. 钾D. 氯4. 下列哪种农业技术可以提高土壤肥力?A. 轮作B. 连作C. 播种D. 施肥A. 都江堰B. 郑国渠C. 引黄济青D. 南水北调6. 下列哪种作物适宜在盐碱地种植?A. 棉花B. 大豆C. 玉米D. 花生A. 精准农业B. 绿色农业C. 循环农业D. 高效农业8. 下列哪种农业机械化技术在我国应用最广泛?A. 播种机械化B. 收获机械化C. 耕地机械化D. 植保机械化A. 干旱B. 洪涝C. 霜冻D. 台风10. 下列哪个部门负责我国农业技术推广?A. 农业部B. 农业厅C. 农业科学院D. 农业技术推广站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农业生产的四大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

2. 我国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有:____、____、____。

3. 土壤的三大基本肥力因素是:____、____、____。

4. 农田水利工程主要包括:____、____、____。

5.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包括:____、____、____。

6.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____、____、____。

7. 现代农业科技主要包括:____、____、____。

8.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有:____、____、____。

9. 我国农业政策主要包括:____、____、____。

10.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模式是: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请列举四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

3. 简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农学概论复习题

农学概论复习题

农学概论复习题农学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作物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亦即作物发生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质的变化。

2、生物产量:单位面积上作物一生积累的全部干物质量。

3、作物的营养品质:指作物产品中有益于人类健康的营养成分含量及其组成。

4、引种:是指从外地引进新作物、新品种(品系)及遗传材料。

5、蒸腾系数:作物每形成1克干物质所需消耗水分的克数。

6、灌溉定额:作物全生育期内,各次灌水量之和。

7、杂交育种:以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为亲本,通过有性杂交,经基因分离、重组创造异质后代群体,从中选择优良个体,并进一步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8、杂种优势:是指两个基因型不同的亲本杂交所产生的杂种一代在很多方面都比其亲本优越的现象。

9、人口再生产类型:是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组合类型。

10、作物生产的“三元”结构:是指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量比关系。

11、作物的温度“三基点”:是作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的总称。

凡在光合作用中最先形成的中间产物为带四个碳原子的草酰乙酸等双羧酸的作物,称为四碳作物。

13、长日照作物:在较长的日照条件下才能开花的作物。

14、生育阶段:据作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的特征将作物的全生育期划分为几个时期,叫生育阶段。

15、发芽率:能发芽的种子占供试种子的百分率。

16、营养生长:指作物以分化形成根,茎,叶等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时期。

17、经济系数: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率。

18、选择育种:是以品种内的自然变异为材料,据育种目标选择单株,从而获得新品种改良原有品种的方法。

19、基因工程:是对基因进行直接操纵,改组,重建,实现遗传性定向改造的技术。

20、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配合的比例。

21、壤性土:指物理性的粘粒含量在15%~40%的土壤。

22、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种植计划或规划,即安排作物种植的种类。

面积,比例配置地点的一种作物生产部署。

山东理工大学农学概论复习题完整整理版

山东理工大学农学概论复习题完整整理版

农学基础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狭义农学: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科学,即研究农作物尤其是大田作物的生产理论和生产要求。

(p1)2、冻害:是指作物在0度以下的低温使作物体内结冰,对作物造成的伤害。

3、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p77)4、品种: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有个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和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在特征特性上不同于同一作物的其它群体;这种群体在相应地区和耕地条件下种植,在产量、品质和适应性等方面能符合生产发展和消费者的需要。

(p165)5、作物病害:作物病害是指当作物受到致命因素(生物或非生物)的干扰时,干扰强度或持续时间超过了其正常生理和生化功能忍耐的范围,使正常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一系列生理、组织和形态病变,引起植株局部或整体生长发育出现异常,甚至死亡的现象。

(p199)6、复种: 复种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种植或收获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p142)7、复种指数:复种指数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全年作物收获总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p143)8、良种繁育:良种繁殖是指在保持品种种性的前提下,有计划、迅速的、大量地繁殖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或苗木的技术。

(p176)9、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内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能量的总过程。

10、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p11)11、生态平衡: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各种群之间,通过能流、物流、信息流的传递,达到相互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这种动态平衡称为生态平衡。

(p14)12、农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是农田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形成的统一体,具体讲就是以作物为中心的农田中,生物群落与其它生态环境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交换及其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

农学概论_复习题

农学概论_复习题

农学概论_复习题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高温逼熟:在作物生育后期,遇到较高的温度,使叶片功能期提早结束,产品器官的灌浆充实能力提早消失的现象。

2. LAI: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所覆盖的叶片面积。

反映作物群体截取光能的能力。

叶面积指数大,截取的光能越多。

3.叶蘖同伸:禾谷类作物每个节都有一个分蘖芽,一般分蘖节上的蘖芽能正常萌发形成分蘖,分蘖从分蘖节上自下而上依次发生。

当植株进入四叶期,则从第一片真叶的叶腋处长出第一个分蘖,当植株进入n叶期,则从第n-3片真叶的叶腋处长出第n-3个分蘖,称谓叶--蘖同伸关系。

4.经济产量是指单位面积上所获得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数量,也就是生产上所说的产量。

5.短日照作物:凡适宜在日常变短是开花的作物称为短日照作物,如水稻大豆等。

6.复种是指同一年内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或收获两茬或两茬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7.生育期与生育时期生育期指:作物完成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所需的时间。

生育时期:指作物一生中其外部形态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

8.“S”形生长曲线:“作物生长过程中,初期生长缓慢,以后逐渐加快,生长达到最高峰以后又逐渐减慢,以致生长完全停止,形成慢—快—慢的规律。

9.马铃薯退化:马铃薯生长期间经常出现植株变矮,分枝减少,叶片皱缩,生长势衰退,块茎小,产量明显降低,一年不如一年,最后失去种植价值。

这种现象就是马铃薯退化。

10.微灌:是通过一套专门设备,将灌溉水加低压或利用地形落差自亚、过滤,并通过管道系统输水至末级管道上的特殊灌水器,使水或溶有化肥的水溶液以较小的流量均匀、适时、适量地湿润作物根系区附近土壤表面的灌溉方法。

11.马齿型玉米:马齿形又叫马牙型。

果穗多为圆柱形,籽粒扁平呈扁长形,籽穗两侧胚乳为角质淀粉,顶部及中部为粉质淀粉。

成熟后,籽粒顶部粉质淀粉收缩,形成妈齿形。

12.温光反应特性:作物的花芽分化对温度高低和日照长短有一定的要求,即在花芽开始分化之前必须满足一定的温度和日照长度的环境条件以完成对花芽分化的诱导,这种特性称为作物的温光反应。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农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农业经济B. 农业科学C. 农业技术D. 农业政策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农业的基本要素?A. 土地B. 劳动力C. 资本D. 市场答案:D3. 农业生态系统中,以下哪项不是生物组成部分?A. 植物B. 动物C. 微生物D. 土壤答案:D4.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什么?A. 经济效益B. 生态效益C. 社会效益D.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答案:D5. 以下哪种农业模式不属于现代农业?A. 精准农业B. 有机农业C. 生物农业D. 传统农业答案:D6. 农业机械化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劳动生产率B. 减少农业成本C. 改善农民生活水平D. 以上都是答案:D7. 农业生物技术主要研究的是什么?A. 农业生物的遗传变异B. 农业生物的生长发育C. 农业生物的生理生态D. 农业生物的病虫害防治答案:A8. 以下哪种作物不是粮食作物?A. 小麦B. 玉米C. 大豆D. 棉花答案:D9. 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是什么?A. 农业机械化B. 农业信息化C. 农业产业化D. 以上都是答案:D10. 以下哪种肥料属于有机肥料?A. 尿素B. 硫酸钾C. 农家肥D. 磷肥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农业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哪些?A. 食物生产B. 环境美化C. 经济发展D. 文化传承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农业的可持续性?A. 保护生物多样性B. 减少化肥使用C. 推广节水灌溉D. 增加农药使用答案:ABC3. 现代农业技术包括以下哪些?A. 转基因技术B. 遥感技术C. 智能农业D. 传统耕作答案:ABC4. 农业机械化可以带来哪些好处?A. 提高作业效率B. 减少劳动强度C. 降低生产成本D. 增加农产品产量答案:ABCD5.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 气候变化B. 土地利用方式C. 外来物种入侵D. 农业政策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农学概论-考试复习题

农学概论-考试复习题
《农学概论》
一、选择题
(C团粒结构)是各种土壤结构中最为理想的一种。
1975年由泽文和茹可夫斯基共同编写的《栽培植物及其变异中心检索》确定的地理基因起源中心有(A.12)个。
按照肥料来源可以把肥料分为(A.农家肥)和(B.商品肥)肥。
本品种粒数占检验总粒数的百分比是(B.种子纯度)。
关于作物品质受光周期的影响,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大豆开花后延长光照,可使蛋白质含量下降,脂肪含量上升C纬度较高、日照较长、光照充足、温度适中的地区是高脂肪的大豆区D纬度较低、日照较短的地区大豆蛋白质含量则较高
(2)检疫工作:对有检疫对象的材料,要及时加以药剂处理。为确保安全,对引种品种除进行严格检疫外,还要先通过特设的检疫圃,隔离种植,在鉴定中如发现有新的危险性病虫和杂草就要采取根除的措施。这样繁殖的种子才能投入引种试验。
(3)引种材料的选择:品种引进本地区后,由于生态条件的改变往往会加速其变异,所以必须进行选择以保持种性,或培育新的品种。有三种途径进行选择:一是去杂去劣,将杂株和不良变异的植株全部淘汰,保持品种的典型性和一致性;二是混合选择,将典型而优良的植株混合脱粒、繁殖、参加试验;三是单株选择,选出特别优良的少数植株,分别脱粒、繁殖、按系统育种程序选育新品种。
简述单子叶作物和双子叶作物根系的特点?
(1)单子叶作物:如禾谷类作物的根系属于须根系。它由种子根(初生根或胚根)和茎节上发生的次生根(不定根、节根)组成。种子萌发时,先长出1条初生根,然后有的可长出3~7条初生根;随着幼苗的生长,基部茎节上长出次生根,次生根是从地下接近土表的茎节上发生的,所以叫节根;因为其数目不定,所以又叫不定根;它的出生顺序是自芽鞘节开始,渐次由下位节移向上位节,节根在茎节上呈轮生状态。当拔节以后,多数作物的茎节不再生出节根,但有些作物(玉米、高粱、谷子)则在近地面茎节上常发生一轮或数轮较粗的节根,称为支持根,又叫气生根,这些根入土以后,对植株抗倒伏和吸收水分、养分都有一定作用,还具有合成氨基酸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一、名词解释农业:是指人类通过农业技术措施,充分利用自然和经济条件,调整农业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取得人类生活所需产品的生产活动以及附属于这种生产的各个部门的统称。

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即是指人类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利用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间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并在人为和自然共同支配下进行农副产品生产的综合体。

农学:广义的农学是指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一类科学,包括农业基本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农业经济科学、农业生产科学和农业管理科学等。

狭义的农学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一类科学,它涉及到作物学、园艺学、土壤学、植物学和植物保护学等学科。

二、问答题1、农学概论研究的内容是什么?2、农业的组成农业是由农业生物、农业生物赖以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发生遗传变异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产劳动三部分组成。

3、农业生产的实质是什么?•农业生产的实质是物质与能量的转化、传递的过程,包括初级生产(第一性生产)和次级生产(第二性生产)。

•初级生产的实质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这是一个复杂的光化学反应及生物化学反应。

(光合反应)•次级生产是通过动物生产实现物质的转化,植物性蛋白到动物性蛋白。

4、农业生产的特点是什么?•农业生产受生物学规律支配。

•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与季节性。

•农业生产具要连续性。

•农业生产是综合性生产。

5、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农业生态系统是被人类驯化了的自然生态系统,因此它既保留了自然生态系统的一般特点,又具备很多人类改造、控制、调节、干扰甚至破坏所带来的新特点。

主要表现在:1.系统受人类的调控;2.系统自身稳定性差;3.系统净生产力较高;4.系统的开放性更强;5.系统受双规律支配。

6、农业的发展农业作为古老的产业,有上万年的发展历史。

从历史的角度,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把农业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发展形态。

7、农学的特点1. 系统的复杂性2. 技术的实用性3. 生产的连续性4. 作物生长的规律性5. 明显的季节性6. 严格的地域性第一章一、名词解释土壤土壤肥力自然肥力与人为肥力潜在肥力与有效肥力土壤生产力 土壤质地(土壤的颗粒组成) 原生矿物 次生矿物 土壤质地分类(土壤颗粒组成分类)原生矿物:直接由熔岩凝结核结晶而形成的原始矿物,是岩石组成中原来含有的矿物。

次生矿物:岩石在风化过程和成土过程中,由原生矿物进一步风化后再重新形成的矿物。

土壤质地:各种不同粒级的颗粒在土壤中的相对含量,称为土壤质地或土壤颗粒组成。

土壤质地分类:根据不同粒级的颗粒在土壤中的含量比例,可把土壤划分为许多类,这种土壤分类的方法,称为土壤质地分类或土壤颗粒组成分类。

二、问答题1、土壤形成的因素(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

土壤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所以土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是土壤肥力的发生发展过程。

自然土壤在母质、气候、生物(植被)、地形和时间(陆地年龄)等五大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下,通过岩石风化过程和成土过程而形成的。

只有在地球上出现生物,尤其是出现绿色植物后,土壤的形成才具备了产生的条件。

2、土壤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土壤提供了植物生活必需的营养和水分,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

1.植物根系与土壤之间具有极大的接触面,在土壤和植物之间进行频繁的物质交换,彼此强烈影响,因而土壤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生态因子,通过控制土壤因素就可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

2.土壤能够及时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的要求,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

3、土壤质地改良的方法?• 土壤单粒相对比较稳定,要改变山区林地和大面积绿地的土壤质地不容−−−−→−−−−→风化作用成土作用母岩母质土壤易,一般是尽量作到适地适树(草)。

在小面积苗圃或绿地上,则可采用一些方法来改良土壤的质地。

石砾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石砾可提高土温,增加大孔隙,有利于通气透水,增加土壤渗水量,减少地表径流,这对粘土尤为重要。

•石砾增加根系的摩擦,使其不易老化,从而提高根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土壤质地改良方法:1)掺沙掺粘,客土调剂:达到3泥7沙或4泥6沙的壤土质地范围。

2)翻淤压沙或翻沙压淤。

3)引洪漫淤或引洪漫沙。

4)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

5)种树种草,培肥改土。

4、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间关系如何?•质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常常是决定土壤的通气,蓄水,保肥,保温和耕性的重要因素。

沙土壤土土壤性质兼有粘质土和砂质土的优点,并克服了它们的缺点,具有良好的水、肥、气、热状况和协调能力,是植物生产最理想的土壤。

既发老苗,又发小苗。

黏土5、为什么要对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调节?●土壤空气过分流通,会造成有机质分解速度过快,易引起土壤有机质和有机氮的贮量降低,使养料很快消耗或淋失,导致土壤性质变坏。

●土壤通气不良,使有机质难于彻底分解,会造成土壤供应养料不足,而且嫌气分解中生成的还原性物质对作物生长有害。

●理想的状况应该是土壤中的好气、嫌气分解能够同时进行,这样既能使土壤中保持有适当的有机物质,又能使作物有足量的有效养料可以吸收利用,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等营养元素处于适当的平衡状态。

6、简述有机质的转化过程?•各种动植物残体进入土壤后,会进行各种复杂的变化,但是总的来说包括两个过程:矿质化过程腐殖化过程土壤有机质矿质化过程•进入土壤的有机物质,在土壤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在通气条件不同的情况下进行。

•矿质化过程为植物和土壤微生物提供养分和活动能量,影响土壤性质,并为腐殖化过程提供物质基础。

●好氧条件下的分解通气良好,微生物活动旺盛,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和含N、P、S等有机化合物,能很快被彻底分解,分解为作物易于吸收利用的矿物质成分,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大量能量。

●嫌氧条件下的分解通气不良,水分过多或温度较低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活动受到限制,有利于嫌气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机质分解作用慢又不彻底,使土壤中有机酸不断积累;极厌氧条件下会产生CH4、H2等还原性气体。

土壤有机质腐殖化过程各种有机化合物通过微生物合成或在原植物组织中的聚合,转变为组成和结构比原来有机化合物更为复杂的新的有机化合物,这一过程称为腐殖化过程。

腐殖质形成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养分积累过程。

有机质腐殖化过程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微生物将有机残体分解成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一部分转化为最终产物,另一部分遗留下来;同时微生物自身活动又产生新的合成产物和代谢产物。

这两类物质是腐殖化过程的物质基础。

第二阶段:在微生物作用下,上述物质缩合成腐殖质。

7、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怎样?1、提供植物生长需要的养分,为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活动提供养分和能量有机质矿化分解后,养分释放出来。

同时是微生物活动物质能量来源。

(1)养分较完全植物生长所需养分N:80 ~97%,平均95%;P:20 ~76%;S:38 ~94%为有机态,由有机质提供。

(2)提高养分有效性SOM矿质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腐殖化过程中产生的腐殖酸,一方面促进土壤矿质养分溶解释放养分;另一方面可以络合金属离子,减少金属离子对P的固定,提高P的有效性。

(3)提高酶活性,促进生长SOM通过刺激生物活动而增加土壤酶活性,直接影响土壤养分转化过程;腐殖酸是一类生理活性物质,能够加速种子发芽,增强根系活动,促进作物生长,也可增加(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2、改善土壤理化性质1)其粘结力比砂土强,比粘土弱,从而避免砂土松散结构状态,和避免粘土形成坚韧大块。

2)促进团粒结构形成,使土壤透水性、蓄水性、通气性及根系生长环境有良好改善。

3)改善土壤热量状况。

腐殖质颜色深,能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热,同时有机质分解时也能释放热,因此有机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提高土壤温度。

8、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的因素(一)土壤生物的组成与活性1.土壤动物促进植物残体的破碎和运输2.真菌可促进木质素的分解3.细菌和放线菌可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二)土壤特性1、质地:粘粒含量越高,有机质含量也越高。

2、PH值:中性较好,PH为6.5-7.5。

3、水分:最适湿度为土壤持水量的50-80%。

低洼、积水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4、通气性:通气不良易有机质累积。

5、温度:最适宜温度大约为25-35℃。

(三)植物残体的特性1、物理状态a.新鲜程度;b.破碎程度;c.紧实程度。

多汁、幼嫩绿肥易于分解,磨细粉碎易于分解。

2、C/N比a.有机物质组成的碳氮比(C/N)对其分解速度影响很大。

以25或30:1较为合适。

b.C/N降至大约25:1以下,微生物不再利用土壤中的有效氮,相反由于有机质较完全的分解而释放矿质态氮。

9、土壤肥力与土壤生产力的关系土壤生产力:由土壤本身的肥力属性(基础,内因)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界条件(外因)所决定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肥力只是生产力的基础,而不是生产力的全部。

肥力因素基本相同的土壤,如果处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其表现出来的生产力也可能相差很大。

外界条件——土壤所处的环境,包括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灌溉、耕作、栽培技术、管理等)。

◆东北黑土肥力高,但气候条件差,一年一熟,单位面积作物产量并不高;◆海南岛砖红壤肥力低,但气候条件优越,水稻一年三熟,总产量高。

所以,为了充分发挥土壤的生产力,既要大力培肥土壤,又要重视农田基本建设(如平整地块、修建渠道、开沟排水、筑堤防洪、营造防护林等),改造土壤环境。

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 土壤密度2. 土壤容重3. 土壤孔隙度4. 土壤结构5. 土壤结构性6. 土壤结构体二、问答题1、土壤容重的实际应用价值有哪些?(1)计算土壤总孔度总孔隙度(%)=(1-容重/密度)×100(2)推知土壤的松紧状况(3)计算工程土方量⏹土壤重量=土壤体积×土壤容重在土工建设或土地整理工程中,有2000m2面积应挖去0.2m厚的表土,其容重为1.3t/m3,⏹应挖去的土方为:2000m2⨯0.2m=400m3,⏹土壤质量为:400m3⨯1.3t/ m3=520t(4)估算各种土壤成分储量根据容重和土壤成分(有机质、可溶性盐、各种养分、各种污染物等)的含量,来计算该成分在土体中的储量。

例:1亩(666.7m2)农地的耕层(厚20cm),容重为1.15g/cm3,有机质含量为15g/kg,全氮量为1.5g/kg,求1亩耕层土壤含有机质多少千克?氮储量多少千克?有机质:666.7×0.2×1.15×1000×15×10-3=2300 kg氮储量:666.7×0.2×1.15×1000×1.5×10-3=230 kg(5)计算土壤储水量、灌水(或排水)定额假设土层厚度1m,土壤质量含水量25%,容重为1.3 t/m3,求1亩土壤中的储水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