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故障特征倍频公式推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滚动轴承可能由于润滑不良、载荷过大、材质不当、轴承内落入异物、锈蚀等原因,引起轴承工作表面上的剥落、裂纹、压痕、腐蚀凹坑和胶合等离散型缺陷或局部损伤。当滚动轴承另一工作表面通过某个缺陷点时,就会产生一个微弱的冲击脉冲信号。随着转轴的旋转,工作表面不断与缺陷点接触冲击,从而产生一个周期性的冲击振动信号[5]。缺陷点处于不同的元件工作表面,冲击振动信号的周期间隔也即频率是不相同的,这个频率就称为冲击的间隔频率或滚动轴承的故障特征频率[4,6]。可以根据轴承的几何参数和其转速计算轴承元件的故障特征频率[4,6,10]。
a.速度关系
b.几何关系
图4.1 滚动轴承中个元件的运动关系
如图4.1所示,设外圈和内圈滚道上分别有一接触点A 和B ,假设为理想状态,径向游隙为零,则A 点和B 点的圆周速度分别为
e e
e n D v 60
π=
(4-1)
i i
i n D v 60
π=
(4-2)
式中 e v 、i v ——外圈、内圈滚道接触点处的圆周速度,[mm/s]; e D 、i D ——外圈、内圈滚道接触点处的直径,[mm]; e n 、i n ——外圈、内圈的转速,[r/min]。 令 αγcos m
D d
=
(4-3) 式中 d ——滚动体直径,[mm]; m D ——滚动体中心圆直径,[mm];
α——接触角,指接触面中心与滚动体中心连线和轴承径向平面之间的夹角,[弧度或角度]。
由图4-1(b )可见
e D =)1(cos γα+=+m m D d D )1(cos γα-=-=m m i D d D D
滚动体围绕轴承中心线的公转线速度乃是i v 和e v 的平均值,即
)]1()1([120
2γγπ
++-=+=
e i m e i m n n D v v v 滚动体的公转线速度也就是保持架中心圆的线速度。保持架中心圆上某一点的线
速度为
m m
m n D v 60
π=
由上两式得保持架的转速为
)]1()1([2
1
γγ++-=e i m n n n (4-4)
内圈相对于保持架的转速为
()()γ+-=-=12
1
e i m i im n n n n n (4-5)
假设保持架上有z 个滚动体,内圈上某一点滚动体滚过频率为
()()z n n z n n N e i m i i γ+-=-=12
1
)(
外圈相对于保持架的转速为
()()γ--=-=12
1
i e m e em n n n n n (4-6)
外圈上某一点滚动体滚过频率为
()()z n n z n n N i e m e e γ--=
-=12
1
)( 滚动体的自转转速0n 可由接触点处两物体线速度相等的关系求得。例如,滚动体与内圈接触的B 点相对于滚动体中心的线速度为
2
6020d
n v OB ⨯=
π 式中 0n 为滚动体自转转速。
内圈滚道上与滚动体接触着的B 点相对于滚动体中心的线速度为
2
60)(2i
m i iB D n n v ⨯-=
π
根据纯滚动条件,滚动体上接触点B 和内圈滚道上相应的B 点速度相等,得到
iB oB v v = 由此可得滚动体的自转转速为 )1)((2)(20γ--=-=
e i m m i i n n d
D
n n d D n (4-7) 假如内圈滚道、外圈滚道或滚动体上有一处缺陷(剥落或裂纹等局部缺陷),则两种金属体在缺陷处相接触就会发生冲击作用,冲击的间隔频率见表4-1。
绝大多数滚动轴承在实际应用中总是保持外圈静止,内圈与轴一起旋转,当轴的转速为n 时,则有
n n i = 0=e n
由上面式(4-5)可得内圈相对于保持架的转速
())cos 1(21121m
im D d n n n αγ+=+=
因为保持架上有z 个滚动体,所以内圈上某一点每分钟通过的滚动体数为
z D d n z n N m
im i )cos 1(21α
+=
= (4-8) 保持架相对于外圈的转速
())cos 1(21121m
em D d n n n α
γ-=-=
表4-1 有局部缺陷引起的冲击振动间隔频率
[6]外圈上某一点每分钟通过的滚动体数为
z D d n z n N m
em e )cos 1(21α-=
= (4-9)
滚动体自转速度为
)cos 1(2)1(22
2
220αγm
m m D d n d D n d D n -=-= (4-10) 假如内圈滚道、外圈滚道或滚动体上有一处缺陷(剥落或裂纹等局部缺陷),则两种金属体在缺陷处相接触就会发生冲击作用,冲击的间隔频率见表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