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方言集成》新书发布

合集下载

教你几句陕西话,走遍三秦也不怕

教你几句陕西话,走遍三秦也不怕

教你几句陕西话,走遍三秦也不怕展开全文陕西有三话:陕北话、陕南话和关中话。

我们通常所指的陕西话即关中话,而西安话则在潜移默化的传承中,集中表现着关中话的各种方言特色,且字音声韵和词语形式差别不大,可称为西安白话。

西安白话古称“关西秦声”,在陕西及周边省份流行易懂,是陕西方言的代名词。

与普通话作为国家语言标准一样,古朴的关西秦声,曾在历史上作为官方通用语言被长期推广和普及,成为国人间语言交流的通用工具。

自建都陕西的西周始,关中方言被称为“雅言”。

《诗谱》载:“商王不风不雅,而雅者放自周。

”《论语》记载孔子教子时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论语骈枝·释雅言》曰:“夫子诵诗、读书、执礼必正言其音。

”可见周朝雅言作为国家标准语言,已远及山东等地。

西周王朝全面普及雅言在《周礼·秋官·大人行》中有重要记述:“……王制曰: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

”为此,王朝定期召集各诸侯国雅语推广人员进行语言文字教范和语音训练,统一通用文字和发音标准,以“达其志,通其欲。

”古称关西秦声的关中方言,在古代之所以称作雅言并做国语使用,除了王朝一统天下的必然需要,其语调发音还有高雅、文雅、风雅、清雅、幽雅等大雅脱俗之义,娓娓道来圆润清丽,美妙悦耳,理应成为国家正音,人人学范,学说秦声雅言成为附庸风雅之风尚。

今人之雅言已失去关西秦声之本色,秦腔高吼激越,言语粗犷奔放,说话习惯粗喉咙大嗓门,但仍不失为中国语言文化中的重要一支特色语。

西安方言的字音词语拥量浩大,仅我们耳熟能详的日常用语不下百条,一些口头话音字词常用常说但难写难读,大致罗列出来以餐读者,字义力求准确;有些生僻字词出自古文典籍或方言考释,在常用词典中难以寻觅,特加以注音或取以谐音,用西安方言口语来念都很熟悉:---头叫(sa)---钱叫(ga)---美叫(chao)---看叫(sao)---啥叫唦(sa)---说叫谝---好叫嫽---坏叫黠(ha)---下叫吓(ha)---大叫乇(tuo) ---小叫碎---不叫嫑---拿叫拤(qia)---抢叫叼---跳叫(bie)---粗叫壮---嫌叫偾(fen)---热叫焪---寒叫滲---鸟叫雀(qiao) ---呆叫瓷---傻叫(gua)---苯叫懑---犟叫戆(gang) ---倔叫噌---凶叫崴或横---大雨叫白(bei)雨---太阳叫日(er)头---额头叫奔楼---眼睛叫眼窝---玩具叫耍(fa)活---棉鞋叫窝窝---馒头叫蒸馍---烧饼叫饦饦---土坯叫胡畦(qi)---衣裳叫架甲或挂挂---瘦子叫干猴---老乡叫乡党---说话叫言(nian)传---昨天叫夜个---去年叫年司个儿---还行叫邦尖儿---夹菜叫抄菜---吃饭叫咥(die)饭或咬(niao)咂---完成叫停当---帮忙叫搭手---把握叫括摸---寻找叫学摸---收拾叫打辄(zhe)---细心叫细厢---慢性叫暮囊---舒服叫(chan)活---自在叫倭也---挠痒叫胳搂---怕痒叫害咬(niao)---抓紧叫?紧---狭小叫窄掐---跺脚叫弹脚---蹲下叫挌蹴---站住叫?(nou)住---跟上叫厮干---一起叫一搭儿---使劲叫鼓劲---漂亮叫忒色---行了叫罢咧---弯了叫跷咧---绕路叫院路---哆嗦叫颤颤---二胡叫弦弦---哪里叫嗄(a)哒---那里叫唔儿或唔哒---不行叫没向---不和叫不卯---不服叫不摔(fai) ---难看叫伤眼---眼谗叫搡眼---粗心叫毛糙---人蛮叫生生---利索叫麻利---麻烦叫麻眼---站开叫趔开---走开叫搧远---滚蛋叫诘(jie)哇---磨蹭叫跐偎---差点儿叫西乎儿---讨厌叫撩乱---啰嗦叫迁翻---心烦叫缪(mu)乱---折腾叫返乱---烦乱劲大叫泼翻---闹人叫闹活---训人叫墩嗒---吝啬叫啬皮---讽刺叫?人---挖苦叫咳臊---吵架叫绊嘴---关系好叫坚钢---生硬叫干板儿---哄人叫编凯子---胡说叫胡粘(ran)---虚张声势叫扎势---嚣张霸道叫骄豪---非尊非理叫骚轻---为人轻佻叫花搅---纠缠叫搅缠---打入叫挕(die)人---挨打叫佴(nai)打---滑稽叫逛凇(guang song) ---坏蛋叫黠凇(song)---讹人叫挴(mei)人---训斥、责骂叫日絕---惹事叫招祸---蛮干叫生整或硬整---没问题叫没麻哒---没眼色叫没眉眼---和不来叫搁不来---不理会叫不招识---够不着叫亘(gen)不着---有办法叫有窍道---有钱有货叫攒万---东西多叫万货稠---光脚板叫精脚片---刀具锋利叫鏒(can)活---逗急了叫惹懆咧---完蛋了叫毕失咧---弄坏了叫悖毁咧或失塌咧---瞎胡来叫胡饰诡---巴结人叫舔沟子---奸诈人叫沟子客---胡搅蛮缠叫混蔫子---不通情理叫麻米儿或坎头子,---乱七八糟叫尕拉马七…副1:网上帖子的补充1. 制达-这里2. 雾达-那里3. 啊达-哪里?一般回答用:WER4. 啊四-哪?哪个是?一般回答用:握四5. 野个-昨天6. 前个-前天7. 后个-后天8. 明个-明天9. 年四个-去年10. 蹭-厉害11. 碟-吃饭、打人12. 四火--试一试,13. 南常--困难,不容易办的14. 谝--聊天,说话15. 扎式--摆架子,打肿脸充胖子16. 花搅--开玩笑、恶作剧、取笑17. 产活--好,舒服18. 骚青--热情过分,讨好献媚之嫌19. 木乱--不舒服、不适,思绪烦乱20. 罢列-一般,还行、过得去21. 马卡--差劲22. 幕囊--行动迟缓、浪费时间的行为23. 细香、戏法--细致、仔细。

关联翻译观视域下的陕西特色方言英译——以《浮躁》为中心

关联翻译观视域下的陕西特色方言英译——以《浮躁》为中心

2020年12月第38卷第6期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O of Shaanxt University of Technoloyy(SociaO Sciences)Dec.2020Vol.38No.6关联翻译观视域下的陕西特色方言英译——以《浮躁》为中心王冠,曾小珊(陕西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汉中723000)[摘要]陕西特色方言由于其独特的文化和地域特征,在译文中往往很难准确呈现其文化内涵,因此对译者的能力提出了极大挑战。

研究发现,汉语方言的英译主要存在着对翻译方法和策略方面缺乏清晰界定、翻译随意性较大、对不同方言翻译策略的使用范围缺乏深入研究等问题。

以贾平凹经典小说《浮躁》英译本中的陕北方言翻译为例,分别从语音层面、语义层面、句法层面和语用层面四个不同维度探讨在关联翻译理论下译文产出过程中最佳关联何以构建,分析交际和译文成败的原因,论证关联翻译观对方言翻译的极强解释力。

可以发现,汉语方言的英译也包含着两次明示一推理的过程。

译者在翻译陕西特色方言的过程中,应灵活采用翻译方法,使目的语读者能按照原文中的认知语境做出最小的推理努力,获得与原文读者类似的语境效果,从而获得最佳关联,更好地传播传统民俗文化&[关键词]关联理论;最佳关联;语境效果;方言翻译;《浮躁》[中图分类号]10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005(2020)06-0046-07方言是我国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具有汉文化地方特色的语言现象,常常具有特殊的社会、时间、地域等特征。

但是,方言的性质和特点却往往是由汉英两种文化的差异性所决定的。

汉语方言的翻译有着其独特的特点。

汉语方言所包含的独特文化内涵与语言学、翻译学等问题息息相关,因而方言翻译常常对广大译者们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推进,及2012年莫言斩获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的译出情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关联翻译观视域下的方言翻译研究(一)国外方言翻译研究概况近些年来国外对于方言翻译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四个最受关注的层面”⑴,即:对方言翻译策略的探讨⑵;对方言翻译与社会文化语境的关系研究⑶;对方言翻译理论层面的深度挖掘⑷及将作者译者因素引入方言翻译的研究[5]&研究大致呈现为“多维研究视角、对比研究、多成分多层面研究及多体裁研究”⑴等特点,逐步向跨学科方向延伸&但现有研究在翻译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以及与理论结合的契合度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深入的空间&()国方译研究概国内的方言翻译一直存在“研究成果积累和借鉴不足”⑷等问题&近年来方言翻译的热度一直有[收稿日期*2020-05-13[修订日期]2020-08-28[作者简介]王冠(1986—),女,陕西汉中人,陕西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曾小珊(1966—),女,陕西洋县人,博士,陕西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2018年专项项目“陕西方言翻译调查与研究一一以贾平凹作品中的方言为例”(18JK0126);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与传播机制研究"(2018M35)-46-增无减,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维度:首先,基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研究,如娄怡[7]、孙淋[8*从功能对等理论对影视作品中方言英译的等值和等效问题进行阐释;其次,从功能翻译理论出发的研究,如刘淑英⑼、吴凤琴[10]等从功能目的论的角度入手对方言翻译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研究;再次,基于其他视角的研究。

陕西当代文学方言翻译策略与方法探究

陕西当代文学方言翻译策略与方法探究

陕西当代文学方言翻译策略与方法探究
邓洁
【期刊名称】《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35)8
【摘要】从文化图式理论出发,借助陕西当代文学双语平行语料库,对文学作品中的方言翻译进行系统的定量和定性研究,以期找到科学、可行的路径,对陕西当代文学
方言翻译进行理论建构与实践指导,摆脱阻碍陕西文学“走出去”过程中的方言翻
译困境,更好地增强陕西文学甚至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效果。

【总页数】5页(P156-159)
【作者】邓洁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I046
【相关文献】
1.关联理论对方言翻译方法的启示——以陕西方言为例
2.英语翻译教学实践中的
徽文化元素翻译方言简要翻译策略——以屯溪方言《金凤》《螃蟹歌》等为例3.
英语翻译教学实践中的徽文化元素翻译方言简要翻译策略——以屯溪方言《金凤》《螃蟹歌》等为例4.武汉方言翻译策略的新探究——论方言对译法的适用性价值5.武汉方言翻译策略的新探究——论方言对译法的适用性价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乡音乡情格外亲——方言节目漫谈

乡音乡情格外亲——方言节目漫谈

乡音乡情格外亲——方言节目漫谈此外,还有2023年7月28日启播的广东南方电视台粤语卫星频道,是全国唯一获准上星的方言电视频道。

其他省市、地方电视台也多有开办方言节目,但影响力不大。

就全国整体数量看来,方言节目在所有电视栏目中所占比重是很小的。

除广东外,即使是在方言节目较多的成都,其数量也未超总量的8%。

而普通话不标准、习惯夹带方言的主持人也是极少数,普通话节目目前仍然是广播电视媒体中绝对的主流和大数。

四、陕西电台的方言节目陕西电台的方言节目最早可以追溯到1987年录制的广播情景剧《王木犊》。

王木犊这个艺术形象大家都熟悉,是陕西独角戏名家石国庆先生创造的。

但广播版的《王木犊》不同于舞台上的独角戏,无需王木犊费劲地变着口音学这个学那个,而是需要谁谁就上场,独角戏遂变成群角戏,多数人物是操着陕西方言。

这个节目当时在省台听众中也轰动一时,为城乡群众所津津乐道。

2023年戏曲广播的前身文艺广播也搞了陕西方言的情景剧《西安故事》,每集大约二十分钟,一集一个小故事,每个故事都是由那个名叫“西安”的西安小伙讲给听众的。

《西安故事》借鉴了电视情景喜剧,又由传统的广播剧衍生而来。

陕西电台现在有方言节目十五档,分散于全台各个专业电台,占节目总播出时间的6.13%,这个比例显然处于非主流状态,与全国平均情况类似。

目前陕西电台方言节目比较多的是戏曲广播和故事广播,其他专业广播也有少量分布。

都市广播的《吃在西安》,已有六年历史,克隆自四川电台,是陕西台开播最早的方言专栏节目之一。

这个节目最令人称道的当属王军和石美这一对黄金搭档主持人,他们用陕西话把三秦大地的风土人情、地方风味、人情世故挥洒的酣畅淋漓,让秦地百姓好不过瘾。

俩人的幽默风趣,默契配合,以及极富表现力的语言风格都让人过耳难忘,颇得听众追捧。

正所谓吃吃喝喝也娱乐,乡音乡情格外亲。

交通广播的《老冯说事》,也有三四年时间了,是由资深记者老冯担纲主播的。

老冯曾自撰对联概括自己的节目:“小眼看世界,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品酒说新闻,说你说我说他说说而已”。

陕西方言大全

陕西方言大全

陕西方言陕西方言大全陕西方言11、么麻达(mo ma da)么麻达=没毛病,一般用在回复别人的请求,表示自己可以顺利干完某事。

2、克里马擦(ke li ma ca)表示动作麻利,干活迅速,一般是让某人干脆利落干完某事。

3、嘹咂咧(liao za lie)是指太好了,非常好,“佼人僚兮”,最早出自《诗经·陈风·月出》。

4、嘎达马西(ga da ma xi)是指零碎的多个物件,有乱七八糟的意思。

5、蕞娃(sui wa)是指小孩,蕞表示小,王充《论横》:“蕞残满车,不成为道。

”蕞残,指小而残缺的'文章。

6、谝闲传(pian han chuan)谝闲传和唠嗑意义相近,通常是指两个以上的人侃大山。

7、瓜皮(gua pi)这个有点骂人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二百五,坎头子,表示想法或者做法不正常。

8、目乱(mu luan)表示思绪烦乱,头晕烦躁,不舒服。

9、咥一碗(die yi wan)咥,就是吃的意思,最早出自《周易·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依稀记得有个段子:“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咥一碗扯面喜气洋洋,没有辣子还嘟嘟囔囔。

”10、包说咧(bao shuo lie)包=别,就是不要的意思,陕西话“别”发音为“包”。

陕西方言21、麻米儿―→不讲理不明事理。

2、幕囊―→行动迟缓浪费时间的`行为3、明个―→明天4、麻达―→麻烦问题5、细香戏法―→细致仔细。

6、饿―→人称代词我7、扑西来海―→邋遢不整洁不干净8、nia―→人家9、年四个―→去年10、打圆―→周围附近11、碟―→吃饭打人12、啊达―→哪里?一般回答用:WER13、逼列―→完蛋了,指事态无可挽回。

14、产活―→好,舒服15、成马列―→程度形容词,例如快成马列,漂亮成马列16、骚青―→热情过分,讨好献媚之嫌17、罢列―→一般,还行过得去18、饿贼―→不太礼貌的用语,表示很惊讶的感叹。

19、了杂列―→很好,很美20、蹭―→厉害21、制达―→那里22、瓷马二楞―→不机灵,迟钝。

陕西方言研究新的里程碑——评邢向东主编的《陕西方言重点调查研究》丛书

陕西方言研究新的里程碑——评邢向东主编的《陕西方言重点调查研究》丛书

作 的方言音 系与同音字 汇对陕西及周边方言的语音研 究都有重要 的参考价值 。 《 白河方言调查研究》提供 了 境 内 2个方言点 的同音字汇 , 《 平利方言调查研究》除 描写 了境 内 4个方言 点的音系 ,对连读变调 、轻声 、 儿化 、儿尾也进行 了深入描写 ,《 合阳方言调查研究》 中轻声词 的二次变 调体 现 了词汇、语法与语音之 间的 反复交互作用 ,体现 了语音共 时变化的细微、深刻之 处, 颇 有理论价值。《 白河方 言调查研究 》在讨论 白河 城关话合 口介音读 齑值 的现象 时认为 ,白河境 内 “ 城
占3 之勤 。值得一提的是,《 合 阳方言调查研 究》在分类词 表 中,对词语 的特殊读音 或语 音变异的详细注释 ( 如 对 “ 板凳 、搌布、布布 、车车 ”的注释 ) ,为词 汇、语 音变化 的研究提供 了可靠 的材 料 ,在 同类著作 中,这 种 情 况 还 不 多见 。
的 转化也十分 自然 。 因此 白河城关话里 , 受江淮官话 . 的同化 ,合 口呼韵母的介音 u发音时舌头很容易后 缩, 变得 与声母 同部位 的舌尖后元音 相 同” 。 《 合阳方 言调查研究 》在讨论知 系合 口字声母的演变时认为合 阳方言部分字 t s 、t s “ 、S 和p f ,p f h 、f 的交替现 象 “ 应 当是受到 t s 组声母 的方言影响而发生的一种演变, 是p f
组向 t s 组靠拢的前奏,是典型的扩散式音变 ”等,这些 结论对陕西及周边方言同类问题的研究都有重要的理论 意义。另外,《 合 阳方言调查研究》还深入讨论了象声词 的重叠变调模式, 揭示出了关中方言与陕北晋语象声词重 叠变调模式的不 同,既具有方言类型学价值,也为晋语 从官话方言中分立出来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第四, 《 陕西方 言重点调查研究 》 丛书具有汉语学 的高远立 意。 《 陕西方言重点调查研 究》以 《 现代汉语方言大 词典》的调查条 目作为分类词表的调查表,在编著过 程 中 ,严守统一体例 ,使每一本书的核心调查项 目和 研 究 内容都能互相对应; 同时编著者又发挥各 自的特 长,灵活增加 了一些突 出的语言现象的描写,这就 为 进 行方言 比较创造 了条件 ,为陕西方言乃至整个西北 方言整体研 究水平 的提 高奠定 了坚实 的基础 。 正如这套丛 书的顾 问、著名语 言学家钱 曾怡 教授 在丛书的 《 序》 中所指 出的:“ 《 陕西方言重点调查研 究》正是要从基础 的点 的实地调查做起 ,在强调充分 调查描写方言事实 、全面收集语料 的基础上 ,在不同 地 域 、不 同 时段 的 比较 中 ,加 强 解 释 和 理 论 的 探 讨 , 旨在突破通常 方言志丛书 ’和 ‘ 方言研究丛书 ’的 格局 ,以达到调查和研 究相得益彰 的效果 。 ”应该 说, 这套丛 书已经达 到 了预 期的研 究 目标 。 第五,《 陕西方言重点调查研究 》 丛= 是陕西方言 研究一座 新的里程碑 。 陕西省的方言在汉语方言中的地位十分独特 。以 西安 为 中心 的关 中地 区 曾是 汉 民族共 同语 的 中心 区 域,其方言属于上古到中古前期 的基础方言 , 在政治、 经济 、文化诸多因素共 同作用下其影响波及到 了西北 诸省乃至于整个汉语方言区 。陕北地区是晋语的分布 区域 ,其语言底层 的特点与隔河相望的 山西境 内的晋 语基本一致 ,但 由于长时 间受中原官话的影响,其共 时特征在晋语 中独树一帜 。以宝鸡为中心的四府地区 与甘肃省毗连 ,历史上 曾是西北少数 民族与汉 民族 混 居 的 区 域 ,也 是 关 中经 丝 绸 之 路 通 往 甘 肃 、 青 海 、 新 疆的必 由之地 ,其方言具有 明显的过渡色彩。陕南地 区更为独特 ,地接川、渝 、鄂诸省市 ,其境 内方言中 原 官 话 、 西 南 官 话 、江 淮 官 话 、 赣 语 、 湘 语 、 客 家 话 杂陈共处,相互影响 ,可谓多姿多彩 。因此,对陕西 方言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对汉语方言学、汉语史 都有重要的理论 意义和 学术价值 。 《 陕西方言重点调查 研究》丛书在前 贤时彦研 究成果 的基础上选取 9个代 表 点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填补 了西北方言 研 究 中这些点的研究空 白。新成果的一一 问世展示了 陕西方言研究的整体布局 ,全面提升 了陕西方言的研 究水平,也为 以后整个西北汉语方言的研究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堪称 陕西方 言研究新 的里程碑 。 最后,我想给本丛书提一点不成熟的建议。如果 有可能的话, 希望 各方 言片能够补充一到两个调查点 , 尤其是汉中、商洛 、延安这些方言分布复杂、方言接 触 频繁、单点研 究相对薄弱的区域 。当然 ,所说恐有 不及或言过之 处,还 盼丛 书的作者和读者谅宥 。

方言序原文及解释

方言序原文及解释

方言序原文及解释
您提到的“方言序”可能是指《方言》一书的序言部分。

《方言》是中国古代语言学的重要著作,由西汉时期的学者扬雄所著。

该书详细记录了当时各地的方言词汇,是研究汉代方言的重要文献。

由于《方言》的原文较长,且古代汉语的表述与现代汉语存在差异,因此在这里提供《方言》序言的部分原文及解释可能会比较困难。

不过,可以提供一些关于《方言》的概述和背景信息。

《方言》共分为13篇,每篇记录了不同地区的方言词汇。

这些篇章分别是。

1.言吾:记录了扬雄家乡四川的方言。

2.言燕:记录了燕国的方言。

3.言赵:记录了赵国的方言。

4.言韩:记录了韩国的方言。

5.言魏:记录了魏国的方言。

6.言齐:记录了齐国的方言。

7.言鲁:记录了鲁国的方言。

8.言宋:记录了宋国的方言。

9.言楚:记录了楚国的方言。

10.言吴:记录了吴国的方言。

11.言越:记录了越国的方言。

12.言晋:记录了晋国的方言。

13.言梁:记录了梁国的方言。

《方言》的序言部分通常会介绍扬雄编写《方言》的目的、方法和意义。

在这部分中,扬雄可能会提到他如何通过实地考察和收集各地的方言资料,以及他对方言分类和记录的方法。

如果您需要《方言》的原文及详细解释,建议查阅相关的古籍版本或现代汉语译注本。

这些版本通常会提供原文、注释和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古代语言学著作的内容。

最全陕西方言词典——陕西话,你到底懂多少?

最全陕西方言词典——陕西话,你到底懂多少?

最全陕西⽅⾔词典——陕西话,你到底懂多少?陕西⽅⾔由关中话、陕北话、陕南话三部分构成。

陕北话多属于西北官话与晋⽅⾔,部分地区受晋⽅⾔影响较⼤。

陕南话多属于巴蜀⽅⾔(西南官话),亦有关中话、江淮官话、楚语、赣语、湘语的少量分布。

狭义的陕西话仅指关中话,关中⽅⾔⼜分为陕西西府⽅⾔(宝鸡、咸阳西部)和东府⽅⾔(西安、咸阳⼤部、渭南、铜川)。

今天⼩编就给⼤家列⼀个陕西⽅⾔的⽣活常⽤语吧。

1.制搭-----这⾥,这⼉2.卧搭-----那⾥,哪⼉3.啊达-----哪⾥?⼀般回答⽤:⽡(应该连读woer),例如:你到啊达4.啊个四(发四⾳)-----哪?哪个是?⼀般回答⽤:握四5.夜⼉个-----昨天6.前⼉个-----前天7.后⼉个-----后天8.明⼉个-----明天9.年时个(和⼉话⾳⼀样)-----去年10.谍活-----厉害11.咥-----吃饭12.适(发三声)或----急,匆忙13.难场-----困难,不容易办的14.谝闲传(pianhancuan)-----聊天,说话15.扎势-----摆架⼦,打肿脸充胖⼦,厉害16.花搅-----开玩笑、恶作剧、取笑17.婵合(canhuo)-----事情很合适,⽇⼦美满、很舒服。

18.骚青-----热情过分,讨好献媚之嫌19.瞀乱(mu⼆声)-----不舒服、不适,思绪烦乱20.罢列-----⼀般,还⾏、过得去21.马卡-----差劲22.⽊囊-----⾏动迟缓、浪费时间的⾏为23.细⾹、细法-----细致、仔细节省。

24.撩(⽐较激动的说辞)咋列-----很好,很美,⾮常好25.扑西来海-----邋遢、不整洁、不⼲净26.跟前-----周围、附近27.⿇达-----⿇烦、问题28.⿇明⼉-----混账、不懂理29.瓷马⼆楞-----不机灵,迟钝,⾛神30.磕你马刺(kelimaca)-----快点。

英⽂:hurryup31.毕咧-----完蛋了,指事态⽆可挽回。

一部搜罗宏富,融汇古今的方言大词典

一部搜罗宏富,融汇古今的方言大词典

一部搜罗宏富,融汇古今的方言大词典作者:邢向东来源:《辞书研究》2020年第04期摘要《汉语方言大词典》修订本语料宏富,能收尽收,收录了所能搜集到的汉语方言语料;它融汇古今方言于一炉,能够帮助语言学者、爱好者知今稽古,竟委穷源。

修订本对1999年版查误补漏,改字订音,做了细致的修订,而且索引齐备,查检方便。

该词典具有鲜明的特点和极高的学术价值,是汉语方言词汇研究的重大成果。

关键词《汉语方言大词典》评述现代方言古代方言由中日两国合作编纂、许宝华教授和宫田一郎教授联合主编的《汉语方言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修订本出版了。

《大词典》修订本搜罗宏富,融汇古今,具有鲜明的特点和极高的学术价值。

这是汉语方言词汇研究的重大成果,它的出版是方言学研究的重大喜讯。

一、语料宏富,能收尽收打开《大词典》修订本,第一个强烈印象就是语料来源广泛。

从第十卷所附长达41页的《本词典引用古今语言文字类文献目录》、共1200多部(篇)引用文献,即可看出其语料来源之广、之全。

《大词典》对现代方言材料能收尽收。

1989年,笔者参加陈章太、李行健先生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北方话基本词汇”的语料汇总和《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的编写工作,这个项目从1986年开始调查,共有官话、晋语、徽语的96个方言点、3200多条词语的田野调查记录,总共约30万条数据。

当时许宝华先生领导的团队正在编纂《大词典》,他们跟陈章太、李行健先生联系,通过正常程序,一次性地获得了“北方话基本词汇”项目的所有语料及刊用授权。

在《大词典》中,这批材料根据地点作为“未刊稿”列入了“引用文献目录”,调查者作为著作人一一著录。

由此可见《大词典》在方言语料上所做的努力和对调查者的尊重。

《大词典》修订本共收录方言词语208623条,可谓宏富,是不可多得的工具书。

作为一个专业工作者,最关心的是自己想查的词条,词典是否收录,地域分布如何。

下面以“佮”为例。

陕北神木话把人缘好叫“佮群儿”,内蒙古丰镇一带把“人缘儿不好”叫“不佮人”,把关系不好叫“佮不住”,还把“连菜带面一起煮的面”叫“佮锅面”。

关于保护传承陕西本地方言的建议(1)

关于保护传承陕西本地方言的建议(1)

关于保护传承陕西本地方言的建议我国幅员辽阔,方言众多。

方言是代表一个地域特点最重要的表达方式。

汉语方言历史悠久,是社会长期发展变化的产物。

陕西方言(陕北话、关中话)近几年在各大影视作品中如:电影《八佰》、《金刚川》,电视剧《装台》、《武林外传》等频现,这为推广陕西话,宣传陕西起到了积极作用,方言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也是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它是植根于民间的文化形态,具有深厚的民间文化土壤。

值得注意的是,当下年轻一代方言退化的现象已经很明显。

普通话、英语交流切换自如,但说起方言就张口结舌,甚至有的年轻一带感觉说方言土、说方言会被人嘲笑。

据了解,就方言运用活跃度而言,北方比南方差,城市比农村差,大中城市比小城市差,小的方言区比大的方言区差。

语言文化遗产有特别重要的保护价值。

这首先在于语言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双重属性:它既是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其本身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方言不仅有利于传承地域文化还能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提升国家软实力的语言工具。

普及普通话和保护方言并不矛盾。

普通话只是通用的汉语,并非用来取代方言。

普及普通话固然重要,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丢弃方言。

会说方言,并不影响普通话的学习和使用。

例如:文学史上的许多经典作品巧妙运用了方言口语,例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等。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也在他的作品中娴熟使用了家乡话高密方言。

建议:为了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为了保存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为了提升我们的文化品质,我们应该尽早着手保护方言。

建议:第一:国家制定保护方言的政策,完善法律法规。

地方政府制定保护本地方言的实施细则,促进本地方言的保存、提升、教育和推广。

第二:加强方言的调查和研究,培养更多专业研究人才。

设立专项资金,有计划地组织专家学者对方言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积累丰富的方言资料,制定方言保护方案、编写方言教科书等。

南腔北调:方言里的中国

南腔北调:方言里的中国
要读成“双 jiang”吗?
3 陕西瓦窑堡、
吴堡的“堡” 为什么读 “bǔ”?
4 张各庄、李各
庄的“各”是 怎么回事?
5 北方说的“来
qiě了”是什 么意思?
广东话的声调为什 么比普通话多出一
倍?
是不是记住12431, 就可以普通话转河
南话了?
“六安”为什么会 念作“lù安”?
太原人语多不正?
你说话“新”“Biblioteka ” 不同音吗?“胭脂”其实是错 别字?
广东人为什么把 “鸡”说成 “gai”?
唐朝的“矩州”怎 么变成了现在的 “贵州”?
湖北人、云南人为 什么把“去”说成
“ke”?
“远上寒山石径 xiá”的读法有没
有道理?
为什么这么多人把 “疫情”说成“yu
情”?
作者介绍
这是《南腔北调:方言里的中国》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南腔北调:方言里的中国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历史
汉语
中国
语言学
民族
上海
声调
南腔北 调
方言
文化

鼻音
方言
话 卷舌 怎么回事
读法
鞋子
道理
内容摘要
三里不同调,十里不同音,“南腔北调”的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维系了各民族的历史记忆。本书将大众 熟悉的31个趣味话题分成八大版块,解读其内在的语言学原理;又从每一个话题延展开来,阐明同一话题在不同 方言的流变,铺陈出一幅幅民族历史文化的画卷。读者在收获语言学知识的同时,更能从各自方言的角度找到共 鸣,在方言里发现不一样的中国。

陕南混合方言知庄章组声母的今读类型与历史层次_周政

陕南混合方言知庄章组声母的今读类型与历史层次_周政
表 1 陕南方言知庄章精组声母的读音表
例字 精 资 止开三 组 租 遇合一 炒 效开二 双 江开二 刷 山合二 省 梗开二 庄 策 梗开二 所 遇合三 师 止开三 组 瘦 流开三 初 遇合三
昌黎
昌徐型

南京
南京型

济南
济南型

汉滨 城关

宁陕 江口

白河 城关

镇安 城关

西乡 城关

汉台 西关

为 ? 类韵母 , 而其他方面仍继续维持着原关中话的特征 。 基于以上 4 类情形 , 本文将以安康汉滨城关 、 宁陕县江口回民区 、 东部白河县城关 、 商洛的镇安城关 将安康的宁陕 、 石泉 、 岚皋三县的城关以及镇坪县的北部区域 作为中原官话与江淮官话的混合方言点 , 作为江淮官话与西南官话的混合方言点 , 将汉中的汉台 、 西乡城关作为西南官话与中原官话的混合方言 分别讨论它们的今读类型与历史层次 。 点,
2 陕南混合方言知庄章组字的今读类型
熊正辉 ( 把官话方言区分 ?、 济南型 , 以济南话为代表 , 中古知庄章组声 1 9 9 0) 1) ? 的类型归为三种 : 母全读 ?, 精组今读 ? 类 ; 昌徐型 , 以昌黎和徐州话为代表 , 古知二庄组开口 、 章组止摄开口与精组合 2) 并读 ? 类 , 知三章组 ( 章组止摄开口除外 ) 及知二庄组合口读 ? 类 ; 南京型 , 以南京 话 为 代 表 , 古庄组 3) 三等除了止摄合口和宕摄读 ? 类 , 其余均读 ? 类 。 其他知庄章组除了梗摄二等读 ? 类 , 其他均读 ? 类 。 万波和庄初升 ( 对西北方言的演变也做了同类分析 , 他们认为西北方言中古知庄章精组声母 2 0 1 0) , 的今读多为 ?、 其中陕西主要为 “ 昌徐型 ” 和“ 南京型 ” 但“ 昌徐型 ” 多以变异类型出现 , 将关 ? 两分类型 , , 中的西安 、 潼关 、 大荔 、 合阳 、 韩城等地方言称之为 “ 昌徐型 ” 变异形式 ( 其特点是典型 “ 昌徐型 ” 基 A 1 2)

陕西方言本字集考文孙立新

陕西方言本字集考文孙立新

陕西方言本字集考文孙立新展开全文孙立新,1956年12月生于陕西省户县(今西安市鄠邑区)大王镇宋村,1982年毕业于宝鸡师范学院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艺术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有方言、民俗、文学等,发表作品上千万字。

1979年至今,孙立新对关中、陕南以及周边的晋、豫、鄂、渝、川、甘、宁等省市区的100多个县区的方言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实地调查。

出版著作13部,代表作有《陕西方言纵横谈》《西安方言研究》《关中方言语法研究》等。

发表论文200多篇,代表作有《方言调查与方言志的编写》《陕南方言略说》《关中方言代词概要》《陕西方言的语言避讳》([日本]《亚细亚言语论丛》2004),《关中方言的“个”》《户县话重叠构词的几个问题》《关于汉藏语系第一人称代词两个问题的讨论》等。

陕西方言本字集考文/孙立新笔者在《陕西日报》1998年5月12日发表《关中方言本字考》一文,其实,笔者所考证的本字有许多是陕甘宁一带方言的本字。

后来,还考据出不少本字,本文便是陕西方言本字的集考。

方言本字的考证,学界主要以宋代韵书《广韵》《集韵》及宋代前后典籍为依据。

笔者此前对方言本字的考证有的是错误的或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予以直接的订正。

比如笔者曾经把“爁”字作为关中方言“炒”义的本字,后来考证出“燣”才是本字。

再如笔者曾经以“伥”作为关中方言“狂,狂妄”义的本字,其实,“伥”字虽然在《说文》里解释为“狂也”,但是,《广韵》的“褚羊切”只能读作chānɡ,不能读作zhánɡ,其实,关中方言“狂,狂妄”义的本字读作zhánɡ的,应当是“张”;这是变调构词问题,可以另文讨论。

本文共考证出本字300多个;所考证的本字,写出本字后加注普通话读音,然后用方言同音字注方音,再举方言对该本字的用法,最后考证。

方言本字考证要求古代音韵里声韵调均与方言声韵调相一致,但有个别不相一致的可看作例外。

本文本字的排列顺序,首先是普通话韵母的顺序,即a、ia、ua、o、uo、e、ie、üe、i、u、ü、er、ai、uai、ei、ui、ao、iao、ou、iu、an、ian、uan、üan、en、in、un、ün、anɡ、ianɡ、uanɡ、enɡ、inɡ、onɡ、ionɡ;其次是同韵母的以声母的顺序排列,同声韵的以声调顺序排列。

《西安方言词典》出版

《西安方言词典》出版

作者: 马镇兴[1];张崇[2];郭芹纳[3];孙立新[4]
作者机构: [1]江苏教育出版社;[2]西安外国语学院汉语教研室;[3]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4]陕西省户县教师进修学校
出版物刊名: 方言
页码: 165-167页
主题词: 方言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西安市;西安方言;词典释义;释义准确;方言特色;陕西师范大学;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 《西安方言词典》出版由西北大学文学院王军虎编纂的《西安方言词典》(《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之一),已于1996年12月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7年4月22日,西北大学举行《西安方言词典》出版座谈会。

出席座谈会的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