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2009年10月真题卷
古代汉语试卷
![古代汉语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a660786aec3a87c24128c459.png)
古代汉语试题(下)一、默写:(21分;1题10分,2题11分)1.三十六字母 2.《老子·小国寡民》二、填空:(9分;每空1分)1.在《十三经注疏》中,《诗经》的传者是代;笺者是代;疏者是代。
2.《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郑玄注:“萧肃也。
”3.《诗经·卫风·氓》:“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笺云:“泮畔。
”4.《楚辞·离骚》:“恐美人之迟暮。
”王逸注:“美人怀王也。
”三、单项选择:(8分;每空2分)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上。
1.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望洋”是。
A. 动词,面向海洋。
B. 名词,海神的名字。
C. 连联词,仰视的样子。
2.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于”是。
A. 介词,表关涉对象。
B. 介词,表处所。
C. 介词,表原因。
E. 动词词头。
3.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
“以”是。
A. 介词,表原因。
B. 连词,表结果。
C. 连词,表目的。
4.唐代出现了一种新的注解,这种注解不仅解释古书原文,同时给前人的注解作注。
这种注解是。
A. 集解B. 笺C. 疏D. 章句四、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及其本字,并翻译全句。
(12分;每小题3分)1.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2.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4.八月剥枣。
五、从押韵、对仗、平仄三个角度谈谈律诗的构成。
(20分)六、翻译下段古文:(20分)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於孔子曰:“季氏将有事於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毁於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於费。
字形
![字形](https://img.taocdn.com/s3/m/cbbe162baf45b307e87197e4.png)
字形题
1、下面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 一组是(2006年全国卷2)
• (09浙江卷)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目前,出口疲软,消费低迷,种种手段难以有效促进经 济增长,而固定资产投资却可以产生立杆见影的效果,因而 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 B.邀请企业家对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梳理和把脉,有助于 纠正大学生的一些偏面认识,弥补他们经验匮乏的缺陷,对 其日后成功创业大有裨益。 • C.横滨世乒赛落下帷幕,中国队囊括了单项金银牌,国人 振奋之余心生感慨:我们的表现固然可以赢得世界敬佩,却 易导致球赛精彩不再。 • D.这个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想象空间很 大,如果有人感兴趣。足可以把它改编为一部悬念丛生、高 潮叠起的电视连续剧。
会意。繁体字从幸从丸。 “幸”意为“被外力控制 住”,“丸”,或作 “瓜”,球形物。“幸” 与“丸”联合起来表示 “球被控制住,不再滚 动”。本义:球形物被拿 持住,不再滚动。引申义: 拘捕;捉拿
悲伤的声音——哭
“哭 ”是 一 个会意字。 它是由两个“口”字和 “犬”字组成的。“哭” 的本义是指犬的嗥叫声, 所以它的下面是个“犬” 字。这一本义很少被使用。 后来,把人因为悲哀时流 泪并发出悲伤的声音称为 “哭”。
文字
• 独体为文 合体为字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是辅助 语言起交际作用的工具。
汉字的造字法
汉字起源于图画和记号,是中国汉族人民 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中创造出来的。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
注,假借 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用字方法:
转注,假借
六书
象形:就是造字时,用描摹客观实体的外形来表达词义的一 种造字方法。用“象形法”造字,一般都是有形可象的指 物名词。如“日、月、水、山”等。许慎对此的解释是: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jié qū屈曲、屈折), 日月是也”。其中的“画成其物”不是作画,是指创造书 写符号。所以,用“象形法”创造汉字,在摹写客观事物 时,只勾勒其轮廓,注重字形的简约性和典型性。象形造 字法的局限是:无法描摹抽象的事物。“象形造字法“及 “象形字”是汉字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奠定了指 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的基础。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及答案解析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3481d70f524ccbff0218423.png)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专业古代汉语练习题(上)一、解释下列术语。
(每題3分,共12分)1、六书2、四体二用3、本义4、词义扩大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8分)1、“姜氏欲之,焉辟害”一句中的“辟”与“避”是一对。
A、古今字,B、通假字,C、异体字,D、繁简字2、“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餘杯”一句中,“餘”今作“余”,它们是一对。
A、古今字,B、繁简字,C、异体字,D、通假字3、就词汇音节结构而言,古代汉语词汇中占多数。
4、下列各词属于第一人称代词的是、。
小人、仆、臣、不才、吾、予5、下列各词中属于疑问代词的有:、。
吾、谁、余、莫、斯、夫、奚、其、或、若6、“亟请于武公,公弗许”一句中,“亟”字的词性是。
三、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每字0.5分,共10分)亦诚羊都刃伐盥矢上壶莫十徒问既采马础鹿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每句1分,共13分)1、时: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②问君西游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③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④时与出游猎。
(《史记·吕太后本纪》)⑤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韩非子·心度》)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庄子·秋水》)2、间:①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前赤壁赋》)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左传·庄公十年》)④遂与外人间隔。
(陶潜《桃花源记》)⑤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史记·屈原賈生列传》)⑥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⑦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史记·陈涉世家》)六、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每题2分,共10分)1、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古代汉语试卷及答案[1]
![古代汉语试卷及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d656df06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30.png)
《古代汉语》模拟试卷一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站点:_________ 姓名:学号:成绩:___一、选择题(共20分)(以下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里)1、下列各组字,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A、條倍脩休B、特牧福祈C、盆簋益孟D、颖颍顿颈1、2、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阿)A 说——悦B 矜——鳏C 歌——謌D 昏——婚2、3、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A)A 遁——遯B 脩——修C 辟—-避D 罢——疲3、4、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 C )A A 姜氏何厌之有?B B 敢问何谓也?C C 谁为为之?孰令听之?D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4、5、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D)A A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B B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 C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D D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5、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A 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 B 从左右,皆肘之.C C 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D D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6、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B)A A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B B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 C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D D 盍各言尔志?7、8、下列句子,“于”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B)A A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B B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 C 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D D 百里奚举于市。
8、9、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 D)A A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B B 是非君子之言也.C C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9、10、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A)A A 惠等哭,舆归营。
B B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536古代汉语》试卷附答案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536古代汉语》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ae3326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3c.png)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古代汉语(课程代码 00536)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 2B 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下列各组字,全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逐星鳳B.眉女晚C.灾岳牧D.戚题坑2.许慎《说文解字》为“轉注”下的定义是A.畫成其物,隨體詰詘B.建類一首,同意相受C.比類合誼,以見指撝D.祝而可識,察而見意3.下列对汉字结构的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智,从羽,从白B.徙,从辵,从止C.脩,从肉,攸聲D.竟,从立,从日,从儿4.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是分化关系的一句是A.曰:“日食飲得無衰乎?”曰:“恃鬻.(粥)耳。
”B.魏文侯燕.(宴)飲,皆令諸大夫論己。
C.少而理曰治,多而亂曰耗.(眊)。
D.使主内亡邪辟.(僻)之行,外無騫汙之名。
5.汉字隶变指的是A.甲骨文向隶书演变B.金文向隶书演变C.篆文向隶书演变D.隶书向楷书演变6.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部分属于联绵词的一句是A.民望之,若大旱之望雲霓..也。
B.草木榮華..滋硕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
C.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歎。
D.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
7.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部分属于双音短语的一句是A.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B.是非知能材性然也,是注錯習俗..之節異也。
C.身勞而國亂,功廢而名辱,社稷..必危。
D.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實足食也。
8.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用本义的一句是A.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
B.齊人歸.其玉而予之糴。
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爲之辭。
(NEW)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NEW)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a56d2183d049649a66585d.png)
3.“去游泳、学游泳、去北京”都是动词性短语,请说明它们之间的异 同。(4分)
2010年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指出下列汉字的古文字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类(每字1分,共10 分。只要指出六书中哪一类即可,分析字形不计分) 例:解——会意(从刀,判牛角)。 1.來 答:象形。 2.本 答:指事(从木,一在其下,表示树根)。 3.語 答:形声。从言,吾声。 4.寇 答:会意。从宀(mián)从元(人),从攴(pū)。 5.自 答: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 6.及 答:会意。从又从人。 7.責 答:形声。从貝朿聲。 8.徒 答:形声。从辵土声。
七、按顺序写出上古三十韵部的名称(10分)
八、按顺序补写出三十六字母(10分)
九、语法分析(32分)
1.对下面的结构做层次分析。(12分)
(1)研究历史必须认真向前辈学习经验
(2)很多人想去世界屋脊西藏旅游
2.用句子成分分析法(也叫“中心词分析法”)分析下列句子。(12 分)
(1)老王的房间里摆满了新采来的红的黄的白的各色鲜花
6.异体字 7.《词诠》 8.直音 三、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如有通假字,请注出(每词1分,共25分) 1.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2.故絕聖棄知,大盜乃止 3.躋彼公堂,稱彼兕觥 4.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 5.八月斷壺,九月叔苴 6.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7.度其隰原 8.二之曰其同,載鑽武功 9.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 10.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 11.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 12.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13.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14.乃造其曹,執豕于牢 15.窮窒熏鼠,塞向瑾户 16.率時農夫,播厥百穀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上册)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f889f1c7e2bd960591c67755.png)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上册)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邻”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邻”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邻”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北京语言大学古汉语试题
![北京语言大学古汉语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1ca4dbcb964bcf84b8d57bb9.png)
北京语言大学古汉语试题作者:日期: 23 4 52009古代漢語部分簡答 3' *5=15 ‘ 簡介《說文解字》,說明其影響之”、其”都可以做人稱代詞,說明他們用法上的限制 介詞乎”和于”的使用範圍的不同點 解釋月建和三正兩個概念 骈體文和散文語言特點的對比二、準确翻譯下列句子,說明舉重的詞義活用現象 3' *5=15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宗廟之事,如會同,願爲小相焉(北語壓縮了,這道題有點卡,所以記得很清楚)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 一悟萬乘之主而從車百乘者,商之所長也5、三、準确翻譯下列句子,給讀破的字注音 3' *5=15 ‘夫人朝夕退而遊焉,以論執政之善否。
不如小決使道,不如吾聞而藥之。
彼其于世,未數數然也。
微管仲,吾其披發左衽矣。
聖人爲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耶?(卷面上确是問号) 翻譯句子和解釋加點詞 3' *5=15 ‘滕公,,,,,,,(雖然),未聞道也 五、句讀和翻譯15 ‘範宣子爲政,諸侯之币重,鄭人病之。
四鄰諸侯不聞令德,而聞重币,僑也惑之。
僑聞君子長國家者,非無賄之患,而無令名之難。
夫諸侯之賄 聚于公室,則諸侯貳。
若吾子賴之,則晉國貳。
諸侯貳,則晉國壞;晉國貳,則子之家壞,何沒沒也!将 焉用賄?夫令名,德之輿也;德,國家之基也。
有基無壞,無亦是務乎!有德則樂,樂則能久。
《詩》雲:樂隻君子,邦家之基’,有令德也夫! 上帝臨女,無貳爾心’,有令名也夫!恕思以明德,則令名載而行之, 是以遠至迩安。
象有齒以焚其身,賄也。
”宣子說,乃輕币。
2008北语古代汉语75 '九翻译句子,说明句式的特点 20'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问道百,以为莫己若。
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 仁义修则见信,见信则受事十翻译句子,写出通假字 20' 1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3 / 125、四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爲而已矣。
河北省邢台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语文试题
![河北省邢台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语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1653c85a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62.png)
河北省邢台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语文试题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完美测评②八年级语文 (统编版)第一部分(1~2题, 14分)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9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上诸多文化世家留下的优良家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文氏是明代极具影响力的文化世家,传承十数代,[甲] (出现/涌现) 了以文微明为代表的众多文化名人。
[乙]` (追溯/追究)其因,与文氏家族优良的家风、家学之熏陶.密切相关。
文微明纪念园全面展示了文微明之生平事迹、艺术风采,另复原“玉磬山房”,再现其读书写字、绘画弹琴、品茶下棋的美好情景。
同时设立文创空间,开展书法、绘画、拓碑等多样文化,致敬以文微明为代表的明代文人。
春来紫藤花开,落英缤纷,到文藤园坐一坐,或漫步于文微明艺术长廊,或zhān yǎng历史遗迹文微明墓地。
文微明的书画[丙] (赋予/给予) 我们魔力,让我们穿越时间的suì dào,徜徉于中国古代文化的长河,品味那愈久弥.香的经典。
(1) 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2分)①(zhān yǎng) ②(suì dào)(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2分)①熏陶 ②愈久弥香(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3分)甲 乙 丙(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病句,请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2.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诚信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精神品质。
学校即将开展“诚信进校园”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5分)(1)【我宣传】如果你是新城中学校报的小记者,并且在第一时间获得下面这则新闻线索,需要拟写一篇新闻稿,请你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2分)2024年11月5日,新城中学八(2) 班小语不慎剐蹭停在路边的汽车后,没有选择逃走,而是在原地等待近半小时后,留下一张字条: “尊敬的冀DXXX车主,我是新城中学的一名学生,在今天下午的放学途中不小心弄坏了您的车。
郭锡良本_古代汉语_考试题库
![郭锡良本_古代汉语_考试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e9f014f9b7360b4c2e3f64e9.png)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考试题库古代汉语试题·一一、填空(20分)1、古人常用谦称和尊称。
谦称代替第人称,尊称代替第人称。
2、文学学家主要凭来辨析本义。
从造字方法上来看,最能反映本义。
形声字的和本义亦有密切关系。
3、《经籍籑诂》由清代等编纂,这是一部专门收集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全书共分为卷。
4、“比类合谊,以见指为”是许慎给“六书”中下的定义。
2、“鹿、逐、鼎、甘”四字中,会意字是。
3、“难”本是鸟名,后用来表示不容易,这种情况在“六书”中属于。
4、“荆”是个形声字,它的形符是。
5、“哲一喆、奉一俸、后一後”三组字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
6、把中古三十六字母按发音部位的不同分出的五个类别是__、__、__、__、__。
7、研究上古声母得出上古只有舌头而无舌上音结论的是清代的学者。
8、“从”意为“跟随”时,音cóng;用作使动词时,音 zòng 。
这种改音别义的方法叫。
9、当一首七言律诗首句的平仄为“仄仄平平平仄仄”时,其领联对句的平仄应是。
10、三十六字母中,舌头音指,舌上音指。
二、简答题(40分)1、同中古声母相比,上古代汉语声母的何不同特点?各举例说明。
(5分)2、什么叫“读破”?怎样看待读破?(5分)3、下列各句中“字”的意义是怎样引申的?请用示意图表明它们之间的引申关系(5分)A、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
B、仓颉之初作书,盖依声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C、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
D、搜奇扶怪,雕镂文字。
E、二兄早逝,奉嫂字孤,恩礼兼尽。
F、高丽国王王治请婚于辽,辽许以东京留守萧恒德女字之。
G、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4、区别下列各组字在古书中表意上的差异(5分)(1)后:後(2)征:徴(3)余:馀(4)丑:醜5、请说明章炳麟、黄侃、曾运乾在上古声母的研究上有何特点。
(5分)6、中古声母演变为现代普通话声母,主要变化是什么?(5分)7、古人名、字之间常有同义、近义关系,请举三例说明之。
《古代汉语》完整复习整理笔记十套试题答案
![《古代汉语》完整复习整理笔记十套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2b3419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0e.png)
《古代汉语》完整复习整理笔记十套试题答案平分阴阳。
清声母字今读阴平,浊声母字今读阳平。
17.巨,其吕切浊音清化规律。
全浊声母字今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
18.苦,康杜切全浊上声变去声。
“杜”为中古全浊声母上声字,“苦”是清声母,仍读上声。
19.兵,甫明切古无轻唇音。
类隔切,以轻唇声母切重唇声母字20.尖,子廉切精系洪音前今读z、c、s,细音前读j、k、某。
四、请用横线标出下列各句中的判断句、被动句和双宾语句,并指出其结构类别。
1.既非挺出地上,则为深谷林莽所蔽。
(《雁荡山》)被动句。
“为?所”。
2.贤士大夫者,卿因误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王人墓碑记》)判断句:“?者,?也3.若变起,足下以—军破故二军,保护圣主,复大权,请君侧,指挥若定,不世之业也(《谭嗣同》)判断句:“?,?也”。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被动句:以“见”、“于”作标志。
5.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
(《论语·公治长》)被动句:无标志。
6.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判断句:以“为”为判断词。
7.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之敢知。
(《答司马谏议书》)后一分句为省主语的判断句,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8.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双宾句:“之为”为动宾语。
9.对曰:“?王遇盗於云中,余受其戈,其所犹在。
”袒而视之背。
(《左传·定公五年》双宾句:“之”为使动宾语。
10.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双宾语句。
五、请用横线标出下列句中的特殊词序,并指出其类别。
1.天下议归之,其子焉往?(《孟子·离娄上》)疑问代词宾语“焉”前置。
2.《商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其祁奚之渭矣。
(《左传·襄公二年》)用助词“之”作宾语前置标志。
3.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古代汉语》试题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2148d9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7c.png)
古代汉语2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工具书中;可查检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着作的语句出处的是CA、词诠B、辞通C、十三经索引D、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 DA八卦说 B结绳说 C仓颉造字说 D图画说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 C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 A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5、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AA丘皿行回 B人血象舟 C山雨目本 D果州考豆6、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A超街碧冈 B风瓣闻闽 C阁围屈觉 D辩凤国裹7、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A康熙字典B汉语大字典C中华字海D词源8、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A见-现征-徵解-懈 B奉-俸景-影文-纹C益-溢然-燃干-乾 D立-位县-悬雕-凋9、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于词义扩大的是A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B祈父;予王之爪牙..C清宫除道;张乐设饮.. D交通王侯..10、下列例句“问”字用其本义的是A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B伯牛有疾;子问之..C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D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1分;共15分1、下列各字属于形声字的有A、春B、朝C、孟D、鼎E、伐2、下列词语中;属于叠韵连绵词的是A、炫黄B、匍伏C、披靡D、辟易E、愤懑3、下列各句中;“就”用作本义的是A、草创未就..B、三窟已就..C、是以百姓就本者寡..D、就其深矣;方之舟之..E、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4、下列各句中;“是”充当前置宾语的是A、惟兄嫂是依..B、无乃尔是过与C、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D、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E、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5、诗词曲语辞汇释这本工具书的性质是A、考释诗经、楚辞中的特殊语辞B、考释唐诗宋词中的特殊语辞C、考释乐府民歌中的特殊语辞D、考释曲中的特殊语辞E、考释经书中韵文的特殊语辞6、下列各组字属于古今字的是A反——返 B芸——耘 C归——馈 D涂——途 E知——智7、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是A点——点 B泪——泪 C烟——烟 D敛——殓 E弃——弃8、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是A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C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D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E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9、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用其本义的是A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B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C酌以大斗..D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E淆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10、下列各字所列的义项属于本义的是A薪:砍柴..B奋:举起;扬起;振作..C权:权力;权衡..D信:言语真实..E候:守望;放哨..11、下列各字所列的义项属于假借义的是A弟:表示尊重、顺从兄长.. B信:表示伸展..C岁:表示时间;即一年.. D辟:表示逃避..E畔:表示背叛..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占绝对优势;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占优势..B汉语词汇发展演变的总趋势是复音节化..C汉语词汇中词的复音节化规律当同汉语语音的简化规律相联系..D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有其历史的、社会的根源;主要是由语言内部发展的自身规律所决定的..E我们学习古代汉语词汇;难在“异”而不在“同”;难不在“微殊”而在“迥别”..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复音节词的大量产生已成为汉语发展演变的一个趋势..B偏义复词是指由两个单音节同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语素构成的复音词..这个复音词的词义只落在其中的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仅仅作为陪衬而存在..C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璧有瑕;请指示王..”中“指示”是偏义复词..D合音词是指书写形式是一个字;但实际上暗含了两个单音节词;表示的是两个字合起来所表示意义..E孟子·梁惠王下“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中“诸”是“之乎”的合音..14、战国策·赵策四:“左师触龙言:原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这段话中解释正确的是A盛气:怒气很大..B揖:作揖;古代的一种礼节..C揖:当作“胥”;“须”的通假字;等待..D趋:小步快走;表示恭敬..E谢:谢罪;道歉..15、下列各组字;意符全都相同的是A徒徙行径 B腥胡肖胃C冯骐笃骏 D孟盟盆益E福神祈视三、解释题每题4分;共8分一解时下列句子中加“”的词1、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与:2、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诮:3、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弭:4、”式”于政;不式于勇;不式于四境之外..式: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1、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2、名曰“精卫”;其鸣自“詨“..3、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4、夸父与日“逐走“..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谁它是怎样一部书2、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饥”、“饿”之间的差别:l荀子·荣辱:“饥而欲食;寒而欲暖..”2论贵粟疏:“饥之于食;不待甘旨..”3韩非子·饰邪:“家有常业;虽饥不饿..”4淮南子·说山:“宁一月饥;无一旬饿..”5论贵粟疏:“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3、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耻”、“辱”之间的区别:l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孟子·离娄上:“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3荀子·非十二子:“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4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5报任安书:“行莫丑于辱先..”4、试根据下列例句分析“之”、“焉”的异同..①之二虫又何知②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以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③制;岩邑也;虢叔死焉..④非曰能之;愿学焉..⑤晋国;天下莫强焉..五、古文今译题第一题10分;第二题5分;共15分一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1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2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贯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3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见我;尚可得乎”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4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5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甸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1会论虞常2复举剑拟之3空以身膏草野4何以女为见5反欲斗两主二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六、古文标点题给下面二段古文加上标点符号>每小题8分;共16分..一凡治国令其民争行义也乱国令其民争为不义也强国令其民乐用也弱国令其民争竞不用也夫争行义乐为用与争为不义竞不用此其为祸福也天不能覆地不能载晋文公伐原与士期七日七日而原不下命去之谋士言曰原将下矣师吏请待之公曰信国之宝也得原失宝吾不为也遂去之明年复伐之与士期必得原然后反原人闻之乃下卫人闻之以文公之信为至乃归文公故曰攻原得卫者此之谓也文公非不欲得原也以不信得原不若勿得也必诚信以得之归之者非独卫也文公可谓知求欲矣二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七、古文阅读题阅读下面一段古文;解答文后提出的问题..16分楚有士申鸣者;在家而养其父;孝闻于楚国..王欲授之相;申鸣辞不受..其父曰:“王欲相汝;汝何不受乎”申鸣对曰:“舍父之孝子而为王之忠臣;何也”其父曰:“使有禄于国;立义于庭;汝乐;吾无忧矣..吾欲妆之相也..”申鸣曰:“诺..”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居三年;白公为乱;杀司马子期;申鸣将往死之..父止之曰:“弃父而死;其可乎”申鸣曰:“闻夫仕者;身归于君而禄归于亲..今既去父事君;得无死其难乎”遂辞而往;因以兵围之..白公谓石乞:“申鸣者;天下之勇士也..今以兵围我;吾为之奈何”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孝子也..往劫其父以兵;申鸣闻之必来;因与之语..”白公曰:“善..”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曰:“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申鸣流涕而应之曰:“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闻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援桴鼓之;遂杀白公;其父亦死..王赏之金百斤..申鸣曰:“食君之食;避君之难;非忠臣也;定君之国;杀臣之父;非孝子也..名不可两立;行不可两全也..如是而生;何面目立于天下”遂自杀也..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的词语5分l、孝闻于楚国闻:2、吾欲妆之相也相:3、申鸣将往死之死:4、往劫其父以兵劫:5、援桴鼓之援桴:二通过分析对比;说明下列句子中加“”词各自的词性、意义或语法作用5分1、与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前一个“与”后一个“与”2、其①楚有士申鸣者;在家而养其父其②弃父而死;其可乎其三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文6分1、今既去父事君;得无死其难乎2、今以兵围我;吾为之奈何3、如是而生;何面目立于天下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D 3、C 4、A 5、A 6、B 7、C、8、B、9、A10、C二、多项选择题l、AC2、CD3、CDE4、CDE5、BD6、ADE 7、ABC 8、ABCD 9、BCE 10、ADE 11、BDE 12、ABCD 13、ABDE14、ACDE 15、BC三、解释题一解释句子中加“”的词..l、参加2、责骂3、消失4、用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1文首:花脑袋..喙:鸟兽的嘴..2詨:呼叫..3堙:填塞..4逐走:竟走;赛跑..四、简答题1、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收录篆文9353个、重文1163个..按照部首排列;共540个部首..正文分为十四篇;书末的叙和目录别为一篇;共十五篇..每篇又分为上下..书中在每一篆文下面先释义;再分析形体结构;最后或说明读若某..说文解字综合研究了小篆、籀文和古文的形体结构;因形见义..根据它;可以上求造字的根源;下辨字体的变迁..它不但是研究甲骨文、金文的桥梁;而且也是当前文字改革的重要依据..说文解字总结了汉代训诂学家对经传文字的训释;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它是研究先秦典籍中字义词义必备的工具书..2、“饥”、“饿”二词都表示饥饿;但是两者的程度深浅轻重有所不同..“饥”是一般的饿;即感到肚子空;想吃东西..如例句l、2皆为此义..“饿”是严重的饿;指的是根本没有饭吃;或是长时间未进食;而受到死亡的威胁..“饥”和“饿”的区别;还可以通过这两个词在同一句中的对用看出来..如例句3“虽饥不饿”、例句4“宁一月饥;无一旬饿”;都可以明显看出“饥”与“饿”词义程度深浅轻重的不同..3、“耻”、“辱”作为抽象名词;都表示声誉上所受到的损害或可耻的事情;但是在用作动词时;两者的语法功能具有明显的区别..“耻”用作动词时是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之为耻;其宾语一般是由动词性词语充当;表示对某种事情感到耻辱..如例句l、2、3中“耻”都是意动用法..“辱”用作动词时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之蒙受耻辱;其宾语一般是由名词充当;是指称人的..如例句4、5皆是..4、相同:①“之”、“焉”都是指示代词..②“之”、“焉”都可以充当及物动词的宾语;如例②④..相异:①“之”可作定语;如例①;“焉”则不能..②“焉”字用在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谓语之后;相当于“于是”;在句中作补语;“焉”常用在结尾;兼表提示性陈述语气;如例③⑤..五、古文今译题一1一同判决虞常..2又举起剑来对他比划着..3白白地让自己的躯体去作野草的肥料..4干嘛要见你..5反而要使两国君王互相攻打..二颜渊、子路在孔子身边侍立..孔子说:“何不各自说说你们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有车马乘坐;穿又轻又暖的皮衣;而且拿出来与朋友共同使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转问说:“愿意听听老师您的志向..”孔子说:“使年老的人们得到安康舒适;使朋友们互相得到信任;使年轻的孩子们得到关怀养护..”六、古文标点题一凡治国令其民争行义也;乱国令其民争为不义也;强国令其民乐用也;弱国令其民争竞不用也..夫争行义、乐为用与争为不义、竞不用;此其为祸福也;天不能覆;地不能载..晋文公伐原;与士期七日..七日而原不下;命去之..谋士言曰:“原将下矣..”师吏请待之..公曰:“信;国之宝也..得原失宝..吾不为也..”遂去之..明年复伐之;与士期必得原然后反;句号亦可原人闻之乃下..卫人闻之;以文公之信为至;乃归文公..故曰:“攻原得卫”者;此之谓也..文公非不欲得原也;以不信得原;不若勿得也;必诚信以得之;归之者非独卫也..文公可谓知求欲矣二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七、古文阅读题一1、闻:闻名;使……听到..2、相:担任相..3、死:为……而死..4、劫:劫持..5、援桴:拿过鼓锤..二1、与前“与”:动词;“和……在一起”或“帮助”..后“与”:介词;和、同..2、其①其:代词;他的..②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或表示委婉语气..三1、如今既然离开父亲事奉国君;恐怕该为国君的灾难去死吧2、现在率领军队包围我们;我们该对此怎么办3、象送择生存活着的话;有什么脸面在天下人面前..。
古代汉语练习题(10)附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10)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b53e5d27284b73f24250b9.png)
古代汉语练习题(10)第一章练习题一、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1、皮.之不存,毛将焉附?2、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3、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
4、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5、厉王虐,国人谤.王。
6、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
7、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
8、饮于河渭。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9、其始播百谷.。
10、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11、大学始教,皮弁祭菜.。
12、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13、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14、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15、江.水又东,经巫峡。
16、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17、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18、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19、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20、官.显职闲,而府寺.宽敞。
21、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22、突,犬从穴中暂.出也。
23、是何祥.也?吉凶安在?24、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25、锻炼..之吏,持心近薄。
26、吾闻汉购.吾头千金,邑万户。
27、臣有一术,曰五禽.之戏。
28、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
29、瓦.,土器已烧之总名。
30、石亨、徐有贞等奉英宗复辟..。
31、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32、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莜。
二、举例说明古今词义差异的在范围、感情色彩、及程度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三、阅读《九方皋相马》《景公射出质》《扁鹊之卫》三篇文章,完成以下问题:1、找出几篇文章中活用的词,并说明用法。
2、找出几篇文章中的判断句及被动句,并说明其类型。
3、找出几篇文章中的宾语前置句式,并说明其类型。
第二章练习题一、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其属于本义还是引申义。
1、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齐發.。
2、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3、舜发.于畎亩之中。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6、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古代汉语试卷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b965a3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8a.png)
古代汉语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用本义的一句是( )A.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B.今之争奪,非鄙也,財寡也。
C.四鄙之萌人。
D.我皆有禮,夫猶鄙我。
2.下面对“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中“逝”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逝:往。
B.逝:跑。
C.逝:死。
D.逝:通“誓”,发誓。
3.“殮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臨”在句子中应理解为( )A.面对B.临视C.哭悼死者D.从高处向低处看4.对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条是( )A.德之不脩,學之不講。
[講:講解]B.不憤不啓,不悱不發。
[憤:憋悶,積]C.多行不義必自斃。
[斃:死亡]D.臧宣叔逆晋師,且道之。
[逆:違背]5.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用引申义的一句是( )A.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B.敢問以國報隹誰者奈何?C.臧紇斬鹿門之關以出。
D.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6.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 )A.響:回聲—聲音B.色:臉色—颜色C.獄:案件—監獄D.墳:土堆—墳墓7.在下面的同义词辨析中,对“恭”和“敬”两词的词义差异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A.“恭”可以用作动词带宾语;“敬”没有动词用法。
B.“敬”表示一般的对人尊敬;而“恭”则表示对人非常尊敬。
C.“敬”多用于对人有礼貌,不怠慢;“恭”多指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
D.“恭”多指对人有礼貌,不怠慢;“敬”多指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
8.“斗”的词义由“酌酒器”引申为“斗星”,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是( )A.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有相似之处。
B.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相互关联,彼此牵涉。
C.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因果关系。
D.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条件关系。
9.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用本义的一句是A.伯牛有疾,子問之。
安徽大学2009年古代文学考研真题
![安徽大学2009年古代文学考研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6a6f6456fe4733687e21aa8f.png)
2009年试题语言文学基础一、填空题(50分,1空1分)1、《经典释文》的作者是()2、《说文》四大家是指()3、据《说文》分析,“春”字的声符是()4、“当、當、噹”是一组()字5、“师还馆于虞”(《左传-僖公五年》)中的“馆”的词性是()6、“鹰乃学习”(《礼记-月令》)中的“习”字的意思是()7、“之死矢靡它”(《诗-鄘风-柏舟》)中的“矢”通()8、校勘学上把“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称为()9、古书注解中,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再作注解,这种体例称为()10、上古汉语声系中共有四个牙音,他们是()11、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的国际音标是(),音素【t 】的发音特点是()12、异读词是指()13、()是介于今草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14、汉字“禾”使用的造字法是(),“友”使用的造字法是()15、现代汉语双音节语素主要有()和()两种16、根据句法功能,词组可以分为()和()等类型18、文学为()服务、为()服务,是社会主义时期一切文学活动发展的根本方向和根本目的19、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有时呈现不平衡现象,但在终极意义上()仍然是文学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20、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即表现为()和()21、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件中说:“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
还要真实的再现()中的()。
”表达了对生活环境与人物性格形成关系的看法22、法国的丹纳在其《艺术哲学》提出,有三大因素影响和决定了文学的创作和发展,即()()()23、中国古代的神话在内容上可分为()、始祖神话、洪水神话、()发明创造神话等5种24、建安七子是指汉末建安时期孔融、()()徐擀、阮瑀、应瑒和刘祯等7位作家25、唐宋八大家中的唐代作家是()和()26、散曲的形式包括小令、()和()27、“三言”是冯梦龙编纂的()、()和《警世通言》三部小说集的合称。
28、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出自李白的();风急天高猿啸哀,()出自杜甫的《登高》诗29、鲁迅反抗绝望的生命的哲学,最完美的展现在台的散文诗集()之中30、作为两部诗剧风格的宏大制作,《女神之再生》和()最能够代表郭沫若《女神》在艺术上的成就及其缺点31、在30年代前半期,有一个活跃于上海文坛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叫做(),其主要代表作家分别是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等人32、在曹禺的几部戏剧杰作中,与《雷雨》的艺术氛围上非常接近的,是他的那部写农民复仇者的故事的作品,即他的()33、四十年代,在西南联大的林间小屋里,冯至写下了他的时代生命沉思的杰作()诗集34、1955年,对——文艺思想和文学团体大规模的政治批判和政治判决,极大的助长了“左”倾文艺思想的膨胀,给我国当代文学带来创伤35、1966年2月,极“左”路线炮制的(),是其在文化领域实行专制主义的一部纲领性文件,它的推行给中国当代文艺界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36、作为80年代初期朦胧诗诗潮的主要代表诗人,()在此时期写下了《致橡树》、《神女峰》、《会唱歌的鸢尾花》等一系列优秀诗作37、当代小说家余华在九十年代写出了两部优秀长篇小说,一部叫《活着》,一部叫()38、()以他的时代三部曲(包括《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还原了一个特定时代的荒谬与残酷,并由此为中国九十年代的小说开启了一个独特视角二、名词解释1、合韵2、读为3、汉字规范化工作中的“四定”4、词的语法功能5、文学语言6、艺术真实7、江湖派8、桐城派9、《沙菲女士的日记》10、先锋小说三、简答题1、简述古代汉语被动式的基本类型及特点2、在用汉语拼音拼写音节时,字母y和w有哪些用法3、为什么说文学批评又是一种意识形态活动4、中国文学史上以李隆基。
《古代汉语》完整复习整理笔记十套试题答案
![《古代汉语》完整复习整理笔记十套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e043e7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34.png)
《古代汉语》完整复习整理笔记十套试题答案元,头,本义。
6.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范仲淹《岳阳楼记》).集,鸟停息在一起,本义。
7.塞向墐户。
(《诗·幽风·七月》).向,朝北的窗户,本义。
8.王子搜援绥登车,仰天而呼曰?《庄子·让王》.绥:车中把也,即车中的绳子,作扶手用的,本义。
十三、解释下列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哪个是本义,哪些是引申义[间]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参与,引申。
2.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史记·管晏列传》)缝隙,本义。
3.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
(《史记·韩信破赵之战》)小路,引申。
4.间命工斫木为橱,贮书若千万卷。
(汪琬《传是楼记》)隔些时,引申。
5.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
”(《左传·庄公十年》)毛病,引申。
6.韩信使人间视。
(《史记·韩信破赵之战》)偷偷地,引申[发]1.发使使燕。
(《史记·韩信破赵之战》)派遣,引申。
2.塗有饿莩而不知发。
(《孟子·梁惠王下》)开仓济民,引申3.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孟子·尽心上》)把箭射出,本义。
4.齐王使使者间赵威后,书未发。
(《战国策·赵策》)打开,引申。
5.夫鹓鶵发于南海。
(《庄子·秋水》)出发,引申。
6.舜发于畎亩之中。
(《孟子·告子下》)起,引申。
十四、解释加点词或词组,说明它们古今意义变化的类型。
1、饮于河渭。
(《山海经》)河,黄河,今扩大。
.2、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条。
(《论浯·微子》)丈人,老人,今缩小。
..3、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水经注》)响,回声,今扩大。
.4、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洛阳伽蓝记》)恨,遗憾,词义加重。
.5、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岳阳楼记》)去今,离开。
今转移。
古代汉语试题11~15附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11~15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5f45f8ce2f0066f5332278.png)
古代汉语(11~15)试题古代汉语试题(11)一、解釋術語(20分)古無舌上音三十六字母入聲韻說文解字二、分析下面黑體詞在句中的詞性,並說明它所表示的意義(10分)。
1.又北二百里,曰發鳩之山。
(《山海經·北山經》)2.河、渭不足,北飲大澤。
(《山海經、海外北經》)3.於是乃使專諸之倫手格此獸。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4.生貔豹,搏豺狼,手熊羆,足野羊。
(同上)5.故王不如東蘇子,秦必疑而不信蘇子矣。
(戰國策、燕策一))三、比較下列句子,說明上古漢語否定句賓語前置的條件(10分)。
1.子路曰:“意者吾未仁耶?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耶?人之不我行也。
”(《史記·孔子世家》)2.旁無介紹,惴惴然疑先生之未必我見也。
(袁枚《徐靈胎先生傳》)3.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4.何以知人之且病也?以其不嗜食也。
何以知國之將亂也?以其不嗜賢也。
(王符《潛夫論》)5.雖不得魚,無後災。
(《孟子·梁惠王上》)6.毋友不如己者。
(《論語·學而》)四、分析下面句子中“爲”的詞性及用法,並翻譯全部句子。
(10分)1、唯君子爲能貴其所貴。
(《荀子·非相篇》)2、始知文章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
(白居易《與元九書》)3、誰爲爲之,孰令聽之。
(《報任安書》)4、爲其老,強忍,下取履。
(《史記·留侯世家》)5、天之亡我,我何渡爲?(《史記·項羽本紀》。
五、根據古漢語中的被動表示法,給下列句子填上適當的表示被動意義的詞(10分)。
(1)兵敗()陳涉,地奪()劉氏。
(《漢書·賈誼傳》)(2)秦城恐不可得,徒()欺。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3)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蘇軾《赤壁賦》)(4)吏當廣所失亡多。
()虜()生得,當斬。
(《史記·李將軍列傳》)(5)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天下笑。
2023学年宿迁市泗阳县八年级语文上学期10月检测卷附答案解析
![2023学年宿迁市泗阳县八年级语文上学期10月检测卷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043bb0b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39.png)
2023学年宿迁市泗阳县八年级语文上学期10月检测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钢笔或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
第一部分(24分)一、积累与运用(24分)1.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自古以来,浩hàn()的长江在这片土地上流过,从qí()岖的山路到浩渺的东海,它以锐不可当.()的气势,冲刷出一条引领风骚的诗文之路,多少文人骚客在这里[甲]!这是一条镌()刻文明、充满灵性的诗歌之江,更是一条滋润人类、养育万物的生命之江。
(1)请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浩(hàn)______ (qí)_____岖锐不可当.______ 镌.刻______(2)结合语境,填入甲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 寻欢作乐纵情歌唱B. 寻幽探胜纵情歌唱C. 寻幽探胜惆怅徘徊D. 寻欢作乐惆怅徘徊(3)语段中划线句子有语病,请你写出修改意见。
2. 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树树皆秋色,(1)_____________”是秋意颇浓的山野之美;“重岩叠嶂,(2)_____________”是三峡山高谷深的险峻之美;“______________(3),长河落日圆”是塞外大漠雄浑壮丽之美;“_____________(4),浅草才能没马蹄”是白居易笔下西湖早春的花草之美。
然览物之情,各有不同,面对傲雪凌霜的松柏,刘祯发出了“(5)_________?松柏有本性”的赞叹;面对黄鹤楼下的美景,(6)_________(人名)抒发的是“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8)”的思乡之情。
综合性学习。
(7分)3. 青年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
青春是怎样的呢?实验初中开展“青春模样”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现状分析】同学们在网络上搜集了一些数据,发现“青春模样”具有很多特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2009年10月真题卷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古代汉语试题(课程代码0053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
共20分)1.“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解释的汉字结构类型是()A.指事B.会意C.转注D.假借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句是A.庄公寤.生,驚姜士。
B.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C.從許子之道,則市賈.不貳。
D.楚始得曹而新昏.于衛。
3.下列各组字,属于造字方法不同而形成异体字的一组是()A.弃——棄B.迹——積C.泪——淚D.赴——訃4.根据字形结构分析,下列各句加着重号的字用本义的一组是A.莫.春者,春服既成。
B.孟嘗君至關.。
關法,鷄鳴而出客。
C.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
D.十年春,齊師伐.我。
5.下列各組字,属于分化字(古今字)关系的一组是A.其——萁B.信——伸C.畔——叛D.村——邨6.“然謀臣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中的“爪牙”,其意义和今义相比,不同之处在于()A.感情色彩不同B.词义范围更宽C.词义轻重程度不同D.词义范围更窄7.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今义比古义词义范围更窄的一句是A.雖蔬食菜.羹,未嘗不飽。
畏懼。
B.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C.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
D.姜與子犯謀,醉而遣之。
醒.,以戈逐子犯。
8.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句是A.東面而視,不見水端.。
(端:尽头)B.燕日敗亡,卒.至河上,而齊七十餘城皆復為齊。
(卒:士兵)C.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
(作:兴起,出现)D.上天之載,無聲無臭.。
(臭:气味)9.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不属于同义连用的一句是A.是以人民眾而貨財寡,事力勞而供養薄。
..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
B.聞大王有意督過..C.古者使車轂擊馳,言語相結,天下為一。
..循表而導之。
D.荊人尚猶..10.下列各组双音词语,均为叠韵联绵词的一组是()A.逍遙莽蒼B.流連望洋C.姦邪夭閼D.窈窕祭祀11.下列句中,“過”作动词可解释为“责备”的一句是()A.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B.且爾言過.矣。
C.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D.君能補過.,袞不廢矣。
12.下列句中,属于语义上表示被动的一句是()A.愛人者必見愛也,而惡人者必見惡也。
B.(大樹)不夭斧斤,物無害者。
C.吾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於夷者也。
D.項王亦身被十餘創。
13.下列句中,不属于判断句的一句是A.夫士卒盡家人子。
B.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C.爾為爾,我為我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14.下列句中,含有疑问代词充当动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A.誰與,哭者?B.大王來何操?C.奚以知其然也?D.夫晉何厭之有?15.下列句子,形容词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令尹子蘭)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
B.工師得大木,則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則王怒。
C.孔子登東山而小魯。
D.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16.下列句中,含有使动用法的一句是()A.本荒而用侈,則天不能使之富。
B.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
C.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
D.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
17.下列句中,有数词作状语表示动量的一句是A.吾日三省吾身。
B.什一,去關市之徵,今茲未能。
C.范增數目項王,舉所配玉玦以示之者三。
D.大都不過參國之一。
18.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其”表示委婉测度语气的一句是()A.《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其.是之謂乎?B.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C.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
D.一之為甚,其.可在乎?19.下列句中,“與”作介词,介绍比较对象的一句是()A.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B.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
C.孫臏嘗與龐涓俱學兵法。
D.受時與治世同,而殃禍與治世異。
20.在古书的注音材料中,“誕,音但”采用的注音方法是()A.譬況B.讀若C.直音D.反切二、古文背诵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21.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六十而耳順。
22.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
(),材木不可勝用也。
2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安無傾。
24.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鯤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
25.是故學然後知不足,()。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
26.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王道之始也。
三、释词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5分)27.人情一日不再.食則飢,終歲不製衣則寒。
再:28.夫山居谷汲者,膢臘而相遺.以水。
遺:29.故饑歲之春,幼弟不饟.。
饑:30.於是乃廢文任武,厚養死士,綴甲厲兵,效.勝於戰場。
效:(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
(5分)32.今夫蜀,西辟之國,而.戎狄之長也。
而:33.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乎:34.吾與徐公孰.美?孰:35.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莫:36.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
”諸: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37.以下各组为分化字(古今字)的关系,请归纳分化字(今字)所记录源字(古字)的意义类型,并将例子归到各类型之下。
(7分)其——萁赴——訃昏——婚辟——避解——懈益——溢辟——闢州——洲38.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分析这些词古今词义变化的情况。
(7分)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
(1)然謀臣與爪牙..(2)秋水時至,百川灌河.。
(3)子為父死亡所恨.。
(4)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5)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不耕,草木之實足食也。
(6)古者丈夫..(7)厲王虐,國人謗.王。
39.根据下列例句,分析“之”的词性及其语法作用(或意义)(6分)(1)世之所高,莫若黃帝。
(2)既來之,則安之。
(3)以正君臣,以篤父子。
(4)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五、古文翻译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把下段文章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秦青顧謂其友曰:“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
既去,而余音繞梁欐,,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過逆旅,逆旅人辱之。
韓娥因曼聲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對,三日不食。
遽而追之。
娥還,復為曼聲長歌,一里老幼喜躍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
乃厚賂發之,故雍門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遺聲也。
”40.昔韓娥東之齊,匱糧41.過雍門,鬻歌假食42.韓娥因曼聲哀哭43.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對44.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45.乃厚賂發之六、古文标点题(12分)46.请将下面文言文抄到答题卡上,并用现代标点符号标点。
子列子窮容貌有饑色客有言之鄭子陽者曰列禦寇蓋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國而窮君無乃為不好士乎鄭子陽即令官遺之粟子列子出見使者再拜而辭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聞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樂今有饑色君過而遺先生食先生不受豈不命也哉子列子笑謂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遺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七、古文阅读题(本大題共10小題,共20分)滕定公薨.,世子謂然友曰:“昔者孟子嘗與我言於宋,於心終不忘也。
今也不幸至於大故.,吾欲使子問於孟子,然後行事。
”然友之鄒問於孟子。
孟子曰:“不亦善乎!親喪固所自盡也。
曾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可謂孝矣。
’諸侯之禮,吾未之學也;雖然,吾嘗聞之矣。
三年之喪,齊疏之服,飦粥之食,自天子達於庶人,..三代共之。
”然友反.命,定為三年之喪。
父兄百官皆不欲也,曰:“吾宗國魯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於子之身而反之,不可。
且志曰:‘喪祭從先祖。
’”曰:“吾有所受之也。
”謂然友曰:“吾他日未嘗學問,好馳馬試劍。
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盡於大事,子為我問孟子。
”然友復之鄒問孟子。
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
孔子曰:‘君薨,聽於冢宰,歠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也。
草上之風必偃。
’是在世子。
”世子曰:“然,是誠在我。
”五月居廬,未有命戒。
百官族人,可謂曰知。
及之葬,四方來觀之,顏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悅。
..(一)解释文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
47.薨:48.故:49.雖然:50.反:51.其:52.顏色:(二)53.翻译“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也”一句,并说明这两个句子类型及表达功能。
(5分)(三)54.翻译“諸侯之禮,吾未之學也”和“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两句,指出二者在句式上的共同特点并加以分析说明。
(6分)(四)55.父兄百官明确表示不同意定为“三年之喪”,请用自己的话说明他们的理由。
(3分)。